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音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音乐教育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音乐 现状 策略

中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本文从领导意识、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围绕教改中的“新标准”,本文对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改善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现代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支持力度有了大幅提高,不过音乐教育还是很少有孩子能够系统地进行学习。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不具有进行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不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学生也把音乐课当作可学可不学的“副课”,即使要进音乐教室,也都希望借助音乐松弛一下被文化课作业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神经,或者借音乐课宣泄一下长期郁闷的情绪,因此在音乐课尽情“捣乱”,严重扰乱课堂纪律。更多学生是误把音乐课堂当作享受流行歌曲的“快餐店”,自己高兴听什么,就要求教师教什么,完全不愿配合和参与教师正当的教学活动。

2.师资配置不强。主要体现如下:一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严重缺乏,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是突击速成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令人担忧;二是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少,并且集中于重点中学,兼职音乐教师只是把音乐课当作副课和完成工作量的搭头,教学任务繁重,所带科目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研究;三是缺少针对音乐教师的学科性业务提高培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考核评价不完善。首先是学校的音乐教学评价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其次是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没有完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执行;然后是缺乏可操作性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

二、中学音乐课堂实施的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责任意识。古人尚且知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音乐教育的硬道理,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更没有理由忽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况且,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在科学上的发明,往往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来的。”更何况,国家有关的艺术教育法规中也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定位:“(音乐等)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想办法吸引高校音乐毕业生到中小学校工作,拓宽渠道引进高素质的音乐教师。目前有不少的高校设有音乐专业,每年都有不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如果在中小学校有用武之地,我想他们会在这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长的。要解决中学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生力度,动员广大音乐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可招聘社会上有音乐专长的人才,经过培训,分配到中学任教。可让专职音乐教师以“走教”的形式开展工作,如一个学校一个专职教师则其工作量不足,可以让他到附近的村的中学兼任音乐教师,这样既能解决音乐学科的教学问题,又能解决音乐教师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3.制定更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策略和方针。从实际情况来考虑,学校方面担心学生操作失误造成乐器损坏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乐器的价格向来都比较贵,要适应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乐器的数量和使用的频率必然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通过强化基本操作和音乐教学纪律、分批分期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和一定阶段上自主学习自担责任的方式来分担风险、降低损失。比如自主学习自担责任,对于中学生,可以落实这种方案。

4.制定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评估,强化农村艺术教育管理,解决如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师资配备等相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应责令其遵照有关的政策与评估标准予以改进,坚决杜绝音乐课程教学实施有名无实、各部门“重竞赛轻常规”的现象。要加强对县级教研部门的年度评估,通过在评定优秀教研室、优秀教学研究单位、优秀科研单位中纳入艺术教育为重要指标,来督促各县市区教研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以促进艺术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五年或稍长的时问,要逐步建立起艺术教育发展良性循环的格局。

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延松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J].考试周刊,2008,(52)。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研究;发展史;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51-01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那么如何探究现代音乐的教育模式,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现代音乐教育模式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探究音乐教育的发展史

音乐教育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开始时只是以唱歌一种模式,50年代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发声训练、视唱练耳、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不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这是音乐教育的发展,其优劣在此我不惘加评论,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改革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将音乐教学继续发扬光大,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在探究音乐教育模式中重视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很开放的一件事情。在当今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同学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加重视情感教育。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同时增加比赛的气氛,以“赛”促学。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我还重视交流,开展活动,增加师生的情感,提高音乐的感悟能力。上器乐课时,我除了讲课辅导外,还和学生一起齐奏、合奏。融入他们的团队,多一点交流,增加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探究当今音乐的教学策略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通过歌唱活动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和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探索适合初中音乐教育的歌唱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而当今的音乐教学该重视什么呢?我觉得音乐教学要生动。“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3

(一)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属于声音与图像的综合作用,高校学生可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生动具体的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提起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所以高校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比如: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后可以先播放一段音律优美、情感积极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而且在教室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作为衬托,将枯燥的讲课内容与音乐的旋律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及独特性。又如: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同时期的音乐进行背景播放,像《土耳其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一边感受当时音乐的特点与形式,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集中注意力也非常有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避免了过去那种枯燥的讲解式教学形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非常重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的感受音乐魅力,为音乐审美氛围的营造提供帮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材中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形成了教学依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乏味,这样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对音乐的偏见,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而只是束缚在课本的知识点之中,产生一种学习态度上的消极应对,并且教学材料只能呈现文字、乐谱这些可以看和阅读的知识内容,而对于其中蕴含的关于音乐的实质性的却不能明确的、直白的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听觉所感受到的音乐,它与通过看和读所感受的音乐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色彩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强调的内容引入课堂,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声音进行数码形式的采集与编辑,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得到自己想要的音乐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指导音乐形成的具体过程,将听觉与视觉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达到声、韵、义先融合的学习状态,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个体情感,最终实现音乐学习中的领悟,对于教学成果的实现非常有益。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在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内容,不仅要将需要的知识囊括在其中,还应该使课件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直观的、清楚的对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加入音乐实践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进行足够的音乐欣赏之后,可以通过内容丰富的课件展示的知识去参加更多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的表达上就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刻画的音乐形象做一个很好的阐释和展现,比如:在学习民谣《樱花》的时候,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出日本樱花开放的盛况景象,给学生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学生在观赏视频并学习歌曲后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传统情感的表达。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使得音乐获取的渠道更加广,这就为音乐创造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条件,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加强音乐方面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动物的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动物的活动、习性的视频以及在不同的场合的声音等内容加深了解和体会,为生动形象的塑造角色提供帮助,也使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音乐表演创造。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录音机、谱例、磁带等工具进行教学,而且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琐,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时间。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对于学生也是一种煎熬,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由于教学的中断也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甚至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极大的阻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将声音、画面进行完整、清晰的呈现,而且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影响,也不会耽误课堂教学的时间,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可以将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给学生们,实现音乐视听结合的发展效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完善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增加音乐创造的灵感来源。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需要接受更多方面的音乐知识来对自身的水平进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将世界各地的音乐相关的内容快速及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转变为更加直观的画面或者声音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音乐教学的整合

艺术课程之间都是相同的,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受到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融合则是实现这种多形式艺术相互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将音乐课教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形成影视课、戏剧表演课等教学形式,可以达到艺术的高度融合。比如:在教学中以“黄河”做为主题进行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观看配有轻缓音乐的黄河风光介绍视频,然后结合《黄河船夫曲》进行美术作品《黄河船夫》的欣赏,然后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形体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通过形体展现出来,如与风浪进行抗争、船夫的坚毅精神等。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对与黄河相关的诗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将舞蹈、影视、诗歌等多种艺术进行了整合,在这种变化之中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音乐教学的情景化

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都是进行的具体内容的表示,尤其是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音乐配上适合的画面,不仅可以诠释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比如:在进行《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的内容,可以根据这首歌截取一些具有实际表达效果的画面,如长江的源头、奔腾的波涛、灌溉土地等,然后进行重新的编辑,与这首歌曲结合在一起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等歌词的具体意义,也可以更好的挖掘其中的情感,将学生直接带入相似的情景之中,加强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理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介绍不同音区、声部的音色的时候,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模仿去让学生完全领会掌握,而且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加科学的实现音乐知识的教学。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介绍其中的演唱知识以及进行声部、不同音区音色的划分等内容,然后可以进行教学的拓展,让学生理解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区别,而且可以对混声合唱中的四个不同声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现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也是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实现的,所以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重视,增强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三、结语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高师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 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2172(2007)04-0103-04おオ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学习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①。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②。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③。简言之,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效果的最优化④。在新的发展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材的多媒体化,除以书本形态的文字教材外,有音像教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网络课件,这类教材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图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和形象化。

教育媒体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和存储教育信息的载体,它分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传统教育媒体指:教科书、图书资料、插图、表格、图表、黑板、模型、仪器等⑤。现代教育媒体指:幻灯、投影、广播、录音、激光视盘、电子合成器、电影、电视、视展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⑥。现代教育媒体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具有记录、传递、存储、再现教育信息功能的教育媒体。传统教育信息,其组织结构是线性的,有顺序的,而人的思维、记忆却呈网状结构,通过联想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因此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慧与潜能的调动,限制了自由联想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媒体的交互特性,为教育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设了条件。教育信息处理和储存的数字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转换和压缩技术,能迅速实时地处理和存储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既方便学习,增加信息容量,又提高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可靠性。教育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使教育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育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教育过程的智能化,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自主进行学习、复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并能实时反馈,实现交互性,从而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设了条件。学习资源的系列化,随着现代教育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资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这使得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生化提供了保障。

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的发展为高师音乐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高师是国家培养合格教育人才的摇篮,而高师音乐教育是国家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在高师的音乐教育中,教学手段、教育观点、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的关键。以往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观念相适应,为当时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但由于如今已步入以知识信息的产生、分配、利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当今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已不是过去那种仅仅是为了演艺,或为了理论研究乃至于教学而培养出的单一知识结构型的人才,而是知识结构全面的复合性人才。所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为复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一、在作曲技术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也就是“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的教学,由于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的支持和应用,相对于现代教学方式,难免出现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和声和复调的学习经常成为无声音乐的“游戏”,不仅枯燥,而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和复调谱例难以在学生心中形成听觉联想,导致其缺乏良好的和声和复调的音响概念,缺乏对音响的理解以及理论的应用和创作,从而失去对学习作曲的兴趣。计算机音乐技术是将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与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运算、编辑功能与先进的电子音源、录音设备将创作者的创作思路直接转化成实际音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将枯燥的和声、复调范例与习题以谱面和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尤其是在复杂的和声连接和和声分析时,计算机数字音乐制作系统更能发挥其优势,从而弥补和声示范弹奏中的不足,并有选择性的播放任意一个或多个声部,使学生能够整体感受到不同声部横向流动与纵向组合的各种音响效果。例如使用encore制谱软件/音序软件、tonica和version和声教学软件,能够方便地将音乐的理性思维与感性的听觉判断合为一体,便于声部的排列、组合、移动、转换、增减、修改。旋律可作各种对位,如:模仿,移位、逆行、倒影等。也可随意改变节拍、节奏、音色、时值、力度、速度、调式、调性等,使音乐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融为一体。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如steinberg cubase sx、apple logic pro等更为强大的专业工作站级软件,以满足在编辑、音色应用、效果调整上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从被动的听课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学生以递交作品的方式完成作业,教师与学生可通过网络,以及递交磁盘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曲式课的教学中,除运用现有丰富的音响资料外,将计算机数字音乐制作技术运用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中,将谱例转换成音响,弥补了在分析作品时,音响和曲谱不能同步展示的缺点,使学生可以方便地通过乐谱、音响的同步,分析乐曲的旋律、和声、节奏,认定乐曲的曲式结构等。利用软件特殊的编辑功能,对乐曲的结构和句法进行分割、整合,从而进行分析;对音乐的表现手段,如:旋律线、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速度、力度、音强、音色、织体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且,还可以通过统计、检索的方法对乐曲的风格,作曲家使用和弦的特点等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还可将主题进行模进、移位、变奏、重复、展衍、再现等对音响进行分析和比较,从音响的角度加强学生对主题变化的理解,从而使教师方便地表达教学意图,实现教学目的。在配器课的教学中要讲授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点、乐器性能以及演奏技术等,由于以往传统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通过非直观的理论学习感受到乐队的实际演奏效果,不利于学生熟悉各种乐器,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如运用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中的合成器、音源、采样器(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自行运用采样器将不同的真实乐器进行现场采样获取样本)等提供的丰富的音色样本替代乐队来产生逼真的乐队演奏效果,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用某一个或一组乐器音色进行实时演奏,使学生对乐器有全面直观的了解,也为下一步真正配器打下基础。利用steinberg cubase sx、apple logic pro等专业工作站软件强大的乐谱编辑、显示功能与专业的音色调用、控制能力,并结合专业的多轨播放、选听功能,将乐谱音响化,音响乐谱化,使学生感受乐队的局部效果和合奏的整体效果,为分析作品的配器带来了方便,并且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强大的制作功能可以对一个范例中乐器的组合,声部的组合,音色的调配,和声的配置等进行有目的地安排与调整,使其产生多个有不同音响效果的音响版本,用来进行比较教学,将单调枯燥的谱面范例变成生动有趣的音响实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上利用现有的节奏库、音色库、和声序进进行配器,直接感受到配器的整体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弥补配器课历来实践不足的难题,改变已往“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写谱配器的同时,就可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效果。

二、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软件进行技法课的辅助教学

(一)在声乐课教学中的应用:声乐教学往往比较抽象,比如要求学生发出的声音要“圆润”、“高位置”、“靠前”、“靠后”、“通畅”、“共鸣”等,学生不易理解,很难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若利用多轨录音软件Adobe Audition的多轨录音与波形显示功能,将学生的声音在不同的音轨上进行多次采样录制,再进行回放聆听,挑出典型的声音来比较、分析,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容易发现自己声音的不足。运用频谱仪对声音进行全方位的静态与动态分析比较,把历来以主观感觉为主的判断方法,加入客观理性的科学因素,从而为科学的发声提供科学参数的依据。还可利用软件摄录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声乐学生在学习阶段,演出和实践的机会较少,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实践学习,把自己的表演摄录下来,再配上高水准的电脑伴奏,学生便可以亲眼目睹自己的声音、形象、音准、表演,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计算机中的声乐教学,不但使学生对声音形成客观的评价,而且在对和声、复调、音色的感受上以及与伴奏的协作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风格流派的声乐作品并对声乐作品进行系统地欣赏,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时,可利用网络以及现有的音响制品:CD、VCD、DVD、MP3、CD-ROM等以及电脑强大的存储功能。

(二)在器乐教学中的应用:在器乐教学中,学生演奏往往顾此失彼,在演奏过程中往往难以发现自己的错音。利用音序软件的录音功能进行录制并在五线谱窗展现,使演奏直接转换成乐谱,学生可从音响和谱面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便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运用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进行协奏曲的教学,弥补高师音乐教学中协奏曲教学的空白。目前高师已普遍将数码钢琴运用到钢琴的集体课、即兴伴奏课以及重奏课的

教学中,并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在民族民间音乐课中的应用

在民族民间音乐课中,运用网络系统全面地收集原不能拥有的有限的声像资料,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多元世界音乐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地域风貌、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等有全方位立体式的了解,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将民族民间音乐与其它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将这些丰富的声像资源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分析、比较、思考、研究,拓宽了知识容量,真正达到知识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系列化、多元化、非线性化。

四、在音乐欣赏和中外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音乐欣赏和中外音乐史的教学中,利用现有的音像制品以及网络丰富的资料进行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和宽带传输技术,在音乐欣赏中,将大量不同版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演奏形式的作品存储其中,使其系统化,还可设置虚拟的欣赏环境。音乐史教学中以多媒体手段搜集整理和编辑与音乐史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人物、风土人情、地理风貌、风俗习惯等,将枯燥的音乐史变得形象鲜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五、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可以采用相关的软件如:MidiTec、Denmark《Ear 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5.0)(可译为“练耳大师”)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此类软件是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原位与转位和弦、四部和声、调式音阶、节拍、节奏、旋律听记等10多项训练内容,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如:(1)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甚至是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和声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2)在音程的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标准音等等。此软件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将原来一般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用MiDi键盘制作成不同音色构成的旋律,从而改变课堂的音响来源多为单一的钢琴音色,并且有利于对速度进行调整,还可将旋律置于一种背景之下(加一伴奏或夹在多个声部间的旋律)来感受。还可进行转调或移调训练,为多声部音乐的听写和认识做准备。也可避免在反复听写分析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速度不同,力度不同等)。音程和和弦的听辨中,将同一音程或和弦置于不同的音色中,利用多媒体的图像、文字功能,对音程和和弦的色彩进行视觉化、图像化处理,以便进行色彩的对比和分析,全方位发挥感官的优势。也可用软件的编辑和随意播放功能,将音程、和弦锁定在具体的作品中去听辨分析和认识。在节奏训练中,将典型的节奏型制作成系列或用电子乐器和音源所提供的丰富节奏库进行模仿训练。在多声部音乐的学习中,用软件的声部静音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听辨和训练。还可以利用键盘窗口的和弦视听功能,对学生进行各种和弦结构的听辩训练。根据不同程度的教学对象及教学要求,教师还可以自行设计出任意类型的和弦结构,以加强训练难度。对学生来说,在听到实际和声音响的同时,还可以从窗口中看到和弦各音的键盘位置。这种视听结合的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固定音高意识及和弦听辨能力极有帮助。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会将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而大大提高视唱练耳教学的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对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所具有的优势改变了我们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认识。在历史发展中,艺术与科技一直紧密联系,历史上的一次次科技革命无不渗透到艺术的各个领域,使艺术更具时代色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建立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也为高师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技术保障。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基础音乐教育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思维产生改变。

ぷ⑹停

①②③④⑤⑥现代教育技术概论扬欢耸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2、3、4、5页。

げ慰嘉南祝

[1] 张京,徐渊.现代教育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 扬古侠. 多媒体在高师音乐教学上的应用[J].学术交流, 2003(12).

[3] 刘振华,宋友钟,聪华.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Music Educa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ModernEducational Techniques and Media in Normal Universities

Cang Haiping Chen Shen

Abstract:

By introducing modern education techniques and media , the author expounds new education ideas and makes some research on how to put these jumped-up technical achievements and ideas into the main courses of music education ,so as to set up new education model to make up defect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5

(一)在课程设置上,着力跨学科、融合性的综合基础课程设置

传媒音乐教育旨在重点培养多功能复合型、实践应用型、技术操作型的人才。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复合性。因此,建议在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中有的放矢地加入跨学科非传统音乐的内容,促进多学科兼容且相互交叉渗透。同时,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也应是相对的,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效果反馈在一定教学循环周期内加以适度灵活调整。

(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构“互融探究型课堂”

后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变“权威性课堂”为“探究型课堂”,主张教学过程的平等动态性。“学习的内容永远不应当作为僵死的东西去消极地或机械地接受。这种僵死的知识只会使人的头脑变得呆板起来。相反地,学习的内容应当通过兴趣使之成为大脑的一部分,这会使大脑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就像扔进火炉里的木头,这块木头也会成为火焰,使炉火更旺”。雅克·玛丽泰恩在他的《教育向何处去》一书中如是说。因此,在专业基础教学中应大胆制造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意识,使教师与学生的主、配角地位发生互换,突出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包容、探究型课堂。

(三)在考评体系中,直面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课程的延伸性价值追求

在后现代教育理念关照下的专业基础教学评价体系中,主张不仅注重课程终期统一的闭卷笔试考核,且关注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如作业、平时课堂的参与能力、阶段性学习成果等)并予以综合评价。从而“形成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统一,诊断性评价与成就评价相结合,理论课程、技法课与实践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互印证,平时考察、纸笔测验与表演评分互为补充的适合现代评价理论和适应现实需要的评价体系”。

二、初创存异、拓新的音乐专业基础教学范式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曾有较长的一个阶段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奉行标准化教学模式,然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该模式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建构。因此,后现代教育理念视域下的音乐基础课程主张存异、拓新、多元的教学范式。下面,笔者提出创设此种教学范式的三种有益假设。

(一)整合既有专业基础课程,加大跨学科基础选修课比重,并建立相应学分奖励制度

目前,国内的传媒院校主要有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等,在此以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的三个相似专业方向为例,将三所高校现有音乐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汇总如下:1.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流行音乐文化、作曲理论;2.浙江传媒学院(音乐编辑):基础乐理、录音作品赏析、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3.河北传媒学院(音乐制作):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欧洲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上述三所高校的音乐制作方向均主要培养具有较扎实音乐创作功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电子音乐设备,具备音乐制作、音乐编辑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文艺团体和唱片公司、互联网络、音像出版业、演艺市场、音乐文化管理等部门从事音乐编辑、创作与制作、音乐项目策划或音乐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实践应用型专门人才。但相较其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的“宽口径”,三所高校目前已开设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却折射出学科辐射面偏窄,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因此,建议首先整合现有专业基础课程资源,加以适度浓缩,如作曲理论中的“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其次,建议加大跨学科专业基础选修课比重。国外许多大学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都开设有配套的选修课,而国内院校在此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故鼓励为该专业增设如世界音乐文化、跨媒介及新媒体策略、影视音乐、传播学基础、音乐市场调查等基础选修课,并规定相应研修学分要求,同时建立超学分奖励制度,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评优或保送读研的重要加分项,以此真正体现传媒音乐教育的侧重。当然,各传媒院校除音乐制作方向外还设有其他专业方向,但在课程设置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在改革中亦可借鉴上述“大专业”思路。

(二)鼓励创构情境体验式教学,创建优秀教学成果音像资源库

传统的音乐基础课堂教学往往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此方法重在传授知识,但恰恰忽略了音乐这一艺术门类的特殊性:强调“感知体验”的重要,即习学者通过亲身艺术实践所获得的一种深层次的内心感受。而对于“体验”的强调也恰恰符合当代大学生践行能力强的心理特点。至此,将此观念延伸至传媒音乐教学中,笔者以为,音乐专业基础教学也宜动静结合,在教学中多构建“互动参与片段”,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地引领和设计下进行情境体验,如和声教学中用以演示和声连接的钢琴弹唱、中外音乐欣赏中的古典音乐受众情况调研、媒体策略中的案例讨论等,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使其转变为课程的构筑者,从而获得主体身份感的认同,这既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可激活整体课程教学效果。

(三)尝试创建阶段化、多维度的考评体系

现代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 现代流行音乐 中学音乐 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如今流行乐占据主导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流行音乐的比重成为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适应学生的需求,增加流行音乐教学实践,则其他音乐形式就难以深入;如果不偏重流行音乐,则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为此,只有将流行音乐融入中学音乐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挖掘流行音乐的价值,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现代流行音乐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1.创设流行音乐教学情境

流行音乐在我国有深厚根基,出现了一批广受喜爱的歌手。中学生是流行音乐重要的受众,流行音乐的时代感、新鲜感等对其有致命的吸引力。音乐教学脱离不开现实,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以流行音乐为突破口,创设流行音乐教学情境。音乐形式有差异,但是音乐的本质是不变的,教师不可拘泥于形式,而忽视了影响的本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演唱、表演流行歌曲,让学生歌唱、欣赏喜欢的歌曲,接受最为质朴的音乐形式,对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有很大帮助。创设流行音乐情境并不意味着就只有流行音乐的内容,事实上,音乐之间是存在共鸣的、是一体的,教师可以以流行音乐为主,适当引入古典音乐,作为对照、渲染之用,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造表演练习的机会

音乐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单纯依靠理论教学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练习的机会。音乐本身的内涵、技巧、文化等都需要学生亲身体悟,只有让其不断开发、挖掘、体会,才能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实现音乐与心灵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缩短理论教学实践,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表演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实践、演唱,只有真正徜徉在音乐的情境中,学生的精神、心灵才能与音乐契合,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此外,教师可以组织、举办各种表演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表演的平台,将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其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参与,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曲目。

3.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音乐的本质在于审美、陶冶、渲染、动情,流行音乐同样具备这样的特质,只是在某些歌曲上不明显。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另一方面是因为流行音乐距离他们更近,门槛比较低。教师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通过学生普遍喜爱的这种音乐形式,实现音乐教学目标。音乐知识对音乐的学习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再引用一些典型的流行音乐例子,结合例子带领学生赏析,让学生自由评论。这种评论、讨论、分享的环境,不但解放了学生思想,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音乐养分。诸如教师可以以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为例,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结合歌词、曲调、韵味、情境等方面进行评论。这样不但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的价值,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种鉴赏能力并不局限于流行音乐,具有普遍意义,虽然流行音乐鉴赏的切口小,但是意义深远。

4.善用现代教学技术

很多学生和流行音乐的接触通过现代媒体,这是流行音乐传播最为广泛的一种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高自身对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善用多媒体技术,将更多典型、具有教育的流行音乐分享给学生。通过现代技术,教师可以传递更多的知识、理念、价值,学生则可以通过这种熟悉的途径收获更多,其中不但包括教师的传授,还包括自身的感悟。技术改变生活,同样可以使音乐教学更为快捷、轻松、活泼,这种技术型的教学是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范畴的,也是最具效力的,值得加以推广。此外,教师可以用MP3、随身听等与学生分享一些巧思、另类、经典的流行音乐,丰富学生的乐库,让学生得到更系统的音乐熏陶,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5.结语

流行音乐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朴素、流行,正是因为流行音乐的特点才聚拢了广泛的听众。中学生正是一个重要的受众群体,流行音乐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刻,将流行音乐融入中学音乐教学,对强化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为此,本文从创设流行音乐教学情境、创造表演练习机会、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善用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提出中学音乐的教学策略,希望对中学音乐教学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方扬.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的积极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02).

[2]张震.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