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职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职业教育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61-01
2010年7月20日,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文化产业楼B区一个施工工地上,一台塔机在吊运钢筋时发生了倾覆事故。这一事故造成了一人死亡、两人受伤以及塔机报废的后果。这一事故给所有从事建设机械的人员敲响了警钟,在建设工地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由于从业人员职业相关知识不足、相关技能不过关以及操作经验不足等因素,安全隐患不能根除,安全事故常有发生。这就对建设机械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因此我们应加强建设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
一 由塔机事故原因分析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石家庄的塔机事故发生原因:
第一,严重超载。严重超载是塔机倾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据塔机的使用说明书要求,发生事故的塔机最大起吊重量为923千克。而塔机工作时的实际起吊重量远远超过这个限额,甚至是其两倍多。由于操作人员贪图一时的方便,不顾塔机的起吊重量限额和安全隐患,使塔机严重超载,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二,起重力矩限制器生锈腐蚀。起重力矩限制器作为在出现安全隐患的工作状态时的一道安全防线,由于生锈腐蚀无法发挥其保护功能,导致塔机在超载并存在安全隐患时没有保护,酿成了事故的发生。
第三,操作人员缺乏基本操作素质。据调查,塔机在起吊时,钢筋曾挂住加工棚的棚顶。但操作员王某没有对此做出有效的解决,而是强行起吊;帮助王某的李某和刘某也没有对此违规行为进行阻止,以至于起重的力矩远远超出了塔机的起重力矩,最终导致塔机倾覆。作为操作人员和协助人员,应具有科学的指挥方法以及基本的操作素质。
二 加强建设机械从业人员职业教育的作用
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对设备的寿命和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十分重要,关系到建筑机械设备的投资效益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对一个工程而言,操作人员和建筑机械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至关重要。
合格的建筑机械操作人员应拥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机械的经验,只有这样,操作人员才能正确规范地操作机械,并在发生安全隐患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作为建设机械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储备要求较之操作人员更高。建设机械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建设机械设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有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地维护和保养建设机械设备,杜绝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操作人员才能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操作机械。
三 如何加强建设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
第一,重视基础调研。只有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深入基层,了解从业人员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技工的技能、建设机械设备产品的现状以及工程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才能开展好职业教育工作,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
第二,扩大教育范围。职业教育不能局限于相关专业的学生,而应扩大到所有相关职业人员,如设备生产租赁、设备科研、安全监管等人员。尤其是在岗的从业人员,更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以防基础知识不足造成事故。
第三,建立培训团体。选取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组成一个培训团体。在管理、操作、服务等方面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让工作在一线的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方可循。培训团体在解决从业人员的问题时,还要传播新技术和新设备,构建起一个“产学研用”的服务平台。
第四,加强科研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使人们在工作时更便捷、高效。建设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应在内容上有所充实,不能满足于现有内容。相关专家需要起到带头作用,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和自主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文字,让基层从业人员能接触到新兴的职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 总结
建设工程离不开建设机械,建设机械操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工程的进展和质量,更关系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上岗的建设机械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了防止类似石家庄塔机事故的事故发生,必须加强建设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提高建设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建设机械从业人员,应积极接受职业教育,做一名合格的从业者。
机械职业教育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机械专业 课程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77-01
在现阶段,在我国教育体制逐渐发生转变的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提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课程教师,必须认真地分析当前的形势,不断地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
1 组织现场参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机械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
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性,与此同时,机械产品具备非常强的直观性,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存在着非常巨大的直观性。所以,教师在着手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先组织学生掌握和机械专业课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这其中能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或者是现场参观企业生产的方式来实现,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机械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为将来更好地进行机械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钳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组织学生去机械企业参观毛坯的铸造、零件的设计、产品的装配等一系列的生产流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授毛坯的生产方法,并且讲授在零件的制作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地方,也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产品装配的流程,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机械产品的技术瓶颈以及应用情况,以便激发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该门课程相关的内容,从而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增进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中的丰富的教学内容都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说,为了进行模具的制造,自从选取材料,学生都必须深入地了解材料的尺寸、硬度、切削性能等等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种类繁多,这些课程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在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各门机械专业课程,真正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与此同时,教师也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熟练地掌握锯、锉、铣、刨、磨、钻的操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真正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经常引导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切实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关注于书本知识的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向学生强调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地感受、理解、体会机械专业课程中的丰富的知识点。另外,教师必须充分地运用他们身边的实例来进行深入地讲解,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工程力学》约束相关知识的讲授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有必要在教室中或者日常的生活当中寻找一些约束物,主要包括:灯绳对灯的柔性约束,门可以转动的主要原因就是铰链约束正在发挥作用,学校规章制度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现实中的学生就会被置于约束的这个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入该节课需要向学生传授的新课题“约束与约束反力”的定义,又能够增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3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分层次教学方法
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依然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而没有以就业为导向,不能够密切联系市场对于机械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结合现阶段市场对于机械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具体主要包括下列的几种:第一,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技术装配工人,也就是说,操作工;第二,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维修技术技师,也就是说,技术员;第三,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的销售人才,也就是说,专业销售员。教师有必要密切联系市场对于机械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方法来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对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带着目标、怀着激情进行学习,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关于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的探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挖掘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优势所在,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切实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邕生.机械类专业电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 2011(7).
[2] 许勇平.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感悟[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7).
[3] 马芳.浅谈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构建[J].职业,2011(12).
机械职业教育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机械制图》教不同于其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设计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兴趣,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怎样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落实创新精神,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机械制图》教学实际,从以下三大方面做了尝试。
一、诱发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激励学生学好机械制图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1.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对于刚进入职校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机械制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时,将预先收集和自制的机械制图的图片、影音资料,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很受到机械制图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仍然有疑虑的学生,可进一步解释,《机械制图》是一门与其他课程联系很少的课程,不像数学、物理等与前面的知识联系紧密,只要认真钻研,勤于练习,完全能够将制图学会、学好。从而消除学生的顾虑,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讲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讲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结论的过程。提出问题应尽量自然,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结论要简明、便于记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本次课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讲授顺序。如在内容“组合体视图的读法”这内容教学时,“使学生读图方法”教学目的,抓住“读图方法”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及读图方法的运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出难点(分析图框)、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型式的视图特点),再举例讲解读图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地讲授教学内容,反映了教师的施教能力,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所学知识,并理解的首要条件。
3.由浅入深,提高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各章节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而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也相对零碎,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教师应充分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用以往知识,由浅入深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所学知识点上,从而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线”,使零碎的东西在这条“线”的贯穿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在进行圆弧外连接两已知圆弧的教学时,笔者先和学生一起回忆圆与圆外切的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就会记起“圆与圆相外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外切圆的半径和”。其次,推出另一命题“与已知圆相切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以已知圆圆心为圆心,两圆半径和为半径的圆上”。当学生理解了第二个命题后,再按照教材中找圆心、找切点、画弧的步骤教给学生画相切圆弧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回忆已知知识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未知领域,避免了不适应感。
4.提炼讲课内容,归纳绘图方法
力求简明,便于学生记忆。
5.对学生的评价应分层次
评价分为课堂上对学生反应情况和考试成绩两部分。(1)课堂提问时不能盯住几个好学生或几个后进生,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应顾及班级中大片“灰色学生”,因为他们更渴望老师的关心和表扬,提问时也应处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成绩好坏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和挖苦。(2)考试的内容既要全面具体,又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难度。如考同一难度的试卷,较好生、较差生差距越大,较好生易满足,较差生便会丧失学习兴趣;一些平时学习虽然有一定进步,刚刚提起一点学习兴趣的较差生,如果试题过难考下来分数太低,必然会严重挫伤其自信心,而导致自暴自弃,所以考试题一般是:基础题控制在70%左右,中等题控制在20%左右,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在10%左右,(也可以加一些附加题,要求较好生必做,一般生和较差生选做。一般生做对一题,题的一半加分,较差生做对一题,加题分)这样较差生的基础题、中等题所得的分数不低。较好生、较差生差距不大,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较差生在同学中的地位,燃起他们对学习的欲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加努力学习,逐步使一部分较差生转为一般生,使一般生渐渐向较好生靠拢,这样无形中为较好生增加了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
二、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1.培养形象思维,奠定创新基础
形象思维是建立在对视觉形象的感知上,把个人感知到的素材重新加以组合,得到是新事物的形象或事物的新形象。也就是说,形象思维过程符合“创造”的含义。
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初中生来说,制图知识领会的起点,就在于观察,充分利用直观性原则。如对投影方法、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以及三视图的形成的观察等等。只有让学生通过对三维空间体系向二维平面图形的发展、运行以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观察才能掌握投影规律,认识它们的特征。
2.培养发散思维,营造创新氛围
发散性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方法。教学中教师除讲清重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外,还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路,讲课要留有“缺口”,为学生自学和进一步探索留有余地。
《制图》中的“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物体的主视图为一矩形,请尽可能多的说出物体的形状。答案有多种,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力,从而训练了发散思维。
3.培养质疑思维,开辟创新天地。
质疑思维是指创新主体在原有事物的条件下,通过“为什么”的提问、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改变原有条件而产生的新事物的思维,是比较灵活的思维方式,在培养人的独立思考、破除思维定势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制图》中出现的习题大部分为同式问题,它表现为把问题所提供的条件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过程。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概括性,但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形成对思维的束缚。求异思维是可以同时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多思维活动。
4.培养直觉思维,迸发出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创造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诞生的硕果。
(1)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知识及其结构为依据,要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就要教育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一基本投影规律就贯穿了机械制图这本书,它是画图、读图的基本依据。有关制图国标知识是读图、画图的准则,教师必须讲清、讲透。
(2)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起直接影响的是教师运用直觉思维的情况。如果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能经常有效地运用直觉思维的方法提出多种不带思维的设想,就会对学生起示范或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讲到线面分析法读图时,课本中只提了一条直线可以是一个平面投影,那么,教师就可以提出一条曲线代表什么的投影呢。
三、营造创新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在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营造轻松、民主的创新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1.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相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其次,课前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心境,把微笑带进课堂,献给学生。
3.再者,课堂上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研室组编.机械识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010,9重印).
机械职业教育范文4
【关键词】工程机械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英语;课程教学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与不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工程机械专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收获。
1 工程机械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1 重专业课,轻基础课思想严重
近些年了,高职教育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思想和新模式,但整体是朝着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方向发展,于是很多高职院校断章取义,在专业培养方案上不断压缩基础课程课时比例,更有甚者,直接取消基础课程,隶属于基础课的英语课程也同样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对于工科专业,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2+1”,1年校外实习,2年校内学习,校内课程以专业课学习为主,英语之类的基础课则是浅尝则止,课时量一再缩减。
1.2 工科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缺乏自信
目前,大部分工科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是数控、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及其相近专业。实际情况表明,这些专业的学生,英语底子普遍较差。而专业英语课程教授的内容都限制在狭小的专业方向领域,而且更多的是毫无趣味的理论知识,对于20岁左右的年轻学生而言,专业英语太过单调乏味,根本不如基础英语课程那样生动有趣,有很好的互动性。
1.3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难度大,急需课改
机械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英语课程分为两段: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而这两个阶段是具有十分鲜明特色的不同阶段。
在工程机械课程体系中,专业英语阶段的学习难度要大很多,因为专业表述中,句子普遍较长,句型也比较复杂,一般有多个分句甚至有嵌套分句组合而成,谓语动词较多,并列句式多,过去分词组成的短语和状语很常见,从而导致句子看上去“又长又乱”,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同时,专业领域词汇都很长,没有规律,掌握起来困难。而学生在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的都是生活用语、社会知识用语方面的公共词汇,极少遇到专业和行业领域词汇,进入大学,突然接触到专业词汇,就会感到畏难,不适应,如果没有及时引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不自信的心态进一步加重。
2 工程机械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重视英语课程的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教育是衡量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高职院校一定不能陷入只强调技能教育的发展迷途,只有端正了思想认识,行动才不会偏航。
再者,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看,英语能力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目前很多工科类技能岗位都要求选手能熟练运用进口的机床、仪器仪表等设备,并且能熟练识读和运用设备上的英语命令、专业术语和英文说明书等材料,为未来适应维修和检修工作做好准备。由此,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时,我们应该足够重视英语课程教学,根据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足够的教学课时和课程结构,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今后的发展更有后劲。
2.2 改革英语课程教材,提升教学效率
现有的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大都以本科院校教材为蓝本,进行精简后得到,很多内容和高职专业实际需求脱节,甚至很多内容十分陈旧,跟不上形式。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必要对现有英语教材进行改进。
以工程机械专业为例,本校的英语教研室老师就和专业课老师合作编写了新的课程讲义,新的教材除了有机械专业常规知识外,也安排了最新最贴近实际岗位的专业知识,充分体现出了工程机械的时代特色。此外,课后还安排有丰富的阅读材料,便于学生拓展知识,教材的专业词汇很丰富,还准备有与课文配套的同步练习册。
2.3 循序渐进,重建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重建学习信心,提升学习积极性。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也是一样,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遵循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化繁为简,由易到难。音标就是英语教学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实践证明,音标是学好英语的窍门,掌握好音标,才能让学生学会拼写新单词,这可以让原本一窍不通而现在却能学会拼单词的学生,初步体会到用标准的英语发音,并进行简单对话、交流的乐趣感和成就感。这种神奇的体验,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
最后,要充分调动起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让英语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机械专业知识。
3 结语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职的英语教师都有着很好的英语知识,但工程机械知识普遍较为欠缺,以至于讲起课来,自己对很多机械专业术语都一知半解,遇到学生提问,也只能临时应付。
教师应该通过自学或听一些机械专业老师的课,来不断提高机械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英语教师也要具备渊博的机械英语专业知识以及严谨的治W态度,在课堂中以风趣幽默的形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折服于教师的专业和教学魅力。如此,学生便能逐渐佩服并喜欢自己的教师,再到喜欢英语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133-134.
机械职业教育范文5
集团化办园是由我国名校引领,国家政府支持,统一管理,在信息、师资等方面共享资源,集团化办园背景下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创造性、多样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当然在资源共享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共享的意愿性不强、集团内部没有相应的制度、缺少推动集团化发展的责任主体,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参考相应的文献和实地的访谈,分析和总结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推动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贡献力量。
1集团化办学的概念
集团化办学是推进全国高校之间资源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名校教育资源最大化,以职业教育为基础,各个著名高等院校引领,政府大力支持下的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在办学制度上,以公立院校为主体,在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下,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法,有政府指导,高职院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组建的新型教育结构,一般情况下依托知名院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内涵是面向社会引入新的投资者,以政府为主导,使得高职院校的产权结构不在单一,变得多样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2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2.1机械类技术工人的稀缺
企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离不开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现有的劳动技术性人才的基本素质不能满足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术机械类人才,对企业进行整改,满足工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够弥补个别院校的资源短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机械类技术工人稀缺的情况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是必要的。
2.2破解资源不均衡的局面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不同区域的院校、不同职业的院校、以及高职学校内部的资源都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很多省高职类院校仅仅设置在某些市县内,区域化很明显,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一所高职院校,这与我国的教育政策不符,另外,有的机械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短缺,有的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空闲,设备利用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共享能够很好的满足各大高职院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3集团化办园背景下的资源共享
20世纪70年代,为了平衡优质和普及教育两种情况,提出了集团化办园的教育模式,根本目的在于利用集团化的特点,使得各大院校的资源能够共享,近几年来,很多省份开始探索集团化教学,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把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作为办园的目标,另外集团化的办园理念与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逐渐趋同。
3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首先,在集团化办园背景下,优质院校的资源共享,能够为教育落后的学校带来提升的空间,另外高职院校之间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碰撞,会带来新的教育方式,这种分享的模式会使集团内的每个学校都能得到提高。其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各个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方便的条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使得集团内的教育信息、教学内容等及时的传递,校园网的搭建使得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4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共享意识
集团化办园中会有一些优质的高职院校,他们在资源共享过程中被认为是领军人物,这些院校的设备齐全,师资雄厚、管理完善、科研水平较高、资金充足,这种从领头院校向资源稀缺的普通院校单向的输出资源,使他们的热情不高,没有在集团化情况下给自己的院校带来实质性的效果,另外一方面,资源丰厚的院校在满足自己教育发展的前提下,把剩余的资源共享出来,而这些剩余的资源并不一定是资源稀缺院校所稀缺的,这种情况下也使得共享意识低迷。
4.2缺少责任主体
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渐尝试集团化办园,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方的权责不清晰,权责分配不明确,使得管理集团的责任被推来推去,这种情况下难以发挥集团的真正作用,各项专职的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岗位无人管理等,在没有责任主体的情况下,各项问题频繁出现缺无人解决。
4.3集团内部缺少资源共享的制度
机械类专业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课程,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在集团化办园的背景下,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有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处于集团化办学的初期阶段,各项措施没有贯彻到位,同时也缺少相应的资源共享制度,各项保障亟需完善和建立,高职院校要充分认知教育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对于教育资源的制度要积极的配合,提出合理的建议完善相关措施,这其中也有政府的责任,使得资源共享制度没有完善到位。
4.4集团内部没有形成合力
集团化办园的模式已经逐渐的成熟,那么各个院校和利益共同体之间要形成合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如果没有形成合力,每个部门之间的方向不一致,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就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效果,甚至出现反作用,优质的院校资源不断地流失、企业没有得到利益、国家政策支持没有实际效果、资源匮乏的院校在管理和制度上收到了约束,教学质量没有显著的提高,他们之间没有利益的共同点,使得集团内部没有凝聚力。
5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
5.1明确责任主体,高效利用资源共享平台
要想建设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就要充分利用集团化的优势,明确责任主体,权责分明。集团办园的责任应该由政府部门和集团理事会共同承担,在教学方面上主要由各大高职院校来管理,政府为各院校提供各种资源和制度的保证,集团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各方面都有责任的主体,来积极的落实相关的制度和目标,集团理事会应充分利用其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身份,切实的了解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困难,并及时的告知政府和董事会,研究制定出相关决策。另外还要有大局意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自己办学的目的,借助自己的管理经验,引领各大高职院校在机械化类专业的发展,并且秉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2健全资源共享制度
机械类专业的特殊性在于专业的技术能力,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开放、共享、绿色、发展、协同”,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有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使得我们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也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没有共享制度的集团化办学,会阻碍资源共享工作的进行,当然相关制度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完成,包括财政的开支、人员的分配、机构的编制以及各种保障等,健全资源共享制度是规范和引导机械类专业向前发展的保障。
5.3建设利益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的建立需要不断地相互了解,找到各自的利益共同点,才能使集团长期生存发展下去,政府的利益目的在于政绩和机械类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和机械类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各大院校的目的在于就业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三方面的分析,他们都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附加其他的利益,上级管理部门要体谅其工作难处,不仅要从精神上对其付出予以支持和肯定,而且要加大保障其工作运转的投入,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予以政策制度和管理权限的支持,使其能放手开展工作。综上所述,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机械类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完善,资源的开放、共享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提升点,针对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和集团要正视各种问题,分析研究总结相应的对策建议,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劲松.张纯华.陈渝等.集团化办园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以贵州省集团化办园为例[J].职业教育,2016(09).
[2]刘蕊.王岳喜.张云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04).
[3]郑通.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J].大众文艺,2012(24).
机械职业教育范文6
论文摘要针对当今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专业英语要求,强调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当前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有关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 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的要求
专业英语是要求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结合基础英语,实现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根据我院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其基本要求如下:(1)词汇,掌握800个左右与本专业相关的词汇、词组,掌握构词法,具备按构词法识别一定生词的能力。(2)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英文原文文章及其他相关资料,能掌握其基本大意及主要情节。(3)译的能力,借助工具书,能将本专业相关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4)听的能力, 能听懂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课堂与对话,能正确理解大意抓住要点。(5)写的能力,在借助相关工具书及网站,能撰写论文摘要与简介。(6)说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以上大纲是我院数控与模具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但针对喜欢英语并且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实施起来较容易。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我们的实施仅此停留在前三个要求。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需合理实施专业英语课程的配置,因材实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最大化,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
2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2.1 专业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我国城乡经济、文化及教育教学水平差异极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存在相对下降较快的现状,高职院校配套专业英语教材可读性较差,学校及教师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较差,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2 语言障碍,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
不仅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囿于我们的英语水平,我们的英文表达存在困难,要想用正确的英文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并非容易。因此,我们的课程也仅此在讲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适当地进行拓展或分析相关专业问题时,我们无法自如地应用英语。其次,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英语能力一般,对专业英语课程存在偏见,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锐减。
2.3 教学观念、模式、手段相对落后
大部分人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属于选修课程,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等观念的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当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在大力推进时,专业英语课程始终都没有得到重视,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管讲词汇,分析文章,学生爱听不听,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认为专业英语不属专业核心课程,无需耗费过多时间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2.4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教学投入不够
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存在偏见,认为此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必要性不大。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师资严重不足,课程大都是由刚毕业的新教师接课,无课程团队,很难进行教学探讨。其次,全国针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开发与研究培训不多,学校也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相关课程开发。导致专业英语教学只是为了完成国家对高职院校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实施对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不予以过高期望。
3 关于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专业英语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简单的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与手段,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3.1 提高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当今社会全球竞争相当激烈,高职机械类毕业生较大范围与外资企业或国外先进设备打交道,应用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多。其次,机械类女生从事一线机械加工岗位不太适应,需要将专业英语能力提高,以此在就业时能谋求更好的岗位。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其是基础英语的延伸,是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扩展和应用英语。我们需改变教学思想与观念,切实联系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提高素质的关系。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导性,处理好阅读、翻译与听说之间的关系,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3.2 改革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相关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近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实现从传统到多媒体教学的转变,充分备好课,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软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如学生在应用机械类相关软件AutoCAD、Mastercam及Pro/E时,所涉及到英文菜单及对话框设置,我们可将其作为案例引入教学中。
第三,精心设计课堂,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如课堂实施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教师提前设计好难易相当的多个工作任务,学生分组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有机会展示自己。
第四、制定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案,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可将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
3.3 加强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针对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投入和积极性都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孤军奋战”,无课程团队人员共同探讨课程改革实施的有效性,最终是有关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想法都扼杀在摇篮中。其次,应加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提供教师进修机会。以我院为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承担,此类教师只是在英语成绩方面略具优势,但自如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英语教学,还显不胜。
4 总结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迫切需求一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我们应认识到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迫切性,在教学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