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肺阻病的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肺阻病的治疗范文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支气管扩张剂;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祛痰剂
[中图分类号] R25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96-0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在对我国北方及中部地区102230成年人的调查中显示,慢阻肺约占15岁以上人群3%,据统计,在我国死因顺位中,COPD占据第三位,而在农村,COPD则占死因的首位。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所以对于COPD的预防和治疗意义就更加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26例,年龄47岁―82岁,平均64.5岁,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病史从8年―37年不等,平均22.5年。依据病史、查体、胸片或肺CT、肺功能检查,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下降和低氧血症存在。
1.2 治疗方法
所有住院患者均给与抗生素、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用药,严重者行机械通气。对于气道痉挛明显,且支气管扩张剂不能完全缓解的气喘患者,给予短时间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生素的调整以经验性用药或痰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来定,同时治疗相关并发症。
1.3 疗效标准
显效:咳、痰、喘、低氧血症明显好转,肺部罗音基本消失或明显减少;有效:咳、痰、喘、缺氧等症状、体征减轻或有所好转;无效:上述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
2 结果
住院88例患者,显效65例,占73.86%;有效17例,占19.32%;无效4例,占4.55%;其中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3 讨论
3.1 合理应用抗生素
COPD患者尤其是病程长、年老体弱者,极易反复罹患呼吸道感染而多次住院,此类患者多有反复感染―反复应用抗生素的病史,所以杂菌感染比较多见,且细菌耐药情况比一般肺部感染患者尤为严重,故早期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很重要,在等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的同时,选用三代头孢和(或)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3―5天观察病情变化,最后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二重感染是COPD病人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2 止咳祛痰
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腺体分泌发生质和量的变化,造成黏液积聚,易形成黏痰,应进行气道湿化,以利痰液咳出,选用氨溴索解决从肺泡到气管的动力廓清问题,促进黏液排除。氨溴索可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明显增加支气管分泌物中抗生素浓度,提高抗素疗效,缩短疗程,抗炎、抗氧化、保护肺功能。
3.3 扩张支气管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以快速解除病人气道阻塞的症状,改善缺氧状态,使病情趋于好转。常用的药物:茶碱、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剂。茶碱口服易吸收,病人严重喘憋可予静脉应用,多以口服缓释茶碱为主,0.1~0.2g/次,每日2次。而β2-受体激动剂以吸入剂应用广泛,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吸入,1~2喷,每日2次。抗胆碱药临床应用不及前两者广泛,原因缘于其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不及β2-受体激动剂,但是对于COPD病人,抗胆碱药和β2-受体激动剂合用,能达到最理想的气道扩张效果,有利于缓解期病人肺功能的改善。
3.4 糖皮质激素
对于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仍不能缓解的气喘,且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多静脉、短期全身使用,如甲强龙40-80 mg/次,2-3次/天,症状缓解后迅速减量至停用,时间多控制在5―7 天之内。在权衡疗效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延长静脉应用时间,多不过10天,并密切注意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血压、血糖升高、水钠储留、感染扩散等。
3.5 机械通气
COPD 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可以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从而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且病人临床上出现危及生命的酸碱异常和(或)意识障碍时宜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于COPD合并肺大疱的患者要慎重选择,防止发生破裂而引发气胸。
本组病人中有2例死亡,原因是高龄、基础疾病比较重,其一为糖年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5年;其二为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梗。二者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综上所述,对于COPD的治疗关键在以下几点:1.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应用抗生素;2.很好的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并适时合理正确的应用糖皮质激素;3.止咳祛痰药物的运用;4.对于是否实施机械通气做好决策;5.及时准确的处理并发症及伴随的其它疾病。
参考文献
慢性肺阻病的治疗范文2
【关键词】 负离子氧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限制通常是进行性的造成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采用E&V负离子氧气机,对60位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负离子疗法与氧疗法是一种新型理疗模式。本文主要探讨负离子氧疗法对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及血液黏度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60例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男性34例,女性26例;其中阻塞40例,慢阻肺合并肺心病12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8例。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治规范及1977年肺心病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且血液流变学检查显示高黏血症,检查值超过正常范围即可确定。
1.2研究方法在接受负离子氧疗前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第一次血氧饱和度。除正常的解痉、平喘外,对患者进行负离子氧疗法辅助治疗,负离子氧源为益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E&V负离子氧气机,可同时提供约30%浓度的富氧以及约500万个/cm3的负氧离子。要求每天进行负离子氧疗法不得低于5 h,由于血氧饱和度低于75%可使肺小动脉收缩引起肺动脉高压,而血氧饱和度低于75%又常在夜间睡眠状态。因而采用夜间进行负离子氧疗,白天亦可间断进行。
1.3观察指标根据患者主诉症状及体征共同制定各项生活质量指标。①活动后气短者:如散步、沐浴、穿衣等中的任何一项。②常感乏力者。③失眠者:每天睡眠不足5 h或者入睡困难者。④厌食者:进主食每天不足100 g,肉食不足200 g。⑤经常感冒者:每月至少感冒1次。观察时间分别为1个月、2个月,测血氧饱和度进行分析。
2结果(表1~3)
2.1负离子氧疗1个月后与负离子氧疗前生活质量指标比较(表1)
3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1]。COPD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咳嗽、咳痰、气喘和呼吸困难是
其四大主要症状。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可诊断为COPD,这种疾病不仅造成身体组织器官的缺氧,影响身体的生理功能,还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使患者运动耐力下降,活动能力降低,产生失眠、厌食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而长期的负离子氧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负离子和氧气都是通过呼吸道作用于人体,它们都随呼吸而抵达肺部。呼吸道黏膜广泛分布着许多神经末梢,负离子和氧气经过口腔、鼻腔进入呼吸道后,使这些神经兴奋,通过一系列神经反射而产生生理效应[3]。呼吸道及肺内还有大量的迷走神经纤维分布,受刺激后,兴奋冲动可传到脑部迷走神经核和呼吸中枢。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我们论证得出,负离子氧疗法能使患者提高SaO2,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失眠、厌食、感冒等现象[4]。
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为纠正缺氧提高氧分压水平,氧疗也是一种重要措施,氧疗对提高PaO2,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功能,缓解低氧,降低肺动脉高压,提高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有重要的作用[5]。负离子疗法亦可增加呼吸道纤毛活动度,促使管壁血管舒缩正常化[6]。临床观察中我们还发现,吸入空气负离子后明显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增加细胞内供氧。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负离子氧疗法可以明显改善COPD病症,能使患者提高SaO2,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失眠、厌食、感冒等现象,亦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液黏度,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室负荷,值得临床推广。其实负离子氧疗法在国外开展已有一段时间,也有一些文献报道,在日本,负离子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都收到了惊喜的效果。因此,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采用负离子疗法与氧疗法相结合的最新治疗方式,将会取得更为显著的综合治疗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
参考文献
[1]芳菲.氧保健引领健康新风尚[J].医疗保健器具,2006,13(10):47-50.
[2]王亚囡.氧疗在慢性呼吸病人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7):937.
[3]林忠宁.空气负离子在卫生保健中的作用[J].生态科学,1999,18(2):87.
[4]王健,陈琦.负离子――空气维生素[J].中华临床医药,2004,5(6):55.
[5]李温仁.高压氧气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0.
慢性肺阻病的治疗范文3
【关键词】营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为慢阻肺,主要特点是不完全可逆性气流的受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性的疾病。慢阻肺严重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患者通常都需要机械通气来维持正常呼吸情况,由于不能正常进食,慢阻肺的患者很容易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病情的恶化以及其他器官的衰竭。随着近年来慢阻肺患者患病率的提高,如何才能更快更有效的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成为了急需探究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营养支持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经确诊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0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53岁。50例患者中有22例患有慢性的支气管炎伴发肺气肿,18例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10例患者患有其他肺部疾病。50例患者均伴有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维持正常的肺通气。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且排除其他疾病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影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一般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包括机械通气、常规吸氧、应用抗感染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吸痰、提高呼吸功能等基础的治疗。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营养支持,其中包括增加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1.3效果评价指标治疗前分别测定并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数和肺功能指数,两组按照各自的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再次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数和肺功能指标。营养指数的测定按照相关部门对营养指数的规定进行测定,包括患者的体重以及血清白蛋白的数量。
慢性肺阻病的治疗范文4
关键词:中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法;稳定期;效果
早在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便提出,可将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应用于中度及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作为其治疗的主要措施[1]。同时也有相关文献报告提示,相较现代呼吸治疗方法来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选用中医肺康复治疗法,治疗依从性更高,且效果更为显著[2]。基于此,为进一步确定中医肺康复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我院对最近几年来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诊断标准[3]。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54~86岁,平均年龄为(71.6±0.8)岁;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4]将其分为Ⅱ级4例,Ⅲ级34例,Ⅳ级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在52~88岁,平均年龄为(70.1±0.9)岁;COPD严重程度Ⅱ级6例,Ⅲ级33例,Ⅳ级11例。参与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COPD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索茶碱片(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48)治疗,口服,0.2g/次,2次/d。
对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医肺康复法治疗。①推拿。首先取患者仰卧位,顺时针按摩患者腹部及丹田部分,手推建里、上脘、中脘、关元穴、阑门、巨阙穴,点按天门学、中府穴,揉推其胸大肌,并用其手掌根部按压。然后取患者俯卧位,依照患者的呼吸习惯,点按肺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控制用力强度,在患者呼气时稍加重力度,吸气时则减轻力度。按压、拿揉的力度需视患者接受程度而定,点按穴位力度则以患者有无酸胀感而定。手掌交替从患者背部下方向上轻轻扣压,助其痰液排出;②针灸。取患者太渊、太溪、肾俞、膻中、气海、尺泽、太冲、定喘、膈腧、丰隆、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处理;③导引。嘱患者全身放松,使其保持导引姿势,调节其肺部功能,嘱其吹气、呼气、嘘气、呵气、唏气及气,掌握六字诀。并告知患者可应用打太极拳、松静内养功等中医传统功法治疗;④运动。叮嘱患者坚持呼吸体操治疗方案,同时使用康复器械进行训练。以30d为1个疗程,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
1.3疗效判断标准 严格参照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准则[5]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选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6]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部功能的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症候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对比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5.387,P
2.2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其FVC、FEV1、FEV1%等指标的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一般处于低氧状态,其肺部组织器官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当其呼吸肌产生疲劳反应时,患者的呼吸将会变得相当急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通气死腔的数量,影响了患者血流及通气比例的平衡情况,导致了机体能源消耗量变大。相关研究文献表示,有超过20%的处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较患病前,体重有明显的减轻表现,且运动耐受力下降情况比较明显。因此,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主要遵循减少其通气死腔数量,转变患者的呼吸形态,稳定患者的血流与通气比例等原则。
中医肺康复治疗方案主要遵照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调节其元气的原则。人体呼吸是维持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同样也是保障其生命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主要动力。选用中医推拿、针灸、运动的治疗方案,能够对患者经脉、肺腑等重要器官的产生明显作用,激发其组织功能,起到润肺的功效。在本组研究中,选用中医肺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其生存质量的评分提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也进一步证实选用中医肺康复法能够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肺部组织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秀,王檀,仕丽,等.中医肺康复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08:1610-1611.
[2]张海龙.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0.
[3]马丽芬.通络益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痰瘀阻肺型)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4]何世安.用中医肺康复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4:139-140.
慢性肺阻病的治疗范文5
[关键词] 营养支持; 慢阻肺; 加重
[中图分类号] R25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4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尽管人们逐渐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但是COPD的病死率仍持续上升。.COPD急性加重是COPD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COPD急性加重患者占所有住院患者的2-4%以上,直接构成COPD相关健康保健成本的最重要部分。
以往临床医师面对危重疾病患者所想到的是限于针对原发疾病的药物,仪器和设备的检查和治疗,很少关注营养支持在生命体征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生命支持和器官功能支持过程中不可缺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在营养支持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体会。
1 明确营养支持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1.国际指南介绍,要这里,首先要了解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长(m)2]2, 将营养不良分为:严重营养不良,是指BMI
2 营养支持的方法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我们知道,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增加消化道粘膜血运,减少水肿,达到中和胃酸,维持消化道屏障功能及预防应激性溃疡,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感染率。长期应用标准的肠外营养会导致肠粘膜萎缩和免疫功能障碍,可增加肝脏代谢负担,损伤肝功能。
而往往在临床工作中,COPD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由于体循环淤血(包括肝脏和胃肠道等淤血),已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再加上抗菌素,往往联用有喹诺酮类药物,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类),茶碱类药物等,均可加重胃肠道症状,致纳差,甚至完全不能进饮食,此时,是无法通过肠内营养添加营养液的。
我院内科从2007年11月-2011年1月,共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0例,其中5例合并高血压病3级,1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由上级医院治疗好转后转入院继续治疗,均予入院第1天白蛋白注射液10g/d,第2天脂肪乳250ml/d,第3天氨基酸250ml/d,如此序贯治疗9天,余氧疗,抗感染,平喘,化痰,营养心肌,改善心功能等治疗据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调节用量,除合并Ⅰ型呼吸衰竭例患者加重致Ⅱ型呼吸衰竭而再次转入上级医院就治外,余例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患者从完全卧床,不能进食,持续低流量吸氧到可下床于病区内活动,日常生活部分自理,间断吸氧,食欲明显改善,甚至可正常进食。
因此,有必要对每一个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其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并根据筛查结果结合临床,采取相应措施,即给或不给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合理应用,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如何完善COPD急性加重期的营养支持仍是临床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慢性肺阻病的治疗范文6
【摘要】 目的: 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506/200706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 通气前、通气3 h 及通气24 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 治疗组30 例患者中26 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 例患者中18例治疗成功,12 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人机同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 治疗组中经治疗成功的患者,其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pH为 7.22±0.20,PaCO2为(87.2±10.0)mmHg (1 mmHg=0.133 kPa),PaO2为(68.6±12.3)mmHg,在平均无创通气治疗24 h后pH 为7.41±0.05(P
【关键词】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疾病;脑疾病;纳络酮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 近年来,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oninvasive bilevel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BiPAP)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疗效较为肯定,治疗成功率为80%~85%[2]. BiPAP鼻(面)罩机械通气除可提高PaO2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PaCO2. 与传统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相比,该疗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但用于严重呼吸衰竭特别是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肺性脑病患者由于神志及意识原因,更增加其进行无创通气难度[3]. 我们通过BiPAP鼻(面)罩机械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506/200706来我院就诊的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60(男30,女30)例,年龄55~82(68.6±9.8)岁. 60例患者中30例处于昏睡状态,30例处于浅昏迷状态.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草案》中制订的诊断标准[4]. 根据病史、体征、X线胸片、血常规及动脉血气分析,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 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排除标准包括: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烦躁不安,拒绝使用BiPAP,面部畸形不能佩戴鼻面罩,大咯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入院后查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X线胸片、心电图及肺功能. 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者基础情况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祛痰,全身或局部吸入糖皮质激素,有心力衰竭者酌情使用强心利尿剂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通过应用口鼻面罩进行无创BiPAP(Duet LX)模式通气,呼吸机加用平顶呼气阀,选择自主呼吸定时模式(S/T),备用频率12 次/min,吸气压力(IPAP)从4~8 cmH2O、呼气压力(EPAP)从2~ 3 cmH2O开始,经5~10 min适应治疗参数. IPAP逐渐增加,最大加至20 cmH2O,EPAP范围2~10 cmH2O,吸氧浓度(FiO2)25~75 L/min,根据动脉血气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情况对上述指标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的SaO2≥90%. 患者自觉舒适,胸闷及呼吸费力改善或意识转清,便逐渐脱离呼吸机.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4 mg静脉注射. 连续使用3~5 d. 两组患者若病情出现进行性恶化(呼吸急促、意识障碍加重、收缩压低于90 mmHg, PaCO2较前升高10 mmHg, pH下降0.05~0.1),即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两组均每次通气2~4 h,2次/d. 在开始无创通气治疗时专人护理观察不少于2 h. 治疗期间,配备1名经过规范培训的医护人员专门护理、观察. 于治疗前、治疗3 h和治疗24 h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气管插管率,患者通气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无创BiPAP通气治疗后神志转清、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肉动用减轻和反常呼吸消失、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SaO2增加等为有效[3].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数据以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 检验.
2结果
2.1动脉血气变化治疗组患者均能够耐受BiPAP通气治疗,治疗1 h后,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气促有所缓解;3 h后,患者神志逐渐清醒,气促明显缓解;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治疗3 h后,PaO2明显增加, PaCO2显著下降,pH 值明显改善(P
2.2治疗效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26例经BiPAP通气治疗后,气促改善,血气分析好转,避免了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出院,另外4例经BiPAP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再度恶化、痰液堵塞导致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30例患者中18 例经BiPAP通气治疗后气促缓解、神智转清,治疗成功. 另外12 例患者由于呼吸较弱,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人机不同步而治疗失败,改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表3). 表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通气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COPD患者,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影响,致使呼吸肌收缩力减退或疲劳,产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驱动力和感知功能低下[5]. 呼吸机相当于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 吸气时给予较高的正压通气,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同时可以减轻呼吸功耗,减少呼吸肌疲劳;PEEP可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以扩张支气管[6]. 此外,使气道内等压点恢复到正常位置,防止细支气管过早闭陷,减少CO2在肺泡内滞留,有利于通气. 可见,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有效缓解COPD的呼吸困难症状[7]. 但合并肺性脑病时,由于患者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及CO2 潴留,脑组织内酸中毒状态,血中迅速升高的CO2 可加快通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2 迅速升高,脑细胞内pH 值下降,产生脑细胞内中毒,出现脑功能抑制为主的精神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意识恍惚、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 传统的方法是应用呼吸兴奋剂,在机械通气方面,由于有意识改变,气道保护功能相对较差,常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pH低于7.20时主张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8].
纳洛酮是β内啡呔拮抗剂,可增加呼吸中枢对CO2 的敏感性,同时对中枢神经抑制起催醒作用,对有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者起镇静作用,从而有效解除了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症,改善通气,利于气体交换,是治疗肺性脑病的较好药物[9-10]. 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治疗组3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除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无创BiPAP通气治疗外,还加用了纳络酮. 进行BiPAP通气时,通过设置合适的IPAP和EPAP即可产生一定的潮气量,从而使肺性脑病患者的通气不足得到改善,且合适的EPAP可对抗PEEP,降低吸气负荷,减少呼吸功,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 30例治疗组患者中,26例经上述治疗3 h后,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 值明显改善,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能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 同时通过专人护理,在有效吸痰、保持气道通畅的同时,又利用了纳洛酮对抗机械通气对自主呼吸的抑制作用,从而缓解肺性脑病.
综上所述,BiPAP 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正压的工作方式,有良好的同步性能和漏气补偿功能,使患者有舒适感,增加了依从性,且价格低廉,体积小,使用方便,无创伤性,易被患者接受. 对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在密切观察护理条件下可考虑应用BiPAP联合纳洛酮,能有效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时间,人机配合更协调,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时间和由此所造成的肺损伤,是抢救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一种成功可靠的方法. 但应密切观察,治疗3 h无效则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 朱元珏, 陈文彬. 呼吸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424-1508. [2] 刘玲, 邱海波, 郑瑞强, 等.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17(8): 477- 480.
[3] Hilbert G, Gruson D, Portel C, et al. 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in COPD patients with postextubation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insaffciency [J]. Eur Respir J, 2002, 11(10): 1349-1353.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206.
[5] Plant PK, Owen JL, Elliott MW. Early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n general resp iratory wards: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Lacent, 2000, 355(9219): 1931-1935.
[6] 曾祥毅,王小平,何顺平,等.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9):558-559.
[7] 曾惠清. 无创正压通气在肺性脑病的治疗价值及其局限性[J]. 临床肺科杂志,2004,9(6):624-625.
[8] 吴岩,叶珩. 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