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管理执法标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管理执法标识范文1
关键字:变电工程 标准化施工管理方法
变电工程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工农业生产的供电和提供安全、优质、稳定可靠的电力能源给城乡居民这一方面,另一方面变电工程使供电企业完善电网结构,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经济地运行,扩大供电范围,优化整个电网系统,同时也是供电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当然,如此意义重大的变电工程必然是供电企业的一项复杂的生产活动,它关乎供电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安监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在变电工程的实际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科学、标准化地管理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效率、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建设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变电工程优化升级的必要之举。下面,笔者将着重阐述一下变电工程施工时的管理策略和相关的标准。
一、变电工程应严格执行法规标准。这是保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变电站内进行任何一项施工首先必须保障的是安全第一。所谓安全第一,是指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这两个方面。变电站内的所有施工活动必须有安全法规和章程的保证,并依此在施工前进行交底。
1、变电工程是一项安全性要求很强,专业理论性强,技术难度较高,施工现场条件局限性大,涉及专业面广的复杂工程。无论是在变电工程的前期准备还是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直到整个变电系统的竣工投运的整个过程中无不贯穿着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规程。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和违背法律法规的操作都会给变电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不同的变电工程的性质和所需执行内容的不同,对实际变电施工的操作标准和规范的设定及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我国,国家及各个部委已经颁发了各种不同的施工标准,电力工程应该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操作与管理。当没有完全符合标准的法律法规时应执行国家或电力行业相近标准。
二、变电工程应该进行科学的组织施工
随着变电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不断进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也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朝着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而在整个变电工程中,各个专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也日趋加深,参与施工的各单位及专业之间必须统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要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理变电工程的相关项目工作。近年来,施工组织设计这一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将技术与经济紧密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性文件,它是变电工程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以此为依据,可以实现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 可以保证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优化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那么,在施工组织设计这一环节中,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又给怎样进行组织设计呢?在这里,笔者将重点探讨这一部分。
首先,在任何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法是设计环节的首要步骤。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一方面节约工期,减少施工上的人力和物理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使工程朝着简单科学的方向推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将介绍以下施工方法。
顺序施工法:它是指将总工程分成若干段,每个段也许只包括一道工序,也许是包括若干工序,在这一情况下, 就可以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施工操作。在顺序上,后一段施工必须在前一段全部完工后才能开始进行施工。其优点是劳力损耗少, 使用范围的规模小,工期上并无严格要求,技术简单。但缺点是施工工期长,周期性起伏大,对劳力调配、 施工管理的服务性投资较大,不利于分工操作,易造成窝工造成资源的浪费。
平行施工法:将工程分段后各段同时进行施工的一种施工方法。优点:工期短,节约劳力物力,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缺点:劳力、机械集中且起伏不平衡,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工程成本都有不利影响,规模小,突击性的安装工程,通常不宜使用.。
流水施工法:它是指将工程分段后分别由几个固定的专业班组依次在各段工程上完成同一内容或相近内容的安装工作。固定的某一专业班组按照一定的工艺方向循序渐进(简称流水)地作业。优缺点:所需劳力基本是随着各专业班组相继投入施工而逐渐增长的,直到所有专业组全面进入流水后劳力才趋于基本稳定,然后随着各专业工序的逐步完成,各专业班组也相继从中撤除,劳力也相继逐渐减少.。在这一作业方式中,工期虽然比平行施工要长,但它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专业班组安装工作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劳力使用合理有效, 克服了窝工和劳力过度集中不宜管理的缺点。另一方面专业班组施工从技术熟练程度、质量控制、原材料的使用、物资的供应、施工的安全度各方面而言,流水施工法都比前两种方法优越。尤其在大中型的变电工程中,是经常使用的施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在组织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情况而定,特别要考虑与其他专业的配合。工序安排一般按工程的工艺顺序,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施工现场管理:布置合理科学的施工现场可便于施工、减少施工混乱和窝工、减少二次搬运、减少临时设施的设置、节约财物资金和减少资源的浪费、加快工程进度。同时还可以体现文明施工,在实际施工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是指:按照施工组织安排、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要求,对现场施工用的道路、临时设施、设备、材料、机械车辆的存放和加工现场等,进行合理规划的布置,以指导现场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原则:
(1)基本符合施工需要的标准,方便人们工作生活,有利变电工程的施工作业。
城市管理执法标识范文2
关键词:交通管理;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Abstract: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urban road traffic is to ensure that the urban road safety and smooth flow of one of the main. Many factors affect road traffic, the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can not affect traffic factors focus control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under the premise that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different weights for different factors to identify need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factors. Firstly, using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o develop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then us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a scientific formulation of the urban road traffic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traffic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alytic herarchy process.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车辆保有量与日递增,但是道路条件却没有随之有较大的改善,增加了城市道路管理的难度。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得出影响城市交通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给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管理城市交通的有力依据。
1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的选取
评价指标设计既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又要尽量简单,便于操作,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指标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导向性原则。充分体现道路交通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第二,科学性原则。充分体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基本规律,结构严谨、层次精楚、表述简洁,并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正面评价与反面评价相结合。第三,重点性原则。抓住当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关键因素和主要环节,科学制定各级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权重系数。第四,创新性原则。突破传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的束缚,在体系结构、指标役计、内涵表述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第五,可行性原则。切合实际,简便易行,过程简单,结果真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经定性分析和专家咨询调查,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表,表1:
表1 交通管理结构指标:
2 层次分析法
权重数的确定至关重要,若直接请专家给出各项指标的权值,结果可能受专家们的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从而影响科学性,为了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假设子系统Ak(k二1,2,…,n)的总权重为ak,与Ak关联的指标有r个,记为:B1(k),B2(k),…,BR(k);其中单权重记为:b1(k),b2(k),…,br(k)。
首先应通过专家评议,确定出B1指标相对于B2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比值bij,其具体确定方法是:
认为Bi与Bj与同样重要,则取bij=l,bji=l;
认为Bi比Bj稍微重要,则取bij=3,bji=l/3;
认为Bi比Bj明显重要,则取bij=5,bji=1/5;
认为Bi比Bj很重要,则取bij=7,bji=1/7;
认为Bi比Bj绝对重要,则取bij=9,bji=1/9;
认为Bi比Bj的重要程度介于两相邻奇数之间,则根据情况玩可取2,4,6,8值,玩。则为1/2,1/4,1/6,1/8值。
确定出Bij和Bji的值后,就能构成一个两两相比较的判断矩阵:
表2 指标判别矩阵
每个专家根据上述判断规则进行判断分析,都可以逐层写出比较判断矩阵。由于这个矩阵是依据每个专家的个体判断写出来的,我们称之为个体判断矩阵。由于不同的专家在分析认识上可能存有一定的偏见或差异,往往会出现一些偏激判断(即偏离正常结果或多数人意见的判断),给合理确定权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个体判断矩阵中的偏激判断信息进行有效剔除,然后再综合成群体判断矩阵。剔除方法是:计算所有专家个体判断矩阵中每一信息元素的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易除掉超过算术平均数两个标准差以外的个体判断信息,然后再次计算算术平均数,以此作为专家群体体对这一元素的综合判断信息。对每一个信息元素依次进行上述判断,从而就可以综合成专家群体的综合判断矩阵。
有了综合判断矩阵后,就可以利用和法或方根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及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K)。本文选用比较简单的和法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l)将判断矩阵B的每一列正规化:
(2)把每一列都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加总:
(3)对正规化:
所得到的W=(W1,W2,……Wn)T,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对应最大特征值的)。
(4)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下γmax
式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矩阵的特征向量也就是与子系统AK关联的各个指标相对于AK的相对重要性的单权重。
由于专家构造的比较矩阵可能会存有一定的误差,所以专家构造的:阶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λmax(k)不一定等于:,为了限制这种误差,取λmax(k)与r的相对误差作为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指标,记为:
再考虑到专家对问题认识的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对上述一致性指标CIK乘上系数l/RIK。其中:RIK为对于不同阶的比较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T.L.Saaty教授曾计算并列表如表3所示。
衰3不同阶的随机一致性指标
当判别矩阵满足:时,认为比较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出来的特征向量(也即单权重)是可以认可的,否则,说明专家构造的比较矩阵误差较大,超过可以允许的范围,需要调整。
3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本次研究请8名专家根据上述判断规则进行判断分析,逐层写出比较判断矩阵。对个体判断矩阵中的偏激判断信息进行有效剔除,然后再综合成群体判断矩阵。剔除方法是:计算所有专家个体判断矩阵中每一信息元素的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易除掉超过算术平均数两个标准差以外的个体判断信息,然后再次计算算术平均数,以此作为专家群体对这一元素的综合判断信息。对每一个信息元素依次进行上述判断,综合成专家群体的综合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专家对城市道路管理一级指标的评分
有了综合判断矩阵后,利用和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及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K),计算步骤:
(1)将判别矩阵B的每一列正规化:
(2)把每一列都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加总:
(3)将上矩阵正规化:
所得到的W=(0.061,0.428,0.192,0.178,0.140),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对应最大特征值的)。
(4)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检验:
(:r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判断矩阵满足:
认为比较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出来的特征向量是可以认可的,得出各项一级指标权重系数,表5:
表5 一级指标权重
4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同样的方法,相对每个一级指标构造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利用和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及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计算步骤略),即可求得相对一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表6:
表6一级指标权重和二级指标权重
5结论
通过专家给出各级指标相对的比值,运用AHP软件进行层次分析,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将二级指标权重乘以对应的一级指标权重,得出二级指标对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对每个指标权重进行比较,权重值越大,其对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越大。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得出的影响系数对不同指标采取不同强度的交通控制,达到节约交通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
[2]Saaty.A.LThe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 .McGraw Hill, Inc... 1980
[3] 牛东晓.运筹学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3
城市管理执法标识范文3
为了加强对城市大厦的管理,提高城市大厦的整体管理水平,进一步开展创建物业管理优秀大厦工作,在总结两年来对大厦考评验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部建房〔1995〕120号文件要求,制定《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大厦标准及评分细则》(以下简称《标准》),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本《标准》所称大厦,是指按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设备齐全、建筑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入住率达60%以上的高层住宅小区、住宅组团;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使用率达80%以上的办公楼、写字楼或其它经营性大厦或大厦组团等。
本《标准》所称大厦管理,是指对大厦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
二、本《标准》适用于评选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大厦。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大厦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标准》制定。
三、本《标准》总分值为100分,按各条款分解。考评中,对不符合《标准》条款要求的部门,按评分细则扣除相应分值。
四、各地向部申报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大厦前,由大厦管理单位认真填写《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大厦申报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签署预评预验意见并加盖公章,于每年7月30日前申报到建设部房地产业司。
联系单位:建设部房地产业司物业管理处
城市管理执法标识范文4
持续不断做好对市容市貌和拆违控违的管理工作,加大对占道经营、占道加工、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
一是按照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总要求,严格落实改革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出台我县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工,创新执法管理模式。二是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力争全面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市、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网,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全国联网。三是探索设立城管、公安联动机制,有效遏制暴力抗同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积极协调法院强制执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处罚当事人拒不执行案件。
三、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一是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做到四个坚持:坚持着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坚持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坚持语言文明和举止规范,坚持执法活动全程记录。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培养,严格落实“一穿两戴”、“三变四靠”、“五学六看”“721”工作法,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坚决规范行为举止,切实抓好队容风纪管理。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积极作为,塑造良好形象。三是加强法律法规培训,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程序,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公布监督电话,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不断拓宽媒体宣传渠道
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资料、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塑造“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文明市民。
五、继续做好城区市容市貌管理保障工作
进一步加大对店外经营、户外广告、乱贴乱画、露天烧烤的日常巡查力度,实施动态监管,依法对户外广告进行拆除,严查渣土车辆带泥上路、未采取密闭措施(未安装篷布和护兜)的违规行为以及建筑施工工地有无落实“六个百分百”的相关措施,对违规运输渣土车辆进行严管重罚。
六、保持高压态势,积极探索违建治理新机制
在违法建设专项治理行动中,积极探索和实践管理机制,全力推进街道城管,执法大队、社区、物业的联控机制,严格落实对各个区域新增违建的“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筑,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即查即拆”,发现新增违建一律拆除,打击违建户的嚣张气焰。
七、转变作风,党建引领城市管理,促进全面发展
将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信“四个自信”,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各项任务部署,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加强党的建设,并加强教育培训。
城市管理执法标识范文5
关键词: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由此引发的问题与矛盾日益复杂,政府治理城市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自1996年国务院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试点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陆续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职权重复交叉、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但我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起步晚,配套法律不完备,可操作性较差,执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南宁市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01年5月,南宁市正式启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将原南宁市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南宁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将原南宁市城市综合管理监察支队更名为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强化市政管理和城管综合执法部门职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但南宁市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仍面临诸多难题:城市管理意识较滞后,法制建设存在诸多不足,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广大市民对行政执法意识谈薄,以及行政执法中的专业执法及综合执法权限划分不科学、行政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等。其原因在于:
1.法律依据不完善。在国家立法中,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只是对综合行政执法进行了原则性或方向性的规定,缺乏一部权威性的法律界定综合行政执法的具体领域和范围,以至出现法律冲突、管理缺位,部分专业性强的案件工作效率不高,执法程序不够完善。
2.体制设置不完善。一是领导机构缺位,造成体制设置的缺陷。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依照“国家不设委局、省里不设行政主管局”的原则,其试点工作依赖国务院法制办和编办推进,改革的力度和进展情况受到影响。 二是地方相关执法机构设置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机构名称不规范,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多种称谓,不一而同。同时,机构设置体系有差别。有独立设置、合署办公、从属设置,形式多样,管理体制混乱。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有的执法人员的主体是原各部门专业执法机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能适应城市管理执法本身专业领域广、专门检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4.宣传、沟通不到位。一是与群众的主动沟通不足。群众不清楚城市管理的执法权限,对其有一定的偏见,以至于出现争议时舆论出现一边倒。二是在与媒体沟通不畅,城管部门工作上的细小疏忽经媒体放大后引起社会的谴责。三是执法教育宣传不足,普遍过于注重处罚的严肃性,忽视执法过程中的人性化。
二、完善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路径探析
(一)实施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城市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式系统,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快建立、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执法体制,有效地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南宁市应加大综合执法改革力度,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明晰职权,从根本上解决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同时,在调整行政处罚权的基础上,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归并相关的行政管理权,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
(二)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机制
南宁市应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新工作模式。如西乡塘城管大队,在现有执法装备不足、人员紧缺、管理难度大的情况下,结合辖区的实际,重新整合了执法队伍和装备,打破了以往以中队为单位分路段管理的旧模式,采用中队虚拟路段管理辐射全辖区,专项整治、城市管理进社区,成立专业组负责户外广告和城市管理进社区等城市管理新模式。经过实践验证,此模式确实可行。
(三)优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式
1.加快数字化技术运用,全面开展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借助其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滞后等问题,实现精确、高效、全方位的城市管理。2006年南宁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数字化指挥中心作为国家建设部第二批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成立并充分发挥其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大大提高南宁市综合执法效率。在数字化管理系统下,执法部门通过全市市容状况的可视监控管理,实现信息的集成,同时对全市成执法案件达到统一处理,对相关执法人员实现统一指挥。今后市政府还应继续加大投入,积极推广此模式。
2.综合执法朝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发展。由于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的影响,部分执法者仍习惯性地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简单地认为双方只是管制与服从的关系,忽视了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与主人翁地位;片面地认为执法仅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执法者需改变原来的执法方式,朝人性化执法方向发展。更关键是执法者和经营者双方需要“换位思考”及双方对共同目标的理解、包容。
(四)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决定城管执法成效和提高部门形象的关键因素。通过“行风评议”活动,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的队伍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制度建设、窗口建设、硬件建设已经日趋完善。和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日益增高的要求相比,执法队伍建设还有相当的差距。建设一支作风端正、业务精通、理念创新、精干高效的职业化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已刻不容缓,同时应加强开展法制业务培训,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评议考核、公示等制度,提高执法技巧,规范执法程序等等。
总之,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南宁市城管综合执法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经验,不断创新,构建符合南宁市自身实际情况的综合执法体系。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金山城管网 js.shcg.省略/Index.asp.
[2]关于理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的意见[Z].南宁市市政局,1997.
[4]西乡塘城管大队.西乡塘城管大队2006年工作总结,2006.
城市管理执法标识范文6
一、客观评价,正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
近年来,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解决群众关切、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城市清爽、整洁、有序,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一是市容更加清爽。以全民卫生行动、十大专项治理、城市管理年活动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实行主次街道分类管理,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等问题得到有效根治,早夜市摊点管理规范,交通秩序疏导、乱停乱放专项治理加强,有效提升了城市市容市貌水平,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等殊荣。二是环境更加整洁。将管理工作向背街小巷、城郊结合处延伸,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死角整治,卫生死角整治率达100%;强化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标准化作业,严格管控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抛洒滴漏,有效提升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三是配套更加完善。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全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满负荷运行,砂石、烧烤、餐厨垃圾实现集中规范管理,城区23座公厕实现免费开放,道路、路灯管养维护即时高效,全面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档次。四是管理更加精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联席会议、月台帐管理、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机制,实施市容秩序网格化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全覆盖“三定”工作责任制,有效提升了城市科学管理效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一是全域管理存在“盲点区”。城市管理还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特别是城郊区域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顽症整治显得“肌无力”。对交通秩序拥堵、“牛皮癣”、小广告、违章建筑等问题,虽然是天天管、月月评,但仍有些疲软,总是周而复始,没有较大改观。三是管理标准存在“恐高症”。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坚持高标准,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有个别部门认为目前这个现状已经很不容易了,要达到更高水平难度很大。四是工作环节存在“踢皮球”。少数部门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相互推诿,管理和执法混为一谈,责任上各执一词,最后问题不了了之,得不到有效解决。五是根治陋习待啃“硬骨头”。乱扔垃圾、乱穿马路、随地吐痰、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下大力气解决。
二、扭住重点,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管理让城市更美丽。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要坚持“五个治理”,聚焦“十大乱象”,扎实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坚决打赢城市管理这场硬仗,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人本治理。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城市管理工作的唯一标准。一方面,要让群众真受益。既要着眼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持续推进居民小区绿化、城市公厕建设、城市道路养护、生活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城市绿地、公厕、农贸市场、停车场、垃圾转运等基础设施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实时监测,做好动态管理和调度,促进事关群众生活的各项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增强群众获得感。二方面,要替群众真着想。针对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矛盾容易激化问题,要认真研究对策,采取人性化管理,合理布局各类经营场所,引导摊贩增强维护市容环境的自觉性,主动入市经营、入场经营、规范经营。三方面,要让群众真满意。健全完善公众评价机制,实现城市管理效能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坚持源头治理。一要全面深入摸排。城市管理最终目的是服务群众,任何疏忽、麻痹都可能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引发社会不良舆论。要明确自身角色和定位,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履行职责,全面排查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提前排除城市管理瑕疵。二要转变公众习惯。要坚持严管加引导,通过教育引导和严管重罚让群众逐渐改变陋习,探索实行街长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延伸管理触角,让群众的问题享受到“快速绿色通道”待遇,提升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群众从城市管理的“事外人”转变为提升城市形象的“责任人”。三要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公开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探索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新机制和新途径,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手机应用强化“随手拍”对城市管理的作用,以群众监管推动工作开展。要建立群众意见征询制度,定期深入征询意见建议,逐步营造群众参与到位、公众监督有力、社会共建共管的城市管理氛围。
(三)坚持专项治理。要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十大专项行动”:一要扎实开展乱停乱放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小轿车、摩托车、共享单车等乱停乱放问题,开展“僵尸车”集中清理,全面取缔街道社区、临街商铺、小区物业私自划定的车辆停放点标识标线,确保大街小巷清清爽爽、大车小车规范停放。二要扎实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整治。由交警大队牵头,集中整治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人口分布密集区域、上下班高峰时期机动车辆闯红灯、抢黄灯、压实线、乱掉头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闯红灯、逆向行驶、抢占机动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整治,加强重点路口文明劝导,纠正教育、曝光处罚行人横穿道路、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三要扎实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搭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城区范围内违法建设“零增量、减存量”,做到“拆除一户、震慑一片”。四要扎实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违规户外广告、违规店招店牌,严肃处理乱张贴、乱喷涂、“牛皮癣”、小广告,确保城市建筑立面清清爽爽、城市天际线整整洁洁。五要扎实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乱摆乱放、骑门占道、冒口经营等行为,做到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严管。六要扎实开展市政维护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肆意破坏、无故损毁市政公用设施等行为,加强城市道路、桥梁、管网等设施管护,确保市政公用设施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七要扎实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公园绿地放养宠物、踩踏草皮等行为,加强园林绿化管护、垃圾治理、设施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八要扎实开展工地建设专项整治。由住建局、综合执法局牵头,聚焦房地产企业、项目工地、渣土运输等重点领域,集中整治不规范施工、不封闭管理,集中查处扬尘超标、渣土乱洒,确保城区建筑工地规范施工、有序施工。九要扎实开展街景立面专项整治。由各乡镇(街道)牵头,聚焦主次干道、地标建筑、学校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集中整治空调乱挂、电线乱搭等问题,确保街景立面整洁干净、美观大方。十要扎实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牵头,集中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油烟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四)坚持依法治理。一要提高法治素养。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法治意识,坚决避免与群众产生矛盾冲突。二要严格规范执法。要依照法定职能和程序,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执法过程不违法。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与法院非诉执行的无缝对接。三要严厉违法打击。公安、司法部门对阻扰执法、暴力抗法的行为要依法快处,对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要严格依法打击,提高行政执法权威。
(五)坚持科学治理。一是网格化管理。由综合执法局牵头,乡镇(街道)配合,充分调动网格员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每个区域、每个执法人员的相应责任,完善网格化管理。二是智慧化管理。由政法委、综合执法局牵头,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云建设,利用“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天网工程”等平台,通过综合执法(城市管理)调度指挥系统、行政执法线上处理系统等模块,实现网络指挥、大数据分析、网上办案,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三是联动化管理。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向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报治理情况,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强化统筹,确保城市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协调联动,真抓真干出成效。城管委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面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各牵头单位要围绕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相关单位要全力配合责任单位工作,认真履职尽责,完成所承担的治理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作风优良树形象。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是我们搞好城市管理的关键和依靠,培养一支敢于触难碰硬、能打善战的文明之师至关重要。现有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文化层次、学科专业参差不齐,要在强化业务学习上下工夫,做到精通程序、吃透政策、熟悉法律,每名执法人员都要成为行政执法的行家里手,要大力倡导亲情化执法、亲情化服务,用诚意体会民意、用真情建立感情、用爱心温暖民心,彰显城市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