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传播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舆情的传播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舆情的传播源

网络舆情的传播源范文1

我国汽车市场从2015年增速明显放缓,逐渐进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品牌应该建立新的营销思维和策略,从而适应新的市场态势。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品牌需要开始注重数字营销,加强品牌与社交媒体的互动沟通,塑造正面的品牌互联网形象。因此网络舆情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和重要,利用正面信息扩大宣传,遏制负面信息的蔓延,及时提出合理的令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这才能使得品牌在目标群体的选择里脱颖而出。本文将从最基本的信息抓取及初步的数据分析出发,阐述信息传播的广度及深度,以期在关于汽车产品缺陷舆情管理与分析中提供实践与参考。

目前舆情管理已经实现同时处理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常见的分析结果有产生的声量及趋势,数据源分析,热门话题分析,文本聚合分析,情感调性分析,用户画像分析及用户接受度分析等,从而能够对现实中有关品牌产品声誉和形象的网络舆论及时了解和迅速反馈,从而对其进行控制和改进,防范和减少品牌危机的发生。

大数据分析

定义关键词。信息量爆发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无疑对数据分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必须快速地提取最需要的目标品牌相关信息,这就是定义关键词的意义所在,它有效地将我们面临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跟提取。我们需要对汽车产品的缺陷进行监测,首先需要对需监测汽车产品的故障进行分析汇总,通过对故障的判断以及围绕该缺陷的关键词云分析,提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组合。从汽车部分缺陷标签及建议关键词举例(见表1),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某些缺陷,我们需要不同的关键词组合来进行覆盖。例如,车内异味缺陷,根据消费者习惯用语及关键词频分析,我们需要用“品牌+车内+异味”,“品牌+车内+甲醛”,“品牌+车内+臭味”,“品牌+车内+有害气体”等来共同定义来实现相关信息的聚合。

数据的抓取。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传播媒介的不断翻新,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数据在海量网络媒体的传播情况,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抓取最相关的信息。在汽车产品缺陷分析里,我们对数据源的选择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别:全国主流媒体覆盖:例如新浪网,网易网,凤凰网等,及重要汽车质量投诉网站:车质网,汽车产品缺陷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等;主要汽车垂直论坛:汽车之家,爱卡之家,易车,太平洋汽车等;微博:新浪微博;微信:公共账号;问答网站:百度知道,知乎,果壳等。数据的抓取立足于搜索引擎技术和文本挖掘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对数据源内容的自动采集和聚合分类。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选取某品牌乘用车2017年3月份部分缺陷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我们从产生的声量及趋势进行缺陷影响传播广度和深度分析。

数据的分析。在3月份中,通过定义关键词在覆盖范围内的数据源里,我们共抓取2239条关于该品牌异响的帖子,1772条烧机油相关的帖子,1573条断轴的帖子,1107条异味的原始帖子。从传播广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异响的缺陷最为更多的消费者熟知,讨论得也更为广泛。我们进一步从产品来源进行分析(见图1),可以看出其中异响在垂直论坛讨论的最为集中,相反,断轴在微博上的传播是以蔓延的趋势呈现的。经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该品牌的断轴事件在3月份有进行发酵,是因为有消费者群体集体维权的情况发生,才导致断轴在微博上占有大部分声量来源。

从传播深度出发,我们就要看信息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也就意味着将各个媒介平台的传播力指标数据标准化,比如阅读量,转发量,点击量,评论量及点赞量。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媒介平台的传播力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媒介的权威性,专业性,同时结合我们汽车产品缺陷监测的特殊需求,给出不同的权重指标。综合考虑传播力指标对我们缺陷信息传播影响力的不同,我们给出监测媒体的权重及不同传播力指标的互动权重(见表2)。从而得到评价事件媒体类别上传播深度的公式为:互动值=W*(求和(阅读量/转发量/点击量)*W1+求和(评论量/点赞量)*W2)。互动总值即将所有媒体类别的得分进行汇总。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选取的该品牌缺陷信息在主流媒体网站的互动量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由此也发现网友更愿意在具有社交功能的平台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经过计算我们得到其他各媒体平_的互动值(见表3),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微信跟汽车垂直论坛与其他两个平台的互动值差别特别大,可以看出目标群体已经把交互平台转移到了微信与汽车垂直论坛。而微博的角色更多的是成为公告板的信息获取地,问答论坛由于没有汽车垂直论坛的专业性和集中性,也在互动值中表现不佳。总体来看,烧机油的互动总值最高,车内异味的互动总值最低,说明烧机油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更容易抱怨,更容易引起品牌反感的危机事件。这也就给品牌一个处理缺陷危机的很有价值性的参考。

当我们综合考虑传播广度与传播深度时,我们发现汽车异响与烧机油已经在大范围的目标群体引起了负面信息量的释放,这就需要品牌开始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从而挽回失去的消费者群体,重塑良好的品牌形象。

危机预警

在现实舆情环境中,我们不光需要监测已有的缺陷信息,也要快速地确认是否有新的舆情危机发生。我们会通过舆情评判体系对事件进行预判及分级,笔者通过多年的舆情监测经验,现总结日常危机预警流程如下(见图2):

网络舆情的传播源范文2

【关键词】网络伪舆情;成因;现状;消除对策

一、网络伪舆情发展现状及成因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出现的新媒体,成为反应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互联网载体使网络舆情表达快捷,多元化,还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互动的平台,因此使民意表达更加顺畅、便捷。但由于监管部门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空位,再加上网民身份的大众化隐匿性和自律意识不高,这导致了网络伪舆论的不断出现。

(一)网络伪舆情及其预防发展现状

2015年5月中旬,一则“娃哈哈、可口可乐等牛奶饮料含肉毒杆菌并可能导致白血病,被紧急召回”的消息在微博、微信上被疯转,“白血病”、“肉毒杆菌”、“召回”等关键词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让家长对这些乳制品饮料闻之色变。26日,针对此事,南国都市报记者向多部门进行求证。相关专家表示,无直接研究证明肉毒杆菌与白血病有关,该微信内容纯属谣言,同时提醒市民切勿随意传播。

近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凭借其快捷性、互动性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网络伪舆情也随之应运而生,层出不穷。除了“牛奶饮料含肉毒杆菌”事件外,还有赴新疆旅游每位游客奖500元、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等事件纯属虚假消息,全部都是网络伪舆情。我国目前网路伪舆情预防现状如下所示:1.伪舆情监测预警手段落后,伪舆情治理思路不当;2、伪舆情判定缺乏标准体系;3、国内的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机构缺乏。

(二)网络伪舆情产生根源分析

1、环境因素

(1)网络发言的公开性与匿名性,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公众的舆论空间,网络发言具有公开性、自由性、匿名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而且不受地域、阶层、文化程度的限制。因此,网民在获知信息后,可以针对关系到自身利益或者是自己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包括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决策、公众人物言行等等积极传播信息、表达观点和互动交流。

(2)网络传播信息的快捷性,传统媒体受到新闻管理要求或者是报道时效、方式的局限,无法报道一些事件,而网络媒体基于信息传播的快捷、无界等特点,往往成为第一时间的信息者。

2、管理因素

(1)首先,作为强制性的法律不多,且存在等级低,效力有限,实施上有立法空白等缺陷;同时,作为自律性的规范也不多,而由行业制定并执行的准自律和准法律的管理规范占据了主导地位。(2)其次,网络虚拟机构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公安机关、宣传机关、电信企业、工商部门等。但真正起到管理监督作用的部门很少,加上各部门没有相互协调形成联动机制。(3)最后,政府部门的引导力度不够,没有掌握舆论主动权。面对涉及到公众利益的网络伪舆情,一些地方政府选择了冷处理的方式,没有解除危机,反而招来更多非议与流言。

3、网民因素:(1)网民自身认识的偏差和行为的随意性是网络伪舆情的基本原因;(2)网络水军恶意炒作信息。

二、消除网络伪舆情的对策

(一)提高网民自身素质

在互联网时代,网民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舆论的引领者、政治的参与者和社会的监督者,其自身素质在消除网络伪舆情方面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优势,建立舆论引导机制

网络信息和伪舆论传播的泛滥,唤起了人们对高品质言论的追求,就像在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时候,人们更需要从“品牌”中寻求保障一样,人们对政府部门有较多的信任和依赖。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影响面广泛的优势,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舆论引导机制。

2、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法制管理

我国需要一系列完整的互联网管理法律和网络舆情监督法规,从根本上保护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

3、逐步实行网络实名制

‘网络是个虚拟的大环境,但它产生的社会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匿名制”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只有逐步实现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舆论监督,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网络伪舆情。通过用户的真实姓名和身份登记,可以追究发帖者的法律责任。网络实名制可以减少政府在进行网络舆情监控时的难度和成本,有利于广大网民形成文明习惯和责任意识。“这体现了互联网监督部门的意识,是政府公共权力的要求。”

(三)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培养

我国应加强专业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培养,培养出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性、舆情分析研判和危机管理能力,熟悉网络舆情抽样、统计、分析工具和模型,对社会心理与网络语言文化有长期观察研究的专业人才。

网络舆情的传播源范文3

关键词:旅游;突发新闻;网络舆情;管控策略

随着全球化速度越来越快,人类所处的环境也更加复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口的流动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使旅游行业的突发事件发生的更加频繁,直接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与其他行业比较,旅游行业对于突发事件非常敏感。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为了提高旅游产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大大降低游客的生命财产损失,不仅需要确保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需要提高旅游部门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一、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

网络媒体在我国兴起的主要标志有:(1)2008年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是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2011年以后,以微信、QQ、新浪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让社会大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外界人群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积极参与到社会公众事务中,改变着中国,并且2010年称为“微博年”。随着党政机构的使用,微博办公已成为时展的潮流,并且将2011年称之为“政务微博年”[1]。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网络舆论的活跃期,网络舆情推动了社会热点新闻和事件的发展,并逐步进入社会大众事业中。网络舆情已慢慢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二、旅游突发新闻事件网络舆情的含义

旅游突发新闻事件网络舆情是网民和社会媒体在特定的时期和网络空间内对与旅游有关的现象或由于旅游现象产生的危机事件进行情绪、态度、行为的表达。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和旅游产业内部的危机事件是直接对网络世界最为直接的反映。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和金融产业、保险产业、交通产业等都属于网络舆情研究的内容。

三、旅游突发新闻事件网络舆情爆发的原因

舆情是指以个人为单位或以群体组织为单位形成的群体,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对与自身有关系或自身关注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爆发主要表现在舆情主体的心理素质和舆情的传播速度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网络舆情是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借助网络来对社会热点新闻和热点时间的态度、意见的总和。(2)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公告显示,我国现有的手机网民规模高达5.9亿,手机上网人数高于电脑端的人数,手机更加的便捷和方便,能有效的传递信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舆情传播的方式以指数递增。(3)2015年10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数据中心的报告称,我国使用手机观看新闻信息的用户已经超过5亿,并且手机端的使用率要比电脑端的使用率更加频繁,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有效的打破了信息在传播时间和空间上的阻碍,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1.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群体极化”的概念来源于《网络共和国》一书,指出,在一开始,团队的各个人员都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存在某种偏执,经过不断地磨合和商榷后,团队成员逐渐向同一个目标迈进,最终形成团队意见。最后,经过观察发现,在团队中,具有领导地位的人员提出的观点较为传统和保守,那么通过一番讨论分析后,得到的决策也更加的保守;反之,如果某些人开始的意见比较冒险,那么,经过团体的讨论后,群体制订出来的决定更加具有冒险性。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极化”。根据相关数据报道显示,我国大多数的网民是青少年群体,其中10—29岁网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以上,青少年群体由于心智不成熟,容易冲动,做出过激反应。并且,由于我国大学生网民在总网民数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截至2016年6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的网民人数已经占到总网民数量的20%以上。大学生由于课余时间较多,有充分的时间去关注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加剧了网络舆情的发展和传播[2]。

2.信息饥渴和表达失语在现实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人们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在面对强权主义和强势组织时,会表现出沉默的状态,反而推动了谣言的传播和扩散。此外,由于一些人员的盲目引导,使网民出现一些偏激情绪,从而呈现出一边倒的现象,使其将矛头直接对准政府和社会。根据2015年舆情报告的数据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为:质疑、城管、政府官员。

四、旅游突发新闻事件网络舆情的管控策略

旅游突发新闻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是借助危机管理、网路传播和信息管理的策略,对旅游危机事件进行有效控制。旅游突发新闻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是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及时处理好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等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将网络舆情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确保网民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1.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政府单位是旅游突发新闻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管理者。舆情可使旅游产业的品牌危机和个人危机出现。对于旅游行业中一些不正当行为引发的舆情也需要政府单位进行解决。在互联网行业和网站管理、旅游安全等工作管理方面来讲,需要有旅游主管部门负主要的责任,建立相应的政府管理机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搜集舆情信息。对于涉及国内外行业的信息、市场竞争、游客投诉、、景区接待部门安全事故的信息和突发事件等;第二,提高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舆情应对能力和服务意识,培养专业性的舆情分析员;第三,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积极建立旅游网络舆情数据库,和预警系统。对现有的旅游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进行重点建设。第四,舆情信息交流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在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旅游相关企业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可能会给景区周围的住宿、休闲、购物、交通等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旅游企业是直接面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主体。因此,网络舆情危机是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问题。旅游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采用最真诚的态度进行沟通,及时相关的信息,积极配合政府单位的工作。一旦由于自身工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危机事件,需要及时向客户道歉,并且严格的惩处肇事者,使受害者和大众能够谅解。此外,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改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3.新闻媒体等专业机构网络舆情危机在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力,这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媒介。目前,已经有多家媒体网络与高校和科研组织借助商业软件来建立自身的网络舆情研究团队,更好地分析和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在接受采访时,需要抵制有偿新闻和做广告现象的出现;杜绝新闻炒作和标题党的出现;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报道的内容需要有据可查;群体类型的新闻报道需要注意用词,避免出现主观性的词语;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做到准确性,尤其是伤亡人数需要核实,切记使用带有主观意向的词语[3]。

4.培养公众的媒介素养舆情危机事件中,关注量高的微博发帖可以看出个人或机构对件事件的关注度,这些帖子的转发和评论则代表了普通网民对此次事件的关注度。因此,需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传播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还需要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普通民众在面对媒介信息时整体的表现,也是当代社会公民必备的能力。公众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从法律、政府、家庭、学校等方面着手,让网民具有自主的判断能力,具有批判和质疑信息的精神,尊重他人的隐私,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积极主动维护网络舆论的环境。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旅游行业井喷式的发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快了网络舆情的发展速度和传播速度。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发展原则,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重视社会大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旅游舆情有关部门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共同维护城市形象,推动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业勤.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机理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雷春,付业勤.旅游网络舆情事件的时空分布与演化规律分析——以海南旅游热点事件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4(1).

网络舆情的传播源范文4

新媒体时代,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宣传管理阵地,网络信息空间是非常宝贵的信息领域。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使某些有害信息的和传播难以完全禁绝,也难以阻止网民点击访问有害信息源。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政治思想信息和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上正面信息的传播力度,在网上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氛围,造成强有力的正面主导格局。作为卫生思想文化的宣传引导者,对网络阵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采取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实行信息管制。

1.1在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门户网站上思想政治和文化宣传必须占有“窗口之席”目前,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依托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基本建立了自身的门户网站,在门户网站上开设“窗口”,开展思想文化方面的宣传。在门户网站栏目设置上,既要重视业务和专业的宣传,又要把卫生思想文化内容和业务工作同等对待,整合网站栏目,构筑医疗卫生单位思想政治、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的“窗口”宣传体系,使网站在专业学术和思想文化上形成整体的宣传合力。日常维护机制中,要有专门的网络阵地管理人员负责精神文明、党建群团、文化建设的文章信息的更新。

1.2探索建立医疗卫生单位思想文化“专题网站”网络是新兴媒体,已逐步渗透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中。网站是载体,是平台,是途径。要做好医疗卫生单位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工作,需要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引导舆论,建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类网站,对于网络上的不道德及违规现象要坚决制止,并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网站要集思想教育、政治理论宣传、道德风尚及管理等诸多功能为一体,承担起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专题宣传,开展系统的网络理论交流,通过网络阵地构建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宣传主题网站。这类网站要在门户网站上建立链接窗口,让网民登录专业门户网站的同时,可以通过链接登录思想文化网站。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实时、即时和实效地发挥网站的宣传教育职能。

1.3开通官方政务即时通讯宣传平台并建立管理队伍如今的即时通讯途径很多,传播受众范围之广、之快远比想像中迅速且深远。可以试探性地开通政务iTunes、政务微博(微信、博客、QQ群),并开通手机短信群发系统等,多渠道开展即时宣传。现在,一些即时通讯已经成为60年代后生人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且,从以往经验来看,重大的会议、重要新闻、重大舆情的传播中,基本缺少不了即时通讯,在手机成为新媒体工具的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固守老套路的传统传播方式,而是要主动走向即时通讯市场,占领即时通讯网络,加强正能量的宣传与传播。

1.4通过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络传播思想文化信息思想文化工作应该充分依托局域网络系统,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理念的信息传播,通过办公网络平台正面信息,增强局域网的教育管理职能,弘扬主旋律,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及时周知所有员工,充分利用网络特点,为思想政治文化工作争取更大的工作空间,发挥最佳的传播功效。

2积极利用好各类传播阵地开展舆情应对及舆论引导

2.1在本单位网站建设管理机制基础上建立舆情监测和预案机制一般单位舆情应对机制由信息、宣传、应急办(行政办公室)、纪委等部门组成,卫生思想文化网站的管理层成员大体可以与本单位门户网站管理成员重叠。此外,要注意依托各地政府新闻办及宣传部门的网管要求,有条件的可以依托当地公安部门的信息监控系统动态关注网络中的医疗卫生舆情。医疗卫生单位可以采取人员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舆情。要探索建立舆情应对预案,从制度上保证一旦有舆情发生,做到事态面前不失控。

2.2依托网络阵地管理员队伍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阵地平台的管理人员对网络传媒的特点有一定了解,因此,将两支队伍融合,一套班子两种任务,可以提高舆情应对的专项能力。网评员队伍最好要设立层级,包括网络浏览人员、一级网络评论员、主要网络发言人。每天由浏览人员负责浏览搜索各大论坛、社区帖吧等平台的相关敏感信息,发现敏感信息立即向网络发言人汇报,由发言人、网评员及有关专业科室共同商定应对方案,汇报单位领导,确定应对方向,开展联动应对,应对过程中要逐级明确其应对信息的权限。切实加强网评员队伍应对舆情的能力培训,开展运用网络化语言的适应性锻炼,提高网络评论的水平。

2.3在已建立的思想文化主流网站上加强针对性的正面舆论宣传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利用好门户网站、思想文化网站等政务网站平台,针对苗头性敏感信息,及时、积极开展相应知识普及或者解释性宣传,通过文、图、影像等形式,贴近百姓,办活办好各类网络平台,切实增强医疗卫生单位的网络专门平台对网民的吸引力、感染力。要针对医疗卫生重大政策举措、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及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正面传播,确保主流、正面信息在网络宣传上占据优势地位。

网络舆情的传播源范文5

一、新型媒体格局下网络舆情的现状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国已经进入信息网络社会,我们面对的世界已经不是被时空阻隔的世界,而是一个瞬息万变、真正多元化的信息网络世界,以知识和信息为原动力的技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叹为观止的境地。

网络的繁荣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能传播不实信息,潜移默化地对网民产生影响。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在微信、微博、博客、BBS论坛、留言板或者社区网站等自己的观点和言论。但是由于部分网民还不够成熟,对的言论缺乏一种理智的思考,往往不考虑所的舆论的真实性以及会对社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就妄加评论,随意转发,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在网上散布一些虚假、灰色、庸俗、暴力的言论,扰乱了网络信息传播的规范性、真实性,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改革中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深层次的矛盾随着利益格局的改变会逐渐凸显。个别企业甚至面临劳动关系紧张、职工收入分配不均、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等问题。有些矛盾若不及时解决或得到有效疏导,就会产生敏感话题或爆发危机事件,导致网民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进行各种评论、评议,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恶意攻击,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声誉带来很大影响,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国有企业当下面临的一个既棘手又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二、国有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五个不同层次

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占领网络舆情引导的制高点,近几年许多国有企业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企业管理层对舆情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对舆情管理工作投入的不断加大,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删帖稀释,被动应对。企业对网络舆情视为敌情,面对危机如洪水猛兽,急于快速平息事件,不惜代价进行删帖围堵。这种应急方式虽然仅能解一时之困,但容易积累网民更多的误解和不满,甚至删帖行为一旦被曝光,会衍生出更多不可预测难以应对的危机。在“人人皆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删帖行为其实已经失去作用。而且“两高”司法解释已明确规定,网络公关公司删帖行为是非法经营,这样的方式早已难以为继。

第二层:反向炒作,误导舆论。企业对舆情反映的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应对舆情危机,除了“围、堵、截”的方式进行隐瞒或删减外,还一味在公关手段上下功夫,借助公关公司进行反向网络炒作,实行软文营销、网络水军等手段,试图挽回不利的影响。这样的炒作一旦过头,击穿公众道德底线,必将透支品牌信誉,使企业处境更加困难。

第三层:积极回应,直面舆情。在经历大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更多的舆情管理专业培训,一些企业的危机应对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企业普遍通过新闻媒体、微博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回应公众质疑,在态度真诚、切实解决问题、巧避锋芒、后续跟进、修复影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央视“3・15”晚会之后,苹果、大众、江淮汽车、周大生等一些被点名的企业,大多数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公告声明,向社会大众率先发声作出声明,防止负面舆情进一步扩散,对企业品牌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四层:超前预警,制度管控。在应对网络危机舆情面前,预警前置遏制矛盾升级,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不少企业在积极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的同时,已经将工作重心向前扩展,强化了舆情预警的工作,并积极建立健全危机舆情管理体系,通过监测、预警、应对、修复等环节,建立起上下衔接的组织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控预警机制和事后评估问责机制,全面有效地化解网络舆论危机。不少大型国企在建立舆情应对团队、开展舆情应对研究、定期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案例分析研讨、举办舆情处理专项培训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五层:化危为机,助推管理。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从舆情“消防员”的角色跳出来,采用沟通的话语姿态,进行常态化企业品牌建设是舆情管理的最终之道。同时,不断将更科学的调查方法引入舆情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创新中,正确实施舆情管控,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维护企业稳定和品牌形象。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通过宣传典型、展示形象等方式正面引导舆论,进一步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强化网络舆情管理的长效机制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信息交流的模式快速转变,在对国有企业的舆情管理工作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敏锐把握网络舆情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才能在创新舆情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源头防控机制,提高主动应对能力

国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规范企业信息披露以及新闻制度,加强对企业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网络舆情与企业危机公关知识的培训,引导企业管理人员理性对待公众监督,掌握与公众和媒体打交道的语言艺术及其技巧,坦诚面对各类媒体的评论,不回避、不隐瞒、不消极应对,并充分发挥“主场优势”,积极引导媒体和公众关切的正面反应。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快速、准确、透明地在主流媒体权威信息,占领网络舆情高地,使小道消息无法在论坛、QQ群里蔓延传播,主动引导舆论,放大正面声音,稀释、中和、平衡负面舆论,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二)构筑管理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成立企业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重视舆情工作,加强对舆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一个“大舆情”防控格局,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源整合、物质投入、宣传规划等方面做到统筹安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纳入企业的编制和预算。努力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网络通的高素质舆情监测员队伍,构建舆情工作人员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培养使用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

(三)搭建舆情监控机制,提升反应处置能力

建立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企业在网络媒体上的舆情进行全天候监测,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把握舆情走势,判断舆情风险,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置。一是做好舆情监测记录,发现舆情,进行分级定性,做好舆情跟踪记录,及时向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汇报。二是对舆情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挖掘舆情根源,形成报告及时报送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点跟踪,分级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网络舆情的传播源范文6

一、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速度上的限制,省去了许多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达到了信息即时传播的功能。同样,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接受者,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载体或是消息源,门户对消息的控制被大大削弱,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技术的个性化。并且,由于受众者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也使得新媒体信息变得复杂多变,极具虚拟性。

目前,我们对于许多新媒体技术表现形式耳熟能详,例如:论坛贴吧、搜素引擎、web2.0网站、博客播客、微博客、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通讯软件,这些技术和表现形式的融合,形成了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及环境的发展完善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更乐于使用匿名方式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更自觉地追求平等、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尊重的愿望增强。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传统媒体环境下有了较大变化,他们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一些主义、反的论调、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各种违公德的信息等都在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很多信息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带来深刻影响,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新媒体负面影响的存在,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

二、新媒体技术和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手段。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德育工作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它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更具个性化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观、更深入。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增强德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大学生可以在内容丰富的新媒体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断提升,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可以为高校提供及时的网络舆情预警。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及时预警和“防患于未然”,方便高校和德育工作者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及时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

高等院校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既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把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主动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以及与高校各级网络相关管理部门的纵向联系,进一步做好舆情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