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范文1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是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
目前全国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因为对于自身定位的不明晰,培养出的学生水平层次不齐,难以适应市场上对人各种层次人才的需要,所以各类院校必须对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晰的定位,这关系到我们人才培养的多个方面,既决定着高校艺术人培养模式的建构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说来,职业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应当注重学生艺术技能的掌握,因为这类院校的毕业生,今后大多从事第一线的艺术工作,必须要有娴熟的艺术技能,同时,在此基础上,也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努力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由于具有一定综合素养的艺术人才。师范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今后的中小学教师,对于艺术技能的掌握,不一定太深,但是要在“广”和“精”上下工夫,因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培养的是学生们的基础艺术知识和艺术能力,倘若我们的教师在技能和理论上似是而非,不够精通和博学,是不能适应基础艺术教育需要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培养,这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的理论知识支撑,音乐教育,顾名思义,只有音乐和教育并重,才能开展好音乐教育。对于艺术类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这些院校的学生,都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能力,这一点在他们艺术高考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进入大学校门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专业上的巩固和提高,作为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上层力量,没有过人的艺术技能,是不能在专业艺术团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因为艺术类院校要尤其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尽可能的将学生培养成为该艺术领域内的专业拔尖人才。所以说,在各类院校都开始艺术专业的情形下,每个学校都要对自己学校所开设的艺术专业进行合理的审视,对于自己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判断,每一个学校都充分做到了这一点,在全国范围来看,我们的艺术创作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才能够有立体式的发展。
二、加强艺术类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开发是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
课堂内,主要是对于现有的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是学校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诉求,及时的增补一些实践类的课程。举例说来,音乐专业中,近今年来有着一种教学音乐治疗学的新兴学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取得很多的治疗成效,很多学生有志于此学科的学习,但是却无从学起,作为学校来讲,应当正视学生这种学习要求,主动跟一些医学类院校和音乐治疗机构取得联系,为学生争取到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再者是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将实践类课程放到了最后一年,但是大学生们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往往是最忙碌的时期,有的忙于找工作,有的忙于升本或考研,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进行艺术实践,所以很多实践类课程也只是徒有其名。建议各类学校将这种实践类课程分解到大学整个过程中,才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持续贯穿的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音乐类学生,可以定期的举行音乐会、演出汇报会,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美术类的学生可以经常举办一些个人画展,个人的主题创作展览,还可以经常参加一些绘画和设计大赛,获奖和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竞争,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
课堂外,课外实践作为课内实践的有益补充,也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以求在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是要建立和维系一个稳定的实践基地,或者是艺术类的工作室,或者是某一所中小学校等,或者是某一个演出团体等,由学校出面,跟这些关系单位谋求长期的合作,如果能够顺利的开展下来,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比如一些地方的演出团体经常需要演唱和演奏人员,如果能有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但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还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实践。又如一些艺术类培训机构,经常需要教师做一些基础类的培训工作,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实践机会。特别是作为艺术类的学生而言,他们主要的价值呈现在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技能,多接触社会,锻炼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就业,都是受益匪浅的;其次是要在学校大力开展各类活动,学校对此要在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的支持,同时将主导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大展拳脚。例如对于音乐活动团体的支持,学校应当每年都拿出一定的经费,在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大开绿灯,同时鼓励同学们推陈出新,派驻专业的教师作为艺术指导,每逢有重要的演出,学校领导也应当多参加,以示支持。又如学校艺术界的举办,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从开始的创意理念到宣传口号到海报制作等等,都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教师只把握大致的方向即可,其结果往往都能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都能给我们以惊喜,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潜力,也让我们认识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中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培养多种实用技能是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条件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改变过去关门办学的旧模式,而是应当以开放的姿态,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主动的融入社会,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具体说来,根据艺术类学生今后的就业趋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技能:
首先是信息技能,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且我们的艺术类专业,很多都和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上个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电脑音乐、动作制作、电脑设计等多种艺术门类,而现实中能够掌握这写信息技术的同学却少之又少,掌握好这些信息类技能,不但能够有效的为自己的专业服务,而且还能够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个砝码。再进行信息技术培养时,要注意到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着重培养一些他们今后在从事艺术工作时所需要的技能。如一些音乐类美术类软件的使用等,学生们切实感到了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自然就会主动的学习。
其次是教育技能,不管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的学生,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只要有一定艺术技能的人,以后几乎都会涉及教学,或者是专业的技能教学,或者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或者是对业余爱好者的培训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学校应当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根据条件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们体验教师的角色,今后不管是否从事教师行业,这种教育技能的掌握,对他们来说都是终生受益的。
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近年来,一矿正处在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除了资金、技术外,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对此,一矿全面实施人才发展长远目标,加快人才引进工程,根据每年人才需求计划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资源,自2009年以来共引进煤矿主体专业高校毕业生325人。随着每年引进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不断攀升。
1.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它通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这种差异化的导学关系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并被逐渐推广至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发展成为企业导师制,即将企业内部有丰富生产经验和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年轻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支持性关系,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导师制是企业快速有效培养技术人才的途径之一。一矿结合自身实际,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切入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核心,以盘活现有人才基准,实行“导师带徒”和“矿领导一带一优培”制度,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建立导师与大学生职工的“导学”关系。目的是调动一矿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学生职工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签订师徒关系合同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快速有效提升大学生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的目标。
2.“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
一矿在人才培养体制探究过程中,积极推进以“导师带徒”和矿领导“一带一优培”为核心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的通知》、《导师带徒合同书》、《平煤股份导师带徒活动考核细则》,以及《关于选拔优秀大学生职工的通知》等文件,建立起有一矿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导师带徒。“导师带徒”培养模式以各战线副总工程师、各业务区(科)技术负责人、各队主管技术副职、矿特聘工程专家、技师、班组长、技术能手为主,带1-3名虚心好学、有上进心的中青年医护人员,按照一师一徒、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等形式,与所在单位技术人员签订师徒合同,在理论、技术、作风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帮带,按照缺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带徒原则,广泛开展岗位竞赛、技术比武,每季度对成绩突出的优秀师徒给予奖励,激励广大青年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提高素质,培养他们成才,导师制已成为了我矿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
(2)矿领导“一带一优培”。从井下各战线推选出一名在基层班组工作一年以上的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由各战线副矿长重点培养。培养期间,随同各战线副矿长下井,值、带班参加有关会议,督促、检查、落实战线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培养期间,战线副矿长重点从“带思想、带作风、带技术、代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继承发扬一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传授他们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培养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
3.导师制的实践与应用
首先,明确思想。为保证“导师制”人才培养有效开展,确立了以“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重点、走出四个局限、做好五个指导”的工作思路。就是以围绕服务矿井安全生产和科学发展这个中心,着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以培养一线青年人才为工作重点,大力培养一支以大学生职工为主,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精湛,一线经验丰富的青年人才队伍;走出四个局限即走出过去单纯的学徒制、教师制、培训制及为考试制的四个局限。导师对大学生职工实行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业务上指导、生活上教导、心理上疏导。引导职工摆正学习和工作关系,树立远大理想,瞄准奋斗目标,坚定学习信念,追求个人进步,创建美好人生。成为学有所成,成有所为的综合型人才,为一矿事业的大发展作出新贡献。
其次,择师选徒。通过择名师、选徒弟,建立导师师资库和青年人才库,使真正技术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和上进心强、基础好的大学生职工结成帮带对子,确立导师帮带关系。其中,导师带徒,坚持师生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结合成师生带教小组,签订《导师带徒合同书》的形式确认,师徒协议一般以一年为限,报导师带徒活动办公室进行审核、备案、确认;矿领导“一带一“优培,通过从采煤、开掘、机电、通风四条战线,各推选出一名在基层班组工作一年以上的优秀青年技术人才,安排战线副矿长“带思想、带作风、带技术、带管理”,重点培养半年。培养期间,随同战线副矿长下井、值带班、参加有关会议,督促、检查、落实战线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第三、严格考核。坚持“月考核、季评比、年表彰”的形式,形成一体化的考核管理体系。制定了由矿组干科牵头、各基层总支负责、区队考评、班组打分的考核制度。日常考核重点从下井出勤、工作能力、科技成果及技术革新、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获得荣誉称号等五方面进行。矿组干科及时收集基层区队上报的考核成绩,在一矿网站进行公示,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年度“十佳导师带徒对子”、职称聘任、评优选干的重要依据。同时,安排专人不定期深入到所在区队、班组和战线领导中间,进行动态考核,了解真实工作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逐步建立了矿、区、队、班组垂直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4.取得的成效
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范文3
一、八五九农场理论人才队伍培养现状
为了加强农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建设,八五九农场不断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力求理论学习真正取得实效,理论人才真正能够发挥水平。我们将理论人才队伍的培养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把理论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规划同步考虑。各基层单位按照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内容,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展开学习。采用组织宣讲、举办专业培训、聘请专家来场授课、观看电教片、组织事迹演讲会,选派专业人才外出参加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吸纳理论知识。
我们主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来培养理论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并纳入到个人工作能力培养规划中去。在理论制度建设上,我们主要将理论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目前,八五九农场理论人才队伍培养的各项机制正在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可行化,全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能力正在逐步提高,理论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能力得到不断凸显。
借理论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八五九农场始终注重理论人才的培养,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人才,以科学制度保障人才,以科学方法推进人才。以创新工作方法为依托,加强理论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建立校企科研与实践基地来培训理论人才,根据农场发展的自身需求,对各个行业涌现出的高层次知识人才进行重点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使其在重点领域、重要项目上谋求大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培养理论人才队伍方面作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但与新时期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一是农场理论人才队伍培养的学习连贯性、持续性、主动性不够。二是在理论人才队伍培养选送架构上不够完善,虽然农场不断加大对理论人才的培养力度,但从整体上看,更多地侧重于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并提供外出系统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而言,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老同志的理论学习容易成为被忽视及学习不深入的群体;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理论学习激励机制来激发领导干部自觉学习热情,增加工作动力,发挥内在工作潜力;四是理论人才队伍相对趋于年轻化,但毕竟受提拔重用人数比例相对有限,部分年轻干部觉得上升空间狭小,干事创业的热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影响;五是从学习质量来看,理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六是理论人才更好地发挥指导实践能力的典型事迹宣传不够,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突出,自觉学习、深入学习的劲头不足。
三、加强理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营造理论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强化理论人才强企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发展结果。树立理论人才培养的意识,积极获取理论人才,就会为现有人才队伍带来新的活力、新的思维、新的转变,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提供政策扶持留住人才。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律人、以制度用人是促进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人才的引进、使用政策,推行实绩导向、贡献导向的激励政策,为理论人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落实好理论人才的各项政策待遇,尤其是解决好大学生干部这类年轻群体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发挥理论人才的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宣传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理论人才如何更好地推动指导实践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理论人才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形成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当典型的热潮,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对理论人才的教育培训
理论人才队伍的培养,是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基本手段。要充分整合对理论人才的教育培训资源,科学设置理论学习的培训内容,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时刻坚定政治立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找准位置,发挥作用。作为以农业占经济主导地位的农场,可以与农业高校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定期输送人才进行培训学习,以此提高人才业务素质及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三)完善对理论人才的培养方式
结合农场实际,酌情将理论人才放到基层、放在一线,让他们带着问题在应对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负重前进,带着课题去调研,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增强服务群众观念,强化为民意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注重把理论人才干部放到复杂的矛盾当中,让他们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成熟起来、敢于担当、改进作风,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体验。基层实践的能力是验证理论人才作用发挥的衡量标准,凡是在基层实践中锻炼过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越是有理论素养的干部,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
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范文4
1、基于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从政策层面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概念。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工委的有关要求,我院积极探索,去年底开始组建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
2、基于我校面临形势的需要
2015年为我校的教学改革年,在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变革意义的修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一体多翼,多翼部分的大量工作需要在第二课堂实现,主要由学生工作系统来完成。学生工作系统由过去的安全稳定的维护部门、安全稳定的消防员、一个保姆团队,要上升为人才培养部门的组成部分。对这支队伍的整体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要求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系统和辅导员提出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专业团队、工作室定位、开展工作的途径和开展工作的方法
1、专业团队、工作室的定位及开展工作的途径
辅导员专业团队侧重理论性的研究和探讨,需要用专业化来探索。探索是具有方向性、指向性的。主要研究和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最前沿的、具有潮流性的理论和新动向以及实现工作的基本途径,为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成员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优质培训,搭建良好的研究、学习和交流平台,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辅导员工作室是基于理论探索基础之上,面向全校学生,面向基层,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或叫教师社团),它全方位为他们提供心贴心、一对一跟踪式的咨询、解惑、指导、帮助、培训、生活导航等全面服务;同时,也为朋辈辅导员、教师,为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提供各种培训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搭建平台。
2、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方法
一是工作室要基于团队的理论,把团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工作的理念,把工作的理念落实到工作方法和途径当中,谋求工作的平台;二是工作室内部要结合工作室的定位和目标,不断地拓展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内容、范围、途径和阵地。我们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团队的吸引力为学生在黑暗的夜空中点一盏最亮的灯,把所有需求者吸引到工作室来。
三、我校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1、制定了工作方案
每个工作室制定有详实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室的名称、简介、工作室定位、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计划、专业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和服务等)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
目前,17个工作室均建立了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受众群体不断增加。如:西京驿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已有关注用户3300余人,仅2014年10月30日晚,工作室组织的一次达人秀决赛,微信公众平台单日浏览量近20000人次。
2、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
(1)学院先后制定了《西京学院辅导员专业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和《西京学院关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度,从而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辅导员个人或团体自愿申请组建辅导员工作室,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评选活动,获奖工作室成员在政策允许的条件范围内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级别评定时予以倾斜,被评为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在岗位评聘、职称评审时,优先予以考虑。
(3)保障运行经费
学校保障辅导员专业团队必要的运行经费,其经费从辅导员年度专项培训经费中支出;辅导员工作室运行经费学校允许社区(书院)从本单位年度发展基金中支出;社区(书院)要为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提供充足的工作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和良好工作条件,并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3、构架了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运行系统
目前,学校在校级层面组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大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团队;大学生学业指导团队;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团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团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团队;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团队等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而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又下设17个辅导员工作室。
四、团队和工作室的主要特点
1、团队协同精神凸显
辅导员原来只负责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在团队、工作室要面向整个社区(书院),甚至要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变人自为战、班自为战为团队协同作战。
2、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
团队或工作室成员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促进了专业团队梯队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团队架构。
3、整合资源,优化队伍
在遇到问题和进行危机处理时,团队工作模式为辅导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援支持和专业后援支持。后援支持还能使团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力量进一步整合,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稳定的发挥,工作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辅导员职业倦怠中的无价值感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五、辅导员专业团队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目标
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金融实验 人才培养 创新方法
2008年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经受剧烈冲击,究其原因是全球金融化使然。由此可看出,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国际社会,受国际金融事件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金融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也对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实验教学建设与定位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根据金融业的飞速发展、金融全球化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金融学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实验教学针对金融人才培养措施建设为中心,提出我国高校金融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定位,即应按照面向金融现代化、金融全球化,金融未来发展趋势,以当下及未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金融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保证高校金融学专业不仅在总量上培养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同时在结构上满足社会对多种类、多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围绕高校金融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定位,本文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并对这些措施建议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重组整合金融学实验教学,构建多类型、综合型金融实验教学体系
为适应金融现代化、金融全球化需要,有必要对目前比较陈旧的高校金融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重大调整。根据金融学科自身发展与认知规律,打破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附属金融理论课程的束缚,更新实验选题,重组整合金融学实验教学内容。
1.构建多类型的金融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金融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构成按创新的推进层次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构建多类型金融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目标在于改变现阶段金融学实验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与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上的缺漏,,在研究金融学实验教学自身的教学与认知规律基础上,根据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删除传统重复的实验内容,更新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研究性实验,形成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多层次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以下就这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展开探讨
(1)演示性实验:该实验类型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演示性实验由教师亲自操作,学生仔细观察、验证理论、说明原理、介绍方法,延时性实验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验证性实验:该实验类型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结论的实验过程。验证性实验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学生操作并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实验数据处理。
(3)综合性实验:该实验类型是指实验内容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是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实验。综合实验可以是学科内一门或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运用多方面多方面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综合性实验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知识点的关联性与衔接性,组合和实践应用能力,完成实验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对接。强调不同特长学生之间的共同协作、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研究性实验:该类型实验是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生独立完成从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设计、制作并实际操作运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设计研究性实验教学多采取教师设置障碍、改变实验情景,调整实验路径等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实验对象,对现成的实验质疑问难、对那些反常现象,深入思考本质,激发灵感,开展创新思维,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和解题途径,并能从中优选最佳方案和途径。设计性实验的目标在于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学科内容、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撰写科研报告和有关论证报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构建金融学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金融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按学科群的研究层次和方向,依托行业优势,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统一规则,开设包含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及跨学科综合实验的多层次综合实验。
(1)结合实验教学的认知规律组织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金融应用型人才,要求课程综合实验的重点集中于培养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方面的掌握。
(2)专业综合实验是在金融市场专业的相关课程综合实验基础上,从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整合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开发出有针对性的综合实验课。
(3)跨学科综合实验从金融学一级学科上整合金融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培养专业基础宽、动手能力强、自主发展能力强的高层次金融学人才。
3.创建多层次实训系统
建立金融仿真实训室,把金融机构“搬到”学校,进行配套的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多层次模块化金融学实训教学体系。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实施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校内综合模拟实训、设计创新性训练的四种层次模式金融学实训体系。
二、创建高素质的金融学实验队伍,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采用引进、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方法加强金融教师队伍建设。在专业教师中或在经济、金融企业工作人员中选拔、培养或聘请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充实实验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鼓励实验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教学管理。
其次,金融实验教学采取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以网络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发展为目标,充分满足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投资、外汇买卖、期货期权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升金融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地位。
最后,根据金融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与产品创新,采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金融实验技术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的实验教学方法,根据“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及时融入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渗透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研究性和障碍性实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使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紧密有效结合。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编号:152400410039)
跨境电子商务目前而言属于新兴事物,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作为保障。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教育体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有效的培训平台等使得限制了人才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全面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全面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不断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高校及各培训机构纷纷加大了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难以全面达到跨境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其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教育体系
在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当前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一方面,培养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包括高校在内的培训机构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系统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的培养体系很多都是浅尝辄止,甚至很多都没有制作专业化的培训资料。另一方面,相应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教育机构没有对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缺乏与企业和人员的沟通交流,使得课程的针对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其主要重视单方面的基本技能培训。另外,教育和培养的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的效果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跟进,使得相关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2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当前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我国各培训机构和高校等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其一,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存在身兼多职的现象,很多讲师的能力良莠不齐,难以胜任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其二,包括高校在内的师资团队很多都缺乏实战经验,其所讲授的内容基本都过于理论化,与跨境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出现脱节现象。其三,缺乏高级的人才培养教师,其所培养的人员一般具有普适性,而缺乏高级化和专业化的人才。
1.3 缺乏有效的培训平台
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具有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平台,当前,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培训方面主要是以速卖通和敦煌网等为低级培训和教育平台。其存在的问题较多,难以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一方面,这些平台的所有权属于不同的企业,其作为相互之间的竞争对手,难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相互合作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各平台的具体运作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其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来进行运作,因此其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所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
2.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加强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目前我国整个教育界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对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形成高校和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合作的专业化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小组,对各行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有效的调研,并对其做出有效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使其能够保持长久的有效性,进而能够有效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分层次的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对于初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对其进行基本课程理论的教学,并使其更加注重在企业中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增强其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中高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则要通过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组成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对其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培养,使其能够充分掌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发展的需求,进而不断提升其专业化技能,充分适应市场变化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2.2 增强师资团队力量
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面,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当前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必须要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团队。一方面,要对当前包括高校在内的培训机构的讲师进行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使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深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中进行实践,增强讲师的社会实践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使其能够为学员进行更为专业化的指导,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另一方面,要从高校和科研院所甚至国外引进专业化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教师,使其为当前国内的师资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和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等情况,制定专业化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并对其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全面增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能力。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和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3 实现政府、高校、企业的全面合作
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实现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全面合作,以此增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全面坚持以政府为引导,并坚持以高校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增强相互间的合作能力,全面实现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2.3.1 强化政府为引导作用
其一,政府要根据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出台相应的扶持性政策和措施,全面支持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培养平台建设、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等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二,要制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标准和认定,通过政府的作用,组建专门的小组,根据各行业跨境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对人才进行认证,并颁发证书,对一些高质量的人才进行相应的补助。其三,要不断引进高级人才,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使其增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能力。其四,要制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并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充分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3.2 坚持以高校为依托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对高校教师进行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培养,使其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使其密切关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企业外高校基地建设,建立企业与高校的相联合的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将高校的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的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效果。
2.3.3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企业最终是吸纳人才的场所,一方面要鼓励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到企业进行深入的实践,在企业中对其进行二次培养,使其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先进方法和理念,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晋升和激励机制,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对其具体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将其作为职位晋升和激励的重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其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工作能力。另外,企业要不断完善其组织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就业。
总结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人才作为保障,以此促进其实现全面、健康有序发展。从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要全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师资力量,实现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全面合作,完善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增强人才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作用,进而充分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连远强.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2]陈国雄.温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