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急救方法

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文1

>> 重大突发事件人群紧急疏散理论初探 基于Flexsim的航空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仿真与评估研究 基于大学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研究 基于交互关系的突发事件热度预测研究 基于全局路径规划的相互速度障碍物人群疏散方法 农村突发事件的处置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研究 新疆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突发事件问责的制度路径 涉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路径选择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人群状态仿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银行突发事件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策略研究 基于能力分配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实施流程模型研究 基于微观社会资本的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 基于脆弱性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基于突发事件的供应链风险识别研究 基于中文微博的突发事件舆情监测研究 基于Web挖掘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4.3.

[5] 白尘. 交通路网中最优路径算法的道路权重选择[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2(15): 54-56.

[6] Dijkstra E. A note two problems in connection with graphs[J]. Numerical Mathemat, 1959, 1: 269-271.

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技术研究

前言

软土地基承载强度比较低,空隙结构比较大,建筑物在这样的地基环境下会出现安全问题。我国是一个软土土质较多的国家,许多建筑都是建立在软土地基之上,因此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施工人员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减少软土地基对建筑的不良影响。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物的施工,可能会导致建筑水平位移或者沉降,从而影响到建筑安全质量。在对其技术进行探讨时,可以根据软土地基的性质,对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深层搅拌桩法等进行深入研究。从处理材料要求、施工准备、施工要点、施工流程等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全面分析。

1、软土地基特点概述

我国土地面积比较广,在进行相应的建筑施工时,不免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施工人员应对软土地基的能力,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满足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软土一般情况下,它的压缩性比较强,含水量也会比较大,这样就会影响到它的承载能力,使得建筑地基可能会出现沉降不均现象,最终导致建筑安全质量问题的出现。而且软土地基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承受性较差,强度较低,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软土地基的勘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施工人员对其承载力进行检测,在勘察设计中对软土地基载荷进行准确设定,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严格依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碾压、填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实现合理施工。这样可以减少建筑沉降的可能性,提高建筑安全性。

2、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技术

2.1静立排水方法

静立排水方法,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地基质量。所以要想保证建筑地基的质量,就要做好相关的排水工作。在进行地基排水系统的建设时,首先要做好地基表面的排水工作。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将降落的雨水排走,避免雨水在建筑地基表面长期积存,对地基造成损害。在建筑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则可以采用无超高地势的排水方式,除此之外在建筑地基中还可以设置缝隙式圆形集水管,并且每间隔一段距离时要设置检查井以及泄水口,在上面要扣上铸铁格柵,通过横向排水管把地基表面的降水引到它处。其中在对检查井和泄水口进行施工设置时,要采用混凝土浇筑,并且还要和横向的排水管连接起来,而横向排水管的出口可以通过急流槽和挡墙排水孔将降水排出。这样能够保证建筑地基的质量,防止因雨水的侵蚀而塌陷。除此之外,在进行建筑地基排水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排水引流,最终保证静立排水方法的有效性,提高建筑地基的安全性,减少因软土地基沉降而造成的建筑损害。

2.2强夯法

强夯法就是在进行建筑软土地基的施工时,采用重锤从高处落下的方法来对地基进行夯实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重锤需要离地面十米到三十米的距离,这样可以产生更大的冲击力,提升软土的压缩性,最大限度降低软土的沉降。而且强夯法施工比较简单方便,加固的效果也比较好,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程度比较高。强夯法使用性比较广泛,例如对碎土石的处理、粘性土的处理以及砂土的处理等。但是它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淤泥地基来说,它的处理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在强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来进行,减少技术失误,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质量问题,为今后建筑的施工提供良好的保证。

2.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

在进行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主要要对以下进行控制。第一,对砂垫层及砂石垫层进行调整,保证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高度在同一标高上。对深度不同的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要依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第二,要将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接头处做成斜坡,对分段施工出进行错开分层,每层高度保持在0.5~1.0m捣实。使用碎石垫层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基坑表面软土的局部破坏造成的地基稳定性降低。常规中施工人员常在基坑底部铺设一层砂用碎石垫层,提高软土地基的效果;第三,使用平振法、夯实法、插振法、碾压法等方法进行铺设,提高铺设效果。平振法是用平板式振捣器来回振捣,在进行平振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振捣的次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振捣次数符合设计标准。在施工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保证200~250mm厚度的含水量控制在15%~20%之间。插振法主要通过插入式振捣器的机械振幅对地基进行铺设。夯实法适用木夯或机械夯一夯压半夯后全面夯实,一般厚度150~200mm厚度的含水量控制在8%~12%之间。

2.4水泥搅拌桩法

水泥搅拌桩加固法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的要求,它主要是利用水泥浆体作为固化剂,将地基的深部软土和水泥搅拌混合,形成坚硬的水泥土状体,提高软土效果的一种方法。该种处理方法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它适用于含水量较高、沉积程度较厚和渗透性较差的地基,通过水泥搅拌桩法,可以提高建筑软土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可以有效使软土地基硬结,通过深层搅拌机将地基深部软土和水泥进行搅拌结合,对软土地基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水泥搅拌桩可以分为喷浆法和喷粉法。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还是比较倾向于使用前者,前者的施工剂量容易进行控制,而且施工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在施工前,需要对其进行试桩工作,着主要是为了对水泥浆的配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搅拌次数、复搅深度等参数进行设定,保证提高试桩参数的实际使用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在采用水泥搅拌桩法的使用前对其进行试桩,保证建筑地基施工质量,减少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

3、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方法需要不断发展,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的技术操作中,上述的一些施工方法虽然能够改善软土地基的施工状况,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一些技术还有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技术发展中,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技术创新中去,提高新技术的研发水平。

参考文献:

[1]崔伟.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导报,2012,7(16):89-90

[2]黄洪赧.楼房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处理措施[J]..科技风,2011,8(6):62-63

[3]汤士玮.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12):8-9

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文3

关键词: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 途径

焊接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态度,尽管焊接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手工操作和半自动化焊接还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我国的焊接操作者的培训途径有很多种,不同途径培训出来的焊工其发展潜力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就现阶段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情况说明,焊工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发展潜质,这就要求学校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有合适的方法和途径。

一、企业用人需求状况调研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面向现代制造业,特别是与机械装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焊接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共性技术,在制造业中被相当数量的企业用作关键的加工工艺,直接决定着各类企业相关产品质量的好坏。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对焊接技术人才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对北京市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从事焊接工作的技术工人占企业所有从业人数的比例很大;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很需要焊接方面的人才;企业从学校招聘的员工数量要远远多于从社会上招聘的员工,也就是说学校招聘是企业招聘员工最主要的途径;同时,焊接操作岗位对从业者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很高,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学历背景而言,实际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更重要。

因此,探索一条如何提高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1.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既是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离开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高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从焊接基础操作训练,经过初级焊工技能训练与取证、中级焊工技能训练与取证、气保焊专项技能训练、机器人焊接技能训练,直到学生顶岗实习,从教学计划设计上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学时,使学生由入门学习到顶岗工作。从源头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保障。

2.建设功能强大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保障,其硬件设备条件及功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影响很大。

笔者所在学校焊接实训基地设有焊条电弧焊、气焊与气割、二氧化碳焊、钨极氩弧焊、埋弧焊、电阻焊、弧焊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机器人等离子切割等训练区,既可以满足学生焊接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焊工资格证取证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专项技能训练需要。

校企共建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焊接操作岗位的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产品质量要求,使用企业设备,参与产品生产过程,对比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要求,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3.实施产学结合的强化训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不低于6个月的学生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下达顶岗实习任务,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定期指导;企业也为每个学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结合岗位实际工作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在工作岗位学习工作内容,培养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的关键。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1)提高教师学历,鼓励在职进修。笔者学校多年来一直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在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进程安排上,为进修教师提供时间;对取得高一级学历和学位的教师进行学费报销的经济支持。

(2)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3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全脱产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顶岗实践期间需要完成企业岗位需求调研、教学项目开发和教学素材的采集等任务。

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文4

关键词:土木建筑;注浆施工;施工工序;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土木建筑常见病害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多是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具有稳定性高和强度高的优势。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具有严格的施工和规范措施,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混凝土的配制、运送和灌注,否则钢筋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病害,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土木建筑常见病害有混凝土结构病害和墙体病害,混凝土结构病害主要是材料不达标导致的,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较大,结构表面很容易出现局部渗漏和裂缝,裂缝常见部位有地下室、剪力墙、承重梁和承重柱部位。墙体病害主要是因为墙体施工产生的,穿墙孔、施工缝等都会造成墙体的渗漏,增加墙体渗漏可能性。

2.注浆施工方法概述

随着土建工程的进步和发展,注浆施工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注浆技术可以将事先配制好的浆液注入土层中,粘性较强的浆液可以实现土层空隙的紧密集合,提升裂缝密实性。注浆施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效果明显和施工效率高的优势。常用的注浆施工技术有高压喷射注浆法和劈裂灌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利用钻机和高压水射流来将浆液喷射到裂缝中,减少变形并提高稳定性,而劈裂灌浆法是利用专门设备来实现水泥浆的自由流动,有效填实裂缝空隙,提高建筑稳定性。注浆施工技术的影响范围较小,可以在建筑结构内部对病害进行处理,注浆过程不会产生其他损害。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避免注浆造成损失和伤害。

3.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应用

3.1地下室部位注浆施工

楼层病害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土木建筑主要病害有裂缝和渗漏,地下室、墙体以及结构部位就是混凝土裂缝的常见部位。因此,技术人员要针对混凝土结构病害出现部位来采取合理的控制和施工措施。地下室是结构裂缝的常见部位,地基处理不好也会导致地下室渗水的产生。技术人员在地下室注浆施工的过程中,要首先查找裂缝部位,进行钻孔并清洗钻孔,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注浆和二次补灌,对渗漏点进行修补,清理注浆嘴并清扫施工现场。首先,钻孔深度要和混凝土板的厚度相一致,无机浆料注浆孔应该是骑缝钻孔,钻孔角度为45度,切割裂缝不能与混凝土表面垂直,钻孔深度要在200mm以上,孔距也要在100mm到300mm之间。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压缩空气和高压水进行孔洞的吹扫,去除孔洞内的碎片和灰尘,并在此基础上安装注浆嘴,确保孔壁和嘴之间没有缝隙。其次,注浆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将浆液倒入灌浆机贮料桶,注浆压力要控制在1.4MPa到2.0MPa之间,确保浆液沿着裂缝流出,在上一个注浆嘴施工完毕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注浆嘴的施工,在此基础上进行循环。地下室注浆完成之后要对其观察24个小时,对止水效果进行观察,混凝土结构还是有渗水点的要重新打孔埋嘴,下一次注浆之后不能再出现渗水。地下室区域注浆完成之后要进行一周左右的观察,如果混凝土没有渗透点之后则可以清除注浆嘴,使用漏封将孔洞封住,清扫垃圾并将废弃物运走。

3.2墙体部位注浆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不规范也容易导致墙体部位的裂缝,墙体部位裂缝多为施工缝,受温度的影响,楼板裂缝和女儿墙裂缝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楼板变形膨胀是女儿墙变形膨胀的一半,常规处理材料很难对这一伸缩进行有效处理。在土木建筑女儿墙出现渗漏以后,要在楼板和女儿墙的结构部位进行钻孔、埋管和水泥浆灌注,灌注材料要具备较强的粘结力和较强的抗剪度。而土木建筑门窗部位也是渗漏的主要部位,施工人员要在窗框四周布孔,对窗框底部进行重点注浆,注浆材料优先选择水泥浆。水泥浆注浆完成之后再进行封闭处理,对水泥浆产生的干缩进行控制。此外,建筑墙体渗漏也是土木建筑工程的常见病害,施工人员首先要找出墙体渗漏面,在墙面布孔注浆,改善空心砖密实度,提高外墙抗雨水渗透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墙体注浆压力在0.5MPa到0.8MPa之间,确保注浆施工的效果。

3.3建筑混凝土结构部位的注浆施工

技术人员要根据结构病害的部位进行孔位的布设,孔位间距在30cm到40cm以内,孔径一般在0.8mm到1.2mm之间,根据病害部位来确定孔深。技术人员要根据病害性质进行施工,干缩面可以在裂缝两侧3cm到5cm的部位涂抹环氧胶,避免浆液从缝口流出,而建筑结构部位湿缝则要沿缝隙开槽,避免缝口的扩大。在开槽之后要清槽,使用水泥进行封槽和埋管,固化时间一般在12个小时左右,确保注浆材料能够填实到结构部位裂缝中,起到裂缝粘结的作用。结构湿缝应该优先选用具有亲和性环氧材料,注浆施工过程应该避免水膜和粘结物的粘合,实现混凝土结构部位的有效粘结,固结并补强结构裂缝,避免结构渗水。

3.4厨卫间的注浆施工

土木建筑厨卫间是用水比较集中的部位,厨卫间很容易产生渗漏和裂缝,影响建筑正常使用功能。建筑厨卫间渗漏和裂缝一般是防水层失效,厨卫间用水会沿着砖缝渗透到墙面,造成墙面的发潮和冒汗。施工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环氧注浆来切断渗水通道,避免水沿着裂缝扩散。厨卫间注浆施工要在砖缝上开一小槽,孔距一般在20cm到30cm,使用环氧砂浆进行嵌槽施工,在嵌槽内埋管并注入环氧浆,重复注浆并进行充实。该种处理方法具有简单有效的优势,可以在厨卫间瓷片连接位上钻孔和注浆,使用和原水泥同色的水泥进行孔位修饰,将批荡层铲除、防水胶涂抹和重新批荡等工序省略,缩短工期,节省项目花费,提高注浆施工的效果。

4.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技术注意事项

城市高层建筑的增多加重了土木建筑病害的产生,房屋建筑墙体、地下室、女儿墙、厨卫间很容易出现渗漏和裂缝,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缩短建筑使用寿命。注浆技术具有设备轻巧、注浆工艺简单和方便操作的优势,适应性较强,注浆技术已经成为土木建筑病害处理的关键技术。在注浆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选择具备环保性、综合力学性能强、耐老化、粘结性能好和无污染的注浆材料,对材料的质量和性质进行选择,避免使用假冒伪劣的注浆材料,不合格注浆材料会对后期的施工处理造成很大的困难。注浆过程要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地下室注浆压力在0.5MPa到0.8MPa之间,门窗、砖墙、楼体的注浆压力要在0.1MPa到0.3MPa之间,避免压力过大,造成不必要损失。在注浆的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保护和环境保护,选用耐压的配件和设备,避免爆管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结语:受施工材料和建筑承重结构的影响,土木建筑墙体、地下室、房屋门、厨卫间、水池等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引发建筑不同部位的渗漏,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土木建筑常规的处理措施是采用凿除办法,凿除产生的振动会造成建筑结构部位的松动,而注浆技术具有施工影响范围小和加固效果好的优点,在土木建筑病害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周平.对于房建施工中注浆技术的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11(05).

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文5

关键词:应急能力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或者会造成能够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疫情、集体以及职业的不明病因的疾病重度、食物或者工业中毒等,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以及破坏性是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仅仅是因为危害到了公众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的健康,还极有可能会造成人民群众的心理恐惧,引起社会正常秩序的混乱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的衰退,甚至还有可能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在2002~2003年发生了SARS病毒后,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加强了对其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已经意识到了,在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必要性。所以现在展开本次的研究是通过全面调查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应急情况,完善卫生应急系统的数据,不止是为了江西省丰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为我国的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1.2方法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2004年)》等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国家文件要求对县(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全面系统普查。根据普查后 所得到的内容数据,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1.3通过数据研究分析 江西省丰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7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来检验评价,除了疾病控制中心的基本情况在培训和演练之间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他所有数据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

2讨论

现如今,在全球的先进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建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中需要应对的应对体系,当今全球上美国是在发达国家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体系是最为完善的,设备和技术已经是全球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我国,2002~2003年的SARS之后,全国都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各部门疫情必须检测后报告的制度,根据规定的要求履行各自责任,以求保证在发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急工作能够有效快速的进行[1-4]。经常进行应急演练,以预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应对突况,平时保障紧急物资的储备,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要的物资调用。平时需要进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和教育,所以需要与媒体保持对应联络关系,能够在突况下或利用媒体进行对社会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情况进行报告。

3结论

如果要真正的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不仅仅需要与其相应的管理和评估体系,更需要公共卫生工作部门的全力运作配个,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可以长期而发挥有效的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要一个长期有效的重要支持系统,这就是综合评估体系,通过综合评估体系,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运作发挥作用和效果效率。需要保障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在预案实施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经验进行预案的及时更新补充以及修订。

参考文献:

[1]谭晓东主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Update:Investigation of Anthrax Associated with Intentional Exposure and Interim Public Health Guidelines ,October 2001[J].MMWR,2001,50:889-893.

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文6

【?P键词】组件式GIS;水文地质剖面图;自动生成

【Keywords】component GIS; hydrogeological profile; automatic generation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41-02

1 引言

地下水是深埋于地下,按水层性质主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以及岩溶水,是不能够被人以实力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因此需要人类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来发现并寻找其客观的运用规律及影响其生成、流动的条件等问题,然而在过去的勘察工作中,受勘察条件的限制,在勘察点的布置位置、布置数量都难以满足勘察要求,通常是基于勘察人员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不够准确,因此造成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形成水文地质勘查信息的盲区,进而对后续地质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

2 水文地质剖面图自动生成的必要性

水文地质剖面图是水文地质工作者对区域水文地质进行正确评价和认知的关键内容,它关系着地下水源的规划设计及相关的建设工程和地下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它是地下水层结构及地层沉积规律的直观展示。但在传统的水文地质剖面图形成的工作当中主要是基于工作人员手工绘制完成的,这个过程十分烦琐,需要消耗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且手工绘制的剖面图在后续的查找和复看时,难以快速地翻阅并对相关的数值进行对比,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水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可以满足地质工作者自动化办公的需求,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并对勘查工作的质量提升有明显帮助[1]。

3 组件式GIS系统概述

3.1 组件式GIS的基本概念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它是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储存、运算、分析等多种功能,为人们进行地理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新的变化。组件式GIS就是GIS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变革的产物,它代表了GIS的发展方向,为GIS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发工具。组件式GIS是一个组件对象的平台,它通过特定的一组通信接口,提供可以跨语言的组件式的GIS,这种组件就是GIS组件,它既可以实现内部组件的交互,也可以实现与同一计算机的其他组件的交互,同时可以进一步进行跨计算机的组件交互。

组件式GIS是解决系统集成的理想方案。组件式GIS的一大标志特点就是组件之间的各司其职,GIS组件只负责GIS的工作,不会交叉性地去做其他组件的工作。这种特点可以方便我们对该组件设定符合需求的特定功能,如数据表现、剖面线的生成等分别做成组件后,和GIS组件结合实现专业系统的分析。GIS组件与计算机其他组件的交互工作是通过计算机可视化语言来建立的框架系统实现的,并在框架下实现有序运转,这包括我们熟知的VB,C++ Builder,PowerBuilder等。GIS组件可以与无数的计算机组件进行协调配合工作,形成一个极其庞大的集成系统,借由GIS的可延展性,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取控件,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可选择性操控,降低了用户开发多个组件系统的经济负担。

3.2 组件式GIS在水文地质剖面图自动生成方面的作用

3.2.1 实现水文地质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动态应用

传统的手工绘制剖面图的方式是通过对区域性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地质专家的经验组织完成的绘制,其在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使用一些计算机软件来辅助进行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比如Excel、CAD等,但是在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且无法实现对地质数据的重复利用,只能通过人工去一遍遍重复添加,另外,此类型的计算机软件没有图形的空间分析功能,这不仅没有减少工作量,反而使工作进一步烦琐起来。而GIS系统可以对数据实现动态的处理,将可重复利用的信息快速有效地集合到一起,实现对数据的及时响应和实时分析,可以方便勘察人员快速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计算结果[2]。

3.2.2 实现水文地质信息的全面可视化研究

组件式GIS可以实现水文地质信息的可视化研究。通过GIS的可视化技术,并结合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规则与知识,根据已取得的地质数据,可以准确地将地层的分布、水源的分布进行可视化处理。在剖面图的生成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人为的干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人机的有效交互,实现水文地质剖面图的低误差绘制。在绘制完成后,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补充,以确保获得更为真实有效的结果。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在剖面图中添加一些具有利用价值和参考价值的信息,构成一个信息含量丰富的水文地质剖面图,从而实现对地下水分布、变化规律的全面可视化研究。

4 组件式GIS在水文地质剖面图自动生成上的具体应用

根据不同的地层性质,地下水文的研究可以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笔者主要就孔隙水中组件式GIS的水文地质剖面图自动生成进行探讨。

基于组件式GIS的剖面图绘制是在对各种复杂地层包括透镜体、薄夹层、地层尖灭等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同时遵循第四系地层的沉积规律完成的全自动或者半自动剖面图生成。在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组件式GIS的高程模型。首先形成一个具有可定义结构点的三维数据组,这个数据组可定义的数据包括参与构建剖面的钻孔数、地层的层数及相邻层数的代码,这个三维数据组主要是用于存放每个钻孔、每个地层的高程数据,并且通过一个可与数据库连接的ADO空间来实现有关数据的读取与输入,然后根据每一地层的代码判断相应地层的顶底界高程,进而赋值形成相应的数据组。同时,将每个钻孔的千米网坐标赋值给相应的变量,针对地层不连续现象,通过自动识别地层不连续的类型,调用相应的规则与知识,并利用GIS组件点、线集的绘图功能,完成剖面线的轮廓构建。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层界线的实际情况,可以对剖面线进行修改、光滑曲线,利用GIS组件拓扑分析功能对剖面线进行拓扑分析,形成剖面的拓扑多边形,同时完成对剖面的岩性纹理填充,最终形成相应的水文地质剖面图。这种利用高程模型的绘制方式,可以处理不同地形的水文地质剖面图,可以十分方便地绘制出任意方向和长度的地形剖面,是目前十分先进的水文剖面绘制方式[3]。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要注意人为因素对剖面图自动生成的干预。实际的地理因素很可能会改变地下水的具体流向和构成,操作人员一定要通过专家的意见与自身的经验与计算机实际的生成结果相结合,尽可能地绘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地下水文地质剖面图,形成一种自动与半自动相结合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