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济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济政策范文1
[关键词]货币政策 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
企业财务风险不仅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有关,更重要的是,它对外部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前,信贷超常增长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已经淡出,稳健审慎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货币调控的基本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式,它指的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预计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时时存在处处存在,是企业运营的必然产物。以工程建设、安装为主要业务的施工企业,其财务风险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财务风险是在资金筹集和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从资金开始进入企业,在企业中流转使用,到资本偿还、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可以说,财务风险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系统性综合反映。例如,在筹资、投资活动过程中,筹资、投资决策的失误,会造成资金回收困难;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的配比不当,则会造成还款期过于集中。在生产施工方面,由于质量不达标,可能造成工程验收和结算的延迟等。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以至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多样性。企业经营环境的多样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多样化以及财务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多样性。从企业经营环境看,不同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施工企业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即使在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施工企业既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也可能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多样化的经营环境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多样性的危机影响。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看,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个过程中的失误都可能形成财务危机。此外,财务行为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包括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回、利润分配等活动,财务管理模式既可以选择以营运资金管理为核心的日常财务管理,也可以考虑诸如通货膨胀财务管理等各种派生形态的资金运作模式。无论哪种行为模式、哪种管理方式,在这些活动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发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
3. 财务风险的突发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企业内部可以把握和控制的,甚至是可以预见的,但更多因素是突发性的、无法预料的。例如,由于突发性自然灾害或其他偶发性因素,导致工程项目成果的损毁,或项目建设工期的延长。或者出现企业的合作伙伴突然中止合作关系、单方面违约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打乱原有的财务安排,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当企业发生突发性的财务危机时,若风险水平超过了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入危机之中。
4.财务风险的可防可控性。通常来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但是,如果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多数风险仍然可以早发现、早治理,并按成本效益原则将其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来源
货币政策取向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意味着银行信用的收缩和金融市场借贷成本的提高,这将使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链条处于紧张状态,大大增加经济主体的投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施工企业应结合自己的行业特性,从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
1. 融资。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购买、更新大量机械设备,持续采购大量水泥、钢材、沙石、燃油等材料燃料,具有明显的资金依赖特征。这一行业特点要求施工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以满足项目施工的正常资金需求。在信贷趋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融资能力将会受到较大制约,同时融资成本也将提高,从而产生项目融资风险。
2.项目投资。项目投资环节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一个工程项目从信息的取得到中标签订合同,再到项目完工往往历时较长,期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越大,占用的资金、资产就越多,企业的负担就越重。而且由于投资周期较长,种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使关键资产发生减值,使投资决策的预期效果受到影响,制约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投标。目前建筑施工市场基本实行低价中标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为了能揽到工程,各公司之间相互压低标价,开展恶性价格战。如果投标阶段不顾自身实力,不惜血本盲目争取项目,这将导致极低的工程利润率,甚至产生亏损,进而引发一系列履约风险、支付风险甚至诉讼风险,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和信誉危机。
4.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任意环节控制不当,都有引起财务风险的可能。施工企业如果不结合项目规模、特点、复杂程度及施工条件,制定出合理施工组织方案,就可能导致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械设备增加,投入的成本费用增加,最终导致项目实际收益低于期望值,形成施工项目亏损。
5.结算。一般而言,施工项目竣工后,就应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进行最后的财务结算。在金融市场资金供应趋紧的条件下,业主资金可能发生困难,使施工企业无法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而工程质保金也因难以按时收回演变成收款风险,这些无疑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诱发系统性的财务风险。
三、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货币政策趋紧的形势下,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本文针对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提出以下几个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基于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量化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及时掌控现金短缺状况;二是基于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应将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指标作为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指标,加强分析与监测。此外,由于企业发生风险主要是由于举债导致的。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增强债务融资的稳健性。
2.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施工企业应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会计核算、内部稽核、内部牵制、财产清查、内部审计、原始记录管理、岗位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组织等一系列领域形成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基础,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
3.完善合同管理机制。施工企业首先要形成投标项目的前期调查制度,对业主信誉较差、报批手续不全的项目,以及需缴纳高额保证金或资金不到位的项目要谨慎参与。在制定投标文件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精准报价,量力而行,决定投标与否以及投标标价。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方案对其能承受的最高成本进行测算,测算过程中不要漏项,并留有余地。在签订合同时形成严格的审查制度,逐一推敲合同条款,对涉及到验工计价时间、方式及工程结算的违约条款,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严格把关,防止不平等条款承包合同的签订,将施工企业置于被动地位。
4.完善资金管理调度机制。在资金运作上要实行统一调配,集中管理,在满足发展需要基础上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在资金调度体系方面,应进一步强化施工项目资金的总体规划,明确相关流程、责任和权限。此外,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要尽量拓宽融资渠道,避免单一的资金筹集模式以分散财务风险。
5.完善成本控制机制。首先,结合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等具体因素,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科学经济的施工方案,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其次,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对材料采购、入库、管理、出库、耗用严格把关,做到材料采购有计划,质量有保证,管理有办法,消耗有定额,工完料清。最后,推行责任成本管理,进一步落实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横向可以分解到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等不同施工部门,纵向可以分解到施工准备、主体施工、收尾交付等不同阶段,从而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李甲林:简析高速公路建设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河南科技,2006(8)
[2]文 学:论公路建设资金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09(8)
[3]陈少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面面观[J].财务与会计,2008(2)
企业经济政策范文2
关键词:铬盐市场;市场预测;竞争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1.3;tq13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08-02
传统的有钙焙烧生产由于工艺技术落后,导致产品档次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生产成本高,还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特别是被钙包裹的铬渣不能彻底解毒,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我国的铬盐生产厂几乎都采用的是有钙焙烧的传统生产工艺,且这种工厂厂点多、装置规模小,没有能力和技术彻底对铬渣进行处理,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国家对废物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全世界的铬盐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一直不懈地对铬盐生产污染治理进行研究,先后对铬盐生产工艺进行了多次改良,提出了无钙焙烧新工艺,使排出的“三废”大幅减少,排出的铬渣可以彻底解毒,能实现清洁生产,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显然,采用无钙焙烧铬盐清洁生产工艺是势在必行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该工艺,那么铬盐生产企业将难以生存,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1 国内市场预测分析
1.1 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
我国铬盐生产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调整的需要,受世界各地对铬盐需求的影响,呈现出了波浪起伏式的发展态势,生产规模由小到大,装备也由土到洋。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世界各国环保法规的实施,促使企业朝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生产重心也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据统计,国内之前有70多家铬盐生产厂点,但已停产或转产的有40多家。目前,国内铬盐生产厂为20家左右,它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量呈波浪型增长,2013年总生产能力为4×105 t/a,生产量为2.736×105 t。
1.2 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1.2.1 现状
国内市场消费品种以红矾钠和铬酸酐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红矾钾、铬绿、铬粉和氢氧化铬。2013年,折红矾钠的消费量在2.710×105 t左右。我国近年铬盐消费量如表1所示。
我国铬盐消费行业主要有金属表面处理、鞣革、颜料和催化剂行业等。
2.2 产品竞争力优势、劣势分析
2.2.1 质量优势
拟建项目凭借独特的无钙焙烧工艺和先进的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它能够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99.9%的铬酸酐代表国内铬盐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其产品售价高出其他公司1 000元还被争相购买。
2.2.2 成本优势
由于新工艺产能高、消耗低,其规模优势得以充分体现。靠近煤产地,其能源价格远低于内陆,而能源在铬盐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是19%,因此,其成本优势将大于现有产品。
2.2.3 价格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虽然西方生产企业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无钙焙烧技术,但由于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昂贵,所以总成本较高,使其销售价格无下降空间,产品竞争力减弱。在国内市场上,对其他公司而言,本公司产品因其质量好、品牌著名,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新装置投产后,技术更先进,质量更好,价格优势更加显著。
2.2.4 销售优势
公司在国内外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另外,公司在互联网上设有网页,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已与国内外的用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本项目产品在市场中有可靠的销售网络作保证。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品具有质量优势、成本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和销售优势,同时,将借助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获得完整的竞争优势。
3 营销策略
迄今为止,还未见有新材料可以代替铬盐产品。国内与国外的铬盐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市场结构稳定,重庆民丰公司一直占据15%~35%的市场份额。
拟建装置计划占领9家产能在2×104 t/a以下企业的市场份额,这部分产能为1.3×105 t/a,占总产能的32.5%. 这类企业由于产能小,工艺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低,原材料、能源消耗高,铬盐总收率低,产品成
本高,质量差,使其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并且无力加大环保投入,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当地群众强烈的不满。同时,地方政府还经常对其进行查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目前苦苦挣扎在倒闭的边缘。它们在国家产业政策中属于限制发展和淘汰的类型。届时,我们将凭借高品质和同其他企业相同的售价优势来占据这部分市场份额。
4 价格预测
4.1 产品价格现状及预测
近年来,铬盐产品的价格呈平稳增长的趋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过短暂下跌,目前,价格正处于缓慢回升中,预计今后随着全球经济向好和市场的开发,产品价格将会稳中有升。
目前,铬盐市场价格分别为:红矾钠11 000~13 000元/t,铬酸酐(99.9%)22 000~24 000元/t,铬粉5 500~6 000元/t,铬绿28 000~30 000元/t,氢氧化铬12 000~13 000元/t,红矾钾17 500~19 000元/t。
由于铬盐是金属表面处理、鞣革、颜料、催化剂行业的终端产品,大部分用来出口,所以,铬盐的售价与国际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其次,它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也有一定的关联度,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也会引起它的小幅波动。
根据营销策略可知,要想占领产品市场、兼顾新老客户的利益,就要使产品售价具有连续性,原有产品以企业现行价格入市,氢氧化铬、红矾钾以较低的价格入市。将红矾钠的价格定为1.2万元/t,铬酸酐价格定为2.30万元/t,铬粉价格定为0.55万元/t,氧化铬绿价格定为2.90万元/t,氢氧化铬价格定为1.20万元/t,红矾钾的价格定为1.75万元/t。
4.2 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动力价格现状及预测
根据企业与关相关部门达成的协议,动力由当地相关部门供应。生产用水2.0元/t,生活用水2.0元/t,电(峰)0.602 6,电(平)0.403 1,电(谷)0.204 5,电(平均)0.56,煤500元/t。
根据调查可知,主要原材料到厂的价格为:纯碱1 150元/t,硫酸350元/t,铬矿2 500元/t(其中,连云港到岸价为2 240元/t(含关税),国内运价为260元/t)。
5 市场风险分析
5.1 风险因素的识别
1.0×105 t/a铬盐入市势必会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仅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还有可能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由此引发成本高、质量差的小厂倒闭,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目前,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绵阳银河公司、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沈宏集团公司。为了在严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各企业必将加快技术改造速度,增加新的铬盐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这对铬盐行业的良性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这也提醒新企业在投资铬盐行业时要三思而后行。
装置建成后,其生产能力达1.0×105 t/a,占中国铬盐产能约35%,成为了业内的领导企业。其产品性能和价格可成为市场规范,其他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短期内还难以大幅突破产品质量水平,这使得现阶段别的企业只能是价值竞争者、价格竞争者、跟随者和经济竞争者。虽然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但是,还达不到恶性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程度。
我国已持续发展3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条件已相当成熟稳定,政策条件也是连续、稳定的。
5.2 风险程度估计
市场风险已在前面叙述过,我们与铬盐化工的市场人员、专家共20人,采用专家评估法,先就市场需求量、竞争力、价格三个方面,按灾难性、严重、较大、一般风险打分,经过开会探讨,最后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产品价格下降,而因为铬盐市场的刚性需求,所以,其价格不会下降太多。风险程度存在于一般风险与较大风险之间,其损失程度项目可控、可以接受。
5.3 风险对策与反馈
公司应先于竞争对手形成有效产能,有效产能可以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这将有助于为新进入者设立壁垒,也有助于与原有其他企业开展直接竞争。
企业经济政策范文3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 中小企业财政税收 政策创新
一、新经济发展环境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发展的数量与规模都很大,在贸易发展和经济发展中都对我国具有很强的推动力,也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基础。目前,世界经济开始向绿色化经济模式转型,许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无法快速和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所以被社会发展所淘汰,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为自身难以强化发展动力,缺乏有效的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的缓慢、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后、增值税与所得税缴纳比率额度的问题、行为税与财产税税种设立的角度模糊问题等,而且在财政税收中针对中小企业税收发展的优惠措施与福利待遇较少,没有合理考虑中小企业现阶段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的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优惠制度为减税免税、特许扣除、投资抵免、银行优惠利率等,优惠的范围虽然很广,但是与时展和经济发展背景不相符,各类技术发展项目的资本引进与研发过程存在问题,在资本的推广、应用到转化中还存在不全面和贯彻不彻底的现象,这些财政税收政策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实力,但是却难以在中长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创新与发展,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命活力,激励性还不够。
二、新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创新财政税收政策的意义
新经济发展时期与背景其实指的就是现阶段绿色经济发展时期,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与绿色经济发展规划是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注意的发展步骤和程序,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受到国内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资本运营与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很大。新经济时期企业创新财政税收政策意义主要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汇率不稳定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原料与劳动力价格之间的矛盾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发展遭遇了劳动力选择与成本运营的障碍,因此发展受到了阻碍。而且我国财政税收的数额相对较高,导致企业选择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劳动力成本,还要考虑企业税收支出的风险,中小企业目前的资金运营匮乏,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应该适当考虑降低税率和调整税务制度,提升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尽量挽救中小企业面临破产与濒临绝迹的现象,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减少资本负担和不必要资本的支出,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减少资本损失。
三、当前中小企业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
(一)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体系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有效稳定平台,我国政府出台的税收政策虽然具有优惠力度却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实情不相适应,降低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我国税收发展方案尽量在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税收政策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宽松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是在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得收入中减少企业的所得税,企业发展可以获得相应的减免,企业的年度亏损可以获得国家五年递延的补偿。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的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措施较少,而且在固定资产投入与无形资产研发的费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难题和障碍,没有给予进口技术设备的免征关税制度,也没有给予转让技术合作的税务优惠,技术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外,其他一些基础性的急需提高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享受到的流转税优惠几乎是一片空白,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普遍性、长远性和稳定性。
(二)企业财务人员对国家财税政策认识不够
中小企业发展由于资金有限,财务管理比较容易,但是人员数量有限,会造成发展过程中缺乏高级财务管理对企业资本运营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而且企业发展与经营过程中肯定需要涉及财税问题,税收筹划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由于内部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素质,财务与税收的知识匮乏,造成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失误,对国家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信息了解匮乏,造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税收政策的正确认识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处理好企业资本收入与税收的关系,还要在税收优惠中获得机会,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普遍存在税收信息掌握不足,资本税收控制能力较差的问题,不仅不能帮助企业减免税款,而且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风险。因此企业在减税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理解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筹划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三)财政税收科技投入的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政府的科技技术创新投入在高校和各种大型科研机构中占很大比重,而对中小型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投入较少,财政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由于政府科研所是国家现行资源配置体系下最大受益者,中小型企业因政府对其投入的研发资金少,一些企业本身对科研投入也缺乏兴趣、支撑和动力,从而难以成为科研创新主体。政府对科技投入普遍存在着重视研发过程及结果,而对结果转化为现实技术生产的能力和效益不够重视,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发挥财政优惠政策的灵活性,鼓励企业对民众使用的创新产品进行研发生产,而且企业目前发展资金周转过程大,研发时间成本高,社会经济收益差等问题,造成了企业发展的资本运营障碍,降低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弱化了企业发展的规模,目前财政税收的科技信息投入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四、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
(一)建立健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我国要尽快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以便于更好地扶持中小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创新条例和创新财政税收的标准,以便于中小企业有效地开展资本高效运营。我国政府必须在税收政策方面大力整顿和调整战略方向,健全完善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广度和深度,使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享受到国家税收政策带来的优惠,从而更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可以考虑在中小型企业的所得税方面加大费用扣除力度,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在增值税及营业税方面,也可增加一些扣除环节及项目,缩小税基,减轻企业负担。不断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基础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做到资本投入有收益、收益有限度的目标,这样就可以不断加强研发与推广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收益,获得更好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二)建立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目前发展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可以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的税收制度,以便于不断地提高自我竞争优势和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命力,各个地方政府要认真分析地方政府和地区的环境,了解如何有效地改进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收益,政府要在税收方面增加、细化优惠政策,先对中小企业进行严格审查,然后按照规定和标准给予中小企业财政税收的减免和减征。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使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竞争的形式,促进中小型企业不断地自主创新、勇于争先。对于盈利中小企业来说,股东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占企业缴税总额的比重很大,因此政府部门能否根据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调整股东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当降低适用优惠税率的准入门槛,让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够享受优惠低税率的扶持;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减半征收优惠形成长期一贯政策,增强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积极性。
(三)完善个人所得税激励机制建设
我国财政税收优惠力度要不断扩大,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中小企业员工个人收入,加强人员的素质提升,改善工作环境,在减免或者减征税收时,要设立一些奖金制度,给予中小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一些工作动力,建立完善的个人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灵.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时代金融,2011(9):90-92.
企业经济政策范文4
关键词:政策; 企业集团; 经营业绩
大多数企业集团采用投资中心来评价企业集团经营业绩。投资中心的管理特征是较高程度的分权管理,其基本业绩评价指标为投资报酬率(ROI),该指标是根据各投资中心的利润与其投资额之比确定的即ROI=利润 投资额,还可扩展为ROI=资本周转率×销售成本率×成本利润率,这为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的投资中心间的经营业绩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投资中心一般为独立法人,根据《企业会计制》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不变更会计原则———一贯性原则的基础上,各企业不仅仅可选择不同的具体会计方法,而且针对特殊环境进行会计政策的变更,这就造成了企业集团各投资中心采用了各式各样的会计方法确认收益,费用、跨期成本的分配等等;如各投资中心利润和投资额的确定不一致和不公允,往往会扭曲企业集团各投资中心的真实经营业绩,使管理人员与高层管理者的目标不一致,不能合理确定其应得的报酬水平,也会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均衡。因此,企业集团进行业绩评价应考虑各投资中心会计政策的公允性和一致性。
一、收益确定的会计政策对投资报酬率有直接影响
1、销售收入的确认
收入的确认原则主要强调什么时候将销售确认为收入,并影响销售的归属期间。就工商企业来说,销售收入通常要同时符合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已转移、对售出的商品未实施继续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与利益相关的经济利益能流入企业、与销售有关的收入与成本能可靠计量这四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不同时具备上述四个条件不确认收入。从事建造合同销售的企业符合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能可靠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流入企业、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可靠确定时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应当摊销的合同费用,然后根据合同的收入计算当期应分摊的合同收入,如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则不能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而应区别两种情况进行处理:(1)合同成本能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1](p183)。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其劳务的发生和完成在同一年度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通过上述,企业集团应仔细地考虑其采用的收入确认原则,内部单位(投资中心)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能明显地影响对投资报酬率(ROI)的合理分析。
2、成本和费用的确认
成本和费用的确认是影响利润(收益)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关键在于已销商品成本与期末库存之间的分配。企业集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考虑存货计量的会计政策对收益的影响。(1)存货的计量方法。存货成本流动假设在计算发生存货成本时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对收益的影响迥异。在通货膨胀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使存货的重置价值与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增加销售商品的成本,减少期末存货成本,利润减少,其实质首先表现为减少所得税负担,其次表现为实际库存价值升高,升高的部分没有反映到会计报表中,这就形成了报表外的资产,使得投资额确定不准确。(2)标准成本法下差异的处理。成本差异在期末处理时可以全部结转为销售成本,也可按比例将成本差异分配至已销商品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其中的选择对收益和存货余额有直接的影响。(3)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将固定成本包括在期末存货成本和销售商品成本中的计算方法,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只包括了变动成本,当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时完全成本法下的收益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收益,会高估投资报酬率,当期末存货较期初减少时完全成本法下的收益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收益,会低估投资报酬率,因此,企业集团对投资中心经营业绩评价时应尽可能判断完全成本法下收益中受存货变动影响的部分。以下通过实例说明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这两种方法的收益变动:
[例1]甲公司×1年A产品期初存货为0,本期完工产品10000件,销售9000件,单位售价为10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30元,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成本为6元,固定制造成本为400000元,固定销售及管理成本为200000元。
A、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计算
a、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9000×100-[0+10000×(30+400000 10000)-1000×(30+400000 10000)]=270000(元)
b、利润=毛利-变动销售及管理成本-固定销售及管理成本=270000-9000×6-200000=16000(元)
B、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计算
a、边际贡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销售成本及管理成本=9000×100-(0+10000×30-1000×30)-9000×6=576000(元)
b、利润=边际贡献-固定制造成本-固定销售及管理成本=576000-400000-200000=-24000(元)
上述计算表明,甲公司×1年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1000件,完全成本法下因在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时考虑了固定成本,利润为16000元,而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只考虑了变动成本利润亏损24000元,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增加40000元(利润16000元与亏损24000元比较),因此,期末存货增加完全成本法的收益大于变动成本的收益。
[例2]接上例,甲企业×2年期初存货1000件,本期完工产品10000件,本期销售11000件,其他资料不变。
A、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计算
a、毛利=11000×100-[1000×(30+400000 10000)+1000×70-0]=330000(元)
b、利润=330000-11000×6-200000=64000(元)
B、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a、边际贡献=11000×100-(1000×30+10000×30-0)-11000×6=704000(元)
b、利润=704000-400000-200000=104000(元)
上述计算表明,甲公司×2年期末存货较期初减少,完全成本法的利润为64000元,变动成本法的利润为104000元,完全成本法的利润比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减少40000元,因此当期末存货减少时完全成本法的利润比变动成本法小。
3、长期资产计量的政策 (1)支出资本化政策,资本化政策决定了一个项目应该记作费用还是资本化作为资产,如确认为费用,其效果是减少投资报酬率。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制定的是较宽泛的范围(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因而企业集团应根据各投资中心的经营规模、经营制定适合本企业集团内部的固定资产标准,作为核算依据。对自建固定资产资本化的利息计算应统一标准。(2)折旧政策。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空间范围和折旧对收益和投资额都产生影响,较大的折旧额会降低投资报酬率;如闲置的机器、设备折旧确定应与投资额中包括的资产一致,当投资额包括闲置资产,折旧额应包括闲置机器设备的折旧,当投资额不包括闲置资产,折旧额应剔除闲置机器、设备的折旧。
4、长期待摊费用的确认 长期待摊费用代表将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支出,如开办费、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等,该支出不立即表现为费用的增加,而是在以后会计期间逐期摊销,并且这种摊销往往是被动的,较大的长期待摊费用会提高投资报酬率。
5、非重复发生的项目 净收益会受非重复发生的费用或收入的影响,从而使投资中心和前期及其他投资中心不可比,如新产品推出的较高的广告费用及业务宣传费,非专利技术、专利权的较高研制开发费会扭曲所涉及期间的利润。
6、所得税 现行所得税政策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优惠政策,可能使企业集团内部各投资中心的所得税率不同,从而使税后利润不可比;其次对资产期末计价是以谨慎性原则为基础的,企业增加的减值准备会对利润有负面影响,降低了投资报酬率,同时还需就计提的减值损失交纳所得税,影响了各投资中心税后利润的可比性。
7、外币兑换 对跨国经营的企业(境外子公司),其收益和投资额都可能受汇率波动的影响。
8、共同成本的分担 当不同的投资中心共同使用一些基础设施时,就会发生共同成本,如数据处理成本,这些成本应按公平的基础(工时、作业)加以分配,不同的分配方法影响每一投资中心的成本,进而影响其利润。
以上八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利润和投资额,为保证各投资中心投资报酬率(ROI)的可比性,企业集团内部各部门应采用公允和一致的会计政策。
二、投资额计量的会计政策对投资报酬率有直接影响
1、投资额范围的确认 投资额的范围确定应以企业集团考经营业绩的目的来确定。总的来说,为考核投资中心总资产运用状况,投资额应以公认会计原则为基础,据投资中心的资产确定;为考核其运用“公司产权”供应每一元资产对整体利润贡献的大小,投资额可采用所有者权益评价,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可据股东权益来确定,非上市公司则以资产减负债后的差额来确定。具体来说,判断一项资产应否包括在投资额中的关键点是该项资产是否为投资中心所控制,例如:⑴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存货如果是在企业整体水平上加以控制的,投资额中就应包括投资中心所能控制的部分。⑵租用的长期资产(融资租入和经营租入),其所有权不属企业,就需要非常明确的企业集团范围的政策来决策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是否应包括租赁资产,从而使部门管理者得到合适的与公司政策一致的激励,来决定是否租用资产,但一般来说,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时应包括租赁资产,如不包括会明显高估投资报酬率。⑶闲置资产,应考虑高层管理者的目标确定是否将其纳入投资额中,如高层管理人员希望鼓励投资中心管理者尽快处置闲置资产,将其包括在投资额中有助于这一行为的实现,因为处置闲置资产可减少投资,增加投资报酬率;如高层管理人员认为保留闲置资产有潜在的战略意义,则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时应剔除闲置资产。
2、投资额应按现行价值计量 按资产的成本确定投资额符合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原则,虽然现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按谨慎性原则进行了修订,但只考虑了物价下跌的情况,在通货膨胀时期且长期资产占很大的比重的企业,长期资产仍按历史成本入账,则购入后价格的变化使历史成本数据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时变得无关和误导决策:一方面采用相对较低的历史成本计算投资额,得出的投资报酬率会明显偏高,结果反映的是虚浮的盈利能力,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时考虑资产的现行市场重置价值,使决策的制定是以产品和服务的现在和未来的盈利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采用现行价值有助于减少比较新旧程度不同的投资中心经营业绩时账面价值所带来的不公平,由于价格变动、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使用旧设备的投资中心往往比使用新设备的投资中心有相对较高的投资报酬率,特别当新旧设备生产经营能力相同时,则对使用新设备的投资中心更显不公平,如对所有的长期资产均采用现行价值,资产的使用年限远没有按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影响大。因此采用现行市价计算投资报酬率有助于减少这种偏差。
企业经济政策范文5
【关键词】汽车产业 竞争力 对策
经过近五十年发展,广西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形成了相对较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占有能力,是广西重要支柱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但与我国上海、广州等较发达工业城市相比,广西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相对薄弱。因此,探析导致广西汽车产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对进一步发展广西汽车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一、广西汽车产业竞争力存在问题
(一)创新匮乏,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整体工业技术的缺乏,汽车企业大多选择“市场换技术”,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模仿外国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嗌伲缺少自己的特色,自主技术得不到发展。特别是广西地处相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资源有限,使得广西汽车产业更是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先进生产设备的支持,在生产技术上、营销模式上、经营策略上仍大量模仿或依赖外国企业或国内较先进企业。同时广西缺乏发展汽车产业所具备的相关资源要素,导致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上缺乏创新。虽然近年来,广西政府开始注重自主创新的引导,经过多年的努力进取,部分地区如柳州汽车产业发展已获得令人欢喜的效果,但是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发展,而是需要整体水平的上升。多数地区汽车产业依然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缺乏源源不断的先进技术平台做后盾,广西汽车产业整体水平仍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
汽车产业能否得以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研发技术投入的支持,更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但广西汽车产业的研究与开发(R&D)投入比例偏低,比如2013年,广西汽车企业每万元营业收入用于R&D 是78元,在全国居于第13位,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缺乏核心专利等问题。汽车产业是一个综合大载体,涉及学科领域较多,需要横跨多个知识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但广西在技术人员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一是在自我培养方面,当前部分广西各大中专院校设立汽车相关专业,但是相关资金投入有限,各大院校基本缺乏强大丰富的设备支撑,缺少供学生参加实训的培训室或者实验室,阻碍了自身技术人员的培养。二是在人才引进方面,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跟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平均工资水平偏低,难以吸引外来高素质技术人才。
(三)相关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够完善
与整车生产相比,广西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开发水平较低,造成广西汽车零部件行业出现“短腿现象”,制约广西汽车产业的平衡发展。广西汽车产业从1969年生产的第一辆“柳江”牌汽车开始,到2013年实现汽车工业总产值1891.2亿元,整体规模不断壮大。但是广西零部件产业未能充分体现己具备的整车发展优势,发展相对滞后,并且零部件企业处于分散状态,难以实现产业化的集聚效应。其结果表现为广西相关产业生产规模较小,除了发动机生产达到了规模效应,其他零部件如冲压件、简单机加工件普遍存在配套范围小、重复设点、重复生产等现象,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拓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完善。另外,产品结构方面也有问题。广西整车仍以附加值较低的微型客车及货车为主,缺乏附加值高、面向家庭的中高级轿车系列产品,与上海、广州等汽车产业较发达地区相比,整车设计主要依托上海通用,广西本土轿车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较弱,整车产品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广西轿车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提升广西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经费投入,吸引优秀人才
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强弱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技术挖掘等领域,需要雄厚的资金投入作支撑。广西汽车产业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广西汽车产业的资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自己的特色,企业的知名度相对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汽车企业可以有计划地选送员工到其他发达汽车企业甚至国外进行培训学习,积极同国内外优秀的汽车企业交流合作,学习优秀技术以及借鉴经验;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优秀人才,在技术人才工资这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投入吸引外来优秀人才,或者通过设置创新产品奖励等鼓励员工自主创新,着重致力于品牌的研发,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二)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速度
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税收减免、技术研发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分散创新成本,保证企业的资金周转得到持续经营。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创办节能汽车消费的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间接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创节能产品,不仅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还能减少汽车排量对空气的污染,减少汽车消费增多后造成环境问题的后顾之忧,保证市民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调整整车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完善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一方面,在巩固现有市场地位的基础上积极调整整车企业产品结构。在扩大微型车国内领先优势的同时,以中型轿车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面向家庭的轿车及乘用车,生产不同排量的系列新型轿车产品;加快重型载货车、低底板公交车、高档大型客车发展,占领国内高档商用车市场;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产业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关联性产业,比如冶金、机械等工业以及物流、汽车美容等服务业,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的价值,能够有效的促进汽车产业的架构优化,从而使汽车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念谊.广西汽车产业经济税收情况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5(11).
企业经济政策范文6
关键词:广西汽车行业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引进和利用外来资金对区域经济快速崛起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的效应更加显著。而投资环境优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于一个行业能否吸引外来资金的关键因素。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汽车产业是广西正在着力培育壮大的支柱产业。本文对广西汽车行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为提高广西汽车行业利用外来资金并最终推动该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一、广西汽车行业发展及利用外资状况
(一)汽车行业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广西汽车业已经建成了包括汽车整车、发动机、低速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和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初具竞争力的产品。2009年广西汽车工业产量、销售及利润大幅增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6.1亿元,较上年增长43.79%,实现销售收入920.6亿元,增长50.5%,其中有13家汽车相关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汽车整车产量达119.7万辆,同比增长68.1%,车用发动机产量达148.7万台,增长52.7%,专用车产量5.5万辆,增长77.4%。另外,广西以柳州为中心,玉林、桂林为基地,并辐射南宁的汽车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其效益日益显现。产业集聚带来的成本、创新等优势日趋显著,不断地吸引着上游供应商及相关外来投资。同时柳州阳和工业新区、柳江新兴工业园、柳州河西工业园、玉柴工业园等汽车专业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园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
(二)利用外资状况
近年来,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吸引区外资金较多的产业,同时成为外商投资广西的重点行业。中国一汽、上海汽车、东风汽车三大国内汽车集团,以及美国通用、韩国大宇、法国雷诺等国际汽车大公司都已在广西建立了生产基地。2009年全球500强中的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中广西占3.3%。这一数字和广东(占22.8%)、吉林(占17%)等省相比虽然还比较低,但随着广西投资环境的改善,相信广西汽车行业吸引外资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二、广西汽车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一)有利的资源环境
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同时地处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协作等多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在拥有5.3亿人口的东盟和5.4亿人口的泛珠三角经济圈两个大市场中,将发挥结合部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成为汽车工业多区域合作的纽带。
近年来,广西紧抓区位优势,加快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广西通往国内外尤其是周边省份和东盟国家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总体框架已初步形成,为国内汽车出口东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此外,广西劳动力、土地、工业用水、电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成本低廉。广西产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大大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另据2009年国土资源厅和监察厅联合开展的工业用地出让政策调研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广西共出让工业用地565宗,面积3050.6654公顷,总成交额60.7342亿元,平均每公顷单价199.09万元。2009年8月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2009年广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若干意见》,提出适当降低工业最低用地价格。在运输成本上,广西与广东毗邻,自身又拥有港口,比许多其他中西部省市有着更多的选择。
(二)良好的政策环境
1、汽车产业扶持政策
早在2008年,广西区政府就计划用5年的时间,投资超过236亿元将汽车产业打造成产值超千亿元的龙头产业。2010年更是将汽车产业列为广西“14+4”重点千亿产业之一,到2012年,将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性汽车产业基地。同年出台了《关于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将通过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广西汽车工业发展。如:给予汽车出口企业出口信贷及资金补助等倾斜支持,协调解决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汽车工业企业进口设备及产品出口的通关便利,简化汽车产品出口检验手续,开辟汽车工业企业出口外汇核销业务快速通道,加快出口退税审核速度,进一步扩大汽车出口,特别是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加快出口基地建设,研究制定促进汽车和零部件出口的政策;加大财政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等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北部湾开发的良好机遇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明确给予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金融改革、开放合作等五大方面的政策支持。2008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这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将主要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2009年底,广西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把重点产业园区的建设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新突破口,明确在土地、资金、政策、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重点支持11个产业园区。力争在3年时间内形成有实力、有影响、有特色的临海产业工业体系、出口加工产业体系和保税物流产业体系。这些都将为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三)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
据市场调查,2007年到现在,国内一线汽车市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增长率不是很理想,一般保持在3―5%左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负增长。而广西市场增长率则达到了20%以上。随着广西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西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好。
就国内整体来说,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另外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和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也将会保证未来几年国内汽车市场12%以上增速,东盟、中东、非洲、东欧等国外市场对我国性价比优良的汽车产品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广西毗邻的越南今后几年每年的汽车需求量应在10万辆以上。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为汽车工业特别是占有区位优势的广西汽车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2009年广西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广西汽车业在法制环境、政务环境、经营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行政执法不透明、不规范,法院判决或仲裁结果等得不到有效执行;法规政策贯彻执行的不够好、不配套不统一,不利于吸收投资;政府行政管理效能低下,审批办事手续繁琐;企业经营成本过高、资金筹措困难、员工素质不高、缺乏高端人才等。
三、优化广西汽车业投资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透明、稳定、服务配套、法制健全的投资保障体系
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透明、稳定、服务配套性强的鼓励投资、开放发展的政策环境,对汽车等广西重点发展产业进行政策支持。尽快出台最新的关于汽车行业等“14+4”重点产业的招商引资政策,以及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条例等政策和规定。加强工商、税务、商检、海关、金融、市政等部门及政策的协调和配套工作,提高效率,使投资便利化。
(二)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创造良好的政务投资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创建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规范行政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策的公正执行力度,加强对政府部门不作为现象的整顿及处罚。
(三)构建北部湾资本市场,拓宽汽车产业融资渠道
目前,以间接融资渠道为主要渠道的广西汽车行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长期来看,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将成为汽车行业融资的一种新途径,也将成为广西汽车行业主要的融资手段。实现直接融资,首先,战略上要把广西资本市场发展纳入到广西经济规划中来,着手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政府要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外部环境,认真落实广西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其次,加大对汽车企业改制上市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建立汽车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激励机制,简化汽车企业上市程序,为汽车企业上市提供便捷服务,提高效率,并尽可能减少筹资成本。
(四)培养汽车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广西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但汽车专业人才缺口日益扩大。《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报告预计,中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到2020年将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而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广西,不但高校数量较少,开设的与汽车行业相关的专业的也不是很多,汽车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严重。据广西社科院调查,广西汽车行业主要缺乏车辆工程、汽车噪声、流体传动及控制类专业技术人才及汽车营销中高端管理人才,同时也缺乏知识结构能横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商贸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要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汽车企业自身要加强对员工的在职培训外,还需要在政策方面加大汽车紧缺专业的招生力度,给予汽车等相关专业一定的专项财政支持。另外,还要加强 “产学研”的合作,鼓励企业、学校和研究所共同从事共性汽车技术的开发,搭建共性汽车技术人力资源平台。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区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和使用外部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①陆发安,朱寿育.广西投资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4(03)
②广西汽车业蓄势冲关1000亿[EB/OL]. ,2010-04-13
③张文德,黄薇羽. 广西打造“14+4”千亿元产业集群.广西经济信息网,2010-01-25
④广西出台促进汽车业发展的政策.[EB/OL].,2010-03-02
⑤广西概况.广西统计信息网.[EB/OL].gxtj.省略/read.asp?typid=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