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实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实验报告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实验报告范文1

【摘要】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学好《病理学》的重要环节,直面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能够为有针对性地、切合实际地进行改革提供思路,从而促进病理实验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创造条件。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病理学实验教学作为病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病变最生动、直观、感性的直接体现,尤其是当学生首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各种疾病病灶,在感官上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而当这种好奇心被平铺直叙的、冗长的解释和说明一次次重复抑制,学习的过程变主动为被动,味如嚼蜡,索然无趣,这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所在。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而病理学实验课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因此实验课的教学尤为重要。改革单一化、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提倡多样化的、开放型的创新教学势在必行。

1 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病理学实验教学由本系统知识回顾(课件复习理论课内容)、大体标本观察与讲解、显微镜切片观察与讲解三部分构成,基本上传承着传统的“灌注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也在教师的讲解中进行。虽然传统的授课方法较为系统与深入,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全面复习理论课内容,但却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活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人才[1],出现了“高分低能”,“知识”和“能力”严重脱节现象[2]。目前,高等教育正在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才的培养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2],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社会中坚,以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从事一切非学术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复合型人才为主[3]。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在通识教育模式与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上,培养从事科技开发和推广以及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实用通识型和专业型人才[3]。因此培养各专业本科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新世纪的医学教学重点。

1.2 陈旧的教学思维限制实验课授课效果 师者仅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思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学界对“教学”赋予的新涵义是“教学生会学”[4]。病理学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课所讲疾病的具体实践,不仅是学生掌握疾病本质,深刻体会和全面、真正理解疾病的过程,更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独立分析、思考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才是教学的双重目的和最终归宿。

1.3 病理学实验教学条件限制 学生观察切片需用显微镜,陈旧的显微镜不易观察或视野不清,影响学生与教师随时良好的教学互动。此外,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所用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相对不足,需要随时加以补充。尤其是新增专业的实验教学,如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验标本和切片的相对短缺,会影响教学效果。

1.4 病理学实验课内容多,学时数相对不足 针对临床医学的学生,有些重要疾病也只能是概要讲解,大致观察。比如: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病率近0.5%,是北方地区的常见病,应该在重点讲解病理变化的基础上扩展开来,强化临床病理联系,让学生了解到患者在原有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又出现了以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为主的临床表现,甚至是临床上常规的治疗原则都应该大致介绍,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又增加了趣味性,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 采用PBL[5]开放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如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即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围绕具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理临床联系、结局和转归等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对已有的临床资料要靠自己去思考、分析和判断。甚至除了病人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改变、疾病演变过程,甚至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等等,这些是教材所没有的,这就促使他们去认真读书,查阅资料,甚至相互讨论。这样使学生由机械的学习变为灵活的学习;由灌输式学习变为发现式学习;由封闭式学习变为开放式学习;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和全面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辅之以适当的传统讲解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学习的重点内容达到精、深、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确保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讲授教学大纲中需要学生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两种教学方式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在我国有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试用PBL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6-7]。

2.2 改进教学思想,注重培养能力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一种疾病,然后对该病作一个全面的介绍,甚至包括临床检查项目和可能的预后,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通过精心收集、编写各种侧重点、考核点不同的病例,采用PBL教学,锻炼学生的全面分析、思考能力,或实际问题处理能力,或创新思维培养等等。也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病检的标本,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等。要做到授课效果最佳,则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授课内容及方式。

2.3 实行病理学实验课考试制度 病理学理论课考试是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而实验课的考试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测试。学生的实验报告只能算作平时成绩。考试形式可以多样,试题需要精心编写或设计。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等。如此才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

2.4 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病理学实验教学条件 充分利用病理外检资料,收集和补充典型的大体标本和切片。同时可以通过数码照相和图文分析系统将制得的标本或切片转换为图片格式,作为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的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下载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供学生学习,也可以将实验课课件直接挂在校园局域网上,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学习。

2.5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病理学创新性实验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尸体解剖,熟悉尸体解剖的整个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认真仔细观察各个重要脏器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特点,并初步分析其死因。之后,可以让学生参观并了解病理切片整个制作过程,然后进行镜下观察,分析讨论,最后书写尸检报告。本教研室已开展此项工作,学生踊跃参加,积极发言,认真分析,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总之,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势,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效果更好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充分发挥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及创造性工作奠定结实基础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如何进一步完善、提高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徐筱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81.

[2] 马云,何淑雅,曹运长,等.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生物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42.

[3] 周连君,庄绪德. 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 中国成人教育,2006,12:21.

[4] 苏敏,田东萍,杨棉华,等.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4(5):52.

[5] 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等. 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