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色旅游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色旅游营销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景 旅游专业 口语
随着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蓬勃向上的中国旅游业获得了在未来几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机遇与挑战。秦皇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将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秦皇岛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能与世界接轨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为旅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职业学校英语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搞好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体会和见解。
一、抓语音,打好口语基础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讲英语时,要求发音纯正、口语流利。据相关研究统计,中职学校的学生中,约2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约5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0%的学生缺乏起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先要抓学生的语音,语音是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基础。在讲解新单词时,教师应结合音标进行教学,让学生熟练读出各个音标,掌握基础读音规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做到熟记音标,准确读出不规则拼法的单词,在交流中做到语音、语调达意,朗读水平有所提高,为口语训练打好基础。
二、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创设语言环境,培养交际能力
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听懂指令做出回答和反应,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创设英语环境,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旅游服务专业的常用英语词汇,教师讲解时应结合专业,引入相关的服务语句,使用道具,给学生做出示范表演。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根据课文绘制图片,让学生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故事情节顺序,抓住人物动作边看图边照图复述,用英语续写故事。在学生复述前,教师把情景中涉及的关键词和句型提供给学生,启发学生想象,为复述做充分准备。对课文中出现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观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展开辩论。对于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如学完课文The Great Wall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采用分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用英语练习导游讲解。课下,让学生小组活动,查找关于长城的资料和翻阅英语字典,充实课文中对长城的介绍和准备游客可能提出的问题。课上,教师提供挂图、幻灯片用来展现长城景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导游和游客,表演参观长城的导游讲解。
职业模块的教学要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利用真实场景或虚拟场景,选择真实或实用语言材料。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接待、购物、就餐、处理业务电话、订房间等服务情景对话,就需要将真实的服务情景搬进课堂。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室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配备简单道具,在模拟餐厅、客房、导游实训室(学校为旅游专业设置的)创设实际服务情景。学生用学到的服务行业语言组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表达不同人物角色的情绪,设置不同的服务情景。这样寓情于教学中,既给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提供了实践机会,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学习主动、轻松,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要求他们掌握常用词汇以及常用句型。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从学法指导入手,要求他们除了掌握基本句型、基本语法外,还要掌握知识的灵活应用。英语基础较好或有志于旅游专业对口升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与自学能力,教师要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注重培养他们独立获取、形成知识的能力及学习创新的能力,倡导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该得到表扬与肯定。教师要更注重纵向的激励,淡化横向的比较,在激励一个人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上进的信心。课前,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活动项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基础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我们要设法多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激发学英语的求知欲。
四、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自编适合中职学生的校本教材
除选用一些教育部规划的教材之外,各中职学校还可以编辑一些适合本校学生不同专业的英语校本教材。我们提出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职业生涯需要,既符合社会实际又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目的是既让学生学得会又让学生用得上。校本教材适合本校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更加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我校就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编订了《旅游服务行业规范用语》《导游英语口语》《英语美文欣赏》等校本教材,进一步扩展职场常用英语的深度和广度,满足职业需要,使得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宽,专业英语能力提高。
五、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口语能力
为了让学生较快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达到我们教学的“三效”原则,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语实践机会。课前五分钟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轮流进行口语练习,如值日生报告、讲述听到、看到的新闻和经历的趣事、讲英语故事等。利用自习课时间安排学生单词竞赛、朗读比赛、唱英文歌曲、演讲、编演对话、举办英语晚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次实践练习,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为检验和强化口语教学效果,增加口语测试,重视实习
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有效教学,使学生学习有效果,怎样看到效果就是检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教学实践,为了对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做到心中有数,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有充分认识,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增加了20%分值的口语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朗读、问答、看图说话、复述和编演情景对话等项目。由于增加了口试,学生从平时开始注重语音、语调,积极参加口语练习。在口试过程中,对每名学生的听说进行测评,及时发现和纠正语音、语调和语法方面的错误。通过口语测试,使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学校安排旅游专业三年级学生到涉外宾馆实习,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向实践学习。作为英语教师,应重视实习,还应参与实习。在实习中,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付诸实践,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更灵活,掌握更牢固。学生也会遇到比平时在教材中出现的更加复杂、灵活的交际机会,这就为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更好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充实和提高英语水平的难得机会,从而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实习,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的能力。
特色旅游营销范文2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以后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很快,局部地区已经实现小康,并不断接近发达国家生活水准。在此背景下,人们选择消费的形式更加多元化,绿色化,健康化。通过外出旅游饱览祖国的秀丽山河,放松现代人繁忙的心灵,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选择消费形式之一。这种消费也不断推动着旅游产业的向前发展。而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其特有的田园自然风光,清洁的新鲜空气,久远悠长的古村落文化正不断吸引着现代都市人的目光。国家旅游局杜局长二零一二年四月在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研讨会上曾明确提出,推动名镇名村建设工作是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保证。海南省政府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对新建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提出了总体规划。当前,临高新盈镇、乐东尖峰镇、琼中营根镇等二十二个乡镇已成为海南省首批重点扶持的特色旅游村镇。海南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落后经济面貌有着重要意义,有必要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建设。但起步伊始,各种问题纷繁复杂,还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献言献策,提出可持续发展良策。笔者期望抛砖引玉,拟对海南省特色旅游建设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海南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具有一定优势
1.1资源开发优势
在海南目前拟定开发的特色旅游村镇中,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例如海口演丰镇具有红林碧绿,海波荡漾的热带沿海风光;定安龙门镇拥有我国唯一的热带冷泉——久温塘冷泉;琼海会山镇,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保亭三道镇山奇林茂、水秀谷深,被誉为海南岛的“香格里拉”,等等不胜枚举。这其中,尤以五指山周边村镇为甚。五指山是海南岛的屋脊。“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这是明代诗人邱浚对五指山壮美形象的生动写照。黎族先民在五指山耕耘数千载,黎族文化发端于此,传承不息,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也让五指山成为了海南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胜地。坐落在五指山山脉南麓区域的水满乡,因其原生态秀美风光和古老黎族集聚地,而被海南省批准为首批重点扶持建设的特色旅游村镇。纪俊恩(2013)等学者甚至呼吁建设以水满乡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原生态的、地域鲜明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丰富的旅游开发资源为海南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1.2政策扶持优势
当前,悄然兴起的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海南省特色旅游小镇(村)总体规划》,海南将坚持慢节奏、低能耗、小型化、景观性、理性开发的规划理念,重点将对历史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生态人居型、旅游接待型、民族民俗型、主题创意型、复合型等七类特色旅游小镇(村)进行大力扶持。而为了进一步丰富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内涵,积极拓展旅游新产品,从而大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海南省政府提出了“大区小镇”的开发新思路,力争到2015年成功打造出25个特色旅游小镇、50个特色旅游村。借着政策扶持的东风,有条件的村镇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就很有希望顺利发展当地的特色旅游经济。
1.3区位建设优势
海南特色旅游村镇建设依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必将不断提高海南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博鳌亚洲论坛使海南岛享誉亚洲,而在国际上享有永远的热带度假天堂的三亚更使海南岛走向了国际。随着海南名声鹊起,各种国际活动也纷至沓来,国际环岛自行车比赛,环球小姐总决算,等等诸多国际赛事在宝岛上举行又进一步提升了海南的国际影响力。在这绿色之岛,健康之岛上进行特殊旅游村镇建设,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紧随国际旅游岛的开发步伐,顺应潮流,把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好。
2 海南特色旅游村镇建设面临的困境
2.1管理提升困境
管理方面,由于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只能局限在特定的村镇。而村镇的管理原来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在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时,这些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人士仍然可能对当地各种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具有很大的决策管理权,而原有的行政管理思维模式难以有效运用于需要承担较大风险的经营管理中。当然,在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为弥补管理水平不足之窘境,政府可能会委派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职业管理人员对各种开发项目进行管理。但即使如此,地方的精英人士对地方的风土人情更加熟悉,对当地的风俗文化,人脉关系更加了解,在决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仍然需要求教于这些精英人士才能有效解决,因此他们对地方的诸多决策有很大的话语权。而这些精英人士与政府委派的职业管理人员可能会存在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短期内也难以融合在一起,甚至在利益发生不一致时也可能会爆发剧烈的冲突。所以,管理方面存在的天然缺陷会成为海南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的首要困难
2.2资金筹集困境
特色旅游村镇一般位于农村比较偏远地区,或者具有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比较相似,长期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经济形态,经济增长缓慢,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里基础设施差,相对封闭,对外界的联系仍然依赖一些原始公路。在这些相对贫穷,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进行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资金筹集捉襟见肘,困难重重。村民生活并不富裕,通过入股等形式筹集村民资金,无疑是杯水车薪。如果向银行贷款,由于家底薄弱,难有可以抵押的资产,贷款也非容易之事。而仅仅依赖政府的一部分前期补助,仍然不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长久之计。并且任何建设项目相比交通便利的城市而言,所耗成本费用都会显著增加,这无疑对资金短缺的村镇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特色游村镇建设需要有足够多的资金,但资金短缺仍然是特色旅游村镇建设面临的重大困难。
2.3人才引进困境
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具有地域特色,远离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相比城市存在很大差异,人才引进比较困难。人才对公司企业来说是一项最重要的资产。在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旅游类、管理类、营销类、服务类、财务类等等方面的人才。但是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具有地域性的限制,位置多处于比较偏僻的乡村或者深山中,这里的基础设施落后,职业发展前景有限,岗位选择的空间较小,不利于吸引年轻人到这里就业,即使引进来,想留住他们在这里长期发展也非易事。
2.4营销推广困境
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的一项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旅游项目的建设,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改善和提升当地落后的经济面貌。而特色旅游村镇的各种项目建设后,需要游客前来观光甚至度假消费,才能为本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收入。因此,需要通过各种营销策略来提高当地特色旅游村镇的知名度。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体推广,显然成本过高,经济上并不合算。而通过旅行社渠道宣传,遇到的困难是旅行社推广的一些项目都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发达城市和周围的旅游景点。由于一般来海南旅游的多以组团居多,而这种组团旅游一般以两晚三日游,四晚五日游的短期旅游为主,特色旅游村镇多数表现为交通不便,旅行耗时较长,成本较高,要进入旅行社合作推广项目也是困难重重。
3 改善海南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的对策
3.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由于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初期,其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还需要得到广泛的支持,而政府的全力扶持在其起步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基础设施方面,很多村镇在水、电、道路和网络的贯通还亟待改善,特别是道路和网络方面,仍然比较落后。要发展地方特色旅游经济,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基础设施属于公共品,公共品建设政府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对已纳入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的地方,政府应该首先努力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在资金筹集方面,政府也应牵线搭桥,扮演好招商引资的中间人角色。在这些特色村镇向银行贷款时,应该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对急需发展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紧迫的特色旅游村镇,如果需要,还应做好担保方面的工作。对外的广告宣传,鉴于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涉及民族文化保护和当地脱贫致富任务,这两个方面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政府可以利用掌握的广播电视媒体等公众资源,做一些必要的公益广告宣传工作。另外,政府也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干部进驻特色旅游村镇,并以长期驻点的形式进行有效支援,以弥补其管理能力欠缺的不利局面。总之,由于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起步阶段各种条件都不完备,发展力量十分薄弱,当地政府应该不遗余力地做好前期扶持工作。
3.2完善特色旅游村镇自身基础条件
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大事,除了在前期通过政策补贴等获得一定的资助外,长期的发展仍然需要凭借自身的力量。在农村旅游渐成趋势,国家以及海南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给予扶持的大好前提下,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如果不积极把握,就有可能会落伍掉队,失去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已列入规划和有条件的村镇应认真准备,不断完善自身基础条件,以崭新面貌迎接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具体而言,在管理方面,一方面可以给予各种优惠政策,甚至通过入股的形式引进各种人才以弥补经营管理短板。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村镇中选拔优秀的年轻人去海南省高校进修。例如位于海南三亚的琼州学院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与旅游有关的管理类本科专业,2013年也开始招收旅游管理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旅游村镇可以把他们送去进行订单式培养,毕业后直接回本村镇工作,这对人才储备和村镇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资金筹集方面,除了广泛动员村民进行货币入股外,还可以鼓励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劳力成本入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解决早期资金不足的困境。在基础建设方面,更要动员村民着眼长远利益,服从政府统一管理。“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按照规划部署统一行动,切忌内耗,才能高效率,低成本,快节奏的把特色旅游村镇基础性工作做好。而这些基础条件的完善对引进外部资本和提升旅游形象的作用都不容小觑。
3.3积极引进外部资本
特色旅游营销范文3
一、海南旅游商品的发展
符为群认为,椰派自从1998年开始一路走来,从小件以椰材料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始,发展到礼品、家居用品、家具、建筑材料等椰艺系列,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还相继开发出了具有海南本土民族的黎元素旅游商品,如黎木雕、绘画、染布等,形成了较为规模的海南特色文化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在经营椰派的十多年间,他认为,海南的旅游商品开发应当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地利用好海南热带植物的可再生资源,研发出具有热带特色的旅游商品。二是充分地挖掘出海南黎、苗少数民族元素符号的旅游商品。他还认为政府应该重视版权侵权问题,海南旅游商品的模仿问题还很严重,这些方面应该集合政府、行业协会、认证机构和商城的力量,有效的打击仿制企业,奖励产品开发企业等有效措施,繁荣海南的特色旅游商品。
二、海南旅游商品发展的瓶颈
他认为,发展旅游商品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省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商品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环节。海南现在的旅游商品精品还是较少,而且不够集中,客商与游客往往不清楚到哪里可以买到精致的旅游商品。而实际上,海南旅游商品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潜心开发,也已呈现出一些精品化、高端化、丰富化的趋势,但由于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销售平台和渠道,很多高端精美的旅游商品只能从各种会务礼品的小众渠道中销售。旅游商品是海南旅游要素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建设海南旅游企业汇聚平台,是众多商家提升品牌运营的有效手段。比如巴厘岛、丽江这些世界旅游圣地,以本土文化为载体开发出的旅游商品相当丰富,并且都有自己的文化集中展销平台,这个平台往往形成了这样一个体系,是集旅游商品开发企业、设计师扎堆、企业客户订购商品、游客体验的互动中心,从而形成了不仅仅属于商家,更是游客购物的集散地。他认为,在目前海南自主研发特色旅游商品能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海南需要创建这样一个旅游企业的窗口,可以聚集旅游商品企业的平台。而海南也完全有条件可以建立起来。这也正是他一直想打造“海南旅游商城”的初衷。
在此背景下,2012年6月,海南旅游商城正式在海口市成立,是海南第一家一站式旅游商业服务平台,是海南第一家旅游商业服务主题商城,是海南第一家3A级景点式商城。
三、打造海南一站式旅游商业服务平台
特色旅游营销范文4
关键词: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综述;研究综述
饮食是旅游六大要素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要素。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吃”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是渐渐成为一种休闲活动,一种丰富生活的象征。如今,旅游者日益成熟,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参与和体验,感受旅游地的内涵与特色,而品味当地的美食成为了解当地生活和文化最便捷的途径。因此,饮食文化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作了比较完整的综述,希望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为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饮食文化旅游的概念
(一)国外的概念
关于这一概念,国外的术语比较多,其中采用比较普遍的是Culinary Tourism。1998年,Lucy Long提出美食旅游(Culinary Tourism)这一概念,并在2004年将其定义为“经历和参与其他区域人民的饮食生活,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消费、烹饪和饮食项目的介绍”。
(二)国内的概念
国内尚无统一概念。傅文伟1994年给饮食文化旅游下的定义是“以旅游地的美食佳肴为主要吸引物而开发的一项特殊旅游,它通过愉悦多样的活动形式,将观光游览、美食享受结合起来,使游客从中获得物产、美食烹调制作的有关文化历史知识和技艺,增加情趣,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满足”。李江教等人在《文化旅游开发》一书中提出:“所谓饮食文化旅游,就是指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品尝美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
二.国外饮食文化旅游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食旅游的影响研究
关于影响研究,学者们多研究美食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只有C.M.Hall,L.研究了负面影响,指出旅游带来了美食的均质化现象。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Hobsbawn,E.和Ranger,T.,他们指出,那些以口味和特色而知名的美食可以作为旅游产品推进一地旅游的发展。Frochot,I.(2003)在对法国美食旅游研究中发现,美食可以展示一个区域的文化和民族特征,法国的形象一直是它的美食和葡萄酒。Boniface(2003)与 McKercher(2007)都赞成饮食旅游是目的地营销(destination marketing)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C.M.Hall,L.(2003)指出,国际旅游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真实性”(Authenticity)的逐渐消亡以及各地美食的均质化现象,而成熟旅游者对真实性体验的需求日益强烈,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的研究
该方面的研究集中在旅游者和政府上面,作为旅游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的社区居民,尚无相关研究。Jones,A.与Jenkins,I.(2002)认为对于旅游者来说,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基本需要,更是旅游地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要素。Jeou-Shyan Horng(2010)认为政府旅游网站对于宣传推广当地饮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塑造当地饮食文化形象,为旅游者创造虚拟旅游体验。并通过分析香港、日本、新加坡、台湾、泰国的美食网站,提出了具体的营销策略,包括餐厅导游和资格认证等。Shaowen Cheng等人(2012)探讨中国信阳茶文化旅游时,指出发展茶文化旅游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尤其是政府的支持和媒体、旅行社的宣传营销。
(三)葡萄酒旅游研究
Hall,M.与Macionis,N.对“葡萄酒旅游业”进行了定义:对葡萄园,酿酒厂,葡萄酒节及葡萄酒展览会的访问,这种访问是把品尝葡萄酒和对葡萄酒产地的特征的体验作为主要访问目的。David J.和Telfer(1999)分析了尼加拉的葡萄酒旅游线路,提出葡萄酒旅游的顺利开展需要与其它领域合作。
三.国内饮食文化旅游研究概况
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是章采烈1992年出版的《中国美食特色旅游》,书中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特色饮食和文化底蕴,并将这些特色饮食作为旅游项目来介绍。2003年,我国将旅游主题定为“烹饪王国游”,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一)理论性研究
章采烈(1992)提出了中国美食特色旅游的内涵:以品尝中国美食为主要内容,并同时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那些特色旅游。傅文伟(1994)给出饮食文化旅游的定义:以旅游地的美食佳肴为主要吸引物而开发的一项特殊旅游,它通过愉悦多样的活动形式,将观光游览、美食享受结合起来,使游客从中获得物产、美食烹调制作的有关文化历史知识和技艺,增加情趣,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满足。范娇娇(2010)构建了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包括项目类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景观类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及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美食旅游”这一概念出现较早,“饮食文化旅游”的概念是在其基础上提出的。两者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后者更强调旅游的文化功能,也发映出现代旅游者对文化要素的强烈需求。
(二)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研究
考虑到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一些学者探求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但研究成果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何宏(2007)指出在旅游开发中餐饮产品的地方特色遭到破坏,强调饮食文化的开发应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创新。王含西(2010)认为传统饮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饮食文化亦能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二者有机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
(三)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杨丽(2001)划分了中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佳肴品尝游;发展层次——饮食医疗保健游;更高层次——饮食文化旅游。毛震(2007)指出佛教饮食也是独特的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佛教饮食文化旅游可与发展佛教旅游相互促进。周书云(2010)指出地方饮食文化的旅游开发应注重加强联合,参与认证,培育饮食文化品牌。胡亚光,黄德林(2011)以游客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井冈山红色餐饮审美需求要素,据此为开发出以顾客审美需求为导向的特色餐饮产品提出一些建议。
四.评述与展望
整体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体系。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多注重饮食文化对旅游的作用,忽视了旅游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以及相关应对措施。从研究视角来看,缺乏从生态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研究方法来看,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个案研究较多,缺少对比研究。国外重视微观层面的研究,尤其是旅游需求的研究,实用性较强,但理论探讨不足;国内的理论研究较为完善,强调深层次挖掘文化内涵,但对资源开发方式的研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饮食文化已经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始要比国外早,但相关研究却比国外晚了近十年,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并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饮食文化的本土特色进行系统研究,以推动饮食文化旅游科学发展,促进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Hobsbawn,E.,Ranger,T.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 Long,L. Lexington,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J]. Culinary tourism,2004.
[3] Shaowen Cheng,Jing Hu,Dorothy Fox,Yuting Zhang.Tea tourism development in Xinyang,China: Stakeholders' view[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Volumes 2–3,2012.
特色旅游营销范文5
关键词:全域旅游;政府主导;全域旅游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62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出现的矛盾越来越多,已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8月25日,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发表公告,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一共262家。自此,全国各地开始吹响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号角,也吹开了中国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1 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市、县或区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来建设,通过区域内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以市、县、区等地方行政区为范围,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可以全面满足居民生活及游客体验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建设期限内根据国家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指标体系要求进行建设,建设期满后,国家从区域旅游业增加值在当地GDP中的比重、旅游业从业人数在当地居民中的比重、当地居民的旅游收入在年收入中的比重、旅游税收占当地税收的比重、旅游接待人次、区域特色旅游产品等六个方面进行考核。
要实现全域旅游区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内各行业的协调融合发展,实现旅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效应和拉动作用,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必不可少。
2 政府主导的内涵
政府主导是指政府根据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在把市场作为主配置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和“导向”作用。
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如韩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区域协作开发旅游、区域联合促销,建立多样的旅游合作体系,拓宽惠民旅游政策等,通过政府主导制定各种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从宏观上调控旅游业的发展。这种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加速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中,各地政府要对全域旅游给予引导、支持,对全域旅游的建设和开发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对全域旅游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进行协调、建立有效的区域旅游管理机制,使之持续、健康发展。
3 全域旅游发展中政府的三大主导作用
3.1 政府的决策主导作用
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决策主导必不可少。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确定哪些地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示范区应达到哪些建设标准、如何评价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否达到国家示范标准、国家对全域旅游有哪些政策支持等需要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相关决策。从地方层面来看,当地会支持哪些地区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成功后给予示范区哪些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如何解决等都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决策。从局部层面来看,各全域旅游区需要成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公职人员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及成员,负责对全域旅游区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当遇到问题时及时作出处理决策。
3.2 政府的调控主导作用
在充分发挥市场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前提下,应运用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主导作用,辅助市场完成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政府的调控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需要对与旅游相关的行政职能部门进行调控,协调他们之间的职能和权力,加强沟通和配合,共同为旅游者营造一个愉悦的旅游环境,避免出现类似于青岛天价大虾事件的发生。二是政府需要对全域旅游区中的各行业发展进行调控,协调它们之间的利益和矛盾,促进全域旅游区内旅游与工、农、商、林、文化、体育等行业之间的协调融合发展。三是政府需要对全域旅游区的资源配置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出现资源闲置和资源重复的现象。四是政府需要对全域旅游区内各经营商进行调控,引导他们形成各自的经营特色,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3.3 政府的营销主导作用
一个地方要想成为外地游客知晓的旅游胜地,营销是关键。全域旅游区的政府营销部门应该整合区内旅游资源,深入开展全域对外宣传促销活动。一是可以把全域旅游发展作为地方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的重点宣传内容,在电视台开辟专门的访谈节目跟踪报道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效,在政府网站上开辟专门的全域旅游发展专栏介绍全域旅游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信息。二是由政府出面制作全域旅游区的整体宣传片,并投放到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上做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三是政府主导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合,双方在各自的区域内互推对方的旅游资源,促进区域互游的发展。四是政府主导开展对外促销,策划一系列促销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4 全域旅游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4.1 制定全域旅游区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全域旅游区协调发展
传统的景区模式下,景区各自为政、圈地经营,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全域旅游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政府要科学制定地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科学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战略,建立有效的旅游管理机制,以保证全域旅游的科学、持续发展。
一是要做好全域旅游区区域空间规划。区域既要有主旅游区,又要有延伸旅游空间,各旅游空间要在符合整体区域主品牌的基础上突出打造自己的特色。各旅游空间在特色上形成互补,在空间上能串联成线,增加游客在区域内的停留时间。如广西桂林的阳朔县打造全域旅游区已初见成效,从封闭的景区观光向开放的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了“村村有景致,处处是风景”的全域旅游格局。
二是要做好全域旅游区配套服务设施的专项功能规划。区域进出道路交通、车站、码头、游客集散中心、酒店宾馆等接待设施、医疗设施、物流设施、旅游厕所、旅游购物区、景区出入口等配套服务设施要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保障游客顺利、愉快旅游。景区通讯、安保、卫生、水电、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要完善、齐全,方便游客使用。
4.2 完善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和规范全域旅游的发展
目前全域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政策也基本是空白。但是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规范发展。
一是政府要有相应的财政政策支持。全域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建设、智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批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的来源部分是需要国家的财政投入。因此,从中央到地方要有相应的财政政策支持各地全域旅游区的建设。
二是政府要制定宽松的招商引资政策。全域旅游区的发展单靠政府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在区域项目建设上必须进行招商引资。要想吸引大财团、大企业来投资,政府首先要有相对宽松的招商政策,要有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企业投资;其次,政府要策划出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旅游项目来吸引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建设。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全域旅游区政府要推动制定全域旅游区的旅游行政综合执法制度,成立由旅游、工商、质监、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组成的旅游综合执法大队,避免游客办事时周旋于多个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地提高办事效率,保障游客的权益。目前,我国已有三亚、张家界、秦皇岛等二十几个地市相继成立了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或旅游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开展区域旅游综合执法。
4.3 确定全域旅游区的主体品牌,统筹开发区内特色旅游产品
全域旅游区要有自己的主体品牌标识,让游客能直观地了解区域整体特色。但如果一个全域旅游区只有主体旅游品牌,缺乏配套旅游产品的话,很难留住游客,很难实现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全域旅游区应组建专门的专家队伍,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查、悉心研究,充分挖掘区内特色旅游资源,探索旅游与农业、文化、工业等的深度融合,探索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统筹开发设计区内特色旅游线路。如湖南湘潭韶山市在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来,大力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在确定红色旅游为区内主体旅游品牌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以毛家食品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以韶之红航天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农业旅游、以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代表的文化体验旅游,提出了“新韶山、新体验”的全地域、全领域、全境域旅游发展模式。
4.4 发挥政府的协调能力,促进区内各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由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涉及到景点、交通、酒店、餐饮、购物等产品和服务,牵涉的经营、服务企业众多,这些企业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补充、互为依赖的关系。全域旅游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景区模式,将整体区域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就会出现占用当地居民土地、部分商店需要拆迁、各企业间经营矛盾等问题,极易导致居民与政府、经营者与政府、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行政权力和协调能力,由政府出面协调居民与政府间的矛盾,协调区内各行业、企业的矛盾和利益。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区内各产业融合发展。
4.5 加强对内宣传,引导区内居民更新观念
传统的景区模式下,景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景区外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方面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存在当地居民拉客、宰客的现象,给游客留下不良的旅游印象,进而影响当地的旅游效益。全域旅游倡导的是:整个区域处处是景点,区域内居民是旅游服务者,是区域旅游形象的缔造者,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受益者。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对区域内居民的宣传引导,帮助他们更新观念,让居民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旅游区的形象,自己的言行将影响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游客越多,区域经济越发展,自己的收益越多。引导居民逐步树立全域旅游区发展和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树立诚信经营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优质服务的服务意识。
4.6 开展对外宣传促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
全域旅游区要把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强化整体旅游形象。全域旅游区应成立专门的宣传促销部门,进行对外宣传促销,扩大全域旅游区的知名度,打造区域旅游的品牌形象。
宣传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广告的形式来宣传区内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可以拍摄旅游短片,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视等新型媒体来推广旅游产品;也可以通过举办旅游博览会、旅游节等活动来吸引游客,加强与其他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达到扩大知名度的宣传效果;还可以策划一些促销活动来扩大销售,如特殊日期门票优惠、特殊人群免门票等专项促销措施。
4.7 重视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提升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
特色旅游营销范文6
朔州市旅游总收入近三年来增幅连续保持全省第一,旅游业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旅游市场整体仍处于起步和初步开发阶段,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发挥。旅游业自身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品体系不成熟,缺乏市场主体,缺乏精品线路支撑,旅游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不足,旅游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
虽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逐步好转,朔州旅游业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旅游业作为各地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对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发展战略,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的调查数据来看,几乎国民经济所有行业都与旅游业有关,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众多行业,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工矿企业、陶瓷行业、乳品奶牛产业,还是城建、环保、林业、农业、发改、土地、交通、卫生、文化、广电等部门,都可以与旅游业融合做文章。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替代一大批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有效带动促进“四化”建设,即通过城镇旅游化,带动市域城镇化;通过工业旅游化,推动工业新型化;通过农业旅游化,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生态旅游化,推动城乡生态化;最终实现产业旅游化,旅游产业化;城镇旅游化,旅游城镇化;生态旅游化,旅游生态化。
同时,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定位对朔州转型跨越发展提出了争先突破的要求。要把突破口选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上,推进旅游产业“十个融合”,即旅游业发展与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建设相融合,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与新“五个全覆盖:相融合,与林业项目相融合,与水利项目相融合,与交通项目相融合,与招商引资活动相融合,与综改配套先行先试相融合,与就业扶贫民生工程相融合,与一、二产业的大集团、大项目相融合,以星级景区的标准和模式去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宜居城市水平和人民幸福指数。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改革体制机制,围绕资源、管理、经营一体化,创建“三区三带”新载体
要强化政府引导,推动景区景点创新体制机制,走自主经营的市场化路子,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神海湿地塞外水乡、西山森林公园三大景区管委会和旅游开发集团,整合优势资源,壮大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带动生态旅游、影视投资、文化演艺、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产业门类的全面协调发展。
要打破行政界限,对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整体规划,分类打包,联合宣传,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通过开发广武边塞民俗风情体验带,怀仁、山阴、朔城区西山百里生态走廊观光带,桑干河亲水休闲度假带,辅以线路设计、捆绑经营等方式,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共享互补,合作共赢。
二、狠抓要素建设,围绕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创建两个大5A级景区
要做好“食住行游购娱”的一体化配套,培育内涵丰富、知名度高、吸引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加快建设应县木塔、全景右玉两大5A级景区,将应县木塔提升5A作为申遗的一项前提工作加以推进。
三、彰显区域特色,围绕文化、旅游、城建一体化、创建两个4A级古城,五个3A级景区
要以历史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业发展为桥梁,建设朔州老城、井坪古城两个4A级历史文化大景区,将怀仁金沙滩、平鲁乌龙洞、凤凰城、北固山,明海湖、大梁水库打造成3A级景区,以A级景区建设推进城市建设。开发建设要注重城市建筑物的景观化和特色化,把城市整体打造成特色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发展。
四、联手开拓市场,围绕规划、产品、营销一体化,创建“1+2”和“6+3”区域合作新格局
要加强区域合作,与大同、忻州融为一体,三市合作,整合资源,打包产品,联合宣传,统一促销,推出晋北旅游精品线路,形成“1+2”区域合作格局,即朔州应县木塔+大同云冈石窟+忻州五台山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鼎足晋北的格局。其次要将朔州六县区与忻州的代县、宁武、偏关融为一体,形成“6+3”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整合我市旅游资源,辐射带动周边市县旅游业发展,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五、强化配套提升,围绕文化、生态、新农村一体化,创建十个特色旅游镇、三十个特色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