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产资源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产资源评估

矿产资源评估范文1

[关键词]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现状;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6-01

引言

矿产资源作为工业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内容,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支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众所周知,矿产资源评估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广受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其中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矿产资源储量主要是采用地质勘查来完成的,资源储量也是衡量矿产经济价值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我们在开展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必须要保障评估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从而推动我国矿产行业能够平稳发展。

一、我国矿产资源存储量评估中的主要问题

(一)评估机制滞后,缺乏法律的支持

现如今,针对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名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行业法律,部分相关法律通常都出现在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中。可见,由于缺乏法律支持,从而导致行业职业制约手段无法实施,监督管理机制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严重影响了矿产资源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再者,由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机制不够合理,其中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通过买方出资评估u方资源,势必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理性,这也不符合市场交换原则的基本内容。如果通过卖方出资委托,又有可能形成卖与评之间的利益链关系,再加上的当今评估机构缺乏相应的评估效果争议判断与有效推出机制等,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阻碍我国矿产行业健康发展。

(二)评估主体不够规范

现如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并不完善,评估机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部分机构并没有专职的矿业评估师,并且内部控制混乱,存在着高额的回扣关系,从而造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还有部分评估机构在工作中不负责任,评估结果也是根据拼凑、套现等形式进行。在市场经济下,我国市场环境变化的非常频发,很多评估机构没有对评估师进行系统培训与教育,对于一些新的知识也不够了解,这不适合当今市场发展需求。此外,对于评估工作来说,很多评估机构为了能够获得短期利益,呆滞评估道德建设落后,社会信息形象差等问题,从而导致评估机构收到严重的信任危机,甚至会影响整个评估行业的发展。

二、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有效性的措施

(一)以法律为依托,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

对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来说,必须要有法律作为指导依据,并通过相关的评估机制规范评估环节与工作。对于法律层面来说,制定完善的法律我们无法干涉,但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质量,从而提高评估标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的积极作用。根据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人才优势,也就是通过人才推动改革进程,积极参与行业法律与规范体系内容建设工作,并提出更加严谨的评估师与评估机构的准入门槛、人员退出机制、评估准则等。

(二)构建责任追究体制,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

对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行业来说,评估质量的好坏与评估师的专业素养有着直接关联。因此,评估行业协会需要构建评估机构执业自律、评估师执业自律、责任追究、违规惩罚、诚信记录等内容,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与市场推出机制等。任何机制改革都需要在原制度基础上进行创新,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机制同样如此。根据现阶段的评估方法、评估理论、评估管理,找出其中有待完善支出,不断对新的知识进行更新。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提高评估师的专业素养,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评估师的培训工作,包括:专业培训、基础培训、道德培训、岗位培训等,从而提高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后续教育模式,形成一套完善的教育系统,通过灵活培训形式,实现因材施教,最终保障的评估师的专业要求能够满足岗位要求,提高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质量。

二、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分析

(一)断面法

该种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矿床进行评测,该种评估方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开采条件、研究程度、矿产质量都有涉及。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其分为若干小块段,通过估算能够得出不同类型的资源储量。该方法主要通过勘探线剖面,将矿体分为不同的块段,除了矿体边缘部分之外,每一块段两侧都要设置一个勘探线控制面,同行对块段截面积、剖面垂直距离、工程资源分别计算出块段体积,从而分析出资源储量,同时该方法还能够适用于矿床,特别是矿体厚度较大、结构复杂的情况下,由于断层分割会产生重叠问题,矿体会呈现出褶皱状态,通过该方法能够综合不同地矿情况,最终得出储量评估。

(二)地质统计评估方法

地质统计评估方法主要是将变量理论作为基础,采用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不仅能够对结构中的变量进行统计研究。同时也能够作为较多样本的个体为基础,通过充分考虑品味空间变异性和矿化强度在空间中的分布特征,从而保障估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其可信度更高。近些年来,国际各国与我国技术人员联系相对比较密切,并且一些研究学者的矿产资源评价软件也获得了相关部门许可,在我国应用也愈加广泛。

(三)SD评价法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的现状与方法研究

韩军魁 石少坚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河北 石家庄 050056)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矿业投资与开采资本市场日见繁盛。同时,近些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间,社会各个阶层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要求矿产相关企业必须要保障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平谷市场发展还存在漏洞,包括评估机制不够完善、评估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市场混乱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矿产资源体系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现状;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6-01

SD评价法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主要采用了SD动态分维度几何学理念为基础,从而实现一种几何储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且通过提出精准的概念,让相关勘探人员根据矿床实际需求,从而控制工程的稀疏密度。SD评价法能够针对不同的矿种和矿产勘查开发的各个阶段,通过对几何理论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表明,SD评价法非常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通过对勘查地区进行储量计算,将所有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成本,从而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率。从实际应用情况分析,SD评价法能够根据定量划分形式评价地质可靠性顶级,并且根据新分类标准自动确定矿产类型。并且SD评价法在几十年的创新发展中,能够动态测量矿产资源储量精度,能够计算绝大部分的矿种储量。此外,由于SD评价法能够勘测地质等级,因此该方法还能够评估资源储量探采风险,并且计算出不同段块的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的可靠性与精准性对矿产开发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分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不断完善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等,为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此外,由于不同的勘探区有着不同的地址特征,需要选择合理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从而保障评估质量。

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评估范文2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估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2008806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有157种,其中钨、稀土、钒和钛等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1]。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着人均拥有量不足、供求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加剧的危机。因此,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基于牛文元(1998)的矿产资源系?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踇2],从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人力五大支持系统角度出发,以2003年~2010年数据为样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目前,对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的方法和模型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多维灰色评价模型、功效函数法、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3]。由于评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部分可知、部分未知,并且其评估指标带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文将运用多维灰色评价法,通过建立灰色综合评估模型,量化处理未知信息,从变化规律不明显的情况中找出规律,从而科学合理地对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评价。

一、矿产资源五大支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牛文元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系?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郏由妗⒎⒄埂⒒肪场⑸缁岷腿肆χс窒低澄宕蠓矫妫菇蟛试纯沙中⒄怪с窒低场s捎诰龆蟛试纯沙中⒄顾降闹副曛诙啵虼耍颐墙擞貌愦畏治龇4]进行模型的简化。

(一)矿产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

本文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选取47项相关指标,对矿产资源五大支持系统进行分层评价。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相应权重如表1所示:

(二)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可应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其核心在于,以定性定量的决策分析为基础,结合数学方法,计算出每一层指标的权重,从而辅助决策。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5]大致如下: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及其权重见表1。

二、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灰色综合评估方法灰色综合评估,其核心是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将所需评价的指标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并建立相应的白化权系数模型,从而确定各指标所属的等级,据此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估步骤大致如下[6]:

(一)构造评估样本矩阵

将矿产资源按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人力五大支持系统,进行分层数据处理,并构造各支持系统评估指标数据矩阵a。

(二)确定指标等级,构造白化权系数模型

根据各支持系统的评估指标数据矩阵,建立相应模型。指标等级的确定方法为:以指标数据的平均值为中类中限,平均值加标准差为高类下限,平均值减标准差为低类上限。然后建立相应的白化权系数模型,确定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权系数。白化权系数模型[7]如下:

式中,u为评估指标,g为高类下限,z为中类中限,d为低类上限,由此得到白化权系数矩阵m好,m中,m差。

(三)判断指标极性

若指标数值越大,越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则该指标为正指标,白化权系数越大越好;反之,则为负指标,白化权系数越小越好。由于本文大部分的指标为正指标,因此为了便于计算,应对负指标进行调整。

(四)

对各支持系统进行灰色评估

五大支持系统的灰色评估模型为:

其中wi为各支持系统的指标权重行向量组,pj为中间层指标权重行向量组,q为各支持系统灰色综合评估值。

三、矿产资源五大支持系统灰色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灰色综合评估法,得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评估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和图1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我国2003年~2010年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的评估结果有所差别。就生存支持系统而言,其“好”等级先降低后上升,由2003年的0.534先下降到2007年的0.287,然后逐渐提升到2010年0.541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中”等级变动趋势恰好相反,先上升到2006年的0.747,然后下降为0.250;“差”等级则变动较缓,在0.5范围内波动。总体上看,生存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度由最初的“好”变为“差”,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发展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明显地朝着“好”的趋势变动。“差”等级由最初的0.686变为0.256;“中”等级2010年下降为0;而“好”等级则在2008年由0.251急剧增长到0.719,可持续度较好。环境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度不容乐观:“好”等级由2007年的0.805逐渐下降到0.230的发展水平;而“差”等级则保持在0.6左右,且呈缓慢增长趋势。社会和人力支持系统的变动趋势大致相同,“差”等级逐年下降;“中”等级先上升后降低;“好”等级逐年增长,且整体上看,其可持续发展程度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根据表2中数据,绘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

四、结论及建议

总体来说,在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中,发展、社会和环境支持系统的评估结果较好,都由最初的“差”等级逐步提高到“好”等级;与之相比,生存和环境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却由“好”变为“差”。这表明,由于政府部门对矿产资源的监管力度加强以及对科技、人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使得矿产资源在发展、社会和人力方面的可持续度明显提升。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加之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令矿产资源的储量急剧降低。与此同时,“高污染、高消耗”的利用模式,也使得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尽合理,对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生存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度,首先要做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与合理性。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借鉴优秀的矿产资源开采、管理经验,提高矿产开采、利用的有效性;其次,矿产企业也应致力于“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的建立,提高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可以将矿产资源开采、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及中间产物及时分类回收或出售给其他行业,建立关联产业,形成长效利用机制,尤其应注重金属矿产的再利用,成立专门的回收利用部门,对废弃物及中间产物中的铁、铜以及煤渣、焦炭等进行提炼,使其能循环利用。此外,国家应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矿产资源的生产-消费结构,避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缓解矿产企业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过度开采的趋势。

(2)针对矿产资源环境支持系统可持续度的提高,首先应转变“高污染、高产出”的发展模式。矿产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等方式,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阶段严格把关,做到达标排放;政府部门应通过建立税收激励等机制,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惩,对于守法合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诸如税收减免或给予财政补助等奖励,更好地整顿矿业秩序。其次是转变“高消耗”模式。矿产企业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员工科技创新的激情,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能源高消耗的难题;此外,还应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从而减轻能源利用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0[j].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10.

[2]牛文元,毛志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解析[m].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98.

[3]华红莲,潘玉君.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评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66-69.

[4]吴旭,王绪本,阚瑷珂,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流域生

决策评价系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127-131.

[5]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5-86.

[6]李龙清,吴浩,李振军.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的清水营矿井技术经济评估[j].陕西煤炭,2011,(4):49-52.

矿产资源评估范文3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贵州

1矿产资源的评价

大数据时代不仅在云计算、数据网格、非结构化信息挖掘、可视化技术集成等方面构建了许多创新型技术平台,其数据挖掘理论方法对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亦有可鉴之处。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因此利用大数据的预测思维将有助于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矿产预测评价和其他领域预测一样,其基本预测理论是预测人员从事矿产预测评价工作时遵循的基本理论方法。

2地质概况

2.1矿区地层

根据1∶5万花溪幅地质图,如图1,结合实地调查、核实,评估区出露地层[1]有第四系(Q)、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z)、三叠系下统安顺组一段(T1a1)及二段(T1a2)。

2.2矿区地质构造

区内地层产状近乎单斜产出,总体倾向东,倾伏角100º∠32º;侧伏角275°∠60°和333°∠82°,如图二所示,区内未见断裂构造。

3矿产的储备

矿产储量即矿产储备量,是一个地质、采矿业常用的名词,矿业部门有时亦称其为矿量,也就是矿产的蕴藏量。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中在目前技术经济和社会政治条件下可供经济合理开发的那一部分矿产资源。《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中定义矿产储量为:有一定工程控制、用一定方法的地质工作计算的有用矿产的储藏量。它是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编制矿山研发方案,确定矿山建设计划,制定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与矿产储量有关的常见名词:

3.1可采储量

在当前开采生产工艺、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采出的矿产储量。探明储量属可储量的范围。

3.2探明储量

证明矿产的储备量会采用一定的探矿工程方法进行。进行合理规划工农业的布局,制定国民经济,作为矿山的主要生产建设。

4矿区资源开发关系需调整

我省一些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忽视或不注意与当地民众的关系,他们有的由于利益驱动,为了赚钱损害群众的利益,污染环境或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产生了矿群矛盾。个别地方政府对这类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积极加以调解,致使有的矛盾激化,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需要处理好当地民众与矿山业主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矿区。

5结论

通过系统收集已有地质矿产资料,开展野外调查与核实,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探规划院提供的矿产资源分析论证结果,经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评估区内的矿产分布情况及矿权设置情况。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是赋存于地表或地壳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矿物资源。矿产资源概念就其内涵而言,实为尚未开发利用的矿物原料,是一种自然财富,它一方面体现了客观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物的天然富集,另一方面它又在目前或可以预见的将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志强.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4):111-119.

[2]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R].2014

[3]解岩,陈甲才,苗放.贵州松桃道坨锰矿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31):147-153.

矿产资源评估范文4

(一)煤炭资源成本的涵义煤炭资源成本是指煤炭开采过程中所耗费资源权属以及凝结在它上面的社会劳动的货币表现。现有的煤炭资源成本的相关研究将我国煤炭资源成本分为企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以及必须向国家缴纳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

(二)煤炭资源成本的属性煤炭资源作为存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本身的资源稀缺性和经济价值,决定了其资产的性质。要实现煤炭资源成本的价值化,需要通过重新核准煤炭资源的可采储量,考虑地质条件、煤炭质量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煤炭存量价值。再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按市场价有偿转让给现有矿山企业。现有煤炭企业一次或分期付款买人矿产资源,或者通过借人或租人的方式获取煤炭资源,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有偿转让。

二、煤炭资源成本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资源成本的确认现行的煤炭资源成本主要包括资源成本主要内容中的采矿权和探矿权价款、使用费,资源税以及矿产资源补偿费。一般来说,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出摊销费用确认为当期成本。矿产资源补偿费在核算上列入管理费用,构成煤炭资源产品的完全成本。资源税与企业的收益没有相关性,不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资源税与企业的收益没有相关性,不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但是现行煤炭资源成本的确认只是针对采掘成本和相关的税费,对于煤炭资源本身的原始价格和价值却并没有被确认并计人相应的成本,导致了煤炭资源成本不实,煤炭资源价值被低估。资源税作为税费的一种,在核算中列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范畴。因此笔者认为不应将资源税作为煤炭资源成本加以确认。

(二)煤炭资源成本的计量成本与收益相配比是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配比原则包括三层含义:(1)时间配比,企业在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时,应尽可能把与本期收入相关的全部费用从本期收入中扣除。(2)经济业务性质配比,把各种产品的收入与其负担的费用相配比。(3)经济业务数量配比,收人数量与其应负担的费用数量相配比。

根据配比原则,煤炭企业的采矿权和探矿权的摊销成本应与其开采销售的煤炭的收入相配比,即开采销售的煤炭越多,采矿权和探矿权价值越低。煤炭企业所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要根据煤炭销售收入相配比,即煤炭开采销售收入越高,应缴纳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越多。销售煤炭资源的收入要同其矿业权和相关税费相配比,但是在现行的相关研究中,煤炭资源本身的原始价值却被忽略,没有被合理、准确的计量,这样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规定》规定煤炭资源补偿费率为1%,就目前实行情况来看,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过低,与发达国家权利金占销售收入1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使煤炭行业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煤炭资源成本确认与计量的改进

(一)合理调整煤炭资源成本确认和计量的范围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煤炭资源成本的确认和计量的范围并不全面,应将煤炭资源自身原始价值纳入其的确认和计量范围,而资源税不应作为煤炭资源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煤炭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必须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评价标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中对于煤炭资源成本的相关做法,根据其煤炭资源量、煤质、开采条件和煤层深度和稳定度进行科学的划分,以此作为衡量煤炭资源自身原始价值的重要标准。健全和完善煤炭资源矿业权制度,对煤炭资源价格定价方法采用售价类比法或收益现值法进行计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应用指南相关规定,本文将煤炭资源的原始价值作为煤炭资产,可以通过煤炭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先对煤田的储量和矿业权进行评估,再对煤炭资源进行拍卖,其中拍卖价中包括煤炭的储量资产和矿业权。通过将拍卖价与评估机构对该煤田的评估价相比较,如果拍卖价高出相煤田的评估价,则高出部分的价值的确认为煤炭资源的价值。

(二)煤炭资源成本资本化处理要实现煤炭资源成本的资本化,就必须明确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的摊销方式和摊销期限。对于企业无偿占有国家出资探明的煤炭探矿权和无偿取得采矿权的情况,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剩余资源储量评估作价后,在探矿权、采矿权有效期内对其资本后处理,采用产量法或平均年限法进行摊销。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的规定,在煤炭产量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对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采用平均年限法分期摊销,探矿权价款和使用费最多可分2年摊销,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最多可分10年摊销。煤炭资产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应用指南相关规定中油气资产计提折耗的产量法对其计提折耗。

(三)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方法和标准现阶段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煤炭销售收入的1%征收。过低的税费征收将造成成本的配比发生偏差,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方法和标准,要充分考虑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和资源储量,并与煤炭的原始价值及矿井的开采情况相结合,把补偿费和动用的资源储量相挂钩,适当的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标准和水平。具体可以参照国际惯例,国际上对于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这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征收权利金来实现,发达国家权利金占销售收入的10%。就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后期的环境治理的情况来看,结合国际上的相关做法,本文认为应该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比例建立一个浮动的范围,根据对煤炭储量、煤质等评估情况,将煤炭资源划分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划分其征收的比例,大致确定在1%~8%的范围内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

四、基于资本化分析的煤炭资源成本的会计处理

(一)煤炭资源成本的资本化分析煤炭资源资本化是指将煤炭资源确认价值,进行资本运营,并按会计资本化方式处理的过程。根据上述对于煤炭资源成本的概念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三层含义:(1)购入资本化。煤炭企业有偿取得矿产资源采矿权和探矿权,及其煤炭资产的原始价值,将其整体价值以折耗的方式分期转入产品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煤炭企业将煤炭资产的原始价值、一次性购买或分期购买新的煤炭资源的采矿权价款和探矿权价款的方式实现购入资本化。(2)占有资本化。煤炭企业有偿取得矿产资源探矿权和采矿权,在一定区域勘探矿产资源,将探矿权和采矿权价值及勘探支出予以挂账,用以同未来获取矿产资源发现权风险收益相配比的会计处理方法。勘探企业通过煤炭企业一次性或分期缴纳的采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使用费来实现占有资本化。(3)矿产资源所有者受益资本化。矿产资源所有者一国家将获得矿产资源所有权回报以资本金或其他长期资金的形式投向矿山企业或矿区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而进行的资本运营的管理方式。国家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煤炭企业上缴矿产资源补偿税的方式来实现所有者受益资本化。

(二)科目的设置根据煤炭资源成本的属性分析,资源成本具有资产的性质。煤炭企业为获取采矿权和探矿权而支付的价款和使用费,目前实务中主要有两种方法进行核算。一是通过“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下设“煤炭资源使用权”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煤炭资源而发生的资源成本。二是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煤炭资源成本。

基于上述关于煤炭资源成本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煤炭资源成本的资本化分析,笔者认为,由于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其性质和属性具有相似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应用指南中对“油气资产”科目反映的核算内容来看,可以借鉴“油气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的模式来反映煤炭资源自身价值,因此本文认为可通过增设“递耗资产”科目核算资源成本,借方反映资源成本的增加。即将煤炭资源的原始价值作为煤炭资产,与煤炭企业购进采矿权发生的支出一起列作“递耗资产”,下设“煤炭成本”、“采矿权”和“探矿权”三个二级科目,分别核算煤炭资源的原始价值、采矿权和探矿权的价款和使用费。同时设置“累计折耗”作为“递耗资产”的备抵科目。企业按规定提取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入“管理费用”核算,体现了煤炭资源所有者受益资本化的特点,有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矿产资源评估范文5

一、加快海外拓展步伐对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型企业以自然资源的开发为主,辅以初加工和一些后续工序,尽可能利用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来实现经济增长(王林清,2007)。这类企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非常强,企业拥有矿产资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一向高度重视对全球矿产资源的控制,近百年来,他们不断通过经济、外交甚至战争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占领。

就我国而言,在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资源短缺是重大的瓶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贫乏,探明铁、铜、铝、镍、铬、钾矿石基础储量居世界第4与第12位之间,人均拥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2%、13%、10%、9%、0.3% 和 4.5%。不仅如此,我国的资源禀赋普遍不佳,矿产资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很小,富矿稀少,贫矿、难选矿和共生矿多,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康义,2005)。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将加速升级,对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也持续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一些重要矿产品短缺加剧,铁矿、铜矿、氧化铝和镍矿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分别由1993年的22.3%、16%、34.8%和7.9%提高到2004年64%、72%、46%和47%,钾矿和铬矿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85%和90%(朱训,2005)。我们如果不突破资源瓶颈,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GDP再翻两番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客观上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必须从全球资源配置中寻求保障资源供给的有效途径。因此,利用好境外重要矿产资源不单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

二、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行业政治敏感性高,面临的政治风险大

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海外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府或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和政策的不连续性而导致的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影响,并致使其经营管理绩效和其他目标遭受不确定性(杨德新,2000)。当前的政治风险已由战争、征收、国有化等传统型风险向更为复杂而隐蔽的风险演变,主要表现为东道国政策的变化、区域保护、经济和政治报复、区域内部协调、第三国的干预、民族主义和宗教矛盾、各国内部的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等(童生、成金华,2006)。由于矿产资源企业投资对象都是战略性物资,与国家利益、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紧密相连,因此受政治影响极大、面临的政治风险极高。我国资源企业在外投资就经常受到多方面的阻碍和干扰,使我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受到很大限制。

2、缺乏国际化人才,对国际规则不熟悉

在实际的对外经营过程中,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碰到的最棘手问题,主要是来自对矿业国际惯例和运行模式不甚了解或缺乏研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熟悉国际惯例,不了解国外政治经济和社会风俗、法律制度等,我国企业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因此,他们开始认识到对外合作中涉外资源评估、商务信息、法律咨询、仲裁调解的重要性,必须在标准、规范、矿业权评估、资源评价、独立勘查、矿业经纪、劳务合同等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缺乏了解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精通国际市场规则、熟悉国际法与投资地法律的综合型人才,以致在与外商的商谈过程中,会出现提出严重背离国际惯例和矿业运行模式的要求和条款的情况,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全球拓展的步伐。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当务之急。

3、企业规模小,国际综合竞争力弱

西方矿产资源企业一般都是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而由于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国家扶持力度日益加大,使得矿产资源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张。根据瑞典RMG统计,目前参与世界矿业经营活动的公司约有8000家左右,但矿山产量的大部分仅由少数几家公司控制。在世界矿业公司排行榜上,32家矿业公司的矿产产值总额占全球矿产总产值份额的50.38%;最大的25家公司中,美、加、澳、英和南非的发达国家的矿业公司占19家,其控制产量占25家公司总产量的78%(周进生、鲍荣华,2004)。我国的矿业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和国际大型矿业集团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据2001年底的统计,我国有15万多个矿山企业,其中大型企业500个,中型企业1254个。大、中型矿山企业只占全国矿山企业的1.15%,而小型矿山企业却占98.85%(朱训,2003)。矿产行业的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大规模、长期合同式的交易始终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规模偏小使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定价权,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抗风险能力差;二是造成企业银行资信低,融资能力低,难以快速扩张;三是市场开拓能力弱,难以突破国际市场壁垒;四是容易受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承担不必要的发展成本。

三、我国矿产资源企业海外拓展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国家外交优势,支持矿产资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由于矿产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和分布不均衡性,对其争夺已经突破了企业层面间的争夺,导致国家层面参与资源争夺。为了获得支持经济发展的有限资源,无论从企业利益还是国家利益来说,企业和政府间的结合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控制海外的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他们制定和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综合运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优势,支持本国企业进行跨国资源开发,加紧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并控制了大部分优质资源。

尽管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控制,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大量的机遇存在。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企业与亚非拉国家合作资源开发项目不断取得成功,这固然与这些国家资源丰富但缺乏开发能力有关系,更与我国在这些国家发展良好外交关系密不可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一直以来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因为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属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长期友好的双边关系,所以我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具备了独特的战略优势。为此,我国的矿产资源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外交渠道积极拓展海外资源,获取资源开发的主动优先权。一些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但与我国政治关系密切的新兴国家应成为我国企业拓展资源储备的重点目标。在资源扩张的进程中,我们应注意尊重当地的政治、宗教、文化习惯,少说多做,在争取资源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长期的合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矿产资源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拓展海外资源

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应紧紧围绕国内短缺的重要矿产品种,综合运用贸易、投资、对外援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发利用海外资源。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参、控股境外企业是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在获取国际矿产资源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在生产技术、营销渠道、品牌经营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有助于我国企业学习国外公司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水平。这种方式风险小、效益高,适宜针对发达国家和国际矿产行业领先企业进行。在资源丰富、与我国关系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则应尽量争取独立投资或以我方为主建设及管理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这些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资金和技术限制,多希望国际企业能以直接投资方式参与到他们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上,并为之提供了各种优惠的政策。我们应充分利用自己在资本、技术、国家关系上的比较优势取得资源开发的主动权。这种方式投资大、风险高,需要国家政治、外交层面的配合。除直接投资外,我国企业还可通过长期合同买断海外矿山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权或租赁经营海外矿山,这种方式节省投资、风险小但时效短,对于企业长期的资源保障作用有限。

3、扩大企业规模,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当前,国外大公司为了应付世界资源开采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普遍实行强强联合、机构重组,矿产资源企业并购风起云涌,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进入海外矿产资源市场面临多种风险,而我国矿产资源企业海外开拓市场更多的是在单打独斗,显得势单力薄。从目前世界各地资源开况看,跨国公司在资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垄断。因此,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强强联合,不仅可以凭借组合的实力减少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还可以增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逐步完善,并购重组的经济环境也日益改善。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并购重组集合各企业优势的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作为海外拓展的主体。在生产要素的重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随着我国国内资本市场本身的逐步完善、发展,矿产资源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大量的融资已成为可能。随着我国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宽,企业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大企业的有利条件。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矿产资源评估范文6

【关键词】国土资源;土地管理;国土开发整治

国土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部分,国土开发整治的对象,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效果,而且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效益,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和损害,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对于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开发的现状,必须结合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和管理实践,重视和加强我国国土资源合理开发,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一、科学界定耕地概念,保护耕地红线

确保18亿亩耕地,是中央的既定方针。但落实这项任务的关键在地方政府。有些省份因违规用地量较大,下达的年度用地指标部分用于弥补超计划用地,影响了新一轮地方经济建设。此外,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形成的旺盛需求,土地出让带来的巨大收益,政绩与GDP增长挂钩,部门发展规划的用地期望,农民对种地缺乏积极性等,都成为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首先要科学界定耕地概念,以粮食生产恢复能力为标准,将耕地细分为在耕地和宜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的农地,必要时可以恢复为耕地。其次是严控耕地流失途径。建设占用、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应通盘考虑,预防将耕地报为灾毁,然后再搞建设的现象。再次是继续强化耕地保护问责制。细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大行政责任,约束其它规划。最后,要努力形成节约用地倒逼机制。制定集约节约用地标准,将城乡建设用地纳入整体规划,统一管理。

二、在矿产资源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本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大。可以说,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形势严峻,责任重大。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认为循环经济是后续产业管理的范畴。此外,对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得也不够深入。

所以,国土资源系统应把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当作矿政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一是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尾矿、废石等的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制定导向性政策。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则税政策和技术政策。三是适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选择典型矿山企业,创建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重点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三、要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

目前资源开发秩序问题,经过多方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新体制、新机制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与矿业景气周期形成“共振”,强制手段下的“秩序好转”更多地异化为一种政治口号。分税制是造成地方政府亲小矿远大矿的根源,利益驱动因素一日不消除,构建秩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应当做到理顺关系、疏导利益、重视规范、构建秩序。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权力向中央集中,分配向地方倾斜。政府调节经济的重心应由效率目标为主转向公平目标为主。

四、善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瓶颈制约作用显现。从一定程度讲,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与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密切。在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中,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防止国民经济大起大落,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关键。因此,我建议一是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进行调控。既要确保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对土地的合理需求,保障国家既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又要对不合理的需求进行严格限制;既要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更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安排各区域用地。二是把握重点问题进行调控。这些问题包括:部分地区投资过热与少数地区投资不足并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粗放型增长仍然突出,能耗高、用地多、效率低的项目继续上马,重复建设,以及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拉动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冲动等。三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多种调控手段。在行政手段上,“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方式,可资借鉴。

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目前情况看,生态补偿面临不少问题。生态补偿缺乏公共政策和法律保障,制定各区域生态保护标准比较困难,生态建设资金渠道单一,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如何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如何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怎样进行等,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对此,首先应当加强制度建设。从政策法律层面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各生态主体的义务,为生态补偿规范化运作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善生态补偿异地收费制度,实施矿山环境投资的税前扣除,鼓励矿山企业消化环境成本。其次,是建立评估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价值和环境资源评估体制,依靠制度、规范和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及比例,减少人为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1]邓锋,石吉金,姚舜禹. 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趋势与若干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10(05):155.

[2]黄志华. 实践科学发展观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J]. 浙江国土资源. 2008, 12(11):207.

[3]徐绍史. 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国土资源通讯. 2011, 25(01):93.

[4]包建铎. 构建机制 破解难题 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发挥机制作用提升工作水平现场交流会上的发言(摘要)[J]. 资源导刊. 2011, 9(0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