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影响;对策

当下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我国经济构成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尤其是在外贸发展方面,进出口商品量相应减少,甚至会出现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有关外贸行业的员工失业率会相对应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的实质价值会相对下滑。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可以有效地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化新的经济发展点,同时完善扩大内需的发展。总体来说,要有效地防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从中做出灵活性的调整。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物质基础实力相对较强,同时国内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状况,民众的储蓄率普遍较高,劳动力充足,经济结构也随着时展不断调整,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因此企业在应对外部变化有了更强的应对能力,整体情况下金融体系处于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同时外汇储备相对充沛,在整体的经济体制方面也在不断地修缮,政府宏观调控也会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成熟。但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的各方面仍旧会存在多种冲击,导致经济受到一定波及。(一)出口贸易增长下滑。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其他国家的国民财务严重缩水,居民可支配的消费显著下滑。这些国家在于我国展开的对外贸易的总额也随着全球化的来临不断的扩展,如果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下滑,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据了解,一旦遇到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出口则会下降到历史低点,只有金融危机逐步缓和后才能逐步的回暖。这种情况主要是我国出口贸易存在较高的依存度,需要降低该依存度,同时将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二)金融市场不稳定。当下基本上已经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金融状况,因此如果产生国际金融危机,则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波及多个国家。由于我国金融业务与全球其他国家产生联系,因此,但金融危机引发其他国家金融市场产生波动后则会导致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出现随之的负面传导影响。(三)就业率下滑。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危及多个国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也会受到影响。企业为了保证能够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存活下去,进行裁员或者降低工作人员薪资待遇是常见做法,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甚至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没有能力抗击金融危机,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进而导致劳动力重新回归人才市场,就业率严重下滑。但是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各单位的人才需求都会减少,因此,人才回归市场后再就业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中小企业中,原本的生存利润空间较小,资产规模小,在国际性的金融危机来临后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在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方面没有足够的能力,只有做停产与关闭处理。(四)第三产业发展困难。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后首当其冲是第三产业,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波及最为明显,导致城市住宅空置的比例提升,实际购买力下降,进而损害房地产投资效益。而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多达50多个,因此受到的影响会逐步传导开。同时酒店、零售、餐饮与租赁等市场也会受到波及,发展会异常困难。(五)股市低迷。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后会直接导致我国股市低迷,股指下跌,大量市值随之蒸发,其股指下跌的幅度会显著高于发达国家,长时间会呈现出成交低迷的状况,其中大量的中小投资者会面临财产大幅度的缩水。(六)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由于各对外贸易的企业倒闭或者减产,国内第三产业经济低迷,整体的税收水平也逐步下滑,征税的难度也会相应提升,从而导致我国财政收入水平显著下滑。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海外并购机遇。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多企业因此而陷入运营困难中,其中大量的企业有行业内的优势资源,中国企业可以由此来抓住并购机遇来达到资源的吸收利用,可以进行并购或者实现控股,由此可以有助于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优化。借由相关机会,可以有效地吸纳海外多种能源资源,弥补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现状,获取相关能源的开采与开发等权利。此外可以将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利用起来,改善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与技术层面的问题。(二)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位置。我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量,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可以占据国际财富分配中的主动权,获取更多发言权以及规则制定权、市场定价权等。金融危机中其他货币价值受到冲击,可以有效地促使我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通用流行,提升我国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价值,获得更高的认可度。(三)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金融危机可以有效地让我国看到自身经济发展的局限与疏漏,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将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化为精细化发展模式。避免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充分调动国内需求与生产力。而在经济高涨的过程中开展经济结构调整会有较大的阻力,而在经济形势的下滑中做改革,阻力会相对减少,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金融危机来临后我国无法更大程度地依赖对外经济发展,由此需将出口拉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化为出口拉动联合内需共同开展的模式。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倒闭与出口量减少会促使国内经济发展有更多的创新与发展动力,不断地去发展新市场。可以有效地在提升内需的改革上取得成效,将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

(一)注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来达到快速见效与乘数效应高的经济发展效应。可以做好公共事业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提升地区发展综合实力。由于投资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就业率,有助于劳动者增加收入,进而为扩大内需提供经济保障,投资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各部门的合作发展。投资可以广泛的涉及基础设施、自主创新、民生工程与高新科技产业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展开立体多层面多元化的投融资运作体系。同时在经济主体中需要注重外资与民营资本公平参与的经济环境,同时要提升中央财政投入的比例,减少地方财政配比。而对于竞争性范围的投资,需要减少与民营资本的竞争,提供民营资本更多的生存空间。(二)注重创业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虽然抵御金融危机的实力较弱,但是中小企业大量吸收了劳动力,稳定市场就业率,有助于居民收入的提升,保证社会的持续稳定。同时也是居民创业的主要形式,属于财政收入的支持部分之一,其社会价值并不逊色于大企业,可以与大企业一同完善我国的经济市场运行。国际金融危机会对中小企业构成冲击,导致其生存堪忧。需要优化其融资环境,给予中小企业一定发展空间。政府与金融机构可以依据金融危机情况做好各方面调控处理,对于税费、信贷、价值、准入、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实现优惠扶持政策,让在合法的范围内让中小企业得到更大的实惠与支持。(三)拉动内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居民的收入状况,从而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例如可以提升个税起征点,有效地减少低收入群体的税收压力。注重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升工作,注重对贫困阶层的关怀。注重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促使企业提升员工收入。调整全社会的消费状况,促使民众消费预期提升,充分挖掘民众购买力。注重产品质量、功能等品质层面的提升,但是控制产品成本与价值,有效的挖掘消费者购买欲望,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物有所值,从而拉动消费欲望。要注重社会的文化活动与健康卫生工作的保证,做好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等医疗保险以及社保工作,为民众提供生存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释放其消费欲望与能力。对于低收入群体可以适宜的做好保障房的提供,注重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发展,减少住房危机感。这样可以让居民闲置资金得到充分的挖掘,为消费行为提供经济保障。此外,还需要做好医疗改革,降低民众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做好学生上学问题,减少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好保障管理,提升民众对自身生活的信心,降低因为生存恐惧感而导致的消费行为紧缩状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冲击,但是从金融危机中也可以暴露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调整。注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展国内各方面改革,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

作者:商茜 单位:房山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全毅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03):103,110.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影响 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鉴于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以及金融系统相对封闭,似乎中国可与这场危机绝缘。但随着成千上万的工人因出口紧缩而失业,房市持续低迷且股市信心低落时,显然中国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也正遭受损害。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中国经济2008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下降到6.8%,致使全年增长率降至9%,是7年来的最低点。

2008年的减速中止了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率,国家统计局在公布经济增长数字的同时发表声明称:“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概括地说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另外,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已经十分艰难,甚至有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

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隐性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经济传导来实现。比方,美国政府救市和即将可能发生的美国经济衰退,将成为美元贬值的动因。汇率的变化不仅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增加出口成本,而且会直接导致汇兑损失。在我国长期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后两个动力都会因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传导而受到挤压。

二、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1.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则是指市场经济中在信用制度和资本证券化基础上产生的虚拟资本的活动。实体经济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并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造成经济虚假繁荣,严重时会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危机。因此,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

2.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以支持整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体系创新、金融秩序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但必须明确,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金融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的风险往往更具严重性。所以,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要预见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健全监管和防范机制。为促进经济发展,无疑要致力于金融创新,但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努力保证金融安全。

3.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市场经济自发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必须明确,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缺陷和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分散决策,难以自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难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会导致而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受损等外部不经济问题。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二者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

4.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别国经验加快本国发展。开放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开放,金融也要对外开放。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途径传递到国内,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此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开放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也会造成本国利益的损失。所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欧文・B・塔克李明志等译:今日宏观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一体化 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

(一)区域金融的扩大及深入发展

现今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种形式。虚拟经济的扩张又主要与金融相关,包括金融秩序、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这些金融表现又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连通性,推动着实体经济(制造业、采掘业、加工等工业)的发展。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家曾提出过“将廉价的虚拟经济转化成实体经济”与“经济一体化”双赢的美妙构想,那么,多年之后,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也将有达到双赢的可能。

(二)成员国之间各行业横向分工水平程度相当,是一体化得以发展的基础

产业的国际分工,在发挥各国专业化优势的同时,又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益。以此为基础的区域集团不易破裂,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比较优势,当遭受全球性的危机时,各国承受的压力相当。同时,若成员国的产业水平较低,其遭受风险的危险就越大,相反,若产业水平较高,其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稳步发展的几率也就愈大。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内部成员国总体劳动水平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与世界最低生产成本相距较小

一体化的形成通过贸易转移带来利益。若成员国形成同盟后,与同盟国的贸易往来成本高于非成员国的贸易成本,那么,集团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将受到相当大的制约,也就缺乏巩固的基础。

(四) 成员国内部的供应与需求弹性要求比较高

一体化的组建,撤除了各种障碍,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和消失,大大减低商品的价格。若成员国的昂;需求弹性较大,那么需求会大幅度的上升,从而出现贸易创造,增加社会福利。同样,若生产弹性较大,生产障碍消除后,可迅速增加,替代从非成员国的进口,提高社会福利。从另一角度看,当金融危机卷入区域体中时,因起源国的本币贬值而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若需求弹性大,从国际贸易转移角度分析,其创造的福利也能保持正值。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

金融危机的是怎样传播,以至全球蔓延?其主要是以“溢出效应”为传导机制。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的流通是其主要渠道。贸易溢出是指一国投机性冲击造成的货币危机恶化了另一个(或几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可能导致另一个(或几个)国家遭受投机性冲击压力。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实现的,即一国金融危机造成的货币贬值一方面提高了其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国内经济(国民收入减少)而减少了向其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导致的本币贬值使得该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下降,出口竞争力增强,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减少,损坏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基础;本币贬值使得贸易伙伴国向其进口的商品、劳务价格水平下降,导致贸易伙伴国的价格水平下降,消费价格指数的下降使得其居民对本币的需求量减少,于是本国居民兑换外币数量增加,导致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减少,贸易伙伴国的竞争力下降,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出口部门),若政府期望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国内失业压力,就可能诱发投机性冲击。另外,本币的贬值,损害了本国经济,使本国国民收入减少,对贸易伙伴国商品、劳务的进口需求减少,从而使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量下降,贸易收支恶化,诱发对它的投机性冲击。投机性冲击的诱导,导致货币危机,造成其市场流动性不足,迫使一个市场上的金融中介清算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在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关系的市场上的资本大规模抽出者,在此国的大量资本的外逃,从而造成另一个市场对流动性不足,即金融资本的溢出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样的“溢出效应”,并非仅存在于两个联系体之间,而更多的是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第三国或更多的经济体。

三、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一)从静态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益的影响

1.贸易效益

金融危机产生的贸易效应危机,主要在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一体化集团。以东盟国家为例,在此次危难中,身处全球金融危机漩涡中心的美欧日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的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国内需求已经并将继续出现下降,甚至还有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海外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出口急剧下降,将东南亚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拖入泥潭。

2.福利效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会产生福利效应。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初的几年间,墨西哥的就业率增长了17%,新增加了150万个就业职位,加拿大的就业率增长了15%,新增了230万就业职位,美国就业率增长了12%,新增加了220万就业岗位。而在当下,美国顶级机构的破产,自身失业人口创历史新高。失业人口向他国流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社会福利水平受到影响。再者,各国政府积极拨款救市,使用于福利的资金减少,加重了效益的负担。

3.投资效益

投资创造效应是区域集团经济效应的重要部分,其来源包括区内成员国相互投资的增加,何区外非成员的投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为保护自身的利益,即使是已有了联合关系,也会以因资金的短缺而引起投资来源枯竭或现有资金抽逃。另一方面,为补救金融市场,各国政府的大规模救市,扩大内需,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这将造成需求的增加,但因缺乏资金,生产滞后,造成供需不平衡,原本应有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二)从动态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1.利于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体制出现

此次金融风暴背景下,各大政府救市背后,孕育着新的经济政治体制革新。欧盟以图改造自由经济模式,推崇国家集权经济模式。这样的形式不难看出,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试图改变战后至今,一直以美国为主导的局势。重病之后寻求治病的方式,世界各理性经济体也一样。主体国家的利益不同,地位权重不同,新体制争鸣局势的出现成可能。这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各集团内部成员国宏观调控影响度加深,一体化区域的相互影响控制加强

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技术不够成熟,进入监管秩序失衡,房地产业的泡沫经济引起全球总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的供给的过剩,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那么,各联合经济一体化主体国家,必须扩大自身与关联方共同市场的监管与控制力度。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内部成员间及与其他发达的第三经济一体化主体,也会加大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吸收,力求改变实体经济受虚拟金融的强大牵制。

3.对以实体制造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也带来一些机遇

实体业的受限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一体化集团是其发展受阻的因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以欧美为主的金融风暴的席卷,在其投资难度加大,各投资商必将寻找新的投资出路,这就有可能对出口制造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一种“到逼机制”。这样,迫使企业升级发展,加快追进步伐,并且,从长远看,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融危机处于动荡中的发达经济体,而选择高增长发展中经济体作为新目标市场。同时,对于后者而言,还有吸纳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的机遇。

4.金融危机的冲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金融危机 我国经济 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指近一年来发生在美国由房地产泡沫破产引起的次级贷款机构破产,大量投资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亏损甚至被迫关闭,经济增长衰退、股市剧烈震荡的金融风暴。次级债,是指发放给信用级别低、收入证明缺失,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的抵押贷款。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主要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大,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较高。金融机构为获取更多利润,把“次级贷款”门槛降得很低。在逐利动机下,美国次级贷款规模迅速攀升。由于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急剧上升,引起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次贷危机爆发。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高低分为最优贷款市场、次级贷款市场,和超A贷款市场。在房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次级抵押贷款融资方式为贷款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而抵押贷款公司则将贷款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银行再将贷款重新打包成为贷款抵押债券后出售给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来转移风险。这种资产证券方式使很多人分享了房产增值的收益。但是,针对美国房价过热,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随着利率上升,房屋借贷成本上升,整个国家房价下跌了20%;同时油价上涨,物价攀升,居民支出增加,一些房屋持有者发现房贷总额超过了房屋价值,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拖欠贷款。由于没有房屋产权,再融资渠道受到限制,结果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急剧上升,特别是可变利率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很高。截至2008年10月份,全美国已经有无数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破产。随后一批投资银行因为涉及次级抵押贷款而倒闭,大量的次级债券信用等级下调,大量的企业和基金被迫暂停发债。接下来欧洲金融市场也出现严重的震荡。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美国史上最大破产保护,美国的金融危机像海啸一样冲击着世界金融市场和各国经济,造成全球经济下滑和各国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金融危机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2.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中国金融市场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降低利率、经济衰退等预期下,经济危机很可能促使美元继续贬值,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客观上有利于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缓解中美贸易冲突,但是过快的升值则会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美元贬值还会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延伸到中国资产价格的涨跌、通货膨胀加剧等情况。美元贬值将对中国持续带来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3.进一步加剧我国业已严峻的就业压力。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带来的生产成本急剧抬升。二是外部需求减弱导致新订单减少。三是从紧货币政策下多次加息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上升以及信贷困难。四是人民币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使得企业汇兑风险敞口暴露,利润受到侵蚀。五是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在外部需求减弱与人民币升值双重制约下,成本上升风险难以通过涨价向国外转移。

三、我国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1.利用危机调整产业结构、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通过扩大内需,必须解决消费增长不振,关键在于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深化社会改革,短期厉行减税,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刺激居民消费意欲;中期理顺价格,让价格信号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长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等改革。一方面现有的财政收入更多地向公共财政倾斜;另一方面加快税收政策的调整。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只有将用于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与用于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未来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改善金融调控、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要加强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政策与财政,有必要重新调整年初的货币政策。

3.深化中国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首先,要继续加强金融创新、拓展中间业务;不断提高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让创新与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相匹配。其次,要继续推进混业经营,拓宽盈利渠道,同时在发展混业经营的过程中。注重风险在不同业务领域的传递,注重构建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防火墙”;另外,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减少监管盲区。

4.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步伐。通过对这次教训的反思,也将间接地对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整体氛围,甚至是监管思路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将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愈来愈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新兴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将大大增加,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比金融创新更为重要。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的高度,对经济增长、信贷政策、汇率制度改革、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和金融业务开放进行整体考虑,建立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军.各国金融危机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4,(13).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次贷危机;混业经营;金融监管;信用评级;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6-0014-04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爆发后,迅速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它必将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经济金融制度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下面简要分析次贷危机对金融制度、金融监管、信用评级以及会计制度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将推动金融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

人们称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标志着独立投资银行时代的结束。在当前金融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的环境下,分业经营的劣势难以扭转。次贷危机将加速金融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是1929~1933年大萧条后,在《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要求下,以摩根银行拆分为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JP摩根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摩根斯坦利为标志形成的。该法案奠定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基础。然而,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利用实质性的混业经营手法来规避分业监管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金融业竞争力,美国1999年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的颁布象征着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复归,一些商业银行进入原属投资银行的业务领域。从那时起,资金实力远远落后于商业银行的独立投资银行是否会被吞并或被边缘化就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独立投资银行并没有立即消失,继续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然而历史趋势不可阻挡,2008年,在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注册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美林和贝尔斯登被商业银行收购、雷曼宣布破产后,独立投资银行终于成为了历史,全能银行正式占据统治地位。

全能银行的兴起对还未完成向全能银行转型的传统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1)从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情况看,传统商业银行在许多业务领域已经面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严峻挑战,传统银行业务在整个金融资产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减少;相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共同基金及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所属的金融性公司等金融机构所占的市场份额则在逐步增加。这种情况再加上金融创新、技术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和“金融脱媒”现象蔓延等,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优势不断丧失。而全能银行兴起后,竞争更加激烈,传统商业银行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2)分业经营模式的初衷是为了减少金融风险,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却同于传统业务以至竞争力日趋低下,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也丧失了灵活性,难以利用证券市场实行资产的分散经营以有效规避风险,反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资产不断恶化,利润持续衰减,倒闭现象逐渐增多。(3)传统商业银行无法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如证券承销、并购重组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企业必须为不同的金融需要与不同的金融机构交往,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全能银行模式本身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模式所缺乏的某些优点。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从业务开发看,全能银行的多元化经营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创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同时全能银行由于采取了“超市”经营方式,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第二,从提供金融服务的角度看,全能银行通过其内部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提高了服务效率,特别是针对中小客户时,成本降低更为明显。全能银行可以通过综合化经营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从而减少周期波动对经营的影响。其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大大超过传统商业银行。

对于转型中的商业银行而言,如何跟上金融发展的趋势,在推进混业经营、拓宽盈利渠道、发挥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的同时,不断提高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能力,让创新与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相匹配,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将促使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

次贷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金融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矛盾。在美国重开金融混业经营之后,原来的分业监管格局并未打破,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彼此分割,出现监管漏洞,从而不能充分识别和控制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最终酿成次贷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现存的分业监管体系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如何在现代金融环境下,实施有效的混业监管,以及如何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仍将是一段时间内各国监管机构面对的主要挑战。

次贷危机爆发后,针对监管中出现的漏洞,美联储(FED)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达成信息共享协议。根据协议,FED和SEC将共享有关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现金状况、交易状况、资本负债率、金融资源和危机管理体系等信息。双方将在反洗钱、银行经纪活动、银行和投资公司金融交易结算等领域展开合作。此外,两家监管机构还同意每年至少举行4次会谈,来辨别讨论并分享与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及监管问题。至此美联储把投资银行纳入其监管范围。

2008年3月31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蓝图》,指明了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金融监管改革蓝图》的本质是将美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权利重新整合,将现有的7家联邦监管机构精简为3家。美联储的监管职能将显著扩充,监管范围由商业银行扩展到投资银行、经纪公司和对冲基金。新设立的“审慎金融监管机构”将目前的货币监管局(OCC)与储蓄机构监管局(OTS)包括进来,对受联邦担保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新设立的“商业运营监管机构”将目前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合二为一,负责监管金融机构的商业运营以及保障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三、对信用评级领域的深刻反思

次贷危机开始后,标普、穆迪、惠誉等评级机构备受质疑,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债务抵押债券(CDO)等产品结构复杂,投资者评估其所购证券风险的成本很高,只能依靠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来进行投资决策。评级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就变得极其重要。

首先,评级公司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作用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债券发行的过程中,需要评级机构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借款人全面、及时、可信的信用风险信息。而评级机构在进行信用评级的同时为承销商提供债券结构化设计服务,对次级债券的分层、信用增级等提供建议,收取咨询费用。存在的利益冲突会影响评级机构独立公正的评级立场,因而评级机

构倾向于低估次贷产品风险,给出偏高的信用级别,使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债券风险。这与安然、世通公司倒闭时,被广为诟病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对象同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情形非常类似。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一些对高风险次贷金融产品进行信用评级的工作人员竟然直接参与评级费用的商谈,评级越高越利于债券销售,评级费用也越高,因此评级机构无法保证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穆迪、标准普尔及惠誉等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均系统性地低估了所有CDO产品的信用风险,给出了偏高的信用评级。

其次,过分依赖复杂且未必可靠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成为人们指责的另一问题。信用评级机构在进行信用评级时使用的主要方法是首先根据信用的形成要素进行定性分析,必要时配合定量计算。在一般企业债券发行的评级中,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行业地位等定性因素权重超过60%,而企业盈利预期、违约概率等基于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权重不到40%;在结构简单的MBS、ABS的发行中,对借款人定性分析权重大约在20%,定量分析权重为80%;而对CDO产品,评级几乎完全依赖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对借款人的定性分析几乎不被考虑。无论是穆迪公司使用的三代二项式(Binomial Method)评级法,还是标准普尔和惠誉建立在蒙特卡罗模拟法基础上的评级方法,都把需要对借款人信用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次级贷款,在经过结构化后,仅仅依靠历史违约数据和估计的违约相关性等数量分析方法来进行评级。导致了一个无固定收入居民的房屋抵押贷款在经过一系列证券化、结构化后,竟然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债券同是AAA的信用级别。

最后,在次贷危机开始后,评级机构的反应迟钝,没有及时向投资者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投资者发现在CDO市场中惟一可以依赖的评级公司在现实中也不可靠后,市场信心立刻崩溃。而在风险显现时,幅度过大的调整对市场信心造成进一步冲击。另外,在没有预警信息的情况下,三大评级机构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次贷产品降低信用级别,投资者因债券级别下降无法满足相关要求而低价抛售或不得不补充超额的流动性,使流动性进一步趋紧,市场预期加速恶化。这又促使评级机构采取进一步的降级措施,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评级机构受到的广泛质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2008年4月22日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称近期将出台新规定,明确提出要对信用评级机构强化监管,详细阐述了可靠、透明和竞争三方面的举措。预计评级机构将在利益冲突、评级方法、评级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具体措施包括:禁止信用评级机构向债券发行商提供咨询服务;改变目前的评级收费模式;增加评级模型透明度(美国2006年9月29日出台的信用评级法案“The Rating Agency Act”规定评级模型作为商业机密受到保护);在评级指标中对一般企业债券和结构性产品进行区分等。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亦要求结构产品承销商提供更多的相关产品信息,市场投资者未来将不会仅仅依赖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就做出投资决定;并准备为评级市场引入更多竞争者,打破目前标普、穆迪、惠誉的垄断格局。同时,各评级机构也在进行主动调整,通过强化公司治理增强评级流程的完整性,积极处理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聘请外部公司定期对合规性和治理流程进行独立性评估等手段恢复市场对评级机构的信心。

四、对公允价值的会计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就像安然公司的倒闭引发人们对会计准则的深入讨论,最后导致《萨班斯法案》出台一样,此次次贷危机中诸多金融机构的接连倒下也引发了人们对现行会计准则的深入探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已定于2008年10月2日召开特别会议,就次贷危机中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负债表外会计进行讨论。其中公允价值被认为是此次次贷危机中引起众多金融机构流动性迅速枯竭的重要原因。

根据美国公认的一般会计准则(U.S.GAAP)和国际金融报告标准(IFRS)关于金融资产价值处理的规定,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可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三类,其中交易型金融资产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可出售资产也须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表,只有持有到期型金融资产才能够以成本计入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交易型金融资产和可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全部采用公允价值法。而投资银行大量持有的结构产品,应视为交易型和可出售型,须按照公允价值核算而不能按购入成本计入结构产品投资。

正是这两类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影响了投资银行抗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一旦市场走软,相关金融资产价格下降时,按照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投资银行就要按不同的资产属性减少所有者权益或冲减利润。这将影响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为减少减计带来的不利影响,投资银行势必又会加大有关资产的抛售力度,市场即陷入了“交易价格下跌――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诸多投资银行因无法解决流动性不足和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而。

如何在市场剧烈震荡的条件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资产价值准确计量,同时减少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是一个急需全球会计行业探讨的问题。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影响;对策

当下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我国经济构成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尤其是在外贸发展方面,进出口商品量相应减少,甚至会出现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有关外贸行业的员工失业率会相对应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的实质价值会相对下滑。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可以有效地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化新的经济发展点,同时完善扩大内需的发展。总体来说,要有效地防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从中做出灵活性的调整。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物质基础实力相对较强,同时国内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状况,民众的储蓄率普遍较高,劳动力充足,经济结构也随着时展不断调整,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因此企业在应对外部变化有了更强的应对能力,整体情况下金融体系处于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同时外汇储备相对充沛,在整体的经济体制方面也在不断地修缮,政府宏观调控也会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成熟。但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的各方面仍旧会存在多种冲击,导致经济受到一定波及。

(一)出口贸易增长下滑

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其他国家的国民财务严重缩水,居民可支配的消费显著下滑。这些国家在于我国展开的对外贸易的总额也随着全球化的来临不断的扩展,如果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下滑,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据了解,一旦遇到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出口则会下降到历史低点,只有金融危机逐步缓和后才能逐步的回暖。这种情况主要是我国出口贸易存在较高的依存度,需要降低该依存度,同时将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金融市场不稳定

当下基本上已经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金融状况,因此如果产生国际金融危机,则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波及多个国家。由于我国金融业务与全球其他国家产生联系,因此,但金融危机引发其他国家金融市场产生波动后则会导致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出现随之的负面传导影响。

(三)就业率下滑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危及多个国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也会受到影响。企业为了保证能够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存活下去,进行裁员或者降低工作人员薪资待遇是常见做法,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甚至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没有能力抗击金融危机,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进而导致劳动力重新回归人才市场,就业率严重下滑。但是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各单位的人才需求都会减少,因此,人才回归市场后再就业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中小企业中,原本的生存利润空间较小,资产规模小,在国际性的金融危机来临后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在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方面没有足够的能力,只有做停产与关闭处理。

(四)第三产业发展困难

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后首当其冲是第三产业,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波及最为明显,导致城市住宅空置的比例提升,实际购买力下降,进而损害房地产投资效益。而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多达50多个,因此受到的影响会逐步传导开。同时酒店、零售、餐饮与租赁等市场也会受到波及,发展会异常困难。

(五)股市低迷

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后会直接导致我国股市低迷,股指下跌,大量市值随之蒸发,其股指下跌的幅度会显著高于发达国家,长时间会呈现出成交低迷的状况,其中大量的中小投资者会面临财产大幅度的缩水。

(六)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由于各对外贸易的企业倒闭或者减产,国内第三产业经济低迷,整体的税收水平也逐步下滑,征税的难度也会相应提升,从而导致我国财政收入水平显著下滑。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海外并购机遇

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多企业因此而陷入运营困难中,其中大量的企业有行业内的优势资源,中国企业可以由此来抓住并购机遇来达到资源的吸收利用,可以进行并购或者实现控股,由此可以有助于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优化。借由相关机会,可以有效地吸纳海外多种能源资源,弥补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现状,获取相关能源的开采与开发等权利。此外可以将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利用起来,改善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与技术层面的问题。

(二)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位置

我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量,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可以占据国际财富分配中的主动权,获取更多发言权以及规则制定权、市场定价权等。金融危机中其他货币价值受到冲击,可以有效地促使我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通用流行,提升我国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价值,获得更高的认可度。

(三)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

金融危机可以有效地让我国看到自身经济发展的局限与疏漏,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将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化为精细化发展模式。避免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充分调动国内需求与生产力。而在经济高涨的过程中开展经济结构调整会有较大的阻力,而在经济形势的下滑中做改革,阻力会相对减少,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金融危机来临后我国无法更大程度地依赖对外经济发展,由此需将出口拉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化为出口拉动联合内需共同开展的模式。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倒闭与出口量减少会促使国内经济发展有更多的创新与发展动力,不断地去发展新市场。可以有效地在提升内需的改革上取得成效,将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

(一)注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来达到快速见效与乘数效应高的经济发展效应。可以做好公共事业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提升地区发展综合实力。由于投资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就业率,有助于劳动者增加收入,进而为扩大内需提供经济保障,投资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各部门的合作发展。投资可以广泛的涉及基础设施、自主创新、民生工程与高新科技产业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展开立体多层面多元化的投融资运作体系。同时在经济主体中需要注重外资与民营资本公平参与的经济环境,同时要提升中央财政投入的比例,减少地方财政配比。而对于竞争性范围的投资,需要减少与民营资本的竞争,提供民营资本更多的生存空间。

(二)注重创业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虽然抵御金融危机的实力较弱,但是中小企业大量吸收了劳动力,稳定市场就业率,有助于居民收入的提升,保证社会的持续稳定。同时也是居民创业的主要形式,属于财政收入的支持部分之一,其社会价值并不逊色于大企业,可以与大企业一同完善我国的经济市场运行。国际金融危机会对中小企业构成冲击,导致其生存堪忧。需要优化其融资环境,给予中小企业一定发展空间。政府与金融机构可以依据金融危机情况做好各方面调控处理,对于税费、信贷、价值、准入、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实现优惠扶持政策,让在合法的范围内让中小企业得到更大的实惠与支持。

(三)拉动内需要

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居民的收入状况,从而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例如可以提升个税起征点,有效地减少低收入群体的税收压力。注重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升工作,注重对贫困阶层的关怀。注重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促使企业提升员工收入。调整全社会的消费状况,促使民众消费预期提升,充分挖掘民众购买力。注重产品质量、功能等品质层面的提升,但是控制产品成本与价值,有效的挖掘消费者购买欲望,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物有所值,从而拉动消费欲望。要注重社会的文化活动与健康卫生工作的保证,做好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等医疗保险以及社保工作,为民众提供生存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释放其消费欲望与能力。对于低收入群体可以适宜的做好保障房的提供,注重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发展,减少住房危机感。这样可以让居民闲置资金得到充分的挖掘,为消费行为提供经济保障。此外,还需要做好医疗改革,降低民众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做好学生上学问题,减少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好保障管理,提升民众对自身生活的信心,降低因为生存恐惧感而导致的消费行为紧缩状况。

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冲击,但是从金融危机中也可以暴露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调整。注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展国内各方面改革,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毅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03):103,110.

[2]魏久玲.浅析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的影响[J].商情,2017(1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