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概述

慢性病概述范文1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概率;补偿金额;影响因素;Heckman两阶段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3-0083-0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补偿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肖莎(2009)研究了新农合补偿的获得性及影响因素;高梦滔(2005)、宋培培等(2008)研究了新农合补偿金额及影响因素。这些文献对于我们掌握新农合的补偿情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大多数研究对新农合补偿的获得性与补偿金额都是分开进行的,较少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的研究,这种分析思路往往使我们对新农合的补偿情况缺乏更为全面的了解。事实上,如果把新农合补偿作为农户的一个理性选择过程,对于已经发生了医疗行为的患病农户而言,必然要经历获得新农合补偿与争取更高的补偿额度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这种从动态性角度来考察新农合补偿情况的思路更符合农户行为特征,从而,所得出的结论也将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与政策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民在新农合中获得补偿的概率与金额如何,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新农合受益等问题,仍然缺乏必要的分析与了解,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新农合制度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利用课题组2007年在在四川阆中市与富顺县的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方法,全面考察患病农户在加入新农合之后,哪些因素及以何种程度影响了农户新农合补偿的获得性与补偿额度,并为深化新农合制度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一)调查地区简介与数据来源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国土面积1 8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总人口86万,农村人口占80%。在经济方面,阆中是“国家扶贫重点县”,2006年,阆中市农民人均纯收2 899元。2006年1月,阆中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该年全市共有48 5421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81.2%。全市共辖49个乡镇(办事处)。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国土面积1 603平方公里,全县户籍总人口103.46万人,农村人口占79%,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2006年,富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 456元。富顺实施新农合比阆中要早2年,2004年就已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二批、自贡市第一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富顺辖26个乡镇(办事处)。2006年,全国农户人均纯收入为3 587元,可见,阆中与富顺两县(市)农户人均纯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于新农合补偿方案,2006年,富顺与阆中都只对住院农户进行补偿,具体补偿标准,见表1。

从1表可见,阆中与富顺的起付线与超出部分报销比例存在较大差异,阆中在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本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县外市级医疗机构的起付线都要高于明显富顺,但在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起付线低于富顺。在超出部分报销比例方面,除在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两县相同之外,其他几个级别的报销比例都是富顺高于阆中。可能是由于富顺实施新农合更早的原因,富顺的报销政策相对更为宽松一些。

关于样本来源,本研究遵循了县内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县内随机起点等距抽取3个乡(镇),再从每个乡(镇)里随机起点等距抽取10个村,在每个村内随机选择100户展开农户调查。农户调查主要收集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以及农户对医疗保障项目的认知和采用等方面信息。本研究中对农村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判断是依据农

户自身的评价并结合了村干部和调查员的评价。和村内其他农户相比,家庭总体经济水平属于村内平均水平的农户为一般户,低于村内平均水平的农户为贫困户,而高于村内平均水平的农户为富裕户。(二)样本描述

本次在四川阆中与富顺的调查中,5 910个农村居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其中,1 310个农村居民选择了住院。而在住院的农村居民中,有1 183个参加了新农合,595个获得了新农合补偿,而另外588个样本没有获得补偿。本文主要针对1 183个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村居民,从以下12个方面考察对农户新农合补偿的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女性农村居民获得新农合补偿的概率与人均补偿金额都低于男性。可能是因为男性在外活动能力比女性强,他们对新农合的相关知识要多于女性。从文化程度看,文盲获得新农合补偿的概率最高,而小学最低;初中获得的人均补偿金额最高,文盲获得的最低。从农村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看,贫困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最高,一般家庭最低;富裕农户获得的补偿金额明显低于一般农户与贫困农户,表明新农合补偿金额可能具有倾向于贫困农户的特征。从农户非务农人口比例看,非务农人口比例越高,获得补偿的概率越低;非务农人口比例为零的农户获得补偿的金额最高,非务农人口比例为60%以上的农户获得补偿的金额最低。从家庭融资能力看,融资能力强与较强的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要明显高于融资能力弱与较弱的农户;融资能力强与较强的农户获得的补偿金额明显高于融资能力弱与较弱的农户。从2006年是否外出看,没有外出的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外出的农户;没有外出的农户获得的补偿金额高于外出的农户。从到最近医疗点距离看,距离为0~1公里(含)的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明显高于距离远的农户;在人均补偿金额方面,距离为1~3公里(含)的农户获得的补偿金额最高,3公里以上的农户最低。从是否参加除新农合之外的其他医保看,没有参加其他医疗保障的农户要明显高于参加了的农户;没有参加的农户获得的补偿金额也明显高于参加了的农户。从户主是否村干部或者自办企业看,户主是村干部或者自办企业的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与人均补偿金额都要明显高于不是的农户。从是否慢性病看,慢性病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与金额都要明显高于非慢性病农户。从住院级别看,住院级别越高,获得补偿的概率越低,而获得补偿的金额越高。从住院费用看,住院费用在2 000元以上农户的补偿概率要低于住院费用在2 000元以上的农户;而住院费用越高,补偿金额越多。从县(市)差异看,富顺获得新农合补偿的概率明显高于阆中;但人均补偿金额低于阆中。

二、模型的选择及估计结果

以上通过一般分组描述统计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组别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补偿金额和补偿率。为了深入分析各因素对新农合补偿的影响程度及其显著性水平,以下我们采用一个计量模型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方法与模型

以上部分只是基于调查数据的一个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非务农人口比例、融资能力、是否外出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是否获得了除新农合之外的其他医保、户主是否村干部或者自办企业、是否慢性病、住院级别、住院费用、县(市)差异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新农合受益,但各个因素的影响力有多大则不得而知。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计量经济分析。为了分析新农合补偿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分别构建新农合补偿概率模型与补偿额度模型,其中,新农合补偿基本模型如下:

BCi=αMi+μi(1)

公式(1)中,BCi表示新农合补偿,Mi是影响农户新农合补偿的一系列因素;α是变量系数;μi是误差项。

如前所述,并非所有的住院费用都等到了补偿,如果我们把新农合受益问题看作一个过程,农户在新农合中的补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户能否得到补偿,即获得补偿的概率;第二个阶段是得到补偿的农户的补偿额度具体是多少。目前我们可以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Heckman,1979)进行处理。本章运用的数据是大样本数据,并且经过检验后,发现补偿的Probit模型的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已经满足了Heckman两阶段模型应用中误差项必须是正态分布的前提假设。具体而言,在本文的研究中,新农合补偿分成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Probit模型来估计新农合补偿概率影响因素:

P*i=βχi+εi,Pi=1时,P*i>0;Pi=0时,P*I≤0(2)

公式(2)中,P*i是相对于新农合补偿的二分变量Pi的潜变量,当Pi=1表示获得了补偿,Pi=0则表示没有获得。Xi则表示影响补偿的一系列解释变量;β是变量系数;εi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项。根据公式(4-1)的计算,对样本中所有观测值计算出逆米尔比率(Inverse Mills Ratio)λi=φ(βXi)σ(βXi),其中,φ和σ分别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

第二阶段,用OLS模型估计补偿额度影响因素模型,并引入λi修正样本选择性偏误:

Yi=θZi+γλi+ζi(3)

公式(3)中,Yi分别是补偿额度;而Zi是一系列解释变量,θ,γ是相应的变量系数;ζi是误差项。

运用Stata10.0统计软件中的Heckman命令,以上述描述性分析中的变量作为影响新农合补偿行为的解释变量,对补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模型的Wald chi2 Tests在α=1%水平上显著,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同时,逆米尔比率(Inverse Mills Ratio)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模型不存在选择偏差。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我们对影响新农合补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以下我们对表3中的结果进行逐一分析:

第一,住院费用。在是否获得新农合补偿模型中,住院费用对是否获得补偿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大于0,表明住院费用越高,获得补偿的可能性越大。在补偿金额模型中,住院费用对新农合补偿的也是正方向的影响,且住院费用每增加1元,获得补偿的金额就增加0.1571元。

第二,住院费用平方。住院费用的平方与住院费用变化区别可以用来描述补偿概率、补偿额等变化趋势。在补偿模型中,住院费用平方的拐点,可以用来大致描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最适宜补偿基数。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人均住院费用的平方不显著,表明最适宜补偿基数的高低与是否获得补偿关系不大。而在补偿金额模型中,住院费用的平方与补偿金额却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负数,表明最适宜补偿基数是影响农村居民补偿金额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住院费用增加,补偿金额先是上升,然后,在达到拐点值后,开始下降,这个拐点值大致在64 027元。这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适宜补偿基数为64 027元。如果按照50%的补偿比例计算,封顶线应当在32 013.5元左右。在这个封顶线上,能够保障农户获得最大的补偿利益。但在两个调查县,封顶线都是10 000元。封顶线太低,使得一些患有大病的农户大部分医疗费用需要自付,从而影响了农户的医疗补偿。

第三,是否慢性病。从表3可见,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是否慢性病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数。在补偿金额模型中,是否慢性病对补偿不显著。表明慢性病农户住院之后获得补偿的概率要高于非慢性病农户,但补偿金额却无差异。

第四,住院级别。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县级医院、县级以上医院对是否获得补偿影响都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都为负数,表明县级医院、县级以上医院获得补偿的概率要低于乡镇卫生院,同时,县级以上医院系数为-0.9332,县级医院系数为-0.3445,说明县级医院获得补偿的概率更低。在补偿金额模型中,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县级医院作用不显著,而县级以上医院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数,表明在县级以上医院,农户人均获得补偿的金额要高于乡镇卫生院。

第五,2006年是否外出。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2006年是否外出对是否获得补偿的影响作用在5%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2618,表明外出的农村居民获得补偿的概率比没有外出的农户低26.18%。在补偿金额模型中,是否外出对补偿金额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负数,表明外出的农村居民获得的补偿金额低于没有外出的农村居民。

第六,性别。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性别对是否获得补偿的影响作用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2311,表明男性比女性获得补偿的概率要高23.11%。在补偿金额模型中,性别对补偿金额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第七,文化程度。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与文盲相比,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对是否获得补偿的影响作用都不显著。在补偿金额模型中,文化程度差异对补偿金额多少作用也不显著。

第八,户主是否村干部或者自办企业。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户主是否村干部或者自办企业对是否获得补偿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为0.3009,表明村干部或者自办企业的农村居民比其他农村居民获得补偿的概率要高30.09%。在补偿金额模型中,是否村干部或者自办企业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数,表明村干部或者自办企业的农村居民比其他农村居民获得的补偿金额也要高。

第九,家庭经济状况。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与贫困农户相比,一般农户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2666,表明一般农户比贫困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要低26.66%,但富裕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与贫困农户相比,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在补偿金额模型中,一般家庭、富裕家庭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第十,所在家庭从事非农人口比例。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非农人口比例的影响作用在5%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4059,表明非农人口比例越高,获得补偿的概率越低。在补偿金额模型中,非农人口比例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第十一,所在家庭的融资能力。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与融资能力强的农户相比,融资能力较强与较弱的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在统计学上都不显著,但融资能力弱的农户在10%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2369,表明融资能力弱的农户比融资能力强的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要低23.69%。在补偿金额模型中,融资能力较强与较弱的农户获得的补偿金额在统计学上都不显著,但融资能力弱的农户在5%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负数,表明融资能力弱的农户获得的补偿金额要低于融资能力强的农户。

第十二,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对是否获得补偿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在补偿金额模型中,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对补偿金额影响也不显著。

第十三,有无其他医疗保障。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有无其他医疗保障的影响作用在5%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4722,表明与没有其他医疗保障的农户相比,有其他医疗保障的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要低47.22%。在补偿金额模型中,有无其他医疗保障的影响作用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第十四,县(市)。在是否获得补偿模型中,县(市)对是否获得补偿的影响作用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4207,表明富顺比阆中的农户获得补偿的概率高42.07%。在补偿金额模型中,县(市)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数,表明富顺的农户获得的补偿金额比阆中要高。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别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新农合补偿概率、补偿额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本研究中对新农合补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为了推进新农合制度改进与优化,提出如下一些政策建议。

(一)控制医药价格,消除定点医疗机构的部门利益

医疗费用对补偿概率与补偿金额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医药价格上涨会增加农户从新农合中所得收益中的水分。课题组在2007年7至8月期间对两地进行深度访谈时,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向课题组反映,自从实施新农合后,医院的医疗费用与服务费用大涨。比如,新农合之前,在乡镇卫生院做阑尾手术费只需600元,但新农合之后,价格提高到1 200元。虽然从表面上看,农户获得了医疗费用补偿,但实际上真正得到的医疗福利要大打折扣。所以,应当控制价格,使农户在新农合中的补偿真正落到实处。

(二)适当增加农户的新农合参合费,以提高新农合补偿的封顶线

在调查地区,当前的封顶线与最适宜的封顶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四川两地农户参合标准是年人均10元,这个标准明显偏低了,在6 054个样本农户中,有5 654户农户(占93.4%)认为参合费用不高,完全负担得起。课题组在四川调查期间,发现绝大多数农户对年人均10元的参合费并不感到为难,因此,提高参合费用,进而提高封顶线,在经济上是完全能够被农户所接受的。

(三)落实外出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

外出务工日益成为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现阶段新农合报销制度中,关于在外出务工农户异地就诊政策仍然十分严格,即使获得补偿的农户,补偿比例也明显偏低,无法给外出务工的大病农户带来有效的帮助。因此,新农合制度迫切需要消除地域界限,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效转移与衔接,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更便利的就医与报销制度。

(四)加强乡镇卫生院以及县级医院医疗条件设施与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小病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大病在县级医院解决越是级别低的医疗机构,住院费、陪护费、交通费、伙食费等住院成本越低,而补偿比例越高,因此,使疾病尽可能在级别低的医疗机构得到解决,是有利于农户的。但当前县级及以下医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差,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需要。应当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使更多的农户愿意在基层医院住院就诊。

(五)实施更为宽松的补偿政策,增加新农合医药补偿范围

补偿比例过低以及补偿范围过于狭窄会提高农民的自付医疗费用,而且使一些贫困农民不敢在医院使用药品,应当通过加大补偿范围,保障农户更多使用药品的权利。

(六)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实现就地补偿

就地补偿模式可以降低农户获得补偿的交易成本,提高补偿比例。在调查地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还没有实行就地补偿,补偿程序也比较烦琐,影响了农户的补偿利益。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全国联网,使农民在异地就医的过程中,实现就地补偿。

基金项目:欧盟第六轮框架计划(INCO-CT-2005-51765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09YJA790160)资助项目。

注 释:

①本研究中的“慢性病”是参照卫生部2001年出版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阐述:慢性病,卫生部称它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包括(1)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2)恶性肿瘤;(3)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4)精神异常和精神病;(5)遗传性疾病;(6)慢性职业病;如矽肺、化学中毒;(7)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②计算过程为:0.1981/(2*-1.547E-6)=64027.15元,参见伍德里奇(2003),第179页。

参考文献:

[1]dad,L. and Bouis, H.E., The Impact of Nutritional Statu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Wage Evidence from the Philippines,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1, 53 (01) : 45~68.

[2] Heckman J.J., 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 Econometrica, 1979, 47 (01) : 153~161.

[3]Holzmann R. and Jorgensen S., Social Risk Management: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ocial Protection and Beyond,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No.0006, 2000: 1~30.

[4]冯黎,陈玉萍,吴海涛.农村居民大病就诊行为的实证分析:来自贫困县的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2009,(03):52-59.

[5]高梦滔,高广颖,刘可. 对云南省三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的调查报告(上)[J]. 卫生经济研究,2005,(09):3-5.

[6]高梦滔,高广颖,刘可. 对云南省三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的调查报告(下)[J]. 卫生经济研究,2005,(10):8-11.

[7]宋培培,徐凌中.不同视角下影响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8,(05):31-33.

[8]肖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构分析――以江西省弋阳县为个案的研究[J].财贸研究,2008,(03):32-37.

[作者简介]熊吉峰(1967―),男,湖北潜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副教授。

慢性病概述范文2

【关键词】蒙医药;咽炎;治疗概况

咽炎是咽粘膜及其淋巴组织的炎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发展快,在常规的药物治疗中,比较顽固,且反复发作。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中年人的发病率较高。蒙医药对咽炎治疗有着独特的组方及临床效果显著。笔着就论述了蒙医药对咽炎的概念、发病机制、辩证分型、实施治疗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概况综述如下:

1 概念

蒙医学认为咽炎属于“浩来音(咽喉部)血希拉热性病”范畴。蒙医认为,咽炎主要由三根相搏引起,致咽喉、鄂部及吞咽部灼热发痒,继而流鼻涕、咳嗽打喷嚏,重者为咽喉红肿、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的疾病1,2 。咽疫、喉疾、喑哑是蒙医临床常见咽喉病。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喉炎及祖国医学的喉痹等都在蒙医咽炎的范畴。

2 发病机制

本病系体内三根失调而相搏所致的咽喉部热性病。主要有气候反常而寒热交搏,起居失当,居住潮湿,劳累过度,受惊恐,长时间在强烈日光下或高温环境中劳动,睡眠不足等均能影响体内三根、七素之正常生理活动,导致血希拉热攻于咽喉部而诱发本病3。

3 辩证分型4

蒙医分为以下两类:

3.1 血希拉型

临床表现为咽喉部干燥、灼热疼痛或吞咽不适、咳嗽咳痰、有的还声音嘶哑、出现热症脉象。

3.2 巴达干赫依型

临床表现为咽喉部干、不适、瘙痒、咽部异物感、痰多、但咳嗽时不容易咳出、有的还出现呕吐。

4 实施治疗4

4.1 治疗原则

应使其热趋成熟、清热,调理体素为原则。

4.2 药物疗法首先多饮开水,反复给查干汤、额尔顿-7汤将其热成熟。

4.2.1 血希拉型首选乌兰-13汤或八贵散及上述药或高勒图宝日-35味散、高勒图宝日-6味散,如果合并粘加呼和嘎日迪-9味丸、嘎日迪-5味丸、巴特日-7味丸,一日两次口服。

4.2.2 巴达干赫依型选朱冈-25、高勒图宝日-25味散、呼和嘎日迪-9味丸,根据病情加其他蒙药。

4.3 饮食疗法

4.3.1 宜用饮食:味苦、涩、性凉、软食。如:稻米、玉米面、豆类、鱼类、海产品、瘦肉、新鲜水果、绿色蔬菜等。

4.3.2 忌用饮食:味辣、咸、热锐、煎炸的、腻味性饮食。如:葱、大蒜、辣椒、油条、炸糕、烟酒、胡椒粉、过咸及腌制制品等。

4.4 外治疗法

必要时选择舌脉和腕脉进行放血疗法。

4.5 起居疗法及防治

4.5.1 适宜起居及防治:安静、舒适、无污染的环境中休养。积极治疗感冒,戴口罩,搞好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多参加运动锻炼身体。

4.5.2 禁忌起居: 长时间在强烈日光下或高温环境中劳动,热炕上睡觉等。

5 临床报道

吉格木德5等报道,以蒙药诃子四味散为主方,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咽炎患者21例的结果:痊愈17例,占80.9%;好转3例,占14.3%;无效1例,占4.8%,总有效率达到95.2%。莫日根6等蒙药十五味白花龙胆散治疗急慢性咽炎36例患者中在不同型期根据病人本身各自不同情况给药结果:疗程最短七天,最长25天,其中痊愈的28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乌力吉特古斯7等蒙药咽炎灵胶囊治疗急慢性咽炎50例临床观察中总有效率达到92.3%和91.8%。单纯使用蒙药复方对咽炎的治疗效果也不错,但与其他蒙药复方或西药联合用药能提高其疗效。关俊8等采用蒙药邦占召阿、古日古木朝各和西药病毒唑、青霉素、地塞米松结合治疗急慢性咽炎30例,经治疗后急性炎症12例,临床治愈11例,慢性炎症18例,临床治愈13例。好转:急性炎症1例,慢性炎症4例。无效:慢性1例。李景武9等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蒙西医结合)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的痊愈率84%和61%,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蒙西医结合比单纯应用蒙药或单纯西药往往得到明显的疗效。

6 展望

咽炎虽不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是临床上起病急、发展快、反复发作的多发病。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等因素咽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多。蒙医学认为咽炎主要是“楚斯” 、“希拉” 、“粘”攻于咽喉引起。主要用清热、解毒、利咽喉、理气、祛痰的邦占-15味散、高勒图宝日-6味散、高勒图宝日-11味散及“粘”消肿止咽喉疼痛作用的呼和嘎日迪-9味丸等临床疗效很好。而且蒙药的来源广泛、分布广、副作用少、制药方法简便、疗效快等优点,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蒙药剂型改革、有效成分提取、新药研发。伴随整个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古在今后几年内希望蒙医学、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加强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结出一套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斯琴,宋格勒图,布仁达来,巴图.蒙医蒙药名词简解(蒙文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1999:183.

[2] 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汉文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0.

[3] 蒙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蒙古学百科全书 医学卷(蒙文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692-693.

[4] 乌仁图雅.蒙医耳鼻喉科学(蒙文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94-96.

[5] 吉格木德.蒙药诃子四味散治疗慢性咽炎21例总结[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1(1):23.

[6] 莫日根.蒙药十五味白花龙胆散治疗急慢性咽炎36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7):24.

[7] 乌力吉特古斯.蒙药咽炎灵胶囊治疗急慢性咽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2(6):29.

慢性病概述范文3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摘 要】本文从生存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用于测量的常用量表及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和生存质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等方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生存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迁延不愈、病情的痛楚困扰、肺功能的每况愈下以及营养状况和免疫力的下降等影响,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甚至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有的长期蜗居家中,逐渐与社会隔离。此外由于经济和家庭地位下降,对家庭的依从性增加,从而产生自卑、沮丧、无望和焦虑等精神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COPD 的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 生存质量

1.1 生存质量的概念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 最初是一社会概念,在1950 年由美国经济学家Calbalbraith[1] 首先提出。后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从医学角度出发, 生存质量是一项以病人为中心的评价结果,对个体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健康状况的客观和主观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至少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生存质量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概念,WHO 将生存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状况的体验”[1]。被广泛使用的还有Levi 提出的“生存质量是对由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量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度或满足感表现出来”

1.2 QOL 的应用

QOL 是评价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对患者影响的重要指标。在几种治疗使病人存活时间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应当选择使患者QOL 更高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应该包括同时考虑到药物副作用以及预防以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即着眼于患者长期QOL 来确定治疗方案。QOL的评价还有利于评价护理措施的质量和有效性[4]。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COPD) 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所引起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种疾病[2]。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或气促、胸闷。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 危害严重。1963年William 首次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一概念。随着人们对其的不断认识,其病名也不断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 将COPD 定义为: 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且伴有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若有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和( 或) 危险因素接触史,都应考虑到COPD 的可能。肺功能是COPD 诊断的金标准,FEV1/ FVC<70% 和FEV1<80%预计值( 支气管舒张剂应用以后),即可明确有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存在[3]。

3 COPD 患者QOL 的测量

3.1 总量表

总量表反映了个体总体的QOL,常分为若干部分,最后可得出一个总分,可以用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目前应用的量表有(1)疾病影响程度表(SIP) 已被用于许多治疗方法的评价,如持续性氧疗、抗抑郁疗法。有学者认为在轻中度病人中SIP 敏感性不高。(2)医学结局调查(MOS):为调查者使用表。最近MOS 的作者设计了含有36 项的简短形式,称为MOS—36,已被广泛采用。此外还有健康质量指针(QWB)和诺丁汉健(NPH)自评量表(近来用于吸入性扩管药物的评价 )。

3.2 特殊量表

疾病特异型测量工具注重与各种疾病相关的方面,但此类工具仅适用于某种慢性疾病。此类工具有:

(1)慢性肺疾病量表(CRQ):是第一个用于COPD 的量表,不可用于哮喘。

(2)圣乔治呼吸疾病量表(SGRO):

可用于COPD 患者和哮喘。共50 条,分3 部分:症状、活动和影响。每个问题得分从2—5 分。SGRO 可以追踪1 年以上QOL 的改变,并累加了疾病所造成的多个方面的改变[4]。SGRO 已被权重化。

(3)蔡映云等设计的COPD 患者生存质量问卷。此问卷共有35 项,分属4 个因子,即日常生活能力13 项;社会活动状况7 项;抑郁心理症状8 项;焦虑心理症状7项。根据质量高低依次分为1 ~ 4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低。此外还包括耗氧量图表(OCD)、西雅图肺病量表(SeatheObstructive Lung Diease Questionnaire)、肺疾病生存质量量表(QOL—RIQ)、肺功能状态量(PFSS)。

4 COPD 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4.1 生活因素

谢高强等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在COPD 患者中吸烟者肺功能下降速度远大于非吸烟者,肺功能的下降,可以导致有效呼吸降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从而影响COPD 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的研究也显示酗酒也可导致肺功能的下降,对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随着环境污染加重,COPD 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据我国1992 年对农村10 万人群的抽样调查, 15 岁以上人群CO PD 患者患病率为3.0% [4]。张金良等在北京的调查发现, 空气质量指数与人群COPD 的死亡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空气质量指数每增加10, 人群COPD 的死亡率夏季和冬季分别升高2.23% 和3.68%。此外, 室内空气污染也可造成COPD 患病率升高, 有研究表明, 厨房烹调产生的油烟与COPD 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资料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空气污染可能是COPD 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心理因素

张丽梅在对50 位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抑郁的程度越高,COPD 的发生率就越大。同时还有一些研究得出了心理社会因素在COPD 的发生、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4.3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是相互交汇网络,是动员社会资源用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一种方法。适当的社会交往、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是获取社会资源的基础。COPD 病人由于长期承受慢性不可逆性的病痛折磨以及心理症状困惑, 造成社会活动减少或限制,对生活缺乏自信的情感,以至对社会支持的索取和主观体验均低于健康人群,因而社会支持状态可影响COPD 患者的QOL。

5 结语

COPD 患者QOL 的评估已成为医学领域中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影响COPD 患者QOL 的因素很复杂,科学评估COPD 发病的影响因素,对COPD 患者的QOL 的提高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作者:柳明仁)

参考文献

[ 1 ] P a u w e l s R A , B u i s t A S , C a l v e n yPMA.et a1.Global strategy fort h e d i a g n o s i s ,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Am J RespirCrit Care Med,2001,163(5):1256-1276.

[2] 蔡映云, 李悼哲, 方宗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227.

慢性病概述范文4

不管是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还是基层医生的岗位培训,我国近几年的全科医学教育都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临床教学不能体现全科医学的思想和原则。其后果是全科医学的学员在接受《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时,学的是全科医学的系统理论,而在学习《社区常见健康问题》时,尤其是学习社区慢性病防治等知识时,授课教师基本上是按照专科模式进行讲解,使学员很难把握全科医疗的临床特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承担临床教学的师资基本上是专科医师[1,2],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或者没有真正吃透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知识。根据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对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1 从宏观上把握全科医学基本原则

让学员从宏观上明确全科医学基本原则的真正内涵是学员能否把全科医学基本思想运用到医疗实践中的关键。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是在《全科医学概论》中介绍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引导学员以更宽广的视野,从更全的背景上去认识人的健康与健康问题。例如,在讲授以家庭为单位照顾这一基本原则时,首先要让学员以家庭为背景了解人的健康问题,即明确家庭的存在对人的健康所具有的双向作用:正向作用主要是指家庭所拥有的各种有助于维护家庭健康的资源。在家庭或家庭成员发生健康问题时,这些资源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反向作用是指家庭的存在也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的遗传和在家庭内的传播等不利于家庭成员健康的因素。同时,还需要明确家庭健康问题与家庭成员健康问题的不同概念,前者主要是指针对整个家庭的健康问题,即家庭生活压力事件和家庭危机,后者指的是个人的健康问题。以家庭为单位健康照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适当的医疗干预,控制各种不良的家庭因素,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而具体的家庭生活周期维护、家庭结构与功能评估、家庭危机干预都是围绕上述目的进行的医疗活动。从更大的范围上讲,还应当让学员明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健康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在考虑家庭健康问题时,需要把社会因素与家庭因素联系起来。

以家庭为单位照顾是全科医学的专业特征。从宏观上认识家庭与健康的关系,有助于学员掌握以家庭为单位照顾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技能。

同样,在讲述以社区为范围照顾这一基本原则时,也需要让学员从宏观上认识社区与社区居民健康的关系,如社区的环境、人群特征[3]。这对于学员掌握如何根据社区特点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2 运用参照性方法,准确领会全科医学基本原则

不少学员在学习以病人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时,把握不住其真正的内涵。其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照顾,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可操作的临床技术。比如,在采集病史时要采取开放式的问诊,要移情于病人;在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时,既要关注病人的疾病,也要关注病人的整体状况,尤其是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病人的生活环境;在实施对病人的干预前,要让病人参与,使医疗活动成为医患互动的过程。掌握这些要领的最直接方法是找到与之相应的学习参照点。通常,学员对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比较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示学员:理解病人为中心应当与以疾病为中心对照起来,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认识健康问题比较局限,而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则比较全面。让学员明白,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既要了解疾病,也要了解病人,而了解病人可以为病人健康问题的正确判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为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诸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系统整体论与还原论等都可以运用参照性学习方法,使学员更容易掌握这些概念的特征。

转贴于

3 把全科医学基本原则渗透到医疗过程的各环节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是全科医学中最基本的原则。虽然学员们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把它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却心中无数[4]。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具体健康问题时,进行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健康问题评估和处理计划制订都应当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去分析。要分析健康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哪些,以哪种因素为主;在评估病人的健康问题时,既要从生理学去考虑,也要从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去分析;为病人制定处理计划时,既要采用生物学手段,也要考虑心理调适和对社会不良因素的干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员对病人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评估和处理的全过程有一个基本程序。

以预防为导向也是全科医学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临床医师如何做预防[5]。这就要求教师分别把三级预防的实施对象和预防方法结合具体疾病讲清楚,比如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就应当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与干预、糖尿病筛检、糖尿病预后评价与干预的方法及实施对象讲清楚,使学员对三级预防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把三级预防应用到医疗实践中。

4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实质内容是社区卫生与临床医疗的结合。通过这概念的学习,要让学员明确基层医疗不能照搬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模式,而要充分考虑社区的特点(如地域、人群的特征)和社区卫生的特征(如社区卫生规划、社区诊断、社区卫生评价等),即基层医疗既要遵循临床医疗的基本规律,又要引入诸多的社区卫生元素。学员在明确概念后,才能全面掌握基层医疗中的基本程序,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筛检、社区特殊人群保健、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残疾病人的社区康复等[6]。

连续性照顾也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概念。掌握这个概念,应当让学员明确连续性照顾的三个最基本内涵:生命周期的连续性照顾、疾病过程的连续性照顾和健康照顾责任的连续性。在医疗活动中,有两项服务是最具有连续性特征的,一是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二是慢性病的病情流程管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周期性健康检查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健康监控的设计思路和慢性病病情流程表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把连续性照顾讲深讲透。其实,慢性病病情流程管理有其基本模式,一是科学设计观察指标,包括疾病危险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检查项目和主要治疗方法(药物及非药物);二是连续性记录的方式及不同指标观察周期设计;三是阶段性病情小结及治疗效果评价。按照这个基本模式去讲述不同慢性病的连续性照顾,有利于学员掌握和运用慢性病病情流程管理的方法。同时,必须让学员通过具体的周期性健康检查方案和慢性病病情流程表的设计,深刻领会连续性照顾的重要意义,学会如何选择和利用工具实施连续性照顾。

要在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更好地引入全科医学概论中的基本原则,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①临床教师必须吃透全科医学概论中的内容,准确把握其真正内涵;②要把理论性概念具体化,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③要让学员在基层医疗实践中深刻领会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7]。

参考文献

1 迟宓宓.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03, 5(6):383-384.

2 梁惠琦. 《全科医学概论》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 华夏医学,2008, 4(21):736-737.

3 王敏, 王家骥. 广州医学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9(8):702-703.

4 赵洁, 单炯. 上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教学开展现状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2A(11):203-205.

5 梁万年.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 2004, 11(7):769-771.

慢性病概述范文5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临床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4-00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nset tim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Selected 137 cas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March 2010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sing SPSS20.0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37 cases type 2 diabetes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Results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137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after follow-up, the first year survival rate was 73.72%(101/137), the second year survival rate was 64.23% (88/137), the fourth year survival rate was 50.36% (69/137), the fifth year survival rate was 18.98% (26/137), the sixth year survival rate was 10.22%(14/137), the average survival time were(5.23±2.17)year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 retinopathy,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large vessel dis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age and the BMI (P

[Key words]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Chronic complications; Onset time; Clinical risk factors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人口大国,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生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①生活越来越城市化,缺少相应的运动;②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体重显著增加[1,2]。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遗传性质,且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增大以及高血压等外界因素。本文根据相关工作经验,选取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1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及临床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13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67例;平均年龄(73.68±6.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在2000年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者、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

1.2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对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平均体质量指数等详细记录;实验室指标(采用ELISA检测方法):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中的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

1.3诊断标准

1.3.1糖尿病肾脏病变 正常:24 h尿白蛋白≤30 mg;微量白蛋白尿期:31≤24 h尿白蛋白

1.3.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肌电图显示患者周围神经受到损害。

1.3.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富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对相关结果进行检查,按照国际分类法分为以下5期:无异常为1期,仅有微动脉瘤为2期,大面积微动脉瘤为3期,有3期症状且出现视网膜内出血为4期,有1/2/3/4期所有症状且出现玻璃体出血为5期。

1.3.4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颈动脉出现内膜粥样斑块,头部CT显示有脑卒中,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或者缺陷性心脏病。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确诊均可判断为大血管并发症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P

2结果

2.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率分析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研究中,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随访发现第1年的生存率为73.72%(101/137),第2年的生存率为64.23%(88/137),第4年的生存率为50.36%(69/137),第5年的生存率为18.98%(26/137),第6年的生存率为10.22%(14/137),平均生存时间为(5.23±2.17)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与以下几个方面危险因素密切相关:①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腰股比);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总胆固醇、24 h尿白蛋白);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年龄、血总胆固醇、空腹血糖);④大血管病变与年龄以及体质量指数等密切相关(P

3讨论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结果显示,我国现有2.52千万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5]。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相比起60岁以下的人群,超过60岁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更高,与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4-7]。年龄越大的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概率越高,年龄越小的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概率越小[8-11]。2型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有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中的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中的大血管病变主要包括脑血管以及外周血管病变[12,13]。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犯病初期无显著症状,血压一般呈现偏高或者正常状态。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率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出现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老年2型糖尿病分为以下2种类型:①老年前患病;②老年后新发病[14,15]。二者在糖尿病发病特点以及管理方面均不同,老年前患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概率远远高于老年后患2型糖尿病。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23±2.17)年,生存时间比较短,生存率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出现上述原因可能与选择的老年前患病例数较多有关。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病变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早期也无显著临床症状,出现此种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组织蛋白非酶糖化以及蛋白激酶C活性增加。另外,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受到家族病史的影响与未受到家族病史影响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更高,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时间也更早,因此需要对有家族病史的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治疗,使得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延迟。

综上所述,随着病情不断的发生发展,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风险不断增加,血糖水平与病程时间是影响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总胆固醇的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使得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提前。

[参考文献]

[1] 李伟芳,王鹏,李华等. 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7(14):1632-1636.

[2] 李伟芳,李华,陈素芳,等.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5,18(15):36-38.

[3] 程丽霞,逄力男,张奕,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38-4839.

[4] 张新华,耿梅.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811-4812.

[5] 孙般若,李昱M,肖靖,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情况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47-149,152.

[6] 李敏,张丽,王敏哲,等. 老年2型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1537-1539.

[7] 张阳敏,汪寅,陆丽霞,等. 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16):4557-4559.

[8] 汪茂荣,姚平. 农村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5533-5534.

[9] 郭文成.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9):1113-1114,1084.

[10] 李玲,李启富,严宗逊,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检测意义及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24):6084-6085.

[11] 张薇薇,严光.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441-1443.

[12] 杨土保,夏真芳. 海口市城中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24):6245-6247.

[13] 陈锡得,杨立勇,林志鸿,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2):377-379.

[14] 罗兰珠,程文桃,林力,等. 老年精神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8):8-11.

慢性病概述范文6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中医;概况;进展

Dougherty等于1984年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心力衰竭即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基础和中西医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近20年来心力衰竭研究的一大进步。据调查,在人类左室功能不全中,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约占20%~40%,而在高龄和女性患者则比例更高。在我国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至少400万[1]。目前尚缺乏关于DHF的治疗指南,无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的临床观察。近几年来,中医对DHF日益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DHF的研究概况,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疗效等方面做一综述,探索中医研究的动态、思路和方法,或有助于寻求中医治疗本病的规律和科研的深化,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近10年来,中医学者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病机进行研究,大多认为其发生是一个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由素体体质、情志、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素体的阴阳偏盛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为发病的内因;过度劳倦、情志刺激及饮食不节为发病外因。其病理因素以虚、瘀、痰饮论述最多。其病位多数学者认为在心肾。关于发病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气虚是根本,在其基础上出现血瘀、痰阻等表现。并有学者提出,气滞亦为重要发病机制。

    周斌等[2]认为DHF多因各种原发病直接或间接损伤“心主血”功能,导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进而气血阴阳俱虚,血脉瘀阻,以致心血运行不畅,肺失肃降,脾运不健,肾虚失纳,肝失疏泄等多脏同病,导致气阴两虚,水气凌心,心脉瘀阻。魏美琴[3]亦认为气阴两虚为本、为基础,气滞血瘀、心脉阻滞为其主要病机。许杰[4]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肾虚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肾虚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其本,以瘀血、痰饮阻滞为其标。依据现代医学发现:心肌细胞分泌的心钠素在肾脏中有受体,通过与受体结合产生强大的利尿利钠和扩血管作用,体现了心火下降于肾,助肾阳气化津液。同时,在心肌细胞中发现了性激素受体,性激素能影响心肌细胞的核酸代谢和脂肪代谢。证实了心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李十红等[5]认为肝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心肝同病导致气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肝郁疏泄功能低下,肝升发阳气无力与心气虚及左室功能障碍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升发阳气无力,肝病日久累及于心,致使心气、心血失调,从而使左室的舒缓性受损。高血压、冠心病肝血虚,肝阴不足,致使阳气升动亢逆,肝风内动,累及于心,或肝阳不足,木不生火,寒邪直中,损及属于筋膜的心肌细胞膜、肌浆网、线粒体等间质的功能,使心肌僵硬,活动协调性受损而左室顺应性降低,且临床证实柔肝法与益气活血法同用疗效优于单用益气活血法。

    2  证型研究

    国内对DHF辨证分型的研究目前比较少,多数医家认为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一般是先出现心气虚或心气阴两虚,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血瘀、水停,由阴及阳,由心及肾,因虚致实而出现阴阳两虚、心阳气虚、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等证候。证候因心功能、病程不同而异。邓乐巧等[6]对86例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舌、脉进行 K-means聚类分析后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应分为四大证候群。Ⅰ型: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型;Ⅱ型:心肾阳虚、痰瘀水互结型;Ⅲ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Ⅳ型:脾胃气虚、痰浊中阻型。周杰等[7]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均有所损害,并且依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兼水肿血瘀证的顺序逐渐加重,从而显示出CHF不同中医辨证的组间差异。冯小平等[8]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4个证型组,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晚期血流峰值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之比(A/E)、E峰减速时间(E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参数及Tei指数,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兼阴虚证组、兼血瘀证、兼水肿血瘀证组的A/E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同时推测BNP增高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A/E比值逐步增高而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逐渐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治则治法

    针对DHF的心虚为本,瘀、饮为标的病理机制,临床上多采用益气养心药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利水化湿法,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张晓雷等[9]采用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方药对于30例冠心病伴有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研究证实,各项参数均具有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作用。周斌等[2]治疗则以益气养阴、化瘀利水为主,亦取得良好疗效。李眺等[10]通过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活血化瘀中药针对DHF原发病和发病机制有广泛作用:可以降压和逆转左室重构,降血糖,能增强免疫,抗衰老,调整和纠正机体功能低下或紊乱,预防和治疗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等疾病: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性黏浓聚的状态,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等作用。赵玉霞等[11]采用大量益气活血之剂,用于老年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结果使E峰值升高,A峰值回落,E/A比值增大。认为可以逆转心肌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李十红[5]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心气虚证患者进行了柔肝益气活血法治疗,并与益气活血法进行对比观察,说明柔肝法与益气活血法同用优于单纯益气活血法。认为肝病及心,心肝同病导致气虚血瘀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基本病理改变。故调肝与益气活血法并重,将有助于对本病的治疗。

    4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