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制造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制造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制造概念

纺织制造概念范文1

缪定蜀:国外依然占领着纺织制造业高地,秉承高科技、数码智能、高附加值、环保节能的宗旨开发高端产品,互联网可连接纺机公司全球服务网络系统 ,以太网实现大数据量快速、可靠、在线监测、实时传输,实现对关键质量参数精确控制与监督,优化纺机高效性能。

国内纺机近几年在创新设计、精细制造方面进步较大,特别是私企进步比国企更加明显,出现了不少“黑马”,打破了国外高端技术的垄断。国内纺机产业链正在经历从无序生产向有序生产方式的转化,纺纱新设备必须能够适应重定量、高速度、高效能、低能耗,尤其品种更换及适应性需求,在高端纺机研发,智能、自动化功能开发与单机连接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包括与之配套的高性能高端器材的研发及运用。

不足:设备稳定性、故障率、使用寿命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新设备磨合期比国外高达数倍,实际车速不理想,例如喷气织机,样机速度1000~1200rpm,实际只能开到550~700rpm。

原因如下:机械仿造国外设备部件,没有吃透每个部件的性能要求,关键部件不过关;设备开车性能不稳定,尤其提速后,磨损大、噪音大,故障率偏高;在精细加工上更需要下功夫,机台加长、负荷加重,磨损就加大;电气故障高,特别是变频器、编码器、传感器、电机等选配不当在磨合期就显现;与工艺上车配套的相关的技术不到位,没有专家系统作支撑,使工艺不能真正长期稳定上车。

《中国纺织》:未来纺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纺纱、织造等设备发展将会出现哪些新的特点?

缪定蜀:精细化、智能化、自动化、低能耗,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以及讲究质量、品质、品牌、品种多样化的可持续经营方式是大势所趋.

纺纱设备档次迅速提升,三无即“无卷、无接头、无梭”;“一连”即单机连续化;四化即“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化、网络化”;二低即“能耗、故障”作为纺织技术发展努力方向。纺纱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将成为常态,具有代表性的赛络纺、集聚纺集落细纱机长车,采用一系列高速元素:模块化设计;电子牵伸;电子升降;节能电机;节能锭子;无机械波罗拉;高速钢领钢丝圈;实际车速突破2万转/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织造设备在高端纺机设备领域与国外差距比纺纱设备要大一些,近两年有所改观,喷气织机与剑杆织机实际运行速度分别可以突破1000rpm、650rpm。织机发展在高速前提下,更加注重个性化、市场化、智能化、模块化及机配件互换。并凭借其突破性创新技术,如在线智能控制及智能加工技术、经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元件及更高效技术,实现更高产能和更高效生产。

《中国纺织》:您认为国产纺机设备稳定性、可靠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国产纺机要和进口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技,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上努力和加强?

缪定蜀:与国外设备相比,国产纺机往往速度上去了,机身就会晃动、磨损就会加大、噪音大,能耗高,断头高,效率低,质量差,恶性循环;薄弱环节仍然存在诸如无故障时间(MTBF),新机磨合时间,使用寿命,加工精度一致性等。

在技术研发深度、对市场敏感度与理念上还有不小差距,要从仿制向创造转变,从速度向品质转,从围绕价格转向围绕市场转。纺机应加快调整战略,提升战术,寻求突破,缩短与国际同行在设计、材料选用、精加工、工艺、热处理、装配调试等整体制造技术上差距,尤其要做到可靠性、故障率低,必须从设备设计初就融入零故障理念,计算降低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包括专用基础件、配套器材,突破传统设备固有结构限制、基础材料与工艺处理、器材配置等,参与国际合作,推行质量、标准、品牌、信誉的经营理念。

《中国纺织》:您今年参加纺机展吗?如果参加的话,参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每届展会的收获大吗?

缪定蜀:本人期待纺机展,并目睹本届纺机展的盛况。今年纺机展是在纺织业市场大调整、供给侧改革重要节点上会有不少亮点、看点。希望纺机提供下游产品做到故障、能耗低;产能、质量高;品种适应性强的精品。每一届纺机展都感受到我国纺机企业不懈努力,与国外的差距逐渐在缩小。本届展会也不例外,在原创性、智能化、个性化的纺机设备将会有闪亮点,甚至会有惊喜。

《中国纺织》:您对国产纺机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或意见?

纺织制造概念范文2

概念1

食物变衣物

这里指的食物都是纯天然食品,比如用牛奶、茶、咖啡豆混制的纤维。纯天然食物利用高新技术提取纺织用的纤维,伴随着低产能和环保高效的生产模式应运而生,这将是未来的一大福音。牛奶、茶、咖啡豆混在一起,相得益彰……但却不是混合口味,高新技术在时尚圈已声名鹊起,并使之长青。德国微生物学设计师多玛斯科以牛奶为原料制成了名为“牛奶丝”的“生态牛奶纤维”。运动服饰制造业通过循环利用技术,用咖啡豆生产出御寒的保暖服装。天才设计师苏珊娜是位机械工程员,她却以红茶菌为原料制造出纤维。

可以大胆的作个设想,如果未来的衣物中会散发天然的香气,比如茶香、咖啡香等,除了纯天然环保的纤维外,味道也是未来纺织的一大突破,当然,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食品正在变成衣物。

概念2

循环利用的未来服装

一些循环使用的物品也给了纺织界新的灵感,为什么这些环保循环用品不能用来做衣服呢?用这种纤维做服装,服装也可以得到二次循环利用。近些年,国外的研究机构从塑料袋和啤酒瓶、旧报纸、旧塑料瓶子等这些循环使用的人造材料中得到启发。与其他材料和竹纤维等能制成纤纺物一样,这些升级再造的人造材料也可分解成微粒,经熔化和挤压制成纤维。某品牌牛仔使用的材料25%为塑料瓶及75%为棉混合制成纤维,最终产品手感柔软且耐磨,和丹宁纤维类似。

概念3

利用“空气”染色

空气染色技术可以彻底取代传统印染方法带来的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加州卡勒瑞普染料制品公司研发出一项专利技术,仅一步就可完成从纸张到纤维的热传递,完成染色。原本生产一磅纤维需要消耗750加仑水,现在却滴水不用。该技术不产生任何毒副产品,与传统技术相比,又可节能节水。许多知名品牌的设计已开始大量运用该技术,使之成为流行关键元素。

概念4

智能数码印染

通过该技术,印刷图案可直接用于纺织品。这样可减少95%的用水量及75%的能源消耗量,并使排放物最小化。引入该技术的品牌设计师不胜枚举,大有取代传统印染方法之势。

概念5

回归手工有机染色

未来的趋势一定是纯手工的东西越来越珍贵,有些新技术往往早在以前就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慢慢开始乐于回归最初的体验。近些年,社会一直曝出有毒服装、致癌染色剂等社会问题,在如今这个衣食住行越来越不安全的年代,不少小规模的时装生产线已经开始运用当地材料,手工染色纺织。比如,有些国外品牌就使用当地种植的有机染料,对棉麻混纺材料进行手工染色。追随这股风潮的还有世界著名的设计师蕾妮和斯蒂芬妮范,他们用手工制作系列服饰,有机染色让色彩更自然,质朴。

概念6

智能裁剪

智能剪裁,是由镜头直连控制面板技术,又称智能制衣,它是由印度设计师研发,可以提高15%生产效率,缩短50%的交付周期。其原理是,在镜头的一端连接电脑,储存与衣物相关的数据,如颜色、模式、尺寸等。镜头会精确分解再重组、编织、剪裁和定型,一气呵成!该技术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资源,其中省去的缩水加工节能和节水率达70%~80%。

概念7

有机纺织物新标准

全球有机纺织物标准(GOTS),不只是科技创新,更像一股风潮,有扩大的趋势。它由全球有机纺织物标准机构制定,旨在制定一个全球认可的需求标准。它为许多今天正在研发的技术提供新平台。该标准还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保障,确保全程保持纺织物的有机特性,从获得原料到衣物穿上身,皆对环境和社会有益。在工业和销售产业都需统一的制造标准,一旦获得全球认证,它就为大量生产有机纺织物创造了条件。因此,该标准和认证系统的问世是全世界有机纺织标准的里程碑,无论是织物小店还是大型零售商及经销商,他们均受这股风潮的影响。

概念8

石磨免水洗牛仔技术

石磨免水洗牛仔技术的用水量仅为平均水平的28%或更少,有时,甚至可以减少96%。到目前为止,免水洗的石磨牛仔技术减少用水量达1.7亿公升。石磨免水洗牛仔技术还有待更加智能化的技术升级,有效的起到未来水洗牛仔节能减排的作用。

概念9

空气净化面料

很多人都想要拥有这样一件盔甲衣服,不但可以免受雾霾的侵袭,又可以在电梯或办公室中免受二手烟的“毒害”。目前,美国纺织技术科研家已经研发出一条“可以净化空气的裙子”,它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据说,如果有40个人都穿着这条裙子同时在一米宽的人行道上走上一分钟,大约会有2立方米的空气能得到净化。当然,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这件衣服净化空气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当空气得到净化时,你身上的裙子却只会越变越脏,甚至气味难闻。

概念1 0

间歇式生物过滤污水技术

这项新技术的全称为“间歇式生物过滤反应器发明”,该工序先通过氧化分解最难处理的有害纺织物成分――有机合成物,之后再运用生物过滤污水技术。与传统生物科技系统不同,该创新技术依靠大量滋生微生物形成的聚合体。污水倾倒在微生物上,可以形成聚合体并吸附污染物。每个聚合体的吸附量是传统生物过滤技术的10倍,产生的沉淀物却减少了80%。

概念1 1

喷雾衣

在动画片《多啦A梦》里,多啦A梦可以用一种神奇的喷雾,立刻给大雄做出一套很合身的衣服。最近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和一家名叫Fabrican的设计公司,已将这个创意付诸现实。

这款“喷雾服装”是将一种喷雾喷到我们的身体上,它就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衣服,而且这件衣服还可以脱下来清洗,然后再次使用。

这种神奇喷雾其实是通过将短纤维同高分子材料结合,再用一种可以将纤维溶解的溶剂使之液化,当这种溶剂在接触到皮肤或目标表面时,它会挥发,那么留下的短纤维材质就能够聚合成一件完整的衣服了。

Fabrican公司称,这种衣服除了造型容易外,喷雾还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比如羊毛、亚麻或人造纤维等,并且可以拥有多种颜色。

概念1 2

过滤污水的“海蛎壳”材料

海蛎总是壳很大,肉很少。吃完的海蛎壳扔掉又太浪费。一位长期生活在海边的纺织科技人才就想到利用海蛎壳能够吸附河中污泥的特性研究一种可以净化污水的复合材质,据了解,这是一种新能源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命为“净霸”材质。这种复合材料以海蛎壳作为原料,利用海蛎壳天然孔隙多的特点,将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亚铜吸附在海蛎壳上,可以用在难以降解的废水以及印染废水的处理上,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设计人员运用光催化的原理,进行上百次的实验才利用海蛎壳研发了这种复合材料。

概念1 3

智能印花变换服装

如果服装也可以像手机屏幕一样智能更换颜色和主题背景,那简直太实用了。只买了一件衣服,相当于买了几十件不同印花和颜色的服装。

荷兰设计师Anouk Wipprecht设计了一款名叫“假面”的女装,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当你穿上它出门时,可能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它一会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它会根据外界的不同情况变出不同的颜色,而且每次都不会重复。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件衣服可以变换出各种图案的印花效果,非常精彩。

纺织制造概念范文3

29个国家和地区,4600余家企业,9大展馆,22.8万平方米。第21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再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再一次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向全球展示前沿纺织技术以及纺织品流行趋势。

联展聚力 描绘纺织“时尚版图”

作为中纺联旗下的行业大展,秋季联展以贯穿产业上下游为基本宗旨,持续深化对产业的理解,不断提升产业前瞻度。通过观览秋季联展,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时尚版图”一目了然,“大纺织”概念呼之欲出。

今年3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首度将旗下四大品牌展会集约整合,形成联展效应,开创了以产业链思维举办行业展会的先河,获得了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和支持。由于企业参展热情大幅提高、采购商增加等原因,各大展会规模均有扩大,产业链上下游共振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企业普遍表示,产业发展到现阶段,在展会平台上拓展销售渠道已并非参展的唯一目的,优化企业自身的供应链,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并能长期合作的上下游企业才是当务之急。

从展团参展情况看,近年来国内集群展团的数量始终在不断增长,规模持续扩大。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最具活力的因子,集群的发展也伴随着行业形势的转变进入了全新阶段。从野蛮生长到区域品牌,从同质化竞争到打造特色,从传统制造业到智能化生产,众多产业集群与展会紧密携手,相伴相生,既在这里展示成果,展示实力,更从这里汲取养料,辨清方向,携手前行。

以集群展团为主脉络,更容易看清秋季联展所构成的气势恢宏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时尚地图”。石狮、虎门、湖州、盛泽、西樵、茶山、绍兴、织里、温州、汶上、平湖、濮院、梅里、古里、张槎、青山湖、商丘,枣庄、湖州、盐步、辽源、大唐、中大、萧山、长乐、平望、海宁经编??各大展会网罗国内最富特色的产业集群,吸纳集群内最优、最强、最具特色的企业参展,从纱线、面料到服装、针织的整条产业链上,最新、最热门的时尚线索清晰呈现,悉数到位。

从产业链发力,演绎大纺织概念,这一举措是基于中国纺织产业多年来发展所形成的成熟产业基础,也将是决胜未来的坚实后盾。行业联展以展会形式聚合产业链上下游力量,必将为业界打造一个绝无仅有的交流合作平台、流行趋势前瞻平台、国际贸易交易平台,缔造一场场独一无二的大国“盛筵”,为强化“中国纺织”这一国家品牌发挥重要作用。

高品质面料 诠释中国制造高水平

今年是“十三五”的谋定之年,在中国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制定阶段,对纺织工业的定位再调整成为关注的热点。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的重要载体,这是我国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地位的最新解读。

针对产业定位的全新升级,展会的举办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平台作用,强化对时尚、文化、创意的引导作用,通过不断调整展区设置,吸纳多元时尚元素,演绎出更为丰富、多元、富有内涵的产业风貌。

今年,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使用9个展馆,展出面积超过228000平方米,再次刷新展会历史纪录,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汇聚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600家面辅料供应商,涵盖服装用面料的全部品类。本届面料展多个展馆、展区规模均比以往有所扩大,其中不乏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的展馆及展区,如正装面料馆和辅料馆,并新设了皮革、皮草面料区。而跃动牛仔馆也扩大至整个展馆,并首次以“面料+服装”的形式展出,展出产品包含服装、面料、设备等,基本涵盖全产业链。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更将为展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行业整体寒冬背景下,面料企业纷纷加快高端化布局。纵观本届intertextile 秋冬面辅料展,多样的高品质、高端化面料已成品牌的主导产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国内消费市场两极化趋势加强,国产服装企业品牌化步伐加快,价格战对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已经非常有限,竞争将在高品质、高端化面料中展开,新一轮的高毛利战争已经打响。

本刊记者在康平纳的展位采访时,其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康平纳的粗纺面料位列全行业竞争力十强前列,是市场中的龙头品牌,今年,他们发现面料企业在高端化领域的竞争态势越发明显,高端用户对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即便是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产品,对品质的诉求也提升了很多。

“我们康平纳开发的面料新品种中,男装双面面料较为突出,除了纯羊毛、羊绒系列之外,也开发出了羊毛和丝的混纺产品,使之更具性价比,更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

作为中国提花面料的领导者,天一纺织的展位参展商一直绵绵不绝,连鼎鼎大名的著名设计师Vivienne Tam都带队来到他们的展位来选择面料。深受亚洲文化影响并极具东方情调的Vivienne Tam一直以来以对面料的严苛精选著称,这次在天一纺织的展位,她却表示对中国面料设计刮目相看,并盛邀天一纺织与其共同为她下一个时装会创新研发。

“互联网+” 展现传统企业的新亮点

在跃动牛仔馆一隅,指点科技公司旗下的一款“互联网+”智能纺织ERP产品――“跟我来”跟单神器引起了参展商和观展商的共同关注。

现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跟单的全过程,在下载了“跟我来”APP后,用户需填好自己的地址、手机进行简单注册,紧接着扫描一下心仪面料小样的二维码,这款面料的成分构成、工艺、成本等基本信息便在手机上一览无遗。在点击确定键之后,小样会第一时间从总部发出快递,以最快速度到达用户手中。

在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上,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学习如何搭建一个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互联网商业平台,促进价值提升与企业效率提升,成为众多参展企业的心声。

纺织制造概念范文4

关键词:低碳纺织;信息化;碳足迹计算;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温室效应和资源危机等难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雾霾天气日益加重,沙尘暴频发,水资源日益减少,这充分说明了世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根据最近几年《纺织工业企业年度综合数据表》[1],不难得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式仍相对粗放、能耗和排放缺乏约束。当前,纺织行业也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人民币不断升值、世界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因此,为了克服困难不断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应该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纺织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走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倡导和实施低碳制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才能促进纺织产业的科学发展从而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力。近年来,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推动和发展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本文从信息化技术的角度出发,将“低碳制造”的相关理念引入纺织行业企业信息化服务之中,对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以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为例,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1低碳纺织概述

1.1低碳纺织和纺织低碳

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人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2]。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瑞典、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如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一些高碳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消耗,以不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不断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发现其基本观念主要有两个:(1)进行低碳化的经济活动,在生产、分配、消费及交换的各个环节做好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减排工作,尽量降低其排放浓度,争取达到零排放。(2)将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生态化,以确保绿色、可持续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纺织业的很多大品牌企业都开始进行低碳发展模式改革,开始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加大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引领了低碳经济的发展[3]。低碳纺织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热点关注话题,通过Google搜索“纺织低碳”,出现了100多万条信息。但是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一吨棉花、一吨纱线,甚至是一件衣服在生产过程中到底产生了多少碳排放,不得而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形成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低碳指标、低碳纺织和低碳服装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由于我国纺织业服装的产业链较长,其中涉及的相关环节也较多,因此,在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评价和量化时,工作较难开展。为提高评价与量化准确度,深化低碳意义,必须深入厂家,进行详细的调查,科学选择评估方法,准确计算碳排放数据。实际上,纺织低碳是对环境问题的包装,以往,纺织业将关注重点放于污染与排放上,而目前,则扩大到气候层面对企业环境进行测评。企业对能源的使用与工艺的更新以及排放等是低碳的最终分析指标,强调的根源即节能减排。这与国家长期倡导的环保及产业优化问题相协调。在国际市场贸易保护战中,针对纺织服装业制定的法律与法规非常多。低碳刚好能够为发达国家构筑壁垒,以碳标签等形式高额征收进口产品关税。现实表明,随着低碳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已产生相应的变化。

1.2低碳纺织体系结构

纺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均涉及低碳纺织技术,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资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对技术、经济等予以兼顾,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优化[4]。低碳纺织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低碳纺织包括一个实现目标、一个过程控制和3项内容[5],而为此实施提供支撑技术的则是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低碳纺织的目标是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管理进行碳排放控制,以及对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控制,要求在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优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而3项内容指的是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低碳资源、低碳产品、低碳生产、水资源以及废弃物。其中,低碳资源又包括了低碳原料和低碳能源。典型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及其各类投入产出如图2所示。低碳纺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信息量极为庞大,涉及数据大量而丰富,类型庞杂,数据获取难,分析更难。因此,企业要有效实施低碳纺织模式,就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而信息技术系统的架构及其运作方式最为关键。本文将以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作为支撑技术,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综合集成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从事各项活动的人员、技术、管理、物料流、能源流和信息流,从而有效地实施低碳纺织模式。

2低碳纺织产品开发

2.1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

2.1.1产品层面的措施在产品层面上,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为:(1)主要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并适度地混用化学纤维材料。(2)服装生产的优化,服装企业应紧跟新技术变革趋势,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研发新型面料、染色剂、加工工序等,以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低碳管控。(3)推行简易产品的绿色包装。2.1.2渠道策略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化需要通过销售渠道完成,产品周转次数越多,由此所带来的碳排量随之增大,因此,要实现流动环节上的低碳管控就需要完善销售渠道,减少产品周转频率。2.1.3价格策略纺织品企业应优化产品定价,销售环节中应该强化产品自身价值及呈现给消费者的效用价值,弱化对价格的敏感性,而且,鉴于低碳消费中消费者存在趋大众、随趋势的心理因素影响,这势必驱动其内在消费动机,企业可加以引导,刺激先期消费者,以此实现低碳纺织品消费市场的拓展和延伸。2.1.4促销策略低碳纺织产品的促销策略主要有:(1)普及低碳消费理念。(2)强调利益点。(3)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通过组织以多元化的产品促销活动,逐渐向消费者渗透低碳产品的优势,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2.2产品碳足迹计算

“碳足迹”,或译“碳足印”,盖指每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CO2的影响为单位),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6-7]。它是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数量的一种方法。碳足迹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因此,它也成为供各组织和个体评价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贡献的一种方式。在面向低碳的纺织产品设计时,应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对产品碳足迹进行估算和预测,综合考虑经济目标和减排目标,选择平衡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设计方案。为了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了ISO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简称ISO碳足迹标准)。中国纺织工业开展纺织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和评价,可以参照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理论,重点进行工业阶段的碳足迹即工业碳足迹的研究[8]。该标准旨在为产品碳足迹的量化、通报和核查制定更确切的要求,提供清晰和具有一致性的叙述方式,是一项有关碳足迹的评估、监测、报告和核查的国际通行标准。参考该标准,本文将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分为4个步骤。2.2.1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图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图为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收集和计算提供了基础,它列出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活动、过程和产出。首先我们需要把产品的功能单位分解个各个组成部分,然后确定这些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活动,如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等,并通过过程图表达功能单位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数据,是一个反复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直到所有的输入都被追踪到可归因于该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排放为止。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过程,需要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和管理者进行沟通,协调完成。2.2.2碳足迹核算边界定义核算边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产品碳足迹计算的范围。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包括时间、空间边界两种。时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生命周期起始点间的时间跨度,空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时间边界内所包含的全部物质投入和产出。一旦发生边界变化,就会造成核算结果波动现象,核算边界一致性是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的条件。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时间边界起始点分别为人造纤维生产、动植物培育与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空间边界是要求计算与碳足迹核算相关的物料投入清单,包括生产设备、建筑、人工费用等。一般情况下,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以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交通碳排放可排除在边界之外。通过估算值和即时获取的数据,决定一个碳排放源是否可能是实质性排放,并为进一步的数据收集确定优先序。2.2.3收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在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材料用量、活动和排放因子等,都属于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收集的范畴。为了减少碳足迹计算和评估的偏差和不确定性,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要遵守数据质量的规定,并且还要选择高质量的、能够获得的数据。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数据是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的关键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全部的废弃物、使用的能源和材料。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单位质量物质产生的温室气体量,主要用于体现某种物质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通过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或次级数据可得到这两类数据。所谓“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指的是那些能够从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直接得到的数据。而从产品生命周期所包括的过程中直接测量以外的来源获得的数据,通常就归为“次级数据”。次级数据的来源相对较多,包括对同类过程或材料的平均或通用测量数据,以及部分核查属实且与规范相一致的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的次级数据,以及其他合格出处数据,还可以是相关经验研究、数据库、参考文献、专家意见等。2.2.4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纺织产品碳足迹可以看作是纺织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之总和。而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该阶段所有活动的材料、能源和废物涉及的活动水平数据乘以其排放因子。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基于纺织产品典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以构建如式(1)所示的纺织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模型。

2.3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决策模型

纤维生产工艺、纺织工艺、织造工艺、织造工艺、印染工艺等不同决定了纺织品组成材料的不同,与产品结构、成品生产工艺、包装方式、销售策略、回收工艺等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方案。通常,不同的低碳纺织产品方案有着不同优缺点。在对低碳纺织产品进行开发时,产品方案的选择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过程,除了需要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还应该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等各种因素。基于绿色设计评价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可以建立低碳纺织产品开发方案决策的0-1目标规划模型,使之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各种预期目标。

3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基于该框架模式,不难看出,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4层:应用层、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信息系统运作层以及数据层。最底层为数据层,主要由低碳标准库、低碳材料库、低碳知识库、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库、纺织产品生产过程数据库等组成。数据层所包含数据库中的知识和数据需要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需要他们通过信息化服务系统不断完善和更新,以保证这些知识和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主要实施的是整个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活动过程中涉及的包装运输、纺纱织造、印染、销售使用、纤维生产、回收处理等碳排放数据管理。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是以纺织品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为基础的,是纺织企业实施和实现低碳生产的核心层。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主要包括4大模块,它们分别为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和评价系统、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及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前三者共同为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的运作提供保障,而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则可以支持将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有机而系统地集成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更为有效地执行和实现低碳纺织。

3.1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

低碳纺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企业要实施必然需要与之相关知识。现实表明,实施低碳纺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为之提供支持。因此,在当今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和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协同管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知识共建、知识有序化和认知导航3种功能。

3.2低碳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管理。从广泛意义上讲,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包含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天然(人工)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因此参与该生命周期过程的所有企业都应是该系统的用户,这些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管理有必要让他们来共同完成。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输入数据包括原料、辅料、电、水、燃料、设备、人员、厂房等,输出数据包括产品、半成品、废水、废物、废气等日常产出情况。3.3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系统生命周期法是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价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纺织产品,具体地讲,就是以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作为参照评估计算纺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估结果是低碳生产的重要参照,它是实现纺织企业低碳生产的核心,评估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工具和方法。(1)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目前,国际上评价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方案有很多,其中较为权威的就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ISO14067,以及CarbonTrust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系列规范(PAS2050系列规范)。(2)建立低碳纺织的标准、原材料、输入、输出、能源使用和化学品信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既可以是在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测量获得的初级活动水平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中的次级数据,以及从其他可靠来源获得的数据。(3)选择合适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确定合适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完成从输入、输出数据到潜在影响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数据的转化。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混合分析法等。(4)专业的碳足迹计算软件。基于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理论,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特征,开发相关软件进行纺织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评价,如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碳热图。这可以使过程变得便捷,从而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本文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日益严苛的“低碳”壁垒问题,结合低碳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对“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我国纺织与低碳制造研究还远未成熟,与国外的研究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我国“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研究朝智慧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来利,杜冲,吴雄英.纺织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3(6):114-118.

[2]杨光勇,计国君.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碳足迹供应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5-74.

[3]高秀丽,卢洁琼,朱进忠,等.棉织物综合能耗与碳足迹计算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6(10):63-54.

[4]方精云,朱江玲,王少鹏,等.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0):1385-1395.

[5]刘飞,曹华军,张华.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王珏.服装绿色设计理论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5.

[7]王来力,杜冲,吴雄英.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分析[J].纺织导报,2011(10):19-22.

纺织制造概念范文5

10月13-14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了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博鳌论坛系列活动。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荣获“中国纺织品牌文化50强”称号,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及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席时平荣获“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领军奖”。在以“品牌、文化、财富”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上,席时平董事长作为嘉宾,接受了大会的访谈。在中国纺织行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把品牌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结合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我对品牌文化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三个力”――魅力、动力、能力。一是要传承品牌文化,彰显海派服饰文化的魅力。上海纺织是中国近代机器纺织工业的发祥地,是上海的母亲工业,从1878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130多年来上海纺织工业一直是上海的重要工业部门,现在上海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也还是这样一个情况。大家知道,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东方巴黎”的美称,其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很重要的就是海派服饰文化,涌现了一批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品牌。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上海纺织作为支柱产业,一些纺织品牌得到了新的发展。现在还活跃着的有三枪、海螺、、凤凰、飞马等品牌。曾经有一个说法叫“穿在上海”,现在上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上海由于存在一个独特的海派文化,海派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得上海仍然是纺织服装的一个重镇,全国40%的纺织品出口是经过上海海关出去的。上海还是一个商业的集聚地,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上海是一个中转站。中国品牌到世界上去,上海是一个出海口;国际品牌到中国发展,也都把上海作为一个制高点。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传承了海派服饰的文化底蕴,荟萃了纺织工业的精华,在上海大都市中怎样发展适合国际大都市的纺织?当然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传承上海的海派服饰文化,把它的魅力彰显出来,体现上海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特点。这可能和其他兄弟地区发展纺织服装业有所不同,形成了上海发展时尚产业的比较明显的特点。所以,我们整个工作过程始终注意传承海派服饰文化的魅力,作为我们品牌服饰品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

二是要增强战略转型的动力。上海纺织这几年按照“科技与时尚”的战略进行战略转型,需要一种动力,一个就是科技,一个就是时尚,很重要的思想内涵就是品牌文化建设,形成了强劲的思想文化动力。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提出的发展理念就叫作“科技与时尚”,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的科技贡献力和品牌贡献力基本上是同一个概念。“时尚”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品牌,特别是其背后的品牌文化。所以,在整个公司的战略转型过程中,首先就着力改造在原来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企业文化,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提出了“成就无限科技梦想,编织多彩时尚生活”和“致力于成为中国现代纺织的领航者和全球客户信赖的服务商”这样一个使命和愿景,形成了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精神,以及涉及管理、营销、服务十大方面的子理念。这几年,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按照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及总体方案,积极有序地推进。在这样一个转型文化、战略发展文化的指引下,集团的整个业务不断地进行调整,从原来的制造业逐步转向生产型服务业。进入新世纪之后,从原来100%的制造业逐步转向服务业,保留的制造业20%也正在进行转换升级,新材料制造业、高端纺织品和贸易、现代时尚产业等三大功能性业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业务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在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中还能够保留一定的规模,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今年可以做到420亿以上的营业规模,在全国纺织业中排名前三位;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按照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能够排在全国第一位,形成这样一个格局,是和整个战略转型分不开的。在这个战略转型中的文化引领,尤其是品牌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战略转型去年很荣幸被评为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主要的创新就在于大型传统企业集团是怎么样进行战略转型的,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内涵就是品牌文化建设,为整个集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三是要有核心竞争能力,就是要通过发展品牌文化,增强“由大变强”的竞争能力。现在提出由“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企业也要由大做强,最根本的是要有核心竞争能力,从整个国家发展来讲,怎样发展我们的品牌,怎样发展我们的时尚产业,怎样把品牌建设、时尚产业后面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这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育中很重要的任务,是软实力的关键。大家知道,上海“十二五”规划中要打造世界或者是亚洲的时尚之都,正在打造世界消费城市、世界会展城市,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时尚产业作为上海城市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在整个战略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这样几个目标。第一,要把现在的培育业务――时尚产业打造成核心业务。第二,在前几年国际贸易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要加强内销特别是品牌的营销:同时要对现在作为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最大的集团国际贸易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要做好上面这三项工作,不断增强魅力、动力、能力,我认为,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特别是没有品牌文化是不行的。所以,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一直把品牌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也很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学习兄弟地区和兄弟企业好的品牌文化建设经验,把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品牌文化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纺织制造概念范文6

纺织行业生产业是为纺织制造工业提供服务,本身不直接生产纺织工业产品,但通过生产业的专业化服务,纺织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可实现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生产服务的价值通过纺织企业的产品得以体现。纺织行业生产业贯穿于纺织工业的产业链,涵盖化纤、棉纺、麻纺、毛纺、丝绸、印染、服装等行业。

2013年3月5日,时任总理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生产业和生活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纺织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纺织行业生产业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纺织工业的发展趋势,更是实现纺织强国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生产业是纺织产业链整合的根本手段之一

行业生产业涉及范围广,涵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包括科研设计、管理服务、品牌服务、市场服务等行业的核心业务。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开拓行业国内外市场,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实质上都需要发展生产业。

现阶段,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业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网络建设缺乏、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产业转移进程缓慢等系列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生产业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平衡。发展行业科研设计服务,可以提高行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发展行业会展等市场服务,有利于拓展行业市场范围和市场份额;发展行业品牌服务,可以推进行业品牌建设……。总之,促进行业调整振兴,发展生产业是根本手段之一。

二、发展生产业是建设纺织强国的需要

实现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加强产品的科技水平,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营销模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生产业提供了路径。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业,有利于企业通过外购专业化和有效率的中间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资源投向关键领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三、生产业将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生产业作为中间投入要素融入制造业,可以实现产品价值的增长。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专业服务外置化的发展,其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营销策划、技术开发、现代物流等的支撑。生产业有效延长了行业产业链,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融入了更多的生产服务,是纺织行业有形产品创造差异化优势和增值的主要源泉,也是企业之间非价格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业可以为纺织企业提供高级生产要素,是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生产服务部门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和各类专家,他们大部分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可以为纺织企业提供急需的劳动力和智力服务。纺织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资本运作和融资服务、保险服务、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工程设计服务、产品设计推广、品牌推广、法律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会计金融等智力服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能够有效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

以位于广东的产业集群西樵为例。早期西樵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为产能扩张,制造就是简单的生产,缺乏产品创新能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制造业的发展方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西樵的纺织企业意识到没有独特的产品开发能力不行,没有与制造业发展相关的产品检测体系也不行。因此,在镇政府的积极扶持下,该地的纺织产业率先建立了与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发、检测体系,随后,又相继发展起了中介服务、物流服务体系等。生产服务业日益成为促进西樵纺织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推动和主导力量。为了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西樵从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入手,在放宽进入门槛的基础上,不断吸引、扶持生产企业进驻西樵,为西樵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发展生产业是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发展生产业可以为纺织行业提供较强的产品和产业配套能力、高素质的劳动力、良好的生产服务体系和生产环境,可以为行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推动力。纺织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经营离不开风险投资、物流、研发设计、策划等专业化支持和服务,这些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给企业带来了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成本节约,也使生产服务企业自身向纵深化发展。完善的技术服务环境、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推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企业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发展纺织行业生产业有助于加快我国纺织行业摆脱简单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发展生产业是深化行业专业化分工的需要

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分工可以大幅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提升社会劳动的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是推动一个国家或民族富裕和文明的主要动力。实践也证明,曾经的“企业办社会”、“小而全”企业模式效率是低下的,不经济的。随着企业办社会的逐步改制,一些“小而专”企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行业细分越加明显。而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的产品更加丰富,管理愈加复杂,技术水平也大幅提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生产不再停留在简单的重复加工生产上,行业的专业化分工需要继续细化。生产业为行业进一步专业化分工提供了途径。它既是行业专业化分工深入的产物,也是提高行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实践表明,以往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服务,缺乏规模性和专业性。而如果由生产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一方面,可以使制造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制造技术与生产环节的研究和改进;另一方面,通过服务外购,制造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更专业和更高质量的服务。现代工业化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六、发展生产业是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开始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方向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研发、教育培训等生产业发展迅猛。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许多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呈现出“服务化”的特征,经济重心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速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促进了一些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服务外包、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增值服务、研发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七、结语

发展纺织行业生产业,行业应首先着力完善生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按照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网思路发展生产业,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发挥纺织行业的产业集群地效应,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人才的培养建设力度,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生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不断推进生产业的产业升级和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11/2012[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 刘继国.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