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的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燃料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燃料的优势

生物燃料的优势范文1

一、经验:通过立法、规划和鼓励补贴等政策,持续推动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一)美国通过立法和补贴政策促进生物质乙醇产业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产国,乙醇商业化生产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玉米一直是其主要的生产原料。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生物质能源的主导地位和具体发展指标。2002年11月,《美国生物质能与生物基产品展望》报告对美国生物质资源研究做出了远景规划,提出到2030年,美国生物质能和生物基产品将发展成为完善、成熟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美国农业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机遇,并向消费者提供性能优良、绿色环保的生物基产品。

1999年,美国了《开发和推进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总统令,制定了到2030年以生物质燃料替代目前石油消费总量30%的发展目标,占国家电力的5%、交通运输燃料的20%和化工产品的25%。2005年,美国能源部提交的报告显示:生物质能已经开始对美国的能源做出贡献,2003年提供了1亿吨标煤能量,占美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超过水电而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来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国在生物质资源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逐年递增,其中,包括2008年12月能源部投资2亿美元支持利用生物质原料生产先进生物燃料的商业化研究与实践、2009年1月其能源部与农业部联合支持有关生物燃料、生物质能及生物基产品生产技术与过程的研发项目等。即使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生物质资源研究仍成为美国经济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5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复兴计划中将有7.865亿美元用于加快先进生物燃料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商业规模的生物精炼示范项目等。

发展生物燃料对美国经济发挥了极大的推动力量。据统计,仅 2007年发展乙醇使美国减少进口2.28亿桶原油,原油进口减少量约占美国原油进口总量的5%,相当于为美国经济节省了165亿美元;乙醇生产经营、乙醇运输以及新建乙醇生产企业投资,共为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476亿美元,为美国各经济领域创造了近24万个工作岗位;使美国消费者增加了123亿美元收入,为联邦政府创税约46亿美元,同时为各州和当地政府创税36亿美元。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7000多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同时,确保实现国会设定的2022年美国生物燃料年产量达到360亿加仑的目标。为减轻粮食负担,美国已经做好了向非粮的二代生物燃料过渡的部署,到2030年,生物燃料替代30%化石运输燃料中,玉米原料只占6.7%,九成以上将是非粮原料。其最新举措是加快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研发和产业化。(详见表1)为尽快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和鼓励政策。

2007年10月,美国生物质研发技术咨询委员会了新的生物燃料与生物基产品路线图,确定了生物质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和解决途径。

(二)欧洲各国对替代燃料的立法支持、差别税收以及油料植物生产的补贴,共同促进了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

欧盟委员会提出,2010年运输燃料的5.75%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替代,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20%。法国计划到2015年生物柴油的产能将从现在的每年600万吨增长到1000万吨。目前,意大利是欧洲生物柴油使用最多的国家之一。在2001年制定的金融法中,意大利计划在3年内将生物柴油的生产配额从12.5万吨增加到30万吨。德国政府鼓励使用生物柴油,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全额免除税收,使其价格低于普通柴油。德国在2003年颁布法规,准许自2004年起,无需标明即可在石化柴油中最多加入5%的生物柴油。同时,德国还规定了机动车使用生物燃料的最低份额,从2004年起的2%提高到2010年的5.75%。新规定的出台将使生物柴油营业额从2000年的5.035亿美元猛增至24亿美元,平均年增25%。西班牙2002 年12月30日颁布法令,对生物燃料全部免征特别税,该税是浮动的,根据石油产品和生物燃料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

2009年4月23日,欧盟的生物燃料政策也拍板定案,其生物燃料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指令》和《燃料质量指令》这两道与生物燃料政策相关指令的产生,将对欧洲生物燃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影响全球生物燃料市场。

(三)巴西通过规划推动生物柴油发展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2002年,联邦政府推出生产和使用生物柴油计划(PNPB),计划目标为:2008年1月开始,将在全国燃料消费中,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1月该比例将上升到5%。为了推进该计划,联邦政府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可行性分析阶段。结论是:在经济上,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缩小区际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社会发展上,可以扶持社会弱势阶层,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在环境上,通过使用生物柴油,减少废气和空气污染,可以降低社会的医疗成本。在发展战略上,可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降低国家能源安全风险。

第二阶段:完善法律和政策阶段。首先,定义和规范生物质能源,同时在法律、政策、税收上给予支持。在税收上针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优惠税率,给予贫穷地区更多的税收减免。按照该种差别税率的逻辑,政府政策有义务保护两个薄弱环节:(1)农民的种植环节。联邦政府为了鼓励小农户种植油料作物,保障全部收购,创造了一个“社会燃料”凭证,以此来决定企业税收减免的多少。(2)市场环节。政府公布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以保障提供到市场上的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阶段:计划的实施阶段。在各项法律、政策和税收标准确立以后,2004年12月6日,联邦总统宣布推出PNPB。2005年,第一个加入2%生物柴油的加油站开业,联邦政府以拍卖的方式收购生物柴油,只有拥有“社会燃料”凭证的企业才能参加拍卖。政府的介入和收购,主要目的是形成实在的市场需求。

目前,世界可再生能源消费仅占总能源消费的14%,而巴西占45%。巴西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出口国,30年来,乙醇生产导致巴西原油消耗下降,累计节省520亿美元,还提供了100万个工作岗位。

二、各国开发生物质能源带来的启示

(一)利用自身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寻找新的替代原料来源,力求保持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

从中国的情况看,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张锦华与吴方卫研究认为,我国农产品中资源禀赋最高的是甘薯,玉米也有一定优势,小麦不具有优势。但由于当时国家急于解决陈化粮问题,采用玉米和小麦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以玉米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发展路径并不完全基于资源禀赋优势的策略。同时,与美国地多人少相反,中国的人口众多,即使采用一定优势的玉米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发展路径也受到粮食安全问题的制约。虽然我国有大量的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土地可种植甜高粱,也有大量荒山、荒坡可以种植麻风树和黄连木等油料植物,但目前缺乏对这些土地利用的合理评价和科学规划。我国虽然在西南地区种植了一定规模的麻风树等油料植物,但不足以支撑生物柴油的规模化生产。生物质燃料资源不落实是制约生物质燃料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物质资源的发展是生物质能源的根本问题,优良的作物品种是发展生物质能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积极参与,为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具有环境效益的弱势产业。2000年以来,我国建立了包括燃料乙醇的技术标准、生产基地、销售渠道、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在内的政策体系,但为避免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国家开始对以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生产和销售采取严格管制。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此外,生物质资源的其它利用项目,如燃烧发电、气化发电、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等,初始投资高,需要稳定的投融资渠道给予支持,以降低成本。同时,需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做保障,促进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将扶持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发展纳入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我国非粮作物的燃料乙醇尚处于试验阶段,要实现大规模生产,还需在生产工艺和产业组织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以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较为成熟,但发展潜力有限。后备资源潜力大的纤维素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柴油的技术尚处研究阶段,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缺乏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保障,产业化程度低,大规模生物质能源生产产业化的格局尚未形成。

(四)加强生物质资源研究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生物燃料的优势范文2

“看不到产业化的方向!”青云创投总裁介文治认为,垃圾处理企业发生的一幕再次在北京的生物质燃料企业上演:目前北京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只能部分解决地方需求,还无法达到规模化的经营,对投资人来说,吸引力不大。

政府补助不够,银行贷款困难,投资人捂紧腰包,再加上煤价已经难以成为推动消费者为生物质燃料掏腰包的动力,使这个行业的大部分企业日子过的并不好。他们面临的困难还不止如此:原材料收集困难、运输及储存成本过高、加工能耗大,产品发热量低……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这个产业发展壮大。具有环保,可再生特点的生物质燃料,其产业化进程注定是一条坎坷之路。

困局:不经济、不规模

“近期有人来买生物质锅炉时,我还会劝他们慎重。”1月11日,北京某锅炉公司市场部经理对记者说,“生物质燃料的成本太高了!”

当煤炭在经历自由落体式价格下冲的同时,与它荣枯与共的生物质燃料也上演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一幕:虽然近期生物质燃料示范点在北京郊区遍地开花:北京市首个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线新年前夕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大兴长子营镇200个农业大棚已经率先使用了生物质燃料供暖……这些仍然不能改变这个行业市场需求不旺的现实。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场上的生物质固体燃料主要由秸秆木屑、花生壳等生物质原料通过高温高压而成(有些还添加了部分煤粉),由于生物质本身是清洁能源,所以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这些固体燃料中热值比较高的品种在北京的市场价是800-1100元/吨,如老万锅炉,创字牌锅炉等使用的生物质燃料为800-950元/吨;北京郊区取暖使用较为普遍的型煤每块市场价为1.05-1.10元,折合800元/吨;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木质颗粒燃料市场售价1000元/吨。显然,在煤价高位下滑的时期,生物质燃料的价格和煤比越来越没有优势:热值不到煤的三分之二,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价格居高不下一直是制约生物质燃料推广的瓶颈所在。采访中,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友红告诉记者,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收集成本过高。“目前北京市场基本以秸秆,农作物废弃物、林业废弃物、木屑等为原材料。秸秆的收购价是150元/吨,花生壳可达到200元/吨。”而据记者了解,这种固体燃料生产一般采用高温高压法,挤压设备主电机为15-45千瓦,每吨耗电量平均为150-295度之间,按工业用电0.7元/千瓦时算,每吨用电费用平均为150元,同时,这种生产工艺对设备器件的损耗特别大,这也是一块比较大的费用。难怪北京市节能环保促进会会长王维诚曾经感慨:“新能源的发展对全社会是有益的,但是成本很高!”

傅友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秸杆颗粒燃料为例,如果每吨成本为400元,发热量为3700-4000大卡之间,如果再加进一些花生壳,果皮等助燃物,每吨的燃料燃尽率为98%,比煤的燃尽率要高,“这样可以追回500-1000大卡。如果把燃料效率计算进去,和煤应该是持平的。生物质燃料虽然环保并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价格却不具备优势。”

“燃料没有价格优势决定了生物质燃料的推广前景并不明朗。”傅友红介绍,他的公司一开始的目标客户定位于农民的炊事用料,可是经过推广发现由于价格过高,农民使用不起。

新风险投资中国项目总监叶维佳认为,生物质燃料的推广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成本能否降到一定的水平。由于这种燃料热量比较低,做好了热量也仅为标煤的三分之二,因此决定了这种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应该从价格上入手:“产业化的方向是降价,理想的价格应该只有煤价的一半,可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的价格比煤价还高,总体说来,中国清洁能源的价格竞争性不强。”

生物质燃料对用户来说还有一个“不经济”的因素,那就是对炉具有特殊要求;当前国内的炉具都适合烧煤,并不适合生物质燃料,因此大规模推广生物质燃料,必然要进行一场炉具的改革,给大家配置生物质锅炉。在这点上,叶维佳建议’对此国家应该有投入,最好政府能够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这样就易于推广。目前国内的炉具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好一点的锅炉都是进口国外的。现在生物质炉具的买家几乎全部都是政府!”

生物质燃料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障碍就是很难做到规模化经营。

北京市节能环保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柴晓钟给记者介绍,由于生物质原料都分散在农民手里,收集起来非常困难,再加上生物质原料密度小、体积大,运输和储存成本很高,一般只能在生物质原料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就地建厂,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此外,在原料收集成本上还有一个潜在的不确定性,那就是建厂后农民有可能大幅度提高原料的出售价格,给企业带来成本的风险。

“如何获得经济的稳定的,数量可观的原料供应源,这对于生物质燃料企业很关键,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一些创新,包括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柴晓钟表示。

介文治对柴晓钟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生物质能如果产业化,一定要解决原材料收集的问题,原材料分散而有限,规模就无法做大,这样就使企业无法规模化经营,“最多只能解决地方需求,而无法达到规模化。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像麦当劳经营一样,在北京各地以同样规模和生产方式产生同样的经济模式,那样就容易滚大了。”

在介文治看来,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产业化就能迎刃而解了。“目前没有标准化和规模化,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大;由于这样的企业多为高科技小企业,固定资产有限,也不易获得银行贷款。”

正由于生物质行业本身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这两个比较明显的瓶颈问题,使得很多生物质燃料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傅友红告诉记者,如果资金充裕,他们公司是可以很快实现产业化的。“我们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技术基础,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从开始到现在,都是靠自有的1500万资金滚动发展起来的。2008年公司销售量为800万吨,利润仅130万,这些利润还不包含折旧。今年我们想在延庆、大兴和房山中选择建两个生物质集中供暖示范项目和两个年产1万吨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厂,每个燃料厂大约需要600万资金,即使每一个能够获得政府200万元的补助,两个项目共800万的建设资金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仅

靠每年的利润滚动发展,发展规模是很有限的。”

探索之一:寻找低成本的解决办法

对于当前的生物质燃料市场,北京市节能环保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柴晓钟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这个行业仍处于春秋战国时代。”记者的调查与柴晓钟的比喻如出一辙;目前全北京有生物质燃料相关企业不下100家,也有个人生产,主要卖给老万锅炉,市场上产品种类很多,各种新技术,新专利也层出不穷,共同的瓶颈就是价格居高不下。用北京新日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广武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逐鹿的方向是谁先降低成本谁就能先产业化。

后起之秀汤广武坚信自己的公司就是介文治口中“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待这个行业”的企业。他的自信来源于独一无二的“汤氏型煤秘笈”;“我们的成型生物质燃料能够解决当前生物质燃料产业化的瓶颈问题。”据调查记者发现,这种燃料具有“两高两低”两大特点:能耗低,成本低,发热量高,单产量高,在原料收集上也能实现规模化,面世不久就好评连连,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偷学技者。

在原材料的收集和使用上,汤广武的公司技高一筹:“我们产品原料主要是由生活污泥或管网污泥,还有餐厨垃圾,再加上部分农业秸秆或林业废弃物(所有的植物类废弃物均可用),与10%的煤混合而成,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部分品种的发热量接近4000大卡,有些产品已经超过4000大卡,完全可以替代普通煤炭用于生活和工业。”

当然,最让使用者动心的还是他们比同行低得多的价格:以产生相同热量为标准,同类产品的市场价大约在700-1000元/吨之间,而新日月的价格仅仅500元/吨,这还没有扣除使用淤泥政府给予的补贴(230元/吨)!“按5500大卡热量计算,假设煤的价格是550元/吨,我们的产品可以做到200元/吨。”面对煤价骤跌带给同行的不安,新日月还有很大的空间。

汤广武告诉记者,正是较低的原材料成本和低能耗使他们的产品具有如此大的价格优势:“我们从原材料收集就开始严把成本关。我们的技术对农林废弃物质量要求不高,只要是植物废弃物都可使用,在北京市场一直没有攻克成型技术的棉花杆我们也能用。因此收集成本也相对低廉,15以下水的秸秆往往几十元就能收到一吨。至于枯枝树叶,我们都是自己派人去拉,这个是不花钱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我们的产品是常温常压,因此电的消耗很低,每吨耗电不超过10度!主电机不超过7.5千万,产量却是高温高压法的10倍!”

汤广武的自信还来自于他们公司的产品对炉具要求非常低:“由于我们的产品成型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做成任何形状,因此任何炉具都能使用,非常耐烧,每公斤能燃烧3小时,燃料率基本能达到100%,不产生煤核,二氧化硫微量,二氧化碳零排放。家庭取暖送货上门是500元/吨,热值4500大卡左右的燃料400元/吨:工业锅炉我们的价格可以控制在400元/吨之内。”

“以一家三口的农村家庭为例,一个冬季取暖使用我们的产品大约3吨左右,价格不会超过2000元,如果再除去从今年开始政府对使用生物质燃料每吨150元的补贴,价格不超过1200元,还能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这可是真正的清洁能源。”

叶维佳认为汤广武公司的模式为北京生物质能燃料高成本找到了一个聪明的解决办法。“目前北京生物质能对原材料使用苛刻,这也是产量上不去、能耗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了收集成本问题,这个产业能向前迈进一大步。”而在他看来,北京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这个产业在北京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他认为新日月的发展模式适合大规模推广“在生物质资源比较集中的几个区县(如通州、大兴、延庆、昌平)可以考虑建中等规模的热电联厂――这种用户不是零散客户,应该是工业用户,欧洲有很多这种成功案例。”

汤广武的公司又先行了一步:截至记者发稿之前了解到,他的公司将与顺义区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建一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和一个年产200万吨燃料的供应基地。“这个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日产燃料300吨。”虽然大规模推广在即,介文治仍然对新日月的发展模式未加评论。在他看来,只有一个企业对整个地区原材料取得、产品和市场都安排好了,能复制若干个成功范本才算成功。

探索之二:政府支持下的产业化解决方案

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发展处处长高新宇指出,目前北京市生物质固体燃料等技术仍停留在小规模应用阶段,生物质能利用量仅为1.1万吨标煤,占可开发量的1%。北京联合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冬利就认为 北京生物质资源是能源利用量的10倍,仅林管站砍下的资源就成灾,利用好了这些“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又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曾经做过的调研数据统计:北京市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源总量大约为180万吨;北京新日月科技有限公司统计数据则是按两季作物保守估计,北京市可利用的秸秆量为300万吨,以北京市430万亩基本农田计算,两季作物加上杂草每年有100万吨,树叶不低于50万吨;仅北京排水集团每年污泥生产量就为80万吨。对于生物质能源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曹湘洪院士曾说过:中国未来30年至少可发展约20亿吨的生物质能源,合10亿吨标煤。

正是看到了北京生物质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物质燃料推广使用的政策和措施。采访中企业提到,政府推出的支持生物质能企业在北京的试点工作对使用生物质燃料的农户提供150元/吨的补助等措施使他们倍受鼓舞。在政府的支持下,众多的生物质能企业进行了产业化解决方案的不懈探索。

盛昌绿能一开始的目标客户定位于农民的炊事用料,可是经过推广发现由于价格过高农民使用不起后,即改变了推广方向,生产出针对不同使用群体的产品,实行差异化战略。

“目前我们主要有三系产品木质颗粒主要用于别墅,城区工业锅炉等高端市场,农作物秸秆颗粒主要用于中小企业工业锅炉;块状燃料主要用于民用炊事。”傅友红告诉记者,以他们公司的实践经验来看,建集中供暖示范项目和农业大棚使用今后会是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发展方向。“去年我们开始在大兴推广农业大棚生物质燃料供暖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每年可资源化利用废弃秸秆3000吨,减少煤炭消耗2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950吨,二氧化硫23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盛昌绿能的规划还不仅于此,傅友红介绍,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还将兴建6座生物质能成型燃料厂。“终端拉动还是要靠消费,北京新城重点镇的建设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机会。今后中心城镇集中供暖也将是我们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示范项目加上燃料厂的建设是可大大拉动燃料市场的。只有产业化才能大大降低成本。”

叶维佳表示,除了居高不下的价格,布局混乱产业链不完善也是制约这个行业产业化的因素之一:“目前北京仍然没有一种清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过他

认为,盛昌绿能的发展应该算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盛昌绿能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前期原材料的收集到燃料的生产,包括炉具的改造和生产都有涉及,这个企业近几年一直呈上升发展态势,目前在北京已经设立了5个厂,规模在行业中也是名列前茅。这种实践充分说明了盛昌绿能的发展模式是有牢靠的市场根基的。”同时他也提到,这个行业发展到充分成熟时还会出现一些专注于产业链某一个环节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会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如果这样的企业联合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力量也会大得多。这个行业的相关行业标准还没有规范,如果企业联合发展,统配合,也会有助于规范和建立行业标准。”

北京皓天绿能生物质能有限公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公司总经理王勇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所填补的正是“北京市生物质能资源采集没有产业化雏形”。他认为北京市发展生物质能燃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较其他城市而言,北京市推出的扶持政策最多也最好,这里也是生物质公司和技术最集中的地方。“能够做好原材料采集产业化一项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虽然介文治认为皓天绿能这样的公司不能解决原材料的规模化问题:“在一个区域内能收集到的废料都是固定的,而一旦废料变得有价值,它的成本就会提高。”但是他也认为皓天绿能这样的公司的出现也是这个行业市场不断细分的结果。“只有专业化才能产业化,联合才能发展――对于生物质能源公司来说,单打独斗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联合发展在企业之间暗流涌动。如目前新日月公司就与联合创业,百利锅炉公司优势联合:“百利锅炉是国内最好的炉具厂家之一,我们和百利就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他们采买我们的型煤,我们也使用他们的锅炉;”北京联合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冬利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不久前已经开始使用新日月公司的产品做制气原料。“老汤他们公司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好,燃烧充分又清洁,如果什么都要自己做,成本太高了。”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位于延庆的某生物质能基地,由于涉及产业链的几个环节,该基地既生产锅炉又制造燃料,促使成本太高,即便是在有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发展也是举步维艰。于是,公司另辟蹊径,把CDM结合起来,去年把自己的二氧化硫减排指标卖给一家英国公司获得了数百万的收入。

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呼声四起的大背景下,柴晓钟认为北京的生物质能源要实现产业化,还应该在方向上和规范化上做文章,寻找最合适北京市情的发展道路。“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发现走农民炊事用料的道路行不通,从而转向适当集中的方向,如小城镇集中供暖和农作物大棚供暖。虽然目前已经曙光初现,但还应继续努力,使收集、储存,运输、生产等几个环节不断趋于规范化。面向农村市场的炉具和燃料,还要考察农民是否有承受能力和消化成本的能力。”对于前文中提到的炉具问题,他认为不妨可以考虑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在“拿来”中不断学习和创新。

叶维佳认为北京生物质能产业化的方向应该是燃烧效率高的中大规模的工业锅炉和热电联厂,大的作物区可建1-2千瓦的电站,配合电站应该出现收集原料的厂家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次是大型沼气生物质能,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完全可以用污水处理厂的淤泥或者汽油发电。对此,柴晓钟表示用生物质燃料发电是“小马拉大车”,存在很多问题。上生物质发电项目应该慎重。对于这一点,介文治也认为,从目前全国各地出现的100多个纯生物质发电厂看来,没有哪个的发展特别满意,但他认为,一旦解决了成本和产量的问题,北京是有条件做好生物质发电的。

“我认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级城市,具有旺盛的消费潜力,是有能力产业化的,因为这样城市产业化的东西马上可以提供到市场。关键是要有整套的产业化解决方案,这个是瓶颈。如果企业有整套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是值得看的。但这很不容易,因为只有对管理和市场经营有很深理解的人才能做出来。”

生物燃料的优势范文3

川鲁粤淮扬,闽浙湘本帮……中国各地一道道风格迥异的美食,不仅令人大饱口福,而且往往能挑动游子的思乡之念,所谓莼鲈之思也。

然而,地沟油的幽灵为“舌尖上的中国”平添无尽苦涩,甚至侵入药品领域,为社会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带来极大困扰。如何解决地沟油回收利用问题,成为中国当下一道沉重的命题。

好消息是,作为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实施主体,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开始携手波音公司向地沟油发起冲击。

2012年8月16日,由中国商飞公司和波音公司共同出资的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该中心将携手中国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在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空中交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以提升民用航空的效率并减少碳排放。

尽管中国商飞只是后来者,但与波音公司之间是不折不扣的竞争对手。早在中国商飞筹建之初,就是以欧洲的空中客车和美国波音公司为追赶和竞争对象的。而这一次,中国商飞和波音公司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

共同关注

对于这次合作,在海外留学并工作了28年的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秋感触很深。

1983年,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王光秋被教育部选派到德国学习航空工程。博士毕业后,他加入了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世界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在欧洲工作期间,王光秋长期从事的就是研究和开发新型节能减排航空发动机——这也正是中国商飞引进王光秋的重要原因之一。回国后的王光秋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迫切希望把在国外工作时学到的节能减排相关经验运用到中国的大飞机制造中。

尽管心情迫切,但包括王光秋在内的中国商飞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节能减排是目前世界航空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难点。单凭一家企业之力,实现突破并不容易。

恰巧,中国商飞正在和波音公司洽谈合作。磋商过程中,王光秋惊喜地发现,在节能减排方面,双方有着几乎一致的理解。“作为飞机制造商和燃料使用者,中国商飞肩负着保护环境、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的重任,我们应该为生产商创造有利条件。从这一角度说,中国商飞和波音公司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统计表明,航空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6亿吨,占据全球排放的2%左右。虽然比重不算很高,但由于航空排放多在高空进行,对臭氧层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目前,全球航空业普遍面临燃油价格高企、节能减排压力大增的局势,以至于影响到不少航空企业的赢利乃至生存。尤其是2012年,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拟对所有到达和飞离欧盟机场的航班征收超出配额的碳排放费,更是让本就不景气的世界航空业雪上加霜。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坚决反对欧盟这一单方面行动,但实施碳减排已是大势所趋,也已成为世界航空产业的共识。

总体而言,航空业碳减排有三个主要渠道,分别是提高飞机发动机的燃油效率、优化空中交管系统、寻找更具可持续性的生物航空燃料解决方案。其中,生物航油更是因其减排和降本两方面的前景而受到更多青睐——2011年,全球多家航空公司进行了生物燃油试飞。

生物航空燃料的优势在于,其成长过程中已经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按照其整体生长周期的碳排放值计算,比石化燃料低得多。也就是说,生物航空燃料的减排意义主要在于其成长阶段。以波音公司此前那次用小桐子作为燃料的试飞为例,该次飞行节省了大概1.2%的燃油。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60%,减少硫和颗粒物排放几乎达到100%。

从另一角度看,减排即是降低航空企业运营成本。按照国际航协主席、中国国航董事长王昌顺的说法,未来8年,欧盟碳交易税将为中国民航带来179亿元的成本增加。他同时认为,如果使用生物航空燃料,航空公司将因此节省一大笔钱。

“相对于传统的航油而言,生物燃料在碳排放方面的优势是毫无疑问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一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材料。”波音公司中国区总裁马爱伦认为。为此,2010年5月开始,波音就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探索藻类生物柴油产业化的技术。2011年10月,波音联合中石油、霍尼韦尔、国航等,共同完成了中国首次使用生物航空燃料的成功试飞。

“波音公司专家对不同生物燃料的丰富使用经验,中国商飞在寻找原料来源等方面的优势,让双方的合作极具前景。”王光秋表示。

因此,中国商飞和波音公司以1:1的比例,共同出资建立了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王光秋即是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之一。

“中心成立后,会围绕双方共同选定的项目寻找合作伙伴,为具体的项目提供技术指引、资金支持,以及相关需求的定位,为的是给相关项目探索出一条产业化的路径。当然,这条路会比较漫长。”王光秋透露说,目前该中心关注较多的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关注部分高新企业。

盯上后厨

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成立仪式上,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史坚忠透露,该中心的第一个研究项目为识别“地沟油”中的污染物,并处理、清洁地沟油以转化为航空燃油。

此前,包括波音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已多次开展小桐子、扁桃、海藻等作物的航空燃料转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些作物的转化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往往面临着原料方面的瓶颈。

中石油为了研制生物航空燃料,曾在中国西部择地种植了大量小桐子(学名麻风树),但由于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以及相关管理缺位等问题,小桐子的产量有限,目前尚无法满足中石油已经建成6万吨/年的生产装置所需。扁桃、海藻均面临类似困扰。

中国商飞注意到,日本、荷兰的研发机构均已成功将餐饮废油转化生物航空油,只不过由于饮食习惯等问题,原料供应时常断档,甚至需要到中国进口。

对于中国而言,显然不存在这一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食用油消费市场,中国食用油年消费量为2900万吨,产生地沟油高达450万吨。这样的规模为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王光秋介绍,中国目前每年航油消耗量2000万吨。5~8年后,这一数字将达到4000万吨。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能源压力。“地沟油转化航空燃料一旦进入商业化阶段,将明显缓解这一压力。”

“在目前的几种生物燃油来源方案中,我认为地沟油不失为一种具有多重现实意义的探索路径,尤其是对中国而言。”王光秋对《国企》记者表示,这样一个研究项目,不仅能够满足航空产业减少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有助于为地沟油回收利用增加新的解决思路。

目前,有两种地沟油转化思路。一种是从用地沟油制成的生物柴油转化,中国已有不少企业已经成功实现。另一种是直接从地沟油转化。“目前这两种思路均在探讨,争取探索出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解决方案。”王光秋说。

记者了解到,2012年十一前夕,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中心已经启动相关研究工作。根据现实情况,中心会优先考虑生物柴油转化航空燃料的方案。届时,该中心会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用地沟油转化航空燃料的机构。

就在中国商飞联手波音公司,宣布迎战地沟油之后10天,这两家企业的共同竞争对手空客公司也宣布,空客已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开展环保型航空替代燃料研究,其中就包括地沟油。

至此,世界三大民机制造商都已正式向中国的地沟油宣战。

梦想沉重

地沟油真能飞起来吗?

从理论上讲,燃料产生动力,是其中含碳的烷烃基燃烧而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油脂都能作为燃料,尤其是飞行器对燃料要求更加复杂。

此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航空燃料供应商SkyNGR公司已用废弃食用油成功提炼出航空燃料,并进行了飞行试验。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饮食习惯和回收习惯不同,该企业从其他国家获取的废弃食用油成分与中国通常所说的地沟油并不相同。

“中国地域广大,饮食习惯差异较大。麻辣小龙虾和葱烧海参含有的油脂成分显然不尽一致。这就造成了中国地沟油成分复杂,性质较不稳定。”王光秋特别指出,这不利于地沟油的商业化,“你不可能总是根据地沟油的成分变化来调整生产配方。必须通过清洗、加酸、加碱等程序,使地沟油干净且性质稳定后才能投产。”波音公司中国区总裁马爱伦也表示:“如何实现提炼、萃取整个再循环过程的安全化和转化过程的产业化将是中心的重点工作。”

当然,这并非不能实现。SkyNGR曾在中国采集了很多“地沟油”样品用于测试性能。在过滤和进行预处理之后,来自中国的地沟油样品达到了如下标准:游离脂肪酸误差率不超过5%;水分、杂质含量不超过1%;含硫量不超过15PPM。只有这样的地沟油,才能成为生物燃料的原料。这些样品在实验室的测试初期结果很不错,但并没有进行过试飞测试。

经过多重清洗、过滤环节后,地沟油还需加氢脱氧,需要在100个大气压的高温环境中实施,对实验条件要求很高。正是这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环节,使得地沟油转化航空燃料的成本高,转化率低。这成为制约地沟油转化航空油的最大瓶颈。生物能源专家、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刘德华就曾表示:“我不认为一个能够把生物油脂加工成生物燃油的企业,会冒险拿地沟油来做航空燃油。”

杭州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中心的研究合作伙伴。其创始人朱萃汉透露,地沟油转化生物煤油的转化率为90%,生物煤油转化航空油的转化率仅为40%至50%。“也就是说,1吨地沟油提炼出的航空燃油不足0.5吨。”

“按照此前荷兰等国的经验,地沟油转化生物航空燃料的成本大约是传统航空燃料的三到四倍。由于中国的独特优势,我们预计的成本会低一点,但也达到普通航油的二到三倍。”王光秋说。对于如此高成本,国内航空公司也很难接受。毕竟,现在燃油已成为全球航空业最大的负担。

此外,地沟油在转化航空燃料时,还必须考虑与设备的兼容问题。如果生物航空燃料的溶解性质与传统燃油不一样,就有可能溶解或者腐蚀发动机等设备,直接威胁安全飞行。“此前,为了保证发动机安全、经济性和飞机飞行平稳,每尝试一种新能源,都必须考虑其性能适合现有发动机设置。现在,中国商飞和波音尝试的,是通过调整炼油技术,使产品能够适合现有发动机要求的解决路径。”王光秋说。

针对这些挑战,王光秋说:“对于这些困难,中国商飞早有预料。但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商飞有责任有义务在解决、推动航空产业节能减排和寻找替代能源方面做出贡献。同时,由于地沟油转化航空燃料的商业化尚需时日,我相信随着时间发展,一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他举例说,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都在享受各国政府不同程度的补贴,“因为这是对全人类有益的探索。”

目前,我国太阳能和风电获得补贴的标准已经建立。但在生物燃料中,除了规模较大的燃料酒精外,其他品种还没有得到补贴。对此,包括王光秋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相信地沟油转化航空油也会得到政府支持。

生物燃料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钻石理论;生物质发电;清洁能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00102

说起生物质能,人们并不陌生。生物质能,就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力,具有环境污染小、可以再生利用的特点,并且分布特别广泛。几千前来,人类一直使用生物质能作为主要能源,只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能源使用方式才发生了改变。

上个世纪能源危机以后,生物质能又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生成的产品已经可以替代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现代能源。

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高效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2006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且颁布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装机容量增长率高达30%。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达到2%。

为了分析某一产业是否有竞争力,美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Micheal·Porter在1990年出版了《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这一模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被用来分析某一国家的某一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笔者旨在以生物质发电产业为例,从Porter钻石模型的视角分析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探讨提升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途径。

1生物质发电概述及重要意义

1.1生物质发电概述

人们在农业、林业、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城市居民在生活中也会产生生活垃圾,利用这些废弃物、动物粪便作为燃料,将这些物质直接燃烧,或者转化为可燃气体燃烧,利用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这种技术就叫做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下图所示(图1)。生物质发电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发电无间歇性、清洁环保、电能质量好等特点。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很注重环保,生物质发电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供热和发电方式。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生物质发电包括沼气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

图1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链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很多国家认识到单纯依靠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是有很大风险的。瑞典、芬兰、丹麦等北欧小国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注重开发秸秆等生物质发电技术。北欧小国在生物质发电技术方面的努力也引起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视,生物质发电因此获得了较快发展。2002年,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论坛,这次会议以后,生物质发电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快速发展。

1.2重要意义

(1)缓解能源消耗的结构性矛盾。

在能源储量、能源供给方面,我国存在着很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石油进口依存度也很高。我国正大力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天然气和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已经成为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这就影响我国的能源经济安全。发展生物质能发电,符合我国国情,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三农”建设。

生物质发电,对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岗位,是有很大益处的。以秸秆发电为例,1台装机容量为12MW的机组年消耗生物质秸秆约20万吨,如果按180元/吨计算,则每年可给当地农民带来近4000万元收入。此外,还可给农民提供大量的收购、运输等就业岗位。

2Micheal·Porter的钻石理论

产业为什么会具有竞争力呢?Porter教授认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这四个方面是指: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Porter教授认为,这四个要素之间具有双向作用,并形成了钻石体系,这四个因素,也是评价这一产业是否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把这套体系归纳为钻石模型,企业最有可能在钻石条件最为有利的行业获得竞争优势并取得成功。

图2Porter的钻石模型2.1国内需求

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所生产的产品首先是用来满足国内需求。Porter教授认为,企业一般对距离最近的消费者的需求最为敏感。消费者需求可以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反馈信息,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能直接影响国内产品的特征,促进公司产品的创新,并提高产品质量。如果国内消费者精明而挑剔,就会增加企业的压力,压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就会迫使公司不断满足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在产品生产上持续创新,这从中观层面讲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从宏观层面讲就增强了国家的竞争优势。

2.2 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独木难成林,产业也是如此,一个国家国内成功的行业经常是由很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一个行业群,因为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对技术、教育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到另外的行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上下游产业对于国内某一个行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大有好处的。

2.3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是有层次的,主要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高级生产要素和一般生产要素。一般生产要素就是指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人口这些基础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就是指掌握高技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科技设备和技术能力。Porter教授认为,对某一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高级生产要素,如果说一般生产要素是天然产生的,高级生产要素则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的结果。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且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4 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

从微观上讲,产业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谁也无法否认索尼对于日本电子、三星对于韩国电子产业的影响。对于不同国家而言,管理理念也是不同的,这些理念促使企业采取不一样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如果国内竞争很激烈,经过国内竞争环境的洗礼,也有利于公司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因为企业为了应对竞争,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创新力度,进而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产业竞争实力的建立是有原因的。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以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是否有竞争力。Porter教授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立并非易事,只有当产业集群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弥补最初进入某个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新进入的企业才能克服已存在的其他产业集群的先发优势和市场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而且,政府的政策对于钻石模型中的四要素会产生影响,如果政府对某一产业进行支持,就可以帮助帮助产业集群弥补最初进入某个市场的损失。

3从钻石理论视角看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

作为电力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生物质发电也是和其他生产要素息息相关的,这些生产要素决定了这一产业是否能健康发展。

3.1与生物质发电产业相关的要素禀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质废弃物的总量,相当于煤炭年开采量的一半,约合6.56亿吨标准煤。每年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生物质总量有50多亿吨,相当于20多亿吨油的当量,这一数字是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3倍。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我国全部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约为一亿公顷,每年农作物秸秆的生产总量大约有7亿吨,除部分地区作为造纸原料,部分偏远地区用作炊事燃料,家畜的饲料和部分的秸秆用于还田作为肥料之外,可作为生物质燃料的秸秆约为3.5亿吨,其燃烧值可折合成1.8亿吨标准煤,经过转化可以生产为1亿吨燃料酒精或5000万吨生物柴油。丰富的资源禀赋为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创造了条件。

3.2 电力需求状况

电力行业的下游用电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企业客户和城乡用电客户,居民用电量比较稳定,增速也很稳定,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产业,如有色化工、建材和钢铁等,这些都是周期大、投资大、产能易增不易减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如果经济有所波动,将处于不利地位。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很大,很多企业开始限产,直接影响了电力用量。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调结构”的深入,高耗能产业将会受到限制,其用电量也会减少。

但如果从用电结构来看,生物质发电量的需求将会上升。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50%,并且非化石燃料所占的比重要不断提高,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左右。在此背景下,生物质发电等符合环保要求的发电方式将成为重点。

3.3生物质发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

与生物质发电密切相关的两个产业是燃料收购和设备生产。在燃料收购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购难。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比较分散,一家一户的秸秆量比较少,农民出售秸秆的意识也并不强。秸秆的收购价格也并不会较高,往往达不到农民的期望价格,这就导致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再就是在农村,收购秸秆的力量不足,因为秸秆收购的最佳季节恰好是农忙季节,我国近几年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农民为了抢收抢种,较多地将秸秆就地焚烧。

在运输方面,生物质原料运输也不是特别方便。主要原因就是农作物的密度比较小,导致体积过大,这样运输量就特别大。一般来说,是采用公路运输。为了方便运输,也是为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就必须对生物质燃料就行标准化打包,这样就要购买打包机,而且所打的包块必须符合电厂锅炉的生产要求。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农村运输多采用拖拉机,对大型包块难以运输。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目前生物发电设备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整个电力设备市场而言,所占份额较小。在设备生产方面,中国多个大型生物质发电厂的技术和设备均来自丹麦BWE公司。国内主要生产商,如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武汉汽轮机厂、龙基电力集团、济南生建电机厂、济南锅炉厂等,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多是以引进国外技术、国内制造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质发电厂议价能力较弱,设备购置费通常占生物质电厂总投资额的30%—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基于旅游协同促进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No.12TABK003)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张春燕(1983-),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化旅游、区域旅游与经济发展。40%,构成了生物质发电企业主要投资成本之一。

3.4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竞争情况

生物质发电规模最大的是国电集团和凯迪控股,2009年,这两大集团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14.7万千瓦,占全国的27%,五大电力集团的总装机容量为107.6万千瓦,占所有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的24%(详见表1),其中建成和成功并网发电的绝大多数还是五大电力集团。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电力行业的垄断程度比较高,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竞争并不激烈,这对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是不利的。

表12009年主要生物质发电企业总装机

容量与市场份额

企业名称总装机容量

(万千瓦)市场份额

(%)企业名称总装机容量

(万千瓦)市场份额

(%)国电73.317中电投6.31凯迪41.410华能31华电14.53江苏国信11.53大唐10.52中节能4.814结论及启示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质发电行业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国产装备水平比较弱,原材料收储困难,等。本文对提升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启示。

4.1加强研发,提升装备水平

电力装备是最能体现技术水平的环节,是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标志,而恰恰是在电力装备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自主研发的主要是气化发电技术,其他如直接燃烧技术还处于很初级的水平,尚不能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很多关键核心设备要从技术发达国家购买。

装备水平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强自主研发,提升装备水平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关键。

4.2竞争程度的提升,将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凡是经营发电业务的企业必须要有电监会颁发的发电业务经营许可证,而获得这一许可证的要求,比通常工业行业要严格得多。另外,在电力行业,尤其在项目审批环节,没有深厚的对政府公关能力,很难拿到项目开工许可。电力行业还是有比较强的进入壁垒的,这样就导致竞争不充分,不利于提升产业技术经济水平。

虽然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存在很强的进入壁垒,但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的开放也是大势所趋。面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良好前景和国家政策的激励,无论是来自境外的跨国能源集团,还是资金充裕的民营企业都有意投资这一产业。近年来,很多来自发达国家的能源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它们具有很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将对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产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也会逐渐进入这一产业,这一产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有利的。

4.3建立和完善生物质燃料供应链,确保燃料的持续供应

对生物质发电而言,燃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了很大比重,燃料成本是电厂能否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就是燃料供应要有稳定性,否则将影响电厂设备的运行。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燃料供应会有所波动,而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在现阶段政府和生物质发电企业应共同建立完善的生物质燃料供应链,对燃料的收集、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保证生物质电厂拥有价格合理、持续供应的燃料。

参考文献

[1]谭力文,吴先明.国际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759.

[2]叶慧.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西南林院学报,2008,(28):1720.

[3]贾小黎,丁航,李晓真,等.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现状、问题和建议[J].太阳能,2007,(5):1013.

[4]王振江,庄会永,肖兵,等.用于发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可用性分析[J].华东电力,2006,(6):1619.

生物燃料的优势范文5

1、绿色飞行是用生物航油作燃料,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波音公司调查显示,飞机改用生物航油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80%,这将使飞机飞得更清洁。

2、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燃油投入航空商业运营的成功范例并不少。2011年英国汤姆森航空公司用废弃油提炼出航空燃料且试航成功,该技术领先中国近3年。欧洲80%的废弃油脂已被转制成生物燃油,欧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燃油市场,但国内还未大规模投入使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马隆龙预测,“再过10年,我们能够看到航空生物燃料的商业规模化使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生物燃料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二次能源;生物质能;开发战略

1 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质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寻找生物质资源、研发生物质转化技术、探讨生物质能的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生物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乙醇燃料、生物质气体燃料、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四方面。

1.1 生物乙醇燃料

生物乙醇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能源转化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方面。 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的工艺中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纤维素酶的生产是其中难点之一。目前提倡固体发醇, 但固体发酵不可能像液体发酵那样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大幅度下降成本。故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 应选用液体发酵技术[1]。

1.2 生物质气体燃料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热化学处理技术,通过气化炉将固态生物质转换为使用方便而且清洁的可燃气体,用作燃料或生产动力。

德国沼气工程普遍采用产气率高专用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发酵原料,产气率是鸡粪的2.5倍,猪粪的3.4倍,牛粪4.5倍。[2]

我国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机遇较好,内部因素中环保指标及可再生性优势明显,所以要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发展机遇在最优SWOT战略组合选择上,应侧重SO战略( 即增长型战略),同时兼顾ST战略( 即特色经营战略),突出生物燃料的特色,努力打造我国生物燃料种植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集群。

1.3 生物制氢

生物制氢过程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且不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生物制氢过程不仅对环境友好, 而且开辟了一条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新道路。此外, 生物制氢过程可以和废物回收利用过程耦合。

生物制氢过程可以分为 5 类:

1)利用藻类或者青蓝菌的生物光解水法;

2)有 机 化 合 物 的 光 合 细 菌 ( P SB ) 光 分解法;

3)有机化合物的发酵制氢;

4)光合细菌和发酵细菌的耦合法;

5)酶法制氢。[3]

1.4 生物柴油

所谓生物柴油,是指利用各类动植物油脂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经过交脂化反应改性,使其最终变成可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燃料。生物柴油来自于植物油 ( 玉米、棉籽、海甘蓝、花生、油菜籽、大豆、向日葵) 或动物脂肪。

生物柴油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环境友好性, 大气污染小, 尤其是硫含量低, 是一种优良的清洁可再生燃料。

生物柴油的制造方法有以下 4 种:

(1)直接使用和混合;(2)微乳法;(3)热解;(4)酯交换。[4]

生物柴油的生产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 主要生产工艺分为化学法、生物酶法和超临界法化。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 制备成本的 75 % 是原料成本。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 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及小规模生产与应用阶段。

1.5 其他典型技术的例子

奶牛-沼气-牧草0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 即: 奶牛场排出的粪水经沼气池发酵, 产生的沼气用于牧场锅炉燃烧, 沼液、 沼渣用于浇灌狼尾草草地, 收获的牧草为奶牛提供青饲料。以期通过该循环利用模式, 增强系统的自净化能力, 实现资源的高效、 持续利用[5]。

DPSIR模型是由欧洲环境局( EEA) 提出的,内容涵盖资源 环境与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广泛用于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分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研究中,其科学性、应用性已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6]。

在能值理论的这一特点,Brown和Ulgiati 提出了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将其定义为系统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率之比[7]。

生物质直燃发电作为 CDM 项目, 引入发达国家资金和关键技术,不仅可有效增大系统的能值产出率,降低环境负荷,使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更具有竞争力,还能使系统能值可持续指标提高,使之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维持较长时间内的可持续发展[8]。

2 面向未来的生物能源开发战略

2.1 可持续发展

实行清洁生产, 实现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尽量减少排放和能耗; 将能源开发与废物处理结合起来, 在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前提下合理建设以生物能源为纽带的生态产业园, 如沼气工程。

2.2 因地制宜

开发生物能源一定要因地制宜, 不可盲目上马。除了上述的 3 种有前景的生物能源产品, 沼气、生物质气化技 术等都值得好好推广应用。

2.3 前瞻性

开发中国的生物能源需要做到以下的政策和软件支持:(1)加大宣传。有必要通过舆论宣传加强人们对生物能源的认识。(2)加大政府投资和扶持。在新的生物能源初始商业化阶段要进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3)借鉴国外经验, 充分调动地方和工业界的积极性。(4)加强高校对于生物能源的教育及研究。[9]

2.4 以生物质能高效利用为核心构建农村循环经济系统

(1)对农林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方式的平衡。

(2)坚持以沼气为主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综合利用系统构建能满足农村基本用能需求的供应体系。

(3)高度关注农村能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4)创新机制推动农村新能源市场发展。

(5)创建示范工程为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不断探索新的途径。[10]

3 结语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既是我国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战略措施, 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资源的日渐趋紧, 石油供给压力增大, 生物能源产业、生物质材料产业的经济性和环保意义日渐显现, 生物质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得到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楠,胡志超,彭宝良,王海鸥,曹士峰.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0,1.

[2]刘瑾,邬建国.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生态学报,2008,4,28(4).

[3-4].王建楠,胡志超,彭宝良,王海鸥,曹士峰.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0,1(1).

[5]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 010,26(2):120-125.

[6]孙剑萍,汤兆平.基于DPSIR模型的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量化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4).

[7]杨谨,陈彬,刘耕源.基于能值的沼气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恭城县为例)[J].生态学报,2012,7,32(13).

[8]罗玉和,丁力行.生物质直燃发电 CDM 项目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