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心理压力;家务劳动

一、资料说明

(一)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是中国日本合作课题"中国家庭调查"在成都、上海、南宁、大连四个城市的概率抽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数据具有推断四个城市总体的意义。在四个城市分别概率抽样为2658、832、855、817份样本。城市是立意抽样选择的,每个城市则PPS抽样形成的样本。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性别和地区分布

有回答的5072人中,男性占了47.61%,女性占了52.39%。有回答的5072人中,现在生活的地方为城市的占了67.67%,城市近郊的农村样本近三分之一。他们分别来自大连(817)、上海(832)、成都(2,568)和南宁市(855)四个城市。

二、数据处理说明

(一)"心理压力"的测量说明

本文使用的心理压力测量是上述问卷设计中的事件测量。基本上符合石林(2003)提出的测量条件,所有数据均通过Stata统计软件处理。

表格 1心理压力测量表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下列事情发生的情况

事情

经常发生

有时发生

偶尔发生

没有发生

没有这事

变量序号

为孩子的事烦恼

 

 

 

 

 

1

为配偶的事烦恼

 

 

 

 

 

2

为父母或配偶父母的事烦恼

 

 

 

 

 

3

觉得自己不被家人理解

 

 

 

 

 

4

觉得家庭负担太重

 

 

 

 

 

5

为家庭未来的经济担忧

 

 

 

 

 

6

工作单位的负担太重

 

 

 

 

 

7

在单位不被理解

 

 

 

 

 

8

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无法保证

 

 

 

 

 

9

为家人无法保证工作时间

 

 

 

 

 

10

(二)"心理压力"的分值说明

笔者将十个原始变量"为孩子的事情烦恼"、"为配偶的事情烦恼"、"为父母或配偶父母的事情烦恼"、"觉得自己不被家人理解"、"觉得家庭负担太重"、"为家庭未来的经济担忧"、"工作单位的负担太重"、"在单位不被理解"、"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无法保证"和"为家庭无法保证工作时间"等问题依次编排变量序号为1-10,并把选项"经常发生"、"有时发生"、"偶尔发生"、"没有发生"和"没有这事"分别赋予"1"、"2"、"3"、"4"、"5"的分值。为考察心理压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alpha检验,结果(见表2)显示,各因素方向一致,构成内部一致性信度,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060~0.8223之间,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279,表明该问卷具有很高的同质性信度;item-rest相关系数低于item-test相关系数,说明删除该变量后的组内相关系数低于加上该变量后的组内相关系数,所以该问题具有作用。其中,变量1、2、3、5、6和9等的item-rest相关系数减去item-test相关系数的值较大,均接近1.3,表明这些变量对该问题的意义很大;变量8的情况相反,对该问题的意义最小。做alpha检验后,将该十个变量的分值相加得出心理压力的得分。心理压力的得分越高,心理压力越小,反之越大。

表格 2心理压力alpha检验结果

item-test     item-rest      平均变量间   

变量序号  个案数   方向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共变量     alpha

--------------+---------------------------------------------------------------------------

1         4959    +       0.5528        0.4200        .4209993      0.8223

2        4907    +       0.6101        0.4939        .4116017      0.8148

3        4896    +       0.6308        0.5197        .4076593      0.8121

4        4990    +       0.6140        0.5101        .4163428      0.8128

5        4995    +       0.6835        0.5706        .3866326      0.8060

6        4988    +       0.6512        0.5261        .3928514      0.8114

7        4745    +       0.6654        0.5501        .3933365      0.8090

8        4719    +       0.6588        0.5620        .4062066      0.8086

9        4940    +       0.5946        0.4735        .4131227      0.8160

10       4885    +       0.6370        0.5395        .4127566      0.8105

------------------------+----------------------------------------------------------------- Test scale  

                                            .4061475      0.8279

心理压力的统计描述如下表:

表格 3心理压力统计描述表

最小值

中位数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人数

36

50

34.66857

8.533321

5072

三、家务劳动与心理压力关系

表格 4两性家务劳动分工不同情况下心理压力比

  家务分工

回答人性别

 

 

男/频次

女/频次

总计

丈夫承担全部

34.04/50

32.8/25

33.626667/75

丈夫承担大部分

34.005587/ 179

33.430657/137

33.756329/316

基本上夫妻相同

34.663727/907

35.448759/927

35.060523/1834

妻子承担大部分

33.955267/693

34.248447/805

34.112817/1498

妻子承担全部

35.84472/161

35.044776/268

35.344988/429

总计

34.437688/1990

34.793247/2162

34.622832/4152

从上表格中,可以发现当丈夫承担全部家务时,女性的心理压力明显比男性的大。当妻子承担全部时心理压力最小,夫妻相同时次之,人数也最多,而心理压力最大的是丈夫承担全部和丈夫承担大部分。下表格说明受传统文化对两性的行为要求,视妻子承担家务劳动为天经地义,因此妻子承担大部分时,因履行了传统社会赋予女性的义务而心理压力也最小。当丈夫承担全部时,因妻子没有完成自身的"家庭任务"而心理压力最大。同时由于现代文化即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夫妻基本相同时心理压力也很高,而且人数较多。

四、家务劳动受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影响

当丈夫承担全部时,丈夫并没有因为承担了家务劳动,增加了工作量而产生心理压力,相反对女性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丈夫承担大部分的时候女性的心理压力依然比男性大,夫妻基本相同时人数最多女性心理压力也最小。另外,当妻子承担全部时并没有出现与丈夫承担全部时的相反情况,即并没有造成男性的心理压力,女性也并没有因为承担比男性多而产生心理压力。换句话,家务劳动的工作量本身并不是直接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而是社会文化对两性行为的要求影响着心理。妻子承担全部家务时,这在传统男权社会里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所以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不会产生太多的心理不适感,因此心理压力也最小。另一方面,现代观念也对居民的心理产生了作用,夫妻基本相同时女性的心理压力很小。

同样是造成心理压力大的"妻子承担全部"和"丈夫承担全部",对两性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并不一样。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跟传统的家务分工有关。在看上表中家务分工对男女两性心理压力的不同,更能反应传统观念对两性形成的行为和心理上的影响。由此可知,家务劳动的工作量本身并不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而是社会文化对两性的行为要求,女性承担家务劳动是正常而合理的行为,因此会出现,男性承担家务劳动时女性反而心理压力大,而女性承担家务劳动时并 两性均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现代的观念也逐渐在影响着市民生活,因此夫妻基本相同的比例最高,心理压力也最小。

     "男主外、女主内"对两性的要求有所不同,并对女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两性的工作挤占了家务劳动的时间,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在选取不同职业类型和单位性质的工作时间比较后发现,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劳动者无论是月工作时间还是一天工作时间都是最长的。同样是工作时间很长,挤占了家务劳动和与家人交流沟通时间,同等情况下对两性比较后,其他职业类型和单位性质下都是男性心理压力大,而个体户(男34.442478,女33.049505)和私营企业(男34.688742,女33.498039)都表现出女性的心理压力明显比男性大。工作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女性抚养子女、照顾老人以及其他家务劳动时间的安排,工作时间长将挤占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而传统社会要求女性做家务,因此同样的工作时间,对女性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而男性则没有。即使当今女性绝大多数都参加工作,但更多的妻子表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家庭。因而会产生同样的工作时间,对女性的心理压力影响大。而现实生活尤其是现代观念要求女性经济的独立、地位的提高,需要他们走出家庭,因而会加剧女性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

     对两性传统文化的认同,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成员抵御心理压力的方式之一,反对传统文化将要受到普遍的舆论压力。说明社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滞后性,抵御现代文化的取代。家务劳动体现了家庭性别角色分工,根据社会性别观念知道,"男主外、女主内"是受社会普遍认可的分工模式。这种角色要求对个体产生心理压力。

传统社会中,普遍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务分工模式,家务分工体现了家庭中角色任务,个体感知到社会对两性的行为要求,并对社会文化对于家务分工模式的有自己评价和认知。认可并按照社会文化的家务分工模式行为的人群,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此时个体认知到社会环境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负面效应,不会因此构成威胁,因而心理压力较小;不认可或行为有悖于家务分工模式时,个体感知到社会对自己行为的不认可,并认为这种不认可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自己构成了伤害或者挑战等,因而产生心理压力。传统社会中,普遍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务分工模式,家务分工体现了家庭中角色任务,个体感知到社会对两性的行为要求,并对社会文化对于家务分工模式的有自己评价和认知。认可并按照社会文化的家务分工模式行为的人群,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此时个体认知到社会环境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负面效应,不会因此构成威胁,因而心理压力较小;不认可或行为有悖于家务分工模式时,个体感知到社会对自己行为的不认可,并认为这种不认可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自己构成了伤害或者挑战等,因而产生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中国日本合作课题"中国家庭调查"《课题数据报告》重庆出版社2009年.

(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刘晖译《男性统治》海天出版社,2005年出版.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2

你可以“千步运动量”为基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运动量账户”。

所谓“千步运动量”,是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以此为基础单位,来测算一段时间内进行某种活动的运动量。

为什么要用步行的运动量为基础呢?这是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认,步行是最佳的运动方式,而且一个人每天步行6000步,就可达到适宜的活动量。

洗衣做饭都可换算成运动量

6000步,是不是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吓人?或者没时间,或者枯燥、乏味,自己无论如何做不到?其实,“千步运动量”的概念就是让你不必将运动局限于运动场上,也不是必须走6000步。

有了统一的单位做基础,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累计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和运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算出自己每天的活动量相当于多少个“千步运动量”。比如,以中等步速(4千米/小时)走10分钟就相当于完成了1千步的活动量,而以慢速(3千米/小时)在平地上行走,则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1千步运动量。另外,以大于16千米的时速骑自行车7分钟也能完成1千步运动量。至于深受白领欢迎的瑜伽、健身操,分别只需要练习7分钟和6分钟,就达到1千步运动量的效果。

家务缠身的人也可以借助这把“尺子”,通过简单的换算把家务活也纳入到每日运动量中。比如,扫地8分钟、做饭13分钟(或相似运动量的家务劳动)就相当于步行1千步的运动量。

“收支平衡”:吃得多要动得多

要保持健康匀称的体型,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做到饮食摄入和运动支出“收支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般成年人,如城市18岁~59岁男子每天的热量应为2200千卡,相当于每天摄入的食物量约为:谷类300克,蔬菜400克,水果300克,肉、禽和鱼虾150克,蛋类50克,大豆或豆制品40克,奶和奶制品 300克,油脂 25克。

俗话讲“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累积起来,胖子就可能吃出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物安全所研究发现,每天多吃一两口,如米饭40克、水饺25克(2~3个饺子)、烹调油 5克,累计起来,一年大约可以增加体重 l千克,10 年、20 年下来,一个体重正常的健康人就可以变成肥胖患者。

可是如果您今天忍不住多吃了一两口,怎么补救呢?这时,就可以参照“运动量账户”,把多摄入的热量消耗掉。

科学测算发现,每100千卡的热量需要2.4个千步运动量才能抵消。比如1个脆皮甜筒冰淇淋约有139千卡的能量。如果想抵消到这部分能量,就需要完成约3.8个千步活动量。可以选择中速步行、洗盘子、拖地板、打乒乓球等方式消耗能量。

能产生100千卡的碳水化合物(均为生重)包括:米、面、豆类各30克,红薯、土豆各100克,大部分水果(如苹果、橘子)250克,蔬菜600克。

能产生100千卡的蛋白质和脂肪为:牛奶300毫升,豆浆300毫升,两个鸡蛋,肉60克,油12克。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活动的时间太短或强度不够,都属于“无效”运动量,是不能计入当天的“运动量账户”的。比如某人只以中等速度走了5分钟,就不能作为0.5个千步运动量计入当天的“运动量账户”。只有每次活动时间都在1个“千步运动量”以上,且感觉到心跳和呼吸加快,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唱歌,才可以当成“有效”运动量,累计进当天的“运动量账户”。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3

蒙台梭利主张教育应该伴随生命的开始,它不仅仅是幼儿园中应用的教育模式,更应伴随孩子教育开始在家庭中应用起来。近几年,蒙台梭利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兴趣。但老师及家长都遇到了同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在园里表现得独立、有秩序感,在家里表现却不一样呢?家庭中如何进行蒙氏教育呢?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何为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所创办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在现代蒙台梭利教育学中,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其教育观念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

二、改变观念,引导家长学习蒙氏教育理论

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教育知识与个人修养也各不相同,对于蒙氏教育大部分家长还不是很了解。为此,我们首先强化宣传,让家长改变观念。其次观摩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参与活动。再次,组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实践学习蒙氏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教学。

三、在家庭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的蒙台梭利教育不仅是幼儿园中应用的教育模式,更应伴随儿童生命的开始在家庭中应用起来。蒙台梭利本人也十分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求父母、成人改变对待儿童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呼吁社会关心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为人父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使儿童虚度童年的宝贵时光。在家中,运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监督孩子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活自理,让儿童自由、快乐、有序地活动,探索和尝试,体会成功、树立自信,使儿童获得更有价值的发展。

四、蒙台梭利教育在家庭教育实施中的具体做法

1.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

作为父母应该在家中为幼儿开辟一片自己的小天地。在这一片小天地中,所有的物品都应该以幼儿的意志为主,是他们所喜爱的,尺寸是符合他们操作的。如果受居住环境的条件限制,没有多余的地方划为专门的幼儿活动室,也应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让幼儿有使用家中某一固定地方的权利。这样,孩子可以自动地去利用环境,自主选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做的事情,成人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2.让幼儿参与家中的家务劳动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关爱他最多、影响他最深的家长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与孩子亲密的接触中,孩子能以最自然的心境,最专注地去观察、模仿家人的言行举止,那些让成人们视为简单、平常的日常工作,也会成为孩子很乐于参与的活动,因为孩子们会从中实现自我、享受快乐。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首先是要让幼儿从事日常生活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务劳动。通过我平时的工作积累,我体会到: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在秩序感、责任心、独立性等方面的发展都较为突出。同时家长在分配孩子进行家务劳动时,应当考虑到孩子的实际年龄。

3.让幼儿过有规律的生活

由于孩子年龄小,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比较模糊,也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如果家长不正确引导,很容易让幼儿养成拖拖拉拉,做事不认真的不良习惯。所以,在一个家庭中应让幼儿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不要轻意去改变。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各种选择的自由。

4.在生活中尽量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

当成人要为孩子做示范时,应该将所要展示事情的正确做法归纳成简洁明了的步骤,便于孩子模仿,如果没做好,也容易发现是哪个环节出了错,并及时改正。减少孩子的挫败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自信,激发自发性。

5.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孩子有时做错事或做事情速度缓慢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协调性还需进一步练习,而不是存心捣乱、故意出错。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父母应使用称赞、鼓励、肯定、感谢等的话语,容忍孩子的失误,放手让孩子再作尝试。千万不要急着催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速度,给孩子进行反复实践的机会,这将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6.让孩子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4

学校始终把德育教育摆在重要工作位置,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责任到位,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现将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

主抓德育校长带领大队辅导员、各中层领导和各班主任一起,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之首,全校师生形成了德育共识。

二、从师德师风入手,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德育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学校鼓励学科教师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人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从思想上对学生产生深厚的影响,就要从自身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言传身教,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为此,要求教师们按照师德师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号召全体教师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学校还制定了德育工作制度,根据教师们的实际工作,班子成员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考核细则,每月月底按照德育工作考核细则,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为教师们打出公平、合理的考核分数,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德育工作正常有序的顺利开展。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学校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形成了教学楼内处处都有育人的氛围。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课间规范》、学生展示版等,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在全市人大和教育局调研工作中,教师们的出色技艺,学校里的走廊文化和严谨的教风,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认可。

三、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达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

为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校园风貌,我们学校除了定期开展升国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大力开展文明、卫生、礼仪、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学生养成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养成教育进一步规范同学们的言谈举止,加强文明礼仪的修养,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

(一)大队部具体通过以下几方面开展养成教育

1.组建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城子河小学养成教育考评制度》。

2.召开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班队会上结合我校编写的《好习惯伴我成长》手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3.编写录制了我校的《养成教育铃声》,针对不同的时间段提示同学们加强各项良好习惯的养成,得到上级领导与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4.营造氛围,形成风气。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养成教育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事迹,从而在校园内营造氛围,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风气。

5.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通过手抄报的评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6.由少先队组织创编了“养成教育儿歌”,每周更换内容,这种在课间随拍随读的形式,让同学们在玩乐中了解并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7.我们举行了《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的活动,并在新学期伊始进行了总结表彰。

8.从细节入手,开展活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让妈妈露笑脸”贺卡设计大赛;六一的“亲子趣味运动会”;全校师生的书画展;“爱我家乡诗歌创作大赛”;乐器进课堂;每日写好一个汉字等活动的开展有力的推动了学生们各项好习惯的养成。

9.从细节入手,开展活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让妈妈露笑脸”贺卡设计大赛;六一的“亲子趣味运动会”;全校师生的书画展;“爱我家乡诗歌创作大赛”;乐器进课堂;每日写好一个汉字等活动的开展有力的推动了学生们各项好习惯的养成。

(二)教学阵地主要结合好习惯开展德育教育

1.整理学具书包工作:

进入十月份,学生们整理学具书包的工作,已经达到了合格的标准。个别班级,像一年一班的学具摆放十分整齐。要想全校都达到整齐、工整还需要继续努力。

2.读书写字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鸡西市教育局关于读书活动的有关精神,学校在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朗读比赛。为了保证活动顺利的开展,每班选出了两名选手,按照朗读比赛的要求参加抽签,然后按照所抽的内容进行现场朗读。在这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是贺雨楠和沈文浩,他们能声音洪亮、有感情、流利的把文章内容朗读出来,为全校同学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学校写字工作上,除了定期的作业检查和作业展之外,在每学期还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写字比赛,学生们在活动中能按照规定的时间,正确、规范地写出大屏幕上打出的字。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正确的书写姿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书写速度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一分钟演讲工作:

各个班级一分钟演讲工作,在学校制定的演讲方案的基础上,在每学期进行一个月的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充分展示出来了学生们的才能。学生们有序的进行演讲,以及在演讲中展现出来的演讲能力,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一分钟演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一分钟口算工作:

学校制定的课前口算要求,各个班级都能做到认真遵守,并能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每周的口算内容学生们做到了熟练程度。各班养成了数学课前口算练习的习惯。各个班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口算练习,如开火车、夺红旗等,使各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示范生”活动的开展掀起校园“文明・规范”实践

为了树立学生身边学习的榜样,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校在学期初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示范生”的评选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广播台、诗朗诵、故事会、知识竞赛、对学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宣传讲析,帮助学生了解规范内容,明白规范要求,提出人人争当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生的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良好文明意识,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一个文明小学生的要求,通过评选、表彰,使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和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在文体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1.每日一歌(曲):

学校结合各个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拿出了年级的读书时间轻音乐曲目,同时在学生每天的读书时间播放。在学生的午休时间,播放世界名曲,并做了曲目介绍,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青雀,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性情。学年学生的必会曲目达标率达到了85。学校还为学生们开设了葫芦丝乐器二课,提高了学生们对乐器的认识和使用能力。学校还在每学年度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歌唱比赛,让师生们在歌唱比赛中进一步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学校的舞蹈和二课中的葫芦丝和竖笛也得到了市、区领导们的高度评价。

2.一项体育技能:

在学校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年的学生跳绳的达标标准,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师生跳绳比赛,校长亲自带头参加。首先以学年为单位进行跳绳比赛,选出优秀选手。最后这些各班的优秀选手代表班级参加全校的跳绳比赛。各班级的学生参赛的热情极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苦练,跳绳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项活动,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

(五)在家校共建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提高综合素质,形成终身发展的能力。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创设和谐育人的氛围。

1.学校在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月活动,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赢得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丰收。学校于学期初组织了家校共建活动,通过班主任与家长间的互动和家长与学校间的互动,进一步促进了家校共建活动。

2.在家校共建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全体教师高度重视,用我们的诚意尽心为家长,学生服务。各班班主任老师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开放日活动,争取全体家长按时到校参与活动。全校要认真做好了准备工作,彻底打扫室内外卫生,精心布置班级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教育。任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发挥团队精神,积极研讨,力求每一节课优质高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课堂教学注重新课改理念的渗透。活动当天,全体教师、学生着校服。全体教师微笑迎客,做好引导及服务工作;耐心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按时收集了学校统一发放的信息反馈表,及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各班班主任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地做了活动总结。

3.家长到校参加活动程序及安排

(1)7:30家长到校、签到。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2)第一、二、节课家长进课堂听课。

(3)间操时间参观大课间。

(4)第三节课参观学生书画作品、校园走廊文化建设。负责人:各班班主任、数学教师。

(5)第四节课汇报介绍学生校学习情况。负责人:各班班主任、数学教师。

(6)11:30活动结束,收取家长意见反馈单。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月和家校共建活动,让家长亲身经历了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走近了孩子,倾听了心声;走进了教室,关注了教育;走进了学校,参与了评价,从而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4.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家务劳动习惯,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务劳动养成教育活动:

(1)每天一次家务劳动:

经过学校、家长的配合,学生们的家务劳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增进孩子们做家务的信心,也为了对学生们现有的家务能力给予肯定,我们发动了家长同志们的配合。让他们在家里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们做家务。

(2)学校在每学期的养成教育系列班会中以家务劳动为主题开展活动,有的班级进行拌凉菜比赛,有的班级叠衣服比赛,有的班级班级钉扣子比赛,有的班级封衣物比赛,各种各样的家务竞赛,让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以赛促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家务劳动锻炼和学习,增强孩子们的家务劳动意识和能力。

(3)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与学期中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家务劳动比赛。参加竞赛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按照年级的要求完成家务劳动的内容。有点学生能在一分钟之内保质保量的完成钉补衣扣的任务,超出了大家的预想。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于平时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

如今的孩子们,不单单是会说家务,基本上按照学校制定的年级家务标准,履行自己的做家务职责。此项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六)在关工委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

按照关工委工作的要求,在学生中具体的开展了读书活动。

①积极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

2012年“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的主题是《理想点亮生命》,我校响应上级号召,共订阅读本100本,利用班队会和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认真阅读《颂歌献给党》活动读本。

②开展“互助”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我校和爱心人士一起,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送温暖,为贫困生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了关爱的春雨。学校为贫困的孩子建立档案,关注孩子们的健康,学校领导能关贫困生和留守儿童。为了响应区妇联情系留守儿童爱心图书漂流活动,我校积极组织教师捐一本书、奉献一颗爱心、传递一份温暖,全体教师共捐书196本。关爱留守儿童,建立亲情档案。结合助残日,开展一系列助残活动。我校残疾学生、白杨、隋雨楠,身患重病经常外出救治家庭困难,为了保证该学生能在普通教学班中学有所得,促进他们正常乃至超常的发展,以利于她的健康成长,对自己充满信心,全体任课教师能关心、爱护她。能对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同时多方为其筹措资金每人获500元资助。我校有15名女童受春雷桥金夫人皮草救助,每人获得300元,区民政为我校隋雨楠、李俊岩各救助300元,区工商局为我校学生捐本合人民币300元。

③把握优势,真正发挥五老、十大员作用。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而老同志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他们爱教育、懂教育、善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重视发挥老同志特殊作用有利于关工委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共有“五老”人员5人、其中“十大员”4人。为了发挥“五老”、“十大员”的作用。我校举办了《缅怀先烈继承革命》的活动,聘请教育局主抓关工委的刘老师和五老人员邱爷爷参加了活动,会上邱爷爷为学生形象进行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④配合学校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本学期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传授家长育子经验。

五月份和十月份我校在多功能教室分别举办了“巡回龙江――绿荫行动”家庭教育报告现场会和《做成功的父母――培养孩子的成才素质》专题报告,80多名家长参加了报告会。

⑤与“爱心背书客”联谊,共为学生捐得课外读物100本,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

四、在法制安全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1.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普及了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2.每学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达到了以赛促练的目的。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5

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情感是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这里,我主要从情感体验、情感陶冶、情感互动这三方面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作初步探讨

一、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指教师提供和利用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材料,让学生面对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较稳固的道德观念和信念,完善道德行为。

1、满足学生的生活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这是因为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所以,教师要随时留意生活教育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欣赏绿油油的麦苗在风中荡漾;一个"巧手摘野菜"的活动,就可以让大家兴奋起来。从他们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上,足以体会到他们回归大自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沃土。精心策划班级主题活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体验。例如,三月,开展了"让雷峰精神代代传""让红领巾更鲜艳"的活动,使学生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现象蔚然成风;十月,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2、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

情境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

(1)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指由老师或学生确定某种情境,通过讨论,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放学了,明明看见妈妈刚下班就去做饭,心想:妈妈太累了,我应该帮妈妈做些家务。于是,他就跑去帮妈妈拣菜。妈妈却说:"小孩子,读书要紧。"让学生对这个情景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不重视家务劳动,长大后,他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麻烦呢?对他的工作又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通过讨论,激起学生想象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明辨是非。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通过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比如,要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之情,就可以让学生化妆成二十年后的模样,展现自己实现理想后的风采,通过这种特长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利用多种教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感

情感陶冶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利用各种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感化。

1、人格感化 :人格感化是指教育者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情感还很稚嫩,可塑性较强。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激励引导: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日益丰富的,这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老师用鼓励的语言向学生提出要求说:"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产生一种高兴的体验。

3、环境陶冶 :环境陶冶是指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对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它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外部条件。如在教室布置时,体现"让教室的每一堵墙都说话"的教育理念。其次,布置教室生物角,摆放各种鲜花,使教室充满生机,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气氛,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触景生情,产生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感体验。

4、以趣生情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杠杆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6

1游戏法

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兴趣。将劳动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情节当中,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更能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如“帮玩偶穿衣”、“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等游戏,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劳动技能的学习中,在游戏中感受劳动的愉悦,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故事法

平时给孩子讲《小猫钓鱼》、《懒惰的熊》等童话故事,让孩子知道只有劳动才最光荣,懂得只有勤劳实干的人才会有收获,好吃懒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让孩子在故事中树立“劳动光荣”思想,从而热爱劳动。

3比赛法

制造孩子和父母、或与同龄伙伴之间比赛劳动的机会,比如穿衣、穿鞋、整理卧室、剥花生等。刚开始比赛时,家长可故意放慢速度,让孩子获得胜利,这样孩子就会有成就感,保持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当孩子掌握方法后,家长可不断提高要求。

4岗位法

在家里,给孩子安排几个力所能及的劳动岗位,可激励孩子按时上岗、参加劳动。例如:整理自己的卧室,给他当“室长”;家里来了客人,让他当“厅长”,主动给客人打招呼倒茶水;孩子当上了“后勤部长”,他也会乐颠颠地陪着妈妈去超市,帮助妈妈购买生活必需品。

5“弱者”法

孩子是家庭成员之一,家长偶尔充当“弱者“,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奶奶生病了,让孩子递热毛巾、倒开水;做饭时,请求孩子帮忙摘菜、洗菜等。家长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关爱家人,体验“我能行”的满足感。

6自然观察法

带孩子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在赏心悦目的大自然景色中,让孩子仔细观察诸如秋天储藏果实的松鼠、忙碌搬运食物的蚂蚁、垒巢的鸟儿等,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原来大自然的小动物们都爱劳动。大自然中形形的动物都是活生生的“劳动教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空洞的说教更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

7生活体验法

周末和假期,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到乡下去参加劳动,过过粗茶淡饭的平凡生活,并随时教育孩子:“看,割稻子的伯伯多辛苦呀”、“乡下的叔叔阿姨天天都吃这个”等,让孩子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8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