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的寓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律援助的寓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律援助的寓意

法律援助的寓意范文1

关键词:八景;人文建筑景观;旅游开发

一、八景的起源与分布

天下最早传世的“八景”是“潇湘八景”。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对此曾有详细的记载:宋迪是北宋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尤其善于描写平林山水之景,表现萧远疏旷的意境。其代表作有山市晴岚、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这些画面生动地表现了潇湘一带的美景。南宋的书法家、诗人米芾看到这些情景交融、气象万千的作品后大加赞赏,即配画题诗,称为“潇湘八景图曲”。当时的宋宁宗皇帝看到后情有所触,又丹笔御书“潇湘八景组诗”,后又在湖南长沙专门设立了八景台,将诗画陈列其上,供人观赏,从此“潇湘八景”名扬天下。随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不少文人仿照“潇湘八景”,定出了当地八景,如“燕京八景”“羊城八景”等等。从此,八景之称便风行各地。

中国的“八景”数量较多的依次为:华中、华东、京华、中原旅游区。这四个区的“八景”占全国“八景”景观的62%。而这几个区正是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相对密集、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由此看来,“八景”景观的地域分布与当时的人口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二、“八景”中人文建筑景观的特点

第一,崇尚人文与自然的融合。这一观点,也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风景区的建筑。“八景”文化中所表现的山水之美,一年四季不同,一日四时也不同,晴天雨天风格各异。要全面领略山水之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是不行的,只有长时间地生活于其中,或者在春秋佳日,月夜雨天亲临观赏。因此,亭台楼阁、茶坊酒肆等的旅游建筑景观也就应运而生了。而这些建筑景观作为景观欣赏的一部分,大多数都是十分讲究的。所以,研究各地八景中不同的旅游建筑景观风格和特点,对于今天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第二,注重人的实践活动。自宋以来,“八景”文化在全国各州、县乃至镇都有所发展。这些八景,尽管具体内容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都在人们聚集地附近,呈现出“一个中心,多个衬托点”的特点。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天发展区域性旅游的一个很好的典范。

三、“八景”中人文建筑景观的开发利用

考察中国的旅游史,尽管经历了的摧残,以及外文化的冲击,信而好古的旅游文化,尤其是与人文建筑相关的旅游文化,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更上一层楼了。当代中国旅游业中的形形的仿古街、仿古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更有今人穿着古人的衣服进行仿古旅游活动,尽管有的地方由于主办者的文化水准不够,弄得非驴非马,招致各方批评,但应当承认,这一股仿古风的出现,并且经久不衰,绝不是偶然的。而面对旅游业中所存在的仿古热,“八景”中的人文建筑景观,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地理价值的旅游文化资源,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是时代的召唤。

“八景”中人文建筑景观的开发,首先,要做到的是充分研究八景文化现象。八景中,无论是宗教建筑景观,还是以观景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景观,不仅能充分地体现自然与建筑的融合,而且它们的修建也是十分讲究的,以亭、台、楼、阁这些以观景为主的旅游建筑为例,它通常要求:①建筑物必须与山水协调,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②建筑物应具备可行、可游、可居的综合功能。③建筑物本身的色调朴素自然而不能雕饰过分。对于“八景”文化中这些建筑景观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天旅游开发过程中建筑景观的修建提供一个很好的现实依据,从而更大地丰富今天的旅游建筑景观。

由前文所述可知,“八景”大多出现在人类聚集地,这也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可以通过对“八景”文化的研究,建设内容更为丰富的山水园林城市。并以“一个中心,多个依托点”的八景文化思想为指导,发展区域性的旅游,从而带动当地及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注重对于“八景”中一些重要的建筑景观的恢复。从“八景”文化兴起至今,由于历史久远,一些景观今天已经无法寻找了,有些在当时已经不复存在了。但通过八景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景观存在的时间、原因、方式等。为今天旅游业中的仿古热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而对于那些确有重大旅游价值的八景景观应该逐步进行恢复,这样可以丰富风景区的旅游价值,恢复时应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防止出现建设性的破坏。

综上所述,八景中的人文建筑景观,一方面表现出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给我们今天的旅游景观欣赏及建筑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现实依据;另一方面,它又是今天的区域性旅游开发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常江.数字合称辞海[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820-899.

[2]罗滋柏,杨国胜.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延银.传统家谱中“八景”的文化意义[J].国家图书馆,2004(4).

[4]赵夏.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规划师,2006(12).

[5]何林福.论中国八景的起源、发展与旅游文化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2).

法律援助的寓意范文2

陈确的性善论

“性即理”与“心即理”本义辨析

关于构建我国跨境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思考

劳动关系中罢工自由入宪的可行性分析

“死亡之城”与大都市的未来

汉代政治型都市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型都市的影响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留日士官生与民初军革研究

20世纪英国离婚动因的内在考察——基于社会性舆论的转型分析

1970年代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述论

FDI对我国内资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分析

嵌入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乡村治理研究

吴梦窗苏州仓幕时期淮安词考辨

论乾嘉汉学与文学的同构

母性·妻性·女性——论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母亲形象

我国出口果蔬食品农残控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改革的思考: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从欧盟与我国有关法规的对比看有效防止食品非法添加的途径

《奥义书》关于宇宙、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

试论舍勒伦理学中的社群共同体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信息哲学思辩

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术权力探析——基于对高校权力结构的审视

儒家思想的生活特质

面向生活本身——“儒学生活向度”的另类阐释

儒学与现代化之契合如何可能

从信仰层面看儒学与现代社会之关系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探讨

运动式治理与地方政府治理转向——以N县社区建设为个案

必然、实然与应然:高校法律援助机构服务社会研究

证据的可反驳性——对高科技证据材料的防御

20世纪英国离婚法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英美法不当得利制度适用探析——以反垄断领域超高定价为例

论编写现代地方史志的异同点

杨荫榆与“女师大风潮”

唐休璟晚年历官考论

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产业升级路径探讨

基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研究

袁殊编办《文艺新闻》的策略和社会影响简论

苏州城市文化的诗性特征

唐代江南的都市醉歌

科学结构、科学革命与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罗伯特·施佩曼的善恶观论析

略论中国祭祀礼仪中的宗教精神

净空的佛教观探微

佛教伦理与吴地人的生存方式

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安全与公平正义的视野下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探究

“人肉搜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与对策

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和限制

嫌疑人近亲属受牵连境遇重塑

唐政府贬降官员的几个原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农村农业仓库述论

浅论英国“农业革命”中贵族乡绅的历史定位

利益集团博弈与决策均衡点的形成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机电产品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与广东为例

吴梦窗重午系列词及楚伎新说

法律援助的寓意范文3

“频道专业化”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种名目的专业频道――“电影频道”、“新闻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生活频道”、“财经频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营造出一道空前繁荣的电视风景。而盛况之下,却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在电视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有的频道办得红红火火,有的频道日渐冷落,还有的最终无以为继被迫停播。其实,电视频道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每时每刻都在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这只手就是衡量媒体成功与否的指标。如果说衡量媒体成功与否的指标日益多元化,那么归根结底,媒体成功运营必须达到“三元指标”――引导舆论的政治指标、传播的本体指标和产业化经营的指标。一般来说,只有达到而且必须达到这三个指标,才能保证电视频道的可持续运营和发展。

引导舆论的政治指标

所谓“舆论引导的政治指标”,毋庸置疑,就是传媒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在中国目前的电检体制下,这也是首当其冲的一点。事实上,在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中,中国的电视媒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和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从开播至今,一直保持较高收视率,一方面充分说明这类电视节目在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运用电视手段能很好地起到宣传和普及法律的作用。而“社会与法”频道的开播,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这些法律类节目的空间,有利于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推进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与法”频道的开播,是为了落实中央“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频道以“公民、公正、公益”为核心理念,紧扣“关注法治中国,共享和谐社会”的主题,以稳定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适应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适应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关注“社会与法”频道就不难发现,这些舆论引导的政治功能,在频道的整体包装和节目编排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社会与法”频道的宣传语――“所有的公民都来关注中国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所有关注中国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公民都来关注我们”――既明确了该频道的核心诉求,也明确了主要的目标观众群。由于承载着特殊的政治功能,该频道别出心裁地推出了许多精心设计的公益宣传片。这些宣传片大多从观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着手,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得到法和道德的潜移默化――以菜场买菜的故事告诉大家“诚实是一种美德”;用坐出租车的故事宣扬“信任是一种美德”;将、雷锋、焦裕禄等英雄人物的画面剪接在一起,道出“人人敬业奉献,祖国繁荣昌盛”;小女孩放风筝得出“束缚,是为了飞得更高”的道理;“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的哲理则蕴涵在步法、算法、写法、身法中。短小精彩的宣传片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达了让人回味无穷的法与道德的精粹。这种方式既寓教寓乐地完成了舆论引导的功能,也易于被观众接受。这些宣传片在各个栏目间穿插播放,有效地加深了观众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

提升频道人气指数

传播的本体指标通俗来讲,就是节目要好看。如果节目不好看,收视率上不去,既完不成舆论引导的政治指标,更谈不上完成产业化经营的指标。从这一点来看,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兴趣。

与以往面向大众的电视节目相比,专业频道的电视节目已经摈弃了“老少咸宜”的目标追求,而试图对特定的目标观众群传达信息,节目的普及性和适应性程度降低。这种转变与我国目前观众群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收视兴趣分化相吻合。电视频道资源前所未有的繁荣,观众拿着手中的遥控器可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要让一个频道从诸多的频道中脱颖而出,提升频道人气指数,让观众的流动收视转为指向收视,频道的整体包装、节目制作和编排等都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成熟、规范的专业频道的健康运营和发展,不仅需要对电视的功能和手段进行开拓,还必须形成鲜明独特的频道传播风格。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共同支撑起一个出色的专业频道。

“社会与法”频道以社会、道德、法律作为频道的主要内容,节目形态由新闻、专题、访谈、现场直播、电视剧等构成。“法”这个字眼是严肃的,而法律类节目的制作则应当根据节目类型和所针对的受众选择节目的个性――有的法律类节目必须严肃,如涉及违法犯罪、立法和司法程序等内容的节目应该充分尊重法律的严肃性,节目形式也必须严肃。而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法律类节目就可以采用活泼甚至幽默的节目形式。节目的风格可以各有千秋,融合各种电视手段,充分提升“社会与法”频道的可看性。从目前“社会与法”频道的节目编排来看,已经在尽可能地让节目“好看”,充分贴近生活、贴近观众。

频道风格的形成需要运用频道包装。进行频道包装的目的是提高频道自身的社会声誉、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观众群。频道包装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对频道的台标、宣传片、呼号、标语、主持人、栏目等的包装,另外,频道选用的色彩、音乐等也是构成频道包装整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台标相当于一个电视频道的名片,是观众在最短时间认知频道的一个标志。一般来说,台标要简洁明快,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印象。“社会与法”频道的台标由一个圆和两个方角构成,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现了频道内容以法和道德为主题。图案使用的黄色鲜艳夺目,与“社会与法”四个字构成和谐的整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台标不仅如常所见出现在屏幕左上角,并与频道呼号同时出现,而且还以各种变化的形式出现在整个频道的不同栏目和不同版块当中,使整个频道在形象上形成一致性和连贯性。如在《节目导视》中,台标中的圆形图案成为太阳的意象,并洒下光芒,而台标中的两个方角分别成为导视内容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两个方形边角。另外,在每个栏目中如需要在屏幕上打出文字或图片,台标的图案就会相应地变成文字和图片的边角或边线。

如果把台标比作电视频道的名片,那宣传片就是电视频道的衣服了。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短小精美的频道宣传片作为传达电视频道宗旨与理念的窗口,既能塑造良好的频道形象、展示频道的内在魅力,也能有效地提高频道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如前所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制作精美、蕴涵法与道德精神的宣传片就充分发挥了这些作用。

台标和宣传片是营造视觉冲击力,而频道呼号和栏目标语则是强化观众的听觉印象。频道呼号往往被安排在栏目间隙反复播出,强化观众对整个频道的注意力。“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就是该频道的呼号。反复呼号能吸引观众对节目和频道的注意力,拉近频道与观众的距离,增强贴近感和亲和力。而具体到每个栏目,鲜明的栏目标语则至关重要。“社会与法”频道的每一个栏目都打出了鲜明的标语。如《第一线》的“讲述传奇故事,直面本色人生”;《天网》的“记录历史名案大案,记录中国法制建设进程”;《法制讲堂》的“回顾司法历程,认识法理内涵,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等。短小精悍的标语使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对栏目的认知,也可以对栏目的内容定位起到很好的强调烘托作用。

除了以上列举的各种包装手段外,优秀的有人气的节目主持人也是对频道及栏目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的人的因素,与频道和栏目的成功息息相关。许多观众就是因为喜欢某位主持人而追看其主持的节目,如中央台的白岩松、李咏、王小丫,凤凰卫视的吴小莉、陈鲁豫,他们以各自鲜明的风格吸引了各自忠实的观众群,以主持人的魅力拉动收视率。“社会与法”频道在频道开播当天的特别节目中就十分注意充分突出主持人,推出了撒贝宁、刘雨菲、张绍刚等一批观众已经较为熟悉的主持人。撒贝宁在主持《今日说法》的几年时间里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人气,“社会与法”频道的目标观众群与《今日说法》的目标观众群重合,借助撒贝宁的号召力将他们吸引到“社会与法”频道,的确是一个既便捷又有效的手段。

要打造鲜明的频道特色,最关键的是打造品牌栏目,品牌化生存是至关重要的策略。品牌栏目应当具有独到的思想、鲜明的特色和忠实的观众群。要让观众在为数众多的频道和栏目中,从流动收视发展成为指向收视。以品牌栏目打造频道的高知名度、高收视率和高满意度,实现良性的人际传播,对频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与法”频道在晚上7点开始的黄金时段推出了一个节目组合――新闻资讯节目《中国法治报道》、大型法律援助节目《大家看法》、全面深入报道中国道德生态的主流道德栏目《道德观察》,共同组成晚间大型主打版块,有利于对观众形成集中的吸引力,提升该时段的收视率。

收获更多经济效益

电视频道如果达到了舆论引导的政治指标和传播的本体指标,还只是实现了电视作为媒介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能否顺利实现是关系到电视频道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此前“西部频道”很好地贯彻了“服务西部大开发”的指令,但正是由于收视率、广告收益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在开播两年半之后无奈下马。

目前,中国所有电视台的经济收入几乎完全来自广告收入。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与频道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因为广告收入基本上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也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这种错位的盈利模式导致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也是时下许多专业频道不专的根源所在,因为一旦放弃了可以有效提升收视率的娱乐节目和电视剧等,就几乎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经济指标成为悬在电视人头上的剑,在鱼与熊掌间挣扎徘徊成为他们最大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