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传播的影响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网络传播;新闻传媒;发展;对策

1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

1.1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具有非常优势的时效性,加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人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且还具有新闻传播的及时性特征,加上新闻传播速度快,所以网络传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传统的新闻传媒由于具有时空的局限性,即使有非常强大的团队力量也无法进行快速传播。

1.2成本的影响

网络传播是建立在互联网上,不需要任何的纸质载体也可以进行快速的传播,更不需要精致的印刷和排版,这样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我国常见的新媒体抖音、快手、微信和微博,这些新媒体具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同时还具备传播速度快的特征。所以网络传播的成本几乎没有,且信息量比较大。

1.3地域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最大的优势就是完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实现全覆盖的传播,这种传播是新闻传媒所无法做到的,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全国各地发生的新闻,但是却不能享受传统的新闻传媒所带来的便利。

2新闻传媒发展对策

2.1利用核心竞争力发挥新闻传媒的优势

以报纸为主的新闻传媒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表现在报纸的形成时间较长,且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第二,报纸是传统新闻传媒中最具有权威和最重要的新闻传媒。新闻传媒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那么在新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不断加强新闻传播的能力,为社会提供最全面和最优质的新闻,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新闻质量。对新闻传媒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加对应的新闻版块,多添加一些具有意义的文章,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新闻传媒的传播效力。如果新闻传媒上存在较多无用新闻,不仅会影响到读者的兴趣,还会严重阻碍到新闻传媒的发展,可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确认人民群众所喜爱和关注的问题,增加到新闻传媒中,这样才会吸引到更多的观众。

2.2提高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创造品牌形象

从我国的新闻传媒市场来看,呈现出竞争激烈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同媒体间的竞争,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所以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提高媒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报业作为最具有影响力和优质的新闻传媒,必须要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提供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同时还需要树立先进的服务意识。我国的报业完全可以向国外进行学习和借鉴,实现为人们提供准时的服务。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若没有树立服务意识,那么很容易流失更多的观众,所以必须要加强服务意识,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2.3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媒体竞争

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新闻传媒要学会主动出击,占据主要地位,在网络时代中选择新的发展方向,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此外还需要不断加强改革,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出契机,在互联网社会环境下寻找发展机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服务。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网络 传播 社会文化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常态

“互联网络可以囊括以往传统新闻传媒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①现如今,在某种程度上,网络传播已经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承的常态。

传播方向的多向化。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是网络传播在时间上的常见分类。网络传播可以进行同步与非同步的传播、交流,体现了传播功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步传播是同时在线的传播方式,而异步传播则是不同时的、具有先后性的传播方式。从传播的主体与接受对象来看,网络上的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流日益增强,例如,网络作品所在的页面大多设有发表评论的地方,读者可以直接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QQ、E-mail、BBS等网络工具与创作者进行交流。通过互联网上的电子公告、电脑会议、聊天室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进行在线交流,从而可以获得信息并进行即时的信息反馈。

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口语传播是一种人与人直接接触的传播方式,而印刷传播主要是一种视觉文字的传播。电视传播是集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的传播方式,但它需要将各种信息预先固定、设置。网络传播不仅体现出声音、图像、文字的同时性出现,而且通过超文本,声音与文字、图像可以进行相互间的自由转换,这是一种“随心所欲多媒体”,“所有的多媒体都隐含了互动的功能。”②

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在现代社会,书籍、杂志、报纸和录像带等是信息的主要信息载体,但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漫长的,如遇自然的偶发因素,传播有时就会无法实现,网络传播克服了客观的自然环境的限制,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后,信息能够以光速来进行传播。比如,ADSL-1能够为75%的美国家庭和80%的加拿大家庭每秒输入154.4万比特的信息,同时每秒输出64000比特的信息;ADSL-2的操作速度超过了300万比特/秒, ADSL-3更超过600万比特/秒。由此可见,网络使传播的方式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凭借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其快速的优势,在传播容量上,网络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传播媒介。报纸的版面毕竟有限,这意味着,信息容量一旦超过了限制,一些内容就可能被删除或者减缩。广播电视会受到播放时间的限制,这些限制有助于提高传播信息的亮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其信息容量也是有限的。网络传播则突破了这些限制,并且其内容涉及广泛,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娱乐等各个领域。

网络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当前,网络传播已经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其中也包含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容易形成小群体的舆论中心。互联网是现实的“镜像”。伴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已经完全突破了地理障碍。但是,由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个有限的常数,而且人们在接触信息和建立联系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偏好,所以网络传播带来的未必是地球村,而只是人们交流方式的一种转换,即从原先的地域流转变为以共同兴趣和偏好为基础的交流。比方说,广大网民能够通过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方式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而近两年来,网上签名又成为一种新的形态。目前,网上、网下活动的结合与互动,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网络为公众的自由表达提供了便利,但对其在实践层面产生的影响,我们则应持谨慎态度。一方面,言论自由的原则有可能在网络传播中被滥用,小群体意见会趋向一致,甚至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由于目前Internet缺乏有效的监管,它却又成为一些人发泄无聊情绪的场所。

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场所。2004年11月20日,笔者分别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上输入了科学、文明、性、命运、占卜、看相、风水、鬼等关键词,然后对搜索结果进行了统计,其中,有关科学词条为7,550,000个,有关文明的词条为9,280,000个,有关性和命运的词条均为7,000,000个,有关占卜的词条为1,070,000个,有关看相与风水的词条均为55600个,有关鬼的词条为7,450,000个,由此可以看出,科学与文明是网络传播的主流内容,但非科学的、迷信的信息内容也大到了惊人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这反映出网络传播的现状。当前,一些传播者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点击率,便不择手段地投其所好,在互联网上大肆宣传迷信、鬼神方面的内容,对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增多,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一部分人感到精神困惑或空虚的时候,他们便会求助于鬼怪、神灵的庇佑。于是,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招摇撞骗。如此一来,网络空间就演变为一个传播不良信息的场所。

容易形成网络文化霸权。网络的文化霸权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得到更多的传播,从而赢得最多的关注,进而拥有影响他人观念和信仰的强大力量;其次是指只有一种信息可用,由此限制了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获取信息的总量。20世界90年代初,因特网出现后,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世界110万互联网用户和20万台主机中,美国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6%和92%。2001年,根据在线使用人数统计的最新数据,47.6%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的是英语。因为美国等英语国家,无论是在因特网骨干技术领域,还是互联网发展的辅助系统方面,都拥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经济、政治、社会优势,从而能够迅速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逐步掌握网络文化霸权。面对互联网上的英语文化浪潮,很多非英语国家开始担心,本国文化会被网上的英语文化所侵蚀,从而导致本国文化、语言甚至是国家认同的丧失。

近年来,随着非英语网络用户的大量出现,单一语种文化的绝对优势已经失去,尽管如此,但作为一种网络通用工具的英语仍会维持其统治地位。澳大利亚广播事业局的Gareth Grainger即指出:“任何人想要限制网上英语的现有支配的位都是愚蠢和徒劳的,因为英语反映了该领域的起源,以及现有的用户”。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如前所述,网络在极大地促进人类文化交流与整合的同时,也产生出一定的负面效应。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2000年12月7日,文化部等十家单位正式启动了网络文明工程,提出了“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的口号。一般来说,网络文明建设必然要涉及到以下六个基本要素:网络信息源、网络信息、网络文化管理机构(含管理者)、进行网络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人员、网络技术设施和网络传播流程、网络受众。为此,笔者认为加强网络文明工程,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网络立法。近十几年来,我国网络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网上信息传播立法的工作起步较晚,已经制定的法规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较多困难,比如对于某些被禁止的信息,政府很难对之加以监控。当前,网络信息管理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态。因此,首先,对于目前尚无法确定的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给出上位概念,并在宏观层面上加以规范;其次,新制定的法律要与现行法律体系保持良好的兼容性。由于网络带来大量新型的法律问题,故而要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对现行法律体系进行修改与补充,使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再次,新制定的法律应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为加强执法力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家和司法专家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有效控制网络信息犯罪的法律标准和技术标准。

提高网络技术水平。要不断加强对各种不良信息的监测、封堵,有效抵制国内外异己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技术的角度,对违法、有害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同时,自觉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发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主动出击,抢占网络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兴网络文明之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道德宣传。自从互联网诞生之后,一种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虚拟社会便形成了,它不仅体现出科技应用的正面效应,而且也折射出人类道德的负面阴影。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大量与网络有关的犯罪案件,这些案件中的大部分都由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为。固然,其中包含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者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注释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3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出现带来了有线电视发展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对有线电视的运行管理方式及用户访问方式带来了彻底性的变革,甚至对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猛烈的冲击。之前的模拟有线电视网络比较容易受到频道资源主要技术上的限制,有线电视也由于节目数量有限、业务范围单一很难突破发展瓶颈,而且插播及非法干扰等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来临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模拟有线电视网络频道资源主要技术限制的问题,同时丰富了有线电视的内含,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有线电视承载业务的能力。当前,电视也竞争日趋激烈,如电信IPTV、卫星电视和地面无线手机电视等等,对有线电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创新有线电视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进行深刻的研究对有线电视的健康、良好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1.1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状况。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彩电技术的引进及电视生产的国产化,国内电视数量急剧增加,普通家庭对电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闭路电视的图像质量优及传输频道多的优点,加上90年代后国家广电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有线电视技术标准、节目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有线电视的节目频道,对我国有线电视台的崛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至上世纪末,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达到顶峰,并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初,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状况,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有线电视向网络化、数字化推进的发展目标,并以的名义要求各级政府将有线电视的数字网络化发展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中。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有线电视有了长足发展,但离我国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目标依然存在着差距。

1.2我国有线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电视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它不仅使节目传输的容量更大、图像声音质量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而且因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沟通及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也随之衍生了电视产业中更多新的业务。因此,传统的有线电视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网络电视和卫星直播的实现,代表着交流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再加上自身在存储容量、影响范围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的网络化运营,是摆在有线电视运营商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2.1有线节目的传播受其他运营商影响较大。网络电视、电信IPTV及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业务的迅速崛起得益于三网融合模式的实现,传输渠道及业务处理界限的模糊加上各运营商对于3G技术的不断投入,网络宽带及负载已不能成为各运营商业务开展的主要障碍。数字电视及无线电视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运营商的业务水平,伴随着移动通信及互联网中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相关业务的融合力度,各运营商向媒体信息传播中的延伸力度和发展趋势日趋增加,致使传统的有线电视被各种新兴媒体渠道分流情况严重,价值及地位也逐渐降低。传统的广电行业也逐渐失去了政府的庇护,其价值链及运营模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广电的垄断局面已不复存在,媒介市场逐步形成了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

1.2.2传统广告市场面临互联网及电信运营商的巨大挑战。据科学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初,全球手机广告收入相比2007年近翻三番,手机及网络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影响广告市场的格局。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有线电视在媒介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将被打断,竞争更加激烈。另外,电信作为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网络运营商之一,之前在传统媒介的发展历程中创建了影响广泛的品牌资源并累积了巨大的客户资源,随着3G技术的成熟及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其自身掌握的庞大客户信息及准确定位能力使其具有宣传力度大、波及范围广等传统广告所不能具备的优势,对于任何广告商来说都是无法抵御的诱惑,很大程度上挑战着传统广电行业的发展市场。因此,有线电视运营商需要克服网络电视、卫星直播等同行业造成的巨大压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根据自身特点科学有效的发展数字网络化有线电视,提高行业竞争力,才能使有线电视健康发展,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3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进程中要避免垄断现象的出现。目前,国家广电总局正在加快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转换的步伐,力争在近几年内达到全民数字电视的实现。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线数字电视的运营需要高昂的维护成本,因此必须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手段,利用所得盈利保证数字电视的良好运行,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化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要实现全民的数字电视转换就必须保证媒介传播的工艺特征,所以有线数字电视的运营不能完全走商业化道路,在进行转变的同时要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避免电视运营商打着政府的旗号进行垄断,影响数字电视的普及推广。

2.有线电视的数字网络化发展

2.1数字电视技术的优点。数字电视技术是传统有线模拟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传统的模拟信号经过抽样、编码和量化处理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用来进行电视功能的存储记录和传输处理工作。有线数字电视不仅比原来的模拟技术具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而且在原基础上研究出了新的功能,使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化,图像及声音质量也极为接近专业水平,使有线电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技术上来说,数字电视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利用纠错编码技术大大降低了噪声积累,良好地控制了信噪比稳定,使收端图像与发端图像保持一致,实现了图像的长距离、多环节传递。数字技术使输出信号更加稳定可靠,有效避免了之前非线性失真对图像质量的不良影响,解决了微分相位失真及增益导致的图形畸变现象的发生。(2)数字电视利用数字时基校正器、数字特技机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了信号存储并衍生出更多新的特技内容,丰富了屏幕艺术效果,而且可复制性极强,进一步提高了图像质量。通过与计算机的协调配合,实现了有线电视的自动操作。数字编码技术实现了有线电视运营过程中的加扰和解扰处理,而进分多路数字技术保证了信道的多工复用功能。(3)数字压缩技术使有线电视传输信道仅为模拟电视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小,有利于各种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地面广播来说,数字电视一方面可以开启有限电视的禁用频道,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单频网络技术实现节目广泛覆盖。对于卫星传输电视,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可在一个频道上转播多套电视节目,有效地节省卫星信道,提高传输效率。(4)数字信号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及可分极性使其可以在各种通信信道,尤其是在异步传输模式网络中进行传输。目前,数字电视呈现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的趋势,可实现开放性高的多媒体电视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近年来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不仅在数字设备的创新和改造上有了明显提升,出现了摄像机、特技机等大量数字设备,而且进一步完善了整体数字系统,面向电视系统进行统一制作传输,促进了发射和接受方面的延伸发展,陆续出现了数字卫星直播等电视形式。#p#分页标题#e#

2.2网络传播对数字电视发展的影响。(1)传播方式的改变。有线电视由单向、固定传播到交互移动的发展。网络化实现了人的群体交流,更方便了个人之间一对一的沟通。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实现全球化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并为个体文化形式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发展空间。传统有线电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比较单一固定,定时定量特点突出,受众较为被动,只能在特定时间段内接收。而网络化的出现,个体不再受时间及数量的约束,可以根据所需获取及信息,受众之间也可以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2)服务方式的转变。有线电视服务方式由单一服务逐步发展成为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互联网以电子数据方式存在及供用户阅读,服务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向个性化发展。(3)转变运行方式。网络的出现是有线电视由离散、封闭、低效的管理运行方式向集约、开放、高效融合的运行方式的发展,效益也明显提高。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网络传播 青年价值观 形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青年价值观的内涵与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年的价值观基本形成并稳定发展。在心理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人在婴幼儿时期毫无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于成年人提供的观念是处于完全信赖的状态。在儿童时期,人虽然开始与外部世界有所接触和互动,对于周边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但这一阶段仍然不会形成价值观念。而青年早期,才是一个人价值观的萌芽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不仅要学习传统社会价值观念,还要对个人的价值进行思考,这二者往往会发成矛盾冲突,外在也就表现为青少年的叛逆期。进入青年中期后,个人的价值观进入形成和稳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本身智力发育成熟,情感发展愈加完善,随着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生活阅历的增加,青年便开始主动思考价值观问题。青年在这一阶段开始思考价值观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这一阶段的青年具有了较高的自主认知能力,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进行规律性分析,并把握社会的标准,用以评判各种现象。其次,在这一阶段,青年不得不面对未来人生发展的抉择问题,此时他面对来自同龄人、家人以及社会形势的压力,使得他不得不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来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判断。再次,这一阶段也是青年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阶段,他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价值何在,开始铺设自己的人生道路。

网络传播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传播促使言论日趋开放、公平。与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相比,网络带来的更多的是获得信息与表达观点的自由,这与青年所追求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在网络世界中,没有传统媒体所带有的强制性和扩张性,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者,并能够获得相应的反馈,自己的言论有了输出平台,自己掌握了媒体资源和一定的话语权,这是从没有过的自由与开放,青年们从网络那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感与自由感。同时,由于国家相关法规并没有对网络这一新兴事物有诸多规定限制,所以网络区间好像是没有警察的社区,任何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在这一区间中发表言论,且不用负任何的法律责任。这一阶段中的青年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思想,需要一个空间去表达自身与众不同的个性,而网络区间正是一个他们可以自由发挥个性的空间,受到了当代青年的极大欢迎。

网络传播使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与电视电话技术一样,都是经由西方传入我国,但与以往的技术舶来品不同,互联网传入的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信息。在和平年代,发达国家侵略的野心并没有收敛,只是开始运用文化的软性手段来达到入侵的目的。互联网产生于美国,它所使用的语言技术也都来自于美国,而语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文字,它的组成与表达方式中蕴含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思维模式,网络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就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了美国思维方式的影响,而美国更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入其思想和文化,改变国人的风俗习惯,阻碍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网络传播造成青年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在当下社会,再也没有一种统一的、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各种不同的观点充斥于网络,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道德的双重标准,这给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年带来了迷惑,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生活阅历,他们没有一种坚定的价值导向,在外界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原有的价值取向很容易被动摇和取代,这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都是极为不利的。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和学校所要传达和灌输的道德理念已经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原本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支配性作用也在价值观念紊乱中被消解,由此造成道德体系评价失范,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道德相对主义必将导致青年道德选择的迷惘。面对这种失控的局面,中国的法律无法对网络空间的诸多信息给予标准和规范,这也使青年群体在巨大的信息空间中,失去了评判是非的标尺。

青年价值观的引导策略分析

建立完善符合社会现实的价值观教育体系。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眼光开阔的时期,这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极大关系。在少年时代,中国的孩子大多忙于升学和考试,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生活也局限在封闭的校园内;而到了高中以后,不论是继续升学还是踏入社会,这种学习的压力散去,青年接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自己的眼界也有所扩展。这时,青年开始逐渐把注意力从单一的学习转移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在这一环境的转变过程中,青年常常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困惑之中,因为青年在接触实际的社会现实或者从其他渠道尤其是网络渠道获得信息时,发现现实中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念并不是他十几年来在学校中接受教育所学习的那样,与其原有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认识产生偏差甚至是冲突,此时的青年就会疑惑甚至动摇原有的价值体系,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价值观教育需因材施教。当下的这一代青年,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这一代人不必像他们的祖辈父辈那样经历艰苦的生活,并且随着中国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他们大多进入教育体制,接受学校教育,国家、父母和学校已经为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时期做了大致的人生走向安排,这也使得青年在求学时代,基本不需要思考太多的价值观问题,因为他接触到的关于价值判断的机会是极少的,因而他们确立价值观的过程要比过去的青年花费更长的时间。

在研究代青年的群体性特点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全面和客观的态度。我们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长处,也要看到他们的短处,切忌对他们评估忽高忽低,以偏概全,不要以上一辈的价值观来要求这一代,要更多地注意到他们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积极的一面。教育是需要热爱和耐心的,对于青年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或是总拿他们与上几代人去比较,而要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启发他们自觉地去克服自身的消极性。当代青年思想活跃,独立性较强,强硬的灌输式教育只会加深他们的叛逆感,并不能取得良好的价值观教育效果,因而应在耐心细致、积极引导上下功夫。

青年价值观教育需多管齐下。青年,从个体来看,是一个人必经的人生阶段,从社会整体来看,他们是一个存在的社会群体。在青年这一群体之中,又存在着差异性,如承担社会任务的差异、教育的差异、地域的差异、性别差异,等等。因此在青年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该对这些差异性加以区别和研究,注意到不同青年群体在价值观上所面临的不同疑惑和问题,对他们制定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案,这样的价值观教育才能对青年群体发挥作用。那种只看共性,不看个性,一把抓的教育方式在如今效果欠佳,甚至会引起青年群体的反感,达不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此外,教育引导方式也需要多样化。现在的青年,他们接触较多的是电视和电脑等电子娱乐媒体,对于传统的报纸和广播没有太多的兴趣,这也说明那种古板的教科书式的照本宣科已经难以引起青年的注意,他们需要的是新鲜有趣的教育方式,因而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不要生硬的告诉青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应该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这样才会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5

考虑一个具有N个节点和E条边的网络,节点代表个体,两个体之间有联系则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就有连边,用两个相连节点的共同邻居数表征两个体间的亲密程度。每一时步,网络中的个体处于以下4种状态之一:1)未知态(unknown),个体尚未接收过信息;2)已知态(known),个体接收信息后,因怀疑该信息的真实性而不愿意转发;3)认可态(approved)。个体相信该信息,下一时步转发给他的邻居;4)疲惫态(exhausted),个体转发后,对传播该信息失去兴趣,不再转发[11-12]。开始时,随机从网络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传播种子,而其他的节点属于未知态。这个种子会将信息传给它的邻居而在同一时步自己变为疲惫态。而一个节点(未知态或已知态)接收到信息,它就会依据自己接收此信息的次数以及自己与传来此信息的邻居的亲密程度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决定接受与否。这种规则就意味着信息传播的两个特点-记忆性和社会强化,同时边权对信息的传播有影响。

2仿真及分析

用R表示接受信息的节点数目,那么在最后阶段R越大就代表信息的传播范围越广。图1描述了在不同的参数和不同的强化因子b下,网络结构对传播范围R的影响。

3结论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音乐 网络 创作 传播 影响 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音乐,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音乐与技术的联系更为密切,产生并最终形成了网络音乐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和人们的普遍接受。数字技术为音乐创作者拓展音乐创作方式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多样和迅捷的网络传播方式也使网络音乐有了更加广阔的传播渠道。相对于传统音乐,网络音乐在音乐表现、内容表达、制作传播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并对传统歌曲产生重要影响,它以通俗性,倾向性,娱乐性等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一、“网络音乐”的概念

2006年12月《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网络音乐是指音乐作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本文正试图从网络音乐的创作和传播等方面分析网络音乐独具的特点,以及分析其影响。

二、网络音乐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点和影响

1.平民化

笔者认为,网络歌曲诞生的初衷是一种全新的平民娱乐形式,首先它是网民自娱自乐的方式,所以创作群体必然就会是网民中的一部分人,代表了平民的审美观。这些网络音乐的创作者除了部分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人之外,大部分是没有接受过音乐创作学习的普通大众,一般都非专业音乐工作者,而是网络音乐爱好者,常常兼创作和演唱于一身,他们有个共同点便是都喜爱音乐、喜欢音乐创编,大多是没有什么功利色彩、不用考虑发行和市场反响而开始网络音乐的创作。这种自由的创作环境,给了网络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自主空间,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不需要经过唱片公司、经济人、音乐人、编辑等,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创造。创作者甚至可以不用拘泥于某些音乐创作的固有模式,将其个性化的创作思想、创作观念直接投入作品,这也是网络音乐具有鲜明个性化特色的原因。

2.低成本

传统的音乐制作方法门槛高,技术专业的含量也高,除了需要付出昂贵的资金,还需要一大批从业人员为之劳动。以唱片公司来说,从前需要专业的音乐团体到专业的录音棚里录制音乐,各种设备、人员的花费将制作成品不断提高,而且如果对音乐质量要求得越高,成本也会随之增加。现在由于数字媒体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音乐的创作手段更为便捷,网上录音棚等已经成为现实,网上的各种音乐制作工作室也不断涌现。一套电脑音乐系统,通过MIDI接口连接键盘、调音台、音源模块、录音设备、功放、扬声器等外接设备,还可以拥有配器、波形编辑工具、自动程序伴奏等音乐制作的多种功能,音乐创作人甚至不需要通过音乐制作公司,只需要在这些工作室或者是资源分享平台上,就可以找到许多共享的音乐制作素材。

3.通俗化

网络音乐为大众所喜欢的原因并不在于音乐的制作水品有多高,仅仅在于作品的淳朴、平实、自然、简单。网络音乐不受传统的约束,它打破常规而直白的表达让听众觉得耳目一新,音乐调式调性较少出现转调,即使是有转调,也是较为容易的近关系转调、等音转调、模进转调。音域一般都集中在大众的正常范围之内——中音区较多,音与音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跨度都不大。旋律线条自然,没有过多的大跳或精致的和声进行,以流畅为主,符合普通大众的音乐接受能力。演唱也不需要高难的技巧。而歌词方面就更加讲究口语化和生活化,通俗易懂,重视与时代、生活相结合。例如《老鼠爱大米》中的歌词“如果真的有一天,爱情理想会实现,我会加倍努力好好对你永远不改变”,这句歌词体现了每个人心中对美好爱情的淳朴的向往和期待。

三、网络音乐在音乐传播方面的特点和影响

音乐的传播既是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前音乐传播的全新手段。

1.开放性

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音乐传播是有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的,节目只在固定的时间播放,播放的内容也是由媒体、DJ(或者说他人)决定的,传播者播放什么内容,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什么内容,但却并不一定是受众当时正想欣赏的内容。而在音乐的网络传播时代,网络就像是一个永不休息的超市,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存在的地方,你就能随时随地上传分享你的音乐作品,随心所欲的寻找你想要欣赏的音乐,甚至你可以在同一时间反复的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突破了时间、空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大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状态和审美来寻找自己想要的音乐,音乐因为网络而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时代。同样,在传统媒体的音乐传播功能中,如前所述都是单一传播的方式,音乐信息或其他任何信息永远是从传统媒体流向受众,但在音乐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网站都设有“留言”、“评价”、“邮箱联系”等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受众对网站服务商的,也可以是受众对网络音乐作品制作者(人)的。网站服务商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加强和改进自己的服务,网络音乐制作者也可以在评价和留言中与受众交流。改变了曾经只能“单一传播”和“单一接受”的音乐传播形式。网络所具有的这些特性极大的促进了网络音乐的传播,甚至已经为传统主流媒体所接受,从网上走到了网下,就如《老鼠爱大米》等歌曲甚至已经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舞台;又如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栏目,登上节目舞台的不乏活跃在网络上的原创、翻唱歌手。这都意味着网络音乐的传播范围早已经突破了互联网络的范畴了。

2.虚拟性

在网络音乐传播方式的条件下,出现了虚拟的歌星偶像。日本1995年研发了第一个3D网络虚拟偶像歌星伊达杏子(KyokoDate),推出过单曲《lovecommunication》(爱之交流)。国内也曾有过以为虚拟偶像名为“青娜”。现在最为流行的虚拟偶像歌星是2007年推出的初音未来(初音ミク),是YAMAHA开发《VOCALOID》音乐软件拟人化产物,她区别于其他虚拟偶像的一点就是她甚至开过“个人演唱会”,通过全息投射将3D的初音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虚拟的歌星偶像就是计算机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用各种效果来合成人声、形象,“她”模仿现实中歌星偶像的表演,结合每个看到“她”的受众的想象力和思想,让受众感觉虚拟人物就像真实客观存在的一样。这也是音乐的传统传播中不可想象的。

3.传播成本低廉

就像网络音乐的制作成本相较之传统音乐的制作成本更为低廉一样,网络音乐的传播成本也比传统音乐更加低廉。从创作者角度说,不需要电台打榜,不需要专门的唱片公司包装和炒作,不需要没完没了的媒体曝光,只需要有一台足够配置的电脑和一套音乐编辑软件,还有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你就可能成为一个一夜成名的网络音乐人。传统音乐的传播过程需要经过创作者乐谱演唱制作宣传发行播放受众,而网络音乐的音乐制作人与受众的距离只有网络,减少了几乎所有的中间环节,成本达到了最小化。从听众(受众)的角度来说,可以从网络上以极低的价格或完全免费获得音乐的试听及下载。就国内而言,目前大约有7200个网站提供音乐下载,大部分网站都是提供免费的音乐下载,而一些免费P2P软件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

四、结语

在网络音乐充盈于互联网的网络音乐的出现,为传统音乐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以上我谈到的网络音乐在创作和传播方面的几个特点,也是对传统音乐带来影响的几点因素。当然,目前的网络音乐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网络音乐产品的质量不高,侵权盗版、非法上传下载等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较为突出。正确处理好网络歌曲愉悦大众与促进音乐产业发展、规范法制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今后网络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钱云瀚,王琦.浅谈数字化技术对音乐传播的影响[J].文艺生活,2012,(03).

[2]王璐璐.电子音乐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文教资料,2008,(21).

[3]梁书琴.对流行音乐多元化时期歌曲原创性的思考[J].世纪桥,2010,(13).

[4]李志刚.数字化媒介背景下音乐学发展的新思考[J].人民音乐,2012,(01).

[5]徐沛东.强化网络音乐阵地建设有效引导和促进网络音乐健康发展[J].人民音乐,2009,(04).

作者简介:

[1]黄书敏(1982,6--),女,江西宜春人,本科学历,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艺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