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1
doi:10.14033/ki.cfmr.2017.10.01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24-02
人工耳蜗作为一种生物医学装置,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耳聋患者的听觉感知障碍。人工耳蜗植入是临床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助于听力重建,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的言语感知能力,也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言语可懂度的提高有明显的益处。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组成部分[1]。在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韵母的习得相对容易,声母的识别相对较难[2]。能否识别音节组成中的声母和韵母部分,反映了听障儿童对语音细微差异的识别程度。研究人工耳蜗植入不同时段声母和韵母识别的状况,对更规范地开展手术治疗,改善康复教育方案,提高术后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5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机后12个月的语音识别评估成绩进行追踪评估,探讨人工耳蜗植入不同阶段与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成绩的关系,为康复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的50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2~6岁,平均(1.6±0.7)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03年,长沙)》规定的入选及手术成功标准[3],且均植入澳大利亚Nucleus 24CS型人工耳蜗。本研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均为双侧重度或极重度聋;认知能力在正常范围,内耳及听神经无明显发育异常,无严重畸形;开机后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且康复效果明显;智力正常,不伴S其他影响认知能力的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插管全麻,取仰卧偏头位,保持术耳朝上。经由乳突后鼓室径路植入人工耳蜗,以电钻切开乳突并轮廓化处理乳突暴露骨面,使得面神经垂直段轮廓充分显露,于三角区(即面神经骨管、垂直段及鼓索神经之间区域)将面神经隐窝磨开进入后鼓室,观察圆窗龛缘及小部分圆窗膜。选用Nucleus 24CS型人工耳蜗(澳大利亚),根据接收器的大小准确设计植入接收器的颅骨表层钻磨骨槽。于圆窗龛前下缘使用1 mm钻头磨入至鼓阶内部,见少许淋巴液流出,用肌肉封闭小孔,并认真清除骨渣,经耳蜗钻孔利用电极植入器将电极尽量完全送入鼓阶内部,利用肌肉或筋膜对钻孔周围进行堵塞,参考电极放置于颞肌下方,使用耳脑胶固定后,将接收器嵌入并固定在已备好的骨槽中,开机检测电极工作正常,分层缝合,加压包扎5 d。静滴消炎7 d后拆线。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评估方案采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语音识别”测验,评估内容包括声母识别、韵母识别两项[4]。韵母识别测试分为3个测听词表,选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的31个韵母,按照语音测试词表编制规则组成75个词,编制成25组,每组由3个词组成,其中有1个测试词,2个陪衬词。声母识别测试分为3个测听词表,选用《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的21个声母,按照语音测试词表编制规则组成75个词,编制成25组,每组由3个词组成,其中有一个测试词,2个陪衬词。所有词都配有彩色图片。所有评估人员均接受统一培训,且按语音识别测试的要求进行测试。所有患儿均在指定的康复机构完成12个月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术后儿童在3、6、9和12个月4个时段的语音识别能力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50例儿童术后不同时段的语音识别能力评估成绩差异显著,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的成绩总体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是目前使其获得听力或改善聆听效果最安全有效的解决方式[5]。植入后的大部分患儿能够通过言语康复训练建立起正常的听觉反应,获得运用语言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的言语感知能力。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及科学规律的听觉语言训练,患儿的听觉适应和听说技巧的逐步完善,听觉及语言能力的康复效果越来越好。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和术后康复时间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6]。然而有报道认为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对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成绩的影响不显著[7]。
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反映植入者听觉康复能力获得的情况,是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的重要评判依据。术后康复时间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8]。本研究通过对5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不同康复时段对其进行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能力评估发现其不同时段的语音识别能力评估平均成绩差异显著,并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的成绩总体呈向上发展的趋势,说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能力与康复时间呈正相关。而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成绩的提升幅度逐步减小。在康复3个月时,韵母最容易识别,3个月和6个月得分的差异较大,表明听觉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此时要重视人工耳蜗的调试,因此在3个月和6个月的听觉康复过程中,要针对每个孩子的听力特点,进行人工耳蜗的调试,尤其在开机3个月内增加调机的次数是必要的,通过调试可逐步使听力重建效果达到优化。康复进行到9个月和12个月时,标准差越来越小,说明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趋向一致。因此,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而言,在康复训练中,韵母和双音节识别应最先进入听辨训练。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人工耳蜗自身的局限性,人工耳蜗植入者接收和分析语频中信息的能力要比听力正常的人差,但是随着听觉经验的积累,听觉分辨能力会越来越好。因此,在缺乏语境与非语言情境因素的情况下,发生语音识别错误是普遍现象[9]。同时,人工耳蜗的局限性会影响听障儿童听辨相似音的准确性,但随着康复训练时间的延长,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细致分辨能力会逐渐提高,识别越来越准确。声母因自身发音时长短、声音能量弱及频率较高而不易被察觉或易被错误识别。同时声母之间还存在许多相似性[10]。
在本研究中,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康复效果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听觉能力的评估应每3个月进行1次,以便更合理地制订康复目标和教育方案,并为其康复教育方案提供依据。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数量较少、跟踪时间较短等问题。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需长期、大样本量的随访才能总结出更确切、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0.
[2]刘巧云,赵航,陈丽,等.3-5岁健听儿童音位对比识别习得过程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2):116-119.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03年,长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66.
[4]孙喜斌.听障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M].北京:二辰影煲粝癯霭嫔纾2009:35-36.
[5]冯瑞玲.护理干预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62-63.
[6]梁巍,刘婷婷,周丽君,等.241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外在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3,11(2):234.
[7]郑文芳,卢晓月,郭煜然.6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的结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14):184-187.
[8]崔丹默,王顺成,石颖,等.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言语识别效果的评估[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2(11):181-184.
[9]许庆庆,翟所强,韩东一,等.不同年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4(29):310-314.
[10] Daniel F,Diane K P,Humes L E.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nsonant and vowel segments to the recognition of words and sentences:Effects of age and hearingloss[J].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2,132(3):1667-1678.
(收稿日期:2016-12-10)
①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②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2
人类听觉与声音理解、语言交流、音调识别及音乐鉴赏等直接相关。人工耳蜗实现的是听觉重建,而对声音的理解和语言形成、音乐感受等则需要在听力恢复后进行康复学习和训练。
语前聋
术前患者没有听觉,即大多没有语言基础。在人工耳蜗手术恢复听觉后,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语言,也就是语言康复训练。
一般而言,1岁前手术的婴幼儿,听觉-语言发展进程与同龄听力正常儿童相当,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语言康复训练,有经验的家庭可以与正常儿童一样进行家庭教育(也叫家庭康复)。
1岁以上,尤其2~3岁以上的语前聋儿童,由于已延迟或错失语言发育的黄金期(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黄金期为6月龄到2岁),需要加强家庭语言康复或去专门机构(残联下属的语训机构或其他专业语训机构)进行语言强化训练,以期尽快能赶上同龄听力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
一般来说,2~3岁前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聋儿,进行6~12个月的专业训练后,大多数都能达到正常听力儿童的语言水平。当然,语前聋儿童手术年龄越大康复周期也相应越长,这与语言中枢的发育直接相关。
语后聋
由于手术前患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有了相当的母语水平,因此,绝大多数语后聋患者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语言康复训练。术后只要不断地进行听觉-记忆的自我强化锻炼,基本都能达到理想的言语交流水平。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3
2009年1月8日,记者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术后孩子的家中,采访了首批植入人工耳蜗的6个幸运孩子。
2008年年底,青岛市重度聋儿“重建耳聪行动――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开始实施。受助儿童人工耳蜗费用将由市财政担负。低保户家庭重度聋儿,给予一次性植入人工耳蜗救助费15万元,低保边缘家庭,给予一次性植入人工耳蜗救助费12万元,其他家庭重度聋儿一次性补助8万元。可以说,青岛在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上是补助金额投入较大的一个城市,也是把重度聋儿救助纳入政府政策管理的城市之一。
邢惠佳
(1岁3个月,双耳120db,先天性耳聋)
佳佳是第一个手术者,实施手术8天了,由于感冒,要多住院观察几天。爸爸是建筑工人,妈妈在农村,没有工作。术后,姥姥和妈妈在医院陪护,爸爸没有来,爸爸的任务是挣钱。
妈妈感言:
医生说佳佳听力是重度耳聋,戴助听器也没什么用,孩子小,还不能上学,我就在家教她说话,叫一声“妈妈”我教了3个月才会。
知道我们被“项目”选中后,我高兴得恨不得从楼上跳下去,我们两口子抱着哭。……
妈妈期望:
我希望佳佳长大后好好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别忘了帮助过他的好人们。
辛萌佳
(4岁,右耳110db 左耳无听力)
佳佳也是8天前手术的,由于恢复得不错,一早刚刚出院,记者赶到佳佳的家里看望。孩子已经满屋子跑了,看上去精神很不错。佳佳妈妈没工作,属于农转非户,爸爸做零工开车,一个月有1000元的收入,生活上一直靠老人资助。这次项目捐助,残联给佳佳出了12万,家里又凑了3万和1万元的手术费。
妈妈感言:
佳佳不到一岁就发现耳聋了,当时测试100db都没反应,没有能力做耳蜗,就配了助听器,效果不好。当时残联来电话,通知我们去市残联填申请表,没想到这么快就批下来了。开始几天睡不好觉,担心选不上,要是做不了一辈子对不起孩子。批下来了还睡不好,高兴得睡不着啊。感谢政府和残联,让佳佳走出了无声世界。
妈妈期望:
一个月后开机,我想象声音把佳佳吓一跳的感觉。……
佳佳会说话,和健全人一样能交流,长大后可以独立,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了。
(据悉,佳佳将在2月四五号开机,开机在市康复中心进行,开机调试后,将直接进入班级进行康复训练。)
尹琳
(3岁 听力损失100db以上)
见到依琳是手术的第二天,他精神还不太好。依琳的父母都是聋人,没工作,平时做些零工,享受低保。这次,残联掏了15万,依林父母掏了1万手术费。
奶奶感言:
我嘴笨不会说话,就是感谢残联,不然我的孙子永远也不会说话。残联要是不帮我们,我们一辈子也挣不出这么多钱。现在觉得有救了!
奶奶期望:
我们不能报答国家了,孩子以后报答。
王馨培
(1岁3个月,双耳100db)
王馨培小名坤坤。坤坤是头一天的第一台手术,8:30 进的手术室,11:30 才出来,急坏了坤坤妈妈。
坤坤妈妈没有工作,爸爸一个月挣900元。这次残联给出了12万,其余的3万和1万元的手术费也是亲朋借助的。
妈妈感言:
刚发现孩子耳聋时,我哭啊,到北京看病,看到这样的小孩可多了,心情才稳定些。可是,不是没有办法,耳蜗钱太多,我们无能为力。刚回到青岛,残联就通知我们填写申请,得到消息,我和奶奶都哭了。
爸爸感言:
从残联做项目上来说,这个项目给残疾人的补助是最多的,因为孩子不能耽误啊,选上后我们特别激动,我们真是感谢残联。希望你们多帮助呼吁呼吁,植入耳蜗确实钱太多了,多给孩子们一点希望,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
妈妈期望:
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能跟我们交流,这就是我全部的期望。别的都不求了。
牛正
(5岁 全聋)
牛正在市康复中心训练了1年半,主要是看口型,助听器对他没什么效果,叫爸爸妈妈不清楚,听着像一个音。父亲也是聋人。这次,妈妈为牛正选择了18万的耳蜗,按标准,残联资助了15万,余下的3万元和1万元的手术费,牛正妈妈四处筹款,终于凑齐了。
妈妈感言:
当时怕选不上,2006年我们申请的王永庆耳蜗项目时,我们就没选上。这次选上后我都不信,还这么快。我还给残联打电话核实。真快啊,说元旦后就给做。不巧的是,我们赶来后,孩子发烧了,急死我了,就怕不给做啊。烧一退,我就抱着孩子去残联,看一看我们已经不烧了,就怕做梦一样的机会突然就没了。其实我们根本不必担心的。但当时真怕啊。
我想好了,等开了机,开始康复训练,训练费、电池费什么的,我借钱也要做到。住得远,到时候我到学校附近租房子,一周接一次是不行的,怎么训练啊?要是那样的话,你连耳蜗都不用做了。
妈妈期望:
孩子不一样,想法不一样。开口说话就行了,不求学习有多好。
庞德康
(4岁全聋)
康康的父母没有工作,耳蜗的费用由残联担负,一万元的手术费也是家里亲戚凑起来的。康康正在手术后的恢复阶段,精神状态一直不好。妈妈爸爸静静地等待着。……
妈妈感言:
这简直像做梦一样,我真的想不到政府能给我们这么大的投入,救了我的孩子,也救了我的全家啊!我要是不尽心教康康说话,我这个做妈妈的都对不起残联对我们的帮助。
妈妈期望:
我希望康康能做一个有用的人,也能报答国家,回报帮助过他的人。就是我最大的期望。
术前禁食,6个不知世事的孩子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到处找食物,一岁多的孩子甚至啃起了爸爸的打火机……这漫长的24小时对妈妈来说及其难熬,又似是黎明前的黑暗,每位妈妈心中都充满了希望。当声音开启,是惊恐?是好奇?还是紧张害怕?妈妈们兴奋不已。
路是漫长的。开机后的听力语言训练需要家长全力以赴,就像牛正妈妈说的那样,要是家长不尽责任的话,你连耳蜗都不要做了。当我得知,耳蜗的电池费用是一天3元,再加上康复训练费,每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妈妈爸爸们还须努力,不能辜负了国家给我们的巨资投入。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 儿童;电子耳蜗植入术;术后护理
人工电子耳蜗又称电子耳蜗赝复物(Cochlear Implant),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聋人康复新技术,是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技术中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直接刺激聋人耳蜗内的听神经细胞,使听神经细胞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这个动作电位会沿神经纤维传播到末端,引起末端器官的反应,使聋人产生听觉。目前儿童电子耳蜗植入术已基本成熟,但对于儿童来说,因其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沟通障碍、电极脱落和术后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成败。现行的术后护理仍采用外科普遍的护理方法,不能全面护理到位,特别是电极脱落和沟通障碍。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成功地为8例儿童患儿进行人工电子耳蜗 植入术,术后结合专科护理和小儿护理经验制定既全面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中男5例,女 3 例;年龄1.1~8 岁;其中语前聋3例,语后聋2例;先天性耳聋2例,药物性耳聋1例。术前患者均符合基本手术适应证:检查双内、外耳发育正常, 乳突气化良好,残留末梢神经对电刺激有反应;均无其他心理、生理、精神疾患,身体智力状况良好,全都行相关影像学及各项听力检查,均符合手术指征。全部于全麻下行电子耳蜗植入术,术后经过专科护理,全部康复出院。
2 手术方法
简介术前行充分准备和护理后,患儿均行全麻,而后作耳后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暴露乳突骨质。面神经隐窝进路,在颞骨鳞部和乳突部的相应部位磨出骨坑,鼓阶钻孔,磨除骨嵴,插入电极,将刺激器置于埋植床内,特制生物胶固定,用无损显微钳和显微叉将电极经面神经隐窝由圆窗骨小孔插入鼓阶内, 而参照电极放在颞肌下面,用缝线固定移植物,封闭术腔。最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伤口加压包扎。
3 术后护理
3.1 全麻术后护理 患儿术后平卧、头偏健侧或侧卧,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导致电极脱落或移位;观察T、P、R、BP、瞳孔、意识及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2 饮食护理 患儿术日禁食,次日起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减少咀嚼运动,防止电极脱落或移位。加强维生素及蛋白质、纤维素的摄入,可以多给予患儿喜欢的果汁及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内耳逆行感染。若有恶心、呕吐剧烈者可静脉给营养液,一般2~3天后恶心、呕吐可自行好转。
3.3 密切观察及注意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术后头皮血肿,必要时行头部加压包扎;观察局部有无皮下气肿、耳周有无红肿、有无脑膜刺激征,如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特别注意勿用力擤鼻、打喷嚏,咳嗽者及时查找病因治疗,必要时给予中枢抑制剂;头部勿剧烈运动,减轻下颌骨活动,防止电极脱落或移位。
3.4 防止电极片脱出 防止电极脱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为患儿一般自控能力较差,术后疼痛、眩晕、束缚等因素容易导致患儿哭闹、头部剧烈活动或对切口撕抓,导致电极脱落或移位,最终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采取积极的方法减轻患儿疼痛,细致周到的生活护理,满足患儿的要求,创造患儿喜欢的环境、气氛、活动等转移患儿注意力很重要,有时一定束缚或镇静药物对患儿的康复特别是防止电极片脱出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注意,对于体外部件应避免潮湿,远离高电压、强磁场,禁做MRI,少做CT。
3.5 防治并发症
3.5.1 感染的防治 感染是电子耳蜗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是患儿撕抓伤口造成敷料脱落、伤口污染。因此,术后一定要加强患儿看护,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若有皮下气肿,应及时处理以免引起感染;若感染累及埋植部件时,可导致机体产生异物排斥反应,需取出埋植部件方可治愈感染。此外,术中损伤所致感染或对高仿生、高密度异物的排异,也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1]。因此,术后要严密监测患儿感染征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应用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象主要是儿童,对抗生素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在应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权衡抗生素的副作用及剂量。
3.5.2 颅内并发症的防治 出现颅内并发症后果很严重。其原因主要由于手术中将电子耳蜗插入内耳骨阶,可触及外淋巴液,对于CT不能检查出来的内耳畸形病人,术中术后均会出现淋巴瘘;而鼓阶外淋巴借小管与蛛网膜相通,术后通过降颅压和抗感染治疗,可以减少淋巴瘘的发生,预防颅内感染[2]。所以,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是否有颈项强直、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3.5.3 排异反应 虽然电子耳蜗的材料不断更新,机体对体外装置及体内部件的排异反应已经很少,但仍不容忽视。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及局部变化,注意与感染鉴别,并排除其他病因,确定为排异反应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3.5.4 其他并发症的防治 术后可能出现耳漏、面瘫、眩晕、耳鸣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要经常查看患儿伤口情况,主动询问患儿尤其是内耳畸形的患儿有无头痛、眩晕、呕吐,观察患儿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儿耳部有无清亮液体流出,及时送检确定是否为脑脊液耳漏;观察病人是否有面部抽搐、眼睑闭合不拢,进食时味觉消失等面神经受损症状,因手术经乳突进路至面神经隐窝,触及面神经,可能会造成面瘫,以及中耳积液而致中耳内饱胀感。
3.6 术后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3.6.1 沟通障碍 依据认知发展学说的分期,大多数患儿属于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前运思期,此期儿童的思维发展到了用符号的水平,即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但思维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事物时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持久和分类[3]。由于患儿听觉障碍,其语言能力基本为零,不会使用语言,使护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但是患儿平时会通过一些习惯的身体动作和表情变化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或不适,术后伤口疼痛、不适、恐惧等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动作,通过这些方式和外界建立沟通。这就让我们有机会掌握和患儿沟通的渠道-观察患儿身体的动作和表情变化。但这必须要求其父母之前了解患儿一些习惯动作所表达的需求意思。因此,解决沟通难的问题,首先应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掌握患儿日常行为习惯和异常行为习惯,了解患儿习惯动作所代表的需求及所表达的情绪变化,让家长积极参与找出患儿疼痛及不适的原因,并予以纠正或去除。除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及小儿护理经验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充分发挥非语言沟通方式的作用,将所表达的信息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利用空间和触觉传达给患儿。非语言沟通交流是无意识的,它不象语言交流可以有意识的检测词语的选择[3],所以应掌握儿童心理变化及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3.6.2 听觉言语康复知识缺乏 目前临床应用的电子耳蜗装置都不能完全模拟正常的耳蜗功能,术后患儿仅能借助电子耳蜗装置获得有限的声信息,多为失真或畸变的“声音”,也就是说他们的语言学习仍处于零起步。因此,术后的语言听觉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听觉言语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然而,很多家长由于受家庭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及对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的影响,缺乏对言语听觉康复知识的了解。因此,应指导家长掌握有关康复知识,共同配合完成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向家长交待有关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如听觉训练从听觉注意、听觉辨别及听觉记忆能力开始,使听觉概念形成;发音训练从呼吸口型与舌位训练开始进入音调和拼音训练,并结合实物、场景、玩具及图片等,从单词、词汇到语句[4],从自然序列来发展听觉、知觉、语言与认知,根据家长反馈信息,建立随访手册,不断评估与预测听觉的发展程度。
4 讨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自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电子耳蜗的设计改进、手术方面、并发症的处理、术后康复等方面。但护理方面的提高相比上述方面稍有逊色,特别是面对儿童术后的护理。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的护理原本就有明显的专科特点,再加之护理对象是儿童,使护理难度大大增加。以上是我科最近一年来不断吸取和总结的护理经验,相信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总结和提高,会积极配合电子耳蜗植入术,使手术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汤建国.电磁植入或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5,6(33):91.
2 薛慕,娄秀岩,王建英.后鼓室感应式单导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几个问题.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90,5(25):295.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家长心理;听障儿童;康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06-02
假如你的孩子是听障孩子,你该怎么样?
作为一个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我想说一说家长在面对听障儿童时的普遍的情绪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积极、主动、平和”这是较好的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在康复过程中不断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完成康复并走向社会。
积跬步而致千里、纳百川而成江海
在一般人看来琐碎、繁杂甚至无趣的练习,却是听障孩子的妈妈们每天都好做的事情,在妈妈们每天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也在一点一点的进步。
除了积极情绪,还有大量的消极情绪存在于家长当中,有研究发现听障儿童康复期间有几种普遍的影响听障儿童康复效果的家长心理:期望过高、依赖康复教师、自卑、内疚②。出来这几种常见的心理,随着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数码产品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愈来愈发达等的新形势下,还有一些新出现的家长心理,同样影响着听障儿童康复效果:
一、顺其自然:
这类家长自己、孩子的要求都不高,只要“老师教的我能听的懂,我教的孩子听的懂,孩子说的我听得懂。”就可以了,不会给孩子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往往进步缓慢。
二、听之任之:
这种情况多存在于选择二胎的妈妈,他们更重视二胎(尤其是健康的二胎)对于现在的孩子的照顾就不那么重视了,这部分孩子最后回归聋校的概率比较大。
三、自恃过人:
这类妈妈一般学历较高,低头视人,不听教师劝解,不顾孩子已有水平,常根据自己的以为,给孩子较高的目标,使孩子常常感到困难从而产生一定的厌学现象。
我们学校就有这么一位妈妈,(孩子现在在园的),这个妈妈和爸爸都是高学历的,孩子从8个月就开始带助听器,现在两周半,耳蜗刚开机1个月。这个孩子学习能力和听都是不错的,但清晰度很差,除了他妈妈和熟悉的人,一般人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无论是AV课的老师还是集体课的老师都跟妈妈说过,要加强孩子的清晰度练习,回家要注意帮助孩子练习声母的发音。这位妈妈几乎都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在家每天都练习的,我们声母第二阶段已经快练完了,来给老师说说’奶奶’。”然后孩子会跟着妈妈重复一遍,“他现在数数已经能数到30了,来给老师数数。”然后孩子开始“yi、en(第四声)、han、heng(第四声)、en(第三声)开始数。”第孩子数完,妈妈就说“看,他现在数的很顺了,他平时说话我都能听的懂的,他爸爸不懂的我给他翻译,在家里交流没有问题。”
在一次教师交流中,他的AV老师还说了一件事:在AV课上,妈妈问了个问题“孩子为什么耳蜗开机后1个月了,程度和之前戴耳蜗没什么变化?”AV老师就把孩子、妈妈等情况都跟妈妈分析了一遍,然后告诉妈妈之后可以怎么做。听完之后,妈妈说了一句“你和他爸爸说的一样,可是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好,我是这样做的……。”
四、焦虑、紧张:
曾经接待过这样一个妈妈,她的孩子每天一到校门口就开始哭,不愿意进校门,问她为什么要把孩子逼的这么紧,她就说:“没有啊,我没有逼他啊,我们小区里,跟他同龄的孩子都已经会这个,会那个了,我们家孩子什么都不会,如果是你,你也会急的呀,他还是这样的,我都不敢带他出去,只能每天和他在家里练习。”
这类型的家长在孩子放学以后进行家庭复习训练时的态度和方法欠妥:他们对孩子学说话没有耐心,方法呆板,操之过急,使受训聋儿在家训练无兴致,家长自己也经常头痛、失眠,有时食欲不好,性格也变得暴躁。③
对于积极的心态,我们的妈妈要保持,对于消极的心态我们又该如何呢?
五、正视自己的问题
积极和教师交流自己在家里辅导孩子时所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在言语、语言、态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式,多方配合帮助,逐渐发现、改正多方面的不足,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来家长愿意面对现实、正视自己。不要以 “我不会教”、 “我的孩子太皮了,我管不住,他不听我的”等等借口,来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他人。
多回头看看孩子的以前,对比孩子的现在,从纵向发现孩子的进步,少一些孩子间的横向比较。
还有部分“自视甚高”的家长,在教师、家人、其他家长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家人或可以逐渐削弱妈妈对于孩子的掌控,其他亲近的家人多带;或者也可劝解妈妈适当的进行心理咨询,逐步改变这一不良心理。
六、正视孩子的问题
正视孩子的生理,如孩子是否有多重障碍、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感觉统合失调等,若有,则妈妈和家人要对孩子进行双管或多管齐下的方式帮助孩子康复,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开口说话。
正视孩子的心理,适时满足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能对他后期的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家长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我们一定要重视家长心理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引导家长用积极、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康复,尽量减少消极心态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影响。
注释:①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又因为聋儿通过人工耳蜗的植入配合康复训练,大部分都已经具备听说的能力,故残联已于几年前发文,改聋儿为听障儿童,文中所出现的“聋儿”均所参考文献中的原文内容②由于本人所在康复中心中与孩子一起康复的98%都是妈妈,所以在本文中所说的家长指代的均是妈妈或直接使用“妈妈”。
参考文献:
[1] 高成华:聋儿康复事业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3(1)6-7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6
这种差异性的生源生态,是我们学校赖以生存的条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精心呵护。如何让这些社会经济地位、生理、心理处于弱势的孩子融入主流社会,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研究本校学生的特点,确定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
分析我校学生的特点,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随班就读儿童渴求知识,希望接受平等、正规的教育,做事有一定的责任感,独立自主性强。但这些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基本行为习惯较差;胆小、自卑,交往合作能力较弱;内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感、被歧视感和对立感,家庭背景千差万别,父母工作稳定性差,学生流动性大。
教育就是唤醒,开发、养成、激励、陶冶。我们认为,让儿童在实践活动中把外部的要求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要,将被动的行为逐渐转化为主动的行为,再把它提升为自主、自动的行为,这便形成了习惯;一个个好的习惯串起来就构成了健全的人格t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学生就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自我悦纳,现实地面对生活考验,理智地应对各类问题。
因此。我们从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做起,培养学生“我负责”的责任心,养成一个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体验成功,形成“我能行”的自信心,拥有“我快乐”的学习成长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评价,进而主动、全面发展,逐渐形成“我负责、我能行、我快乐”的独立、健康的人格。
二、营造全纳教育氛围,建设全纳教育环境
1.塑造“我负责、我能行、我快乐”的校园文化
在巨山小学没有特殊的儿童,只有特殊的教育。我们利用两个载体对学生进行“我负责、我能行、我快乐”的自我教育。一是日常学习生活中以“专注做好每件事”为主题,课内外结合,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二是让所有学生包括随班就读儿童参与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利用学生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独特资源,关注学生家乡的文化,用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学生,用中华民族精神激励学生,用民族团结精神凝聚学生,使他们逐步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立志做了不起的中国人。所有的孩子在毕业时,都能获得一笔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掌握3种以上的民族艺术技能,记住了56个民族的名称,了解了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找到了自信,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为随班就读孩子创造适宜的生活,学习环境
(1)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比如:我校接纳了14名听力语言障碍儿童。这些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不能仅仅依靠家庭或康复中心。学校为这些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专门为他们改建了寄宿部,修建了正音室,配备了课余辅导教师。
(2)创造自然的学习环境
比如:学校将听力障碍的孩子融入到各个年级随班就读。教师坚持“不丢掉一个孩子”的信念,千方百计想办法,为孩子们创造自然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以自然的方式学会主动获取语言。
(3)创设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随班就读的孩子刚进校时,存在着高度的戒备心理和强烈的自卑感。他们看人的眼神都是冷冷的,稍有一点不合他们的意,他们就会大声地叫嚷,甚至大打出手。为了消除孩子们的这种负面心理,我校每位教职工都做他们的朋友,从校长到门卫,每个人见到这些孩子,都主动和他们交流。班主任更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吃在一起。教师时时嘱咐其他孩子对他们要多宽容,多爱护,主动和他们做游戏,与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这些孩子的敌视和自卑的心理慢慢消除,逐渐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专家引领,培训专业师资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有所进步,我们从多个途径提升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能力。
如我们请中央教科所的华国栋教授为我们进行差异教学的讲座,使教师们懂得了怎样研究差异,利用差异,缩小差异。我们请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陈淑云主任为教师讲“人工耳蜗术后听与说的康复”。请中国优生优育协会高程华主任做“遗传和后天影响对聋儿早期康复的影响”的报告,使教师对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校引领教师开发自身的科研潜能,自觉提升专业化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北京市、海淀区组织的特教课题研讨会。教师们在一次次培训、教研活动中提升了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
教师们通过课堂教学、团队活动、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渠道,积极探索为随班就读儿童创造良好成长环境的理念、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效性的活动方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四、研究教学策略,使所有学生共同发展
针对随班就读儿童和流动就学儿童的特殊需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尽最大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分层递进,各得其所的教学策略
即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我校五年级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孩子,教师每次让其他孩子做练习卷时,都悄悄给这个孩子一张二年级的练习卷,并认真批阅他的答卷,鼓励他一天天进步。
2.小组合作、差异互补的教学策略
即根据学生不同的教学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如学优生学困生结成一帮一互助组,实现兵教兵;学优生中等生结合,共同提高;教师与学困生结合,关注差异。临时性合作与日常常态合作有机结合,学优生之间进行学习能力竞赛,学困生之间进行进步幅度竞赛。
3.多元参与,多方协同的教学策略
对听力障碍儿童。实行“课上教师照顾,课下同桌帮助,课后单训辅导,回家家长督促”的教学策略。课后,正音室便是这些孩子们温馨的小天地,教师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一字一句地练。
4.开展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案研究
通过对这些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的诊断和分析,为其制定个另化教育与训练计划。学校编写了个案研究集,记载了对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与训练的途径与方法,记载了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轨迹。
五、重视家长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我校学生家长中,没上过学的占6%,小学文化的占30%,初中文化的占52%,高中文化的占9%,大专以上文化的仅有3%。家长35%在公司打工,33%自己做生意,从事其他工作的占32%。但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57%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在北京发展。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力争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1.开好第一次家长会
新生入学,我们就召开以“孩子成才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家长会。校长把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学校成绩、校歌、校训等内容依次介绍给家长。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好家长的要点等重点问题,与家长亲切交谈。同时提示家长来校时要讲究礼仪,着装,讲话,待人接物都要为自邑的孩子做好表率。
通过这样的工作,使家长们意识到,教育孩子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学校、教师、家长的共振才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
如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在“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我有一个好妈妈”感恩卡活动。“五一”国际势动节前夕,开展“我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活动。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体会到不管父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对首都建设的贡献,都是最光荣的。父母能把自己带到北京,让自己享受北京的优质教育,他们是有远见的,是值得尊敬的。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是新北京人”。这些活动让家长们感动不已。也使他们懂得了如何赏识、鼓励自己的孩子。
学期末,学校召开“我们是负责的、能行的、快乐的,请爸爸妈妈为我们喝彩”主题家长会,将一学期的校园周报重新编辑,印制成书,发给每位家长,让家长分享学校的成绩,感受孩子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