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剪纸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传承剪纸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传承剪纸文化

如何传承剪纸文化范文1

关键词:剪纸艺术;动画创作;全媒体时代;传承创新;泛动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17-03

翻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查阅到许多关于剪纸艺术的文献记载。剪纸艺术以其特有的工艺制作方法给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极高的精神享受与乐趣。它植根民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历时千年,经久不衰。

上世纪,我国动画先驱们以其聪明智慧将剪纸艺术这种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应用在动画的创作领域中,让本没有生命的平面剪纸造型活动了起来,赋予了剪纸以生命。反复的实践与努力,终于促成了两种艺术样式的完美结合,使剪纸动画片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美术故事片类型之一,更是几代动画人探民族之风、走民族传统特色发展之路的一次伟大的创新。那些曾经在荧幕上留下的无数个经典的剪纸动画片及造型,深深地影响着观众的审美情结,对今天从事动画创作的人们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关于剪纸艺术应用在动画创作中的探讨与研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的数码产品时代的到来而受到冲击或停滞,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影院电影播映前的广告、电视栏目、互联网、音像制品、手机通讯平台、数字媒体传播等载体拓展了人们的交际视野,缩短了交流的时空。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媒介欣赏诸如剪纸形式的动画艺术,近距离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特殊魅力。笔者以为,对于“非遗”的传承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思维禁锢中,仅仅依靠一些民间手工艺人世代相传还远远不够,应该大力拓宽类似剪纸艺术这种非遗文化的受众群,扩大其范围及影响,使其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充分利用新时期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平台,让人们多接触剪纸、认识剪纸、学习剪纸,这样,对于剪纸文化的认识层次和高度也会由量到质,相应提高,从而更好的将其传承与创新。下文将针对剪纸艺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动画创作、如何传承与创新“非遗”这三重关系展开浅显探讨。

一、剪纸艺术的特点、影响、现状浅析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起剪纸,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逢年过节时,窗户、镜子、墙壁、廊柱、书柜、床头上、灯笼罩外贴的剪纸图案等。其实,剪纸最初在宗教祭祀、礼仪庆典、墓室下葬等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文化层面同样承载着较强的装饰功能与教化作用。经历了千年的历史积淀,今天的剪纸艺术,因其受众范围广、效果立见、成本较低、材料易得等因素,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普通百姓日常消遣、茶余饭后的一种精神享受。与此同时,剪纸形式的礼盒包装、中国结等挂坠饰品、邮票、招贴画、连环画、宣传海报、少儿课外教育培训、手机祝福短信、电视广告、媒体网络与公共互动等一切带有剪纸符号的创意文化及产品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

随着剪纸艺术剪刻水平、制作难度、审美品味的日益提高,我国各个省市、地区根据本土的民俗民情,给剪纸艺术增添了强烈的区域风格特征,分出了许多艺术流派,剪纸艺术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许多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收藏了我国各地区的剪纸作为专栏展示,国外人士亦对我国的剪纸艺术表示出强烈的兴趣与喜爱,因为透过薄薄的剪纸,可以领略中国某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可以搜寻历史的痕迹、可以追溯民俗民风、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人文风貌。

自上世纪20世纪末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数码产品推陈出新,这种来自于民间的依靠人力资源手头传承的创意文化面临着发展中的问题。第一,长时间以来,民间剪纸制作工艺本身没有太多创新,制作流程相对单一化;第二,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潜心创作且技艺精湛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是盲目跟风、抄袭,故而低品位、无内涵、乏个性的作品自然就大量的充斥着市场,这些因素自然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受众群对于剪纸艺术的喜爱;第三,熟练掌握这些工艺技术的艺人年事已高,出现了“传承人”这一层面的危机;第四,数码电子产品的诞生对剪纸这种传统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思路。

由上述可见,千年历史积淀的剪纸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民族符号感强烈、娱乐功能强、实用价值大,这些鲜明特点对国内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在今天这个全媒体时代继续传承与发展,既要保留原汁原味,又要与时俱进,既要挖掘民族元素,又不能随意嫁接组装,是新时期赋予我们长期探索的话题。

二、剪纸艺术与动画创作的完美结合及当前剪纸动画发展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上世纪50年代末,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特伟先生“敲戏剧样式之门,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号召下,以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万古蟾先生任导演的团队从民间的剪纸与皮影中汲取元素,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该片一改以往手绘动画的单一格局,这不仅丰富了动画片的类型,更具价值之处在于通过该片的反复试验,将剪纸与动画两种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原本镂刻在纸张上的平面剪纸造型鲜活了起来,赋予了这些形象以生命,令人津津乐道。至今,这些经典形象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成为中国动画珍贵的记忆。

剪纸动画片种的诞生不但是动画片创作里程上的一大突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对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之一。首先,剪纸是静态造型,剪裁出的人物或动物形象的关节是无法活动的,是一种静态效果的展示,而剪纸动画中的人物或动物形象的关节处是可以自由活动的,通过动画家的逐格摆拍,使角色动作不断地变化,是一种动态效果的展示。这动静之间,显而易见地,动态效果往往会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其次,传统意义上的剪纸,其宣传与传播平台基本都是在旅游景点、工艺纪念品商店,人们认知剪纸艺术的途径比较狭窄和单一,而剪纸动画片则是通过影像媒体传播,给观众带来试听上的感官享受。观众在欣赏充满着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的剪纸动画影片时,也欣赏了精美的剪纸造型,了解剪纸艺术,获取关于剪纸文化的信息。因此,剪纸动画相对于剪纸而言,传播途径更便捷、受众范围更广、信息获取更多元。

在我国美术故事片发展的历史中,剪纸艺术应用在动画创作的范例有很多。许多剪纸动画片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国内外都取得过一些重要奖项。然而为何今天的国产影院动画片中很少有涉及到类似剪纸、皮影、木偶这些民间工艺美术范畴的呢?是文化发展的断代还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冲击亦或是人们视觉审美的疲劳?笔者以为,上述原因也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传统意义上的剪纸动画片制作流程复杂,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在逐格摆拍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要重来。再者,国家体制改革后,境外大量线条流畅、画面精美的迪斯尼二维动画与皮克斯为首的三维动画潮水般涌入我国的院线,充斥着观众的视野,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观众在诸多选择中似乎已经忘记了曾经带给我们无数感动与欢笑的剪纸动画片。所以,当前的剪纸动画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上,应运而生,在新的时代继承与创新,重放光彩。

三、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及剪纸动画发展新路径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全”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时期提供了传播与扩大影响、吸引更广受众的多种可能性。具体来讲,今天,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各类电子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层出不穷。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媒体时代的产品似乎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便捷。从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新闻报纸、期刊杂志、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到今天的网络信息传递、电子书、手机动漫、游戏平台、可视电话、远程视频、交通工具上的传播载体、电子触摸屏、声(温)控感应装置等等,都从可视、可听、可触等角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剪纸艺术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应充分依托新时期的传播媒介,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在摸索中拓展新的路径。如许多科研机构与研究场所都建立了关于剪纸艺术的电子资源库,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区域特色制作相关数码影像制品、剪纸名家创作过程教学视频、剪纸历史学习电子书等,甚至还翻译成外文传播到海外,这些都是利用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效举措。

鉴于全媒体时代电子产品的可视、可听、可触等因素,动画无疑是剪纸艺术传播最好的形式与载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动画”二字,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创作一部影院上线的电影动画片或者类似《喜羊羊与灰太狼》那样的局限在传统概念上的故事动画、说教动画等。可以说,社会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更为广袤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动画与全媒体时代的“全”一样,是个大的范畴,一种更为宽泛意义上的动画概念,即“泛动画”,一切包含动画元素的创作、产品都可以称之为泛动画。动画传播的途径更加方便,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各类数码产品都可以成为动画传播最高效的工具。故而,带有剪纸艺术符号的动画创作,通过动画本身的传播优势与受众群范围,无形中也传播了“非遗”文化。许多通讯、广告公司都曾制作过剪纸动画形式的广告,如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曾在中央电视台、各大网站及其他传播渠道上推出的春节贺岁广告。在众多的贺岁广告中,该公司采用了传统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并制作成幽默诙谐的动画,让观众在欣赏欢快的广告创意之余,品味着剪纸艺术的独特韵味。这不得不说是该公司非常好的一部创意广告,既宣传了自己公司经营的理念和服务宗旨,又让传统文化艺术创造出了新的商业价值。这种营销与宣传手段是值得学习并借鉴的,同时,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四、结语

如何传承剪纸文化范文2

剪纸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深受成人和孩子们的喜爱。剪纸简便易行,变化多样,这项创造性的工艺活动的作用对孩子们尤为显著。在剪纸过程中能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陶冶孩子们的情趣,开启孩子们的想象力,并且提高孩子们的智慧和能力。那么如何在中学美术课堂中高效实施传统剪纸艺术的教学呢?

首先,有目标地进行课前研究及教学内容选择。

由于剪纸种类太多,制作方法各异,而我校学生又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所以可采用从简到繁的方法学习剪纸艺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剪纸,既愉悦身心,又学会如何创作剪纸作品。要通过欣赏、感受身边的剪纸,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解“剪纸”这种造型艺术形式以及剪纸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步体验、感受中国剪纸的美感,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通过讨论、交流、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由最初对剪纸表象的描述发展到能够基本欣赏、认识剪纸的方法和创作好的剪纸作品,深化审美体验、感知能力,从而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遗产。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课前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动手实践,“目标――参与――获得――操作――迁移――反馈”。具体教学流程设计分为“新课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测试课前预习(学生参与学习)――新课讲解(学生获得新知识)――制作方法探索(学生具体操作)――作品制作(创作迁移)――评价(反馈)――小结――课后延伸”等教学环节。上课前老师先进行PPT设计制作,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准备,努力提高剪纸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下面以《对称喜字图》剪纸为例呈现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创设情境, 揭示对称字,让学生欣赏感受对称字的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讲解,得出对称字的概念。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设计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上好本课的教学内容很有帮助。

测试部分:了解对称字的历史、文化、用途。对称喜字图是中国特有的、全国普遍应用、有着悠久历史的“婚徽”。双喜字配上装饰的花纹后称为“双喜图”,它是民间吉祥剪纸中最有特色、最有普遍性、最有应用价值的一个独特品种。 测试课前预习部分,知道最早的剪纸实物,了解喜字的象征意义、用途,采用学生亮牌的形式,既可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让老师即时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关注全体、了解差异、尊重差异、差异发展。学生学习效率高,通过这种亮牌形式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地理解了团花剪纸的来历及特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学习部分: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喜”字的剪制方法。教师给学生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难点把握到位。学生合作探究,学剪喜字,分四人小组通过剪纸实物进行探索,利用剪纸实物和老师讲解示范,通过观察、分析,体会剪纸制作步骤。学生分四人小组实物探索和老师讲解示范喜字剪纸制作这种操作,证明是一种很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学习方法,效果很明显,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很到位。学生制作活动:让学生感受美、创作美,体会喜字剪纸创作的乐趣,还有福字、寿字等。

如何传承剪纸文化范文3

从教以来,学校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对于课题的选择与编排,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要在教材中充分体现本土文化的特色。教师本身就要在教学摸索和积累中选取适合本地学生的好课题,并不断进行课题研究和扩充。美术课也不再是照本宣科,它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但如何把这些民间的文化资源带入课堂,转化成可行性教学课题呢?

一、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一)古迹资源寻踪迹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是个颇具魅力的侨乡,它地缘滨海,东与晋江安海隔桥相望,这里的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现代化桥梁,而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平桥,当初在建造时是为了安海、水头两镇的贸易,它兴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前后历经十四年才建成此桥,方便周边人的生活往来,因为旧时的安海镇古称安平,由此而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故俗称“五里桥”。该桥是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是迄今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二)小镇民间藏艺人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可以创作剪出万千世界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杨民兴,现年68岁。他生活在水头镇埕边村,自接触剪纸艺术的55年来,杨民兴老艺人坚持用他手中的剪刀传承这门技艺。随着岁月的流淌,时代的变迁,他先后创作出上千幅的优秀剪纸作品。

据老人介绍,他的母亲会剪一手漂亮的盘花,还是位刺绣能手。他剪纸的手艺就是在其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学来的。而这种漂亮的盘花剪纸技法,在他十三岁时就学会了。老人带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不断在作品的设计制作中摸索与创新,从而创作出不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作品。

岁月变迁,时光推移。杨民兴的剪纸技艺日渐成熟,其中一副剪纸作品《老来乐》喜获2006年全国第二届《感动人生》的老年人作品大赛的一等奖。老人在近几年的创作中,更多地专注于家乡,选材于名胜景观,并进行大胆的构图创新,用身边的美景为题材,先后创作《泉州十八景》,景景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其中以泉州地方景点为题材的作品就有《双塔凌空》、《清真夕照》、《东湖荷香》等;以永春景点为题材的作品有《牛姆探幽》;还有惠安的《崇武听涛》;德化的《岱仙飞瀑》;南安的景点《五里桥畔》、《成功丰碑》等作品。老人用他手中的剪刀,记录那些流光溢彩的岁月。

(三)民俗也精彩

在水头镇飞瓦岩的庙会里,每年时逢九月初九的民俗活动都会有高甲戏的表演。高甲戏的表演在我们当地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它又名“弋甲戏”、“九角戏”、“歌仔戏”,早期的戏班子是在热闹的活动中(指普度、佛生日、寻佛日等)进行表演。在闽南诸多剧种中,它属于草根文化的剧种,是从明末清初开始,在闽南农村开始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盛兴时的高甲戏覆盖面很广,区域群众面最多,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但现如今,会唱高甲戏的人和爱看的人越来越少,戏班子也解散了不少。要听到原汁原味的高甲戏只成了儿时的记忆。

据资料记载,高甲戏的曲艺元素就像一味五色大拼盘,在传统剧目中就有九百多种分类,它的曲艺特色大多来自京剧、布袋戏和木偶戏等戏曲成分,当然还有梨园戏的元素,它还把中国的戏曲剧种融会贯通在一起,特别是一些民间戏曲艺人根据民间故事和历史小说创作编排出更多经典曲目,并被录制下来使之得以资源文化的保护和文化传播。在中国的曲艺节目中生、旦、净、末、丑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而高甲戏初期的角色中只有生、旦、丑,随着剧目的丰富,人物角色也在不断变幻增加,逐渐有了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等角色,俗称“九角戏”,使高甲戏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表演艺术形式成为我们当地的奇葩,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在福建,台湾,乃至东南亚,这门戏曲艺术紧紧联系着同为中国心的人们。

二、尝试方案

(一)课例一:《线描装饰画》

这一课题我编排在初一年上学期的第四单元《优美的校园》,这一单元属于综合与探索课程,我既保留原有课题中对美丽校园的描绘,通过对该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自己学习生活的校园,用他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学习如何取景、构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热爱自己学习生活的地方。因此,为了紧扣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课程的学习内容,我把对家乡的景色通过全景式、局部式等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再制作成PPT的形式串连起来,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并要求以线描画的作业形式呈现出地方特色,其中就五里桥这个经典的历史文化古迹,我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照片,其中有没经过整治前的五里桥旧照和已经日益修建完善的新五里桥湿地公园作为独立课题,延伸出《黑白线描装饰画——五里桥》、《石膏版画——五里桥》等相关课题,并通过课题开展,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古迹,同时,也以学生自己独特的作品方式倡导人们对古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课例二:《指尖上的技艺》

如何传承剪纸文化范文4

目前,淮南市拥有花鼓灯、火老虎和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该市的剪纸、寿州窑、紫金砚等技艺也已入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做好传承工作,淮南市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最好的保护不是把‘非遗’送进博物馆,而是要让其‘活化’,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寻找新的发展可能性,在实践活动中传承下去。 ”淮南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

该市积极发掘非遗资源,在注重原生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非遗传承发展的新路径。该市以繁荣花鼓灯艺术为重点,带动火老虎、推剧、马戏灯、彩莲灯等特色民间艺术演艺产品开发,创作推出大型花鼓灯歌舞剧 《凤凰台》《瞧这帮鼓架子》以及《千里长淮一条线》等一批艺术精品,曾获得国家群星奖及荷花奖。据了解,该市目前已发展各类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30多个。

此外,淮南市还注重保护非遗传承人,积极培育接班人。围绕保护寿州窑、紫金砚手工技艺,该市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窑和紫金砚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建立了完善的后继人才培训培养制度,并与淮南师范学院等院校合作,为大中专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将非遗资源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唤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这是淮南市保护传承非遗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方式。淮南市剪纸协会会长、东锦旅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传锦将宣纸和剪纸两大非遗项目巧妙融合,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安徽宣纸染色剪品,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元。2013年,寿州窑技艺传承人朱兆龙创作的寿州窑金樽,获第七届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近年来,淮南市天宝双遗文化园开发出了凤鸣壶、八公丹心养生壶等寿州窑陶瓷工艺品,龙砚、龙印等紫金砚新品也相继推出。

如何传承剪纸文化范文5

本文主要从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法则和色彩语言两方面入手,理论联系实践逐一分析民间剪纸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并找到造型和色彩表达的文化根源,将这种造型法则和色彩语言成功运用到现代海报设计中,使现代海报设计语言和民间剪纸艺术语言的审美观念及精神意识达到完美的融合。

剪纸虽为静态的物体,但剪纸的内容所传达的信息并不是静态这么简单。其实,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组成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并不是以单纯的艺术存在,具有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传统剪纸在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农耕社会环境中形成,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寄托,轻轻的一张纸承载着重重的情感意愿,期望着对美好幸福的向往,所以剪纸作品的题材上有很多吉祥的寓意来表现人们的精神和社会面貌。

现代海报设计汲取、借鉴剪纸艺术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找出剪纸艺术与现代海报的统一之处,这是对剪纸艺术的深化和提升。例如,在“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中的系列海报中,首先在色彩方面运用了剪纸中的中国红色调,在造型方面借鉴剪纸的镂空形式,阴阳对比,主体鲜明,视觉冲击力强。并且采用借喻的手法,从自然中真实存在的东西加以创造和改良。又如,图中的富贵有鱼就经常被借喻为“富贵有余”,把牡丹和鱼放在一起祈求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牡丹大而饱满的形状,被誉为富贵的象征。这就是把剪纸中的元素提炼出来作为现代海报的题材运用,既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海报中,借用谐音法表达的主题数不胜数,目的都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企业还是产品都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在剪纸的色彩语言中,民间常说“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民间红色常与绿色搭配在一起,两种颜色都是炽烈、积极的色彩感觉,对于这种主观性的色彩语言运用在海报中传达“以色达意”的效果。在剪纸的色彩中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红色作为最广泛的颜色之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常做单色使用,代表吉祥、富贵、喜悦,表达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色作为国色,在海报设计中应用广泛。

如何使剪纸艺术在海报中得以应用,首先探讨下剪纸在海报中的应用方法。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就是正负形,剪纸的阴阳观不仅体现在民间剪纸造型的外在形式,而且还表现在内在的传统文化。有形的民间剪纸造型是以意识、观念、信仰等无形的传统文化为依托,而传统的文化观念又通过剪纸造型得以延伸。剪纸表现手法上以阳刻、阴刻以及阴阳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为主。阴阳刻相结合的手法是交叉式的结合手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虚实相生,黑白有序,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视觉层次感。民间剪纸造型的阴阳正负形空间表现形式在现代海报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图形的正负形相互转化,背景向前成为图形或者图形退后成为背景,巧妙运用民间剪纸中的阴阳正负造型手法进行创意性的设计,黑白虚实之间的对比与统一关系,让设计实体形象即精炼又突出,由于虚实形之间的相互呼应使得空间构图饱满、协调统一,整个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特别是在海报中的应用,虚实形彼此融合为一个具有双重意象的整体,让整个画面有无限扩展的空间感。同样在现代的海报中可借鉴其剪纸元素加以阴阳设计方法,作品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中国剪纸艺术与现代海报相结合,总的来说,其宗旨就是承前启后、兼容并蓄、继往开来。我们需要勇于探索和发扬民族文化,也需要向世界看齐,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基于民族文化而不拘泥于形式,较为客观的体现出东方意味。但是在做设计时也不一定要事事从传统元素里寻找素材,那样会给人“设计只是传统元素和文字的组合”的感觉。最好是能够从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环境里寻找素材,结合传统韵味和精神,再去用一些现代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技法去表达出内涵。这样,对传统吉祥图案图形符号的运用就不会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上,而是从本质上去实现效果,传达理念和精神。

如何传承剪纸文化范文6

关键词:产品设计;剪纸艺术;传承;创新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设计师以及普通民众的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中国风”热潮。这股热潮对于加快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型无疑是难得的契机,而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有机融入产品设计,形成富有民族个性的设计风格则是把握这一契机的关键。剪纸艺术是我国典型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醇厚的民俗文化气息,它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1 剪纸的艺术与文化特征

剪纸又称刻纸、窗花等,是一种镂空艺术,因材料低廉、制作简便以及具备较强的装饰性、适应性等原因,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农村地区广泛流传且经久不衰。剪纸的主要创作群体是农村家庭妇女,她们以群体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等。剪纸作品的题材贴近生活,表现形式随心所欲但又通俗易懂,朴实之中透射出群众的智慧,形成了与传统宫廷、文人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个性与文化特征。

1.1 剪纸的艺术特征

剪纸在我国分布很广,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种风格,两者在差异之外又表现出较大的共性,具有诸多相似的艺术特征。

(1)色彩特征。由于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原因,剪纸艺术难以运用色彩渐变、明暗对比等表现手法,所以剪纸作品以单色为主,同时剪纸作品以寓意美好、喜庆吉祥的题材为主,所以在色彩上偏爱红、黄等暖色系。部分彩色剪纸则大胆地选用对比色,通过冷、暖色系在视觉上与心理上的强烈刺激营造或增强喜庆、热闹的氛围,具有民间艺术的典型配色特征。

(2)构图特征。因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的色彩、明暗,对物象的体积、场景的纵深等空间感的体现也比较困难。所以创作者往往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比例关系的限制,依据各人的生活经历、创作经验和艺术天性将真实世界的复杂形体以抽象、夸张的形态放置到二维平面上,通过形象的主次、虚实、疏密、聚散以及对称、均衡等形式法则构建美妙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构图形式。

(3)造型特征。与西方传统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相反,我国传统艺术在造型上往往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所谓“意到笔不到”,注重对物象神韵的传达。剪纸艺术因不善于写实性地表现创作对象,所以更为注重对其神韵的传达。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剪纸艺术往往会对素材进行由表及里的抽象化处理,以轮廓作为基本造型骨架,以装饰化的点、线、面作为基本造型语言,以夸张、变形、抽象等作为基本造型手段,形成独特的造型手法。

概括而言,传统剪纸色彩靓丽、喜庆,构图看似随意却符合对比、均衡、平衡等形式法则,造型抽象、夸张却善于表现物象神韵和美好寓意,是一种单纯质朴的民间艺术。

1.2 剪纸的文化特征

剪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非单纯地以艺术形式存在。剪纸产生于物资匮乏、科技落后的农耕社会,当时的民众遭遇天灾、人祸以及病痛等无法理解或解决的问题时往往求助于神灵,剪纸就是占卜、祭祀、祈福甚至诅咒活动中的重要道具之一。因此从起源来看剪纸兼备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实用功能,是我国古代神秘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的神秘意味逐渐褪去,实用性增强,装饰性、艺术性不断提升,题材类型、表现形式、造型语言以及制作技艺等日渐成熟,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剪纸在用于祭祀、祈福或装点生活的同时,也承载了创作者本人或他人的沉重情感和美好愿景,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剪纸呈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貌。总体而言,剪纸以表现幸福生活或期待美好未来的纳吉祝福、惩恶扬善等题材为主,以象征、谐音、暗喻等方式创作出寓意美好的作品,在我国的吉祥文化中独树一帜。简而言之,从文化角度来看剪纸艺术是我国古代神秘文化和吉祥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与民间习俗关系密切、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

2 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设计对剪纸艺术的应用必须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等,从传承和创新两个层面应用其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使产品既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成为延续和发展剪纸艺术的媒介之一。

2.1 传承性应用――以符号化的形式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制作技艺等传承剪纸的艺术和文化特征

剪纸艺术的色彩、构图、造型等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素材,但对它们的应用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复制、沿用层面,而必须将剪纸独有的艺术、文化特征转化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符号化元素,比如形式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制作技艺等加以应用,才能传达出剪纸特有的艺术韵味和文化内涵。图1 展示的书立设计就较为综合地运用了剪纸的符号化元素:在色彩上采用了传统剪纸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喜庆色――红色;在构图上主要以虚实、大小、高矮对比以及对称、均衡等剪纸最常用的构图形式;在造型上则采用夸张和变形等典型手法,虽然在细节和比例上并未完全忠实于原建筑,但由于突出强化了原型建筑最具个性的造型特征,因此很容易辨认。这一系列书立的设计者并非简单地使用剪纸的某种色彩、图案或造型,而是将剪纸艺术的配色、构图和造型一般规律转化为符号化视觉语言,较好地体现剪纸的独特艺术魅力,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能表现剪纸的文化特征。

图1 剪纸风格的书立设计传统剪纸是一种民俗文化意味浓厚的民间艺术,其创作题材大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或喜闻乐见的人、物、事以及乡野传说、神怪形象等,剪纸艺术天然的乡土气息有相当一部分源于题材本身,设计师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将剪纸的文化特征符号化。知名设计师刘传凯“城市・微风”系列作品中的“上海”就以剪纸艺术为媒介,将外滩、黄埔江以及浦东标志性建筑等人们所熟悉的上海景观微缩于一把小小的折扇当中(如图2)。历经沧桑的外滩、黄埔江与意气风发的现代高楼相映成辉,传统与现代交错,历史与未来穿梭,令人产生恍若隔世的心理体验,也赋予了作品浓厚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上海独特的城市文脉。这一设计是对剪纸艺术和文化特征符号化运用较为成功的案例。

图2 刘传凯“城市・微风”系列作品――“上海”2.2 创新性应用――基于现代社会创新剪纸的艺术、文化特征、应用领域以及表现手法等

新旧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艺术只有与先进经济、文化、科技、理念等因素相互融合才有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下去,产品设计对剪纸艺术的应用也必须结合这些因素不断创新。

(1)创新剪纸的艺术、文化特征

图3 创意团队THEN

的U盘设计剪纸作为主要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往往给人乡土气息浓厚但雅致不足的感觉。在设计应用中,可以利用现代表现形式或通过更换材质、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等方式来转变这一固有印象,赋予其时尚、雅致的新风貌。如上海创意团队THEN将窗花造型特征融入U盘设计(如图3),借以表达对春天、对希望的期盼,也体现了对传统艺术的敬意。但他们在设计表现上并不拘泥于传统样式,同样是点、线、面等造型元素的运用,THEN团队显然更倾向于现代西化的表现形式,使产品具备剪纸传统艺术韵味的同时更富现代感和设计感。此外,该产品选用紫光檀红木作为主体材料,利用红木的尊贵地位提升产品的品质感和附加价值,满足消费者体现个人身份、生活品味的内在需求。该设计中还引入了现代绿色设计理念,第一期的产品计划利用红木家具厂废弃的边角材料进行生产,减少对这一稀有材料的浪费。该设计利用现代设计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剪纸的传统艺术特征,并融入现代科技、设计理念等元素,为剪纸艺术增添了典雅的气质和时尚的色彩。

(2)创新剪纸艺术的应用领域

对于剪纸艺术的应用还必须打破惯性思维的壁垒,拓宽应用领域。由于剪纸的主要材料是平面纸张,所以对剪纸的设计应用往往也习惯性地局限在二维平面之中,即使在产品设计也同样如此。但事实上剪纸艺术完全能够以各种方式运用到三维空间中去,比如设计师Yoann Henry Yvon的一组名为“SIMPLE”的创意家具(如图4)通过巧妙的剪切将平面材料转换为家具,其灵感就来源于剪纸艺术中图与底的对应关系以及剪纸的制作技艺。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波兰馆则将剪纸艺术拓展到建筑设计领域,不但馆体大量使用了剪纸造型,而且利用不同色调、不同角度的光线营造出梦幻般的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4 设计师Yoann Yenry Yvon

的“SIMPLE” 系列创意家具

图5 时尚产品星空投影灯

(3)发掘剪纸艺术中被忽视的元素

剪纸艺术中尚有不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表现手段、文化内涵以及题材内容等未受重视,需要进一步发掘并加以应用。比如人们欣赏剪纸艺术时往往停留于作品本身,却忽视了作品在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投影效果。事实上光影投射也是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段之一,甚至能够产生比剪纸作品本身更富吸引力的奇妙影像,传统走马灯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现代高度发达的灯光技术足以令投影效果更加绚丽、玄妙,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或意境,运用得当将会成为设计中的神来之笔。近年来出现的时尚产品星空投影灯就借鉴了这一方式,将星星、月亮以及其他图案投射到室内空间,通过旋转、变换灯光色彩、明暗等方式营造出奇幻、浪漫的氛围,深受儿童及年轻人的喜爱(如图5);而投影钟则将时间投射到建筑或物体表面,消除了普通时钟的体积感,产生与众不同的时空感。这些产品不仅将剪纸艺术的设计应用从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而且发掘出剪纸艺术中未受重视的表现手法,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性应用,丰富了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3 传统艺术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方式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方式、方法很多,直观地利用图案、造型等固然可以给产品加上剪纸艺术的某些外在形式特征,但未必能够体现其内在艺术韵味和文化底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了解剪纸艺术,把握其艺术个性、文化特征以及创作技巧、制作工艺等,为传承性或创新性的设计应用创造条件。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则应根据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传承性应用需将剪纸的艺术、文化特征等凝练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符号化形式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制作技艺等加以应用,以体现剪纸的传统艺术、文化特征为主;创新性应用则需结合当前经济、文化、科技以及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等现代因素,打破惯性思维的壁垒,不断发掘、创新剪纸的艺术个性、文化内涵以及应用领域等,赋予剪纸现代、时尚、高雅等新的时代特征和人文内涵,以创新发展剪纸艺术为重心。

我国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彩,其艺术特征、文化底蕴等各具特色,应用于产品设计的具体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基本思路是相通的:即在深入了解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根据传承和创新的不同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应用,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品质,进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星,张磊.传统剪纸元素在现代设计艺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郑州:美与时代,2009(01):7172.

[2]李慧.浅议传统手工艺以及创意手工产品设计的结合发展[J].北京: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1):129130.

[3]许之敏.民间剪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