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音乐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1
音乐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则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享受的主体是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感觉的人能感受到的音乐才是美的。在课堂中不仅要认知到音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并非以分数衡量,更要充分认知音乐学科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因此,让高中音乐课变成享受美的过程是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所要做的事。
1.1语言能力。音乐是人的听觉和感觉相结合的艺术。一节音乐课的授课方式与传达美的途径息息相关,视频、音频、文字和教师语言甚至是肢体语言的贯穿体现课程的思路。中学音乐教育的主体是中学生,由于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决定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不足,那么教师要用体态语言传达自己对于某段音乐的感触以此影响学生并抓住学生被音乐感染的瞬间,打破高中生身上固有的沉闷,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感知力。
除了体态语言外,在45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对音乐知识的陈述的方式可以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地增加部分基础乐理知识,如节奏、乐器、演唱技巧、曲式结构等,这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可以在学生学习乐器演奏、歌唱方法、欣赏音乐时提供帮助。如果把课堂45分钟的时间平均分配成3份,教师的语言表述只能占其中的1/3,剩下的2/3的时间都交给主体感受音乐,用这种“1:2”的分配法分配课堂时间便能达到更好的音乐接受效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音乐是贯穿一节音乐课始终的重点,而教师的陈述只能是用来提炼音乐课堂中所涉及的音乐理论知识。中学音乐教师应当注意授课时语言的口语化,简单易懂即可,尽量使学生缩短他们与课本上名家作品的距离,但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常常导致教师授课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音乐知识化解这些问题是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2思想能力。人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对于一名音乐教师而言,在授课时理性的一面只能是用来介绍音乐课中所涉及的某些简单概念,授课的主体是中学生,对他们而言,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高考文化课都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因音乐是副科而不加重视,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下便能体现出兴趣才是音乐学习中的主导,音乐教师只有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营造音乐课堂的活力氛围。
除此之外,音乐教育的难点出自个体差异,学生对于音乐的接受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概括出一节音乐课的易懂点进行音乐基本知识的传递,也可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作品,以此增强他们对音乐感知的自信心。
相比理性思维的音乐知识,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感性的一面更能成为音乐课堂的主导。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这种艺术形式有很强的抽象性。人类用感官和感性体验音乐、了解音乐、欣赏音乐,同样的,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感觉感受音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带动学生感受音乐,观看一段视频或倾听音频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感知表现,可以是表情上的、肢体上的,也可以是语言上的,教师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之后,乐感较好的学生自然会有所回应,音乐课堂的气氛会调节得更好。
1.3实践能力与互动。音乐课堂要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少不了音乐实践环节。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真正融入感知的音乐,音乐实践要在适当的时机插入教学中,注重实践方法,也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音乐实践的状态;适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比如音乐节奏的练习,一般节奏教学中,运用拟声词“嗒”描述节奏,教学的关键在于探索,当发现“嗒”这一拟声词起到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就要教师寻找新的突破口,将节奏旋律化;把某一段节奏想象成某种乐器的演奏,学生便会用自己的感觉,根据乐器的声音模拟节奏的进行,更形象生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模仿表演理解作品内涵,使其感觉与音乐接触是很轻松的过程,这是教师音乐教学满足学生需求的体现。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要让学生得到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反复、一味地追求结果,只有在实践中进步,才能把音乐课堂的气氛调节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会更喜欢音乐,更愿意了解音乐。
2.音乐课程设置的前提准备
2.1课件制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教学设施逐渐完善,课件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课件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实践环节对课件有一定的依附性,将课堂实践与课件相结合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此课件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往往决定了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音乐是有声音甚至是有语言的,能够将音乐的声音与语言完美诠释并以明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便是课件。
一个优等的课件可分为四部分:课程主题的导入、课程主题的呈现、课堂的实践环节及课题的充分拓展。课件制作的课程主题导入举足轻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所明确的教学目标制作课程导入部分,抓住课程重点,以一种中学生生活中所了解的常见音乐状态形式导入某一音乐主题,加之以视频或音频文件做到画龙点睛,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可展开有利的教学。而教师的教学重点侧重课程主题呈现的课件环节,主要的教学内容都在课件的这一环节展示,学生便可根据课件展示的教学内容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这是课件教学所具有的优势。课件中的课堂实践部分同样可将教师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被授课者所需的实践活动要做到一目了然,便可由课件的实践环节呈现。课堂教学知识的引申是一节优秀音乐课的必需部分,音乐的相通性造就了音乐课的拓展。课件中插入可满足学生欣赏音乐需求的视频文件,直观地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在音乐课程的最后,设置相应主题的扩充,带来的就是优质的课堂效应。
2.2抓住中学生的兴趣取向。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大纲提供给教学课件一定的授课素材,“怎样将中学生的兴趣与音乐教学大纲相结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现代音乐的流行趋势决定了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取向,流行音乐成为学生欣赏音乐的首要选择,在教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适量地穿插流行音乐的素材,投其所好则能事半功倍。
以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江南丝竹一课为例。用听辨民族器乐音色导入民族乐器,课堂开始就与学生产生必要的互动,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的兴趣,从而引出古代根据乐器材质不同而产生的八音分类法,丝竹乐的合奏形式也由此而来。课堂导入的思路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抓住学生的兴趣便于教师掌控课程教学进度。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不同的叶子就有千千万万不同的人,对待一个包含各种兴趣的集体,教师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了解音乐、喜欢音乐、听懂音乐,但可以用音乐感化学生,通过学生对音乐课实践过程的反馈情况,判定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取向,在课程主题呈现的环节适当加入与主题相关的音乐元素。可以是现代青少年所喜好的流行音乐,也可以是流传于世的经典音乐作品。
江南丝竹一课中,对于民族器乐的介绍形式可以多样丰富,根据学生兴趣取向,强调民族器乐在当代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可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课件呈现:选取某些流行歌手MV的剪辑片段阐述民族器乐的广泛运用,不仅吸引学生眼球更有效诠释意义。在传统的授课形式下,江南丝竹这一课的内容以欣赏江南丝竹音乐为主,中学生的审美倾向决定授课效果不明显,为此,课件材料的制作与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网络资源的丰富给音乐课件制作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合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并将其与课本上固有的内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丰富中学音乐课程内容。将传统的江南丝竹音乐与现代流行的十二乐坊所演奏的江南丝竹曲目相对比,更能达到吸引学生眼球的目的。
3.结语
巧用教学手段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而一节优秀的中学生音乐课程由多方因素组成:教师的教学素养、课程的基本设置、课堂的活跃程度、学生的兴趣取向及课程的课件制作都能够影响一节中学音乐课的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样由这些因素决定。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2
关键字:中学音乐;教学;浅论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使音乐能更科学、更完美地服务人类、美化人们的现实生活,这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应该考虑的。
一、教师应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 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教师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
(一)创造温暖学习氛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学生才会更轻松愉悦地欣赏接纳新知识,并自得其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 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她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 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到温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她所教的那门课。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道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 教师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二、学会兼容不同学生不同兴趣, 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 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 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 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 因势利导, 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 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 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 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 相反, 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 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愉快地学习。这样, 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三、匠心独运,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上的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为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信息交换、加工、获取,这是一种双向流动的活动。要想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制定目标则是一个关键而重要的因素。而目标是指在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的基础上,使每堂课有其明确而科学的指向性、目的性。而要制定这样的目标,匠心独运的设计是达成这种目标的重要前提,它要求突出目标信息、抑制作用信息、摒弃干扰信息,在刺激学生大脑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理解和识记目标信息的程度。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要与大纲统一,宏微观目标的关系以及教学目标安排的科学合理性。
四、巧妙构思,设置合理的教学步骤
优化音乐课堂首先就是新课的导入。这也是上好音乐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最精彩的一幕,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发人深省,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学音乐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如:猜谜语导入法、复习旧曲导入法、讲故事导入法、谈话提问导入法等等。
五、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高效课堂的必要前提
优秀的音乐教师会从课堂的语言表达、课堂的节奏、组织等方面入手,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课堂的沉闷,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音乐作为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音乐教师还必须要有更加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这是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尽管发达的现代传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强最好的艺术形象瞬间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学生依然感到遥远,没有现实中自己老师的表演来得亲切和自然,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歌唱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这些基本技能。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3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 尝试探索
音乐作品同去其他艺术作品一样,最终是要人去欣赏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欣赏是音乐艺术实践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而广泛,而且还可以通过获得音乐欣赏方面的知识,拓展相关社会、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学问,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把知识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一、范唱或范奏式教学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欣赏《难忘今宵》时,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范唱,让学生直接欣赏。另外,对于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可以让特长生进行范唱,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对于舞曲,作品的主题旋律等一些短小的乐曲,可以运用范奏的方法,如《瑶族舞曲》的主旋律。范唱、范奏法在检查学生的听辩能力和巩固记忆作品的主旋律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启发想象式教学
欣赏教学最忌“满堂灌”,使学生产生“欣赏课就是听磁带”的错误观念。常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也就厌烦欣赏课。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学型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的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分析这首乐曲的第六部分“渔歌唱晚”的时候,让学生闭起眼睛,静心欣赏这段音乐,在欣赏中我还不断地加以提示。乐曲结束后,问“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卷?”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宁静的江面上有许多小船,领头的青年渔人站在船上吹奏竹笛,乐曲欢快流畅,后面紧紧跟随的渔船上的渔人边划浆边唱歌,与领头的渔人一应一答”;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一望无际的江面上碧波鳞鳞,一个渔翁独坐渔船,吹奏竹笛,悠然自得”;还有的学生说:“不对!不对!应该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傍晚打鱼归来,鱼儿满舱,丈夫吹笛,妻子歌唱”——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等学生安静下来以后,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然后从中提炼出一个较为完整的主题。这样既让学生学习音乐,分析音乐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又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更有利于他们对欣赏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讲授式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往往采用讲授法对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和讲解。讲授方面包括作家生平,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创作特点、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段,作品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审美价值等诸方面,引导学生去欣赏。例如欣赏《黄河大合唱》时,首先介绍歌曲创作的地点和时间,导入新课。半个多世纪前,青年诗人光未然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写下了光辉的诗篇《黄河》,冼星海听到诗人朗诵后,用六天时间写下了传唱至今的《黄河大合唱》。接着播放黄河的录像:平静的黄河,激船中的船夫,“壶口”的惊涛骇浪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最后同学们用饱满的热情学唱了《保卫黄河》。课后好多同学总结说,这样的音乐欣赏受益非浅。通过欣赏,除了学习唱歌唱谱和乐理知识外,还知道怎样去欣赏音乐,怎样去分析、理解作品。
四、直接参与教学
将欣赏的作品主旋律或主题音调教给学生,由学生直接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欣赏音乐作品。这种方法由于学生直接参与表演,所以对作品的感受更深刻。在学生表演前后,可适当的进行启发、引导和提示,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音乐内涵,而且还使学生加深了对主旋律或主题音调的记忆,丰富了学生掌握作品的数量。例如欣赏歌剧《卡门》,这是歌剧《卡门》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用回旋曲式结构而成。首先让学生演唱基本主题,并加以讲解这段基本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演奏。它热烈而欢快,使人联想到欢快、狂热、喧闹的斗牛场面。然后让学生掌握第二插部雄壮、威舞的《斗牛士之歌》。这种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方式,课堂气氛活跃,为学生掌握作品主旋律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媒体式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4
【关键词】音乐 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而在于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先进的艺术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西洋唱法”也有其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滕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
二、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展现他们的才华。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女生齐唱一、二乐句,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室变为舞台,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愿望。
三、培养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要做到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是总原则。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
三 、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做引导性、示范性的剖析音乐元素及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这样,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音响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并有助于丰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假设根据四种三和弦的音响色彩差异,将四种三和弦比喻为四季,以便于学生对于三和弦的感知从抽象到具象,最终到达“想象”的境界。对于高中生来说,带着这样的“想象”来进行音乐学习、表演甚至创作等行为,较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使用这四种三和弦。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秩序渐进。
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地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僵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
五、结语
总之,音乐学习能力有了发展之后,学生便会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成功体验,有了这种成功体验,将会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对音乐学习充满自信心。这个时候,便会不自觉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学习成功的原因,并且进一步追求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婉侠. 由“音乐能力的培养”引起的思考——当前我国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探讨[J]. 音乐天地, 2007,(06)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音乐素养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手段和方式,是人内心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音乐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版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学生全面、均衡、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为目标,可见,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因为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关系着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优劣,同时影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本文中笔者试从音乐素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陷、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音乐素养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乐器演奏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人们抒感、放松身心、拓展思维、增进身心健康的好方法。对于正处青春期、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则更有利,提高音乐素养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更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遨游,尽情释放,健康成长。
二、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陷
(一)从教育机构及教师方面看,学校普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而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将音乐课程排除在外,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导致教师和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程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太短,而课程要求上又有许多的教学任务要完成,或者只是注重对单种乐器演奏能力的训练,没有充分的时间展开对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重点培养,如此教学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成为被动的接受技能,而对音乐内涵无法领会,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压力增加,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受目前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只是副科,从而对音乐课程不重视、不关心。大多数父母为孩子报音乐辅导班也只是想学习一门乐器,希望孩子多一项特长而不关心孩子是否有兴趣,对于能否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则不关心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然而对于有兴趣真正喜欢音乐的学生来讲,也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艺校或者仅仅是喜欢流行音乐,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的文化内涵及背景的认识、欣赏能力较差。
三、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作为音乐学习及音乐教育的基石,因此对于中学生音乐素养的教育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素养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音乐鉴赏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音乐素养,教师要以学生喜欢的音乐形式为重点,拓宽音乐学习思路,讲述与音乐有关的名人轶事、典故等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兴趣,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现象。
(二) 音乐素养的提高关键在审美意识的提高
著名雕塑家说过:“我们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音乐素养的提高本质在音乐审美意识的提高,而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能力培养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站在导演的地位上,引导学生投入到欣赏、表演、创作的多角色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中学生对音乐追求的不同需求和现有多元化教学内容去实施教学规划。任何教学都不能脱离实践活动音乐素养的培养更是和实践紧密相连的,要让学生在吹拉弹唱的练习中掌握音乐学习的技能,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同表现的比较、分析、归纳才能与音乐的理论学习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三)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区别对待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自身条件的参差不齐,高中之前接受的音乐教育基础不同,导致对音乐的认知也不尽相同,但是教师的音乐素养教育却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创作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不同学生的音乐才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时空,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发挥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享受音乐的快乐。
(四) 发展探索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在高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搭建创新探索平台,激发学习的创新能力。例如,旧曲新词,让学生对以往的歌曲、名曲甚至是流行歌曲填写自己创作的词,创作音乐剧,自导、自演等课堂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创作。
音乐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文化成就,而高中阶段音乐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学习与培养不仅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它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关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中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的关键,是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音乐素养的培养对提高中学生素质,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新荣.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5,(01).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6
关键词 趣味教学法;音乐课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的研究,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多年,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中学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 X|”节奏变为“XXX 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