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近的经济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近的经济政策范文1
而此前公布的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CE)数据也在支持耶伦、杜德利他们的观点。这个指数同比增加了1.9%,这是最近4年PCE指数的峰值,非常接近美联储会加息的触发指标。
在最新的调查中,市场认为美联储在3月加息的概率已上升到96%。除非再来一次“9・11”,3月的加息可以说是确定的了。
为什么美联储会超越此前市场的预期,加快加息的步伐?
耶伦管理下的美联储不论是人员组成还是学术理论基础,都更偏向所谓的鸽派。在全球其他经济体不曾显示出明显的复苏迹象时,他们就不愿意放心大胆地加息。特朗普的出现将这种预期平衡体系打破了。
但华尔街权益类投资者中的主流似乎喜欢特朗普的经济治国方略(从交易频繁程度上看是这样的),所以自特朗普当选总统以来,美国几大股票指数屡屡创出新高。这种赚钱效用打击了美国国债市场,同时也吸引大量资本流入美国,投入到美国股市,这对美国的通货膨胀有助推作用。
当然,加息最基础的前提还是美国经济复苏,这种复苏速度似乎并没有受到总统大选问题的太大影响。首先是就业,根据美国非农就业指数最近的变化,美国目前已经接近就业饱和的水平。最近两个月的小时平均工资增长都超过2%。服务业的工资上涨幅度更大。特朗普在经济政策导向上驱动制造业回归美国,这给美国居民工资的增长又加了一把火。这些变化都迫使美联储将加息计划提前。
刨除3月15日到16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后铁定加息,在下半年,美联储会像年初和市场约定的那样,再加息两次,而每次加息的幅度大概还是0.25%。
但是,即使美联储也开始实行美国优先的策略,加息过程中也有不小的变数。比如,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对投资市场的影响。
你如果学过一点犯罪心理学,就会了解一个人在表述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没有细节,那么他很可能在撒谎。当他在说自己的行动计划时若没有细节,往往说明他对做这件事还没谱。特朗普就是这么个缺乏细节的总统,他的施政,特别是关于经济变革方面都是大而化之的概述,这真的让人担心。
很可能,在2017年的某一天,美国市场又出现1987年10月19日那拥暮谏星期一(当然也可能不出现)。华尔街闪崩,然后牵动整个市场,甚至扩展到全球各个市 场。
中国问题的解决难度会因为美联储加息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2016年年底中国经济似乎出现了触底企稳的迹象。这一迹象和2016年年底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引导下的投资增量有很大关系。而这种增长能否维系还涉及到决策层到底是要继续维持宽松的流动性状态还是要稳定的汇率。维持流动性宽松有利于经济从大体上实现宏观增长目标,以及增强社会稳定性。而关注汇率,货币当局则要根据美联储加息情况调整流动性水平。
最近的经济政策范文2
对内外资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也许不是《企业所得税法》税负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格局的变动,而是税负背后内外资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由于税收优惠对进入中国的外资统一适用,外资流向始终集中在第二产业。而急需发展的第一产业,尤其是收益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始终难以吸收足够的外资。我国经济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发展,这种不符合我国产业发展定位的外资严重干扰了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企业所得税法》也许会改变这一局面。
当然,《企业所得税法》更重要的意义还来自于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方略的影响。
与大量低质外资相关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大量热钱涌入导致流动性资金过剩,外贸依存度过高已经成为最需要解决的经济安全问题。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0000亿美元。而最近的经济宏观调控动作表明,如何消化数目惊人的流动性资金是目前中央财政部门非常头疼的问题之一。《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的新态度虽然无法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外贸依存度过高以及流动性资金过剩对中国经济的负面效应想来必会有所改善。
《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还有利于杜绝“假外资”现象。
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多于内资企业的差异税率,使得“假外资”猖獗一时。所谓“假外资”,即内资企业借道开曼、毛里求斯等避税岛注册壳公司,然后以外资名义,运用收购手段使资金回流。由于此时资金身份已由内资变为外资,所以便可享受优惠政策。一则研究指出,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账面统计数字中有1/3左右是这种回流的“假外资”。统一税率当可把这些“假外资”打回原形,使其不再分散精力在逃避税的投机取巧方面,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上。
《企业所得税法》还有可能对政府改变已有的“政策输血”――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路有所启示和推动。在很多地方的发展中,低税率在招商引资中是和土地有同样分量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将土地监管收紧、优惠税率取消之后,地方政府将不得不更多依赖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这一点来看,做出中国即将告别“政策输血”经济发展模式的结论似乎并不为过。这也许意味着我们开始迎来一个强调竞争的市场经济,因为无差别、平等地对待所有市场经济主体,正是市场经济的要义所在。
(摘自2007年4月3日《法人》)
企业所得税
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征税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额
2.应税所得额的计算比较复杂
3.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
4.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征税办法
现行征收公式
最近的经济政策范文3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协议要求非洲国家加快经济改革步伐,比如推进利率现代化,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债务是否豁免取决于非洲国家是否执行这些措施。达到国际商品支持的要求。在没有多少条件的前提下,北京向这些国家提供资金可能使这些国家在执行有关国际协定,兑现承诺时缺乏动机。去年,津巴布韦在Robert Mugabe领导对之不闻不问。
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贷款主要集中在能源、电信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上,总计126亿美元。在中非论坛上,还提出了50亿美元的优先贷款和出口信贷项目,以及未来三年将向非洲成倍增加援助的计划。
不仅是资源
对非洲投资的50%80%的资金将用于安排自然资源投资,这种长期利益将十分脆弱。对任何经济体来说,依赖于大量日用品的价格基础是不稳定的。非洲人也针对亚洲企业不公平的雇佣和排挤当地企业行为进行了谴责。南非纺织联合会谴责中国的竞争使其损失了6万个工作岗位。尼日利亚的纺织、制衣和缝纫资深机构估计,由于同样的原因,行业损失了35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企业工作条件恶劣和薪水太低已经导致了紧张局势。7月份,由于中国在津巴布韦首都卢萨卡的企业出现工资争议而导致的暴力抗议活动已导致5人丧生,南非也通过了立法,特别针对中国进口进行了限制,以免对当地工业形成过度的竞争。
然而,假设非洲经济增长2005年达到5,5%的纪录,要说明亚洲的投资对非洲没有好处似乎也并不容易。当批评家们对苏丹进行指责的时候(中国对苏丹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出口量的50%,对苏丹的种族灭绝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中国投资在肯尼亚修建公路,在加纳修建水坝,在埃塞俄比亚建设电信网络。“如果这些投资被别人取代,”《非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新的经济疆域》作者及世界银行经济政策建议人Harry Broadman说,“这将意味着来自北方发达国家或非洲自己的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将显得十分不足。”
从理论上说,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走在一起。尽管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可能缺乏技术设备,但其丰富的经验可能更适合在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中一展身手。更小的技术鸿沟意味着人力培训更为有效和迅速。伦敦全球观察机构的经济学者Timothy Armitage说,事情是发展和变化的,非洲现在可能已经发觉自己只不过是在与别国进行着简单的交换。他补充说,与世界银行相比,中国其实在利率方面很容易对非洲施加影响,如果中国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非洲可能很快会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最近的经济政策范文4
面对这复杂纷繁的市场局面,我们如何来看待、如何来认识。首先从5月份开始不少地方的住房销售确实是在增加,无论是从同比来看还是环比来看都是如此。但是,与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持续近两年的低迷局面相比,销量增长一些并非是多大的事情。值得观察的是这种销售增长能够持续多久?
其次,5月份以来国内住房销售回升,很大程度上是与住房市场的价格开始下降有关。无论是从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还是从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份全国100个大中型城市的住房价格基本上是处于下行通道上。住房是一种完全分散、非标准化的产品,只要价格下跌,总是有居民进入。房价下跌住房销售增加,正是市场机制一种平常反映,根本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国内各城市的住房价格下降的幅度更大时,那么进入住房市场的消费者会更多。在投机炒作逐渐挤出市场之后,当前国内住房市场销售问题仍然是一个价格问题,仍然是一个价格下降多少的问题。
第三,住房销售有所增加很大程度上与最近政府宏观政策有所转向有关。但是这次“稳增长”宏观经济政策逆转,与2008年下半年有很大不同。比如2008年下半年存贷款利率下降了216个基点,而今年只是25个基点;2008年有一个四万亿财政,今年则只是强调增加对基础设施投入等。然而宏观调控政策逆转,很容易改变住房市场之预期。加上有2009年房价暴涨经验,消费者担心错过当前这个机会,进入市场代价会更高;对于住房投机炒作者来说,担心错过了这次赚钱的机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他们会突破当前各种限制进入住房市场,这可能是当前住房市场销售突然快速增长最为重要的原因。
正因为,市场预期对住房销售是如此之重要,也就使最近的时间里,各种关于住房政策松绑谣言、购房潮兴起、房价将暴涨等的传言蜂拥而来。这正说明了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住房投机炒作者及强大希望住房价格上涨的既得利益者正在通过各种方面来操纵市场信息与社会舆论,以此来改变整个市场预期,让吹得巨大的房地产泡沫重新吹大。
比如,央行减息问题。当前央行减息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巨大,但一些人就把央行降息看作是7折优惠住房贷款利率又出现,有人甚至于鼓吹“住房贷款100万,7折优惠住房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相比可节约利率28万”荒诞结论。但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最近的经济政策范文5
中国真实GDP在2006年一季度的增长率为10.4%,各主要板块――固定投资、净出口与消费――都表现了强劲势头。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仅上升了0.8%,通胀率似乎离危险区仍很遥远;局部地区出现劳工短缺,但乡村剩余劳力数以亿计,中国劳工市场整体上供过于求的局面仍未根本性改观;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继续保持着双盈余。
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组合,是各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能实现这种组合的经济体屈指可数。中国自2000年起,也进入了这个准理想境界――真实GDP平均年增长9%以上,只经历了温和的通胀,年度CPI增长率被控制在4%以下。中国经济是否从此进入长久欣荣稳定的绿洲?
中国现在具备了有利的基本条件,有助于维持高成长低通胀的局面。除了高国民储蓄率,中国经济的结构更加多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表现为非国有企业在GDP中的份额显著上升,大多数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由政府管制改为市场供需决定,进出口贸易/GDP的比重也大大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向城市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在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抑制了工资成本的急剧增加。财政与金融改革也在制度上强化了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除了利率、准备金率、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政府现在也可以真正地运用税收和支出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但是,中国经济仍有脆弱因素,随时可能触发通胀,危及经济持续增长。
首先,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投入的迅猛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率的增长对GDP的贡献相对较低。传统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是固定投资的主体,对价格不断上扬的进口原材料和石化能源依存度很高。这种增长模式更易使通胀压力抬头。
其次,企业与家庭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一季度信贷增长1.26万亿元,增幅达14%,而这是在信贷/GDP达到180%的高峰上发生的。经验表明,银行主宰的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周期性冲击的反应速度与调整能力都远逊于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
第三,虽然与历史上任一经济周期比,中国目前在制度上更有可能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但由于对固定汇率的执着,货币政策并不能运用自如,削弱了央行对货币供应与总信贷的控制调节能力。同时,在宏观经济出现失衡时,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引导政府本能地优先使用行政力量,容易出现一刀切、急刹车和矫枉过正等不良后果,甚至“硬着陆”风险。这意味着,通胀一旦死灰复燃,治理成本将非常高昂。
鉴于此,央行提高贷款利率以抑制过大的信贷需求和通胀压力,非常明智。但有意见却对此质疑,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更大风险是通缩而非通胀,不能采取收缩性宏观调控,包括加息和人民币升值。其根据有二:一是目前通胀率低于2%,离零点警戒线太近;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中国GDP成长的主要动力,加息容易造成产能过剩,演变成未来通缩。
通胀与通缩,风险孰大孰小?在目前的经济周期阶段与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的通胀风险远远大于通缩风险。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同步性成长,GDP增长率在2006年与2007年预计将继续处于或接近于历史高峰。中国近来的实际GDP增长率已接近甚至可能超过潜在增长率。如果经济不能适度降温,通胀压力迟早会产生。
目前公布的CPI增长率极有可能低估了真实的通胀。近年来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持续飙升,人民币汇率未动所加剧的贸易条件的恶化,都几乎没有反映到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中。其中可能有政府政策(比如汽油价格的管制与补贴)的影响,有市场竞争激烈的因素,但也有官方通胀的测量问题。有理由怀疑,近年来中国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的上涨,以及房地产价格上涨所隐含的租金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地反映到CPI的变化中?即使按CPI度量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能奇迹般地继续保持稳定,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还是不可低估。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都不应为公布的低通胀率所迷惑。
至于产能过剩,归根结底是过度投资形成的。除了地方政府追求政绩而产生的投资冲动,过多的流动性与过低的资本成本是导致固定投资过快的根本原因。由于担心未来可能的“产能过剩”引发通缩,而未能及时收紧货币政策,就可能更加刺激投资,某些行业甚至可能产生投资泡沫,加剧“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抑制总体经济过热与防止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并不矛盾。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混淆的认识,指望产业政策来引导资本流向,甚至以为产业政策可以从根本上替代反周期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事实上,中国的电力与钢铁等行业历来受政府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影响最大,但也最常经历交替出现的短缺或过剩。即使出现了产能过剩,也可通过公司并购、产业整合、淘汰经营不善的企业,在保持需求稳定上升的同时,减少过剩产能。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上升扩张的周期,担心中国发生日本式的通缩,有杞人忧天之嫌。广义货币(M2)和总信贷的成长速度过快,如果综合考虑汇率和利率等因素,中国的总体金融条件在经济活动高峰加速时还继续趋于宽松。经济内在的变化因素已在孕育通货膨胀,松弛的政策条件进一步提供了通胀的催化剂。中国有必要采取一揽子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预防潜在通胀风险,引导经济平稳运行。
其中,货币政策毫无疑问应当处于核心地位。央行最近的加息行动不应视为孤立的,更不能视为最后一着。中国在可预见的期间(12个-18个月),至少还有100个-150个基点的升息空间。当前几乎所有央行都在实行政策收紧。中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是保证央行调整利率和有效抑制信贷膨胀的前提,而且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助于缓和国际市场能源与原材料价格飙升给中国带来的进口通胀压力。
最近的经济政策范文6
作为“距离全球金融‘心脏’最近的核心人物”,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对此做出解答:2017年全球经济总体低位运行,这点毋庸置疑。由于特朗普上台以及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共同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当下中国要密切关注2017年美国经济金融的政策与走势;但以上波动究竟将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程度,却存在不确定性。
当下全球经济仍在低位运行
《检察风云》:2008年的金融危机把全球经济移到低增长轨道,尤其过去三年中全球投资急剧回落,贸易增长速度罕见低于经济增速,全球资本流动速度放慢。如何看待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的低水平增长态势?
朱民:2007年以来,全球GDP增长持续下滑,全球投资急剧下跌,全球贸易增长速度放缓,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总体看来,全球经济格局可概括为“低经济增长、低投资、低贸易增长、低国际资本流动、低通货膨胀、低油价、低利率”,尽管不是“危机”,确也是如今全球经济的真实写照。预计以上低位运行,将在未来几年内长期存在,这点毋庸置疑。
《检察风云》:此轮经济下行之势呈现出何种特点?2017年经济还会继续下滑吗?
朱民:通常情况下,危机在反弹后有一个下跌过程,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但此轮“危机”与以往大大不同,即全球经济增长过后并未完全反弹,而是缓慢下跌。这是我观察到的一个非常奇特的经济危机特征――先往上再逐渐往下,这意味着,既未发生新的危机,也未产生强烈反弹。
预计2017年经济增长还将维持在3.1%的水平,按美元计就是2.5,仍处于一个低水平,且整个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而当整个经济处于低水平时,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全球投资水平处于低迷状态,毕竟与2007年轨迹比,全球投资低了20个百分点,比如美国就跌了25个百分点。
由此判断,低位运行仍是2017年我们面临的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具体表现在:危机后全球GDP增长持续下滑,全球投资急剧下滑,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下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并最终带来油价下跌和供给结构发生变化,通货膨胀(CPI)不断下跌,全球真实利率为负且持续下降。
特朗普政策是全球经济的最大不确定
《检察风云》:如何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其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朱民:本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中,做出了无数关于经济增长的承诺、提出了很多新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本身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对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同样不确定。关于特朗普经济政策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我认为美国退出TPP是极有可能的,但退出北美自贸协定不太可能。具体而言,特朗普经济政策可概括为以下三项:一是减税。特朗普要把美国居民所得税减到10%~25%;同时要对比税的上限从1.2万美元提高到3万多美元,所以他是“既给富人减税,也给穷人减税”,对富人、穷人都是利好。此外,由于他还计划将公司税从当下35%降到15%,所以认为美国有空间、也有动力进行公司税改革。二是贸易保护政策。美国第一要把工作留在美国,理由是美国出口太少,进口太多,所以特朗普希望将出口增长降低,把工作留在美国。由此断定美国退出TPP完全可能。加之美国贸易政策从来都是白宫做出,所以特朗普上台后必定实行其贸易政策。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预计美国将对基础设施投资5500亿~10000亿美元。该投资幅度可能性极大,因为20年前美国对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可占GDP2.8个百分比,当下只有1.4个百分比,巨跌50%。且道路、铁路、码头以及桥梁等基A设施质量的下跌,还会带来危险。
预计特朗普上台后将积极推动以上三大政策,但具体如何实施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任何具体方案、数字以及相关团队去推动以上方案。此外,特朗普上台后,美联储加息预期是继续向市场预期走,还是市场预期往回走?也是不确定的。风险预期的变化,必将引起全球金融资产的再配置和再定位。
《检察风云》:在特朗普政策预期下,为何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
朱民:因为特朗普准备推行紧货币政策,全球货币政策随之改变,最终导致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1935年美国利率几乎为零,之后不断上行,最高达到18.5%,之后利率不断下降,最终为0,现在利率又开始上升。很多人都问我2017年美联储会加息几次?这并不重要!问题不是美联储的利率上升几次,而是其从下降通道进入上升通道,这就改变了利率预期,改变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总体看,现在利率只会往上走,不会往下走,这点特别重要。但主导经济的将会是财政政策,因为进行财政政策刺激受到政治约束,不确定性最大,而货币政策相对透明度高,这又是政策变化的拐点。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全球收入分配处于恶化阶段。我对发达国家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今天收入分配的恶化和二战前几乎不相上下――二战前发达国家收入水平最高的一成人群的税前收入占比约为42%左右,目前这个数字约为40%左右。从全球整体看,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也会改变此前的诸多经济政策预期。
《检察风云》:除了以上诸多“不确定性”,特朗普当政对中国经济就没有利好吗?
朱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经济是最大利好。毕竟美国进口的设备是从中国来,公司税如果从35%减到15%,那么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第一次超过了FDI,中国资本就可以到美国去建厂了(公司税税率水平降到15%已是全世界最低水平)。此外,在贸易上,如果TPP止步不前,如果北美贸易重开谈判,那么,这也将是一个新打开的巨大贸易领域,中国届时可以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也会借机推动WTO,重新推起全球的多边贸易协议,对中国而言同样是好的预兆。
美经济走势对中企发展至关重要
《检察风云》:在特朗普当政对中国经济存在诸多利好的背景下,对中国企业将带来何种影响?
朱民:未来10年,全球经济将发生根本性结构变化,比如人口经济结构、需求偏好、劳动生产率等等。与此同时,全球也面临一系列拐点,包括货币政策、流动性、财政政策等。政治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会成为世界经济最主要的风险。经过经济的繁荣增长和危机后的低迷,现在全球经济金融将面临再次调整,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一定会加强。
具体而言,预计2017年美国很有可能出现“美元先走强后走弱”,美国经济也会呈现“先走强后走弱”态势。而一旦美元走强,美元资本将趋于流回美国,这对全球金融市场都将是一项重要风险指标,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同样巨大。毕竟对中国经济和企业而言,由于美国在需求端,当美国需求端起来时,中国将处于供给端,供给端才刚刚跟上,未来会有一个扩大效应。但由于特朗普政策的不持续性,所以美国很可能会经历一个“美元强,增长强;美元跌,增长跌”时期。此时中国供给端若仍旧向前,那么将处于非常低位运行的态势。建议中国企业密切关注2017年美国经济金融政策与走势。
《检察风云》:“美元走强趋势”对中企具体影响是什么?有无“美元走强趋势”的时间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