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文1

**县人民政府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即黄河特色生态产业园45平方公里、云丘山生态度假园4.1平方公里、紫砂陶小镇1.3平方公里。三大产业园各具特色,具体特点是:

(一)北部黄河东岸(或黄土)特色生态产业园。主要是打造两大板块。一是黄土高原葡萄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戎子酒庄累计完成投资8.6亿余元,已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800余亩,建成拥有年产5000吨的中高档葡萄酒生产能力及10000吨发酵储酒能力的生产车间,配套打造了富有独具中华民族风格的地下酒窖和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黄土高原自然生态酒窖——黄土窑洞酒窖,而且在原址重修扩建的晋文公庙,建设成了戎子书院、戎子博物馆、戎子文化广场、和谐二园、综合办公生活区等建筑群落,属于山西省重点打造的“寻根觅祖旅游板块”和“黄河文明旅游板块”的交汇点。在临汾市旅游“一带整合,一线串联,九区整推”的发展格局中,更是处于“河汾百里文化生态经济带”与“黄河旅游精品线“的缔结带。全镇以戎子酒庄为核心,按照“一心、二区、一线、九节点”规划布局,创建红酒旅游养生体系;凭借拍摄《重耳传》重大影响,签约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依靠通用机场建设,打造航空滑翔基地。通过戎子景区的打造,形成游云丘、品戎子、观壶口的精品路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功能农业发展项目。依托15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苹果、7万亩翅果油树、3万亩花椒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创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西山七县,打造黄河金三角农副产品最大集散地。

(二)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依托云丘山核心景区,延伸黄华峪和下川古村景区开发,前景可观。云丘山是**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知名品牌标志。云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是山西省转型综改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6.63亿元,重点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文化、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5A级景区。项目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为“一核、一轴、两镇、十区”即云丘山核心旅游景区、盐商古道主轴线、度假小镇和旅游小镇、十大功能区。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名胜二十四景。云丘山景区规划面积大,辐射范围广。云丘山往西的黄华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做为研学旅游线路可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云丘山往东的下川古村,具有红色文化特色,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村的典型代表。

(三)中部紫砂陶小镇建设项目。规划定位国内一流,北方领先,打造集紫砂陶文化传承体验、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商务会议、技能培训及生态居住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启动人才培育工程,培养紫砂工匠和高端紫砂创意人才,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品牌重塑,辐射带动全县紫砂陶土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二、工作推进情况

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示范区实际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调整充实组织领导机构。2017年县政府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同时县政府又成立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备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备委员会主任由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县长担任。201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紫砂陶小镇建设作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县政府先后从二轻、中小企业中心等部门抽调专业及时管理人员,同时聘请已退休的专业技术干部组建紫砂陶办公室,主要从事紫砂陶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9月6日推进会之后,县政府决定,紫砂陶办公室归属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委会办公室领导,参加筹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例会,并及时向筹委会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筹委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专业分工明确,综合协调密切,确保示范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按总体规划有序推进。

(二)不断完善规划编制。自2017年**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后,通过县、市两级汇审上报省政府和省商务厅待批。示范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先后都已完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云丘山景区完成203.1平方公里的旅游规划,戎子酒庄完成78.9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2019年尽管示范区未获省政府批准,筹委会办公室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积极着手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紫砂陶小镇8月底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9月份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全县陶艺产业发展规划和紫砂陶小镇产业集聚区规划,完成紫砂陶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期市政管网道路、桥渠施工设计图。目前正在完善一期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立项审批工作。同时示范区总体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在意向考察洽谈之中,争取早日进入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程序。

(三)加快推进“熟地”平台建设工作。紫砂陶小镇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5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15亿元,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紫砂陶小镇规划建设11个功能区,分别对接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方位融入县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和文化,打造全县三大旅游板块枢纽节点,推动紫陶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筹委会按照新的“九通一平”要求,对标一流、精心打造,现已完成一期工程300亩熟地征收任务,土地补偿工作已就绪,建设用地已通过审批,进入土地收储批复程序。目前正在进行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安全预评价、总体规划环评、节能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争取10月下旬开工建设。同时加快2000亩“熟地”征收工作,超过市定1平方公里1500亩的目标要求,紫砂陶小镇各项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为二期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四)采取灵活机动的投资机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较大,按“一区三园”规划,布局较为分散,造成县政府配套设施投资大。同时品牌骨干企业和名牌景区规划面积更大,造成企业投资难度更大。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和示范区建设,按照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求,不断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推动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

一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去年以来,县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戎子酒庄、云台山、高天山、峰岭四大景区沿线道路路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干道路规划,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的云丘山景区专线旅游公路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10月底全线通车。投资4.63亿元的沿黄旅游公路规划已通过,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步伐。2019年,云丘山景区计划投资2.11亿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现已完成立项审批、部分规划、土地、环评手续,截止9月底已投资8275万元,完成唐家坪名宿、八角楼和温泉深井工程,完成玻璃桥栈道修复和冰洞机房建设工程,组织实施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戎子酒庄2019年投资1400万元,已完成仿古建筑群配套工程、厂区景观绿化工程和黄土窑洞生态酒窖建设工程。

三是组织精准招商引智活动。通过招商引智加快紫砂陶产业集聚区发展,用优质的紫砂资源、全面的政策扶持和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国内外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配套企业、营销和投融资机构。小镇核心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因块施策、量身定制,既可委托一个开发商整体打包,也可按11个功能区分包实施,还可以按功能区拆分出让。8月29日,县委、县政府在太原举办了“**情 紫陶韵2019**(太原)紫砂陶小镇发展论坛暨招商引智推介会”,聚焦紫砂陶瓷产业发展、招才引智等全方位项目合作,成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达102.2亿元。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是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策兑现年活动”,落实民营经济30条,制定紫砂产业发展20条,推出“四个零”优惠政策和“四个一”服务承诺,对签约的9个项目,确定专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具体负责承诺事项的落实,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难题,全力推动**紫砂陶小镇建设。

(五)扎实做好研学旅行。以中国体验式研学旅行首选地为目标,以“以研促产,以产兴村”为出发点,围绕以示范带建设统领、基地营地引爆市场、研学站点游览参观、重点乡村示范带动的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一个目标、四级构架、8+1工程、N个角色”的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形成**“一心,十一带”的空间布局,深化基地建设,打造“5-15-15”的基地营地建设体系,即全县打造5个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站点,以基(营)地建设为核心,配套辐射带动40个研学旅行示范村,推动**研学旅行全面展开。同时,规划结合**特色,推出黄土科普、自然生态、煤炭科技、历史文化4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套餐,深化区域联动,构建西联、东扩、南引的区域游线,助力**研学旅行对外宣传及空间突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全县上下信心很足,热情很高。示范区可研报告经过考察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完成了市、县两级层面的论证审核,已上报到省政府和商务厅,暂未获得批准。在工作推进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项目支持不明确,如资金扶持、投融资、土地、环评、规划等。二是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三是由于示范区审批放缓,导致项目实施滞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四、下步工作措施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机遇。下一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一,积极与省商务厅联系,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完善好相关创建资料,力争早日完成审批工作。第二,尽快成立示范区管委会工作机构,严格按照“三化三制”要求,落实机构编制,组建领导班子,尽快由筹委会向管委会规范过渡,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及早步入正轨。第三,加快推进规划编制,依托一流专业化团队,坚持多规合一,做精做深做实示范区发展规划、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核心景点开发详规,以高水平规划指导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三个园区规划突出差异性和产业特色。

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多渠道筹集产业发展基金,力争把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示范区。积极推进与北京新农创、浙江颐高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新兴产业,筹建国家电子商务基地。依托已建成的省“双创”基地,加快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

三是强化综合配套。按照示范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要求,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西部黄土高原特色产业园,投资3.5亿元完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2亿元启动葡萄酒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在东部光华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临吉高速连接线(光华-尧都区段)工程;投资8亿元,实施百万头猪和万头牛产业项目;投资5亿元,营造万亩玫瑰种植基地,打造香格里拉式的田园风光景区。在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投资1.4亿元,配套完善云丘山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加快胡村至云丘山旅游公路建设扫尾工程。在全县区域规划建设7条旅游公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四是大力宣传推介。在各级各类媒体和客源地开展多渠道、高密度宣传,强化生态文化旅游推介营销,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及时示范区建设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

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化旅游知识普及率。

五是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专项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继续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全面综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文2

一、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突出我市矿冶文化、山水文化的旅游特色,打造“青铜故里·山水*”的城市旅游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我市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建设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旅游对外形象,壮大产业规模,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实现到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6亿元;创建一批较高等级和较强吸引力、竞争力的星级饭店和旅游区,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做好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造*旅游世遗品牌。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合理开发、和谐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旅游发展规划;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景区和旅游特色产品;坚持政策引导、优先扶持的原则,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开发区和旅游资源管理部门要围绕全市旅游开发重点,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加大旅游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力度。完善旅游规划评审制度,用规划总揽全局,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项目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杜绝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旅游项目建设中,严格进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办理环境影响评估手续,并按要求配套污染治理措施。城市和乡镇建设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二)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增强景点景区的吸引力。以体现*青铜文化、矿冶文化、山水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加快四大旅游区建设步伐,使之尽快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以磁湖风景区为主体,以城市商业文化街区为依托,以东方山、西塞山、大众山、黄荆山为支撑,集中反映我市襟江怀湖、依山傍水的都市风光和城市文明,打造集城市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环磁湖都市旅游区;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主体,以大冶市中心城区为依托,以雷山、黄坪山、大王山、青龙山为支撑,打造“青铜故里”旅游品牌,建设大冶青铜文化旅游区;以*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旅游区为主体,以铁山城区为依托,以东方水库·熊家境度假村、黄金湖渔业休闲度假区为支撑,打造矿冶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旅游区;以仙岛湖生态度假旅游区为主体,以七峰山、半壁山、坡山、宝塔湖、网湖、富河为支撑,形成千岛生态度假、古民居古战场寻访、大坝观光、湿地观鸟、红色之旅等旅游产品为特色的阳新生态古民居旅游区。

(三)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推出精品线路。按照突出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加快青铜文化旅游线路、*国家矿山公园旅游线路、环磁湖都市观光旅游线路、阳新·大冶红色岁月之旅线路和阳新生态古民居古战场寻访之旅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围绕精品线路开发,旅游行业要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相关部门要抓好配套设施建设。

(四)不断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提升旅游品位为目标,加大对我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研究、整理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以青铜文化、矿冶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系列文化专项旅游。认真组织好具有*自身特点的各类节庆活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拉动旅游业发展,提高景区知名度。

三、进一步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着力培植旅游业市场主体。鼓励各行各业兴办旅游产业,鼓励个体、民营经济和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开发旅游业。加大旅游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境外、市外客商来我市投资兴办旅游业。除国家明令禁止、未达到规划要求和环保标准以外,投资者的经营范围不受限制。对引进资金来我市投资兴办旅游业的有功单位和个人,按市已出台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予以奖励兑现。

(二)执行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凡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符合*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旅游景区,新建四星级以上达标饭店,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生产或销售企业,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1、在旅游景区范围内按规划开发旅游项目的用地,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在全额征收后,经批准并征得投资者同意,可将50%的土地出让金作价入股;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年租金前3年减半征收;以土地作为国家投资入股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入股后5年内国家股红利部分可以增大国家股形式,继续留给企业使用;2、投资新办的旅游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级、县(市)区和开发区财政部门实行先征后返,5年内全额返还,6-10年内减半返还。营业税地方留存部分按投资规模适当返还;3、投资旅游业所发生的地方性规费按下限收取;4、对星级饭店的用水、用气比照一般工业企业同等价格,逐年降低,五年到位。

(三)加大对发展旅游业的投入。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宣传促销专项资金5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性投入500万元,并分别按5%的速度逐年递增。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应比照本政策,根据各自财政状况,安排适当规模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计划管理部门要在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将旅游项目单列,重点解决通往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城建、交通等部门要紧紧围绕旅游重点项目,抓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开放式的大交通框架结构,提升景区的可进入性。要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将旅游企业纳入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范围,每年为旅游企业安排一定规模的担保额度,为旅游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

(四)完善对旅游业发展的服务,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的项目,确需审批的,由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实行一站式审批。各级有关部门对旅游企业的各种收费要进行认真清理,废止不合理收费;应该收取的费用严格按下限收取;坚决制止向旅游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各种“吃拿卡要”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对投资我市旅游业的业主子女入托、入学,由当地教育部门就近安排,在收取费用上与当地居民一视同仁。

(五)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工业、红色、商务、节庆、康体等新兴旅游产品,积极开发科考、探险、民居寻访、会展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要素市场体系的构建完善,形成以旅行社为龙头,由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销售、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组成的旅游产业体系。围绕食、住、行、游、娱、购等六大要素,不断挖掘旅游经济潜力,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我市加工制造业的优势,组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抓好体现*特色、反映*风情的青铜文物复制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化用品的开发和生产,对现有的服装产品、土特产品、特色食品进行旅游标识包装,提高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应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海内外知名媒体,以专家论坛、学者撰文、影视制作、文学创作及参与国内外旅游交易活动等方式,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树立*旅游整体形象,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以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的国内市场和以港澳台、欧日韩为重点的境外客源市场。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预订服务、导游服务、购物服务等信息系统。

(七)坚持依法治旅,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工作的行业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旅游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抓好旅游安全生产,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旅游安全。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行业自律,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培养我市急需的旅游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着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和专业文化水平,为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持。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文3

一、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情况

镇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工作纳入议事议程,年先后六次举行研究旅游工作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了“打造滨湖生态水乡,建设商贸旅游名镇”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提升文化内涵,加强旅游景点管理,乡土民俗和文化是乡村旅游的亮点和吸引点,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挖掘和培育这一特色二创新运作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应加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三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围绕“农”字来发展,必须遵循农业发展规律,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的优美和生物多样性。尊重市场规律,农业的农以市场为导向。

为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今年镇政府明确纪检书记朱信波牵头主抓旅游产业,下设专职办事员两名。该小组自成立以来积极协调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据统计,今年镇财政旅游业务专项投入已达10余万元,在资金保障的基础上,镇政府出台了旅游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争先创优。

二、旅游项目建设

今年镇政府高点规划,整体推进,将重点旅游基础项目的开发建设作为重点,增强服务功能,规划建设项目留侯园与陇西沿河公园年内投资已达900余万元。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受封留侯,名传千古。张良故址正是位于境内,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在此基础上,重金投资兴建了留侯园。留侯园的兴建融合地质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集休闲娱乐、养生养老、强身健体、和专项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园。陇西沿河公园位于镇区西部肖五路西侧,依陇西河两侧规划建设,系我镇建设的两大休闲健身功能区之一,全长9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设计总投资约1500万元。该游园一期规划15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北部8000平方米绿化和设施工程,南段7000平方米土建工程,近期游园一期将全部建成。。陇西沿河公园建筑设计合理有序,健身路径蜿蜒其中,更将众多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优美观光带。

三、旅游品牌创建

创建优秀品牌能极大推动旅游业发展,目前,已创建一个二星级酒店,并在张洼村成功创建一个农家乐示范点。张洼村地处西北部,以农家乐为主题,发展成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观光胜地。目前张洼农家乐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游客量稳步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旅游规划编制

我镇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多次派出专门工作组与相关专业部门协调,目前已完成镇旅游总规划编制及每个专项旅游项目、有待开发旅游项目规划。我们相信,经过专业规划后的旅游业一定能更上新台阶,更好更快的发展进步。

五、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我镇先已开辟出专门的旅游通道,沿湖路,有接待设施包括一个停车场,两个高档饭店,有专门旅游购物商场两个,分别位于老十字街,及张洼村,有娱乐设施KTV、休闲酒吧两处,并新扩建卫生院,保障医疗救护。在旅游通道有专门旅游引导标志牌,引导县内外游客。

六、旅游商品开发生产

我镇积极支持本地旅游商品建设生产,制定专门开发计划。我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留侯文化源远流长。我镇旅游商品立足于本镇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推出留侯纪念章、纪念册等相关产品,赢得游客广泛赞誉。

七、宣传推广

我镇旅游开发一直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多渠道拓展旅游品牌创建。为此,我镇专门在旅游通道两侧设置了大型旅游宣传牌,在市级媒体为本镇留侯文化资源,临湖沿河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文4

“今年春节黄金周的游客比去年多了一成,主要是体验原生态乡村旅游生活的居多,仅住宿和餐饮收入比去年增长30%,特别是苗族刺绣更受游客们的青睐,生意越做越有瘾”。这是苗王城首家乡村旅游示范户户主吴淞从内心发出的感叹。

仅2009年,吴淞一家的旅游收入就达30余万元。这只是当地村民通过旅游致富的一个缩影。

松桃苗族自治县是1956年成立的全国首批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积淀重,生态条件良好,曾先后获得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花鼓艺术之乡、贵州省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艺术之乡、全国林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称号。打开这些精致而神奇的名片,松桃旅游可谓前景灿烂……

“近年来,我们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实现‘六个新跨越’目标和‘两圈两带’产业体系部署,紧紧围绕我县‘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的总体战略要求,始终坚持‘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兴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不动摇。坚持以丹霞民族文化优秀旅游城市创建为中心,以中国梵净山桃花源、苗王城景区建设为重点,明确了全力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工作目标和苗族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型国际知名旅游区的定位。”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龙海说。

自“十一五”以来,松桃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开发工作,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大力发展以民族文化资源和环境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产品,促进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在旅游规划上,“要充分利用地处黔、湘、渝二省一市交界及大武陵山生态旅游经济圈核心区域的地理优势,借助张家界一凤凰古城一松桃苗王城一梵净山一乌江三峡黄金旅游最佳结合点的线路优势,依靠渝怀铁路、铜仁(大兴)机场、杭瑞、渝长高速公路、大(兴)迓(驾)高等级公路等交通优势。以梵净山文化为龙头,实施‘一个核心牵引,两个方向联动,三个基地建设,四大旅游重点,五条精品线,六个旅游城镇’的战略布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县长、县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叶德恩信心十足地说。

“资源最具震憾性,凡是到过桃花源自然风景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里的空气质量是世界上少有的,其浓度最高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平均为13万个以上,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2003年,首都机场老总在上年来过一次以后,率领全国各大机场老总再次来到桃花源自然风景区感受这里的空气,发自内心地赞叹桃花源自然风景区为‘中国唯一的世外桃园’。因此,我县利用这一独有资源,提出了与国际旅游终结地接轨的定位。”县旅游局负责人刘华忠在谈到桃花源的规划时特别兴奋。

其实,就原生态的旅游资源而言,无论民族文化还是自然景观,松桃都十分丰厚。

首先从旅游消费趋势来看,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生态景观和寨英“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瓦瑶“花鼓艺术之乡”和“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艺术之乡”等金字招牌,松桃作为武陵山区最佳旅游城市目的地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其次从市场空间来看,贵州是传统旅游大省,重庆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湖南张家界及凤凰古城旅游已走向世界。松桃地处黔、湘、渝二省一市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民族文化,使松桃成为东西部旅游的游客输送中转站,必然要求吃、住、行、游、购、娱等设施成龙配套,这为松桃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带来了无限商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资源分布来看,近几年赴松桃旅游的游客大部分来自重庆、广东、湖南等周边省市及省内城乡。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游客也逐年增多。基本上形成了以周边为主,辐射国内、影响海外的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引资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景点开发,该县已启动的旅游项目总投资达8.519亿元。目前,在建重要旅游景区及景点6个,已推出旅游精品线路6条,开发乡村旅游景点9个。按照全力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目的地和丹霞民族文化旅游城的发展思路,新建了一个民族文化广场(世昌广场)和一个休闲文化广场(七星广场)等现代旅游项目。同时在乡村重点发展了一批以正大乡万亩茶园基地、苗王城景区、盘信镇大湾苗寨、盘信村小石林开发、盘石镇响水洞文化村、长坪乡干沙坪梨花村、蓼皋镇西门傩戏村、寨丙生态农业示范园、龙世昌烈士故居、大坪场镇大龙塘游钓园、寨英古镇等为典型的乡村旅游景点,涵盖了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会展等旅游内涵。总投资1亿元的松桃大厦五星级大酒店和总投资3000万元的世昌广场三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将在年内投入使用;总投资900万元的新福聚楼旅游定点餐馆已投入使用;已投资35077元完成对城区一江一河两岸4公里风光带的景观规划设计;总投资1200万元的大兴森林公园已完成二期建设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的松桃苗乡侗寨文化旅游一条街(长兴镇)正在建设中;总投资1000万元的松桃苗族旅游工艺品厂已投入生产。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杨芳路仿古一条街一期工程和河滨休闲一条街建设。

2009年,松桃县旅游接待总人数6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4亿元。

随着县城一江两岸夜景亮丽工程和水上公园及观音山万吨大佛等项目的快速启动,欧百川纪念馆、杨芳路古街、龙世昌故居等“红色旅游”项目,云落屯悬棺、蓼皋八景等景区(点)建设项目已进入实施中。另外,松桃还积极打造梵净山东线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人文与生态、观光与度假、商务与休闲相结合的系列化成熟产品,打造“黔东线路全线精品游”产品的新亮点。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文5

投资行家看好旅游业,36亿资金建设“大武当”。湖北媒体报道,在4月份举行的第四届华博会上,由12家上市公司和财团组成的中欧工商管理EMBA投资联盟与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特区管委会签订了合同,投资36亿元开发建设武当山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武当山有关人士透露,由张艺谋执导的两场耗资3亿元的歌舞表演――《印象武当》和《天下太极出武当》将亮相武当山。两台晚会将由奥运会开幕式原班人马排演,目前剧本已基本敲定,最快明年上半年会和游客见面。同时,景区还将兴建太极天堂剧院,设计规模可容纳8000人。除两台晚会外,本次签约的36亿元还将用于武当山太极湖新区开发,建游艇俱乐部;兴建14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和背包客酒店,其中包括一家超五星级酒店;组建股份制公司并酝酿上市等。据介绍整个建设周期为3―5年。在开发新项目的同时,武当山特区不忘保护好文物古建筑群,包括玉虚宫全面修缮在内的工作也将继续进行。届时,武当山将成为集接待服务、武术交流、民俗文化、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旅游集散地。

声音

将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为主题,打造高品质旅游集散地,整体提升武当山道教、武术和养生三方面的文化内涵。

――投资者之一、

北京信通投资公司董事长杨青山

“一江(长江)两山(武当山、神农架)”是湖北旅游业的龙头项目和规划重点,武当太极完全可以成为少林功夫一样的艺术精品。

――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

评论

与三河古镇事件的同声质疑不同,投资者投资36亿元开发建设武当山旅游基础设施,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乐观其成。

开发旅游,并不一定要在景点和门票上做文章,更不一定要把自己“卖”了。在旅游产业整个链条上,我们其实大有可为,也可以更加超然地引进资金。

对旅游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违反法律法规。只要不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不改变风景名胜区性质,而是按照分区规定,保护核心区风貌,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促进“山上游山下住”,完全有可能做到开发保护并重,以发展促保护。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开发方式。

社会投资是旅游业升级和地方发展的动力。地方旅游要发展,除了国家加大投入,就是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介入,这也是我们当前采取的政策。今天的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城乡开发和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成为城市升级和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成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在风景名胜区地域以外,按照“政府规划、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鼓励社会民间资金参与旅游产业开发和建设,利国利民。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文6

一、发展定位

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旅游胜地战略,以大门下迁和市委书记视察镇时提出的“四个打造”为契机,扬优成势,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镇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中心镇。

二、远景规

1、高标准规划,提升城镇建设品位。

一是整体战略规划。聘请知名规划设计院修编镇总体规划。修编后的集镇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将镇定位为休闲旅游、商贸、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旅游服务中心镇。二是高标准制定分区规划。完成居住片区、特色商业服务区、行政办公区、旅游中转服务区详细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把城镇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所有城镇建设项目都按照围绕打造旅游服务中心镇做文章,保持城镇建设工作的连续性。

2、倾全镇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围绕市“一核、两带、三城、九镇”建设定位,以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始终把提高质量、提高水平置于中心地位,树立“精品意识”,从规划抓起,严把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质量关,保证小城镇整体建设的开放性和超前性,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个体建筑工艺品、整体布局一幅画”的小城镇特色景观。重点做好商贸中心、旅游配套服务基地的建设,提高产业、人口的集聚程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特色旅游饮食文化城、演艺中心和停车场建设,创造最适合居住和创业的环境。

3、围绕四个“打造”,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是打造商贸亮点,实现商贸物流快速增长。争取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商贸设施,完善商贸服务网络,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圈,通过巩固提升零售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加快发展要素市场、逐步取消马路市场、统筹发展城乡市场,以更多地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并以此带动全镇乃至市区商贸业的发展,为商贸活镇、商贸富镇、商贸富民奠定基础。依托商贸,建设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推广先进物流技术,构筑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建立完善的运输市场体系,科学合理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核心业务能力较强的现代物流企业,使全镇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

二是打造旅游配套服务基地,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山门下迁的契机,加大旅游投入,转换旅游投入机制,鼓励多种经济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打造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高标准、高档次休闲度假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培育发展以特色餐饮业和娱乐业为重点的特色休闲产业,建设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相互配套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努力把建设成为产业发达、设施完善、产品丰富、服务优良、开放程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同时,充分挖掘利用我镇旅游景区景点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着重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马祖山、千年古寺龙泉寺、吴头楚尾的吴楚雄关、天下四大奇竹之一的方竹等旅游品牌,建设沿环山路绿化、高效观光农业旅游带和以佛教文化、吴楚文化为中心的旅游带。

三是打造特色饮食一条街,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帮助、扶持骨干餐饮企业上档升级、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其丰富餐饮业,拓展餐饮服务项目,提升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从而培育出更具实力的品牌餐饮企业。充分利用交通发达、人流聚集、餐饮业基础较好等优势,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动,努力打造一条规模大、人气旺、消费火、菜品佳、环境好的美食文化街。全行业的品牌化是我镇发展餐饮业的最终目标。我们将因势利导,把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亮点来抓,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促进行业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不断增加自身优势,吸纳更多从业人员、带动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将其培育成为的名片。

四是打造演艺中心,丰富文化生活。加快演艺中心设施建设,完善各种服务功能,通过文化集聚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资本雄厚,引导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大的潜力,特别是位于山大门的集镇更具有这一方面的独特优势。坚持同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品牌效应,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文化交流,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建设文化强镇。

4、提供全方面服务,创建发展最佳环境。

一是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构建行政服务网络,实行“一站式”审批和首问负责制、公开承诺制、委托制,为企业发展建立“绿色通道”;二是下大力气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实行乡镇领导和执法执纪部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创建安商、亲商、优商、富商、爱商的环境,保证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有效推进。三是政策扶持,对投资者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投资较大的项目,帮助协调解决用地,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在税收方面给予最大优惠,竭诚为投资者提供和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年我镇小城镇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

1、旅游商贸中心项目建设形成规模。主体建筑及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完工,路网、绿化、亮化等工程完工,配套建设一个休闲文化广场。

2、特色饮食文化城项目完成用地报批及招、拍、挂,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3、完成“行政办公区—二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预留用地饮食文化村”360亩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及评审工作。着力启动行政办公区和预留用地饮食文化村的建设。

4、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规格的农贸物流市场。正在结合城房安置点做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农贸市场的建设,年内投入使用。

5、高标准建设农民公寓及城房还房安置小区。进一步完善居住小区配套功能,配备休闲广场、幼儿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居住户数达到300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