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技术时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技术时代范文1
智能机器人是现代信息服务业最重要的人机交互平台。智能机器人在国内的发展应用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小i机器人作为中国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佼佼者,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汽车、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领域,并且在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为客户成功定制了为数众多的智能客服和智能营销机器人,占据了智能机器人客户服务市场90%的市场份额。
一、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在客户服务市场的应用
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近年来在客户服务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从单纯的网上营业厅(银行)、短信、手机营业厅(银行)等自建渠道,到社会化媒体的 QQ、微博、微信等第三方渠道;从运营商、金融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终端,客户服务已经逐步走上全电子渠道整合、基于智能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服务为基础的、融合现有人工呼叫中心并整合客服与营销的客户关系管理新台阶。客服与营销拓展到全电子渠道已经成为一个必需,这是自身发展需要,无论是大中银行的电子银行,还是移动、电信、联通的电子商务部或者电子渠道部,2015年之前85%业务都必须通过电子渠道来实现。电子渠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目前服务数量成倍的增长已经无法完全靠人工支撑,需要一种自动服务来实现,而自动服务的前提就是智能交互。如果没有智能交互,信息服务的功能将会被弱化。
从多年运营商、金融等智能交互服务应用的发展来看,初期智能交互服务被认为就是关键词搜索、简单的问答,而今天尤其是社会化媒体产生以后,市场的需求已不是简单的问答、关键词搜索,而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机智能交互,而且交互形式多样化,无论是文本、语音还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都可进行自动交互。交互渠道也开始进行整合,把网厅、短厅、IM、微博、APP、微信等渠道整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多维度的管理。交互的效果追求人性化、拟人化,要非常自然,这样才能让客户感知、准确度高,在突出交互价值的同时降低客服成本。
2006年小i机器人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上海科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政府领域的中文智能客服机器人,至此拉开了中国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在现代信息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序幕,经典应用案例有通信领域、金融领域、政务领域。
通信领域
自2008年全国首个运营商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江苏移动i8客服机器人成功上线后,小i机器人又陆续为湖北电信、上海移动、浙江移动、中国联通等超过20多家的运营商推出智能客服机器人,其中上海移动短信智能客服平台日处理短信量平均为30万左右,2012年第一季度用户增长了32.5%,问题解决率达85%,业务成功率达80%;浙江移动短信智能客服平台2012年4月日均提问量为30万左右,问题解决率平均为94.25%,准确率为95.79%,按照人工每日解决问题成本2元/次来计算,每月可节约成本超过1,000万元。
1、江苏移动智能客服
江苏移动智能客服机器人是应用于移动电信运营商领域的首个多渠道智能客服机器人。它通过网页浏览器、WAP、短信和飞信的形式表现,为用户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业务知识问答、业务查询和业务办理引导等服务。
网页机器人日均访问次数4万次,日节约人工成本超过8万元。短信机器人日均交互量35万左右,在提升短厅服务能力的同时为江苏移动创造了额外业务营收,根据局方测算,每月可增收210万。
该解决方案实现了省、地市两层的知识库结构体系,同时与移动统一认证服务、网厅、掌厅、短厅、人工在线服务无缝结合,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2、湖北电信智能客服
“天翼小精灵”是小i机器人为湖北电信打造的智能一体化客服机器人,推出了网页版、短信版、QQ版、189邮箱版,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业务查询和业务办理。
湖北电信客服机器人有效地整合了电信客户版知识库,实现了省、地市两层知识库结构体系,引导客户向使用低成本服务模式转变。据湖北电信用户报告《智能在线客服“天翼小精灵”助力湖北电信》中所述,“天翼小精灵”有效分流了实体客服压力。
在短信平台上,用户可直接发送短信至10001,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处理识别错误短信指令,引导用户办理和查询业务,方便用户使用并提高短厅的服务能力。
金融领域
小i机器人先后为申银万国、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集团等金融领域客户提供多渠道智能客服解决方案,为企业呼叫中心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服务品质,并拓宽业务渠道。
1、交通银行智能客服多渠道解决方案
交通银行紧跟移动互联网应用潮流,在银行业内率先实现了手机银行语音交互功能,推出了智能客服机器人MSN版、网页版、短信版和手机银行语音版。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实现账户管理、转账汇款、基金理财等常用功能,以及获得商城、订票、娱乐等生活类服务信息,带来全新的银行业务体验,迈出了智慧银行跨界创新的重要一步。
从2012年1月上线以来,交通银行智能客服机器人网页版和短信版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交行网银问题的咨询,半年间累计服务客户超过50万,回答准确率95%以上。目前小i机器人已积累了海量的行业知识库及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并有持续学习能力,可以为金融领域提供最先进的智能客户服务、解决客户遗留问题及跟踪市场的解决方案。
2、建设银行智能短信客户服务
建设银行的短信平台不仅是一个巨大业务收入来源,同时也是他们联系客户服务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用户在与建行客服中心交流的过程中有70~80%的问题都聚焦在产品咨询,30~40%的问题为查询,因此70~80%的问题是通过智能短信服务平台来解决,这对客服中心、呼叫中心成本的降低是一个巨大贡献。建行智能短信平台涵盖了个人金融:理财、贷款、储蓄、电子银行业务的介绍、办理、操作;银行卡业务:信用卡的介绍、办理及积分活动;个人商城:交易的售前售后问题。建行智能短信平台正式上线仅一个月,交互量就达到30万,每秒钟可与300~500人进行交互,这是传统呼叫中心无法做到的。
政务领域
小i机器人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切实为政府部门带来了诸多便利。机器人24小时的全年实时服务、规范简洁的答复用语、热情贴切的主动式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助推作用。2012年11月,小i机器人为上海气象局开发的APP“小爱”又成为全球首款气象领域里中文智能互动机器人。
1、 上海气象局智能APP服务
上海气象局通过手机客户端APP实现为民服务,这个应用的关键是实现了500毫米精细化网格信息、灾害预警信息、雷达反推90分钟降雨预报等,不仅告诉你今天多少度、是否会下雨,而且对工业、交通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动态的,如何与动态信息结合?小i融合了客户的交互服务、动态的第三方数据的集成,这三层信息整合在一起,给客户提供服务。这是智能化服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
2、上海12333智询通
自2011年7月1日上线以来,上海“12333智询通”访问人数达71.3万,实现人机互动对话151.4万次,切实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政策咨询服务,受到了来自上海市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今年7月1日,“12333智询通”升级版正式上线,升级版分别在形式、内容和操作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增加了语音、flash帮助等功能,实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全覆盖,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查询。
二、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中的应用
近两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逐步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已完全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人机沟通和社会交往模式,这种新型社会化媒体带给我们一种不同以往的信息传播体验,是企业一个巨大的推动满意度、忠诚度和差异化的新机遇,是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客户服务中心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上的延伸和创新,也可以称为社会化联络中心,而小i机器人也紧跟时代潮流,在第一时间便实现了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新渠道无缝整合。基于小i机器人的智能技术,企业可以定制符合企业品牌形象的智能交互服务平台,在微信、微博、短信、QQ、APP等各个渠道上实现包括智能客服、智能业务咨询和办理、智能营销在内的多种功能,达成对于企业用户的多窗口全方位立体服务,这为企业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式。
1、 小i智能微信服务平台
小i智能微信服务平台是以人工智能交互为核心,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信息自动交互、智能客户服务和营销,率先实现了微信上的双向语音交互,以丰富的展现形式(文本、语音、图片、表情、图文、音乐、视频)为用户提供聊天、客户服务、业务办理等多项智能服务。
智能交互示例:用户对小i的微信公共帐号说“我要喝咖啡”,小i的公众帐号就会把这个信息通过腾讯微信通道送到后面的智能处理系统进行中文语言处理,然后进行反问:请问你喜欢星巴克还是上岛咖啡?用户答“我喜欢星巴克”,再问能不能把位置上传,上传完位置以后,腾讯的微信平台有位置信息服务,最后告诉你最近的星巴克。
2、 招商银行智能微信服务平台
“招行智能微信服务平台” 是国内首家提供微信互动服务的商业应用,也是国内首家微信客服公众帐号。信用卡用户首先可以通过添加招行微信公众账号,与招行信用卡中心微信客服进行互动,开展服务咨询、余额查询等操作;还可以通过银行卡号或者身份证号与招行网银系统进行对接,开展还款、转账、积分兑换等复杂业务。这个服务平台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为招行用户在线服务,交流界面友好、通俗易懂,能让用户瞬间获得所需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上的消息通道,传输各种各样的多媒体的服务以及位置服务,在寒暄中理解用户的问题,完成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在招行微信平台上的互动突出的是小i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就是智能,只有智能交互才能实现用户良好的体验。
3、中国联通QQ客户服务
中国联通QQ客服机器人以企业QQ为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一对多的在线服务,当用户将手机号码和机器人绑定后,机器人就能主动推送账户信息。除了回答有关中国联通的业务咨询问题,还能识别日常用语,极大地改善了服务中的人性化体验。
据统计,中国联通QQ客服机器人上线后,每天可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用户需求,至少同时接待300个用户。按照每天为联通公司节约5~10万元的成本计算,一年可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三、联络中心步入智能化时代
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核心分为五个要素:第一是大脑,要实现自动的服务,首先要有一个大脑,就像人一样,要有智商,这个大脑做语义分析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对话逻辑推理等;第二是交互渠道,就像人的五官,这是一个多渠道的形象比喻(如网页、短信、飞信、QQ、APP、微信、微博、IVR等),无论是哪个渠道对它来讲都能处理;第三是交互控制,就像神经,包括消息会话、服务策略、扩展应用等;第四是知识体系,我们把它称为心脏,这个知识体系跟现在呼叫中心所设想的那个知识库有点不一样,含有语言知识和业务知识;第五是智能化的模型。
智能技术时代范文2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具体应用
引言
本文对智能电网和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进行了解,并对具体应用进行梳理,有利于了解目前形势状况,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1、基本概念
1.1电力信息通信
在电力系统中,不断重复着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又夹杂着一些非常细的环节,想要更加严密的监控这些环节,使得电力传输的安全和顺利,就必须要通信系统的配合,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电力信息通信是不可或缺的。
1.2智能电网
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是智能电网的任务之一,智能电网利用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刻的了解和发现,然后对期间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高效。安全运输电是智能电网最核心的重点,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能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获取经济利益。
2、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光纤和无线已经逐步成为主要的电力通信网结构,逐步替代了同轴电缆。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在传统结构中,发电厂和电力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连接不顺利,导致很多问题等不到解决,现在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了。目前我国有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和新能源发电等几种不同的发电方式,中国本就地大物博,加上科技发展迅速,目前发电量已经可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保证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我国电网庞大,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相信随着电力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3、智能电网时代对电力通信技术提出的要求
3.1电力通信平台的多样化
电力通信平台多样化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点之一。目前的主要方式是将智能化技术与电力通信平台相结合,研发出不同的的应用,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因为各种需求比较复杂,可能还会互相有所交叉和覆盖,因此必须进行统一的规划。电力企业开放电力通信的平台时,按照规划的内容进行开放,保证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与时俱进。
3.2保密性
智能电网的研究对象中涵盖了很多的有用信息,因此电力通信系统必须做到保密性强。电力通信系统可能会受到外界一些干扰,造成信息的流失与损害,为了有效预防这点,应当具有防护性。
4、具体应用
4.1新能源
传统电力系统浪费了资源,一些可再生资源可以进行重新利用,智能电网改变了这样的状况。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研究新能源,不断尝试新能源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目前主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科研力量的不断加大以及反复试验,相信会有更好的新能源在电力信息通信中发挥作用。
4.2变电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当大量的电流进入变电站,不仅能对他们的信息进行O控,还能提供数据支持。智能操作技术应当被用于变电站中,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信息传感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和感应信息,也应当用于变电站的建设当中。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应当逐步使变电站达到自动化,不仅能有效节约了物力,还对人力资源做出了合理调整。
4.3配电
配电网络是电力网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配电网络能够灵活和高效的运作将会保证整个电力网络的运行处于高质量。电力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应当被运用在配电之中,不仅可以快速地诊断故障,让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还能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5]。优秀的配电网络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的整体质量,应当在建设中予以关注。同时配电系统应当更加兼容,更加集成化,有利于智能电网的运行。
4.4输电
目前我国电网覆盖面积极广,在输电的过程中很多都是远距离而且大容量的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的消耗是非常多的,因此应该予以关注。清洁能源应当尽早用于输电之中。电力通信必须在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基础上,再进行更好的研发,降低中间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和浪费,对传输过程中的每一部分,比如:电线,都进行监控,并整体呈现出来,让工作人员及时查漏补缺,出现问题及时修复。
4.5用电
电力经过发电、配电和输电最终来到用户家中,被用户进行各种方式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工作人员应当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控,可以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非常多,将会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同时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还有待发展。
5、当前电力通信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并加以总结和分析,运用到自己的建设当中,其中必须重视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规范的管理,统一规划与实施。目前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网络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这都为智能电网搜集、获取数据提供了便利,但是店里通信中目前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智能电网对原创技术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更好地决策与控制,在许多细节上就需要全新的处理方式,以前的很多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浪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在现在不断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情况下,应当引起电力发展的重视,向着绿色能源,可能回收发展利用的方向上走,不可以以浪费资源为前提进行发展,必须严格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次,目前高端人才匮乏。一方面,学校内对通信专业的教育已经比较陈旧,很多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发现很多知识已经过时,学校没有对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导致可用的人才并不多。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智能电网和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内涵,然后介绍我国目前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之后相继介绍了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技术提出的要求,还有电力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智能技术时代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智能硬件 特点 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247-01
当前,我国在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期间,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其发展需求实施设计工作,确保可以增强产品生产力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 智能硬件特点分析
1.1 智能硬件概述
智能硬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其是针对计算机与传感器等技术的研究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硬件体系,可以与客户相互交流,并且能够完成各类用户所布置的工作任务,达到良好的智能化效果[1]。
在此过程中,智能硬件与传统的电脑、智能手机等不同,也不是人们所研制的机器人,而是一种新兴的智能技术,可以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相互结合形成良好的软硬件体系,具有较多智能化功能。主要包括:第一,利用智能化改造的硬件,例如:智能家居电器设备、旅行设备等,可以为人们生活带来较多便利。第二,智能化的新兴硬件,像是四轴飞行器等。但要明确,智能硬件并不是复杂的机械硬件[2]。
1.2 智能硬件技术分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步,智能硬件可以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连接,以便于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一些服务,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智能硬件还可以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与开发,形成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智能硬件是利用芯片技术与软件技术形成了集约化与可扩展性的体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感应技术与交互技术等,促进智能硬件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使得交流形式多元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中[3]。
2 智能硬件的设计思路
2.1 运用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技术与成果
在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应用先进性较高或是成熟的智能技术,确保可以提高其设计质量,并且利用稳定的智能材料实施设计工作,进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利用交互设计方式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预测出客户的行为,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从中寻找出良好的设计依据,确保可以有效提高其设计效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也开始频繁更新,虽然可以提高智能硬件开发效率,但是,却不能将客户作为O计中心,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设计出将客户作为中心的设计成果,保证能够在设计前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确保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质量,使其达到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进而提高智能硬件设计质量[4]。
2.2 对智能硬件进行细致分析
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从本质上分析与理解智能硬件设计工作,并且抽象化的对智能硬件进行设计,确保可以清晰的做好设计工作。由于智能硬件在实际设计期间属于物质化范畴,其原型的创造可以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根据智能硬件的非物质属性等对智能硬件的形式与功能进行细化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服务内容、交互效率等,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3 以人本角度为出点对服务内容与交互方式进行审视
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客户的需求,必须要从客户的角度设计智能硬件,使得智能硬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可以利用正确的服务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进而增强其发展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基础服务内容,确保可以利用各类服务功能的扩展,使得智能硬件中的一些功能更加独立,设计人员还要利用人性化的设计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增加一些情感功能。另外,还要添加一些充满神秘性的高科技智能硬件,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客户的使用欲望。
2.4 对硬件原型和概念进行重视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实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原型与理想化的设计概念,确保可以利用良好的设计方式对其进行设计。首先,智能硬件设计原型。就是在设计期间,利用天文学与艺术创作实施设计工作,进而创作出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的智能硬件。同时,智能硬件设计人员还要设计出合理性与科学性较高的智能硬件,确保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习惯与直觉等合理的设计服务内容,进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其次,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就是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关注客户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将客户需求作为讨论点,并且参考之前的技术经验,确保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其数字化发展效率,并且做出理想化的概念设计,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创意设计。创意设计就是智能硬件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与观念,并且结合自身的智慧与思维,创造出新型智能硬件,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充分想象,并且利用产品语义特征等传达出智能硬件内涵,同时,还要从思想层面上发挥创意设计优势,使得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其设计要求实施工作,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硬件特点分析之后,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其不足之处完善设计方案,在优化设计体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确保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增强智能硬件的设计效果,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实施设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其发展效率,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先妹.基于全数字仿真的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设备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2]卢佳.一种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电路[J].电子测试,2012(11):65-68.
智能技术时代范文4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集中
1 引言
带式输送机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设备,承担着煤矿在井下的运输任务,其输送线路灵活、适应性强,输送距离长,一般可达几百米至几千米,最长的甚至可以达到10 千米以上。为保障其安全运行,减少运行中的摩擦阻力,带式输送机需要进行。带式输送机的点很多,有电机轴承、滚筒轴承、轴套轴瓦、轴承座、减速器、托辊轴承,等等。托辊是带式输送机用量最多的旋转部件,托辊的质量特性、使用寿命对带式输送机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带式输送机托辊和滚筒上都装有轴承。带式输送机中减速器结构较为集中,减速器中有许多配件需要,如轴承座、轴承以及各啮合齿轮;轴承座、滚筒轴承、托辊轴承、电机轴承、链索销子等运动部件结构上比较分散,尤其是输送距离长的带式输送机,托辊分布更加分散,改向滚筒和传动滚筒距离很远,因此每一个部位应单独设有装置。带式输送机在整个运转过程中一般没有停歇,有时短暂停机进行间歇,且具有较大负荷和较高的散热要求。所以,带式输送机中减速器的通常需要进行集中的连续,轴承座、滚筒轴承、托辊轴承、电机轴承、链索销子等运动部件通常需要进行分散的连续。
2 带式输送机的两种传统集中方式分析
当带式输送机线路很短时,其点也比较少,且点分布比较集中,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手动。但是,当带式输送机的线路较长时,比如在1千米以上,再使用人工就会很麻烦,因为这时候的点很多而且比较分散,人工太费事。目前,在国内很多矿山已经使用了集中系统来进行。目前他们采用的集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线式供油系统,另一种是双线式集中系统。下面对这两种系统进行介绍,并分析它们存在的不足。
2.1 双线式集中系统
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双线分配器,其典型部件有:2条供油管道、泵、换向阀、电控箱等。泵供油,经换向阀、2条供油管道、双线分配器分配至带式输送机的各个点,而且通过双线分配器的限位螺母可调整供油量,基本能够满足多点的要求。该系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该系统工作不受单个分配器的影响,因而无法确保所有点都被给油;②该系统采用2条供油管,管接头较多,导致系统维护工作量大;
2.2 单线式集中系统
系统通常由1条供油管道、泵、单线分配器、换向阀、电控箱等组成。由泵站输出油,经1级单线分配器将1路出油变成多路出油,这些多路出油再由2级单线分配器变成更多的分支油路。并且根据需要还可增加3级单线分配器,这样便能够向数百个点供送油,可以较好地满足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点多且分散的要求。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集中系统。同时该系统采用单线供油管道,管接头少,因而系统维护起来较为方便。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① 系统一旦安装完成,每个点的给油量就确定了,不能随意改动;②多级分油压降大,3级以上扩展困难;③如果某个点发生了故障或堵塞了,则整个系统都无法继续运转;④所有点的周期一致,不能根据需要单独调整个别点的周期。
可见,现有的两种系统都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有必要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系统。
3 智能集中系统在带式输送机中的设计应用
这里介绍一种新型的带式输送机集中系统――智能集中系统。与传统的单线式、双线式集中系统相比,该系统在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及配置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其组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由该图可以看出,该系统主要由监控站、控制柜、站、智能分油箱等4部分组成。
图1 智能系统的组成
该列智能集中系统控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油输送采用单线式输油管,输油管通过分油箱内电磁给油器连到点,给各点供油,分油箱内设置油流检测器,检测供油情况。监控站能够实现远程操控,可以做到对单个点的周期、单次给油量等参数的精确调整,满足不同点对的不同要求,精确计量每个点的供油量,保证按设定量给各点供油,并可以定点检测、报警,使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系统扩展,比如监控站接入局域网或互联网,能够实现网络远程操控,对于输送距离比较长的带式输送机、多台输送距离长的带式输送机串接系统的更加适用。引入了载波通讯技术,以更好地实现点要求不同、间隔距离大、分布分散的带式输送机设备的检测与控制。扩展后的智能集中系统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扩展后的智能集中系统简图
采用电力载波形式进行监控,由载波通讯芯片进行供油指令接收和供油参数反馈,在控制柜与各油站之间和分布分散的点分油箱减少了信号线缆的使用,克服了长距离信号线损,使线路的复杂性降低,系统可靠性提高。油泵站载波通讯解码器和各个智能分油箱载波通讯解码器都单独进行通讯,单独监控每个点的供油参数,精准实现点分布分散且要求不同的带式输送机的定点定量以及定点检测与报警,可以提高带式输送机运转率、减少维护次数和时间,提高设备产能与效益。4 结束语
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式输送机今后的运输能力会进一步加大,运输距离会更远,运输速度也会更快。这对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采用人工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技术,不断设计新的自动系统,不断改进旧系统的缺点,使其更加完善。本文中介绍的智能集中系统解决了传统集中系统的油量不可调、故障不可检的问题,实现了定点定量以及定点检测与报警,明显提升了效果,提高了设备维护质量,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是将来带式输送机配套系统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韩兆祺.大功率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应用探讨[J].煤矿机械,2012(1).
智能技术时代范文5
关键词:输送机;问题;原因;智能控制;预警
某煤矿第15号煤层处在太原组最底部,同时也在K2灰岩下面,煤层厚度在1.64~7.20m之间,平均厚度大约在3.86m。作为全煤巷道,运输大巷是以15号煤层为基础而掘进创建的,因为使用周期长、煤层裂纹大,所以很容易引起巷道底板发生变形。同时煤层巷道所使用的带式运输机也是以巷道底板为基础进行布置的。伴随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扩大,煤矿运输系统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加大。带式运输机在粉尘浓度、空气湿度以及巷道变形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很容易出现撒料、跑偏以及停机维修等故障,使得煤矿开采效率大幅降低。因此,要对带式运输机的故障原因以及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要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从而保证煤矿掘采效率的提高。
1主要故障类型分析
1.1带式输送机结构及原理
如图1所示,作为15号煤层大巷主要运输设备带式运输机由驱动运行装置、尾架拉紧装置、改向滚筒组、缓冲托辊组、传送运输带、煤矿清扫器、操作保护装置七部分共同组成[1]。驱动运行装置为带式运输机提供动力,滚筒传递动力,皮带在摩擦力驱动下围绕托辊、滚轮旋转,经过拉紧装置作用皮带张紧,因为缓冲托辊的支撑使得皮带保持在U形状态。在皮带作用下煤炭随其向前运动到达运输终点。带式运输机承载力主要来源于机架,而带式运输机机架优势沿着大巷底板进行铺设,但是运输机的平行运转却不受大巷底板变形影响。
1.2故障类型
该矿经过6个月监测统计发现,带式运输机运行故障主要有撒料、皮带跑偏等6种,其故障占比如图2所示。其中,63.5%的故障率都是源自撒料以及皮带跑偏,对煤炭运输效率产生重大影响。1)故障率排在第一的是皮带跑偏,所占比例37%。运输机正常工作状态下,因为托辊的支撑作用皮带呈现U形带动货物运行,通常情况就是皮带以非U形状态远离托辊支撑运行而导致故障,从而引起皮带磨损、撒料等问题,甚至情况严重者出现安全事故。2)故障率排在第二的是撒料,所占比例28.3%。造成运输机撒料的主要原因有皮带跑偏远离支撑而使物料撒落,以及大巷底板自身变形较大导致运输机皮带松紧形成悬空从而造成撒料。3)故障率排在第三的是异常噪音,所占比例21.2%。因为带式运输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所以很容易导致运转轴承损坏。且部件数量众多,所以很容易有异常噪音产生。虽然这类故障不会对运输效率产生较大影响,但是这类问题出现时往往也就意味着运输机需要维护保养了。4)故障率排在第四的是皮带打滑,所占比例6.9%。因为滚筒与皮带之间摩擦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皮带打滑。其主要原因分为如下两种:第一种是皮带张紧装置提供的张紧力太小;第二种是皮带与滚筒之间进入湿润物料[2-3]。5)故障率排在第五的是皮带断裂,所占比例3.9%。这种故障虽然发生概率很小,但是造成危害却极大,一旦发生整个运输系统必须停止运转,其主要发生在皮带和滚筒接口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转载破损以及皮带老化等。6)故障率排在第六的是减速机断轴,所占比例2.7%。其主要发生位子在减速机高速轴位上,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部件设计强度不足,在加上高强度疲劳损坏,很容易引起转轴断裂。
2故障预防控制研究
2.1解决方案
按照故障类型进行传感器引入,通过传感器对故障数据进行监测。所图3所示,智能控制系统自行对数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发送指令,从而确保智能控制的有效实现。1)皮带跑偏。以左右交替方式,每50m间距在皮带两侧布置1个距离传感器,借助极限值设置法来解决皮带跑偏问题,当皮带跑偏距离相对较小时可以发送提醒警告以便人工查验,当皮带跑偏距离相对较大时可以直接使运输系统停止运行。2)撒料。皮带下面每间隔5m安装一个称重传感器,把第一个传感器数据作为初始值,然后和其他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数据差异相对较大,那么控制主机就会发送警报,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对运输机进行检修维护。3)皮带打滑。皮带转动主要是滚筒静摩擦力带动的,如果皮带出现打滑那么很容易造成静摩擦牵引力减小。所以需要在滚筒和皮带交接处安装速度传感器,以此获取皮带运行数据,从而判断皮带打滑情况。4)因为减速机断轴、皮带撕裂这两种情况发生概率很小,并且运输机设备自身能够对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所以不需要在增加其他智能判断模块。
2.2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集中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检测系统组成。集中控制系统作为智能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就是数据分析、指令发送;传感器检测系统主要作用就是接受采集传感器监测数据。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首先系统配件自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有保证,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整个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15号煤层运输大巷工作环境状况极为恶劣,所以优先选用高性能57-1214PLC型西门子主控制器。此系统硬件设计模块主要有PLC控制系统、功率监测系统、传感器系统、变频器系统组成[4]。智能控制系统各个模块流程图如图4所示。作为智能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PLC控制系统主要作用就是接受控制命令以及控制命令输出,从而保证对电动机的有效控制;传感器系统主要作用就是对运输机运行速率、运输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PLC控制器;功率监测系统主要作用就是对变频器以及电动机运行功率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及时反馈给PLC控制器;传感器系统只要作用就是对带式运输机运行故障状态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PLC控制器。所有监测数据经过PLC控制器初步处理后反馈给上位机系统,煤矿开采人员可通过上位机系统对运输机进行实时监控。
3结语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对带式运输机的故障类型、特点以及故障解决方法都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不仅让带式运输机故障智能预警得到有效实现,而且还让运输机故障率得到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还要加大生产监管力度以及强化工作人员技能操作,尽而确保煤矿运输设备故障发生率的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卫晋鹏.基于工作负载变化的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J].煤炭与化工,2021(1):66-68.
[2]郭志.矿用带式输送机智能监测及故障预警系统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0(3):92-94.
[3]佘东,黄萌.基于PLC的煤矿带式输送机智能监控与节能保护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2020(5):35-37.
智能技术时代范文6
【关键词】智能穿戴 传感器 无线通信 技术融合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5.05.002 中图分类号:TN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5)05-0009-04
引用格式:肖征荣,张丽云. 智能穿戴设备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移动通信, 2015,39(5): 9-12.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XIAO Zheng-rong, ZHANG Li-yun
(China Unicom R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sensor technology, display technology, chip technology, operating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improve battery life extension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ies of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in market, industrial chain, technology fusion, security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are described.
[Key words]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sens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usion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传统互联网已经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智能穿戴设备近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成为一个热点行业。智能穿戴产品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眼镜、娱乐、儿童监护、健康、智能家居、智能服饰到通信等领域,可以加入拍照、语音识别、镜片导航、体重监测等各种功能。可以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点的智能终端,其展现形式不是手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可穿戴物品。它通过借助传感器,与人体进行信息交互,是一种在新理念下诞生的智能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升级。智能穿戴设备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生活方式智能化方面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 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
按照主要功能的不同,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运动健康类、体感交互类、信息资讯类、医疗健康类和综合功能类等,每类设备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消费人群。运动和医疗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体感控制和综合功能类的设备有智能眼镜等,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信息咨询类的设备有智能手表,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从目前来看,医疗和运动健康类设备使用的用户较多。
随着智能穿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产品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类只具备单一功能的智能硬件纷纷开始与其他智能硬件寻求合作。在未来,随着单一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技术日渐成熟,不同领域和功能诉求的产品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在功能上实现互补,从而带来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体验,发展方向也会日渐明确和多元化。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产品主要有手环类产品、手表类产品、眼镜类产品和便携医疗设备类产品等,如三星、索尼、华为、小米的智能手环,苹果、三星的智能手表,谷歌的智能眼镜等。此外,还有一些珠宝、纽扣类、饰品类以及可放入口袋或嵌入服装内的产品等,如施华洛世奇推出的SwarovskiShine太阳能可穿戴设备系列,Opening Ceremony推出的MICA智能手镯。
3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产业涉及的技术范围较广,包括传感技术、显示技术、芯片技术、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数据计算处理技术、提高续航时间技术、数据交互技术等。
3.1 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主要完成语音控制、眼球追踪、手势辨别、生理监控(包括心跳、血压、睡眠质量等)、环境感知(如温度、湿度、位置和压力等)等。目前,应用较多的传感器类型有骨传导、音源感测、肌电感测、重力感测、影像感测、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方向感测、线性加速度感测、光体积讯号变化感测模组、心电图脑波感测模组、眼球追踪感测等。
3.2 显示技术
目前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常见显示技术包括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有机发光二极体、发光二极体与电子纸等。除此之外,目前主要的3种穿戴式显示技术是:
(1)微型显示:如硅基液晶,微机电系统/数位光源处理、镭射扫描等。
(2)柔性显示:目前,日本半导体实验室、苹果、三星、LG、Philips、诺基亚等巨头正积极开发并推进可弯曲的柔性屏幕、电池和人机界面系统并进行专利布局。现阶段主流柔性显示技术的研发瓶颈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显示技术所用核心光电材料及相关功能材料性能的改进、提高,包括新材料的研发等;
2)器件封装基板及相关封装材料的研发;
3)更高显示性能参数和效率的显示器件结构设计和优化;
4)低功耗、高效率驱动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5)低成本材料、制作工艺研发及产业化等。
(3)透明面板:透明显示已开始应用于公共看板与橱窗等,如果应用于个人穿戴,需再提升穿透率与解析度。
3.3 芯片
智能穿戴设备芯片可以分为3类:
(1)以现有手机处理器为核心的芯片:如三星Galaxy Gear采用的Exynos 4212,Google Glass采用的OMAP 4430,其优点是有效利用已有平台加速开发且功能强大。
(2)基于单片机(MCU)的产品:如Pebble手表、FitBit One手环都是基于ARM Cortex-M结构的MCU产品。
(3)专门针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芯片:英特尔推出的针对穿戴式设备芯片方案Intel Edison是双核芯片,一部分支持安卓系统,另一部分则支持实时操作系统;高通推出的Toq处理器,为可穿戴设备专门定制产品,采用ARM Cortex-M3架构;博通推出的BCM4771处理器,集成定位功能;国内北京君正的芯片JZ4775,集成了CPU、Flash、LPDDR、Wi-Fi、Bluetooth、FM、NFC和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所有器件。
3.4 操作系统
智能穿戴设备采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3类:
(1)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具有功耗低、任务单一的特点。如三星智能腕带Gear Fit采用的实时操作系统。
(2)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修改的操作系统。如三星第二代智能手表Gear 2和Gear 2 Neo搭载的Tizen操作系统。
(3)专有操作系统:谷歌推出的Android Wear,北京君正推出的Newton平台等。
3.5 无线通信技术
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而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更适合智能穿戴用户之间、智能穿戴设备与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和信息共享。目前智能穿戴设备与终端的通信大部分是基于WLAN、蓝牙、NFC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数据的同步采用私有协议。用户可以通过NFC技术将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相连,不需要其他复杂的设置;用户可以通过蓝牙和WLAN技术从可穿戴设备中获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智能手机或云端,同时又不会消耗太多电量;用户还可以借助WLAN直连技术直接将2个Wi-Fi设备连接在一起,无需设置接入点。此外,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通过3G、LTE等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或分享。
3.6 数据计算处理技术
人机交互输出界面或回馈包括文字显示、数据分析、语音反馈、动态或虚拟影像等,所有这些输出界面的呈现都必须透过内容运算系统分析,如扩增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AR结合VR的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立体投影等各种现实内容计算和环境感知分析以及各种测量分析计算如血压、血氧、心率、脉搏、体温等。
此外,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将智能穿戴设备采集的数据及时、准确地发送到后台,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合理的建议。
3.7 提高续航时间技术
在智能穿戴技术里,如何提高设备的续航时间是关注的重点,也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有3种:一是从操作系统、芯片、屏幕以及终端互联等方面来减少功耗,在性能与功耗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增加电池容量,如弯曲电池技术可在缩小电池体积的同时增加电池容量;三是通过无线充电、极速充电、太阳能和生物充电等技术缓解该问题,但这些充电技术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大规模商用。
3.8 数据交互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的价值不仅是简单的硬件功能,还包括依托于硬件的软件和数据服务。但是目前很多厂商的应用和云服务封闭,存在数据孤岛,不能与其他设备共享数据,缺乏开放产业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开放并统一智能穿戴设备、手机、云服务之间的接口,推动信息的流动和共享,消除数据孤岛,为用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智能穿戴设备与云平台的交互方式,按照通信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2种:一类是智能穿戴设备具备通信能力,能够直接与云平台交互;另一类是可穿戴设备不具备通信能力,需要通过手机与云平台交互。
4 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展望
4.1 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在2014年的爆发,2015年随着苹果的Apple Watch正式推出,华为的Huawei Watch、HTC的Grip健身手环和虚拟现实头戴设备Vive等新产品的,智能穿戴产品将会变得更加时尚、智能,种类将更加丰富。
据IHS预计,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8年将达300亿美元。IDC预计2018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119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4%。
4.2 产业链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
可穿戴设备市场产业链主要包括硬件、行业应用、社交平台、运营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环节。目前可穿戴设备产业还不够成熟,不同厂家的产品彼此独立封闭缺少合作,数据缺乏有效共享。同时每个可穿戴设备都开发自己的应用以及数据业务平台。这种端到端的研发模式投入大而且风险高,同时人力资源分散,难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优势。未来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上各方将会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4.3 智能穿戴设备与相关技术进一步融合并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可以促进产业分工以及加强不同领域企业间的互通合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使得产业链中各方加强创新,打造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可穿戴设备与手机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接口标准化,便于实现多种可穿戴设备整合,降低第三方开发应用的复杂度,多数据融合和共享标准化,便于用户统一管理和拓展生态链。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扩大,智能穿戴设备与生命健康、移动互联网技术将进一步融合,可穿戴设备低功耗设计和研发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产品应用将会得到发展。在低功耗与高效能的微处理器、智能人机交互、柔性可拉伸器件、微型化供能、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得到进一步突破之后,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4.4 智能穿戴设备安全性进一步加强
大部分智能穿戴设备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且与外部通信采用无线连接方式。而且现阶段产品开发更多注重的是功能的实现,对于设备本身安全性关注并不高,导致存在诸多安全风险。智能穿戴设备面临的主要信息安全风险来自于2个方面:内部漏洞和外部攻击。
部分具备虚拟现实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使用户在使用时会分散注意力,影响用户人身安全。Google Glass使用户眼睛长时间聚焦,这可能会对原来人的生理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所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辐射,而智能穿戴设备长期与人体贴身接触,特别是眼镜、头盔等头戴式设备,所以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辐射进行控制、要求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部分与皮肤长期接触的可穿戴设备造成使用者皮肤产生不适或过敏反应,需要防止可穿戴设备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安全性将会受到更多关注,其安全性将会得到逐步提高。
4.5 相关应用越来越丰富
目前,面向智能穿戴设备开发的应用较少。在应用程序的数量上,如Pebble智能手表有1 000多种应用,而索尼智能手表有200多种应用,Gear则只有70多种。与智能手机产品用户需求不同,各类智能穿戴产品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所以智能穿戴应用的生态系统碎片化严重,这也是可穿戴应用较少的原因之一。开发人员为这些环境开发应用变得非常困难,时间和精力成本大大提升,而应用正是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的关键。
另外,一些杀手级应用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必不可少。而目前很多可穿戴应用仍然像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的扩展,可穿戴应用需要打破这种模式,针对智能手机做不到的事情开发应用。未来占据智能穿戴设备重要市场份额的腕带类设备在健康和健身类别将产生杀手级应用,一款原生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开发。
参考文献:
[1] 徐迎阳. 可穿戴设备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 现代电信科技, 2014(4): 73-76.
[2] 赵子忠,徐琦.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新发展[J]. 中国传媒科技, 2013(11): 84-87.
[3] 许翠苹. 从博通聚焦可穿戴市场说起[J]. 通讯世界, 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