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合同能源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合同能源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合同能源管理

酒店合同能源管理范文1

1、圆满完成年度节能指标。预计全县*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36810.44吨标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6.15%。

2、初步建立能源管理队伍。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能源办编制由3人增加到5人;各乡镇企业办配备了能源专干,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建设局、交通局等9个部门成立了节能管理机构,重点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及各能源管理人员,初步建立了县、乡镇、企业三级节能管理队伍。

3、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考核。我办制定了《*县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县绩效办支持,对14个乡镇和县交通局、建设局、机关事务局等9个部门实行节能目标管理考核,把节能考核纳入县绩效考核范围,实行节能考核一票否决制。我办配合县绩效办对乡镇政府及重点耗能企业的*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市对县*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县被市政府节能目标考核组认定为为“超额完成”等级。

4、广泛开展能源宣传活动。一是广告宣传。我办花费20多万元,在局办公楼顶设置了一块4*8米的大型节能专用广告牌,一年四季进行节能宣传。二是上门宣传。三月初,我办深入宾馆、酒店、招待所,发放市政府《关于宾馆酒店招待所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的通告》、张贴海报、上门传达政府精神,争取业主理解、支持、配合。6月份,在雷锋路等社区开展绿色照明进社区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推介高效照明产品。三是短信宣传。在*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我办向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全县党政负责干部发送节能宣传短信,进一步提升了公众节能意识,扩大了节能工作影响。

5、积极做好节能服务工作。一是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介长沙运能电力公司等能源服务机构与泰嘉科技、派意特等10多家企业合作,创新节能服务模式。二是争取政府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对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引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实施了大光明风光互补照明系列产品开发、星光炻瓷余热利用、长沙电厂汽轮机三缸提效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三是在7月份组织陶瓷企业负责人到星光炻瓷、捷顺陶瓷等企业参观考察余热利用项目和节能窑炉。四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县内企业节能产品,开展了政府采购节能产品调查摸底,协助县政府召开了政府采购县内产品对接会,促成部分政府投资项目采购使用大光明灯饰、天卓塑胶、宏盛投资等企业的节能产品。

6、认真组织节能执法检查。一是开展宾馆酒店招待所执行市政府通告的检查,对普瑞酒店等单位进行了多次突击检查及复查,督促未撤下一次性日用品的宾馆酒店进行整改。二是开展了空调温度设置专项检查,在夏冬两季空调运行高峰时期,县能源办会同县电力局对县房产局、发改局、统计局等政府机构和公共场所的空调温度设置进行专项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

酒店合同能源管理范文2

[关键词] 低碳酒店;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当代人类发展要求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节能降耗无疑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选择,酒店也不例外。低碳经济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立即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酒店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拥有星级酒店13911家。由于酒店业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能源消耗和巨大的污染物排放,使得酒店业在节能减排上面临空前压力。因此,我国发展低碳酒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低碳酒店的内涵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定义。本文认为,低碳酒店是以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运营特点,以实现酒店经济增长与酒店碳排放脱钩为目标的酒店。

二、我国低碳酒店发展环境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低碳酒店发展潜力巨大。低碳酒店发展的巨大潜力首先体现在酒店建筑节能的巨大潜力上。据统计从2008年到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300亿平方米,如果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那么到2020年底,则可形成每年节省约1.6亿吨标准煤的能力。一般而言,酒店这样的公共建筑的能耗费用为70~200元/平米·年,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因此,无论是新建酒店,还是原有酒店建筑的更新改造,其建筑节能潜力都是非常巨大的。如图1、图2所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酒店业的能源消耗水平明显偏高,节能减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同时也意味着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发展低碳酒店,将有效减少酒店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如少换洗一次床单被罩等可省电0.03度、省13升水和22.5克洗衣粉,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0克。因此,在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方面,酒店业是大有可为的。

2.酒店业节能减排可操作性强。在酒店的日常工作中,往往很多小小的简单易行的举动都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比如减少电脑、传真机、复印机、饮水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关闭办公室的所有电器设备,不让办公室电器设备处于待机状态;餐厅服务员在收台时只开启工作灯,关闭装饰灯,改进以往日常操作中浪费能源的操作习惯;减少电梯的使用,要求员工徒手时上两层下三层不得乘坐电梯;驾驶员夏天出门等人时下车到附近避热,坚持不在车上开空调以节约汽油,等等。

这些举措看似微不足道,但细水长流,积累起来将是非常可观的。况且低碳理念提倡的是一种崭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它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酒店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鼓励员工为节能降耗集思广益,提出更多节能的“金点子”,并将这些措施落实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个细节,势必会为酒店的节能降耗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劣势分析

1.酒店业是高耗能产业。尽管旅游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也是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但作为旅游业重要分支的酒店业却恰恰相反。众所周知,酒店作为一种大型公共建筑,每年的碳排放十分严重。而且中国建筑的每平方米能耗标准是发到国家的3倍,这无疑使酒店的碳排放雪上加霜,加大了酒店节能减排的难度。同时,酒店大量消耗水、电、油等资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如一家三星级酒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向空中至少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一家建筑面积在9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酒店,全年消耗大约13万至18万吨标准煤。

中国酒店业的高耗能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酒店业在全部产业中的能耗处于较高的水平;二是中国酒店业的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比明显处于高位,还有很大的差距;三是酒店宾客的日常能耗几乎是城市居民日常能耗的11倍。

上述内容都充分说明了中国酒店业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这也决定了酒店业节能减排工作将面临很大挑战。

2.能源管理水平低。目前,中国酒店在水、电、油等主要能源上的耗费占营业收入的8%至15%,远高于国际水平。能源管理水平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设备设施配置的科学性、规划性的欠缺,资金的缺乏,节能减排措施、手段和开展节能降耗力度的不足等因素,是导致酒店能源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些酒店不是根据实际需要采购设备,导致设备容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浪费;有些酒店采用了落后的设备和技术,导致高能耗的产生;有些酒店能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到位,影响了节能的效果。

3.低碳意识不强。虽然许多酒店热衷于建设低碳酒店,但低碳意识不强是阻碍低碳酒店发展的障碍。有些酒店没有真正了解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质,不注重对员工进行低碳价值观的灌输,而仅仅是赶时髦,做一些表面文章,只具备低碳酒店的形而不具备低碳酒店的神。有些管理者把低碳简单等同于节俭,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限制能源消耗的措施,降低了酒店服务的品质。员工因为并不理解低碳理念的实质,只是怕被领导批评而遵循酒店关于节能降耗的一些规定,却并不会自发地将低碳理念带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去。由此,低碳成为了纸上谈兵。

(三)机遇分析

1.低碳酒店是时展的潮流。酒店每天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再考虑因部分宾客不成熟的消费行为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结果非常触目惊心。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已经屡屡向我们发出资源匮乏的严重警告。因此,作为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社会的企业,酒店应该担负起节能减排的重任,走低碳经营之路。

如今,低碳酒店绝不是酒店的一块标牌、一个称谓,而是时展的潮流。它对酒店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它以一种理念深刻影响着酒店的品格,以一种品格坚定引导着酒店的行为方式。未来几年,将会有很多酒店从追“星”转向追“绿”,创建低碳酒店必将成为当今酒店业的流行趋势。

2.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在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国家旅游局在2010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对酒店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务院在2011年8月30日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指出,对“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这些都为低碳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酒店业是率先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被引入到酒店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低碳技术也不例外。其中,建筑装修技术和能源消耗技术是运用最多的。比如通过客房风机盘管冷凝水回收、洗衣机房废水回收、安装智能员工洗澡“一卡通”系统、屋面、室外景观灯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灯、采用电脑时钟控制、玻璃幕墙采用太阳隔热膜、生活泵采用节能变频系统、热水循环泵采用节能变频系统等一系列举措,可有效实现酒店的节能减排。

国家每年安排都有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主要用于节能项目的贴息、补助和对开展节能工作好的单位、企业进行奖励。为鼓励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展建筑节能,财政部于2007年印发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建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为鼓励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进“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浙江省就制定了《浙江省节能及工业循环经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酒店业可以积极申请节能专项资金,加速酒店的低碳化进程。

(四)挑战分析

1.酒店业节能减排任务重大。如前所述,酒店业每年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对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据了解,全国1.4万家星级酒店全年大约用电174亿度,全年大约用水9.2亿吨。三星级以上高星级酒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平均值为49.61千克标准煤。一般来说,酒店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由电、水、油等组成的。其中,电耗所占的比重最大,达70%,水耗占10%,油耗占20%(图3)。

而在所有电能消耗中,空调占50%,照明占20%,动力设备占30%(图4)。

在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家旅游局在2010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要争取在五年内将星级酒店用水用电量降低20%。这在当前我国酒店业能源消耗水平还比较高,节能减排基础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酒店管理者的经营理念有待转变。我国酒店管理者盲目最求高大的建筑、奢华的装修和富丽堂皇的氛围,造成了我国酒店存在建筑能耗高、能源管理水平较低、客用品消耗高等一系列问题。有些酒店管理者以为酒店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企业,是要追逐经济利益的,而低碳会降低酒店的服务品质,进而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有的酒店管理者已经习惯了酒店应该每天给消费者更换床单,提供拖鞋、洗漱用品和其它易耗品,觉得要是没有了这些,消费者一定会投诉。所以说,低碳理念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被所有人接受,酒店管理者经营理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3.消费者响应不积极。酒店的低碳化经营不是酒店的单方面行动,而是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然而,有些消费者文明消费意识淡薄,认为住酒店是花了钱的,就要吃好、玩好、享受好。所以,很多消费者到了酒店不仅不配合酒店的低碳化措施,反而变本加厉地浪费能源。比如出门的时候不关灯、不关电视机、不关空调,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关。无节制地使用水、电,导致酒店消费者每天的用水量大约是普通城市居民的6倍,而酒店每平米的用电量甚至是普通城市居民楼的10多倍。酒店的一些节能降耗举措会被认为是小气被嗤之以鼻。由此可见,消费者的低碳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积极响应酒店的低碳化经营理念,共同推进中国酒店业的低碳化进程。

三、建议与对策

就目前我国低碳酒店发展的实践来看,低碳酒店的流行固然值得欣喜,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低碳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存在许多局限,究竟前景如何都需要我们拭目以待。发展低碳酒店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政府主管部门要对低碳酒店的实施加以法律的约束

目前低碳酒店的发展都是酒店企业的自发行为,或者是一些民间组织或社会团体的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此外,在低碳酒店相关的法律法规上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空白,如果没有法律的监管,低碳酒店的实施将会步履维艰。

(二)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对低碳酒店的实施加强日常的监督

目前,低碳酒店还没有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低碳酒店的实施目前也还是一种企业自发行为,没有上升为政府行动,这使得酒店的低碳行动只能靠自律,而缺少日常的监督。这可能会导致酒店在政府发文号召实施低碳酒店的时候大张旗鼓,而一旦热情过去以后就会将这些通知文件抛之脑后,完全无视所谓的低碳二字。就激励而言,无非就是奖和罚。但现在,你即使在低碳酒店方面做的很糟糕,政府主管部门也不能采取有力的处罚措施;反过来,即使你在低碳酒店方面做得很出色,政府主管部门也不会给你更多的支持和奖励。这样,酒店内部没有了动力,酒店外部没有了压力,低碳酒店就变成了纸上谈兵。

(三)低碳酒店的实施一定要落到实处

有些酒店把实施低碳酒店当成是一项面子工程,认为别的酒店有的自己也要有。结果酒店就派人外出考察、学习、交流,看到其他酒店的形式化的布置觉得很有意义,比如在房间里放置棉织品更换提示卡、在自助餐台上放置提示打菜适量的宣传牌等等,回来以后就大张旗鼓的开大会、做宣传、搞动员,结果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殊不知低碳是一种理念,它也不仅仅是酒店管理者单方面的行动,更是需要酒店全员参与甚至全社会来参与。只有落到实处,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低碳酒店才会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静.低碳经济下低碳酒店的发展途径浅析[J].中国商贸,2011(9):112-113

[2]庞卫东.低碳经济对星级酒店业的影响——以郑州未来康年大酒店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28-30.

[3]孙艳.我国高星级饭店低碳化的路径分析[J].企业经济,2011(5):98-100

[4]刘益.中国酒店业能源消耗水平与低碳化经营路径分析[J].旅游学刊,2012(1):83-90

[5]李萍.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14-17

[6]张灿,赵昕.低碳酒店发展对策探讨——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1(12):140-141

酒店合同能源管理范文3

如果说山水是我们的私密享受,走向天地间游历探寻时保持着的清醒环保意识,就是人类当仁不让的责任。环保并不复杂,低碳也很简单。前人环保,后人享受,循环往复。游走山水间的所有人联起手来,爱旅游、爱环保、爱低碳生活,仅需在举手之间使自然景物不受到损害。

在“低碳・生活”栏目开栏初期,我采访杨建龙博士时他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意识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携手合作。各行业节能减排的能耗指导书是一种有效的行业指导与沟通方式,国外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今后,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机构都将不断完善这方面的工作”。

这篇文章提笔时,恰逢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行业的环保节能规划和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2010年6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指南之一《饭店节能减排100条》、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指南之二《A级景区节能减排30条》。国家旅游局的这一举措,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杨建龙博士的观点不谋而合。

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指南之一《饭店节能减排100条》通过7个方面对我国饭店、酒店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和生产流程,提出了明晰的能源使用指导标准。

首先,在能源节约方面。改进饭店服务流程,建立巡查制度,对饭店不同地域、时期、时段的室温、湿度、室内照度及点灭时间相对控制。规范操作设备,减少办公设备待机和电梯使用。改进员工着装,改变菜肴展示、保存方式。

在水资源的使用方面。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水处理,使用节水和水循环使用设备,安装使用中水系统,改变员工用水管理方式,减少棉织品洗涤,改变饮用水提供方式。

在能源计量方面,建立电力计量系统;独立计量大型耗能设备、主要用水单位、能源储存,校准能源计量表,进行用能平衡测试,收集能源信息,建立数据库。

在节能管理和操作方面,从电力系统、设备、照明、中央空调系统、饭店蒸汽管网、新风系统、生活热水、热力管网、空调盘管、锅炉的维护、控制、改造、清洁,以及用能状态标志都做了细致的规划。

在饭店的建筑节能方面,室外设计采用墙体保温技术、屋顶隔热、外窗遮阳、控制饭店外窗开启等技术。室内设计避免大面积空间、自然通风、提高门窗气密性等技术。

在设备选型与管理方面:建立饭店能源管理领导小组、设立能源工程师、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选择节能环保设备、加强饭店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维修更换故障设备、建立设备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操作设备、建立能源管理目标与实施方案 等等。

在行业宣传和培训方面,积极展开对游客的环保宣传、节能营销、供应商环保意识宣传、制定节能培训计划、建立员工节能培训和奖励机制等等。

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指南之二《A级景区节能减排30条》通过6个方面对我国A级景区的各个工作环节和生产流程,提出能源使用的详细指导标准。

在环境保护方面:根据国家相应标准,定期检测噪音、地表水、空气质量。鼓励全行业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室外照明及发电。减少旅游纪念品的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避免使用塑料袋,循环使用纸袋和无纺布袋。鼓励采用生态化厕所、免水冲厕所。

在资源保护方面:制定景区整体绿化、美化规划并分步实施。对景区的所有植物建档,对名贵珍稀树种挂牌保护,对国家各类珍稀、濒危动物实行有效保护。全面保持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景区全年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景观、文物、古建筑、生态系统、珍稀名贵动植物的保护。景区标识标牌、防护栏、游客休息椅等设施采用与景观相协调的生态 材料。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减少纸质门票,提高电子门票使用比例。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及时清运、统一处理。垃圾处理场及垃圾集中场地放置在远离景区的场地。加快核心景区和服务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在节能管理方面:鼓励景区新建设施设备使用节能和环保材料,对能耗大的原有设施进行改造。通信、线路穿管入地,减少电缆长度,降低线路损耗。对部分耗能景观设备、设施(如水泵、背景音乐系统、路灯等)的运行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方式进行植物灌溉,制定合理的灌溉时间和次数。建立用水循环体系,实现景观用水、植株养护用水、旅游厕所及环境保洁用水的循环。

在低碳意识的引导方面:通过示范引导、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旅游方式,提高游客节能减排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建设休闲绿道、健康游步道,提倡游客步行游览。倡导游客自带垃圾袋,自觉回收旅游活动产生垃圾的新观念。开辟游客参与型的植树造林场所。采用低噪、低排放量的区内交通运输工具。

在办公区管理方面:节约办公用品,推进无纸化办公。每年制定水、电、纸张、公务车辆使用计划。及时淘汰高耗能办公设备,设备采购优先选用节能产品。推行节水措施,防止供水系统跑、冒、滴、漏。通过控制空调温度,利用自然光照明,加强计算机电源管理,采用节能灯具与有效控制,节约生产、办公区用电。

酒店合同能源管理范文4

关键词:江苏省;绿色饭店;创建;问题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30-04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饭店概念,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通过开展绿色活动,减少能源成本、促进饭店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饭店认证项目起源于欧美;按申请认证的国家及企业数目,欧美最具影响力的3个绿色饭店认证项目为:绿色钥匙认证项目(the green key program)、绿色钥匙生态评价项目(green key eco-rating program)和绿叶生态评价项目(green leaf eco-rating program)。

我国的绿色饭店创建起步相对较晚,2006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了《绿色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以下简称“标准”);将绿色旅游饭店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标准”的颁布执行,为我国绿色饭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推进、发展较为缓慢;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15年,江苏省星级饭店共有792家;其中绿色饭店仅为228家,比例为28.8%;饭店企业的“创绿”热情不高,2013年后,已鲜有饭店企业申请该项目的认证(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旅游局“江苏省绿色旅游饭店基本信息表”)。因此,深入调研绿色饭店在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梳理存在问题并探询改进措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文献回顾

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一步研究分析绿色饭店发展问题。范星宏等对安徽省绿色饭店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后提出,一要加强宏观政策制定,发挥引领与引导作用;二要积极树立绿色理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三要全面落实培训机制,夯实绿色市场基础;四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微观上全面推广。曾朝霞等认为,国内绿色饭店存在很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但旅游者对绿色饭店的整体认知度不高;旅游者对于价格因素仍较敏感;政府是发展绿色饭店的首要关键人物。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属于浅层次探讨,一般性的理论阐述和建议性的文章较多;实证研究多见于顾客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消费意向等方面。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针对绿色饭店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三、研究设计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研、专家咨询法等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认知及绿色消费行为等;接着,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从行业管理和饭店企业两个方面收集并梳理江苏旅游饭店“创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形成发展对策初稿;最后,编制调查问卷,通过专家咨询,形成“绿色饭店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饭店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消费者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是分析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态度及消费意愿;调查对象为南京市6家高星级饭店的住店客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客人的个人基本信息,是否入住过绿色饭店,对绿色饭店的认知,入住饭店的选择倾向,对绿色饭店服务产品的看法以及对绿色饭店发展建设的态度等。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5份,回收率为87.5%,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3.3%。

(二)访谈调研与实地考察

结合文献研究,分别设计访谈提纲,采取准结构化访谈形式,分两个阶段进行访谈调研与实地考察:一是走访江苏省旅游局相关部门,通过访谈,了解江苏绿色饭店发展建设情况;二是深入企业调研并进行访谈;选择了苏南、苏中和苏北共10家三星至五星级挂牌的绿色饭店;考察及访谈的重点是饭店在“创绿”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惑以及对“标准”及其认证方式的看法等;分别与这10家饭店相关负责人及工程总监(经理)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分析、整理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形成“绿色饭店发展问题与对策”初稿。

(三)专家咨询

选取了江苏省饭店行业专家20名,其中行业主管部门专家4位、饭店企业高管10位、高校教师6位;他们均作为评委参与过绿色饭店的评审认证10次以上,从事饭店行业管理或研究15以上;专家所在地区覆盖了苏南、苏中和苏北,饭店企业包括了单体饭店、国内品牌饭店和国际品牌饭店;总体上看,专家群体具有专业代表性、行业代表性、地域代表性和权威性。以邮件形式向专家邮发咨询问卷,问卷分两个部分:一是咨询说明和调研综述,二是“绿色饭店发展对策”。第一轮咨询中,请专家们从应用性角度出发,对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和必要的说明;进行个别调整后,再进行第二轮咨询,评价选项采用李克特(Likert)5分量表尺度进行评价。其中,“1”表示极不重要;“2”表示不太重要;“3”表示不确定;“4”表示重要;“5”表示很重要。第二轮征询时专家的意见已趋于稳定,于是我们保留第二轮调查中75%的专家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项目,形成绿色饭店发展对策分析(见下表)。

四、绿色饭店发展问题分析

“标准”颁布以来,江苏绿色饭店的推动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和少部分企业的自觉意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影响不大;特别是近几年,企业“创绿”表现出外部压力不大、内部动力不足、参评饭店呈逐年减少之势。

(一)绿色消费市场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有85.6%的客人表示听说过绿色饭店,但其中52.3%的客人表示并不完全了解;在消费意愿方面,只有32.5%的客人表示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53.5%顾客表示,入住绿色饭店的经历并没有到达他们的期望,而对于绿色饭店“取消客房‘六小件’”“减少布草洗涤次数”等措施,约16.3%的客人觉得有悖于消费习惯。调查还显示,消费者认为影响绿色饭店发展的关键因素中,“政府部门”以45.5% 的比例排在第一,其次依次为“饭店管理者”34.2%、“社会监督机构”18.5% 和“顾客”10.8%。

因此可见,江苏绿色消费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潜在的消费市场较大;部分绿色饭店的产品及服务还存在一定缺陷;政府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饭店管理层是制定经营策略、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在绿色饭店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饭店企业“创绿”热情分析

调研结果反映,企业“创绿”热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导向,二是消费市场,三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及硬件条件。在政策引导力不强、绿色消费还不是主流消费的前提下,除了少数社会责任感强、立足可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饭店之外,更多的饭店仍是将经营目标设定为刺激消费和追求消费额为主;特别是当硬件条件与“标准”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时,饭店则会认为“创绿”可能会增加企业负担。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许多饭店或多或少存在着硬件缺陷,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创绿”工作和饭店的绿色管理,也反映了我国饭店业建设过程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标准”及其认证问题分析

“标准”评定细则分为“绿色设计”“节能管理”“环境管理”“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和“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五大项共80个测评分项;其核心是要求饭店在建设和营运中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及替代等基本原则;“标准”涵盖内容广泛、评审项目详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评委及参评饭店都认为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榷,集中反映为:一是“标准”中少数评审项目不具有普适性,个别甚至不经济,比如“风能利用”“使用溴化锂冷水机组”等。二是有的项目缺乏定量或明确的评价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如“建筑设计中考虑自然采光的设计与运用”。三是“标准”适用范围较窄,“标准”按全功能饭店进行设计,而经济型酒店、青年旅馆等因功能项目、设施设备种类较少,评级达标将非常困难。

五、绿色饭店发展对策

绿色饭店的推进与发展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饭店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一)政策环境

1.舆论宣传。饭店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营利性企业,消费者的认可,是饭店“创绿”的基本动力。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创建绿色饭店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积极倡导并鼓励绿色消费;使社会公众理解实行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并使这一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2.政策导向。政府部门应研究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实行强制性的绿色管理,通过强化绿色导向,引领饭店业的绿色发展。比如对于实施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创绿”工作的饭店,可以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或政府补贴;将通过绿色饭店认证作为政府采购定点饭店的必要条件或优先条件等;同时,应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二)行业管理

1.完善“标准”。我国绿色饭店标准的影响力及认证效果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以下几方面,逐一梳理并研究论证“标准”中各项条款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调整完善。一是拓宽认证范围。应兼顾经济型酒店、客栈、青年旅馆等。二是修订完善评审项目。项目条款应更有普适性,在重视节能等硬件项目的同时,更应加强管理和员工参与度等软件项目的评价。另外,应尽可能量化评审标准,使其更具操作性。三是增加认证分级。由目前的金叶、银叶两级体系改为5级制;认证等级的增多可以鼓励饭店改进管理,逐步达到更高层次的绿色饭店等级。

2.改善评审认证工作。由于“标准”的项目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建议主管部门应研究、撰写关于“标准”的释义和评审条款的解析与操作实务,达到统一理解、便于宣贯、利于实施的目的。同时,应组建专业、相对稳定的评审专家队伍并进行定期培训,确保评审认证工作科学、规范。

3.做好技术培训和后续服务工作。绿色饭店的创建与保持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欧美国家的绿色饭店认证较为注重后续的跟进辅导,以利于实现饭店的可持续发展[1]。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借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依托饭店行业协会等专业团体,充分利用行业及社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做好对参评饭店进行帮助指导的同时,更加注重未能达到较高标准的饭店,对其进行后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和培训,指导饭店企业的绿色发展[2]。

(三)饭店企业

1.明确绿色发展方向。固有的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经营模式缺乏长远眼光,相关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观念的不断增强,绿色饭店将越来越受顾客欢迎[3]。因此,饭店应明确绿色经营理念,以“两结合”为原则,研究制定饭店的绿色发展策略与方案:一是将饭店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将“创绿”工作纳入饭店发展规划,并不断融入饭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二是将顾客价值与企业利益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根据顾客的绿色消费需求(比如注重健康等),分析饭店的自身条件,制订绿色发展计划,并在推进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估,充分关注顾客满意度,在保证饭店经营业绩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2.营造绿色文化。绿色饭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会影响到他们的入住意愿、口碑传播意愿和支付意愿[4];针对目前饭店企业存在的绿色经营意识、环保意识不强和顾客的“绿色”感知不明显等问题,建议在营造绿色文化方面,重点加强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培养培训员工的绿色意识和相关知识;使广大员工既能充分认识到绿色经营是饭店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又能充分掌握和具备实施绿色经营、提供绿色服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二是要制定并落实绿色管理与绿色服务体系;明确全体员工在能源管理、资源使用管理、绿色产品与服务等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充分体现饭店的绿色经营,向顾客提供环保、健康、安全的服务产品。三是制度保障;制定奖惩制度,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绿色经营活动,营造绿色经营氛围。

3.实施节能减排。从“标准”的评定细则来看,“饭店的节能技术运用及能源管理”部分的分值占总分36%,是“创绿”的重点内容。节能减排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降本增效、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高能耗仍是当前饭店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江苏饭店行业能源管理水平差距明显,造成企业间能耗差异的原因及其重要度依次是饭店能源管理体制、能源设备的运行管理、建筑设计和节能技术的运用[5]。节能减排的难点,一是构成高能耗的因素多、企业间能耗数据的可比性差,二是实施节能减排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高。为此,推进和实现节能减排,第一,饭店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成立主要高管负责的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第二,要制定主要能耗设备的“节能操作规程”,在保证饭店服务质量前提下,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制定饭店各区域的“能源使用管理规定”,保证能源的使用效率;第三,针对设计不合理、设备选用不当等缺陷,应及时、有效地进行节能改造。在实施过程中,当饭店自身技术力量等有限时,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专业公司、行业专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进行问题诊断、制定实施方案等,或采取合同能源管理形式,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耗。

六、研究局限及展望

本文较为突出的价值在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绿色饭店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多角度、系统的研究,对于推动和促进饭店业的绿色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然而,鉴于笔者的水平和资源有限,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一是本次研究的样本中低星级饭店数量偏少,二是由于以前鲜有学者运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绿色饭店发展对策。所以,本研究在设计量表时缺少相关的参考与借鉴,与一些成熟的研究领域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东霞,李春颖.国内外绿色饭店标准及认证评级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13,(8):79-85.

[2] 范星宏,周娟.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安徽省绿色饭店建设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4):6-9.

[3] 曾朝霞,黄燕玲,王娟云.旅游者对绿色饭店认知的实证研究[J].旅游研究,2013,(3):77-84.

酒店合同能源管理范文5

酒店业高能耗已经成为关注热点。据统计,四星级酒店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电能消耗达100~200w/h,是普通民用建筑能耗的20倍;人均用水量是当地居民的5~8倍;酒店客人平均每天产生3.6~12kg垃圾,是当地居民的3~10倍。伴随煤、电、油、水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酒店业能耗成本也不断上升。而我国酒店业产品服务系统仍属于“资源―产品―废物”这种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经济运行模式,显示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主要探讨酒店业能源消耗较大的空调、供暖、热水系统的能耗减量化与能量的再循环、再利用模式,尝试构建一套能量的收集、分配与循环利用的节能集配中心模型,以降低酒店运营成本,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一、节能集配中心模式概念及特性

节能集配中心,是指通过能源集合与智能分配实现节能目的的系统简称,包括节能集配主机、辅机和管阀系统。与中央空调相比,其多了热水制备功能;与热水锅炉相比,其热水费用节省达50%以上;与地暖相比,其既能冬季供暖,还有夏季制冷、过渡季节供暖功能。可见,只需一套系统,即可解决空调、热水、地暖三项问题。节能集配中心是一个中央空调、热水、地暖三合一的系统,在节省造价的同时,还可采集两种能源、集合两个循环、提供三项功能、集约一种智能化。

两种能源,指低品位热能和高品位热能。低品位热能包括空气、江河湖海、浅表地热、冷却循环水、废热等温度大约在40。C以下、零下10。C以上的热能;高品位热能包括市政集中供热、锅炉热水、蒸汽、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温度在50。C以上、180。C以下的热能。

两个循环,一是指可采集两种能源的能量采集端组成的循环,二是指空调、热水、地暖功能端组成的循环,其循环介质为水,很环保。两个循环是分离的,因此互不污染,热水非常卫生,哪怕采集的低品位热能来自污水。

二、酒店现有空调、供暖、热水系统的节能集配中心的运用现状

(一)酒店业环保意识增强,空调、供暖、热水系统并未作为整体进行设计考虑

目前,现有酒店的空调、供暖、热水系统热能消耗巨大,运营费用较高。设计安装时,它都普遍作为独立的分项考虑运用实施,存在重复消耗能源、无法循环利用能源的情况。随着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与民众对环保意识的增强,酒店执业者越来越关注酒店的环保和节能运用,也在探索能将空调、供暖、热水系统于一体,实现能源重复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的模式。当前,大部分酒店还未采用节能集配中心模式作为酒店节能减排的措施。

(二)已投入使用的空调、供暖、热水系统效果不明显,投资成本高,安装率低下

据了解,酒店执业者通常认为选择集空调、供暖、热水系统于一体的节能设备初装时费用投入较大。为节省投资造价,酒店执业者往往选择放弃安装,或仅进行简单安装。有的酒店仅安装某个单向节能系统,如:制冷热系统、新风系统、除湿系统、保暖系统,属于孤立节能,并未达到集成综合利用,使综合节能运营效果不明显,节能减排设施的性价比不高,安装率低。

(三)现有空调、供暖、热水系统更新较快,闲置率较高,维修费用贵

针对节能减排设施的更新和维修,仅有少部分厂家或销售商是长期开展售后服务和回访调查的。大部分厂家或销售商的售后服务工作因各种原因服务不到位,导致现有节能减排设备更新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对酒店运营的能耗产生较大影响。有些酒店人员管理和维护水平较低,因系统更新较快,酒店设施管理人员不愿意配合。还有,长期未能正常运营的节能减排设施需要升级或是更换,由于费用和人力成本过高,导致放弃修复,最终成为闲置资产。

(四)已受国家重视,但监管体系和市场引导机制尚未形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推进节能环保是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国家旅游局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出台了饭店节能减排100条,要求五年内将星级饭店用水用电量降低20%,否则不能评定为星级饭店。同时提出,要把建立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这说明,酒店业的节能减排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当前在政府层面仍存在对酒店能源浪费及排污的惩罚力度不够、财政政策吸引力不够的问题,还不能提高酒店开展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路线的积极性。此外,目前市场上真正开展良好的节能减排型酒店较少。酒店开展节能减排的融资道路困难,融资渠道少,行业缺乏竞争引导。

三、节能集配中心概念、原理及酒店节能减排中的效果分析

(一)节能集配中心理论模型的设计原理

该模型突出集约、高效、经济实用的原则,实现旅游酒店能源负荷与供应的能量联动、集成和分配。除具有空调制冷和过渡季节供暖功能外,该模型还有可实现提供热水、兼容传统供暖、夏季制冷以及游泳池水体恒温等四联供功能。根据目前酒店普遍采用的空调、供暖、热水系统,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能源消耗的减量化”“能量的再循环”“能量的再利用”三项基本途径,建立起一套酒店业空调、供暖、热水系统的能量收集、分配与循环利用理论模型――节能集配中心模型,使酒店冷热能源进行集中优化、重复使用和智能分配,实现减少冷热能源设施投资、节能减少运营成本。

(二)节能集配中心模型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按照集约酒店业空调、供暖、热水三种工作模式于一体的理论模型,设计其应用。

当夏季制冷时,第一功能模式为制冷端输出的冷量,通过水力输送给水循环风机盘管送出冷风;第二功能模式为制热端输出热量,将热量在热水贮箱中储存,用于生活热水或游泳池恒温等。

当过渡季节使用时,第一功能模式为制冷端,从空气环境中源源不断地采集低品位热能;同时第二功能模式为制热端,将空气低品位热能累积为高品位热能,到将热量在热水贮箱中储存,用于供暖、生活热水或游泳池恒温等能源需求。不过,在过度季节,以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主,为室内空调器、热水、地暖提供热源;当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源不足时,节能集配主机采集低品位热能压缩做功提供高品位热能辅助,给室内空调器供热,也可为地暖供热,并可通过节能集配辅机为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辅助热源。

当冬季供暖时,设施第一功能模式为制热端输出热量,通过水力输送给水循环风机盘管送出热风;同时第三功能模式,在制冷端输出冷量,从空气环境中源源不断地交换采集热量;而且,机组可根据热水需要,将热量在热水贮箱中储存,用于生活热水或游泳池恒温等。

在上述过程中,无论制冷或制热过剩(反之,制热或制冷不足),机组均可自动启用第三功能模式,弥补制冷或制热不足,保证第一功能模式和第二功能模式的正常运行。三种工作模式通过一种设施有机协调起来,从而实现旅游酒店夏季、冬季、过渡季节三类环境的全年节能减排运行。

(三)节能集配中心的优势分析

该模型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集约酒店业空调、供暖、热水三种工作模式于一体的能耗减量化与能量的再循环、再利用的一种节能理论模型。按该模型原理实施后,能够实现酒店业的空调、制冰、热水系统在选择最佳运行能效比的前提下,自动适配和切换工作模式。相对于传统冷热源设施,可节省综合投资15%、节省运行电耗50~70%,具有“节能幅度大、舒适性好、综合投资省”的优势。此外,该模型使用简单,维护方便。采用触摸屏可视化操作,故障状况一目了然;机组模块互为备用,可有充足的设备维护和检修时间,从而为旅游酒店在高端舒适条件下实现低成本运营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节能集配中心在酒店运营中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节能集配中心与酒店业传统的空调、供暖、热水分体模式相比,具有“节能幅度大、舒适性好、综合投资省”的特点。节能方面,利用设施电力产生的冷热,一体化提供空调、供暖、热水功能,与分体模式相比,花费同样的电耗可解决更多的事情;舒适性方面,由于具有能量的集中存储功能,可以快速响应空调、功能或热水的功能需求,因而与分体模式相比,其舒适性更好;综合投资方面,按节能集配中心理论模型应用的空调、供暖、热水三种工作模式于一体设施,大大简化设施结构、控制系统、连接管阀,因而配套简单、综合投资也相应较少。

四、策略和建议

(一)推进酒店节能集配中心模式,挖掘最大效益,提升酒店业积极性

酒店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成为影响酒店选择的重要因素。针对酒店进行节能减排改造中的工作量大、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现状,通过节能集配中心模型的推广应用,可有效解决促使酒店节能减排创造的利润大于其投入,发挥酒店业节能减排改造的积极性。反之,酒店则不愿意进行节能减排的投入和生产。

(二)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开放社会资本融资渠道

一方面,从政府角度而言,推动酒店节能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政府的惩罚力度、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政府的立法情况。目前,在酒店实现节能减排过程中,政府应给予相关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加快制定专门针对酒店业节能减排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奖惩机制设计,从法律和制度两个层面将酒店业的节能减排制度化、标准化,从而充分发挥法律和法规的切实监管力度。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和财政税收政策,在信贷、税收和财政方面制定经济激励政策、节能减排的金融和信贷机制,优化酒店节能减排发展的市场环境与社会资本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酒店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绿色信贷,拓宽酒店融资渠道,推动酒店业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三)鼓励酒店业开展环保节能方面的创新,树立行业典范

作为投资运营主体的酒店方,还应把注意力从酒店的销售投入转向对酒店节能举措的研究上来。同时,酒店业要建立起竞争机制,树立节能企业标杆,对酒店推动节能减排的成功案例进行报道宣传;在酒店的节能及安排方面加强课题和文章交流,理论和实践相融;在业内通过评比和表彰节能减排优秀酒店企业,树立行业典范,为其他酒店提供经验交流与指导。

五、结论

酒店合同能源管理范文6

循环经济是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低投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l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清洁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等先进理论指导,促进区域的发展、使区域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在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运用目前在管理领域行之有效的一些管理工具,如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合同能源管理、绿色招商、绿色办公、绿色采购、创建绿色社区、优美乡镇和绿色学校等。本文就这些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2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区域推进循环经济需要覆盖第一产业(即工业)、第二产业(即农业)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以及区域管理的主要部门和区域内的社会人群。根据这些管理工具的内容和作用,可以描绘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3管理工具在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3.1应用内容

目前,上海市的许多区、县正在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建设工作,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功能区为例,分析上述11种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功能区管委会推进管理工具的具体实施工作内容。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在功能区内可以分为企业内、功能区公共区域和功能区与区域外界3个层次,这11种管理工具在不同层次内分别发挥着作用。

3.2区域管理部门使用管理工具方法分析

3.2.1在推进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中使用

功能区管委会应当鼓励企业建立、实施和保持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和合同能源管理,通过采取改进产品设计、采取无毒无害的原材料、使用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运用先进的物耗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功能区内的工业园区人驻企业中部分企业存在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及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也存在着部分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情况,这些属于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实施审核的重点企业范围,对于这些企业要求其自觉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功能区管委会定期公布实施重点清洁生产审核的名单,推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帮助这些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政府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主要依靠引导和激励,而不是单纯靠执法监督,政府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要作相应调整,政府与企业不是单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伙伴关系,政府要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努力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和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取得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功能区管委会应当在区域内主要酒店/宾馆开展绿色饭店创建活动。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提倡绿色餐饮,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向社会提供有益于公众身体健康、有益于环境保护的绿色餐饮。在区域内的大型超市或卖场,积极推进开展绿色商店创建活动。在超市或卖场的经营过程中要体现绿色营销理念,积极推销绿色产品,采用绿色包装,重视绿色设计,改变传统的销售渠道,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对绿色产品标出环保特性及对环境有益的方面,以广告、促销等方式宣传,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利于消费者做出对环境友好的购买行为,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

3.2.2在推进功能区公共区域循环经济中使用

功能区的管理部门应当率先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规范和加强其行政行为,提高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依法管理,提高办事效能和服务质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府带头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对功能区内的相关方加大宣传力度和施加影响,使企业和社会组织深化对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识,动员和帮助更多的企业和组织建立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转变环境管理单纯靠强制性的政府行为,引导企业自觉参与保护环境,实现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从而促进区域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川。功能区域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绿色机关创建活动,实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建立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明确能耗、水耗定额,重点抓好政府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办公用品,降低费用支出。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激发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推动社区居民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实施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做好废旧物资回收和垃圾分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主动参与,积极监督,依靠广大居民自觉行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改善城市社区环境质量,为全社会实现循环经济作出贡献。功能区政府应将创建优美乡镇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有力抓手,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机构和布局,促进农业向无害化方向发展,基本实现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生产,基本形成服务完善、产业集聚、生态优良、效益显著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功能区域管理学校范围内,搞好绿色学校创建的普及工作,鼓励尽量多的学校参与到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中来。绿色学校的创建应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出发,学校上下应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达成共识。组建绿色学校创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人到学校规划中去。

3.2.3在推进功能区与区域外界循环经济中使用

功能区管委会在对进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实行绿色招商,在招商引资时就强调1个“绿色”的概念,充分考虑到废物最少的原则,并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进行有序的招商,在源头控制对环境带来的损害。在引进企业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区域应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为切人点和突破口,示范和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种植,并将这3种产品在市场上予以推广,从而加快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4管理工具在功能区域循环经济实施项目中的体现

在川沙功能区域循环经济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分步实施、滚动推进的原则,拟定川沙功能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08一2010年3年期间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时段、责任单位以及投资匡算。循环经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30项重点项目,其中直接与管理工具应用相关的项目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