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善后处理机制;应急处理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易使大学生偏离正常的社会轨道,对自身人格的形成有着严重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与师生的教学、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所起到的警示与重塑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治理效果,以期增强高校治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维护学校安定、团结。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1.发挥警示教育的紧急制动作用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一般的常规教育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情况,警示教育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要对突发事件的参与者进行警示教育。如,通过向参与者讲述类似案例,揭示突发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为其带来的严厉惩处,甚至是受害者心理上受承受的痛苦。最后,要对有关管理者进行警示教育。对管理者进行警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清楚认识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性,避免处置不当。第一,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受害者心情,站在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处理;第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良好的沟通,尽量通过调解使问题得到解决;第三,防止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防止事件的恶劣影响持续扩大,造成不良影响。
2.发挥心理干预的创伤抚慰作用
突发事件发生时,无论是旁观的学生还是参与事件的学生,情绪都处于一种亢奋、激动的状态,为了使相关人员的情绪尽快恢复平静以避免发生伤亡事件,必须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干预措施的实施需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及时性原则。研究证明,在突发事件发生前24小时内,事件造成者周围可能发生过一些小的挫折和人际关系摩擦,情绪处于一种亟待爆发的状态。如果在突发事件发生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受到良好的干预效果。
第二,科学性原则。干预措施并不是随机产生的,要根据参与者与受害者的心理状态、事件影响等,秉持人文关怀的精神去制定,简单地说就是要有科学性,按照科学理论、运用科学方法。
第三,心理干预实施主体的多元性原则。据统计,在我国几千所高校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并且从业人员较少,师资力量薄弱。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想保证干预措施发挥良好的效果,就需要积极调动危机个体的周围人群,如亲人、同学、朋友等,同时引进心理咨询工作者,扩大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师资力量。
3.发挥信息调控的舆论导向作用
科学分析,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作为一个结果,并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个人对事件的认识或信念引起。为此,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信息调控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件,对事件产生客观评价。具体实施中,首先要向学生及时公布实情,以免引起恐慌,并积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校内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如,2009年抗击甲流过程中,某所学校的一位领导通过短信的形式向学生疫情,告诉学生注意事项,鼓励学生相信学校,完全激发了学生抗击甲流的信心。
4.发挥思想沟通的关系作用
很多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不畅、信息不准确而引起学生行为出现偏差的情况不在少数。足见,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为此,应充分发挥思想沟通的作用,及时消除学生的不良思想及与学校管理者在观念上的一些偏差。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需要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和途径,让学生尽可能地将自身诉求表达出来,学校则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并通过说服教育使问题得到解决。实施说服教育要注意的是,让学生看到学校解决问题的诚意,消除学生的敌对心理,构建良好的交流氛围。
5.动员各种力量合力战胜危机
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视情况应作适度动员以控制和战胜危机。简单地说就是在处理突发事件发中应营造一种各方共同参与的氛围,通过人道主义精神宣传,鼓励各方参与应对处理活动中来,以增强战胜危机的信心。如,“非典”、“甲流”期间,各高校都发出了“同心协力战胜疫情”的倡议,对教室、寝室、厕所等公共场所定期消毒,宣传防护知识,共同抗击流行疾病。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善后处理中的作用
1.及时实施事后心理重建教育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参与者和受害人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修复心理上的创伤,重建良好的心态。为此,要求学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定期对当事者进行回访,给与其跟踪服务,关注其心理建设情况。当然,还要通过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学会应对危机。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增设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心理上的压力,使身心得到愉悦。
2.总结与反思
突发事件结束后,学校都应认真分析整个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中暴露出的问题,取得良好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经过总结和反思后,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作用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加及时、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三、结论
当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所起到的思想指导和心理重塑作用,及时消除事件中所有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正确认识事件,客观认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1] 刘峰,何涛,陆清.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解决期的整合作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2] 刘峰,何涛,陆清.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中介入的可能性分析[J]. 世纪桥. 2010(11).
[3] 丁江. 思想政治工作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刍议[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辅导员;预防和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91-02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 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突然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 大学生起主导作用, 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 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疾病在高校突发事件中所占比重较大,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的发生究其根本大致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部分大学生饮食、作息安排不合理,并忽视体育锻炼,进而造成身体素质下降,可能出现突发疾病;二是有既往病史的学生可能会因某些环境或人为因素发病,并且发病时间不可控[2-3]。由于多数大学生是在外地求学,离家较远,家长不能第一时间前来处理,因此,辅导员在处理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中作用重大,本文以辅导员的视角,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辅导员在预防和处理大学生在校期间疾病突发事件的措施,以期为辅导员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一、案例分析
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突然性和特殊性,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环境或人为因素均可导致其突然发生,笔者以近年来身边发生的两例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榈湫桶咐,探究高校辅导员在预防和处理大学生在校期间疾病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和做法。
案例1:2015年7月某日,上午9点左右,某高校英语系2014级学生上课期间突然意识模糊、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抽搐完毕后伴有攻击人现象。任课老师及该学生所在班级班长与团支书及时进行控制,并在第一时间通知辅导员。辅导员立刻赶到现场安排,把该生先送往校医院进行紧急处理,然后向上级领导和家长汇报情况,要求家长尽快赶往医院,同时联系就近的三级甲等医院。校医院进行紧急处理后,征得家长同意将该生转入驻地三级甲等医院,经该医院紧急医疗处理,该生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事后证实,该生所患病为癫痫,当前医疗手段并不能治愈,并具有偶发性,入学前家长及该生并未对学校说明其病情。
案例2:2015年11月某日,晚8点左右,某高校林学系学生在宿舍期间突感腹部剧痛,其舍友发现情况异常,马上电话联系了年级辅导员,但此时辅导员已下班回家。辅导员得知消息后马上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并安排两名舍友先陪护该生去就近医院,辅导员从家里赶往医院。经院方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但需家长签字确认,辅导员经与该生家长沟通后,家长为了方便走医疗保险报销,提议回河北老家医院进行手术,后经和高校驻地医院沟通后先进行保守治疗,以缓解疼痛。家长于第二天接该生回老家手术,并于月底康复返校。
二、辅导员预防大学校园疾病突发事件的措施
以上虽为典型疾病突发事件案例分析,但还是能反映出大学校园疾病突发事件的共性。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如若处理不当,会给高校、社会、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者,辅导员第一步工作的作用在类似事件处理中不可估量。结合以上两个案例分析,辅导员预防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医疗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以预防为主,加大监管力度。要先在学生干部中定期进行安全知识(例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培训,定期邀请专业医师进行常见突发性疾病(例如中暑、昏厥休克、急性阑尾炎、高烧抽搐、骨折等突发疾病)的判断和自救方法宣讲和培训,利用微信群、QQ群、宣传视频等网络媒体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培训。培训结束时如果有条件可进行安全知识考试,对于不合格的学生要着重进行单独辅导,直到该生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措施为止。需要向广大学生强调的是,一旦疾病突发事件发生,除了让身边同学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通知辅导员之外,应第一时间采取恰当的自救措施,第一时间的施救可能会挽救一个宝贵的生命。
(二)倡导体育锻炼,建立定期体检机制,摸清学生心理状况
辅导员要积极倡导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加强大学生的综合体质。例如,建立早上晨跑制度;或者晚上有时间的同学可进行短时间的慢跑、打篮球、排球、网球等体育项目;还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定期趣味运动会让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应进行适当的奖励。 向广大学生倡导体育锻炼,辅导员应以身作则,如果有时间可以参与其中,积极带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辅导员可通过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领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定期了解自身身体和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辅导员要向家长说明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体检的医院最好为当地的三级甲等医院,体检的项目要全面,必要的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胸透、各脏器的彩超、心电图、血压等项目,一些常规的项目例如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嗅觉等可以少检或者不检,体检发现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及时通知辅导员。辅导员要进行备案,建议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一定要弄清原因。此外,为了摸清所带学生的心理状态,辅导员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比如近期家里是否发生变故、学生和家长关系状况、学生的恋爱状况等,一旦发现有学生家中出现变故或者恋爱出现问题时,辅导员应及时对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免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心理状况的摸排对于有既往病史学生出现疾病突发事件的预防关系重大。
(三)建立有既往病史学生医疗数据库,定期跟踪
案例1中,学生及其家长存在隐瞒病情行为,对有偶发性、慢性既往病史(例如癫痫、肿瘤、哮喘等)的学生,辅导员要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争取获得学生的病情及治疗状况,在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后建立医疗数据库,定期跟踪身体状况及其治疗情况,如果发现近期学生身体状态出现异常,辅导员应及时通知家长进行阶段性治疗,对学生进行休病假或休学处理,待学生病情好转后再返校学习,期间必须保证学生个人隐私,不可泄露学生病情。学生治疗期间辅导员要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对于责任内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处理,另外要定期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
三、辅导员处理大学校园疾病突发事件的措施
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具有突然性和特殊性。即便前期预防工作做得再到位也不可能绝对保证某些疾病突发事件的发生。从上述案例分析中可以发现,辅导员的第一反应对于整个突发事件的解决和处理至关重要。以生为本,及时、谨慎、妥善地处理是基本原则,结合以上两个典型案例分析,辅导员处理大学校园疾病突发事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疾病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建立此流程的目的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负责人能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以某高校为例,建立了一个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处理基本流程,其中节点如下:宿舍舍L、舍友、同学、学生干部(发现突发事件时)辅导员(现场处理、通知家长、上级领导汇报)院团委书记(当辅导员无权限时)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当院团委书记无权限时)院长、院党委书记(遇到重大疾病突发事件时)校学生工作处(负责重大疾病突发事件的沟通、协调和处理)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校长、校党委书记(负责特大疾病突发事件的沟通、协调和处理)。节点责任人的基本信息如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应在流程中注明。
(二)保持联络畅通、确保第一时间上报
作为辅导员务必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在疾病突发事件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辅导员应在第一时间知晓,并第一时间通知其监护人,然后进行应急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影响抢救或治疗。
(三)及时对家长沟通、安抚
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在外地求学,父母距离学校驻地较远,一旦发生疾病突发事件,不能短时间内赶到学校,此时辅导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家长。需要做紧急手术的,应代替家长积极与主治医生沟通,做好院方和家长沟通的桥梁。需要做紧急手术决定时,应获得家长的授权。要及时对家长进行安抚和劝导工作,治疗费用不足时,辅导员应自己想办法或者向上级领导汇报筹集费用,保证治疗及时、正常进行。
(四)做好证据保留和记录整理工作
在办理转院手续或者手术需要确认签字时,若家长不在现场,委托辅导员行使监护人权利时,辅导员应第一时间请示上级领导,在上级领导同意后应向家长说明转院风险和费用、手术的风险、时间、费用、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手术成功率等问题,并做好录音工作,留取相关证据。在处理类似事件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按时记录事件的主要发展节点,做好留存病历及其他材料的备份工作,以便后期进行存档。
(五)做好后勤保障和费用报销工作
手术后,辅导员应安排做事细心、周到的学生干部进行病人的日常生活保障工作,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辅导员要安排没课的同学轮流进行照看,必要时辅导员也应做好服务工作。对于在学校进行医疗费用报销的学生,辅导员应详细告知家长该留存何种材料并告知报销流程。
总之,鉴于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和特殊性的双重特点,并且个体差异极大,很难进行预测,因此预防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机制要责任到人,每位责任人要明确自己所处的节点,辅导员平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危机处理技巧和能力,尽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在校期间疾病等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处理类似事件时,辅导员应急能力要强,遇事要冷静处理,按照处理机制进行处理,治疗中要对学生和家长尽人文关怀义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1-83.
[2]高军,姜德照.高校突发事件辅导员预控机制的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3(3):121-122.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3
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快速处理课堂意外事件、突发事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一种特殊技能。
二、处理突发事件技能形成的要求
1.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始终保持冷静与镇定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体育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和镇定的神情,这样才能处理好各种突发的事件。当然要做到这个要求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年轻教师,遇到一些课堂意外经常会神情慌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从而造成课堂的混乱状态。因此,体育教师在室外上课时,在心理上要有一个预期的准备,做好随时迎接变化的挑战;但同时也不要造成过分紧张的心理,不要草木皆兵,战战兢兢。只要保持适度紧张、冷静镇定的心理状态,就可应付随时而来的突发事件。
2.善于掌握“处理突发事件不影响课堂教学”的原则,不把“事件”扩大化
突发事件往往不可预期,有时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次序,缺乏经验的教师经常会顾此失彼,急于处理突然而至的突发事件,但往往不能急速处理好突发事件,所以就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当然,若遇重大的事件,如学生发生重大的伤害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立刻停止上课,并采取有效快速的手段与方法解决当下的问题,如进行急救、拨打120或送往医院等。但并不是所有的突发事情都是重大的,大部分都是轻微的,对于这些轻微的事件,要小范围化处理,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采取“当场搁置、事后处理”的方式,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处理突发事件方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方法都是快捷有效的,很多青年老师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在处理体育课堂教学突发事件时,往往会花上很多的时间,有时还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突发事件来得突然,来不及长时间的思考,必须做出快速的判断与应对。因此,作为刚入职的体育教师要很好地掌控课堂,需要向老教师多学习课堂管理的各种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和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应对自如。
3.处理突发事件时不要伤害师生感情、不体罚学生
体育教师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因为教学环境是不可控的。同时,突发事件也是一个异常的现象,因为它毕竟直接干扰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次序。体育教师在处理异常的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万不可感情用事,动不动就呵斥、谩骂、讽刺学生,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对维护正常的教学无益,相反会极大地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即便是学生做出了一些违规行为,教师也要耐心处事,并在事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以理服人。而体罚学生更不允许,那是违反教学原则、教育原理的,体育教师应该特别注意。
4.处理突发事件做到公正、客观、公平
在课堂教学的竞赛活动环节中,突发事件可能直接影响到竞赛双方的“利益”,因此,体育教师要妥善处理,尽量运用竞赛的规则与原理进行判别,不要感情化处理,否则必然会激起学生的对抗情绪。如在竞赛活动中,学生出现了抢跑、犯规、违规行为时,不能视而不见,而要采取果断的措施,纠正这些违背体育比赛道德的行为,这也是对学生的思想品行的一种教育,可以把这种“事件”好好利用起来,借此实施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这是一种变不利为有利的很好举措,而维持这个举措的标准就是体育竞赛的规则,这样才能做到公正、客观、公平。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教师加入了感彩,对学生有所偏好,那么就会造成事件处理不公平,直接的副作用就是学生对老师产生内心的不尊重。
5.经常反思与总结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
突发事件的发生,表面上属偶发性事件,但实质上具有必然性的一面,并且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要认真总结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尤其要求体育教师课后认真剖析导致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特别是对教法设计、组织管理、安全措施、环境预设等方面找出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范意识与能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有碍学生身心发展的意外突发事故。
三、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的案例与分析
1.案例与分析之一
现象:在一节篮球投篮教学的公开课上,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要和上课老师比投篮,其他学生看到有人向教师挑战,都兴奋地围过来,并不时地鼓动着。“是比一下呢?还是将他训斥一顿?”老师当时犹豫不决。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辅导员 高校突发事件 案例分析
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地影响和冲击着高校,高校也频频发生突发危机事件。这些事件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影响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高校受国内外形势、高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涉及在校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的、紧急的,并在高校范围内造成后果或重大影响的学生行为事件,如学生自杀、群架斗殴、食物中毒、宿舍重大失窃等事件。高校如何进行必要的案例分析预防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都是当前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处于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更应讲究策略和方法,以达到稳定高校安全的要求,对高校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具有指导性的建设意义。
一、突发事件在高校产生的影响
1.造成当事人的多重伤害
突发事件的发生对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学生生活和学校声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受害者无疑是事件当事人。突发事件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对当事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首先,突发事件打破了当事人的原有生活规律,扰乱了其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其生活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其次,突发事件处理之后会给当事人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使其心理处于浮动的状态,甚至在事后回忆时仍心有余悸,更有甚者会出现心理障碍。最后,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引发学生的群体讨论和猜疑,如果学校对突发事件采取“消息封锁”的态度,那么各种流言蜚语对当事人无疑就是更大的伤害。突发事件给直接当事人和间接当事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需要辅导员给予针对性的安抚、引导和教育。
2.伤害学生心理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和个人都将处于一种危机的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高校突发事件,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认清本质的判断力,以至于一段时间内陷入一种当事人缺乏安全感,学生之间缺乏信任的状态,甚至会导致逆反、埋怨等不良情绪。近年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少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连锁反应,给大学生心灵带来更大的冲击。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在突发事件中辅导员要充分运用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及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等问题,以减少突发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3.激化校园矛盾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国内各大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得高校在办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领域面临着更多的难题。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的时有发生就是其外在体现,它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使各种潜伏的校园矛盾激化,既破坏了校园的稳定,又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影响学校的名誉和声望,对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4.考验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为了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要具备敏锐的预测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高效的处置能力。敏锐的预测能力是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突发事件要有提防意识,还要从以往突发事件中寻找规律,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到充分预测、准确把握、及时处置。快速的反应能力要求辅导员能准确把握社会思想动向和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关注带有苗头性的问题,把潜伏的危机解决于“萌芽阶段”,从而避免突发事件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要保持沉着冷静,发挥主观能动性,迅速处理事件,及时控制局势。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高效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加强修养、善于总结、不断提升能力。
二、校园典型案例分析
2005年政府教育部门开始在高校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尤其将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纳入考核体系,各高校都初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普遍建立了校园110等危机管理的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上海某高校两起典型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张同学,女,河南生源,2005年9月入校,英语专业。2006年年底有同学向辅导员汇报,称张同学近期身体突然发胖,因曾经有夜不归宿现象,故怀疑有怀孕的可能。辅导员接到此报告后,立即展开查访,并且找该女生谈心,目测中发现张同学虽然身体较以往肥胖,但腹部隆起较明显。当提及关于例假的情况时,张同学提出自己已经5个月没来例假,因以前也有例假日期的不准时,故没放在心上。获此重要信息后,辅导员立即向学生总支书记报告此事。总支书记亲自带领该生去中心医院做B超检查,当检查报告明确表示已怀孕5个月时,张同学掩面而泣。在尽力安慰她情绪的同时,辅民员将此事上报了校党委副书记。校领导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让张同学直接回家做好流产手术后再返校继续学业。辅导员与家长联系过后,由辅导员送张同学去火车站,家长在目的地接站。经过手术休养,半年后张同学顺利返校读书。这起案例让我们想到的是,首先,学生们有主动的汇报意识,使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个别学生的突发状况,其次,辅导员能够及时上报领导,听从领导指挥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突发事件幸好发现比较及时,否则可能对张同学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更深远的伤害。
案例二:马同学,男,山东生源,2005年9月入校,英语专业。2007年11月某晚,辅导员突然接到学生生活园区派出所电话,称学生宿舍楼有男生打群架,一位姓马的男生被送往中心医院接受紧急救治。在向领导作初步汇报后,辅导员立即赶往医院,见到了病床上的马同学,左侧眉骨上方因打击裂口被缝7针,很可能有破相的趋势。经过向周围同学的询问,知道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在篮球比赛中,与其他院系男生发生口角,之后回宿舍,对方男生纠集一群人过来打击报复。在殴打中,马同学受伤至此。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校保卫处领导,对方辅导员的出面下,肇事者及受害人双方家长面对面沟通此事,虽然马同学家长的情绪比较激烈,但是为维护校园稳定,学生安全等考虑,最后通过道歉经济补偿等方法使本事件妥善解决。
三、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思路与方法
1.积极预防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
掌握学生动态是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构建畅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渠道,才能使辅导员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各方面动态,而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情况汇报是辅导员了解学生动态的重要途径。辅导员要善于通过学生干部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多种途径,从关心、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向广大学生阐明“汇报意识”在预防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干部、党员,甚至是普通同学在学生当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能从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意识及时向辅导员汇报情况,从而使辅导员能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把握主动,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互动机制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信息上报是处理危机事件的关键环节。由于突发事件总是防不胜防的,而且辅导员个人的能力及职权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辅导员要明确信息的及时上报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重要性。只有信息及时地上报才能让领导及时掌握情况,争取主动作出正确决策,从而有助于凝聚全校的力量做好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善后处置工作。因此,辅导员要提高警惕,时刻保持对事件的敏感度,在学生群体当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自行处理,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往危机现场,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听从指挥,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工作。
家校互动是化解危机事件的长效机制。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时刻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辅导员更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
正确且及时的信息是应对危机事件的科学做法。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以非官方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就会在学生群体当中引起恐慌,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辅导员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问题实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作出反应;要通过召开年级大会、党支部会议、学生干部会议等不同层次会议的方式,同时应利用各类等网络载体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真实信息。这样不仅能获得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且能使广大学生以此为戒,从而更好地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3.恢复重建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延续
心理恢复是危机干预的必要步骤。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并不代表危机干预任务的全部完成,事实上,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带来人员的非正常死亡或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对于学生当事人甚至是学生群体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因此,辅导员既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又要在事件处理过后通过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需要辅导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辅导,使其获得心灵上的支持与慰藉,尽快恢复往日有序的学习和生活。
事后教育是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突发事件在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和潜在威胁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教育机遇。辅导员要因地制宜,在每个关节点上,做到当机立断,慎行施教,让学生们对于事件的成因和影响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评价。辅导员结合事件的实际开展工作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找到落脚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心灵更容易得到震撼。总结反思是危机干预的重要环节,突发事件结束后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总结反思是整个突发事件管理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升学校整体应对危机的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固然不会时时发生,但辅导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将关注、关心、关爱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要采取“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原则。辅导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统筹兼顾,求真务实,促进实践与交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赵海荣.辅导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171-172.
[2]黄海群.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案例分析及对策[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9):69-71.
[3]姜婕.高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策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11):96-98.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5
【关键词】突发事件;预防;处理;冷静沉着;公正公平
突发事件是指在事先没有通知、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有一定的破坏力和影响力的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在班级中,突发事件都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突发事件影响大、危害深,是班级管理中一个具有全局性的大问题,也是班主任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制度,感知事态、合理预防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以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教管结合、实事求是、明确责任为原则,妥善处理好学生打群架、重伤、外出不归、宿舍火灾、病重住院、死亡等突发事件,时刻要在预防上准备,思想上重视,制度上强化,行动上坚决。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的重点,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中最简便、成本最低的方法。如何做好合理的预防?首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制订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多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言行。其次,定期对学生进行知识法律讲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用法律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和行为,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第三是领导者必须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格、成长背景、喜好等等。特别是和学生亲密接触的辅导员,必须对特别的学生进行有亲和力的监管。注意学生的动向,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定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陈述自己的心声,用爱心温暖感动学生。对极特别的学生,要做好书面笔记,定期地向上级汇报学生情况,并设计意外事故发生的初步解决方案。第四是值班人员认真负责,灵活机智,在特定的场合能够感知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或者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能够科学的化解。做到勤走动,勤观察,准预测,急反应,快处理。第五是收集各种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辨别,有效觉察潜伏的危机,对危机的后果事先加以估计和准备,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应变计划,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管理预警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对事件采取果断措施,为事件处理赢得主动,从而预防和减少伤害。
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1.明确事件类别和性质,有序处理
当突发事件发生,值班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迅速到达现场,根据现场事态明确事件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如:学生重伤事件的处理:(1)现场抢救或立即送医院抢救。(2)先由辅导员(班费)或计财处垫付医药费。(3)通知学生家长。(4)调查事件经过。(5)研究并作出处理决定。(6)通知有关学生家长。总之要用最快速、最有效、最简捷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2.沉着冷静、机智巧妙、化解矛盾、控制事态发展
由于突发事件有突发性、难以预见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所以,当事件发生后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易极端。此种状况下,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常会有很大影响。由于事件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老师若没有充分的预先准备,做出的临时处理决定,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沉着冷静、机智巧妙,及时做出处理,化解矛盾冲突,制止不良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不能一听到发生了事件,就心里烦躁,生气发火,甚至严厉地批评和训斥学生,责怪学生。这样只会让事态发展更加恶化,使学生的心灵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相反,我们在耳闻目睹突发事件后,若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善于制怒,冷静思考,对学生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给学生一个台阶,则效果会大不一样。比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在下晚自习后,看到另一个同学穿着很古怪,超潮流,就多看了几眼。不料在就寝时两人发生纠纷。我第一时间把她们找来谈话,并针对时尚、潮流、回头率、学校、学生等角度进行剖析,学生很快理解,并化解了矛盾,最后两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3.实事求是、公平、民主
突发事件,虽然是突然发生,即在不该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了。对别人是意外,但对当事者来说,也许是一种必然。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突发事件,都是事出有因的。因此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公平、民主。所谓的“公平”主要体现在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要求教师以事实为依据,分清责任界线,不要以事情的表象和自己的主观想象下定义,秉公办事,不能偏袒班干部和优秀的学生,也不能歧视“差生”,不抱成见和偏见。所谓“民主”,一方面表现在当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注意师生人格平等,不为维护自身“权威”而以势压人,以力制人;另一方面表现在寻求事件的处理办法时,不搞主观武断,要征求学生干部和其他学生的意见,相信他们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热爱学生的意识,进行爱生教育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家长、朋友、导师。老师教导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是老师最大的慰藉和成就。如果一个老师在学生中没有可信度,即使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只会与学生越走越远。如果老师能从平常的小事中处处为学生着想,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学生服务,尽心尽力,用一份真挚的爱宽容学生,呵护学生,学生就会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时代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特别需要老师、家长倾注更多的爱,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尊重师长和他人,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效果。尽管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不高,但它却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突发事件不仅要有心理准备,而且还应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6
近几年,许多学校发生了一些波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突发事件,例如集体食物中毒、校园自杀、校园自然灾害、暴力事件等。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时间要求紧迫性、影响广泛性和危害严重性等特点,大学生很难用一般解决问题的手段应付,许多人会感到焦虑、无助、不安甚至恐慌、产生重大应激反应。以此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导致一些非理性行为,对社会的安定造成威胁。[1]
所谓校园突发事件,是指校园内突然发生的、各种各样危及师生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及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安全等的意外事故、事件的总称。
所以我们要做是立足于治理大学生突发事件,思考有什么措施可以使事件不发生、少发生,并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大学生突发事件成因研究与思想政治预警机制教育研究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体现和标志着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能力的不同高度与层次。[2]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治理主要分为类型特质、处置程序、侵权责任、治理策略四个方面。
一、类型特质
1.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
猝死、自杀、自残或自虐、重大疾病、食物中毒、集体性流行疾病感染、出走或失踪、打架或群殴、贵重财物失窃、交通意外伤亡、宿舍火灾、集体性聚会、罢课或罢食、溺水身亡及网络信息传播不当等事件,这些都是现在高校环境中常见的突发事件。
2.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特质
不确定性、风险纠纷。
二、处置程序
案例:2012年10月13日凌晨2时左右,学生靳某(男,26岁,无疾病史)在寝室突发心绞痛,寝室同学发现情况后及时拨打120,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后,医院并未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学生于3点20分左右病发,抢救无效,学生死亡。
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学院领导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并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通报学生状况,确定学生死亡后,因医院不能安置,征得父母同意将学生安置到殡仪馆。同时学校及时报警,保护现场。待家长到校后,校方积极配合家长处理调查、善后事务。同时辅导员做好其他学生的稳定工作,避免不实言论在网络上的传播,引起学生恐慌。最后家长接受医院赔偿,学校予以慰问金。[3]
等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应采用“转、救、传、安”等措施响应。
1.转
转即转移。意外事故发生后,辅导员应清理现场,避免多余的学生围观,使现场更加利于事故的处理。
2.救
救即抢救。事故发生,最重要的还是受害的学生,自己不是专业人员,无法对事故的伤亡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只能依靠专业机构,所以现场人员不应随意处置学生,应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3.传
信息传送。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确事态的发展情况。辅导员不能做出所有判断,这时应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所有情况,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撑。
4.安
安顿学生、安定秩序、安置学生及亲属、安定学生心理、维持秩序,这些都是后续我们应该做到的。学生对事情的认识的敏感又片面的,辅导员应及时给与心理疏导和正面引导,确定信息正确的流通。
三、侵权责任
案例:学生贾某在校园被掉落的树枝砸伤肩膀。贾某的家长认为校园的都归学校管理,学校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因而向学校索赔。而学校认为,大树倒下属自然因素,责任不在学校。双方协调未果,最后诉诸法律。
事件中的行为主体是辅导员、院校领导、家长、同学、媒体。事件处理过程中,由于行为主体扮演角色的不同,使事件有更多的方向发展。
1.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协商解决:
事件双方通过自己协商达成处理结果。
2.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调解解决:
侵权发生后,学校、受害学生及其监护人、应承担责任的其他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等请求有关调解机构或调解组织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侵权赔偿等相关问题的法律制度。
3.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诉讼解决:
如调解无效,侵权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可提起诉讼。
四、治理策略
意外事件处理过程中,一定要秉承“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兼顾“情、理、法”、“快、准、净”将结合的原则,牢固“防不胜防也得防”、“管了没有也得管”、“说了不听也得说”的观念。抓好五项工作:
1.预防为主,教育为本。
突发事件难以预测,可控性差,应在预防上下功夫,努力建章立制,发挥制度的有效性。应创新学生教育工作,不断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教育方法,启迪学生的心灵,做到率先垂范,以德感人。
2.重点人群,重点看护。
对学生情况准确把握,对于有心理疾患、情绪波动较大、行为怪异、生活压力大的学生应作为“重点人”和“重点事”给予重点看护,决不能让明显暴露出问题的学生发生问题。
3.敏感事件,公平、公正。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敏感事件,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避免引发矛盾和问题。
4.健全制度,抓好队伍。
要预防和避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必须重视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管理,用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建立一支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素质全面的管理干部队伍。[4]
5.学校、家长信息畅通。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学校与家长之间应保持信息畅通,对于学生中的重要情况,辅导员应及时向家长通报,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协商问题解决方案。
五、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
同样是面对突发危机事件,不同学生心理反应迥异,甚至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头脑冷静、行为沉着;有的学生急中生智,想方设法摆脱困境;有的学生则表现为知觉狭隘,思维紊乱,恐慌、悲哀甚至绝望,盲目行动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产生心理危机,不仅取决于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他对自己应对困难情境能力的评估,由此可见,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对自己所经历的困难情境的情绪反应状态。
1.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的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过分的溺爱和保护中成长,缺乏优秀的心理品质,在遭遇突发危机事件时,意志品质差,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不知如何寻求他人和社会援助,利用有利条件去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同时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后期,这一时期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自主性、活跃性和敏感性,但又具有轻信、偏激、冲动等特点。作为这一独特的群体,大学生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时,更易表现出怀疑、无措、茫然、惊慌甚至绝望。
2.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的环境因素
首先,从学校层面看,很少学校重视大学生的危机教育、应激教育甚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的提升上,造成学生对突发事件的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应对策略。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存在偏差。一方面,他们非常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学习成绩如何,但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状况则不予重视;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自身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较强应激心理素质,这就使得孩子缺乏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危机意识,更缺乏危机事件的应变和心理承受能力。
六、大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主要措施
1.应对危机,教育是关键
危机教育是指使学生具有危机意识、防范意识,了解相关知识,具备应变处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切实加强日常性的危机管理,广泛宣传教育。
2.应对危机,人员是保证
应对危机,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适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形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强身健体,健壮体格,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危机的应对和承受能力。
3.应对危机,组织是基础
学校危机管理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要求管理部门职责与分工明确,学校组织结构设计优化,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机制高效、动态、持续。这样才能保证危机到来之际,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机的损害,同时对及时有效地规避各种危机,也具有极端重要性。
4.应对危机,沟通是捷径
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有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从沟通角度入手,首先要得到学生、家长、老师的积极配合;其次要保障校内信息渠道的畅通,一旦出现危机苗头,要迅速上报,层层反映,以便学校的管理层迅速决策,将危机控制在初始阶段。最后,面对社会危机,学校可采取坦诚的态度,不回避问题,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一种负责任的姿态,实施有效沟通。
5.应对危机,环境是重点
在学校危机管理中,学校应优化外部环境,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利用校外资源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减少危机发生时来自外界的放大或冲击效应,,这对于事态的发展和平息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