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传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文明传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文明传播方案

网络文明传播方案范文1

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亿多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导致了网络上的舆论氛围的强大,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介,为我国网民对国家相关建设提出建议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平台,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需要关注众多网民的民意,重视网络上的民意调查,从而作出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相关政策或决定,为加快相关问题的处理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积极地看待网络上的民意,保证网络民主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对加快民主集中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网络民主又是民主中的一个方面,所以积极地看待网络上的民意,保证网络民主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对加快民主集中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能因为网络民主是新时代信息化的产物而对其进行否定,相反应该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倾听网民声音,以促进我国民主集中制的建设。

网络民主使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上

更加充实

在我国之前的民主建设中,民主集中制度并不是很完善,以党内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导致绝大部分党员拥有的权利遭到削弱,很多观念和主张无法正常地表达出来。在党内产生不同的决定和意见时,并不是通过民主的方法来解决,然后集合广大群众进行讨论和表决,最后以大多数的意见为准;而是谁的权力大就听谁的,导致很多不良问题产生。大量案例说明,这种权力一旦失去被监督,必然导致特权思想,形成“灯下黑”,进而走向腐败。在后来的民主建设发展中,民主集中制终于回到了原本的初衷,人民也拥有了参与国家民主建设的权力。网络民主的出现帮助人民了解了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内容,使网民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网络民主可以大大增加民主集中制

建设的方式

在网络上网民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来参与民主的集中讨论,然后根据大部分网民的想法来进行推举最合适的方案。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兴起,各种聊天工具、网络论坛、微博、视频等等软件的出现帮助人们更加便捷了解到国内各方面的消息,使他们更容易参与到民主建设中来,从而使网民对参与民主建设的方式选择更多了。网民通过不同的平台跨越不同的领域搜寻不同的人群,与他们互相进行信息交流。同时网民在参与选举时,可以选择通过网络选举的方式,使选举更加快速、高效,同时更具透明性。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传播时,要做好网络信息的监督工作及时制止谣言的传播。在网民贡献的意见中要积极借鉴和吸取接受优秀的意见,对于虚假消息及时地辨别,作出符合广大网民群众意见的方案和措施。

网络民主能有效促进民主集中制

在现代网络的发展

因为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与新奇性,网民对参与网络民主建设的积极性非常之高,但是民主集中制一直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所以我们要积极在网络中进行宣传与推广民主集中制,让网民也投入到网络民主集中制的建设中来,让他们及时跟上网络时代和社会文明发展的脚步。比如:一些可公开的党内事务可以选择在网络上进行,以疏通网民参与网络民主的渠道,使网民的意见能够正常地传达;实行在网络上的选举与投票,从而使党员的选举权得到保障;在网络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实施监督工作,从而使党员的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

网络文明传播方案范文2

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互联网协议(IP)作为主要技术形态,以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开办、播放(含点播、转播、直播)、集成、传输、下载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是指利用摄影机、摄像机、录音机和其它视音频摄制设备拍摄、录制的,由可连续运动的图像或可连续收听的声音组成的视音频节目。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实行许可制度。

第五条国家鼓励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

第二章业务许可

第六条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广电总局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类别、接收终端、传输网络等项目分类核发。业务类别分为播放自办节目、转播节目和提供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等。接收终端分为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及其它各类电子设备。传输网络分为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

第七条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机构,不得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依法享有互联网新闻资格的网站可以申请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影视集团(总台),可以申请自行或设立机构从事以电视机作为接收终端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此类业务。

第八条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广电总局确定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二)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三)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设备、场所及必要的专业人员;

(四)拥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听节目资源;

(五)拥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服务信誉、技术能力和网络资源;

(六)有健全的节目内容审查制度、播出管理制度;

(七)有可行的节目监控方案;

(八)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九条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业务类别(自办节目、转播、集成等)、播出标识(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专用标识)、传播方式(频道播出、点播、下载定制、轮播、数据广播等)、传输网络、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集成内容等;

(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申请表;

(三)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内容规划、技术方案、运营方案、管理制度;

(四)向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监控信号的监控方案;

(五)人员、设备、场所的证明资料;

(六)申办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与开展业务有关的证明(网站注册文件、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从事登载新闻业务许可文件等);

(七)公司章程、营业执照、验资证明(申请人为企业的)。

第十条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第九条规定的书面材料,经逐级审核同意后,报广电总局审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可直接向广电总局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广电总局予以颁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第十一条负责受理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和权限,履行受理、审核职责。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标准的,有权作出决定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有效期为二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应于期满六个月前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续办手续。

第十三条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以下简称持证机构)应当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载明的开办主体、业务类别、标识、传播方式、传输网络、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和集成内容等事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第十四条持证机构变更注册资本、股东和持股比例及许可证载明的开办主体、业务类别、标识、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和集成内容等事项的,应提前六十日报广电总局批准并办理许可证登载事项变更手续。持证机构地址、网址、网站名、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向广电总局备案并办理许可证登载事项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持证机构应当在领取《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九十日内开通业务。如因特殊理由不能如期开通,应经发证机关同意,否则按终止业务处理。

第十六条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需终止业务的,应提前六十日向原发证机关申报,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公告注销。

第三章业务监管

第十七条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新闻类视听节目,限于境内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以及经批准的新闻网站制作、播放的节目。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影视剧类视听节目,必须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电影公映许可证》。

第十八条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应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

第十九条禁止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有以下内容的视听节目: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和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条持证机构应建立健全节目审查、安全播出的管理制度,实行节目总编负责制,配备节目审查员,对其播放的节目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信息网络的经营机构不得向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提供与传播视听节目业务有关的服务。

第二十二条传播视听节目的名称、内容概要、播出时间、时长、来源等信息,持证机构应当至少保留三十日。

第二十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转播视听节目,只能转播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转播非法开办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利用信息网络链接或集成视听节目,只能链接或集成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机构开办的视听节目,不得链接或集成境外互联网站的视听节目。

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设立视听节目监控系统、建立公众监督举报制度,加强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督管理。持证机构应当为视听节目监控系统提供必要的信号接入条件。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许可证载明事项、持证机构注册资本、股东和持股比例;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的;

(四)传播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禁止传播的视听节目的;

(五)向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提供与传播视听节目业务有关服务的;

(六)未按规定保留视听节目播放记录的;

(七)利用信息网络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转播非法开办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八)非法链接、集成境外广播电视节目以及非法链接、集成境外网站传播的视听节目的。

网络文明传播方案范文3

关键词:全景技术;在线漫游;虚拟博物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083-04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当前,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科技浪潮拓展了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与方式。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新博物馆展示手段,让科技助力知识传播,让知识传播承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服务功能,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适应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理论概述

1.全景技术概述

全景技术也称为全景摄影或者虚拟实景,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在计算机平台上实现虚拟现实的一种技术,它是使用相机环360度拍摄的一组或者多组照片通过无缝连接的方式拼接成一张全景图像,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全方位互动式观看的真实场景还原展示方式。[1]用户可以使用IE浏览器或播放软件在电脑平台上利用鼠标控制环视的方向,可360度旋转观看,给人一种全新的真实现场感和交互体验感。

全景技术的特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三维技术的视角极限,免去了三维繁琐建模渲染等工作,直接取景于真实场景,利用真实照片图像结合JavaScript脚本语言实现实景360度全方位展示,并可在全景展示中加入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媒体,使观者不仅可以获得整体的认识,亦可深入其中某个场景、某个细节进行浏览观看。360度全景可用于网络、多媒体触摸屏、大屏幕全屏投影、全景视频、三维产品展示等,被广泛应用在房地产楼盘展示、虚拟旅游、虚拟教育等领域。[2]

2.数字博物馆概述

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其环境的见证物。[3]数字博物馆是建立在数字空间之上的博物馆,是以采集、保护、管理和利用人类文化/自然遗产信息资源为目的,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建立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是对实体博物馆服务时间和展示空间的延伸与拓展。[4]

虚拟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的一种崭新形式,它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图像、文字、音频、视频、3D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表现方式将博物馆的职能延伸到网络上,打破了时空限制,为世界各地的观众提供展示和互动服务,开启了博物馆网络虚拟展示的全新模式。

基于全景技术构建博物馆网络虚拟展示的价值与意义

1.全景技术应用于网络虚拟展示的价值

全景漫游技术是基于全景图像的真实场景虚拟现实技术,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逐步流行的一种视觉新技术,它是通过专业的取景设备将场景以真实图片的方式保存,然后通过后期合成将多组图片高精度地拼接与修复,采用兼容性极高的Flash播放技术或HTML5技术,通过专业的合成软件,开发出运行于不同环境的虚拟场景。[5]让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互观察、交互作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6]相对于开发虚拟漫游系统的三维扫描、三维建模等高难虚拟技术,360度全景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下表):①图像拍摄及合成的开发难度与复杂程度较低,耗费时间较短。②以采集场景图像为基础,真实还原物体的细节、质感和色泽,避免了三维建模与贴图渲染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偏差与图片模糊和马赛克等问题[7],场景真实性较好。③采用图形图像处理方式还原真实场景,图像文件的数据量较小,对系统环境要求较低。④以Flas技术为外部扩展平台,可根据展示需求定制各种辅助功能(如添加音频解说、播放界面定制、漫游地图等),并依托HTML5技术可为iPad用户提供高清流畅、方便快捷的在线漫游体验,平台兼容性好。⑤利用全景技术开发漫游系统相比三维扫描的昂贵设备与虚拟建模的高开发成本,其在设备购买与人员组成方面耗费较低,可实现低成本开发虚拟博物馆。

2.全景技术助力博物馆网络虚拟展示的意义

全景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创新应用开启了博物馆在网络展示、教育、宣传等方面的新模式,推动了实体博物馆数字化、数字博物馆网络化、网络博物馆移动化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实体博物馆、传统数字博物馆在远程用户体验与平台兼容性方面的缺陷,实现了展品与观众之间的零距离交流与互动,增强了在线漫游式的体验感,全方位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与此同时,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承载着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责任和使命,基于全景技术的博物馆网络虚拟展示的设计与实现,充分结合当前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与移动化的大数据时代优势,拓展了科普知识的传播广度与效度,体现了以科技助力文化传播,以文化传播惠及百姓的科普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网络展示的科普教育功能。

基于全景技术的博物馆网络虚拟展示设计与实现

1.设计思想

文章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子项目为例,采用360度全景漫游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博物馆的网络虚拟展示效果,其核心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

图1

(1)前期分析

一是考察博物馆展厅的实际情况,了解场景环境条件,结合博物馆4层8个展厅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定构建方案;二是设备与技术支持,依据场景实际情况配备项目实施所需的相关设备与技术人员,为任务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2)实施流程

一是根据每个展厅场景情况设计出各自展厅的全景图像拍摄方案,并依据全景拍摄方案进行实地拍摄,然后对采集的图像组进行后期全景图拼接;二是收集与处理虚拟博物馆建设所需要的多媒体素材与相关资料;三是利用全景漫游制作系统搭建数字博物馆的模块框架,完成在线漫游网络虚拟博物馆的图文、动画、影像等资料的合成与构建。

(3)预期效果

输出全景漫游制作系统开发的成品文件,调试产品的运行环境与平台兼容性,力争构建出高质量、低传输、好操作、跨平台的网络虚拟博物馆。

2.实施过程

(1)全景图像采集与制作

全景图像主要有柱形全景、球形全景、对象全景三种。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网络虚拟展示是基于制作成本较低的球形全景技术开发实现的。球形全景是以目标景点的某一观察点为中心,使观察者既能看到水平环360度的景观效果,又能看到垂直环180度的景观效果,即形成360×180的全视角效果,球形全景中加入了天和地的感觉,全景的视觉范围更加开阔。[8]拍摄全景的设备主要包括单反相机、广角镜头、全景云台、三脚架。合成全景的软件主要有图形拼接软件Autopano Giga或PTGui Pro、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全景制作软件pano2vr等几种。

图像拍摄

图像拍摄是全景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系到素材在后期能否顺利拼接的问题。因此,图像采集过程中拍摄者应掌握相机的摆放方法与拍摄技巧(如图2)。①使用三脚架固定全景云台,确定好相机的垂直角度,保证相机在一个中心点转动,确保拍摄转动时的图像采集在同一水平面,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配备水平仪。②拍摄者环绕水平一周拍摄10~15张照片,并保证每张照片有10%~20%的重叠用于后期拼接,在曝光时间较长时,保持相机稳定不动,保证图像清晰度。③拍摄图像时上下都要留出一定的多余空间,避免后期合成的全景照片剪裁时破坏主体。④拍摄过程中图像拼缝的地方尽量避免正在运动的景物,拍摄时动作要快,减少由于其位置变化给后期制作带来的麻烦。⑤补拍天与地,如果机位正下方为有规则且连续的图案或不规则且非连续性图案,需要对地面和天空补拍,以备后期合成修复使用。完成一圈的拍摄后得到的图像数据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拼接(如图3)。

图像处理

在图像拍摄过程中,由于光线、场景凌乱等因素造成的图像拍摄效果较差时,开发者可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例如,利用HDR技术处理图像的亮处、暗处、镜面反射等不良效果;利用Photoshop调整画面亮度/对比度、曲线等,擦除或修复场景中不需要的元素;同时注意全景图像拼接过程中缺少的顶和底,即天和地,通过修补实现无瑕疵的全景图片,进而达到理想效果。

图像合成

全景图制作的最后阶段就是图像拼接,即将水平360度旋转拍摄的照片,拼接成一张在平面上看上去很广范围的照片,使得生成的全景展示地图能够还原当时拍摄的真实景象。本案例采用Autopano Giga软件进行全景自动拼接,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打开Autopano Giga软件,执行“文件―导入”,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拍摄好的一组图像,导入图像。②执行“检测”,系统自动匹配关键点(如下页图4),进行初步全景合成。③执行“编辑”合成全景图像开始,适当调整图像视觉效果与尺寸,完成合成。④执行“文件―导出”,输出合成后的全景图像(如下页图5)。依照上述步骤完成对博物馆展厅全部图像组的全景拼接工作。

(2)全景漫游系统制作

本案例使用Pano2VR漫游软件开发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虚拟展示系统。主要步骤如下:①启动软件,在输入功能模块中执行“选择输入”,根据展厅参观顺序导入全景图。②使用交互热点制作场景快速链接,利用皮肤编辑器制作参观导览地图(如图6)。③使用皮肤编辑器的图片添加功能,制作展版、藏品内容的大图展示,使用媒体功能添加展示的视频或讲解音频。④制作漫游导航控制按钮和使用帮助信息。⑤设置输出参数与格式,制作完成的漫游系统,为了提高漫游系统的高度兼容性建议输出Flash/HTML5格式的文件以适用多平台的使用需求。

(3)产品展示

架构与设置网络虚拟博物馆的服务器及网络连接地址,将开发好的虚拟博物馆嫁接到互联网进行展示与传播,为全民提供网络远程参观与使用(如图7)。

总结

当前,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科技浪潮正以多样的方式和途径拓展着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文中案例采用全景技术构建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网络虚拟展示,切实地利用了信息技术与网络媒体优势,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网络展示的有机结合,开创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新模式,对提升网络科普教育,宣传科普知识,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等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蔡田露,高俊强.360°全景技术与应用分析[J].现代测绘.2012(11).

[2]王鸿飞.浅析360全景技术及其应用[J].广东科技.2012,21(15).

[3]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博物馆,2007(9).

[4]陈刚,祝孔强.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

[5]王莹.360°全景技术在网络虚拟展示的实践与应用[C].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2014.

[6]薛莹莹.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6).

网络文明传播方案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教育管理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中开始更多地依赖网络。互联网的普遍化虽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互动优势,但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学生教育管理人员需要重新全面地认识互联网的实际影响、意义,通过分析和研究如何运用新媒体提升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目前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升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点

(一)新媒体的内涵

随着对新媒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关于新媒体内涵的看法和定义也不断增加,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针对新媒体内涵的观点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网络衍生手段;第二,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以非线性和高互动性为特点的新沟通手段;第三,新媒体是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工具。通过对新媒体概念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网络手段是明显区别于传统报纸、电视、杂志等信息传播手段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方式,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新媒体软件包括微信、微博、QQ等各类互动共享平台。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互动性强。新媒体应用可以快速实现网络信息传播者与受众的沟通和链接,快速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反馈,这是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手段的突出特点和优势。第二,传播速度快。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捷高效,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实现了大数据和信息在短时间内的爆炸式传播和更新,而且基本上不需要费用。第三,传播渠道多元化。新媒体的崛起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新媒体软件的开发和更新,各类门户网站和终端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媒介选择。第四,大众化。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主导受众的状态,实现了大众自主把控信息,大众可以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轻松快捷地参与到资源和信息的沟通共享当中。

二、新媒体对学生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作为新兴事物自然更容易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和认可,通过新媒体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查找和获取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同时也可以开阔眼界,快速了解世界各地最新发生的逸闻趣事,这客观上为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除此之外,新媒体在信息和言论发表的过程中具有即时性,非常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表达、自我完善及交流沟通的需要;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对情感维系和培养也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新媒体信息爆炸式发展的过程中,还客观存在着部分虚假有害信息,这些有害信息有可能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新媒体至关重要。

(二)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的影响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服务于学生、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前提和目标的工作。不同时期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和需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内容,增添具有时展意义的管理方法。目前新媒体在学生中的普遍应用虽然具有突出优点和便捷性,但是客观上也引发了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对此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从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文化学习、生活日常等主要方面向其他内容拓展。例如维护校内公共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的秩序、学生网络言论文明监督等内容。

(三)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向的影响

学生活动热点的转变自然带动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向的变化,由于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需要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拓展到新媒体平台,以新媒体方向的线上和线下结合为目标建立学校的官方交流和信息公布平台。既要鼓励学生参与校园论坛、校园贴吧等,创建班级直属的微信群和QQ交流群,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等也应该有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学生常用的软件账号,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通过教育管理工作方向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同步调整,有利于科学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一)拓宽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台

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向的变化。使用新媒体手段可以为校内公共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的秩序维护、学生网络言论文明监督、学生网络使用规范等方面增添全新的教育管理内容,设置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案。学生的教育管理平台也可以从传统的办公室拓展到新媒体平台,这样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教育管理渠道,而且通过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化、大众化等特点可以提升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水平,把握学生动态。

(二)助力于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

学生群体由于处于青春期阶段,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思想波动引发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疏导和开解,学生很可能会出现极端行为,甚至威胁到校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同时不利于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新媒体因为具有信息传递和表达主体虚拟性等优势成为了很多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将网络空间和信息交流平台作为自己抒感和表达真实想法的渠道,因此,新媒体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让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快速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制定可行的引导和教育方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预警的效果。

四、新媒体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观点是行为的先导,为提升新媒体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质量,转变校方的教育管理观点至关重要。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首先,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加深其对新媒体的认识。其次,及时有效地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合理使用新媒体,制定创新管理模式。再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把握新媒体手段的发展和应用趋势,了解最新热点话题。通过有效提升管理群体使用新媒体的水平和能力,有利于解决新媒体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部分存在争议的问题也应做到客观面对、正确示范,提供标准及时的解答方案。

(二)提高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网络使用者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传递者和接受者,因此学生群体拥有良好的新媒体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新媒体素养具体是指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新媒体应用法律观念,客观对待网络信息,不传播不良言论,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安全和稳定。所以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行为习惯,使其自觉发表积极和正面的网络言论,维护社会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三)搭建信息传播平台

通过上文针对新媒体的特点分析,首先,可以了解到,新媒体的互动性强,可以快速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反馈,因此构建校园网站、校内公共贴吧、文艺活动网站等十分必要。其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因此搭建校园信息传播平台可以细化到班级微信群、活动交流群,让教师和管理者及时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灵活设置具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案;与此同时,新媒体实现了大数据和信息在短时间内的爆炸式传播和更新,这对于尽快传达校方的重要管理信息和最新通知也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多元化,各类门户网站和终端提供了多种信息传播媒介选择,这对于搭建学生教育管理的信息传播平台更加便捷高效。此外,新媒体的大众化特点也有利于教育管理者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轻松快捷地进行管理。

网络文明传播方案范文5

2013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根据中央、省、市、县文明办要求,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丰富节日期间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结合我镇“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现将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活动要求

各村(居)、镇直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广场、公园等文体活动场所,依托镇、村文化站,组织民俗展示、体育健身、歌舞表演、联欢联谊、灯谜竞猜、书法棋艺、美术摄影等活动。

活动内容

1、过年团拜会。组织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共聚一堂,欢庆新年,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在新一年里努力工作,为建设经济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的新武安而不懈奋斗。

2、传统民俗节目。各村要结合本村传统习俗,开展舞龙、舞狮、戏曲、木偶、书法、剪纸、铜锣等民俗活动,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共庆佳节。

3、送温暖、献爱心。各村(居)、镇直各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到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生活困难群众家庭,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拜年走访、座谈联欢等形式,开展慰问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当地的节日庆典和文艺联欢活动,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熟悉的新春佳节。

4、志愿服务。各村(居)、镇直机关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以镇、社区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社区居民参与,传递亲情友情,传播文明社会风尚。各单位要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为空巢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等服务,让他们心情舒畅、快乐过节。

活动时间

2013年1月10日—2013年2月20日

活动宣传

网络文明传播方案范文6

2020年社区街道办事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方案

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明家庭建设工作,根据市文明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办实际,制定如下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通过系列创建活动,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风尚,使广大家庭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坚实基础。

二、开展方式

各村、社区围绕“讲、展、诵、评、播”五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

(一)开展“美德在我家”宣讲活动

以座谈会、故事会、分享会、演讲比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居(村)民、中小学生讲述家庭成员无私奉献、孝敬父母、宽容待人、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等,深刻影响个人成长的家风家教故事。

(二)开展“立家规亮家训”展示活动

开展厅堂悬挂家规家训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亮家训”;邀请市书法协会或村(社区)书法爱好者撰写以“家规家训”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并作展示,不断形成以家训带家风,以家风树乡风,以乡风扬民风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文明家庭共承诺”传诵活动

开展社区与居民、村与村民等关系的“文明家庭创建承诺书”的签约活动,把集中诵读“文明家庭创建承诺书”纳入各村(社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道德讲堂固定流程。

(四)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通过村(社区)内部互评,街道文明办再评,择优推荐申报市级评选,推荐上报省级评选,逐层逐级评选的方式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对在“美德在我家”、“立家规亮家训”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家庭可优先推选为本村(社区)“文明家庭”候选人。各村、社区于xx月xx日前以组织推荐的方式推荐x名“文明家庭”候选人,经街道文明办审核后参与市级“文明家庭”的评选表扬。

(五)开展“文明家庭·家风家训故事”传播活动

对评选出的“文明家庭”中好的家风家训故事进行重新梳理,挑选出xx组家庭,组织采编专班对家风家训故事进行音频、图文融媒体采访,并进行后期制作处理,形成音频、图文产品成品节目,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宣传。

三、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和提高我办精神文明创建水平的有效途径。各村、社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以动员会、座谈会等形式对活动进行部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识活动对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