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市场经济;城乡规划;制度创新;问题分析

伴随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创新性发展,城乡规划制度体系的创新是在城乡规划、决策以及监督项目构建基础上所形成的制度项目机制,并通过规则、政策以及法律内容的完善,促进技术的规范创新,通过制度的稳定结合,为城市规划制度的项目协调提供良好支持。但是,在现阶段城乡规划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其制度创新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所以,相关的项目管理者需要在制度执行的背景下,认识到这些内容,通过对城乡规划制度的完善,促进城市的稳定运行。

一、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制度的现状

(一)过于依赖政府机制的主导性

在现阶段城乡规划项目设计的背景下,其项目作为政府的基本行为,是由政府所主导的项目内容。因此,对于制度创新内容而言,其项目主体既包括了中央政府,又包含了地方政府,其中地方政府主要是城市规划制度及革新中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限制,导致中央政府缺乏制度创新的基本来源,从而为制度的创新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二)以渐进迁移作为主体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新制度体系的构建会将经济学者的基本需求作为主导,并在制度缓慢变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制度体系变迁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的创新为城乡规划工作的综合性及复杂性执行造成了影响,而且也是制度创新方式呈现出强制性及渐进性的发展模式,同时,由于委托中存在问题,也就会为制度的创新效率带来制约[1]。

(三)统计项目缺乏统一规划空间

在城市规划制度构建的背景下,由于不同因素的限制,会导致空间规划体系缺乏系统性,出现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层次及种类存在问题,一些项目的规划类型、层次逐渐的主体、技术以及方法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城乡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中发生冲突,更为严重的会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造成制约。

二、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制度创新思考

(一)构建完善性的民主决策制度体系

在现阶段城乡规划制度构建及完善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作为工作中的制定者、审批者以及执行者,与科学决策的项目原则是相互违背的,而且,在项目规划的过程中,不同参与机构缺乏完善性的监督机制,导致呈现规划的编制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的基本需求,因此,在现阶段城乡规划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委员会制度执行机制,通过对城乡规划项目的推广及运用,可以促进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提升项目决策工程的民主性。与此同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通过民主决策制度的创新,明确政府的基本职能,广泛收集民众的意愿,了解民众对城乡规划的意见,从而实现政府部门与民众利益的稳定协调。

(二)构建科学化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在统一城市规划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传统的城乡规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现象,传统的城乡规划受到市场经济体系的影响,造成了城乡规划编制制度较低、城乡规划无法顺利开展的现象,所以,在城乡规划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性的编制方法,提升编制结果的可操作性。并在制度完善及策略优化的同时,促进城乡编制规划统称的合理性。通过现代通信系统的运用,进行项目流程编制的优化设计,从而提升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城乡规划工作设计的实效性及创新性。

(三)构建科学化的城市规划保障机制

第一,在程序性法律制度分析的过程中,城乡规划工作的完善需要建立正义性的制度机制合理完善城乡规划的程序内涵,将呈现规划的决策作为重点,保证制度执行的法制化,从而为城市规划保障机制的构建提供权威性的执行标准。第二,对于城市规划中的各个机关耳环,在具体管理制度执行以及管理流程责任确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明晰性项目内容的划分。第三,构建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机制,通过法律制度的稳定执行,完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的配套措施,并通过对城乡规划的现状分析,进行各项管理制度的稳定完善,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也需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基本项目,出台明晰化的土地、产权以及税收制度,从而满足市场经济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制度的稳定创新[2]。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构建的背景下,需要认识到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限制因素,构建创新性的规划管理机制。而且,在市场经济完善的同时,不同领域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稳定的创新,结合时展的基本需求,满足城乡规划的基本相关理念,并在项目决策、执行的同时,完善规划规划工作的稳定创新,从而为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城市化的发展给提供稳定支持。

作者:任慧斌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构建原则

一、两型社会的基本涵义

在“两型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提出了并重发展的要求。创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使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前提,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取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利润和社会效益。创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经济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客观来看,我国在城乡的发展规划过程中,忽视了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缺乏对城乡闲置资源的有效开发,“两型社会”的发展意识淡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较为短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发展。在建设“两型社会”大的发展背景下,要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不断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达到完美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统一。

二、两型社会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要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全面衡量当今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在确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时,要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使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合理保护与利用统一起来。在进行社会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遵循针对性原则,这是进行指标体系规划时首要考虑的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指标的选取要以反映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依托,选取指标时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不能有所超越,要能够真正解决目前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生产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具体问题,制定动态的评价体系,客观分析当前发展中的问题。

其次,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制定过程中要采用定性和定量两者相互结合方式来确定指标,使指标体系具有可测性与可比性。在选用定性指标时要结合量化手段,使指标具有可比性;在选取定量指标时,同样不能忽视定性指标的选取,使指标的整体评价系统清楚明了。

再次,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遵循完备性原则。某个指标体系不会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使两型社会的规划指标能够反映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使指标体系能够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三、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实践要点

(一)创设系统的城乡规划管理机制

首先,是空间管制标准体系的建立。根据城乡规划体系的总要求,以用地特征和空间发展目标为依据,划分界限清楚、规模适当的管理单元,同时制定控制性管理指标,用以考核城乡规划体系的贯彻执行情况。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管理程序来细化城乡规划目标,特别要加强对非建设用地的管理。此外,加强控制指标的法律效力,对城乡规划体系中的强制性指标要认真贯彻、严格执行。

其次,建立规范化的城乡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对城乡规划实施分层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规划管理委员会,在规委会可以设置管理机构和工作委员会,规划城乡的整体运行情况,对城乡规划进行编制、审议,制定具体政策对城乡规划工作进行引导,监督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以保证城乡规划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采取能够覆盖城乡规划整体的工作方法。确保建立的规划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整合城乡资源,根据城乡具体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扩大规划管理范围,同时使管理范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一致,注重城乡规划体系的整体性;此外,要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体系的相关政策,提高城乡规划的效能。通过强化城乡规划的监督职能,促进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二)出台规划体系的配套政策

第一,为城乡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引导,出台符合城乡发展需求的管理政策。通过优化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全面推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城乡规划管理政策中,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职责,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二,根据城乡规划体系的执行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遵循合理分层、明确分工的指导原则,确保城乡规划体系的贯彻和执行。对于具体的城乡规划,应根据当地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同时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针和步骤。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空间发展规划,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城乡规划实施策略与程序,并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乡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工作中来,确保城乡规划体系的整体效果。

第三,创建与城乡规划体系相配套的评估制度及管理研究体系。切实把城乡规划的管理与研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来对待,在开展日常的管理研究工作的同时,辅之以适当的奖励策略,调动管理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力度,配合完成对于规划体系的管理与研究工作,从而提高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与质量。除此,符合我国发展国情的组织管理框架的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明确规划体系的运行目标和原则,充分发挥城乡规划体系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来实现对城乡规划体系的整体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

第一,在城乡规划体系内建立分层制度,明确规划间的分层指导,依据城乡规划职能来明确城乡层级,规定其相互间的衔接与指导关系,稳固城乡规划体系的组织结构,使各项规划工作能顺利开展。在对总体目标进行规划时,要增加对专业规划的认知和理解,强调总体规划的全面协调作用时,要对专业规划进行引导,专业规划要密切配合总体规划的实施,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原则上开展具体细节工作,同时做到与总体规划的紧密衔接。

第二,创建事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合理分工的合作模式,通过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城乡规划体系的实施效果。确保在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集中精力于各种专项事业的发展规划。在城乡规划工作的落实上,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责,在规划部门的组织下,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为城乡的专项规划的实施共享力量。

第三,在强调总体规划的作用下,不容忽视各专业规划的职能作用。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专业规划的针对性和独特性,发挥专业规划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大引进新技术、新理论的力度,对于具体领域的疑难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要加强专业规划的细分工作,强化对专业规划的资质审核与管理制度,完善专业规划的职能特点和角色作用。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68-02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规划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城乡规划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行政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城乡规划管理能很好的保障城乡规划顺利实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规划管理相对滞后,以至于不能满足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普通老百姓对城乡规划缺乏应有的了解,也缺少对城乡规划的支持和参与,由此城乡规划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其他问题,本文对我国当前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探索解决城乡规划管理中的问题思路。

一、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缺乏法制保障,导致规划缺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规划审批权。当前缺乏完善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不对称,缺乏对违法建设直接当事人的处罚,另外地方性法规不完善造成规划权威性受损,同时规划行政处罚权分割影响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行政程序立法不完善影响城乡规划管理的规范化。还有就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规划审批权,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规划受政府和规划部门双重领导。负责城乡规划管理各个部门在不同层次不可避免地存在既得利益冲突,由此所制定的政策,就难免会影响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还有就是城乡规划管理缺乏大众监督。缺乏大众监督是城乡规划管理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城市规划决策往往还停留在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领导和少数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的决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少约束和监督机制。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单位的直接上级,这就使得规划管理和实施一直是处于规划管理者单方面的动作之中,这往往会造成决策主体的错位,使得决策缺乏大众监督,容易滋生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城乡规划管理背离城乡规划目标,同时公共利益会被某些群体利益所替代,造成最终使城乡规划管理的方向偏离原有的发展轨道。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也会造成一些政府官员利用城乡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进行干预,谋取个人利益,并产生各式各样的寻租行为。

二、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首先是要完善规划法规。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的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是切实搞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保证。这也就要求各级城乡规划管理主管部门抓紧法制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注意运用法制手段维护城乡规划及其管理的权威,将城乡规划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要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乡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最终组成严密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

其次是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要使城乡规划管理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就必须按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也就是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制止各种行为发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严格的审批程序是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乡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乡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另外一个就是改革管理体制,有效发挥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就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划委员

会制度,健全城乡规划管理决策机制,城乡规划管理的重点由开发转向保护。

再次是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把规划实施的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好土地使用建设活动审批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规划违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督促提高城乡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将规划管理的行政责任具体分解落实,使城乡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于由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城市规划管理责任的确立,其目的在于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权益。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范文4

能更加熟悉并掌握党纪党规、政策理论、业务技能和新知识、新理念,使干部队伍理想信念进一步转变,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内容

(一)政治理论和党规党纪知识培训:

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结合国内外形式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提高我局干部职工对政治理论、党纪党规的认识,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培训内容及要求按局党组2015年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执行。

(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培训

为切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全面促进我局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要认真学习城乡规划管理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培训内容和要求按局2015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方案执行。

(三)管理制度和业务技能培训:

重点学习《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关于规范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业务知识。学习机关管理制度、规定。

(四)新理念、新知识的培训

三、培训方式

(一)会前学习。建立会前学习制度,在召开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局办公会、职工会议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学习内容可临时安排)

(二)集中学习。集中学习的内容、参学人员、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见附表。

(三)个人自学。结合集中学习内容,各单位(股室)自行组织,逗硬考核。

(四)专家讲。通过邀请高校名师、县级以上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到我局开展知识讲座、单位业务骨干授课等形式,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属单位和机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股,由负责具体办公。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范文5

一、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差异。这两者在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及规划部门、规划时间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资源供给为出发点,依照上级所下达的对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为限制,按计划进行的土地规划编制,其指导思想是制约供给和引导需求,重点在于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上。城乡规划是对社会发展、经济状况、产业政策及人文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市场经济下城镇的客观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进行编制的规划,其指导思想是以满足需求和方便生活为出发点,重在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是以规划期的耕地和其他主要农用地的保有量、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及控制规模、土地的开发,整理及复垦规模、总体布局要求及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的提高等方面为主要目标。城镇规划则主要目标则是在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确立的条件下,对城镇的规划区范围及拟定分期建设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确定。

二、 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城乡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化,而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又是区域规划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两个规划要统筹编制,城乡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规划,因为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土地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城乡规划,城乡的土地规划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两个规划要互补互利,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规划指导与土地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的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弹性规划。无论是城乡规划,或土地规划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弹性规划能够有效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做出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失灵以及出现重复规划。第二,做到协调规划。在整个城市区域规划中,不能片面强调城乡规划,也不能一贯重视城乡规划。第三,做到多元规划。在两个规划的具体编制中,对规划的目标要明确,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四,做到效益规划。没有价值的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规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效益高低决定市场成败,为此,在两个规划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规划的效益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大一统。第五,做到整体规划。在两个规划的实施中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搞好物质方面的规划,也要搞好非物质方面的规划,既要做好整体规划,又要做好局部规划。第六,做到实用规划。任何规划都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所以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够落实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为城市的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三、 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乡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 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 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创新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土地规划法》来为土地的实际规划保驾护航,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庇护,为统筹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创新管理制度,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统一政令,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为统筹战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创新环境制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坚持市场运行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助的管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

四、走集约型的城乡建设道路

城乡建设规划应从过去的粗放式建设方式转变为充分发挥城乡可利用空间的集约型建设方式。城乡规划要树立建设用地紧张的观念,对土地进行更加科学、精密、详尽的安排规划,对城乡空间充分利用,适当提高建筑的密度、高度及容积率。当前许多城乡建筑的密度与容积率都比较低,有着很大的开发改造潜力。同时也可通过加强旧城改造,提高旧城用地在布局、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紧促性与合理性来提高旧城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还可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压缩农村的居民点及村镇企业用地,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标。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虽然在概念上各不相同,但是,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上,而这却是可以统筹的,它们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城乡规划离不开土地规划,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规划也离不开城乡规划,前者需要以后者为坐标,为其前进明确方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统筹两个规划,不论是在发展思路上,还是在发展途径、制度创新上,都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将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共同纳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城乡规划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参照城乡规划。统筹两种规划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士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范文6

围绕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完成市规划局下达的各项规划工作。完成30个村庄的建设规划、规划修编工作和新村规划;完成十五里片居住用地一期规划;做好航埠工业功能区6个地块控规和详规;配合指导西港滨江50米绿化带施工图的实施;完成七里居住用地规划、九华集镇商住用地规划等政府决策项目方案的编制;总结“石七”、“花石”两线建筑景观规划经验成果,完善万田至九华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方案。

二、创新规划管理,服务村镇基层

根据《浙江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划认可办法(试行)》要求,我分局要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监管,完善农房审批程序,重点做好城市边缘新村和西区新村的规划批后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制度,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力度,要求规划审批“一书两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率达95%以上,选址、放样、基础验线、竣工验收四到场率达90%以上;在工业园区及集镇工业功能的服务上,要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服务好双港开发区、石梁、航埠园区各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下一步各乡镇规划站要积极配合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并由总站进行整理归档,不仅要在年内完成35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规划任务,并且要完成新增救助任务数546户。

三、强化规划审批,推进阳光规划

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对外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作”的原则,开展“阳光规划”工作,积极推行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阳光规划”体系,建立规划审批前的沟通制度。

在规划编制与选址阶段,对具有群众性和公共性的一些规划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对规划的参与度,增强规划审批透明度,监督规划的实施,提高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继续推行规划五下乡、完善村民代表参加村庄规划论证会制度及农户建房听证制度。

每月定期更换规划宣传栏,做好《今日*》专版的信息的及时报送;加大《城乡规划法》宣传,规范和加强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规划站的宣传栏作用,定期就我局完成的详细规划、控制性规划、集镇规划等重大规划项目事项向社会在“规划网”上公示,提高行政工作透明度。

深入实施效能监察,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城乡规划实施工作的日常监督;按照总图管理制度做好辖区总图管理工作,包括规划、市政、测绘等,形成相关专业总图间的有效衔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行计算机网络保密工作;加强单位各项后勤服务管理,做好“五城联创”各项工作。

四、提升队伍素质,坚持勤政廉政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把提高规划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当作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行“规划五下乡”活动,继续抓好学习教育,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落实每月一学习计划,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和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增强队伍廉洁从政意识。落实*规划分局制度汇编手册实施,抓好制度建设,切实强化依法行政理念。积极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活动,重点对规划编审、规划审批及规划监察等方面进行把关,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二是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结合“三服务”活动开展,优化服务效能,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加强反腐倡廉,确保勤政廉洁。对基层、企业、群众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高效快捷“马上办”;对发展中的重点重大问题或带有普遍性问题,要深入实际“上门办”;对一些条件暂不具备,但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要创新思维“变通办”;对一些涉及面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要不遮不掩“公开办”,切实增强规划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意识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