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碳经济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碳经济政策范文1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经济;战略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0)01―0044―04
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1%,投资同比增长33.5%,消费同比增长15%,进出口同比下降23.5%。从统计数字看,中国经济确实回升,但基础尚不稳定。针对2009年前8个月经济回暖的宏观经济形势,现在有人开始讨论经济到底呈“V”型、“W”型还是其他型探底回升。研究经济回暖轨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正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研讨下一阶段经济政策。按照经济发展周期波动规律,宏观经济总会见底反弹,因此我们更要前瞻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考虑经济企稳后的经济政策,甚至“十二五”规划的中长期政策制定。笔者认为未来的政策重点应是:(1)实现战略转型,培育新竞争力;(2)推行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3)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收节支,科学、精细理财;(4)培育资本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5)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更好相互协调。
一、国际宏观经济基本走势
(一)全球经济失衡,全球化进程放缓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出现大量贸易赤字,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国家大量贸易盈余。之后,全球经济失衡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持续出现贸易逆差和资本逆差,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主要产油国家经济增长却保持较快速度,持有巨额外汇储备。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演变,主要发达国家需求还在下降,尤其是消费需求低迷,经济失衡仍将持续,全球化进程减缓。
(二)全球增长模式转型,凸显新增长点
人类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始吃熟食,前提是人类掌握了取火技术。人类取火始于钻木取火,实际上取的是碳基能源。从木材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碳基燃料。在既定的技术约束下,碳基燃料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碳基燃料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候变暖。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一些专家建议未来能源开发的重点应该转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大国正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大量研究,力图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些国家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占领新能源标准的制高点。客观上,这些探索促进了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一些专家认为这也是未来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重现金融新秩序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尽到应有的责任。国际社会开始通过对话建立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体系。无论是超货币体系,还是其他金融秩序,都将对美元主导格局形成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正逐步得到增强。中国本着负责任的立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起到了稳定器作用。
(四)金融与实业并重,构建新的宏观监管体系
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金融创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启动国内消费需求替代、弥补国外消费需求不足的同时,根据本国比较优势发展一些制造业,带动国内就业,把金融发展落到实业上。也有专家认为,错误的宏观政策是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在危机来临时,美国过度扩大消费信用以及过度相信市场都是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因此,世界各国将会重新审视过去的宏观政策决策程序和机制,构建新的决策程序和机制,通过建立新的监管机制加强宏观政策管理和微观领域监督。
二、中国经济宏观形势基本判断
据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2009年6月)报告,工业化国家金融市场开始出现趋稳迹象,全球经济初步呈现回升趋稳态势,但是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复苏速度不可能太快①。该报告还指出,目前断言中国经济快速稳健复苏尚早。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有望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但是,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结构不平衡问题。
(一)GDP小幅增加,财政收入回升
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第一季度加快了1.0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GDP总量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第二季度7.41万亿元,同比增长7.9%。6、7、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为6867.47亿元、6695.91亿元、523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10.2%、36.1%。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显现出经济回暖迹象,但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根基仍然不牢。
(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增长潜力凸显
1~6月,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幅较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下降,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5%)。8月,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8%,已连续5个月上涨。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前7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提高,凸显消费潜力。
(三)发电量和用电量双回升,人民币存贷双增长
6月,全社会发电量同比增长4.7%,用电量增长4.3%。发电量和用电量上升既有经济回升的因素,也有气温上升的因素。2009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7.6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53%。2009年8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52万亿元,同比增长34.11%,环比增长了0.1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7.37万亿元,同比增长27.43%,环比下降1.13%。货币供应量增长28.53%。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价格小幅上涨
2009年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万亿元,同比增长33.O%。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2009年前8个月累计新增信贷规模
8.15万亿元,同比多增5.04万亿元,比中国所有银行过去两年的贷款总额多,其中7、8月份分别为1650亿元、4104亿元,受央行政策影响,增速减缓。2009年5月、6月、7月、8月,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0.8%、O.9%、0.9%。从200个主产县8月20~31日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动情况看,包括肥猪在内的5种肉产品均上涨。房地产价格上升和主要农产品小幅上涨表明,过度的、甚至投机性的恶性货币投放,可能对未来形成温和的通胀压力。
(五)经济结构不平衡仍然存在,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消费、投资与储蓄不平衡仍然存在,“短板”要素制约经济平衡增长。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例,1978年城乡收入之比为2.57:1,2007年提高到3.33:1,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经济结构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断积累,将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整体协调性,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形成失衡状态,激化潜在矛盾,甚至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和危机。
三、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及早规划前瞻政策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医治好重病后,调养很关键。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与之相对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稳健的和从紧的转向积极的和适度宽松的。经济危机总会过去,那么,下一步中国应该思考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将“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稳步对接。
(一)实现战略转型,培育新竞争力
一是产业政策方面,以新能源、环保汽车、生物工程等为突破口,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开发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和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二是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加快制定城市群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中国的城市群参与国际分工越来越广泛。研究表明,国外资本对中国投资将主要依据现代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进行战略布局。今后,应提高中国城市群发展速度和质量,配套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空间规划和管理制度,在城市群内,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和产品。三是决策机制方面,构建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降低决策风险,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竞争力。现代社会的公共风险需要政府及时、有效、低成本地化解,对政府科学决策机制提出了挑战。政府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并致力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二)推行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种所有制市场结构。但是,仍然有部分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部门产权结构单一,进入门槛高,民间资本进入空间窄。除行业外,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行政垄断行业,提高市场化程度,推行产权多元化改革,是实现产权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比如铁路、电信、电力等;另一方面,今后,政府应打破行业垄断,推行公共事业单位改革。政府应主要通过制定市场规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一些社会事业部门,比如体育、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也应允许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作为工业化中期的国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第二、三产业。在美国,到工业化晚期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80%。2008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1%,低于第二产业比重。2009年上半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3%,低于第二产业比重。中国离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尚有距离。
(三)培育资本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继续加大推进资本市场培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本市场创新。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力度,扩大三板市场试点范围,解决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是健康的金融体系。在生产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的金融市场都很难独善其身。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合作以及增强金融抗风险能力是一国金融立足国际金融市场的关键。一是完善金融监管机构和体系,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监管体系,防止过度套利行为发生。二是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多边外汇储备库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区域金融合作,并适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增强金融机构和体系风险防范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危机后的恢复时机增强中国金融机构和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
(四)转变政府职能,增收节支,科学、精细理财
经济复苏后,过渡时期应逐步转向实施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而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未来财政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切好蛋糕,更应该注重做大、做强蛋糕,在财政收入方面做好文章。树立大财政思想,既要有财,更要有政。既要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要不与民争利。正确处理政府收入与居民收入关系,做到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合理化。从税收收入看,今后工作的重点是扩大税源,保证税收增量渐进发展。一是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实行的资源低价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资源,资源税改革应在经济复苏后扩大征收范围。二是试行个人所得税转型,探索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主要是以分类征收为主,没有达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需要。个人所得税改革应着力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负。三是试点物业税。在继续物业税试点评估“空转”的基础上,进行分层价值评估,适时推出物业税。四是继续做好增值税转型工作。增值税转型有利于改变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开源的同时仍需节流。从财政支出看,明确财政支出重点,增收节支,防范财政风险。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缩减行政开支。在经济复苏后,政府应该“瘦身”,调整政府机构,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提高政府供给公共服务效率。二是继续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保证精细化、科学化。信息透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基本准则,财政预算信息透明是实现人的基本人权,也是保证正确履行公民委托责任的需要。在美国,一次预算编制就相当于一部法律的制定过程,预算制定、执行、监督三权独立,相互监督,并实行全过程公开。尽快实现财政预算透明法制化,加快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改革步伐,达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三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医疗、社保、就业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促发展,保民生。明确财政支出重点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前提。同时,这些领域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四是构建财政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的全方位调控体系。财政风险防范要与金融结构风险防范紧密结合,不可单线作战。
双碳经济政策范文2
1工艺优点
旋流加强型(CHT)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施工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排水畅通保护水封———由于立管与支管连接处采用的加强型旋流器,内设有旋流叶片,做到了气水分离,水流紧贴管壁作螺旋向下流动迅速排出,而气体在管道形成气流向屋顶排出,改善水流工况,保护水封不被破坏。2)经济效益突出———本系统采用单立管旋流排水,不用设专用的排气管,节约了建造成本,同时增加了室内的使用空间。尤其在高层住宅工程中,支出同样的成本,而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经济效益更为明显。3)结实、耐用、抗腐蚀性强———加强型旋流器,除了具有先进、科学的设计技术外,本身的铸造工艺系统也很好,同时拥有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使用功能。本旋流器在车间内统一进行多道工序的防腐处理,相对于施工现场防腐,具有更高的抗酸碱腐蚀性能。4)占用空间小、施工简便、系统重量轻———单立管排水系统与传统双排水系统相比,达到相同的使用效果,占用的空间更小。同时,由于单立管系统省掉了专用的排气管,减少了系统安装的工程量,施工更为便捷,保证了施工工期。优化了整个排水系统施工技术,使整体的重量更轻。
2适用范围
当建筑物设计的秒排水流量大于普通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排水横支管管径不大于100mm、卫生间及管道井面积较小时宜采用旋流加强型(CHT)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比如:1)10层及10层以上高层住宅、宾馆、养老院等建筑。2)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3)要求降低排水立管水流噪声的建筑。4)抗震需要使用柔性连接的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的建筑等。
3构件及功能
加强型旋流器单立管排水系统应配置特殊管件,特殊管件分为上部特殊管件和下部特殊管件,上部特殊管件包括直通、三通、四通等,下部特殊管件包括底部整流器等。加强型旋流器应具备下列主要构件:1)内置2片~4片旋流叶片。2)横支管水流与立管水流混合段扩容。3)排水横支管可正向或切向接入加强型旋流器。加强型旋流器主要功能如下:1)排水横支管和立管水流均能形成旋流,且无水舌现象产生。2)有效降低系统的压力波动,保护水封不被破坏。CHT三通及应用见图1,图2。图1CHT三通图2CHT三通应用
4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施工工艺流程。熟悉图纸计算工程量施工交底施工准备修补预留洞管道支架制作安装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系统试验。2)操作要点。a.技术交底。施工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结合图纸、材料的性能、现场条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并留有书面资料,经交底人、被交底人签字确认。b.支架安装。支架的选型要本着“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合现场条件,提前预支加工,并进行除锈刷油。在修补洞口后,进行管道支架的安装,待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管道与支架的整体面漆的施工。c.立管安装。干管安装完毕后,进行立管的安装,首先复核预留洞口垂直度和支架的位置标高。复核无误后进行立管安装,安装要自下而上安装,安装需要两个施工人员配合进行,注意管道检查口和旋流三通的标高及立管垂直度的随时检测,符合要求后进行支架U形卡环的安装及预留洞口的临时固定,等整根立管或阶段性的立管安装完毕及符合技术交底时进行最终固定。d.系统试验。排水管道的系统试验包括闭水试验和通球试验。闭水试验要分层进行,用皮球封堵在检查口的上部,进行闭水试验的管道要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满水5min,管道不渗不漏为合格。通球试验,用不小于管道直径的2/3的塑料(木制)球,从管道的顶端投入,塑料(木制)球顺利通过试验段为合格。3)验收标准。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工程的验收,主控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a.管道坡度,其标准要求见表1。b.立管安装允许偏差±3mm。c.检查口,立管检查口中心高度距地坪上1m安装。d.支架间距,支管支架的标高为1.5m~1.8m,当楼层超过4m时设两个支架。干管及支管的间距根据管径选择,但在落水点处要设置相应的支架。e.通气管出不上人的屋面高度为0.8m。出上人屋面为2.2m。f.系统的闭水试验和通球试验。
5安全措施
1)高空作业的项目,高空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在管廊中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2)高梯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双面梯上作业,中间要用钢丝绳拉住。如果是旧梯子使用前要进行检查维修。3)所有人员进入工地要戴好安全帽。4)施工用机械要定期检修维护,查看机械有无防护罩,传动装置有无松动,防止切割片飞伤人。5)施工机械要按“一机一闸一箱一保护”进行设置,施工临时用电要接线规范,线皮无破损。6)在施工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加强自我防范能力,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6系统的成品保护
双碳经济政策范文3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中国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20-03
[作者简介]杨恬恬(199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新贸易保护主义(New Trade Protectionism),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主要是以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为基础,以管理贸易理论为指导,与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一脉相承。新贸易保护主义擅长以公平贸易的名义,利用WTO规则和本国法规行贸易保护之实,因此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原因
2009年7月,世贸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3个月内,24个国家以及欧盟(EU)共计出台了83项限制贸易的措施,是同期贸易自由化措施的两倍多。后危机时代新保护主义盛行,其政策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保护幼稚产业,而是侧重于保护国内产业,争夺国际、国内市场,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同时国际市场需求快速萎缩,2012年全球贸易量同比仅增长37%,明显低于近年平均增幅。在此背景下,各国企业均面临着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产业与贸易利益的动机,纷纷出台政策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抬头。
(二)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刺激贸易摩擦加剧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并且这种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在金融危机中,发达经济体贸易额萎缩227%,贸易量增速下降152%,其遭受的冲击明显大于新兴经济体。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发达经济体在战略层面和市场层面感受到压力和潜在威胁,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以转嫁危机,保护国内的产业优势和增加就业。在发达国家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下,新兴经济体出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层面考虑也更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设置贸易壁垒,加快国内弱势产业发展。
(三)国际货币关系失调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中仍然实行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既不是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协商产生的,也没有相应的规则、机制和机构来维持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价值和功能,其存在主要是依靠历史惯性。美元本位制使得美国经济走上了“去工业化”和“经济虚拟化”道路,而美国核心经济转变过程中衍生出的经济泡沫问题波及全球,导致世界陷入危机;而欧元的出现,则使得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欧元—美元”双本位制,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成为全球金融失衡的根源。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活动的核心,建立完善的全球货币体系是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前提。国际货币关系的失调直接影响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趋势
随着WTO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逐渐成熟和日臻完善,早期的配额、自动出口限制和歧视性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受到限制,使其贸易保护作用受限。在这种情况下,新贸易保护主义转而寻求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工具成为必然,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以下新趋势:
(一)技术性壁垒和绿色壁垒日趋增多
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合规性贸易壁垒措施继续频繁使用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迅速,逐渐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方法。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主要涉及到WTO框架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日、欧等国的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已从针对产品本身的质量、性能发展到生产、包装(含标签标志)和加工运输等各个贸易环节;涉及农产品、食品、纺织品、机电产品和化工医药产品等各个领域,包括它们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风潮的兴起,关于碳排放的绿色壁垒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重要措施。以美国为例,2009年3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提议征收二氧化碳关税以保护美国制造业;同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的法案,实质是从2020年开始实施“碳关税”。显然,美国关于碳排放关税的提议是以保护环境和促进公平竞争为名, 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社会壁垒逐步强化
社会壁垒是指以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社会壁垒主要是通过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约束企业承担其作为市场主体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和人权意识的提高,对劳动者权益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问题关注度提升,各国际组织相继设立的社会责任公约达100多个。其中,产生于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A8000)是现行主要的劳工标准第三方认证体系,其设定主体是欧美国家,主要针对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部分相关的认证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求过高,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构筑的一种新型贸易壁垒。
(三)操纵汇率成为新手段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应对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不断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出台的措施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倾向。以美国的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代表,其政策目标旨在推动美元贬值以达到刺激贸易发展,加快经济复苏的目的。在美国的影响下,各国在汇率政策上互相竞争性贬值以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在韩国举办的G20金融峰会将汇率作为会议重要议题之一重点讨论,但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仍在继续,而相关新兴经济体也并未减少对汇率市场的干预。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操纵汇率已衍生成为一种新贸易保护手段。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不安,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 Trade Alert)”项目监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措施针对中国。
(一)遭遇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最直接影响表现在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增多,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涉案金额上,均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2010年共有24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7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双反调查涉案金额超过50亿美元,同比增长226%。2011年,共有20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69起贸易救济调查,降幅为68%。2012年,我国遭遇53起贸易调查,涉案金额24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倍,其中,欧盟对我国光伏电池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成为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
近年来,我国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直接损失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直接损失达到582亿美元。
(二)出口成本增加,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
西方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有利地位,频繁指责发展中国家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恶劣的劳动条件为代价降低成本,将矛头直指中国,企图通过新贸易保护政策工具降低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始执行SA8000标准,对我国企业而言,该认证标准日趋成为获得订单、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来源主要是低廉的人工成本,SA8000标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一优势。国内企业申请认证需要支付一定的“认证费用”;同时,为了达到SA8000的认证标准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提高员工福利,增加环保节能支出,通过认证还需支付相关的“整顿成本”。这两部分支出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导致出口产品丧失价格优势。
(三)相关行业发展受限,出口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长期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外贸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这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是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双反调查的重点对象。保持全国外贸稳定增长,调整外贸结构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然而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领域扩展,从纺织品、家电等产品向钢铁、化工、通讯设备、汽车等产品转变。2011年国外对华发起的69起贸易救济调查共涉及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等11个行业;其中,涉及冶金行业的案件数量居首位,有16起,占比232%,与2010年持平;其次是化工业,13起,占比188%,同比增加1起;位居第三的是机械行业,11起,占比159%,同比增加10起。频繁的贸易救济调查严重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影响我国出口结构调整的步伐。
四、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政府层面
1逐步扩大进口,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
世界贸易史证明,只有进口大国才具有强大的贸易谈判权,也才能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只有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者,把国内企业的利益诉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才能从根源减少贸易摩擦,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2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
积极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面对区域化贸易壁垒最有效的办法,区域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一国利益的实现方式和范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除了积极参与WTO主导的贸易自由化,从多边贸易体制中获利之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和发展双边及多边FTA,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二)中观行业协会层面
在面对各项新贸易保护壁垒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连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我国的行业协会应加快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同时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及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贸易法规的研究,帮助企业避免“触犯”相关法规,规范出口行为。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引导企业贯彻和执行国家各项外贸政策和措施,从全局出发,切实做好出口组织和协调工作。
(三)微观企业层面
1充分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相关规则
企业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关系人,面对各国的新贸易保护手段,我国企业应充分了解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则以避免不公平的待遇。面对手段日趋多样性和隐蔽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企业只有了解和善于利用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则保护自身合理合法的权益,才能与其他国家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首先,企业要增加R&D投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以及标准化水平;其次,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创建自主出口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第三,在保护主义盛行的贸易环境下,应重视发展贸易壁垒少的服务贸易,尽快实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的发展战略,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左安磊金融危机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的新发展[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3)
[2]韩景华,任维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应对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11(2)
[3]李清,孙东升,邓丽娜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0
双碳经济政策范文4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理论;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6901
1结构性减税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1.1结构性减税现状
改革开放使得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水平、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已经基本形成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经济体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结构的相对不合理趋势已经日益显现。其主要有如下表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收支顺差与经济状况不匹配、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资源和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等。财政实力的增强是综合经济实力提高的直接结果,特别是对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的我国来说,足够的财政资金才能加强经济建设,完善民生设施。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对于我国的税收负担日益关注,虽然从不同统计口径来看我国税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在后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结构性减税成为决策层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因此,我们急需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将结构性减税的改革落到实处。
1.2结构性减税必要性分析
(1)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主要有如下表现在:上世纪末的分税制改革肯定了“双主体”的税制结布局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流转税收入相对于税收总收入的占比超过了2/3,而所得税的比重却不足20%,“两课”实际上是“蹩脚的税收”。(2)近年来财税收入的快速增长满足了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条件。2003中国的财政收入21715亿元,2012年财政收入达到117210亿元,2003年中国税收总收入为20466亿元,2012年为201200亿元,这表明,税收在最近几年的增长,远远高于GDP增长。(3)当下的经济放缓也提供结构性减税的必要性。2011年以来,国际经济低迷导致我国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降解至8%左右,而我国多数地区的财政收入仍然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这无疑是对实体经济的摧残。因此,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手段降低宏观税收负担,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释放实体经济活力的有效手段,它既是一个着眼于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的手段,也是从长远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政策选择。
2结构性减税的理论研究与路径选择
2.1结构性减税的理论研究
减税的政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末,当时有效需求不足,凯因斯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提出了在财政政策,减税和政府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主体。凯因斯主张:国家干预收入分配,促成公平的收入增加,消费偏好;另一方面强化投资控制,以确保充足的投资需要。以此干预投资,提高社会的需求层次,以达到充分就业和增加社会资本存量。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滞胀”出现的西方国家,凯因斯的传统理论一筹莫展,但供应学派的拉弗建议减税来增加社会积蓄,投资和劳动力,从而增添社会总供给,最终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近80年的税收改革的经验,在西方国家,由于施行“宽税基,低税率,少扣除,严格管理”,其结果是刺激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税收总额不一定减少,甚至有可能增加。
“结构性减税”于2008年底召开的国家经济工作部署会上首次提起的。2008年,为抵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家推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与之配套的货币政策”,“执行结构性减税政策,优化财政收支布局”。国内关于结构性减税的研究比较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关于结构性减税的内涵。安体富(2009),结构性减税的减税是特别重要税收政策,但不否认个别税种,影响性较若税种增税,但总目标是减少对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刺激投资和消费。高培勇(2009)研究指出,结构性减税的主体实质虽是减税,但拥有特别意义。既不同于全面减税,又不同于大规模减税,还不同于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关于结构性减税的功能。(2)关于结构性减税的功能,李新元(2009)认为,结构性减税是我国税收制度完善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3)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建议。刘蔡霞(2012)认为,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应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低利润税的小企业,增加cAMP,资源税,财产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改革应符合结构性减税政策,从整体的收入和支出入手,管理部门加强征管,实行结构性减税。但是总的来说,还没有文献将结构性减税和我国具体征收管理制度相结合。
2.2路径选择
(1)营业税和增值税在整个税制中的地位决定了“营改增”应选择“渐进式”改革方案。
在当前的金融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增值税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具体是75%由中央国有,25%归地方所有。全部的营业税额则归属于地方。按照最新的税制体系,增值税的征收由国家税务局负责,营业税的征收则全部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而增值税和营业税都毫无疑问的分别属于国税和地税的主体税种。2011年的国内增值税收入242666400万元,占总税收收入的27%。2011年全年的营业税税额实现收入136786100万元,占总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为15.2%。2011年“国内增值税+ 营业税”占货劳税的比重为70.5%,当期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和营业税额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高达40%。因此,“营改增”是目前的两个主要税的改革,也涉及两大利益主体即中央与地方;同时涉及两大管理机构即国税与地税,所以“营改增”是一个十分艰难、复杂的重大课题,在“营改增”方案的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
(2)改革个人所得税,旨在进一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继而拉动居民消费。
由于目前促进消费的减税政策主要是针对汽车和住房这些单项消费品的刺激和鼓励,只能改变消费结构而并不能扩大消费支出,因此,要真正刺激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
民可支配收入。从现实角度讲,目前虽然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收入的占比仅为7%左右,但作为直接税,对居民的微观实际收入却有着直接的影响,理应成为改革内容。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既要提高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标准,还是要增加税前扣除项目,逐步建立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税分类。
(3)改革资源、环境税制,加强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之所以迫切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就是要突破资源和环境对经济造成的两大瓶颈,因此,资源、环境税制必须纳入改革议程。首先要改革现有的资源税,将更多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等纳入征税范围,同时在成品油从价征税的基础上,逐步对其它税目也采取从价征税方式;其次将现有的排污费改征环境税,增加税目,对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以税收方式进行补偿,同时制定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最后,尽快研究对一些产业的碳排放征税,条件成熟时将其纳入环境税的征税范围。
(4)改革房地产税制,旨在优化税制结构。
改革现有的房地产税制,开征保有环节的物业税,既可以提高财产税乃至直接税的比重,并增强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职能,达到优化税制结构的目标,又可建立稳定、可靠的地方税体系,也可以解决很多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目前,物业税已经在几个大城市“空转”了多年,开征基础也已有所准备,条件趋于成熟。具体实施上,可以先将“空转”的城市变成试点,先对商业住宅和新购入的普通住宅开征,再逐步扩大到全国、全部物业。
3结论
结构性减税政策反映了不同税种、在不同时期的增加或者减少,但是,大口径宏观整体税负下降,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这一税负水平应与经济发展和同等条件下其他国家的税收负担水平相一致,确保增强经济活力与税收竞争力,加强规范政府分配行为。通过这种措施,积极改革和完善相关的税收制度,创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增进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巩固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关于当前实施结构性减税的若干政策建议[J].涉外税务,2009,(4).
[2]高培勇.税收激增源于征管水平提高[N].上海证券报,200610161.
[3]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1关于当前实施结构性减税的若干政策建议[J].涉外税务,2009(4)1.
[4]财政部税政司12010年19月税收收入情况分析[EB/OL].http://szs1mof1gov1cn/zhengwuxinxi/gongzuodongtai/201010/t20101028_3449501html1.
[5]贾康,程瑜.论“十二五”时期的税制改革兼谈对结构性减税和结构性增税的认识[J].税务研究,2011,(1).
[6]路春城,黄志刚.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结构性减税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7]李波.宏观税负、产业税负与结构性减税政策[J].税务研究,2010,(1).
[8]朱明熙.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何以失效[J].经济学家,2002,(1):8084.
[9]吴坚忠,杨晓林.减税、降息、就业专家评说今年三大经济热点[N].经济日报,20000225.
双碳经济政策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保护;园林绿化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的脚步也愈加快速,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使得人们不止是满足物质上的需求,精神上也有了新的需求。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住与行,更是人们重点考虑的对象,居住环境和道路环境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否。因此,人们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道路绿化工程的关注也是愈加重要【1】。
1.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垃圾、有害气体、噪音等也急剧增多,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1.1城市政府及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高
1.2城市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1.3城市环境治理进程滞后
1.4城市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5城市环境污染边缘化问题日益显现
1.6城市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1.7城市环境治理突发事件增多
1.8城市环境治理经济政策激励效力不足
1.9环保产业化水平不高
1.10城市环境治理政策有待完善
2.我国城市环境的保护
城市园林绿化和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许多国家已把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和道路绿化作为净化大气,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3】。
2.1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是城市道路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城市道路形象。如今,国家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之相关的城市道路绿化,特别是新建高等级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应得到进一步地加强。想拥有好的生活环境,想提高生活的质量就要有建立绿色交通观念,修路要修生态路。因此,道路绿化不仅要减少因道路施工给沿线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各种破坏,还要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而且还要使其成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使司乘人员感到安全、舒适,仿佛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从而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城市道路的各项功能。
道路绿化施工包括改造地形、铺装场地、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道路的功能决定了在道路景观施工设计中必须将道路安全行驶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行车视线要求。(1)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2)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3)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在道路绿化工程中,设计师通过对不同地块的针对性设计,不仅满足了安全行车的需要,同时保证了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道路绿化由于行驶车辆多、污染量大、路线长、管理较为粗放等因素的影响,要求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是抗逆性强、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不会产生其他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不会成为附近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树木根系良好、萌蘖性强、宜成活、耐修剪;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苗木【4】。
2.2城市园林绿化保护及施工
城市园林绿化是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它起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及美化城市容貌的重要作用。园林绿化还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城市的精神风貌,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还为城市经济建设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单为一代人,而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不是一家一户的生活环境美,而是要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所以,它的效益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等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大综合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施工要突出风格特色。无论是行道树、游园、小绿地,还是庭院、厂区绿地,都可根据本地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适宜的绿化特色。在一些游园、街头大块绿地中,可种植大面积草坪,形成绿色的底色基调,然后再组团式地栽植树丛或植风景树与点缀建筑小品;也可利用一种或两种植物成片状、块状栽植,形成一种明快大气的风格。游园绿化以往多注重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很少注重特色栽植,结果各游园的绿化效果大同小异,毫无特色。所以,要向纵深发展,必须着眼于景点的充实和提高,力求精益求精,用园林植物的多彩多姿去塑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可根据实际情况建成各类特色游园,以形成不同的景观特色。在街路绿化中,植物配置力求形式多变、简捷、明快,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采用双株、三株、多株的自然配置形式,对较宽敞的人行道两侧种植大草坪,点缀组团式风景树、造型树。
在实施城市园林绿化时建议注意如下几点:
根据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绿结构。据研究表明,乔、灌、草本复合型结构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的绿地。因此,应建立以乔木为主,乔、灌、草本相结合的复层型结构绿地,以充分发挥绿地生态效益【5】
拓展城市空间,增加绿地率。单从调节因城市居民呼吸造成空气中碳氧失衡出发, 城市园林绿地人均拥有量至少应达10m2, 如再加上生产生活所引起的碳氧失衡, 则人均绿地拥有量应达30-40m2, 而我国目前城市人均绿地只有7.7m2, 远远达不到要求【6】。因此, 必须加大绿化力度, 增加绿地率。同时, 由于我国城市人口集中, 城市绿化空间有限,在大力开展规划绿化的基础上要提高公众生态绿化意识, 见缝插绿, 推广垂直绿化, 如进行墙面、屋顶和阳台绿化等。强调生物多样性原则, 建立物种丰富、稳定、和谐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学家认为, 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 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以及相互作用类型方面, 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由多个种群组成的植物群落, 要比单一种群的群落更能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6】。
3.城市道路建设与园林绿化保护及施工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及园林绿化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它通过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减人对自然的破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精华,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景观的新阶段。
4.总结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景观与生态。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该要合理组织、加强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的局面,形成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城市园林不仅能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而且可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文体生活, 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这是其它高科技环保措施和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手段, 应得到公众的重视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网《探析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园林设计与施工》
【2】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浅析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邢惠婉《城市园林绿化与环境保护》
【4】王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探析》
双碳经济政策范文6
保持定力,和而不同
2008年至今,国内经济环境经历了一轮波浪起伏,从金融危机余波,到四万亿后遗症,GDP从高增速到新常态,股市从疯狂到平寂再到风生水起,中国经济正经历一个完整周期的考验。在这个周期里,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体验过风光,也品尝到苦涩。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包括众多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集中暴露,增长势头放缓,盈利指标下滑,与此同时,承德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承德银行资产总额达到425.39亿元,比年初增加93.3亿元,增幅28.09%;资本利润率(ROE)29.4%,资产利润率(ROA)2.07%,而同期国内上市银行这两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则分别为17.95%和1.23%。需要补充的是国内上市银行商业银行的ROA和ROE已经连续4年下滑,尤其是在2014年下降十分明显。在国内银行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承德银行却逆势而为实现大跨度增长,经营指标也同样表现优异:资本充足率11.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8%,流动性比例72.84%,拨备覆盖率1207.22%,抗风险能力稳步增强;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特别是在全国各地以及承德本地信贷风险加速暴露的情况下,承德银行的不良贷款依然实现“双下降”。 在王振廷看来,承德银行之所以能够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保持高增速、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两点:定力与耐力。“定力是别人动摇的时候我们更坚定,耐力是别人放弃时我们更坚持”。以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为例,小微企业市场是国内很多中小银行的生命线,许多小银行的战略定位一直也是围绕中小微企业展开的,过去多年的发展也得益于此项业务。但是,随着国内GDP增速放缓,中小微企业抗经济波动性差的弱点开始暴露,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就体现为小微业务不良率上升较快。尽管政策面不断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金融的投入力度,仍有不少银行开始小微业务上犹豫不定,更有一些机构在小微业务上有所倒退,面对中小企业还款困难,一些银行甚至限贷、抽贷,这其中不乏历来以小微业务作为拳头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
王振廷认为,之所以这一两年有些机构在小微业务上表现骑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决心不够,心存侥幸;二是定力不够,恒心不足。他认为,中小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服务,这是由中小银行的市场地位和天然属性决定的:中小银行大多脱胎于地方城信社、农信社,与地方经济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在服务中小上有着天然的基础和优势,这是市场给予中小银行最佳的生存发展空间,也是过去十年来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最优发展路径。放弃小微企业,等于自断臂膀,放弃自身的优势,以不熟悉的业务或业务的短板去跟别的银行竞争,短期或许可以规避小企业风险暴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看,却是给业务发展埋下了更大的风险隐患――大企业做不了,小企业不想做,新业务做不好,在市场中丧失竞争力。
承德银行的主要企业客户均来自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期这些企业也难免受到影响,承德银行为此积极走访企业展开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一些贷款逾期的企业本身并不存在恶意逃贷的倾向,企业基本面也没有发生根本性恶化,有的由于受上下游企业影响,有的由于暂时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企业不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在做了相关调查研究后,承德银行决定非常时期与中小企业共度难关:首先对那些有主动还款意愿且仍在正常运转的企业始终坚持“不撤贷、不惜贷、不限贷”的授信政策,为企业在困难时期造血、输血,与其一道共度难关。其次,坚持小微金融特色化经营,加强市场细分,主动为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比如2014年承德银行打造了以POS机资金归集、活性碳、食用菌产业链、科技型企业商圈等特色业务为主的品牌支行,为细分客户市场、改变同质化竞争模式做出了有益尝试,成功探索并搭建“热河卡特惠商圈”,优质商户超过150家。再次,加强风险防控,坚持客户优中选优。王振廷认为,好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关键在于银行能否发现这些客户,挖掘出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对于那些动机不纯,恶意逃贷的企业则要从源头上切断。为第一时间把握风险信号、排除违约隐患,承德银行建立了涵盖定期检查、滚动检查、交叉检查、重点专项排查等方式的授信风险排查机制,及时发现违约苗头;研发上线了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具备了多元化额度控制、预警信号智能探测、客户评级与维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对信用风险各个环节的嵌入式、流程化管理。
多年来,承德银行用心对待客户,也从客户那里收益匪浅。“很多客户从一个小商铺开始,承德银行支持他发展壮大,反过来他们也始终对于承德银行不离不弃,并没有因为发展起来了就投奔其他银行了,我相信人与人之间也好,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好,以信任和真诚为纽带最终要比以利益为纽带来的更加稳固”。“关于小微企业,每一家银行都将其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承德银行也是如此,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承德银行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且这个方向永远不会改变。”
保持定力不是一成不变
2014年,面对国内商业银行大多面临着盈利增速放缓,以及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升”态势,各家银行开始认真思考创新转型发展,在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的同时积极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大力实行“创新驱动”战略,以经营模式、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来驱动商业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多年来,城商行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外部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得益于扎根地方经济并不断吸取养分,同时不容否认的是也得益于利率非市场化环境下传统的刚性利差。王振廷看来,在P2P等互联网金融和股市繁荣带来的存款分流、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预期带来的双重压力下,使得商业银行坐收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不能持久,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带来的不良贷款的增长,以及净利润增速下滑等现象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需要面临的一个长期的生态环境,即商业银行发展新常态。“中小微企业是我们发展的根基,但是要建造承德银行这座大厦,还需要不断添砖加瓦,不断创新,不但是业务品种的创新,还要有业务结构的突破。”
为此,承德银行首先不断优化业务结构,积极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设立零售业务部,专门从事小微业务营销、管理和组织推动工作;推出了“速易贷”、“助微贷”、“承易贷”三大系列产品,涵盖30多个产品种类;稳步推进小微信贷中心的筹建工作,届时将形成涵盖业务管理、财务核算、产品开发、人力管理、风险防控等全面功能的独立微贷业务运行系统,使微贷业务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其次,探索资金市场新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了资金市场的十大“首次”突破,首次加入中国交易商协会,首次加入上海资金清算所,首次加入冀银合作平台,首次与兴业、平安、民生等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首次购买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CD),首次开展了异地存放同业业务,首次购买了异地非保本理财产品,首次购买了债券品种中的信用产品,首次开展了债券买卖业务,首次创新票据业务。截至2014年12月末,全行资金市场日均资金占有量110.08亿元,实现收益5.28亿元,同比增长50%,成为前景广阔的重要盈利增长极。
保持定力,聚力攻坚
“承德银行一直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区域经济形势对自身的影响”,2015年年初,王振廷向董事会做了“凝心聚智、锐意改革,围绕转型发展核心开创全行‘二次创业’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一些冲击和挑战直接影响甚至终结了银行高速发展和高盈利的时代,经营发展亦开始步入新常态。信贷风险开始加速暴露,两高一剩、房地产、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风险可能会继续发酵;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速,导致银行存款分流、成本增高、贷款规模萎缩,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对依靠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的冲击会越来越大;互联网金融在分割银行的储蓄存款、理财、小微贷款、零售业务的同时,更让金融交易脱媒加速,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形成了强烈冲击;随着存款偏离度考核、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巴塞尔协议III的全面实施,金融监管政策和监管环境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立足省内、承唐两市来看,2015年经济下行趋势更加严峻,经济金融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承唐两地以钢铁、矿业、建筑房地产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产业链今年将遭受重创,房地产市场低迷将严重掣肘投资及钢铁、建材、家电、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新环保法”的出台将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行业实行强制措施,加之入驻承唐的同业银行机构更多,铺设网点更快,对资金和业务的争夺将更加激烈,银行业经营发展显得尤为艰巨,困难重重。可以说,在多重叠加影响下,承德银行的转型发展可能走到了十字路口,下一步如何顺势而为、主动变革,在中国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过程中,抓住改革大势中蕴含的新动力和新机遇,实现自身经营转型的深层次突破?是需要承德银行深度思考、反复实践的难题和艰巨任务。
“过往,承德银行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不足以让我们躺在功劳簿,稍不留意,我们就会被中国金融高速发展的这趟列车甩在身后。”王振廷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对市场环境清醒的认识,过去承德银行所经历的苦难岁月至今仍历历在目。和许多城商行发展的历史一样,承德银行最早也曾命悬一线,“沉重的历史包袱,一间破旧的办公室,几张桌子,几个从城信社分流出来的人,那时候没有人相信承德银行会成为市里的第一纳税大户,可以说承德银行走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只能直面挑战,并且勇于挑战,为承德银行的发展谋求更美好的明天”。
为此,承德银行在深入分析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信贷政策以及新常态下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全行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新常态下的攻坚战思路:坚持“转型发展”基本方向不动摇,以机制建设为基本保障,以科技系统和队伍建设为驱动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筑牢风险防线,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改革创新。
在业务布局上,积极开拓异地、县域两大市场,深入推进发展战略转型,打造下延型、需求型、智能型金融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异地分行、县域支行两大业务增长极。将业务触角不断下沉,通过设立异地支行、县域支行、小微支行和若干自助银行,形成涵盖“传统支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自助银行”模式的多层级网点服务格局,异地、县域金融市场将成为承德银行新的重要增长极。
“虽然新常态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在改革调整中也蕴含着新动力和机遇。”在王振廷看来这些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将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增长带;经济结构调整将带动新兴产业的兴起,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的研究和服务力度,将有效促进承德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其次,居民金融需求多元化带来的机遇。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和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提升了银行业在零售、资金运营和消费金融业务上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