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最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应对法最新范文1
明确了应急预案的概念和管理原则
闪淳昌表示,《办法》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应急预案的概念,强调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这种定位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应急预案是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在法律规范内根据特定区域、部门、行业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而制定的具体执行方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应急预案就是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变的工作方案,目的是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下尽量提高应急反应速度。二是应急预案是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应急预案要对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设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预先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来做、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处置方法和资源准备等。所以,应急预案实际上是各个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为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事先制定的任务清单、工作程序和联动协议,以确保应对工作科学有序,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三是应急预案重点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适当向前、向后延伸。向前延伸主要是指必要的监测预警等,向后延伸主要是指必要的应急恢复,包括有效防止和应对次生、衍生事件。四是应急预案是立足现有资源的应对方案,主要是使应急资源找得到、调得动、用得好,而不是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
“《办法》明确了应急预案管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这也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原则提出要求。”闪淳昌说。
规范了应急预案的分类和内容
闪淳昌说,《办法》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的原则,按照制定主体将应急预案划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将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3类,既没有对我国应急预案体系进行大的变动,又充分考虑了政府及其部门与单位和基层组织在应急工作中的分工明显不同。同时,为避免上下一般粗、体系性重复问题,《办法》从三个方面细化了预案内容界定:一是根据预案的不同种类界定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对政府总体预案、专项和部门预案,以及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各自应规范的内容,《办法》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二是根据预案的不同层级界定专项和部门预案的具体内容。比如,明确国务院及其部门应急预案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重点规范市级和县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乡镇人民政府应急预案重点规范乡镇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先期处置特点。三是根据预案的不同任务界定有关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比如,明确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针对重大活动保障制定的应急预案,侧重明确活动安全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
规范了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闪淳昌认为,《办法》的一大亮点是在总结近年来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吸收最新理论成果、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规范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备案、公布和修订程序,对保障应急预案质量,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重要意义。比如,《办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制定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规划,既能保证尽可能覆盖本行政区域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不留空白,又能促进应急预案之间衔接,形成体系;要求预案制定牵头单位应当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吸收突发事件应对主要部门,共同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既能保证应急预案符合现行法制、体制,又有利于预案的衔接和执行到位。
“加强风险评估是当前国内外加强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办法》要求在编制前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又是一大亮点。这样做,既能为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又能确保应急响应时资源调度有效有序。事实上,越到基层和具体单位,这两项工作越加重要。”闪淳昌说。一些基层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对本地区、本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也不掌握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以致预案内容过于原则、无法操作。《办法》强调这两项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
《办法》明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对需要公众广泛参与的非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制作通俗易懂、好记管用的宣传普及材料,向公众免费发放”。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有重要意义。
建立了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机制
闪淳昌指出,应急预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与时俱进。一定意义上,应急预案的生命力和有效性就在于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办法》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多个角度推动建立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机制。一是明确了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的7种情形。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发生变化的,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面临的风险或其他重要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的,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二是要求通过应急演练修订应急预案。实践证明,演练对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有重要作用。《办法》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并对演练的频率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一些单位还积极推广“双盲”演练(不预告时间、不预告地点)等,高标准、严要求,及时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完善应急预案。三是要求通过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和广纳意见修订应急预案。实践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有用、管用、实用的最好办法。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62条规定,应急预案编制单位通过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有利于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的修订就是这样做的。此外,《办法》还规定各级政府及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均可以向有关预案编制单位提出修订建议,有利于促进应急预案的及时修订。
突发事件应对法最新范文2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NKK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12秒播出了地震信息并且在6分钟内发出了海啸预警,广播信号在城市警报响起的同时播出地震预测地区的信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以最大程度减小了二次伤亡和损失,很多人听到警报广播后抓住海啸来临前的短暂时间成功逃离险境。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广播电视作为政府应急信息的重要渠道,美国早在1963年就开始建设应急广播系统。广播成为紧急报警系统和救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广播信息迅速、传播便捷、覆盖面广、伴随性强,不受地理障碍限制等优势,是国家应急信息最佳平台之一。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传播、应急疏散、应急调度、应急救援等层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应急广播系统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继2006年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之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已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这意味着国家应急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应急广播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逐步建设。省级媒体作为省级政府应急预案中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沟通情况、保障救援、引导舆论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安徽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发挥自身优势,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宣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报道经验。建台之初,安徽交通广播就建立了突发事件和恶劣天气应急报道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重要程度,分别采取相应措施。2006年合肥市区暴雨、2008年抗击冰雪、2009年四牌楼塌陷事故、2010年合安高速多车连环车祸……自开播以来,安徽交通广播在应对历次暴雪、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以及影响道路通行的特重大交通事故或者突发事件报道方面,由于信息准确、及时,发挥作用明显,工作得到了安徽听众,以及省政府应急办、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的充分肯定。
2011年9月1日“安徽省应急广播”授牌仪式在合肥举行,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家省级政府应急广播正式成立,安徽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正式成为安徽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突发信息平台。这一突破性的举措将为建立地方应急广播频率,实现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功能带来新的探索。“安徽省应急广播”成立两年多来,在日常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采编播队伍锻炼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进展。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安徽交通广播发挥了广播在应急报道中的独特优势,在应急广播建设方面探索前行。
一、搭建常规应急平台
对很多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需要从日常做起,预防为先,才能未雨绸缪,因此搭建常规应急平台,制定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安徽交通广播从常规工作抓起,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完善值守报告工作机制,建立应急资料信息库。每天及时接听路况热线,保持与全省高速公路、国省道、机场、铁路等相关部门联系,保持与交警部门联系,从中发现突发路况信息或突发公共事件新闻线索。责任编辑和记者每天随时关注媒体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接听新闻热线,负责热线内容的核实工作,主动与业务单位联系,以了解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线索。安徽交通广播要求主持人也要善于发现节目短信平台、热线和微博中所接到的突发事件线索。
在应急处置方式方法上,有很多经验需要保存下来,可供以后参考。一个详细、完备的应急资料信息库将发挥信息储备的强大功能。如高速公路、国省道各类恶劣天气行车安全提示;如各类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和车友预防及应对措施;再如地震等地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知识,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知识等。平时做好资料库信息的维护和更新,并进行分类整理,方便调取。
此外,安徽交通广播还在技术保障、媒体合作、政府管理等方面搭建起一个应急准备平台,随时满足应急传播和管理的需要。
二、搭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置平台
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广播可以迅速及时地信息,可以进行便捷高效的连线互动,广播因为其传播终端方便携带,从而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独特传播优势。在战争年代、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爆发时,当报纸、电视、互联网无法穿越地域和传播方式的障碍送达受灾地点时,空中电波则以“轻骑兵”的姿态冲锋在信息传播的前沿,及时向当地听众伸出援助之手,伴随危机中的人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安徽交通广播多年来在应急事件报道中,充分考虑并发挥广播的这些传播特点,在节目采编播各环节,形成一个应急处置的规范流程,搭建起一个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向公众权威信息,保障社会救援,抚慰民众心理。
安徽交通广播制定了规范的应急处置流程。相关工作人员接到突发新闻线索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第一实践向新闻部负责人汇报,同时通报给节目部值班主任,重要信息及时通报相关单位。新闻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核实事件的真实性,然后迅速作出部署,安排新闻播出,派记者前往事件现场进行采访报道。一线指挥者安排工作人员整理前方报道内容,及时播出。频率节目作出相应调整,随时播出事件的进展情况,“全天候,多角度,多层面”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应急工作流程启动后,各岗位各部门随时保持通信联络通畅,迅速进入紧急工作状态,严格按照频率应急预案执行任务,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创新节目形式,采取立体化报道的手段,连续,滚动.不间断地播出新闻报道。
2008年,安徽遭遇重大雪灾,公路、民航全部受阻,尤其是一些高速公路临时中断,很多车友长时间被堵在路上,安徽交通广播打破节目常规,全天开通应急直播节目,第一时间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和前方记者、公安交警、路政连线直播事态进展,及时雪情、交通信息,同时利用广播的优势与车友互动,舒缓车友情绪,连续直播20多个小时,为夺取抗雪救灾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多位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安徽交通广播先后被安徽省政府、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抗雪救灾先进集体”。
当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信息公开、透明对于有效遏制不良社会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时如果主流媒体缺位,必然造成小道消息泛滥成灾,从而造成媒体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安徽交通广播在沟通舆情,引导舆论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安徽交通广播正在打造自己的新闻观察员队伍,每天对重要新闻和突发事件做出分析和解读。
2011年安庆“1?19”地震、桐城“6?17”地震发生后,安徽交通广播迅速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了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报道了震区群众的生活状况,消除了公众的恐慌心理。2011年3月16日晚上,安徽省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事件。安徽交通广播派出多路记者采访,由于报道及时、权威、全面、有效,对稳定市民情绪,制止谣言风波,实现舆论引导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搭建社会救助平台
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过后,应急广播最重要的功能体现在社会救援和心灵抚慰方面。广播在救灾和化解危机的过程中,通过电波搭建起社会资源调度的平台,为危机中的人们提供救援措施,调运救援物资,提供救援资讯,承担救援任务,广播的作用不可小觑。
2011年4月24日上午10时许,芜湖17岁小伙小陈在该市一家工厂做工时,左手拇指不小心被电锯切断。辗转了三地的医院,五个多小时后,小陈在南京第四五四医院接受了手术。之所以有这样的速度是因为马鞍山爱心车队与南京两地的爱心车队展开了一场“爱心接力”。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安徽交通广播搭建起的社会救援平台在处理这些百姓家中遇到的急事难事中同样具有实际作用和意义。
安徽交通广播还为日常性援助建立了平台。如每年为高考的考生开展爱心送考活动,由合肥市的的哥的姐自发组成的爱心车队,帮助考生和家长顺利参加考试,至今已经有11年,义务帮助50多万人次。安徽交通广播一直注重开展爱心活动,以“大家帮大家”为宗旨,开展重阳节敬老爱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爱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广播是一种情感性较强的媒介,听众对于广播具有情感依赖,希望广播能够成为随身携带的知心伙伴,遇到问题也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应急广播搭建起的社会平台起到沟通社会情感,抚慰听众心灵的作用,生动感人的报道成为听众心灵交汇的“桥梁”。
四、建设采编播专业应急队伍
应急广播的新闻报道质量取决于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社会责任感强的采编播队伍。采编播各个环节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是决定报道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频率整体的应急能力,安徽应急广播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的岗位职责采取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平时加强应急业务学习和研讨,提高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
安徽应急广播的记者和编辑平时要了解当地基本情况,熟悉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提高新闻敏感,积累应对和报道的经验。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现场采访记者接到线索后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对目击者、事件当事人、事件处理等人员展开广泛采访,仔细观察现场环境,确保客观、公正、准确报道。
直播室主持人同样要熟悉安徽省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主动和一线指挥人员及路况编辑加强沟通,全面清晰地掌握事件信息,了解事件最新进展,整合各类信息,组织播报。一旦遭遇突发事件,特设“应急主持人”,承担主要的电话连线和事件播报工作。
安徽省应急广播作为省级媒体,与本省听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培育了一批忠实听众,如今,一旦哪里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听众往往都能在第一时间把信息提供给应急广播;而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听众也总是锁定FM90.8安徽省应急广播,及时了解事件情况,由于听众黏性高,应急广播对突发事件的跟踪报道便利、高效,更有针对性,具有区域性、接近性、当地关注度高等特点。这与一支深受本地听众信任和喜爱的采编播队伍密不可分。
突发事件应对法最新范文3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发生在城镇的燃气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经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燃气和壁挂炉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的减少燃气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立健全应对燃气突发安全事故的有效机制。
(2)统一指挥。在区党工委和东郭街道燃气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城镇燃气突发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抢修抢险、救助和恢复等各项应急工作。
(3)明确职责。按照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各村及相关企业的职责。
(4)专业处置。组建专业队伍,开展专业培训,购置专业设备,提升专业处置能力,并充分发挥相关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加强对燃气管理人员燃气安全常识和应急抢险等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交流和研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预防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燃气安全状况的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可能发生的燃气突发事件做出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东郭街道区域内的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等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1.5
分类分级
根据燃气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性质和影响,城镇燃气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4个级别。
1.5.1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石油气储配基地等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5.2
重大事故(Ⅱ级)
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石油气储配基地等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5.3
较大事故(Ⅲ级)
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石油气储配基地等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5.4
一般事故(Ⅳ级)
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石油气储配基地等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街道燃气应急处置指挥部及职责
成立**街道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由街道主任担任总指挥,街道副主任任副总指挥,街道宜居办、宣传、安监、民政、卫计、财政、环保、交通等科室,派出所,供电所,消防大队,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研究决定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本预案;指挥和协调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处置;审定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总结部署年度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对相关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做出决策,下达指令,视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单位报告;视情况派出指导组对事故发生地区的应急救援工作直接指导或支援;组织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根据事故发展趋势和处置效果,及时调整应急处置行动,适时宣布应急结束;负责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信息;指导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等工作。
2.2
工作机构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宜居办,宜居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与街道应急机构及有关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信息;负责与经济区等上级部门联络;负责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并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会议;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及时传达和执行经济区等上级有关党政部门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工作,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救援车辆的调配和通讯联络工作,组织对事故发生地的人力、物力支援;负责收集情况,了解事故现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及事态的发展情况,提出报告和建议;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的信息工作,审查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信息稿件,编发事故应急情况简报;组建燃气事故应急专家库,负责应急响应期间专家工作小组的联络,指导各地利用城建档案,为事故发生地的抢险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组织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事故调查,向街道办事处和经济区等上级党政部门上报调查结果;按照指挥部的指示,负责城镇燃气事故总结评估和上报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
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宜居办:负责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协调、调度和指挥联络工作。及时了解城镇燃气安全事故情况,判定事故等级,提出启动燃气事故应急预案意见,报送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安监办:负责组织城镇燃气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等。
派出所:负责调派民警维持事故现场秩序,做好警戒,疏散人员,确保道路通畅,保证事故抢险车辆进出有序;负责事故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的控制;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负责核对死亡人数、死亡人员姓名、身份,协助政府通知死者和伤员家属;负责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等工作。
宣传:负责组织信息宣传媒体配合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燃气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做好舆论引导。
财政:负责为燃气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并对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
交通:负责组织车辆运送城镇燃气抢险应急物资。
卫计:负责组织医疗急救和卫生防疫队伍,抢救事故伤病人员;负责对事故区域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传播、蔓延。
环保:负责做好事故区域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提出环境污染消除和治理的建议并监督实施,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或转移,公布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关信息。
水利:负责城镇燃气重大事故涉及的水利防洪工程协调、调度和水情、汛情的预警、监测,修复毁坏的水利工程。
民政:负责在特别重大、重大燃气突发事件预警或者发生特大、重大燃气突发事件中,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负责组织、发放灾民生活救济款物,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消防大队:配合燃气应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对燃气突发事件中的被困人员进行解救,并配合燃气供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侦检及器具堵漏、冷却抑爆、关阀断源等工作。
供电:负责事故灾难现场供、用电及应急装置的架设;快速修复事故受损的供配电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供电。
各村、社区: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第一时间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开展事故抢险救援,防止事态蔓延扩大;按照应急救援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落实。
燃气企业:负责制定现场抢修方案,组织抢险队伍,调配仪器机具,交通通信工具,具体实施现场抢修;做好生产调度、用户通告、事故现场的安全监护等工作;配合事故调查、取证、分析工作;负责制定燃气运输、储备、使用过程中的应急预案。
2.4
现场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燃气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发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事故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抢险救援方案,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事发村屯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根据现场救援需要,设立以下专业工作小组,按照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2.4.1
事故抢险组:由派出所和宜居办牵头,组织卫计、环保、燃气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抢险队员,负责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危险源控制、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抢救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
2.4.2
伤员抢救组:由卫计办牵头,组织具有相应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事发单位等有关人员,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2.4.3
安全警戒、疏散组:由派出所牵头,组织交通、燃气企业及事发地村屯相关人员,负责布置现场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并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工作。
2.4.4
专家咨询组:由宜居办和安监办牵头,组织环保、供电、供水、通信、燃气单位等方面的专家,负责对事故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2.4.5
协调联络组:由宜居办和宣传牵头,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及事发地村屯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协调和联络工作。
2.4.6
事故调查组:由安监局和工商局牵头,组织住建等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安全事故原因及事故责任的调查。
2.4.7
环境监测组:由环保局牵头,组织水利、卫生部门及燃气企业监测人员,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2.4.8
信息组: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引导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宣传,稳定群众情绪,防止炒作和不实报道。
3
预防和预警
3.1
预防
燃气经营企业负责建立本区域、本单位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系统,对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负责收集、汇总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信息,组织开展风险分析,建立城镇燃气安全监管体系,对城市燃气设施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2
预警
3.2.1
预警级别
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燃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执行统一预警标准,按照燃气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大(Ⅰ级)4级预警,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
3.2.2
预警
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向指挥部上报燃气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燃气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应急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4
应急处置
4.1
信息报告内容
(1)事发单位、时间、地点;
(2)事件的简要经过;
(3)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事发现场应急救援情况;
(5)事件报告单位、报告人和联系电话;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2
信息报告时限
一般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经济区和住建、安监部门。
发生较大燃气安全事故后,按照直接报告与逐级报告相结合的原则,宜居、安监等相关部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在逐级上报的同时,1小时内直接报告经济区。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时,1小时内可直接报市住建和安监局。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后按时限补报书面材料。
4.3
先期处置
燃气突发事件发生后,村屯和燃气企业在及时报告燃气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应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蔓延扩大。严格保护现场,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确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态扩大而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好标志和记录。
4.4
应急响应
发生突发燃气事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燃气应急预案,迅速报告经济区应急办。并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抢险救援事宜。
4.5
指挥协调
4.5.1
抢险救援
现场指挥部组织相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尽快分析事故原因,查明伤亡情况,制定施救方案,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援,全力抢救遇险人员,减少财产损失。
4.5.2
现场监控
现场指挥部组织力量加强对事故现场的安全监控,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链,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4.5.3
安全防护
现场指挥部对救援环境和作业条件进行评估,根据救援需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4.6
扩大应急
当燃气事故现场应急力量不足、需要支援时,根据事故现场指挥部的支援请求,向经济区报告有关情况。
4.7 应急结束
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街道办事处视情况确定并宣布应急终止。应急结束后,事故现场指挥部予以撤销,应急救援撤离现场。负责现场指挥的部门应及时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Ⅳ级、Ⅲ级燃气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由相关部门按各自权限负责。Ⅰ级、Ⅱ级燃气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按有关规定进行。
对燃气安全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对受灾群众应做好安抚、救助工作,保证群众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燃气供应单位及时清理现场,迅速抢修受损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燃气供应。
5.2
调查评估
燃气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应急指挥部要及时召开专门会议,总结和评价事故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责任、经验教训及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对应急工作及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向街道办事处提交书面报告。
5.3
信息
燃气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按照省、市有关规定,I级、II级燃气突发事件的信息由省政府或省相关部门负责;III级燃气突发事件的信息,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及牵头处置的部门负责;IV级燃气突发事件的信息由县区政府负责。
6
应急保障
6.1
应急抢险装备保障
各燃气企业应根据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抢险装备,建立和完善应急抢险装备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确保应急抢险装备处于良好状态。燃气行业管理部门应关注国内燃气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需要,适时对现有燃气安全相关的设备、设施及专业抢修装备进行更新,培养高素质的运行管理人员和应急抢修人员,不断提高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消防大队应在现有消防装备的基础上,完善专业处置燃气泄漏的应急抢险装备。
各级燃气应急处置机构,应掌握各燃气专业抢险队伍应急抢险装备的储备和分布情况,并进行定期检查。
根据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需要,现场指挥部决定调用应急抢险装备时,装备产权单位应坚决执行,迅速将应急抢险装备送达现场,并派专人负责现场操作和维护。
6.2
应急队伍保障
各村屯根据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需要,组建和完善本村燃气专业抢险队伍。
公安消防队伍要充分发挥在区域分布和技术装备上的优势,负责组织消防队员进行系统的燃气专业抢险知识培训,提高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能力。
燃气企业应加强燃气抢险队伍建设,通过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手段提高燃气抢险队伍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6.3
治安保障
事发地公安机构负责现场交通管制和疏导,维持交通秩序,确保应急抢险装备、人员和物资运输畅通;负责组织设置警戒线,控制和保护现场,并根据需要组织受灾群众迅速疏散,控制事故肇事人员。
6.4
医疗卫生保障
卫计办协调街道医院负责做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有关应急物资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6.5
经费保障
财政所应保障应急处置燃气突发事件所需经费。对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由财政局按规定给予适当补偿。各燃气企业抢险物资、器材的储备以企业投资建设为主,必要时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6.6
通讯保障
工信部门负责应急通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建立集通信网络、调度指挥中心、移动指挥平台为一体的通信指挥体系,提高燃气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协调有关通信运营商负责应急状态有线、无线通讯网络的正常使用和维护,确保应急救援机构之间信息通畅。
应急处置机构成员单位和燃气企业抢修队伍应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现场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通信联络,保证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同时利用消防队伍和燃气专业抢险队伍等现有设备建立无线对讲通讯网络,保证指挥通讯畅通。
6.7
社会动员保障
宜居办组织燃气供应单位对燃气用户做好安全用气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鼓励及时报告燃气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在发生燃气突发事件时,要确保本辖区的社会稳定,协调解决供、用气纠纷,组织居民协助燃气供应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向居民通报燃气突发事件相关情况,以得到理解与支持。落实巡查、巡线、入户检查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7
附则
7.1
突发事件应对法最新范文4
对于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中,采取的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并认为其具有固化性、规范性、累积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点。”④因此,从这一解读而言,我们认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是指在突发自然灾害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政府及其他公共管理机构为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采取的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预警机制是根据某种灾害演变的规律,应急管理主体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灾害的产生、发展进行监测,并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做出预测,做好充分预防准备,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当灾害发生时,根据灾害级别的不同而启动与其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自然灾害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可能涉及到的领域进行准确的预判,将灾害扼杀于萌芽状态,是避免和降低自然灾害给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威胁与损害最有效的手段。
1.2信息报告机制
信息与信息上报是地方政府对信息反应能力的体现之一。目前,我国县级政府实行的信息报告机制是分级上报,具体分为初报、续报、核报。①初报。本行政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含分乡镇数据)。对于造成1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同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民政部。②续报。灾情稳定前,省、地(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日9时之前将最新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上报。③核报。灾情稳定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5日内核定灾情和救灾工作数据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政府信息获取能力与渠道关系到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主动性与有效性。
1.3响应处置机制
响应处置机制一般包括三方面:决策机制、指挥协调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目前,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决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收集决策信息、弄清灾害状况及程度、制定决策方案、执行决策方案、检查执行情况、反馈各种信息等。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实行的指挥协调机制主要包括:预警通知———激活应急预案———建立或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召集与分派工作组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召开新闻会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是应对突发事件不可或缺的力量,各级政府采取的社会动员措施包括:进行宣传、组织捐赠活动、公布捐赠信息等。除此之外,在灾区,政府也积极动员,进行宣传教育,指导灾民开展自救、互救等。
1.4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
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是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将灾区的日常生产、生活恢复正常的状态和秩序,所进行的各种善后处置活动。各级政府善后处理事项主要包括:转移灾民、排查次生隐患、恢复基础设施、部署重建工作、进行灾后总结、实施灾后补偿以及人员奖惩等。评估事项主要包括:评估预案的合理性、评估各部门的灾害处置效果、评估部门整体应对灾害的能力以及构建灾害分类、分级的指标体系。进行善后处理与评估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也为进一步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指明方向。
2南疆农村地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2.1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以后,由国家最高层人民政府到县级人民政府都纷纷相继设立了政府的应急办公室,南疆农村地区各级政府也相应地设立应急办公机构。但是由于对应急办公室的设置,国家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设立标准,导致不同层级不同地方设置的应急办公室五花八门,形式各异。有的是独立设置,有的是挂靠在当地政府办公室。有的属于行政机构,有的又属于事业单位。应急办公室是应急管理指挥主体和责任主体,是应对自然灾害最根本的组织保障。但机构的设置混乱,有名无实,导致应急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2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薄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南疆农村地区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仍较为薄弱,突出反映在预警监测设备和手段相对落后,应急信息传输不畅。以气象部门为例,天气预报不够准确,预测能力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由于各种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气象灾害的应急监测水平较低,预报预测准确率不高,精细化水平欠缺。尤其是地形复杂、山高沟深的特殊地区,局部小气候变化迅速,更难以预测。除此之外,气象预警信息的覆盖面还不够宽,特别是对偏远山区、牧区的预警信息覆盖率较低,监测状况不能完全满足应急预警工作的需求。
2.3响应处置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南疆农村地区的应急响应机制运作迟缓,跨部门行动欠缺综合协调性,相关机构职能分散。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主导者作用。但在多次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各应急主体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缺乏,职责交叉和脱节现象严重,条块分割加重了应急指挥协调的难度。在常态管理中各部门间为争夺利益,推诿、扯皮现象就屡见不鲜。在灾害发生的初期阶段,某些部门领导存在侥幸心理,没做好充分准备,增加了灾害处置的难度。因此,提高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重视基层政府各部门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和合作机制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2.4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不足
应急设施与资源配置是预防灾害、进行救援和应对所配置的设施和资源的总称。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财政资金有限,各种应急技术、物资、人才极其缺乏。常常存在应急设施陈旧老化、技术滞后、应急资源配置不系统等问题。加上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缺乏训练,灾害中救援的行动力与应变力明显不足。很多地震频发的地区,由于缺少救援工具,地震发生后,灾民只能靠铁锹、锄头等农具挖掘,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的开展与实施。合理的应急设施和资源的配置,是县级政府有效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救援成功的重要保证。
3完善南疆农村地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
3.1完善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
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比如:国土、地质、农业、林业、畜牧、气象、水文、水利工程、民政、公安、交通等部门。单个部门的管理将无法达到综合减灾效益的目的。南疆农村地区各级政府应当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建立,建立统一专门的应急机构。这种应急管理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将分散于各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统一由应急管理职能部门来实施。将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信息传递与公布、应急决策、应急响应、公众沟通、资源的配置与征用、事后恢复与重建等职责应对活动统一赋予该综合应急管理部门,从而真正解决长期存在的因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主体不明确,而导致的准备、预防、应对和恢复等工作难以落实的问题。
3.2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健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是客观、及时、准确地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为预警提供依据的重要基础。面对自然灾害,哪怕是最原始的预警系统,也能挽救人民生命财产。现阶段,在有条件的地区,应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灾害案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提高各类突发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并且还要在财政上予以支持,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纳入其所需经费,并给予法律保障。
3.3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应急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部门、领域和区域,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各方社会力量的参与。首先,理清各方参与部门职责,化解部门利益,协调部门合作。按照属地为主、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横向与纵向各部门间人、财、物以及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共享机制。其次,建立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整合各方参与主体,统一指挥,做到灵敏反应、有序协调、高效运转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快速处置突发自然灾害的合力。最后,加强应急演练。演练可以提高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熟练程度,从而增强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
3.4完善自然灾害的人、财、物应急保障机制
突发事件应对法最新范文5
低温寒潮应急预案1
为切实加强我所冬季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冰雪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冬季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省局及总段关于冬季冰雪灾害应急处置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所冬季冰雪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称冰雪灾害,主要指冬季冰雪天气引起的收费广场积雪、积冰对过往车辆安全及收费工作造成影响的冰冻灾害,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凡属于以上条件之一的,均应立即启动此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三个服务”的要求,积极贯彻“安全畅通、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方针,不断加强和完善冬季冰雪天气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公路收费工作中冰雪天气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人、财、物的安全,保障过往车辆安全、方便、快捷通行。
(二)工作目标:坚持“疏通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构建覆盖全所、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科学预警、反应灵敏、协调一致、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公路冰雪天气应急管理机制。
三、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全所冬季冰雪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界巉所冬季冰雪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领导小组在总段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冰雪天气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冰雪灾害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所综合办公室,所安全员xxx具体负责单位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收费站安全生产责任人为当班值班站长。
应急处置电话:xxxxxxx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冬季除雪应急物质储备。在收费广场要及时备足粗砂、炉渣等防冻防滑物资,降雪天气使用后要及时增补,确保收费广场防滑料不少于200立方米。在收费站设置除雪抢险设施储备室,配备铁锹、洋镐、架子车等除雪工具及棉大衣等防冻物品。
(二)加强清雪除冰和交通疏导工作。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及时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冰雪灾害发生后,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灾害发展趋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收费站要随时清扫收费车道积雪,并在收费广场前后200米内撒布防滑料,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当出现交通阻塞时、车辆和人员在收费广场滞留时,要第一时间开展疏导和救援工作,及时为滞留人员提供防寒衣物,执勤警卫和外部稽查人员及时疏导阻塞车辆,确保车流畅通。当发生较大雪灾天气时,所里将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到收费一线,协助组织清除积雪、清淤打冰和撒防滑料。
(三)加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在加强冬季冰雪天气除雪应急管理的同时,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自身安全管理,收费站采用电暖、煤炉取暖时,要做好防火、防触电、防煤烟中毒等措施的落实;警卫、稽查人员在收费广场执勤时必须着反光标志服、带安全头盔;加强车辆机械的安全管理,冰雪天气出车时必须使用防滑链,确保车辆、人员安全。
(四)加强信息报送和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冬季冰雪天气发生后,值班站长要及时组织人员清雪除冰,值班领导要及时了解雪灾情况,并根据雪灾严重程度及时向总段冰雪灾害应急办公司报告。对于在收费广场因冰雪灾害造成交通事故、长时间中断交通的,要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的要求,及时上级管理部门汇报,以便及时协调处理。严格执行单位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各岗位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新闻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单位在应对冰雪灾害和冬季安全管理中的组织措施和工作成效,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罚则。本预案启动后,各部门必须听从指挥,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凡因清雪除冰工作不及时,交通疏导不力,行动迟缓等原因造成收费广场交通事故及其它不良影响,或被上级单位点名批评者,将按单位相关制度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六、本预案将根据冰雪灾害应急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进行修订。
低温寒潮应急预案2
为应对降温降雪、冰冻天气,克服低温冰雪不利影响,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溧阳市头埭高中冰雪低温天气应急工作预案》。
一、组织领导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保安和全体后勤人员
二、安全预防工作
学校要认真开展冬季安全检查,查找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按照“查隐患、抓整改、重落实、保安全”的要求,对各项防冰冻措施,以及交通安全、校舍安全、饮食卫生、消防疏散、用电安全、门卫值班、夜间巡查、教学器材设施等方面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管理的薄弱环节,要立即进行整改,落实严密的防范措施,确保不出问题。根据气象部门天气预警,随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必要时,应当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采取停课措施。
三、优化校园环境
(1)迅速组织力量清扫校园地面积雪、清理树木断枝落叶和悬垂冰凌等,保证校园内及学校大门通畅通、安全。
(2)检查校舍及其他建筑、围墙等,防止积雪过重造成垮塌。
(3)严格师生和外来人员出入校园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园。教职工车辆进入校园减速慢行,停放有序。
四、加强师生宿舍管理
(1)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严禁宿舍内使用非学校配置的电器,严禁学生把火种带入学校和宿舍,禁止教职工和学生私自使用加热电器。
(2)低温冰雪天气来临前,应当做好学生防低温冻害等安全常识教育,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被,做好保暖。
(3)检查取暖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消防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4)加强夜间行政值班,值班人员要加强巡查力度,增加夜间巡查次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五、热情关心学生
(1)正确处理特殊天气条件下学生管理问题。在交通困难情况下,可以适当延迟上课、提前放学,并应当及时通知到家长。学生因天气原因及其他特殊情况迟到,本着人性化原则妥善处置,鼓励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2)及时与家长沟通,查明缺勤学生原因、去向,汇总学生出勤情况。
(3)提高食堂服务水平和质量,确保饭菜卫生、保温、价格合理。保证热水供应,防止烫伤。
(4)禁止在教学区打雪仗,禁止把冰雪带入室内。
(5)在坡面、易滑地点放置安全警示标志。教育学生不要奔跑,注意上下楼梯安全。
(6)体育等室外课程作适当调整。
六、强化安全教育
全面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注意上下学交通安全,提高自护自救能力,防止发生各种事故。可以通过发放告家长书、校讯通、家长会等形式,提醒家长做好子女冰雪天气保护工作,不要让子女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以及其他不符合客运安全要求的车辆。
七、及时上报信息
校园内及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及意外情况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保卫干部要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处置突况,报告、接受信息。
八、解除预警
根据气象部门通知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及时解除预警应急响应,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低温寒潮应急预案3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强冷空气影响,自24日晚我县将迎来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温大幅度下降,并伴有雨雪冰冻天气。为有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根据《岳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为切实做好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应对工作,确保全县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全院干职工要充分认识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应对。按照“五防范、四保障、五到位”的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及时、规范、高效地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导致的紧急医疗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维持院内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就医安全,努力将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责:
全面负责医院因极端天气引起的各类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护理、后勤、设备、药剂等部门,全面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1、医疗组
组 长:钟正如
副组长:兰建军、周小山、熊香玉、钟满意
成 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职责:确保院内正常的医疗秩序,准备充实的疾病防治和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应对低温极端天气带来的疾病爆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2、后勤保障组
组 长:方水平
副组长:张红霞、李三玉
成 员:郭细亮、陈朝晖、周小兵、孙剑
职责:确保应对低温极端天气所需的各类物资、药品、设备、车辆等。确保院内道路无积雪、交通秩序井然。确保医院水、电、气使用安全,做好防滑、防冻等处理措施。确保通讯畅通,严格落实院领导带班制和24小时行政总值班制。
三、应急处置要求
(一)积极防范,做细“五防”
1、防滑。清理医院门急诊和道路冰雪,紧急购置草垫、告示牌等工具,在特定区域设置。
2、防寒。检查医院用水用电情况,做好管道等设施保暖防冻,加强病区供暖保障。
3、防火。排查医院老化电路电源,及时维修更换。
4、防病。加强自身防护,普及防冻知识,避免因低温天气患感冒等疾病,影响正常工作。
5、防隐患。认真排查工地、水管、氧气站、锅炉房等重点设施,及时堵住安全隐患。
(二)有效应对,做实“四保”
1、保障物资供应。加强药品、耗材等物资储备,确保临床需求。
2、保障绿色通道。加强调度管理,保证患者就医便捷、安全、畅通,确保在应对车祸等大型应急救援时,能做到井然有序。
3、保障后勤服务。做好病友食堂和职工食堂的应对措施,确保患者和职工饭食正常供应。
4、保障信息畅通。医院中层以上干部手机24小时畅通,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和联系,每日按时报告防范情况。
(三)高度重视,做好“五到位”
1、思想认识要到位。要高度重视此次雨雪冰冻低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切忌麻痹大意。对于因工作疏忽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工作传达要到位。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全院职工知晓各项防范工作安排。
3、巡查排查要到位。加大医院门急诊、病区、停车场、消防通道等事故多发、易结冰、易积雪路段的巡查频次,并做好记录。
突发事件应对法最新范文6
一、建立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全县甲型h1n1流感综合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县县甲型h1n1流感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委宣传部)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卫生局局长)
×××(县教委主任)
×××(县公安局政委)
成员:×××(县文广新局局长)
×××(县旅游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药监局局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人民医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卫生局内),具体负责综合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其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县卫生局局长)
副主任:×××(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人民医院院长)
×××(县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县卫生局应急办主任)
×××(县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县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二、防控工作重点
(一)加强传染源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严格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方案》要求,对现症病人实施隔离治疗,防止疫源扩散,确保无死亡和二代病例发生;对病人密切接触者实施严格的隔离观察和医学观察,一旦发病及时隔离治疗。
(二)加强疫情监测工作,积极发现传染源。一是建立健全医疗保健机构发热门诊,实行分诊制度,加强疫情搜索,积极发现传染源,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及时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治疗。二是立即启动并认真落实全县学校、托幼机构学生儿童晨检制度,切实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切实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旅游人员和疫区返乡人员的疫情监控,防止疫情传入我县,一旦传入,务必就地扑灭。四是做好畜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监测工作。
(三)加强疫点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重点要做好发现病人场所、病人居住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工作,防止疫情传播。
(四)加强易感人群保护,尽可能地减少发病。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学生、儿童,以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包括接触病人的医务人员)采取预防服药措施,实行重点保护,防止感染发病。
(五)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病能力。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切实加强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卫生防病知识水平,增强群众自我防病能力,积极支持、配合防治工作的开展。
(六)做好防治物资偹,确保防治工作需要。一是要落实足够的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二是做好抗病毒药物、疫苗,以及防护用品的采购和偹,切实保障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职能职责
(一)县卫生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防控协调和监督执法工作。督促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和疫情防控工作;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信息报送工作;做好抗病毒药物、疫苗和防护用品的采购、储备,确保满足医疗救治需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各有关部门、单位开展的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做好与社区信息互通、防控对接工作,将有关信息及时通报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最大限度掌握来自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去向,切实加强对入境人员监测等工作。
责任人:×××电话:
(二)县教委:负责做好以落实晨检制度为重点的学校、托幼机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托幼机构暴发。积极协助、配合疾控中心做好全县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责任人:×××电话:
(三)县公安局: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并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外来人员情况。积极协助、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追查工作,依法落实隔离强制措施,及时、妥善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负责对外籍、港澳人员群体开展防控知识的宣传,做好涉外人员疫情情况的通报工作,配合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对来丰的境外人员及回国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责任人:×××
(四)县农委:负责对全县生猪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中防控工作的管理,督促有关责任人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
责任人:×××
(五)县林业局:负责对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
责任人:×××
(六)县商委:负责物资储备和生活必需品供应管理,保持市场秩序稳定。
责任人:×××
(七)县旅游局:负责做好旅游行业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旅游警示信息,指导旅游团队做好预防措施,跟踪管理,建立对境外团队参观登记制度。加强对旅游景区、饭店、旅馆的管理,制定防控措施。
责任人:×××
(八)县建委:负责对建筑工地防控工作的行业管理,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建筑工地工人的宣传教育,必要时实施工地封闭式管理并落实具体防控措施。
责任人:×××
(九)县工商局:负责农贸市场防控工作的管理,督促市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责任人:×××
(十)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动员社区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确保社区居民生活秩序稳定。
责任人:×××
(十一)县文广新局:负责对全县文化娱乐场所防控工作的行业管理,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责任人:×××
(十二)县财政局:负责保证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费的落实。
责任人:×××
四、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甲型h1n1流感传播快、途径广、危害大,各乡镇、各部门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扎实做好防控各项工作。
(二)采取周密防控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一是要成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专门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二是制定并落实好本部门本单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密切关注疫情发展趋势,做好疫情的风险评估,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对突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科学有效。三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严把防控工作过程监管,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具体人,真正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的防控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