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文化传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与文化传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与文化传播

网络与文化传播范文1

关键词 网络数字游戏 游戏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Network Digital Game with the

Classic Cultur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XU Jinli

(School of Media & Communication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Impact of network digital games on people becomes increasingly apparent, as a product of popular culture, both the property itself and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twork digital gam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should adhere to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epidemic,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principles, the classical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 games, online digital games should select the game from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visual design elements, language composition, the game is set trigger settings and virtual identities five aspect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subtle spread of classical culture.

Key words network digital game; game; culture transmission

网络数字游戏因其炫丽的画面、华丽的技能、精彩的剧情及独特的虚拟体验使越来越多的玩家欲罢不能。无论是激烈的对战游戏、还是环环相扣的闯关游戏、亦或是自我实现的角色扮演游戏,其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它表明了“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①网络数字游戏大到背景选择、小到任务触发,都能发现文化的影子。正如庹祖海所说:“网络游戏不管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某种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形式或者其他任何形式出现,载体及传播方式都只具一种技术的属性,改变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本质”。②因此,网络数字游戏虽然是虚拟游戏,但却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人们对文化的期望。随着网络数字游戏参与者年轻化趋势的加强,发挥网络数字游戏的积极教育教化作用,促进人们更好地学习与传承优秀文化,则成为网络数字游戏制作与推广者应当注重的问题。

1 网络数字游戏的文化采用原则

网络数字游戏是指基于网络平台的“以数字技术为手段设计开发,并以数字化设备为平台实施的各种游戏”。③网络数字游戏包括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基于网络平台的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玩家,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在网络数字游戏中玩家自主的观察、尝试和把握知识的过程,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玩家这一主动接受文化知识的行为,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可能。同时,文化又是网络数字游戏发展的内生动力,离开文化,网络数字游戏则沦为纯娱乐性的事物,不具有发展的持久性。因此网络数字游戏在使用文化元素时应当注重文化选择的真实性、文化设计的流行性、文化体验的娱乐性等三原则。

1.1 游戏文化选择的真实性

对于游戏正如荷兰现代文学史学家胡伊青加所言:“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④网络数字游戏中的文化主要包含整个游戏的世界观、价值观、故事背景、游戏氛围等,其主要目的是让玩家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感悟文化,进而主动接受文化。如对战游戏《真三国无双》,其模仿《dota》的对战模式,把西式英雄改编成三国英雄,对英雄的选择也按照三国时期英雄原形,并对其按照英雄性格进行武技创作。在游戏的设计中,无论是原创游戏还是改编游戏,其主要是对文化的选择。而在文化选择过程中,应当遵循着文化真实性的原则,整体文化背景应按照历史原型,不能掺杂过多的游戏设计者的个人兴趣,例如不能把三国文化放入封神时期,不能把热兵器放到冷兵器时期。当前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游戏选择多为武侠文化、游仙文化。对真实的历史文化也多选择社会比较动乱的年代,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半封建半殖民时期。为了让玩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优秀文化,对文化的选择应当真实,并且通过游戏来感悟文化,做到培养玩家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按照尊重原著、尊重历史的原则,用优秀的文化来武装游戏,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和对青少年的思想腐蚀。

1.2 游戏文化设计的流行性

以网络内容产品和个人虚拟身份为生存方式的网络数字游戏,其设计的首要目的即是流行,是让更多的玩家参与游戏当中,体验超真实的游戏感受。网络数字游戏需要结合玩家的需求设计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在遵循文化整体背景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对文化的具体要素进行变形、创新。设计出符合当代玩家心理的应用要素。其具体可以从场景设计、人物造型、副本安排、音效音响选择等角度进行。让游更加生动和形象,更能吸引玩家的注意。如腾讯推出的对战类游戏《英雄联盟》,在绚丽的技能,华美的服饰满足了青少年的视觉诉求,而简单化的操作降低了游戏的门槛,超的战争节奏又使玩家从中获得一种满足,其流行程度不言而喻。

1.3 游戏文化体验的娱乐性

亚里斯多德认为“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⑤以直接获得为目的。在网络数字游戏文化的创新中,应当注重游戏的本质特征,应当把传统文化内含于游戏之中,把娱乐性外露出来。同时增加受众的直接体验,让玩家真正融合到游戏之中,形成游戏中的互动,使个体“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得到了最彻底的体现和很好的融合。从生理到心理为玩家的娱乐、放松(更多的是放纵)提供了绝对的安全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安全的需求。

2 网络数字游戏文化的传播介质

在具体的文化实施过程中,应当本着潜移默化的原则,让玩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并且传承文化。网络数字游戏文化的传播要素主要包含游戏背景设置、游戏视觉要素、语言文字构成、游戏触发RPG、身份设置等。可以说游戏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成为优秀文化传播的载体。具体而言,主要有:

2.1 游戏文化背景

网络数字游戏的背景或者说是故事主线是每一款游戏的基础。对已有传奇、文化作品和历史节点的改编成为网络数字游戏背景选择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传统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演绎和阅读方式展现在玩家面前,让玩家在做任务、打装备、做活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例如《梦幻西游》以《西游记》为背景蓝图展开,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来普度众生的故事为主线,让玩家参与西游当中,感受与妖魔斗争的乐趣,其中剧情的安排都与《西游记》的角色关系相一致,让玩家在娱乐的同时熟悉经典小说的经典片段。

2.2 游戏视觉要素

游戏视觉要素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游戏被玩家的认可程度。精彩的游戏画面不仅可以吸引玩家,更能让玩家以此为荣。而游戏视觉要素的设计也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式的建筑风格可以体会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游戏服饰的设计则能发现历史时代的文化的影子。水墨画、粉彩画为背景的写实,则突出了我国“平远”“深远”“中庸”的文化精髓。例如《封神榜》中游戏中三种职业中道士和异人两种职业属于游仙类,那飘逸的服饰及身边环绕的彩霞无不彰显着传统文化中游仙的形象。仙气萦绕的瑶池、玉虚宫等道教游仙文化中的名地,在游戏中也做了恢弘的展现,三昧真火、雷风甲、摧身咒、补心咒、破甲咒、疾风咒等道术,也忠实地尊重了原著,让玩家在体验畅意恩仇的同时,接受并传承着经典仙侠文化。

2.3 游戏语言与文字构成

传承经典文化最有效的方式是语言和文字,这也是每位玩家都必须研究并且能够耐心学习的要素,游戏中的场景介绍、副本介绍、武器装备性能及合成技巧、任务说明等都需要详细的文字进行说明,而这些介绍则可以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在一个局部场景中对其主要历史事件的必要说明,则能够让玩家记忆更为明确。武器装备的介绍更可以让玩家了解武器装备的来历及其所蕴含的意义等。但当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网络数字游戏的有声语言和文字还处于单声道阶段,并没有完全做到字幕与配音很好地统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戏的发展。

2.4 游戏触发机制

游戏的触发机制是游戏得以推进的必要条件,而游戏的触发机制可以是完成一个小任务、一个规定的RPG、一个小小的道具等,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某种意义。因此在这些因素中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进来,可以使玩家更好地了解所融入文化的意义,并且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也能促使玩家进行扩展阅读,进一步完善知识系统。例如在游戏中的可以设置“御玺”为触发因素,只有玩家找到御玺并且回答问题后,则可进行下一个环节。再或者,可以把“生肖头”设置成触发机制,在集齐12生肖铜头的过程中,介绍八国联军的历史,让玩家更好地且主动地获取这段历史知识等。

2.5 游戏身份设置

游戏身份是玩家得以进行游戏的前提,也是玩家实现虚拟自我的载体。在不同的游戏中设置有不同的角色类型,但这些类型都应当与文化故事背景相统一。例如《剑侠情缘II》在游戏中设置了与北宋时期有关的江湖门派,主要有武当、唐门、峨眉、丐帮、少林等五大门派,每一种门派都有两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这些门派和角色都有符合仙侠文化的武功心法,这对了解北宋时期的仙侠文化有着有益作用。在游戏中,玩家对角色选择一方面按照自己的乐趣,另一方面则是按照自己对既定角色的了解程序,把游戏自我的实现与游戏的主线背景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游戏故事。因此身份是玩家进入游戏并且深入游戏的必要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虚拟实体。

3 总结

自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进入网络数字游戏以来,网络数字游戏广受争论,把其比喻成“网络”的论断也越来越多。但是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其存在与发展也有其必然性,网络数字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和休闲品,也是一种文化用品,一种承载文化的介质。其承载文化、教化玩家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网络数字游戏对玩家的影响是持久性的,我国优秀的文化也可利用游戏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承。把网络数字游戏与经典文化传播相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行不懈的探索。

注释

① Hugo Rahner:Man at play[M].New York:Herder and Herder.1972:65.

② 庹祖海.关于网络游戏文化责任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04-05(006).

③ 数字游戏[EB/OL].http:///view/348101.htm.

网络与文化传播范文2

文化霸权,亦称文化强权、文化殖民主义,是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大众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书籍、杂志等公开或隐蔽推销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理念来同化他国国民,以达到“西化”其他国家的目的。媒体文化与政治话语一样,有助于特定的政治团体和方案确立其统治权。美剧通过其新颖的题材,引人入胜的情节,将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我国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他们的言语、行为、心理、价值观念等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意识形态是统治制度的一部分,意识形态本身在诸如性别、种族和阶级等领域里形成了一种抽象和区分的系统,在男性与女性、“高尚的阶级”与“低下的阶级”、白人与有色人种、“我们”与“他们”等之间建立起意识的分界线。意识形态将诸群体分化和隔离为支配/从属和优越/低劣等的群体,制造种种为统治权力和统治精英的利益服务的等级制。如在《八卦天后》中,Blair是所有女孩中的领头人物,身边总会有两个类似于跟班似的好友。值得注意的是,像女皇一样的Blair是白种人,而那两个所谓好朋友一个是黑人,另一个则是黄种人。

前象征场面的影响

某些全球流行的作品通过造就性别、时尚或行动的榜样而获得了直接影响受众思维与行动的地位。诸如此类的强有力的形象在全球范围内被人模仿,常常对受众产生直接的影响。某些形象与我们的经验共鸣,驻留在我们的心中,而且推进我们的所思所为。前象征的场面就是一例。前象征性场面可能深深地影响一个人对异性异族和其他阶级成员的看法,有可能塑造其性别行为和方式。如《犯罪现场调查》中把黑人再现成攻击性强,凶狠、残忍的罪犯形象,受人摆布、任人欺凌的弱者往往是亚洲人,这就使受众容易对这一种族产生负面印象。

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凯尔纳说,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形式塑造了消费者的需求,形成了种种的要求,并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确定商品本身……随着工作的重要性的跌落,休闲和文化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焦点和价值的所在。这一观点在美剧里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八卦天后》中的一群俊男靓女,拥有显赫的背景和强大的经济后盾,他们可以不用奋斗,每日只需盛装穿梭于各种名目的酒会、舞会、餐会,过着奢侈的生活。而明星效应又加速了消费主义的发展。受众观看美剧的同时也在模仿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服饰、言行、举止、思维方式等等方面。这种热爱逐渐转化成渴望,渴望和剧中人过一样的生活,于是由“追星”变为自己做明星。各种各样的选秀活动便是最好的证明。

话语权的影响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介质之一。英语文化势力借助互联网的渗透,使英语迅速成为网上霸权语言。英文在网络和软件上的“语言霸权”,不可避免地会将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传输到非英语国家。我们可以看到,观看美剧的中国观众群主要是19~40岁的高学历人群。当他们习惯美国式的思维习惯时,当我们5000年的文明要用英文来讲述和记录时,这是何等的悲哀。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传播更加快捷方便,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已经由“静悄悄”的渗透代替了裸的侵略。

网络与文化传播范文3

索网络文化街的产生与特点,依此此研究以引起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和反思。

关键词:节庆文化;传播效果;民族文化;边疆地区

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文化节,是全球性节日,以提倡热爱自由平等,促进文化事业为原则。网络文化节是指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文化节,在中国众多省市的网络文化节中湖北省表现最佳,自2009年首届湖北省网络文化节举

办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五届网络文化节。起步早、发展快,是由最开始的单调的节目和板块开始,逐渐变成现在基本成熟的网络文化节模式。虽然起步早的湖北省网络文化节令人赞不绝口但是初出茅庐

的新疆网络文化节也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旨在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网民参与文化建设,动员全区各族文化工作者不断创作各类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

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助推新疆文化繁荣,放大网络正能量,提升各族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团结进步。

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具有内容丰富、创意新颖、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等诸多精彩设计,旨在通过“中国新疆网络舞蹈节” “中国新疆网络舞蹈节”、“我的歌声・新疆民语网络歌手大赛”、“评选杰出

母亲、杰出父亲”、“新疆网络春晚”、“新疆微电影节”、 “笔写新疆精神”书画征集大赛 、“新疆精神”征文大赛、“纪念王洛宾诞辰100周年活动”、“网上书画展”、“亚欧博览会 微博新疆

梦”微博图文大赛、“赞美新疆、传递快乐”新疆“讲笑话大赛”、“乌鲁木齐市十网上知识竞赛”、“新疆摄影大赛”、“新疆特色餐饮展示”14项文化活动,加强新疆网络内容建设,丰富网络

文化生活,为广大网民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为网络传播“正能量”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发现新疆网络文化节有以下特征:

一.国际性

新疆地理位置较独特,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所以文化节颇受周边国家关注。新疆网络文化舞

蹈节活动吸引了不少周边国家暂住新疆的外国人积极参与,舞种繁多,内容丰富。

二.民族性

新疆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民族众多,语种繁多。有55个民族、本土语言就有六种,网络舞蹈节、我的歌声等活动吸引很多少数民族大众活跃参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歌曲、维吾尔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

回族舞蹈一次次将活动推向,频频赢得观众的鼓掌。而笑话大赛自5月初启动,截止到9月1日,共收到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参赛者笑话作品561件,笑脸摄影作品近万件,笑声作

品126件。看来新疆网络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成功宣扬新疆文化、展现新疆精神,更加成功促进新疆各民族团结协作,友好发展、友好合作、友好竞争的大好局面。

三.爱国

此次网络文化节主要是为了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与其他省市单一宣传本省文化不同,新疆网络文化节更加注重培养新疆大众的新疆精神。热爱祖国、热爱新

疆,搜集大量的新疆山水画作品歌颂赞美我们美丽的新疆。

四.政策性

带着累累硕果,怀着暖暖情意,10月29日,2013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进乡村活动在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拉开帷幕。此时,阿依库勒镇农民拥向镇政府大院的活动现场。有心的观众注意到,这次文艺演出

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下乡演出。简易的舞台上,显示着“网络・文化・群众”三个常见词汇:蓝色的“网络”二字,有无线电波符号;红色的“文化”二字,有电影胶片符号;彩色的“群众”二字,有艾

德莱斯图案。三个词中间的“文化”,如同一座桥梁,将“网络”和“群众”紧紧连在一起,也表示互联网、现代化和群众路线三位一体。十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

于不败之地”,的讲话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打造不同诉求公平博弈平台,坚持问需于民、问计

于民、问政于民,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才能凝聚起最为广泛的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五.艺术性

新疆网络文化节涉及范围很广,有舞蹈、歌曲、书画、作文、电影、笑话等,声形并茂既有艺术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尤其是多民族的舞蹈、多民族的歌曲融合在一起观看,更加丰富具有艺术性。

六.贴近性

10月29日,2013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进乡村活动在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拉开帷幕。镇政府大院的活动现场没有主席台,没有领导讲话,所有的观众都坐在小板凳上,登上舞台演出的,都是新疆首届网络

文化节中获奖的“草根艺人”。“从今年4月开始,咱们新疆举办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活动――2013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这个活动里面有14个活动,比如网络歌手大赛、讲笑话大赛、微电影节……通过

网络海选,一些人脱颖而出,他们大多不是什么范儿,也不是什么腕儿,但都是网民们非常喜欢的能人。”主持人的主持词,让观众也感到非常亲切。

整个活动,观众们是在激动和笑声中度过的。歌手有大学生、有务工者,讲笑话的演员有下岗职工、有个体户、有服务员、有农民,但他们所展现的都是外面的世界,是包含开放、包容、进取、变革等

积极意义的现代文化,让阿依库勒镇人大开眼界。

七.草根性

深秋的塔里木盆地是收获的季节,但数万名各族群众还是忙里偷闲,与进乡入村的新疆网络文化节“草根艺人”们共享笑话、歌舞、网络连线、互动游戏等带来的欢乐。这些“接地气”的节目,不仅展

现了新疆各族群众幽默、向上的群体个性,更让大家感受到快速变化的新生活带来的快乐。

为了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网络文化节的丰硕成果,10月底,新疆启动网络文化进乡村活动,召集最受网友喜爱的网络歌手、草根笑星走进南疆三地州的8个乡镇,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一场场集笑话、歌舞、

模仿秀等为一体的精彩演出。这次演出为了贴近南疆广大少数民族百姓,邀请了维吾尔族民间艺人,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学生、有的是个体户。维吾尔族天生幽默、热情,让人感动的是,接到演出

邀请后,他们都乐意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参与。演出没有范儿、没有腕儿,演员全部来自草根,是网友自己评选出来的,他们的作品也是最贴近百姓的。这些草根艺人根植于群众,也回归群众。把优

秀的幽默作品带到乡村,就是希望让平时接触网络不多的农村各族群众也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和变化的新生活。

八.趣味性

10月29日下午,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2000多学生和群众在观看2013首届新疆网络文化节时笑翻了天。来自新疆网络草根的明星们 带着精心编排的笑话、 歌舞、 模仿秀、 趣味游戏及和该镇在外上学的

学生与家长网络连线等、 从网络世界走进了乡村普通群众现实中,让阿依库勒镇群众乐开了怀。10月29日下午,2013首届新疆网络文化节在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来开了帷幕。除了新疆网络草根明星带去

网络与文化传播范文4

【关键词】跨文化;网络媒体;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35-01

鲁思・本尼迪克特(1987)认为,文化是特定的民族、国家独有的“一只陶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的“陶杯”之间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网络媒体的国外受众大多是处在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语言差异、文化价值观、宗教、风俗习惯、审美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对外传播主体间的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根植于现实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差异并未因数字代码的兼容性而被抹平。我国网络媒体对外传播所面对的主要是国外受众,国内外受众文化间的距离,并不会因为技术进步而发生根本改变。文化间的差异也是进行有效对外传播最大的障碍。对外传播主体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价值观、、风俗、审美观、文化追求等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人民网英文版对于红色的运用明显少于中文版,而科技蓝的运用要明显多一点。

二、对外传播的侧重点和国外受众的接受习惯不一致

一直以来,国外受众、对我国媒体的总体印象,是纯粹的官方媒体,因此其新闻报道的立场和观点代表官方,不够客观。而我国的新闻媒体为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确实习惯于充当事件的“裁判’,习惯于摆“官架子”,这就造成了我国媒体新闻报道官方色彩浓厚、语言生硬的情况。尤其是我国对外报道一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对外报道只唱赞歌、只报道成绩、回避问题,这既违背了事物规律也不符合西方受众的接受习惯。以我国的3・14事件为例,选取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中国的新华网和美国的CNN网进行对比。

对比新华网和CNN网3月份的对该事件的相关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双方的报道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双方关于该事件的关注点也相差很大,CNN关注的是骚乱分子,而新华网关注的是中国政府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3・1。关于此事件,需要说明的是:CNN之所以对3・1进行一系列歪曲报道都基于一个观念:本是独立的,而中国政府在1950年入侵了,占领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CNN的报道重点在骚乱分子,为什么西方媒体眼中达赖是一个和平使者、虔诚教徒、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而中国政府是一副入侵者的“残忍行径”。在应对CNN的歪曲报道时,新华网应基于国外受众对历史的不明晰,对的归属问题进行澄清;应通过细节对人民目前的生活状态进行报道,然而新华网在事件早期的报道中却将采访对象选择在遭受灾害的汉人,这无疑给了CNN激化汉藏民族矛盾的机会。

三、缺乏受众调查和互动意识

20世纪60年代,受众研究理论从以传者中心论转变到受众中心论,强调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性――受众是传媒产品的“消费者”,受众的反应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准。

网络媒体英文版与网友的互动比较少,开办的互动栏目也较中文版少。根据一项学者的调查报告,对6大网站的中英文版的互动栏目个数进行粗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还显示,对外传播网站的英文版即使有互动平台,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也不如中文版的多,如在人民网热门文章《工人工资姗姗来迟》的讨论中,有一个网友在3月9号9点29分时留言论“china has become a modem and developedcountry,Why it use‘cannot’,a slip ofpen?”,结果在12点14分得到的第一条回应仅仅一个字“sorry”。

四、对外传播网站受众定位不明确

网络与文化传播范文5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传播;美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126-02

一、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文化传播的现状

1.跨国文化传播的矛盾与整合并存。任何一种文化的跨国传播都必然存在整合、矛盾与冲突,文化在跨国传播中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两面体,一方面文化的有效整合可以消除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文化与文化在整合过程中又伴随着不断的冲突与矛盾。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处理文化的冲突与矛盾都应报着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否则很容易引起更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传播实现了快捷的,甚至跨国、跨洲的传播,但是传播效果却是大相径庭,有的地方文化的传播可以产生强烈的响应,但是有的地方可能得不到任何呼应,甚至还会产生纷繁复杂的矛盾与冲突。从这点来看,信息的接受方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对传播而来的文化进行体验,能让他们感觉到新鲜感的文化他们会热烈呼应,反之,传过来的文化可能销声匿迹。另外,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来文化总是抱着一种改造的态度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外来的文化改造成他们能够接受的形态,在这过程中,扬弃是最常见的,所以在文化的跨国传播中首先必须要对传入国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文化的冲突,实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2.跨国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文化作为一种承载人类历史的载体,历来被人们重视,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人运用着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开来,文化的传播使得全球文化走向了一个大融合的熔炉,但是在文化融合的时候,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可能会使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化产生冲突,从而阻碍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在当代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并不是随机决定的,而是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发展程度以及偏好等决定的。就中国而言,日韩电视剧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大众媒体上几乎充斥着这些他国的文化大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喜爱并追捧着日本的动画片,这就是文化传播成功的典范。而当美剧传播到中国来的时候,大众媒体上的收视率却跌入谷底,而网络媒体上却异常火爆,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上的受众的不同,网络媒体上喜爱美剧的网友多是那些大学生和白领,而这些人很少有时间看电视。由此可见,跨国文化传播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方式,也不能随意选择传播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而是要在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传播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跨国文化传播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3.跨国文化传播已经突破国界的限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即时传播的效果,所以跨国文化传播已经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社会,跨国文化传播只存在传播者接受与否的问题,不存在能否传播的问题,因为有全球性的网络存在,任何国家的文化产品只要一放到互联网上,立刻就可以实现即时传播。就中国的现状来说,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千家万户,任何国家的任何电视剧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搜索到并且观看,而美剧以其高质量的画质和符合大学生的特质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热播剧之首。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告别了国界的限制,但是中国目前想要用电视剧的形式跨国传播文化和那些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管是在制作质量上还是跨国传播的经验上都远远不够,所以对美剧跨国传播成功的研究有利于中国国产电视剧更好地进行跨国传播。

二、美剧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分析

1.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传播。霍尔的“解码与编码”理论告诉我们,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总是存在三种形式的,即主导型、谈判型和对抗型。而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让受众更容易选择谈判型和对抗型的解读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产生在对文化高度解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和亚洲等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本来其跨文化传播应该存在很多障碍的,可是美剧却能突破重重的阻碍,成功地将其文化产品输送到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来,究其原因,除了美国高级的商业运作,还与其内在的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国家文化来讲,中国等中方国家属于高语境文化传播的社会,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属于低语境文化传播的社会。根据这个理论,高语境的国家在表达感情的时候是隐晦、间接的,他们不会用直接的方式表达一种思想,而低语境的国家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则是通过直接的表达和符号传递进行的,两者在文化的传递过程中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是在中国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一种低语境的语言文化,直接抒发感情,表现自己,这成为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先天的优势。再加上美剧能够营造出一种虚幻化的主题来,这种虚幻的世界和中国的现状完全不同,所以中国受众在接受的时候抱着一种他山之石的态度。另外,美剧可以制作出一种完全隔绝的空间来,让受众可以体验另一种生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剧可以在中国网络上如此风靡了。

2.美剧制作不惜成本。虽然美剧在中国主流媒体的播放远不如中国的国产电视剧,但是其每一集的投入都是天价的,但是卖出去却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这在中国电视剧看来完全是疯子的行为,但就是这种行为却造就了美剧的高品质、高传播率。在美国,电视剧投入巨额费用完全不用担心收不回成本,因为美国的广告商往往愿意花一大笔钱买断一个热播剧的广告播出时间,往往美剧在本国播出之后就已经收回了高额的成本,所以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传播到其他国家,这也就是美剧“高价投入、低价卖出”的高明之处。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都喜欢追求时尚潮流,喜欢画质高清,配音、动作、剧情等都完美的电视剧,而美剧的高额投入在无形中正满足了年轻一族的这个心理,所以年青人对美剧才如此热衷。

3.美剧的传播具有“弱者崇拜”心理。美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政治经济大国,其在文化上也自然进入了大国的行列,虽然说文化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实力的高低,但是政治经济实力却对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这点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进行文化传输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他们除了可以更轻易地抢占外国市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弱者崇拜”的心理,在心理学看来,越是弱小,越是治理不成熟的人越是会屈服于那些强势,从而产生崇拜的心理。美国作为政治经济第一强国,被无数欠发达国家所崇拜,所向往,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成为其他欠发达国家人民崇拜的对象,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人普遍存在追求物欲的心理,因此大大降低了美剧在中国流行的难度,像《欲望都市》这样的电视剧,展现的就是贵族方面的生活,那些无比优越的美国中产阶级成为了国人崇拜的对象,看完这样的电视剧也让国人大饱眼福,尤其是中国的新一代年青人。所以,美剧在中国网络的高速传播并不是偶然的结果,这和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美剧的跨文化传播对国产电视剧的启示

1.在重视质量的基础上打造精品。从电视剧的数量上来说,我国确实是一个电视剧大国,但是质量上却远不如发达国家。中国观众的过瘾程度是用每晚播出两到三集电视剧为衡量的,这样的看法导致很多剧情成为主导一切的关键,再者电视受众人群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使得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要迎合这些受众的心理,而忽略了电视剧的质量。在中国这个电视剧泛滥的时代,必须要有打造精品的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国传播。在美国,编剧们会在一部精品电视剧播出之后,再衍生出一连串的同样精品的电视剧,这样避免了电视剧泛滥的局面。在电视剧播放减少的时候,美国的受众总是可以找到同样精品的电影进行观看,这样就使得电视剧与电影形成了相互链接的精品效应。国产电视剧在质量上一定要注重打造精品,重视电视剧质量才有助于进行跨国传播。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受众互动。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谁最能利用网络谁就占据了这一块巨大的市场,再加上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网络为主的社会,网络为国产电视剧进行跨国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美国在中国网络传播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知道,中国的高学历受众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上,这群人崇尚民主自由,对电视剧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渴望能够从电视剧中找到互动。因此,国产电视剧在发展上应该重视网络传播这一块,适当减少大众媒体的传播量,以质量为前提,充分关注网络上的年轻受众。

3.利用高超编剧来打造本土特色。编剧的高超与否有时候是决定一部电视剧传播的成功与否的因素,对于高超的编剧来说,他们擅长利用各种条件为自己的电视剧打造亮点,打造与众不同。就美剧的编辑来说,他们很擅长研究传入国的文化风俗,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适当进行改编以适应传播的需要,但是整部剧仍然可以带有浓厚的美国本土特色。国产电视剧在借鉴美剧成功的基础上,特别需要挖掘本土的特色,在对他国文化风俗的了解之余,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电视剧,这样在跨国传播之中既可以避免文化的碰撞,又可以恰当地传播本国的文化。

研究结果表明,在跨国文化传播之中,要在尊重他国的文化的基础上找到一条恰当的适合本国文化传播的道路,要以交流、沟通而非侵略、渗透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而且进行跨国文化传播时,不仅要提高质量,同时也要在对他国文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以交流、沟通的方法进行传播。

参考文献:

[1] 云德.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下)[J].现代传播,2005(6).

[2] 陈卫星.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J].国际新闻界,2001(2).

[3] 林夏.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思考[D].辽宁大学,2010.

[4] 马利红.从文化融合视角看美剧的跨文化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3).

[5] 欧阳静帼.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6] 韩峰峰.美剧在中国的网络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7] 张牡霞.试析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消费导刊,2008(6).

网络与文化传播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模式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建设的理念,通过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古丝绸之路中,中国与西亚、北非和欧洲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宗教以及商业活动进行的。商人们以及传教士通过贸易往来以及宗教传播,把自己国家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又将世界各地的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由此,东西方的文化得以交流,使文明的多样化更进一步。由于古丝绸之路受制于时空条件的限制,文化传播效率极低,而今的新媒体技术,解决了这些限制,传播效率得到空前的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必然一改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模式,为现代文化交流贡献巨大的力量。

1新媒体背景下文化传播内涵分析

1.1新媒体概念

在不同的时期,新媒体具有不同的含义。最早的概念提出于1967年,美国人戈尔德马克所提出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讲的。当时的传统文化传播介质是纸质介质,而电影、电视等电子形式的介质已经开始流行,这便是最早的新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和网络介质也在渐渐取代之前的“新媒体”。学者匡文波在2014年提出,当代的新媒体是通过网络、卫星、无线电等渠道,运用数字技术,以及移动电话、电脑等终端设备向大众进行信息服务的新型传播形态。匡文波还将新媒体进行了分类,即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数字媒体三大类。

1.2新媒体文化传播模式

在新媒体的出现之前,人类文化传播途径先后经历了手势、语言和印刷这三个阶段。然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文化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速率得到提升。并且由于新媒体所具有的互动性、大众性以及多元化等特性,使得大众成为了“自媒体”,在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具有了话语权,让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单向”趋于“多向”的转变。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时期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所以,在现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研究当前的文化传播必须把新媒体作为重点[1]。

2“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的传统模式探究

2.1文化传播基本模式

由于文化系统十分的开放与复杂,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也使得文化的传播具有了不同的模式。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平等交流模式。这种模式在古欧洲以及现在的欧美国家得以表现。该模式认为存在与自身平等的优良文化并愿意与之交流。二是主动吸收模式。这种模式的代表为日本、东南亚等岛国,特点为注重吸收优良的外来文化。三是优势发扬模式。这种模式的代表就是古中华文化,以及当代的美国。强大的国家往往拥有最先进的文化,而先进的文化最容易得到传播并被其他文化所接受[2]。

2.2文化传播传统模式

由前文分析所得,文化的传播主要分为平等交流模式、主动吸收模式以及优势发扬模式。传统意义的“一带一路”主要是伴随商业活动进行文化传播的。这种形式以优势发扬为主,较少的兼具平等交流与主动吸收的特征。如在古中华文明中,由于长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周围的山川以及戈壁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对外界的交流一直断断续续。另外,由于中心意识使古中华文化没有能够将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吸收,主观上阻碍了文化交流。处于“一带一路”中的古印度文化以及巴比伦文化等也由于以上原因,没有进行文化间的长久交流,愈来愈落后于其他文化,甚至逐渐消失[3]。

3新媒体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模式探究

3.1新媒体文化传播的优势

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技术成熟。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网络技术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其他与新媒体相关的技术也具备相当坚实的基础。第二点,受众众多。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及知识分子接受了新媒体,使用纸质介质的时间逐渐被网络和移动电话取代。第三点,普及度高。由于具有最好的载体,历史上其他的载体无法与之相比。目前仅就我国而言,庞大的网络用户以及移动电话用户就为新媒体提供了巨大的载体支持。最后一点,更加有效和丰富的内容。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丰富的信息。不仅如此,网络还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速度和效果。人们与新媒体的关系愈发密切,新媒体的市场发展也越来越繁荣[4]。

3.2新媒体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遵循的原则

在新媒体文化传播中,沿线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互相尊重原则。“一带一路”中的国家与民族众多,沿线文化也缤纷迥异,既有中国的现代文明,也有印度教文化以及穆斯林文化。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促进各种文化间的交流,进而发展、改进自身文化。二是不同模式共存原则。网络和通讯技术使“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因此,在新媒体媒介中沿线应当因地制宜,面对不同文化,灵活运用不同的传播模式。三是技术为先原则。“一带一路”的主体为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依靠的是书本以及商人的口口相传进行文化传播,极大地受到地理和时间的制约,如今网络和卫星通讯等新媒体技术为“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传播供应了优良的介质,是文化传播超脱了空间与时间的束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感受不同的文化[5]。

3.3文化传播模式探究

笔者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模式应就新媒体环境而坚持平等交流模式为主,主动吸收模式与优势发扬模式多种并存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种文化间的交流要以互相尊重为基础,认可并接受文化。“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在现今已不再是口口相传,而是通过对新媒体的运用进行传播。通过自媒体,人们可以便捷地把自己的文化展示给其他人,进行文化间的交流。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把本民族的文化展示给其他民族以及地区进行宣传,也可以把收集到的异域文化向本民族进行播放,从而吸收优良的外来文化。新媒体给“一带一路”沿线提供了不同的文化传播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传播中,人们要坚持以平等交流模式为核心,充分运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还要集合自身的文化特点以及不同的环境,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传播模式,无论是主动吸收模式,还是优势发扬模式。“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任由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以上仅作为简要探讨。随着战略构想的完善,文化传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交流势在必行[6]。

4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理论下,加强与相邻国家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这对我国实现繁荣富强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此次论述中,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沿线文化传播模式进行详细探究,分别从新媒体文化传播的优势、“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遵循的原则、文化传播模式探究等三个方面对该课题予以研究。望此次的论述结果,能使沿线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有效传播,进而促进我国与相邻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燕,崔银河.北方草原走廊、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J].社会科学家,2015(11):152-156.

[2]隗斌贤.“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及其对策[J].浙江学刊,2016(2):214-219.

[3]曾向红.“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1):46-71,157-158.

[4]黄膺旭,毛子骏,刘琼.新华网“一带一路”战略新闻报道研究[J].新闻世界,2016(4):36-43.

[5]双传学.“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我国文化开放战略[J].东岳论丛,2016(5):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