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文化交流的阻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范文1
关键词:海南;建设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成为国家方略,备受中国乃至世界的瞩目。目前,很多建设工作都在不断推进当中,许多景区、酒店和旅游及非旅游地产项目拔地而起,但是,着实却令人堪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首先不是硬件的建设,而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建设,即软件的建设。当我们在建设中不断凸现“国际”二字的时候,是否意识到我们该如何面对国际客源和国际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如何与国际客源过度的旅游者们形成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行为建设。
一.旅游与“跨文化交流”分析
在研究跨文化交流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跨文化交际学”的内涵,从而才能明晰跨文化交流的概念和要求。
(一)跨文化交际
所谓跨文化交际学,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碰撞时有发生。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美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是理解,容忍甚至接受彼此的文化,创建彼此认可的“共文化”,在此基础上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也就是说的“。”
(二)旅游与跨文化交流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常常表现为跨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是旅游活动中的主客双方利用符号形式进行的,符号在旅游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表达与解读的基本功能,由于交流者文化背景的不同,符号的表达与解读的方式与意义则大为不同。
旅游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不期而遇,造成各种文化的直接交流、碰撞、对峙,甚至融合。旅游者承载着他所在国家和地区即客源地的语言、服饰、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可见和不可见的文化元素来到异地他乡,不可避免的对异地文化产生影响,同时也将各地文化传播到原有的文化环境中。旅游者实际上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起着文化使者的作用。 最早提出旅游者“文化交往使者”角色概念的是旅游人类学家Valene Smith。在1977年她主编的《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书中,她认为,在旅游这种特殊的文化交往过程中,旅游者扮演着“文化交往使者(agents of cultural contact)”的角色。Smith指出, 旅游中“主人”和“客人”两种文化的接触和交往(尤其是西方旅游者与非西方主人的交往),使得两种文化在不断的借鉴和适应中走向趋同。可以这么说,旅游者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原有的文化带到了旅游目的地,影响了当地居民,也对自身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三) “文化休克”
在跨文化人际交流过程中,人的行为本质决定了跨文化交流的特点。首先,交流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文化共享性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所涉及到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系统,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而且表面相同的语言文字、符号系统所表达出的实际内涵常常具有极大的差异性、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义。其次,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着个体无意识的先入为主和偏见。由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这种标准又是一种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维护该文化群体的繁衍、稳定和发展的,所以,出生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这种价值体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道德价值标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会无意识地以此作为评判标准。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误解、矛盾,甚至是冲突。在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中会出现文化的冲突、进而会引起政治和军事的冲突,像20世纪中叶以来,原教旨主义者广泛兴起,而导致的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个人交往的层次上,交往者的心理往往会出现“文化休克。”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范文2
【关键字】 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学生 英语语言能力 策略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所展现出来的交流扩展能力。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我国的跨文化教育却刚刚起步,呈零散、不系统状,而且缺乏相关的跨文化教育机构予以指导。显然,艺术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普遍较差。
一、跨文化视域下艺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1艺术学生的认识偏见
学生是学习外来文化的主体。然而,高校的部分艺术学生对外来文化并不重视,甚至十分排斥。这种现状势必影响到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艺术学生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教育偏见与目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主观上,囿于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艺术学生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并不积极。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对高校的艺术学生尚且难以消化殆尽,更何况那些看起来晦涩、枯燥的外国文化。又加之,学生对不同国度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在跨文化的理解中常走入误区。于是,艺术学生对本国文化愈加依赖,对外来文化则愈加轻视。客观上,艺术学生们教育体制的限制,学习外语的目标过于狭隘。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必然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性吸收,过于重视语法、阅读,而疏忽语言的运用与交流。这种跨文化学习动机脱离了交流本身,更无法谈及交流能力的培养。所以艺术学生主体的教育惯性妨碍了跨文化交流能力意识的发展。
1.2专业教师的引导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负有重任。然而,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因循旧制,在时代更新迅速的时代下,仍着眼于眼下的英语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词汇、语法等应试方面的教学,忽视交流能力本身及其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此外,很多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储备也并不充分,英语交流能力相当匮乏。由于中西文化需要互相比较、互为参照,才能呈现出文化差异,才会融会和吸收,因此若授课教师自身对两种语言的功底不够扎实,无法平衡母国文化和外来文化,从而无法运用到教学中,那么他们对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1.3培养方法的不甚科学
中国目前对艺术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中完成。相对于开放的跨文化交流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既落后又不科学。令人欣慰的是,现行的中国英语教育,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意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师仍被关在重重大门里,埋头教学。教育目标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需掌握至少两种外语的知识及技能,但它实现得并不充分。放眼到当下的具体教学,我国的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更是鲜有跨文化课程。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启蒙较早,英语相关课程一直开设至大学毕业。虽然学习时间较长,但当遇到真正的外国人时,很多学生仍然无所适从。这是由于,许多英语课堂并未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语境,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埋头记笔记,课程气氛死气沉沉。语言的学习若不以交流为目标,必将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二、跨文化视域下艺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2.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之于跨文化交流态度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跨文化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将英语的跨文化交流渗透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从语音、词汇、篇章等各个层面建构语言的文化功能,渗透艺术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促使艺术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了解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电影、举办文化知识专题讲座等方式,帮助艺术学生有目的地对英汉文化进行对比,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在英汉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学生们应着重筛选出蕴含英语主流文化的材料,如饮食习惯、、历史事实等,并对其进一步进行分析,以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教师则应鼓励学生将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学习动力,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刻板看法。此外,还应考虑到艺术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寓乐于学的形式,使得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用。
2.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英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推动者,广阔的跨文化视野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意识必不可少。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强跨文化训练,如文化现实培训、归因培训、文化意识培训、认知行为调整、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培训的内容需涉及到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能力以及文化教学等。英语教师应根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提高。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要提高自己专业理论水平。基于文化的平等性,不拘泥于传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以图、文、声、乐并茂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书本、应试要求,能够将教学情境融入趣味性、故事性,使学生愿意学习,喜欢交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3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针对艺术生的跨文化英语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英语基本语法教学时,应尊重认知规律,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在进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时,可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与对比操练展开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利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针对艺术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语言教学既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采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交流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也可以在对外交流互访、国际会议等实践活动中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分析教学主体为研究纬度,结合教学方法之窥探,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源于教学主体的颇多问题与教学方法的因循守旧。因此,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加深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根据艺术学生的特点即时更新教学方法,是优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具体策略。在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需求碰撞较为激烈的当下,教师应当引导和培养学生以博大的心胸认真学习和吸收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以更加多元的文化身份投入到全球发展之中。
参 考 文 献
[1] 韩晓惠.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
[2] 林欣达.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2011(15).
[3] 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2(2).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范文3
一、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语言教学中产生跨文化冲突的原因
经过分析,我认为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语言教学中跨文化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巴文化差异。巴西当地人与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相悖时,如果双方坚持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且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极易发生跨文化冲突。二是教师在中巴社会中的地位不同。中国自古就讲究师道尊严,老师在社会中地位较高,而教师在巴西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巴西没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三是手势、体态等非语言交际符号的含义不同。中国和巴西的文化图示在大部分情况下差异很大,容易引起文化误解,导致跨文化冲突。四是中巴两国文化存在不同的思维定势。比如中国人觉得约了人一定不能迟到,但巴西人觉得迟到一会儿也没什么,大家都这样。文化思维定式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人为障碍,造成相互的疏远和隔膜。
二、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语言教学中跨文化冲突的影响
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面临的跨文化冲突既有其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进高校英语教师和巴西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高校英语教师工作生活环境的和谐。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与巴西人相互交往产生误解和冲突的概率很高,但是,文化冲突的出现也给双方提供了相互了解熟悉的机会。双方通过坦诚交流,认识到矛盾、冲突、误解的根源,逐渐会达成共识,产生和谐和融洽。二是丰富中巴两国文化交流的理论和实践。高校英语教师和巴西人的交流是中巴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中跨文化冲突的出现,为中巴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三是促进两国以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文化。高校英语教师和巴西人之间跨文化冲突的发生,会促使双方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跨文化冲突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教学效果。跨文化冲突的出现,容易使老师和学生对对方的行为和意图发生误判,某些学生甚至会表现出一定的侵略性或敌意,这样的消极影响需要双方付出大的、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消除。二是破坏和谐氛围。跨文化冲突的发生,往往会对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产生立竿见影的负面影响,如果再加上双方语言沟通不顺畅,问题就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就会威胁正常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会对高校英语教师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三是阻碍正常交流。跨文化冲突往往伴随着双方的误解,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产生对老师、汉语、中国文化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进一步交流和了解的意愿,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深入。
三、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语言教学中跨文化冲突的适应对策
消解中巴跨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要尊重巴西文化并乐于与巴西人交往,理解巴西文化的现象与交际行为,并认为这些现象是合理的,努力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主动适应巴西的交际环境或文化环境,最终达到适应巴西文化的交际行为和巴西文化环境的水平。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培养高校英语教师和巴西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谙熟中国文化,而且要熟悉巴西文化,要充分认识中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帮助巴西学生减少缘自葡萄牙语语境的思维定势的干扰,注重为巴西学生营造逼真的语言文化环境,努力提高巴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意识,努力让学生熟悉中国的风俗习惯,比较中国和巴西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二是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移情能力。站在他人角度观察、思考问题,以他人为中心知觉他人;通过动作或是言语等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三是集中培训高校英语教师的中巴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对他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基本技能培训,针对巴西的特殊文化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巴西的民族构成,,风俗习惯等方面。四是在教材编写中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为巴西学生编写语言教材过程中,要把文化融入教材,用文化带出知识点,用文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巴西学生了解中国,减少巴西学生对中国的误解,从而减少师生间的跨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美]布拉德福德·霍尔《跨越文化障碍》[M].麻争旗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范文4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 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进行联系,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是学习英语的主力军,他们在毕业后就要运用英语进行工作或者在相关行业工作,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使大学生们不但能够用语言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能够理解该国的文化和习俗,不至于在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纠纷。这就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提高学生在实际交往中的能力。
1 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本文中所论及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我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跨文化交际为重点。王佐良先生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很多人认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他们的语法单词,学习说好这门语言的规律,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这门外语的文化背景,是很难达到有效的交流这样一个学习语言的目的的。大学生在经过多年英语学习之后,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交流所需的量,但真正能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不能只侧重笔试的成绩,而要以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为侧重点,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跨文化交际为重点。
2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与方法
2.1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英语教师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的主体,除了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外,还应传播所教授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本人应该具备这些知识,并且掌握传播这些知识的工具和方法。但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还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要教学方式,考试也是以记忆课本上的内容为主要方式,即使是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也经常出现错误或不知如何表达,而其实很多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很多人都只是以教材为依据进行相关文化的讲解。然而,可以说,在当前全球化经济贸易日趋广泛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要求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尤其是对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的了解,高校毕业生也是这些行业的骨干分子,因此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已经提上日程。
2.2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1)引入跨文化教学,加强平时自我学习;(2)提高本土文化修养,理解多元文化现象;(3)发挥教师合作精神,实践跨文化交流。
3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与方法
3.1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学生从小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在学习英语时,重视音标、单词和语法的记忆,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语篇的理解。到语言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在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时,就会出现很多文化障碍,很多课本上没有学过的东西阻碍了成功的交际。很多人认为只要在交际中注意礼貌礼仪就不会出现麻烦,但礼貌礼仪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果一味地用本国的常识和风俗去套用,就会出现套错的现象,出现交际障碍。在不同的场景下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要用不同的说法,仅仅学会单词语法,而不会灵活运用,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的。所以,必须要树立起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2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1)在课堂上导入本土文化,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对应语都不是很熟悉,在与外国人的交际过程中只好使用音译法,从而产生误解。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是跨文化交际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都应该加大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力度。
(2)搜索相关中西方文化方面的电影和视频进行教学,可以以不同方法欣赏,边看边讨论或看完讨论或看完表演等,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境下的相关用语,或同一场景下的各种不同的说法。这需要学校提供相关设施。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教育需要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改革以及教师培训的改革等。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选择上进行改革和试点,逐步推进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推广;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以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文化的对比为资料的新型教材,来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教育理念、教学目的、评估手段和方法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能力教育,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增加教师培训、师资培养的计划,鼓励英语教师多参加培训,多进行海外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会逐步得到重视,这同时也是职业及社会的需求,希望这种需求会逐渐转化为整个外语教学界的改革,并不断使之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96.
[2] 王海英.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61- 62.
[3] 吕吉瑛.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问题[J].Crazy English Teachers:27-30.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范文5
[关键词]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 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46-02
引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被称作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英国语言学者Thomas(1983)提出的,专门指跨文化交际中听话人对说话人,反之亦然,对语用意义做出不到位的理解或做出不恰当的反应。在语言交流时,说话人采用的语句符合正确的符号关系,但是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场合、表达习惯和背景。具体来说,语言表述者,即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无意识地违反了交际背景,不符合社会规范,没有考虑交际双方的对象、时间、地点等综合因素。这违反了语言本身特有的文化交际价值,从而引发语言交际因遇到阻碍或隔阂而难以继续进行,进而导致了语言交际未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更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种语言交际中所犯的错误被称为语用失误。(何自然,1997)本文试图从多方面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拓展探讨语用失误的分类、成因、影响和引起的注意事项等。
一、语用失误成因的分类
导致语用失误的成因有很多种,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下三方面较常见:
(一)语言表达自身的语用失误
一方面由于汉语思维模式下的语言表达者会按照汉语母语的语法表达式套用在英语句法中,从而引起语用失误。另一方面,是汉语为母语的说话者错误地使用了英语表达习惯,亦引起语用失误,两方面都会导致英语母语的听话者对这种语言表达难以领悟或接受。举个例子,在一次英语课后,一名自认为精通英语语言的汉语学生向听课的英国外教询问建议,当时的语言表达句子是“I’m 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eling on my speech.”英国外教听了不禁为之一怔,回答说:“Your English is too beautiful to be true.”学生十分不解,但很确定这是来自书本中的语句。外教向学生解释了语言使用不当,没有注意语言使用的场合。“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eling”不是日常口语的正确表达法。符合这种场合的英语表达习惯应该说:“I’d like to hear your opinions on my speech”或者“Could 1 have your opinions on my speech”。这位自认为精通英语语法的汉语学生是没有体会到语言使用的文体差异和场合,在应该使用口语的文体和场合却运用了书面语,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二)文化差异的语用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双方经常因为受自身母语使用文化背景的影响,不了解对方语言表达的文化差异,从而不能运用有效正确的语言表达语句,导致了语用失误。这种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与跨文化交际的语言使用双方各方面的了解程度相关,如地位、职业、背景、话题等。一般包含称呼、问候、介绍、寒暄、请求、询问、提议和道歉等语言使用习惯表达法。举例说明,若语言交际双方想谈论有关天气的问题,那么语句的使用需要表达出评论或者预测方面的天气情况。如:“Quite a storm last night. Going to clear up.isn’t it?”这种寒暄的语用表达基本功能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能够改善或调剂社交人际关系,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有关天气的表达语句说成:“It’s raining,isn’t it?”这就导致了文化差异下的语用失误。
(三)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
文化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这样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形成沟通障碍。汉语思维模式以感性为主,重在综合描述而非细节分析,常有一句俗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西方思维模式以理性为主,重在逻辑分析而非综合概述,常常关注概念。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模式各具特色,却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了阻碍。以实例进行分析:
1.Foreign host: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Chinese guest: No, thanks.
Foreign host: Are you sure? It’s no trouble.
Chinese guest: Well, thank you very much.
实例中,西方主人向中国客人提出问题,中国客人回答是否定的。按照西方思维模式等到的答案是“不要”,那就理解为真的“不要”;而汉语思维模式首先对提出的邀请和提供表示委婉拒绝,以此表示客气和礼貌。因此,实例中的中国客人前后的回答使得西方思维主人十分茫然。这完全影响了跨文化交际,没有达到有效的交流效果。
2.Chinses hos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supper with me next time in your spare time?
Foreign guest: Of course, when?
Chinses guest: Any time is ok.
在这一实例对话中,汉语思维者是运用感性思维对客人进行礼节上的邀请,并出于礼貌和尊重,不主动设定时间,给客人以足够的调整空间。而西方思维者是理性思维,关注事情的时间和概念,遵守行为规范,认为真诚的邀请是需要有具体时间的。汉语思维者对时间回答得含糊其辞,直接导致了这次对话交际失败。
3.Foreigner: 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with the dress.
Chinese: Oh, no, it’s ugly.
可以看出这次的交际效果十分失败。汉语思维注重礼节,在交流中,讲求尊重他人,贬低自己,在礼貌原则上称为“贬己尊人”。而西方文化中没有这种原则,西方思维自然难以接受这种现象。因此,在对话交流中,汉语思维者习惯性对他人的称赞进行否定,以此表示谦逊尊重,而这一举动会给西方思维者造成很大的不快,认为自己真诚的赞扬被立即否定,反而感觉没有受到尊重,对方十分不礼貌。
通过对几个跨文化交流实例的举证和分析说明,不难看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会带来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社会交际方式、道德衡量标准等一系列语用失误现象。尤其是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经常会导致语用失误引起的跨文化交际失败。语言自身的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主要体现在词语文化的内延和言语行为文化的外延层面上。(连淑能,1997)无论是词语文化的内延语言差异还是言语行为的外延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若对中西思维差异,文化差异和语言自身的差异置若罔闻,无疑会增加交流难度,导致更多语言失误。因此,在与西方思维者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务必注意交际行为和语言使用。应充分了解交际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如真诚交往、独立自主、遵章守时、谈吐幽默、尊重个人权利、选择和隐私等诸多跨文化上的差异。
二、结语
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主要是问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而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语言自身差异、文化背景差异、思维模式差异和社交行为方式差异造成的。这些差异的产生自然是由于使用不同种类语言的人的社交心理、思维和推理方式不同而产生差异性语言的人的社交心理、思维和推理方式,并对交际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因此,只有在拥有了丰富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和多方面的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应用得体、正确,不出现语用失误。由此总结,欲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有效的技巧即是合理的分析,掌握交际双方语言上的差异,文化差异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无疑会减少语用失误,增加交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Thomas.J.(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范文6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英语能力需求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要确保外语教学的完整性,不仅要考虑所学语言结构系统、语义系统、使用系统,更要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信息转换就是交际,所以就要求符号信息、文化信息、语用信息都要保持一致。所以,跨文化交际是所有外语教学都应该传授的,学生只有学会了跨文化交际,才能真正学会使用所学外语。外语教学是一根线,把语言、文化、交际串在一起,外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
受传统外语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师没能意识到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阻碍了跨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只讲解知识点,忽视传播英语文化,英语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2.跨文化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跨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程中有着具体的要求,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规定,使得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实施十分困难。高校英语教学中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十分重视,而忽略了渗透英语文化。由于跨文化教学没有明确目标的指引,使得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缺乏指导,教师无法把握外语教学的精髓,影响了高校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3.教材内容不符合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求
英语教材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依据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而目前,多数高校外语教材过多地涉及说明文章,很少涉及英语文化,使得跨文化教学受到限制。语法、词汇所占课时过多,而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只是蜻蜓点水。
三、解决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问题的策略
1.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
教师在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跨文化交流的推动者。所以,当代高校外语教师要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科学的教学观,提高跨文化教学意识。各大高校要不断加大英语教师培训力度,开展不同形式的跨文化教学专业培训,让跨文化教学渗透高校的每个角落,促进教师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推动高校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向多元化发展。
2.创新多种英语跨文化教学方式
(1)改革教学手法。改变学生被动做笔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改变教师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引进原版教材。原版教材的特色就是“原汁原味”,引入与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教材,让学习更加贴近英国文化,增强情景的真实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跨国文化交流形式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3)举办文化讲座。高校学生对跨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高校可以聘请专家开展相关的英国文化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4)讨论与阅读。指导学生在课下了解和阅读西方文化书籍,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提升学生跨国文化交际能力。
(5)实践环节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演练和实践,有利于学生掌握跨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升。
根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为提高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必须采用有效的对策,提高跨文化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构建和实施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