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1

【摘 要】近年来对口升学为中职学校学生开辟了一条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机会,每个学校都在探索对口升学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自己10年的教学实践对国家政策和学生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信息技术类)对口升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性的修订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对口升学;人才培养

一、中职对口升学政策

2014年6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其中提到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2014年11月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在目标任务中提到,到2020年,达到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这一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无疑给优秀中职学生开避了一条学历教育的上升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学龄人口减少,笔者所在宿州市中考人数逐年减少,中考分数线逐年下降,多年来一直存在中职和高中甚至高职学校抢生源的现象愈演愈烈,各个中职学校为扩大招生不惜代价,不设门槛,致使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目前中职学校重视技能及专业课的设置,而忽略了文化基础课,造成了严重的偏科现象,这对对口升学的学生和老师带来不小的挑战和压力。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既要充分利用中职学校重视技能的优势,又要学习普通高中的强化文化课的学习方法,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实力。

三、中职对口升学学生培养目标

按照国家专业大类,中职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升入信息技术类,能够主要接续专业(高职和本科)大概可以分为软件应用专业群、网络技术专业群、其他专业。入学要求是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力,学制为三年。笔者所在安徽工程技术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以及今年刚刚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学生主要升入的本科院校主要是附近的宿州学院和蚌埠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阶段基础较薄弱,我们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候还需要兼顾不同类别学生,因此我们制定了升学和就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升学培养目标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对口升学考试纲要规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进行电脑的操作;能够熟练掌握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两种平面设计软件;具备一定的编程和网络基础知识;能够掌握Flash软件使用。

若未考入大学者也因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拥有一技之长,面向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动漫、软件工程、电子商务、通信技术、平面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对口升学课程设置方案

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含实训课)。

公共基础课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开设,具体课程数量按照学校情况自己调整,语文、数学和英语是必考也是学生难点,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这三门文化课贯穿始终,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补齐每个学生的短板,用三年的时间强化文化基础。专业核心课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及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和《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修订。

因为有详细教学大纲规定,在这里就不做详细叙述,但是这三门专业课也是教师比较头疼的课程,因为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课程无论学生水平如何都有三年的学习基础,但是专业课程都是从零开始,除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对比较简单,其它两门课程_实比较抽象,从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得知,我们在讲解枯燥的理论课程时候一定要结合形象化的比喻,如果实在有个别学生不能理解记忆,那只有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教学。

2.专业(技能)方向课(含实训课)。

对口升学的学生除了考文化基础课和三门计算机专业课之外,在各个学校组织的上机考试中各个高校会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考试,因此我们学校按照不同高校专业侧重开设了不同专业方向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安排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两门课程。数码维修、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方向安排计算机组装和维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isual Basic和网站建设与开发三门课程。动漫游戏和数字媒体方向安排二维动画课程。

五、课程设置表

为了更直观看出对口升学课程设置,现在将三年的课程设置绘制成表,以周课时形式制作出来。

第一学期课程 第二学期课程 第三学期课程 第四学期课程 第五学期课程 第六学期课程

体育2节 体育2节 体育2节 体育2节 体育2节 体育2节

职业生涯规划2节 职业道德

与法律2节 经济政治

与社会2节 哲学与人生

2节 历史2节 二维动画制作

(Flash)4节

数学4节 数学4节 数学4节 数学4节 数学4节 数学4节

英语4节 英语4节 英语4节 英语4节 英语4节 英语4节

语文4节 语文4节 语文4节 语文4节 语文4节 语文4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6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isual Basic)6节 网站建设与开发(Dreamweaver)4节 计算机应用

基础4节 计算机应

用基础4节 计算机应用

基础4节

物理4节 微机电路

基础4节 数据库4节 数据库6节 数据库6节 数据库4节

图像处理

Photoshop 4节 计算机组装维修4节 平面设计Illustrator

6节 计算机原理

4节 计算机原理4节 计算机原理

4节

由于每年对口升学的教学大纲和政策都有可能调整,以及学生每一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对口升学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这需要我们在一线上课教师不要循规蹈矩,灵活执行既定方案。

参考文献:

[1]对“对口升学”考试的思考[J].张雪彦.当代继续教育.2013(05)

[2]利用对口升学政策优势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J].任会兵,李文鹏.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基于中高职衔接、普职沟通的视角[J].任平,代晓容.职教论坛.2014(03)

[4]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方法[J].张凤全.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10)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美术基础;教学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美术基础的重要性

1、掌握色彩知识有助于在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在应用专业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设计课程,以后也会接触到大量的此类工作。在这样的设计任务中,色彩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作品第一眼引入眼帘的就是和谐舒服得体的色彩。色彩知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色彩的原理、概念,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去运用这些色彩。

有了色彩基础,在设计中就能够把握各种色彩的组合,根据主题要求调配出各种合适的色彩。在应用专业网页设计课程中,色彩的运用要求色调统一,根据不同的主题色调反差非常大。笔者曾经在一个项目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开淘宝店,并且自行设计店铺。有位学生开设童装店,选用了一些偏灰的颜色。灰色系列当然是表现高档的首选,但是其主体是儿童服装。儿童是天生活泼可爱,对色彩艳丽的事物有天然的吸引力,所以,在这个案例中,一定要用高明度,高亮度的颜色,色彩一定要鲜艳。后来,这个学生通过色彩构成的知识,并且结合了现实中一些有关儿童的事物的启发,给出了一个以黄绿色,粉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网页。在网页设计中,可能很多的学生去关注代码的编写和后台的运营,而界面常出现色彩不协调、构图较乱等问题,却解决不了。

2、掌握素描造型能力有助于对设计中物像的表现

素描课程设计专业是基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几何形体、静物、人物、风景的临摹和写生训练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通过点、线、面等语言,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比例、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关系。在素描学习中,研究物体的形体结构以及相关的本质。在运用电脑进行设计时,结合熟悉的软件操作,可以把素描能力转换到电脑中,对物体进行三维模型的塑造。因此,要在课程中安排素描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电脑中进行形体建模。

动画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开设的课时比较多。动画设计中有很多原画的设计,要运用到素描知识,例如在表现人物比例、脸部比例、脸部表情、明暗关系时。在动画场景的设计中,学生必须知道通过主次、虚实关系,来表现空间的远近。通过素描训练,还能训练学生掌握空间透视的表达方式,培养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动画场景中、包装效果图制作、室内外设计中都需要用到透视关系。透视的基本原则有两点: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高远低(视平线之上)。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透视原理,可以通过写生训练来加强透视效果把握力和空间想象力。

3、掌握版式设计法则有助于设计中的版式编排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信息的安排,完全是堆砌,没有任务的设计感,没有重要信息,辅助信息的区别。更没有对整个版面的整体把握,参照“视觉流程”法则,把画面信息串起来,并且能分出主次。吴冠中先生说过“构图中最基本、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平面分割,也就是整个画面面积的安排和处理。如果稍微忽视了这一根本的条件,构图的失败是不可救药的”。要想做到构图的完美,学生一定要加强版式理论的学习和基础训练。知道版式设计中版心、天头、地角、开口、切口、封面、封底等专业术语,并且知道在设计这些不同的版面是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要学习很多优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是自己的作品在版式上更合理美观。

二、美术基础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合理的安排美术类课程

以笔者为例,在东莞理工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现在开设的美术类的课程有:美术基础(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版式设计(INDESIGN)。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在一二年级开始。美术基础主要是练习学生的素描和色彩的造型能力,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都是通过一些项目教学,把色彩运用知识和平面构成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案例中。两门课程都是在机房教学,这样也不会脱离学生的专业。版式设计则是通过理论教学和软件教学相结合,先理论在实践的方法进行。这些课程基本都能给学生的造型能力打下基础,但是如果要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在开设一些欣赏类课程。

2、保证学习时间

在上述课程的安排中,课时保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一定的时间作为保证的。在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美术基础类课程开始课时是:美术基础(素描、色彩、速写)每周2节,开设时间为2个学期,一共80个学时;色彩构成每周4节,开设时间为1个学期,共80个学时;平面构成每周2节,开设时间为1个学期,共40个学时;版式设计每周4节,开始时间为1个学期,共80个学时。总的来看,美术基础(素描、色彩、速写)的时间严重偏少。因为这个课程是美术基础课程的基础,需要长时间大量的学习。在美术教学中,不像其他教学,讲明白、听明白就可以了。而是能够画出来、做出来。所以,在这样的教学中,一定要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

3、提高教师的水平

术业有专攻,每个老师教授的课程都是自己的专业课程。但是有些课程是跨学科的。比如一些软件课程,PHOTOSHOP、INDESIGN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教授。这些老师可能在对软件的操作做比较熟悉,但是在运用到实际的案例操作中,对于项目的色彩,造型,版式等缺乏相应的知识,不能给学生很好的引导。但是,如果安排美术类老师去教授,他们又可能对软件操作有些陌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安排老师进修,让计算机老师通过学习设计知识,让美术类老师学习软件。通过互补形成优势。

综上所述,美术基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重要课程,而且它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明显。电脑是设计优秀作品的工具,但是基础知识是任何先进的工具代替不了的,它存储于人脑中。所有的平面设计作品都是以视觉的形式出现,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审美素养,才能设计出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诗群.美术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作用[J].武汉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5:(5)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将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用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而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来说,合理应用现代学徒制,加强校企联合,能突出企业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双重优势,更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招生即企业招工,学校教师传授相关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而企业师傅传授专业技能,二者协同完成。施行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在于,企业可更深入地参与到相关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学生工作与学习的交替进行,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校可以获得企业的支持与帮助,改善学校实训条件,提高教师实训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应用状况

(一)招生与招工同时进行

学校要与合作计算机企业共同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方案,在招生宣传中对施行现代学徒制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合作班进行说明,突出宣传“招生就是招工,进校就是进企”。学生通过面试考核以后,由学生(家长)、学校和合作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确定学生同时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明确三方权利、责任与义务。

(二)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由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组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根据企业岗位要求、专业特点提出培养方案,并列出课程安排及学生到企业工作实施计划。培养方案要符合教学要求和企业实际,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专业人员应全程参与,并提出指导与建议。在方案基础上确定教学计划,完成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保证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达到预期效果。

(三)课堂教学与工作内容一体化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计算机专业岗位一般需要的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常用软件的熟练使用,计算机一般故障的解决与维修,某一类软件的熟练应用,如平面设计、编程语言、3D设计、影视编辑等,或具备某一方面较强的技能,如数据恢复、硬件维修等。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与实践岗位的工作内容要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强化基础,又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倶到。尤其是后期的专业技能、方向课,学生通过选课来实现某一方面技能的强化与突出,而学生的选课方向又要与合作企业的岗位需要相适应,比如计算机维护、平面设计、影视编辑、计算机销售等等。专业课程的授课可以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协同完成,并且课程内容可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这样才能使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工作内容形成一体。

(四)两种具体培养形式可供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学徒制属于工作与学习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可有以下两种形式可供选择:1.工学交替式在现有学制的范围内,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两部分: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进行学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这样使得学生既可以完成规定的课堂学习,同时也可以顺利完成工作实践。与普通中职学制2.5+0.5不同,而计算机应用专业由于施行现代学徒制,学生一年半在校学习,另一年半在企业工作实践(包含最后半年的实习)。在学校学习期间仍以文化课、专业课为主,并根据学校的条件和企业的要求,开展一些与企业岗位要求关系密切的实训、实践课程。学生在企业的一年半期间,主要是以岗位实践为主,后半年结合企业生产实践,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并在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2.工学并进式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可以同步进行,学生可以上午学习下午实践,或一天学习一天实践,甚至可以一堂课学习一堂课实践,把教室搬进车间或在车间内上课。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以成倍提升。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热,企业冷

现代学徒制能给学校的好处十分明显,各职业学校积极性都很高。但从企业的角度看,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企业要付出大笔资金来购买设备、建设生产实践场所,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加上政府承诺的补助不到位,使得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形成“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

(二)已经开始的校企合作维持很难

第一,生产旺季时,企业有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但淡季时,企业自己的员工可能都放假回家了,它怎么来培训学生?第二,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管理难度比一般已经成年的工人大的多,工作中常有学生怕吃苦、不守工作纪律现象发生,还有诚信问题,学生毕业时不愿留在企业,让企业的付出打水漂。

(三)三方权、责、利关系的保障还需完善

现代学徒制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各类矛盾与冲突,比如,企业可能会有侵害了学生合法权益的一些行为,而少数学生在企业工作时也会有一些不良表现,甚至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失,这些给三方都会带来一些困扰,相关法律条文又比较欠缺,这就需要三方能够充分信任、诚恳协商来达成共识。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应用刚刚开始,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使现代学徒制真正落地、生根、结果,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为社会提供更多适用的中等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玉珠.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16):14-18+30.

[2]冯邦军,陈中瑾.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2):18-20.

[3]吴惠英.现代学徒制在纺织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7(02):52-53+18.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TP3-4

自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及发展空间,到2008年,高职学生的比例达到了51%,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从2009年开始,本科院校扩大了招生比例,增加了跨省招生名额,再加上连年高考生源的减少,使得高职教育生源受到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生成了高职生源的有力补充,仅去年一年,近800万的中职生有近20%的学生升入高职,这就意味着未来高职院校的生源将近一半来源于中职毕业生,因此解决中高职教育有效的衔接的问题以及迫在眉睫。

1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现状是怎样的呢?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研究中心,分析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存在以下问题:

1.1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与缺失问题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涉及专业知识较广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可以说各行各业都会应用到计算机技术,而由于中、高职教学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往往容易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混淆,从而造成了在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不明确,概念模糊的想象。而又由于中高职教育相互独立,使得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内容重复或衔接断档的问题。

1.2 专业设置的衔接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虽然较多,但在课程设置上却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和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既不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向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的难度。

1.3 中高职衔接的招生制度问题

就目前的现状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升学途径主要方式有“推荐式”、“直升式”、“推荐+考试”、“统考式”。这几种方式在不同层面上,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可以说各有利弊,但总的来说过于侧重理论考试科目,如数学、语文、英语,有些地方仍然以考试为主,这使得实践技能和理论考核相脱节,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得中高职衔接的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阻碍。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探索

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有利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而就目前的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就是要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一个适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从以往的分析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其一是以操作为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如办公自动化文员、平面设计操作员、网络维护或网站服务管理员、计算机维护维修员等;其二是有较高脑力需求的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如平面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网站工程师、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等。

从这两个层面看,高技能型的人才建立在低级型人才的基础之上,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分阶段培养”机制。其中,中等职业教育负责培养以操作为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是培养符合中职岗位任职要求的合格人才,二是为职业递进式发展需求培养向高职输出的优秀人才。无论哪方面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应以技能培养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则负责培养以设计为主的高技能型人才。在以注重技能的基础上,增加融入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在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有很完善的理论知识为未来更复杂的工作岗位需求服务。

2.2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应采用“双证书”的培养模式。这里的“双证书”主要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中职和高职分别获得毕业证书;其二是无论中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通过良好技能训练或理论考核获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养机制灵活,既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畅通中职升高职通道。

2.3 建立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课程体系以供参考

在这个的课程体系中,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内容相区分,又根据岗位需求,列举了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任职所需课程及中高职岗位衔接的课程设置关系。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架构的课程体系,使中高职的教育任务更加明确,避免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产生课程的冲突现象,避免了学生学习内容的缺失或是重复学习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和升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向和指南。

3 改革招生考核机制

改革高职招生、考试评价制度,以适应中高职顺利衔接,建议扩大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以及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和试点范围,推行高职衔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和保送制度,对优秀学生实行免试升学制度,努力拓展中高职相衔接的升学渠道。招生评价制度在中职教育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将过去偏重于文化课的考试改成重技能考核,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突出专业课考试,将中职专业中的核心课程纳入考试内容,考试的科目要与中职开设的课程相衔接。

参考文献:

[1]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7.

[2]李海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5

一、云计算概述

根据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方便的、能够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一个共享并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各种应用和服务等)的模式,这个资源池能够让客户通过最少的管理或者服务提供商的最小的干预下迅速地获得和使用。通俗地讲,云计算就是允许用户以自助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资源的模式。根据部署模式的不同,可以把云计算简单划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四种;而根据服务模式的不同,可以把云计算分为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云计算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一个全新的具有颠覆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资源提供方式。其通过软件设计理念把廉价的硬件(CPU、普通硬盘、网络设备等)组成资源池,从而让用户可以自助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可任意粒度组合的(理论上)信息技术资源(CPU、内存、网络、存储、各种应用等)。云计算其实是多种技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融合产物。它涉及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分布式存储、虚拟化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现在主流的公共云计算平台有AWS、WindowsAzure、Aliyun、GCE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计算、内存、存储等资源。

二、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原称装潢设计,也称作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进行创造,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用出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等方面的专业技巧,以达成创作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时的过程和最后完成的作品。平面设计的常见用途包括标识(商标和品牌)、出版物(杂志、报纸和书籍)、平面广告、海报、广告牌、网站图形元素、标志和产品包装。如上文所述,平面设计要追求良好的视觉冲击力,这至少需要满足两个要素:一是设计画面要尽量精细,如图片要清晰、色彩要准确、三维效果等;二是构思要巧妙,而构思的巧妙主要体现在各种设计要素的组合上,特别是对已有的平面设计语言来说,平面设计是一种组合的艺术。而在现阶段,平面设计又有了一些新的特征,越来越向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一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往往需要多种能力。如,商业化的平面设计里一般会包含文案、色彩、图片、字体等,这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包括艺术表现力、计算机处理能力等。这就对平面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艺术方面的能力,又要具有计算机方面的能力。

三、云计算在平面设计的运用

一般来说,平面设计始于一个主题,设计者根据这个主题在头脑中构思出一个大体的框架,甚至会把这个框架用笔画下草图,然后运用计算机处理平面设计,这个过程又会涉及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对设计者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妨将涉及计算机应用的过程分成四个主要阶段:阶段一:原型数字化,即利用画图软件或者扫描软件把自己的构思原型变成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内容。阶段二:原型优化设计,即用Photoshop、CoreDraw等软件工具对原型进行优化,把原型的框架和主要构思表现出来。阶段三:内容完善,即选择合适的素材(如图像、字体)等完善原型设计,增强平面设计作品的内容表达。阶段四:作品完善,即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工具对平面设计进行细节优化、图像渲染、效果优化。以上阶段可能会涉及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缩放、透视和投影等,需要消除计算机图形图像的隐面、线,对图形进行裁剪,对零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将图形图像的曲面和曲线进行拟合操作,进行色彩设计,将相对的明暗处和贴图纹理进行处理,等等。但是,每个阶段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阶段一到阶段三,只是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只需要不多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一般的图形工作站甚至是一般的PC就可以胜任这类工作;但是在阶段四,如果对平面设计的成品图像的要求高,就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首先是对浮点运算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其次是对存储的读写速度、容量以及可靠性要求较高,因为存储的读写速度快才能匹配高速的运算速度而不成为瓶颈,容量大才能存储处理过程中各阶段的数据,以便在以后需要的时候能够恢复到想要的阶段,可靠性高才能让保存的数据不至于丢失,否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这就对存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两点往往是一般的电脑甚至是图形工作站所难以具备的。对平面设计师来说,前三个阶段的工作是体现其价值的主要阶段,但阶段四对于平面设计作品最终的效果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计算资源的支撑,往往耗时耗力却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体现平面设计师价值的最重要的三个阶段其实并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而对于最终作品的呈现效果来说,最后一个阶段又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阶段对于计算资源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呈现效果对于抓住目标受众的眼球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对于专业的平面设计师或者组织来说,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大多数平面设计者来说,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首先,强大的计算资源一般非常昂贵,硬件和软件的费用非常高昂,而且一般对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有比较高的要求,使用过程中的费用也很高;其次,这些昂贵的设备在一般的设计师和组织里使用的频率基本不高,从利用率上来看是比较低的,加上这些昂贵的计算设备本身寿命的限制,因此,如果不能充分使用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浪费;再次,这些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一般需要专业的技术维护,否则很难有效利用,这也导致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成本进一步升高。所以,多数平面设计师只能使用较低端的计算设备处理图片,用时间换取最终的视觉效果。总结来说,平面设计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是多数时候所要求的资源比较少,但在最后的阶段对计算资源的要求则较高,而且不同的设计和作品根据其不同的内容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在各个阶段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巨大。因此,这就迫切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获取计算资源。很显然,平面设计对资源的需求是非常适用云计算来满足的。云计算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允许用户通过自助服务的方式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只要云计算平台的资源池足够大(一般的商用公有云平台都具有满足要求的大量资源),就可以在前三个阶段利用本地的计算机进行工作或者申请较少的资源在云平台上进行工作,在第四个阶段适时地增加计算资源到足够的程度就比较容易,在使用完后就可以即时地释放这些资源,而云平台的使用是根据使用时间和使用资源数量进行计费的,所需的费用是有限的,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承受的,而这也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当然,平面设计对资源的要求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适合平面设计处理需要的云计算平台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到这些特点,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性能和更大的经济性。

四、平面设计对云计算平台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6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职 计算机专业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以来,经过多年实践改革试点和理论探索,逐渐形成了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道路的蓬勃发展局面。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深化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其目标都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而这些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把在高考中分数相对落后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期望值较高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小规模公司以及各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网络管理人员的需求都与日俱增,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及系统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大力培养计算机专业高技术型人才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题。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构建培养模式、任务驱动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工学结合等方法,是打造创新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大力培养计算机专业高技术型人才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题。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构建培养模式、任务驱动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工学结合等方法,是打造创新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技能培养没有侧重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广,如网络产品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网络工程实施与监管、网络组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甚至可以深入到行业内部再进行细化。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犹如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学无所专,出现什么都知道一点,对不会的东西畏惧,没有自信、茫然没有目标。

2 网络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缺乏特色。

脱离实际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学校都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有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拘泥于传统课程,仍沿用本科及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脱离岗位实际需要,没有高职特色,导致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

3 实训条件跟不上,不重视实践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主要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果没有大量软硬件的投入,改革和发展将是纸上谈兵。高职学校如果不能专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战经验的积累,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无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网络设备、软件的购买、更新和维护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学校如何解决这部分开支将是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以工学结合为基础,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依据行业需求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近年来,伴随着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计算机培训业已经迅速崛起并呈现逐日攀升的势头。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和更新,通过对计算机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分析,企业迫切需要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人才,加上近年来广西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广西振兴经济的一大障碍。如今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人才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而这类职位用人需求大且门槛较低,职位要求看上去大同小异,都是要求设计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熟悉各类设计软件。针对我系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学能力知识相对比较差和以编程为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再适合发展实际情况,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上。因此,确定应用型设计人才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人才培养方向。

2.建立工学结合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选择尽量考虑职业的应用性,突出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体系为主”的新理念要求,强调“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调整和侧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围绕优化后的教学计划和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对许多主干课程进行了重组或综合,使课程无重复出现的内容,并重视实践性教学,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验、实训教学时间,每个学期都开展一周以上的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点和社会需求,在教学中以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平面和网页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原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增加了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定位,增开一些选修课程,扩展学生职业能力。例如,增加了《技能考证实训》大纲和课程设计等,组织学生参加技术职业资格ATA“图形图像制作员”考试。建立多个专业实验室和完善多个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了教学结合、校企结合、以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产、学、研、业共同运作的模拟真实岗位职训平台。

3.基于网络平台,设计“课证融通”课程内容。我们课题组在2009年申报了广西区级精品课程――“Photoshop应用设计”。该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就是本专业的学生,该课程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采用新的教学平台,充分考虑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教与学的互动性,由“Photoshop应用设计”精品课程小组的成员制作了一套基于Web的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Photoshop应用设计”课程教学信息化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可通过远程学习,自主把握学习时间、学习进程,发现问题并得到帮助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便于因材施教。同时主讲教师也可以通上网上视频教学、网上师生交流等交互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着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根据课程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或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并要求完成课件,做到门门有教案、门门有课件、门门有指导书。如由教师自编的《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指导书――《PhotoShop实例教程》,该书共有八章,每章由四个案例组成,案例与实际贴切,可操作性强。教学内容精选优化,阐述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便于自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课本中的实际案例和项目,学生和企业达到了“零距离”接触。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设计了“课证融通”的课程内容。将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与ATA证书结合起来,凸显出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差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符合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职业特征,课证融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以核心课程为先导,以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为重心,以综合技能实训为小结”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

4.建立弹性人才培养模式。在基于课程体系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学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用人需求,实施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如“2+l”人才培养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