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范文1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重症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doi:10.14033/ki.cfmr.2016.33.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94-02

随着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该病属于受气流限制的肺部疾病的一种,气道不畅和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会对患者后期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对合并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1月-2016年5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合并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3年,平均(10.4±7.5)年;患者年龄53~89岁,平均(66.6±7.2)岁;患者体重43~79 kg,平均(53.8±8.4)kg;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7 h,平均(7.5±2.4)h;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2年,平均(10.2±7.8)年;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5.9±7.4)岁;患者体重45~73 kg,平均(53.2±8.6)kg;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8 h,平均(7.2±2.8)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呼吸机的参数为患者调节鼻罩或面罩,调节到患者感觉舒适为止。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前,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较大,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将通气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治疗期间正确配合的方法,减少不良情绪;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会由于面罩所产生的影响,导致不能够正常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使不良情绪状态明显加重,护理人员此时可以通过手势、笔谈等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增强其安全感。(2)护理: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对治疗期间的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患者的头颈肩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口鼻腔保持畅通状态,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进行休息,但在饱餐状态下不能够选择该,以免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2]。(3)病情观察:在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意识、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排痰并定期对患者的血气分析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告知有关医生进行处理。(4)并发症护理:对固定张力和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可间歇性的打开面罩,以使患者的症状表现得到缓解,在最大程度上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对口鼻分泌物进行清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对呼吸系统疾病通气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等四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束患者出院当天,以不记名打分方式了解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显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没有减轻,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基本没有改善,或病情恶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呼吸系统疾病通气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9.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8.94±2.57)d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为(12.39±3.15)d;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10±1.32)d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为(9.07±2.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水平较为低下,受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呼吸道感染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4-6]。目前无创正压通气机已经成为在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实施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且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通气障碍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基本原则,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通气机可使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和病情的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性改善,在对患者实施通气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其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定期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对坐卧位姿势进行及时的调整,使患者能够以舒适姿势来接受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羽玲.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34-235.

[2]殷宪玲.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06-107.

[3]梁梅英,陈广雪,梁永祥.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16):3608-3610.

[4]孙永梅.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o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07-1208.

[5]陈玉兰.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10,9(2):159-160.

[6]阳艳.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9-80.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范文2

第一阶段:感冒合并咳嗽、咯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此阶段如能得到彻底的治疗,病人上述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完全可以消失。

第二阶段:有些人反复出现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发作,特别是在寒冬,频繁咳嗽,咯出白色呈泡沫样痰,逐渐形成慢性支气管炎。此时如有继发感染,可出现发烧症状,咯黄色黏稠样痰。

第三阶段:慢性支气管炎经5年、10年或更长时间,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肺内细支气管黏膜炎性分泌物阻塞,肺内换气量减少,肺泡内残气量增多,因而肺泡壁的张力低下,病人会感到吸气容易,呼气困难,这就形成了阻塞性肺气肿。

第四阶段:病情进一步发展,由于胀大的肺泡壁上的血流减少,肺泡内气体弥散功能的减弱,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功能的低下,肺动脉压力增高,加重了心脏负荷,使心脏流向肺内血液的阻力增加。病人自觉心悸、气短,特别是活动后加剧,心电和x线检查,可显示右心室扩大,这是来源于肺部疾患的心脏病变,称之为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即肺心病,最初经休息或随着肺与支气管病变的缓解而减轻,如果支气管炎、肺气肿不断加重,肺心病症状也逐渐加剧。除上述症状外,并有浮肿,肝脏由于瘀血而肿大,颈部静脉怒张,病人可出现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甚至出现口唇发绀(青紫),呈现缺氧状态,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

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老年人死亡的五大病因之一,而气管炎、肺气肿则是该系统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二种。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究其原因:第一,由于老年人呼吸道黏膜逐渐萎缩,分泌机能下降,内脏器官功能衰退,使呼吸机能减弱,体内吸入和排除的气体量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废气的排除和新鲜空气的吸人。老年人全身免疫力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迟钝,也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中国大约有2/3的人,有吸烟的不良嗜好,烟是慢性气管炎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对于慢性气管炎不积极防治,发展下去可形成肺气肿、肺心病,给老年人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公费医疗开支。只有积极开展预防保健,才能使他们生活得更舒心、更快乐。

那么,老年人在冬季怎样进行呼吸道保健呢?

应注意气候的变化。

冬季冷空气刺激支气管黏膜,能引起黏液腺分泌过多,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排除困难,引起症状急性加重。对于慢性气管炎患者来说室内温度在冬季应不低于12℃,日变差在±3.5℃,湿度40~50%;注意寒流来临前保暧;外出戴口罩,增加衣服,防止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应避免环境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呼吸道是人体内惟一与外界始终连通的器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老年人在冬季应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①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②在低温天气外出或去粉尘较多的地方时应戴上口罩;③不要吸烟,并远离吸烟者;④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应尽量不在家中用煎、炒、炸等方法制作菜肴,以免呼吸道受到油烟的刺激;要定时开窗通风。

应提高呼吸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老年人在冬季应口服一些可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转移因子等),以提高呼吸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还可适当地进行呼吸道湿化治疗。

应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老年人在冬季应经常服用一些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益气固表功效的中药(如百合、大枣、黄芪等),并通过食疗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适当多吃瘦肉、鸡蛋、牛奶、鱼、大强及豆制品等,豆制品中含有卵磷脂对修复损伤的细胞组织有重要作用;常食百合、木耳、丝瓜、蜂蜜、海带、莲子、藕、核桃、梨等食物,对祛痰、平喘、润肺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应加强呼吸肌的锻炼。

老年人在平时应多做一些可锻炼呼吸肌的运动,如反复地进行深呼吸,或进行吹气球、吹蜡烛(在20厘米外的位置吹燃烧的蜡烛,以火焰倾斜而不灭为标准)等的训练。另外,要根据自身条件尽量多进行体疗,如步行、慢跑、做气功、打太极拳等,这些活动均长期坚持。无风有阳光天气每天要在室外活动10~30分钟,冷、雨天在室内活动。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范文3

入院后胸片检查:双肺纹理增粗,无明显斑片状改变;肺功能检查:小气道阻力增加;24 小时食管PH值监测:明显的食管胃酸反流,以夜间反流明显增加。给予抗酸、抗反流治疗,同时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哮喘很快缓解,继续治疗并观察半年,未再复发。

所以,儿童反复咳喘,未必就是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的胆盐和胰液等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当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达到病理状态和 / 或给机体带来不适时称胃食管反流病(GERD)。

由于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功能发育不成熟,GER 在婴儿期非常常见。随着直立时间增多和固体食物的添加,到 2 岁时 60% 患儿的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 4 岁以后,甚至青少年和成年期 [1]。大多数 GER 为生理性,可无症状;而病理性 GER 可引起一系列食管内、外症状和 / 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GER 主要并发症为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狭窄和 Barrett 食管,而 Barrett 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易误诊的原因

儿童 GERD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呕奶在婴幼儿时期极为普遍,除外少数患儿伴有消瘦、营养不良等消化症状,绝大多数患儿的临床表现是消化道之外的症状,如患儿出现慢性咳嗽、哮喘、反复肺炎、呼吸暂停等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儿童对疾病症状表述不清,加上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当伴有咳嗽、喘息时,往往首先考虑到呼吸道炎症性改变,故而容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或过敏。

本文的病例误诊为消化道外的疾病而进行治疗。这种反流的发生,不一定是大量、喷射状的呕吐,多表现为溢奶,轻度的┰辏不安静,睡眠欠佳,或是体重增加不理想。

GER 常与呼吸道疾病并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

主要是因为呼吸道疾病特别是重症时,高碳酸血症使胃壁细胞碳酸苷酶活性增加,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能反馈性地抑制胃泌素释放,使 LES 压力下降;

同时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食管长时间黏膜缺氧,食管壁血管收缩,食管黏膜抵抗力降低,造成糜烂和溃疡,促进了反流的发生和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咳嗽、哮喘等可引起腹内压升高、胸内压下降,导致食道下括约肌压力下降,进而出现 LES 松弛并发生反流。

治疗哮喘、咳嗽及支气管扩张药物可能也会促进胃食管反流,如茶碱能增加胃酸分泌,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松弛全身平滑肌张力,有潜在促进胃食管反流的作用,进入食管的反流物可直接(吸入)或间接(神经反射)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2]。

GER 引起的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的症状在临床也比较常见,常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喉炎、特发性肺纤维化及复发性中耳炎等。其作用机制均为长期、反复的酸反流引起的局部慢性炎症改变。据报道,在经过抗反流治疗后,GER 伴发的上呼吸道和耳鼻咽喉症状可得到缓解 [3]。

诊断

因此,以下几种情况下应该高度怀疑 GER 的存在:

餐后出现或加重咳喘的儿童,患儿多有喂养困难;

改变后出现或者加重的儿童;

反复出现夜间咳喘或加重的儿童;

难治性或激素依赖性的哮喘儿童。

小儿 GERD 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因此,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 GER 的可能。

在有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采取食管钡餐造影检查,食管吞钡造影检查尽管存在阳性率不高、重复性和特异性不足的缺陷,但此技术简单易行,可了解食管形态、钡剂的反流,对食管与胃连接部组织结构做出判断,并能观察到食管裂孔疝等先天性疾患,及食管黏膜的病变 [4]。食管 PH 值动态测定,食管动力功能检查及食管内镜检查,尽管可以提高确诊率,但不易被儿童接受。

小儿 GERD 的诊断应根据以下原则:

1. 具有 GERD 的临床表现。

2. 24 h 食管 PH 值和(或)胆红素值监测阳性。

3. 胃镜下食管黏膜无损伤诊断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有损伤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

治疗小儿 GERD 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是主要治疗目的,应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以及抗反流手术治疗 [5]:

1. 治疗:将床头抬高 15°~30°,婴儿采用仰卧位,年长儿左侧卧位。

2. 饮食治疗:适当增加饮食的稠厚度,少量多餐,低脂、低糖饮食,避免过饱或睡前饮食。肥胖患儿应控制体重。

3.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适用年龄及不良反应。

(1)抑制胃酸分泌剂:治疗周期为 8~12 周,推荐降阶方案,先用质子泵抑制剂(PPI)1.0 mg/(kg.d)4 周,有效者减量至 0.5 mg/(kg.d)或用组胺受体阻滞剂(H2RA)维持 4~8 周,必要时可延长至 6 个月以上。无效者可适当增加 PPI 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或改用其他 PPI。

①PPI:奥美拉唑,0. 5~1. 0 mg/(kg.d),早餐前半小时顿服;

②H2RA:雷尼替丁 4~6 mg/(kg .d)(每天最大剂量 300 mg);西咪替丁 10~30 mg/(kg.d)(每天最大剂量 800 mg,婴幼儿期单次剂量不超过 300 mg);法莫替丁 0.6~0.8 mg/(kg.d)(每天最大剂量 40 mg),分 2 次,q12 h 或睡前 1 次服用。

(2)促动力剂:周期 4 周。多潘立酮,每次 0.2~0. 3 mg/kg,每天 3 次,饭前 15~30 分钟服用。

(3)黏膜保护剂:周期 4~8 周。可选用硫糖铝、蒙脱石散剂等。

4. 手术治疗适应证:

(1)反流症状严重,并发食管狭窄、溃疡、出血,或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2)有解剖异常,如食管裂孔疝伴反复呕吐、上消化道出血;

(3)与反流有关的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如吸人性肺炎、难治性哮喘,甚至窒息。

参考文献

1.Suwandhi E,Ton MN,Schwarz SM.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infancy and childhood[J]. Pediatr Ann,2006,35 (4) : 259-266.

2. 许军英.侯晓华.胃食管反流检查方法对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13(6):260.

3. Megale SR,Scanavini AB,Andrade EC,Fernandes MI,Ansel-mo-Lima W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ts importance inear,nose,and throat practice[J].Int J Pediatr Otorhi Nolaryn-gd,2006,70(1) : 81-88.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范文4

【关键词】 多索茶碱;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5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27-01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气道炎性反应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反应,该疾病患者常会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且病情夜间和清晨较为严重,现阶段,临床上尚未出现能够根治支气管哮喘的方法[1]。本次医学研究对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54例,女性4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11.4)岁。所有观察对象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且治疗前12h内无哮喘发作史以及严重心脏系统疾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于入院后立即接受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氨茶碱250mg静脉注射,每天给药2次,连续治疗7d;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多索茶碱300mg静脉注射,每天给药1次,连续治疗7d[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肺部湿罗音、哮鸣音消失,喘息、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肺部湿罗音、哮鸣音有所改善,喘息、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肺部湿罗音、哮鸣音以及喘息、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均未见任何改善,且有逐渐加重趋势[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PEF水平为(6.1±0.2)L/s,FEV1水平为(2.1±0.3)L,FEV1/FVC水平为(66.3±4.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PEF水平为(5.4±0.2)L/s,FEV1水平为(1.7±0.2)L,FEV1/FVC水平为(53.9±3.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50例观察对象中,失眠2例,心律失常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安全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氨茶碱和多索茶碱的药物结构较为相近,但多索茶碱在氨茶碱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3-二氧戊环结构,均为甲基黄嘌呤衍生物。多索茶碱是一种新型的茶碱类药物,在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痉挛症状,降低呼吸道高反应性。多索茶碱对于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左右主要包括:一方面,对患者呼吸系统平滑肌细胞中的磷酸二酯酶激活蛋白酶A到G产生抑制作用,进而造成呼吸道张力和细胞内Ca2+浓度的逐步降低;另一方面,能够对诱发基本的炎症介质产生抑制作用,并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进而改善患者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同时,还应在基础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的患者管理系统,对患者肺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以准确评价哮喘的发作过程,对哮喘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制定长期用药计划和随访方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支气管哮喘的预后和转归情况,一般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存在直接联系,通常情况下,儿童的治愈率能够达到95%左右,且症状较轻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多索茶碱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篇第七章,2008.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范文5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优质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7.6.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76-02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如胸闷、气喘和咳嗽等病症,均属于常见病症表现[1]。较高的复发率和病程时间长等,为慢阻肺的病症特点,使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临床治疗期间,因病症疼痛等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从而能降低治疗效果,所以,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尤为重要。为探究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接收治疗的老年慢阻肺11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病程为1~9年,

平均(3.3±1.4)年。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61~88岁,平均(70.5±2.5)岁。观察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2~89岁,平均(71.6±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慢阻肺病症的认识较为缺乏,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病症的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加深患者对病症的认识。同时,待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予以密切监测,对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做好详细记录,便于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饮食方面,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对食盐的摄入要给予控制,叮嘱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多食用维生素、热量和蛋白质等食物。此外,医护人员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由于大部分患者受疾病疼痛的困扰,多伴有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要予以患者心理指导,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要做到全面了解,时常安抚鼓励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于患者的担忧与疑虑,医护人员要耐心解答,与患者交流期间,尽量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这样能提高护理配合度。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学历状况,指导患者去听健康教育讲座,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病症的预防方法,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此外,医护人员还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其中包括:慢跑、打太极等,这样能使患者的免疫力与抵抗能力均得到改善。

1.3 评价标准

实施(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3],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予以评价: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改善越差。

采用医疗专用肺活量检查仪,其型号为AS307,对两组患者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中断流速(MMEF)、最高呼吸流速(PEF)和用力肺活量(FVC)情况予以观察,并将有关数据予以完善,作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改善状况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护理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阻肺属于进行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有研究报道资料表明,环境因素c个体因素,是慢阻肺病症的主要两个危险因素[4]。环境因素所涵盖的方面有很多,其中包括:感染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空气污染等;个体因素则是表示遗传因素。由于此病症具有病情易反复发作和病程时间长等特点,不但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而且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也带来一定影响。患有慢阻肺的患者,其肺功能在不断降低,使患者心脏等器官出现不可逆的伤害。若不能予以及时有效治疗,则易导致病情延展,使患者逐渐失去劳动能力与生活能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病情严重者则会导致患者死亡[5]。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护理干预工作的应用非常重要。

由于大部分患有肺阻病患者多伴有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可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预防疾病方法,这样能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与患者交流期间,要保持言语亲切,这样有助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更好了解。此外,医护人员也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案例,这样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在饮食方面,由于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为其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用些易消化及营养丰富食物,其中包括:鸡肉、鸡蛋和牛奶等,患者在饮食期间要做到细嚼慢咽,防治发生咳呛等现象[6]。而且,医护人员还要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及刺激性食物。同时,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用药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患者要谨遵医嘱,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治疗,患者在服药时,医护人员要从旁指导,患者不能擅自增减药量,这样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使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室内温度保持在22 ℃左右,其湿度在60%左右[7]。医护人员可在病房内摆放些盆栽,这样能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适当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指导,依照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与类型,指导患者进行坐位或者站立行呼吸训练,又或者可指导患者慢跑及打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患者抵抗力的增强[8]。常规护理虽然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但在其他护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优质护理能把护理方面扩展,予以患者生活护理在内的护理,不但注重和患者间的沟通,而且还能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让患者感受到归属感,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可见,对慢阻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由此可见,将优质护理应用到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病症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顾绍霞.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746-748.

[2]邓惠英,罗梅银.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90-1791.

[3]刘雪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89-90.

[4]胡亚萍.老年慢阻肺稳定期的社区管理及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61.

[5]赵凤玲.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4-245.

[6]华晓敏.优质护理在社区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和价值[J].心理医生,2016,22(8):164-165.

[7]高华.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8):163-164.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范文6

方法:对50例有家庭氧疗经历的老年患者进行了病种、家庭氧疗使用及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

结果:70%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患,66%有呼吸系统疾病,28%有脑血管疾病;氧疗使用中38%患者间歇吸氧有规律;72%患者认为氧疗有效果,但吸氧知识了解不多。

结论:家庭氧疗中,老年患者缺乏指导,对氧疗知识了解不多,仅凭在医院学到的经验操作。家庭氧疗急需加强管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要普及家庭氧疗知识以保证操作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 家庭氧疗 现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9-03

氧疗是通过吸入高于空气中氧浓度的氧气来提高动脉氧饱和度的水平,以此改善血氧过少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维持病人自我稳定[1]。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氧疗不仅能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改善症状,减轻缺氧,同时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外相关技术已比较成熟,而我国限于经济及技术等原因,家庭氧疗开展较晚,有关资料相对匮乏[3]。针对家庭氧疗在上海的现状,作者通过在对上海地区3家三级医院老年病科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家庭氧疗的使用以及知识掌握等相关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调查对象为上海地区3家三级医院老年科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龄58-94岁,平均年龄83.08±7.96,男性43例,女性7例。

1.2 方法。采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有无子女及居住方式等。②家庭氧疗使用情况:家庭氧疗开始时间,使用的病因,使用的原因,获得家庭氧疗知识的来源,吸氧形式,氧疗产品,由谁操作,使用的流量,吸氧时间,何种情况下使用,是否有规律,何时调整吸氧状态,如何调整等。③家庭氧疗的疗效:吸氧后舒适度自我感觉有无改变,氧疗是否对住院频度有影响,氧疗对病情的影响,最初与现在吸氧流量及时间有无调整等。④家庭氧疗知识问卷调查:调查共有7道题目,包括家庭氧疗时,若感觉不适,是否可以不断加大氧气气流;过量吸氧是否可导致中毒;是否可以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时如果发热出汗是否正常;日间缺乏运动的患者临睡前可否会导致大脑兴奋而失眠;氧气瓶可否置于阳光直射之地和氧气开关的指症等判断题目。

2 结果

2.1 氧疗患者的基本情况。

2.1.1 患者情况。家庭氧疗的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占总人数的98%。所有老年患者中,有子女为45人,占90%。无子女为5人,占总数的10%。夫妻二人生活的24人,占总数的48%;夫妻与子女生活的8人,占总人数的16%;单独与子女生活的6人,占12%;单身一人有保姆照顾生活的5人,占10%。住养老机构等其他情况7人,占17%。

2.1.2 患者疾病分类。50例家庭氧疗患者中,其中呼吸系统疾病33例,占66%,心血管系统疾病35例,占70%,脑血管系统疾病14例,占28%。有13人(26%)同时患有3种和3种以上疾病,10人(20%)同时患有2种疾病,27人(54%)患有1种疾病。氧疗使用的人群主要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的老年患者。

2.2 家庭氧疗使用概况。

2.2.1 氧疗使用原因和知识来源。使用原因主要是医生建议,占84%,厂家推荐占8%,自我主张和其他情况分别为4%。氧疗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于医务人员,占70%,还有宣传小册子,占20%,其余10%患者靠朋友,厂家或网络等途径了解氧疗知识。患者使用氧疗和了解氧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医院和医生,途径较为单一。

2.2.2 家庭氧疗操作和使用年限。大部分患者为自己操作,占62%,38%患者为保姆或者家人操作。统计表明,氧疗开始的时间跨度较大,为0.5~18年。其中氧疗10年及以上的10人,占总数的20%;3~10年17人,占总数的34%;0~3年的为12人,占24%;另有11人其家庭氧疗开始时间无法统计,占22%。

2.3 家庭氧疗参数情况。

40%使用流量为1~3L/min,有60%患者不记得使用流量。吸氧时间少于1h为4人,占8%,1~3h为23人,占46%,3~15h为5人,占总人数的10%,大于15h的6人,占12%,不知道吸氧时间的为12人,占24%。有50%的患者选择静息时吸氧,也有44%的患者选择不舒服时吸氧,28%的患者选择睡觉时吸氧。38%患者吸氧有规律,52%患者吸氧无规律,还有10%的患者为持续吸氧。当有自我感觉需要时,54%的患者会主动调整吸氧状态,26%患者听从医生指导来调整,14%的患者感觉症状加重时自己调整吸氧状态。其主要是调整吸氧流量或时间。

2.4 吸氧皮条使用。

吸氧皮条的清洁对于患者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清洁方面,有36%的患者可以做到一到两周更换一次皮条,18%患者一月更换一次,但仍有20%的患者三月到半年才更换一次。每日清洁皮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调查中,有56%的患者使用酒精擦拭,24%的患者使用清水洗剂,还有6%的患者从来不清洗皮条。有26%和14%的患者分别对更换皮条频率和皮条清洁情况“不清楚”。

2.5 家庭氧疗的疗效。

2.5.1 氧疗前后疗效和对住院频率的影响。经过长期治疗和亲身体验,有72%的患者认为氧疗是有疗效的,10%的患者则认为没有疗效,18%患者选择“不清楚”。在通过对患者使用家庭氧疗后住院频率的改变的调研中,22%的患者认为家庭氧疗可以降低住院频率,而34%患者认为没有改变,44%的患者选择“不清楚”。

2.5.2 家庭氧疗前后吸氧剂量的变化。46%的患者认为家庭氧疗初期与现在的吸氧剂量有所增加,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22%患者认为初期与现在的吸氧剂量未变,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仅有22%的患者认为减少吸氧剂量也可达到一定的效果,10%患者选择“不清楚”。

2.6 家庭氧疗知识了解程度。

本部分有七道判断题,主要测试患者对家庭氧疗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样题如下:①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不断加大氧气的气流。②过量吸入氧气会导致中毒。③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长时间高浓度的吸入氧气。④吸氧时如果发热、出汗是正常现象。⑤日间缺乏运动,很少体力脑力劳动者临睡前吸氧导致大脑兴奋而失眠。⑥氧气瓶不可以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⑦吸氧时如果感觉不到有风吹动的感觉,那么就是氧气没有开。结果如下:5人全部错误,4人做对1道,4人作对2道,9人作对3道,20人作对4道,5人做对5道,3人做对6道,没有一个人全部做对。

3 讨论

家庭氧疗对于心、肺及脑血管等慢性病变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为社区康复中重要的物理手段之一。尤其是长期的家庭氧疗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组织器官的功能,降低肺动脉压,阻止肺心病的恶化,增加运动能力,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4]。

但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家庭氧疗并没有起到预想的结果,10%的患者则认为氧疗没有疗效,18%患者选择“不清楚”;仅22%的患者认为家庭氧疗可以降低住院频率,而34%患者认为没有改变,44%的患者选择“不清楚”。许多患者对于家庭氧疗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将家庭氧疗作为有缺氧感觉时的救助工具,并非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家庭氧疗以改善疾病症状,许多患者抱有一知半解的认识,患者对氧疗知识欠缺,60%患者对于氧流量这一重要参数不清楚,氧疗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正是由于相关医疗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相当一批患者对氧疗的依从性差,因而氧疗无法达到改善疾病症状的目的。对于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笔者进行如下总结。

3.1 发生原因。

3.1.1 护理宣教不到位。大部分医生或护士对家庭氧疗的宣教重视不够,掌握氧疗也不系统,加上护理人员少,影响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家庭氧疗知识教育,宣教也仅仅是口头宣传,缺乏内容丰富的宣教材料[5],导致护士宣教不到位。由于使用家庭氧疗的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但由于家庭氧疗脱离了医院,走进了家庭,得不到医院里专家的指导,而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家庭氧疗一知半解,无力应付在氧疗中突发的状况[6]。洪氏通过对41例接受系统氧疗知识宣教的患者进行疗效调查显示,其有效率达100%,并且由于纠正了错误的吸氧方法,患者反复住院率大大减少,增加了患者活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由此可见,全面系统正确的氧疗知识宣教对于增加患者对氧疗的依从性以及病情改善都有所帮助。

3.1.2 氧疗吸入装置存在消毒问题。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有将近20%的患者三个月到半年更换一次皮条,由此可见氧疗吸入装置的消毒问题可能是导致氧疗难以改善病情甚至恶化的原因。张氏等对氧疗吸入装置进行细菌培养得到,绝大多数鼻导管和氧气瓶上存在细菌,这些细菌均为广泛存在与自然界、人体皮肤、口腔、鼻腔的长居菌和条件致病菌,其中60%的菌种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关[8]。由于家庭使用氧气多为老年人,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其自身体抗力较差,防御力也较弱,并且由于自身携带致病菌种,因而氧疗装置带菌不仅给吸氧者带来潜在感染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家庭氧疗的效果[9],使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因而难以到达家庭氧疗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1.3 社区服务中心督导系统不健全。长期家庭氧疗在欧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展比较普遍,设有专门机构以及专业人员,而我国对于家庭氧疗开展起步较晚,因而相应知识以及资料背景普遍缺乏,因而导致家庭氧疗容易依从性差[10]。我国目前没有相关规范的机构以及专业人员对社区家庭氧疗定期上门进行规范性指导和培训,并且也缺乏特设咨询机构以供患者进行咨询并对患者氧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其相关知识的宣教也仅仅通过护理人员口头传达,缺乏规范化宣传和教授途径,由此容易导致知识的片面性和错误性,进而影响家庭氧疗的疗效和依从性。

针对上述归因,笔者提议进行如下改善措施,以改进家庭氧疗疗效不显著以及依从性下降等问题。

3.2 改进措施。

3.2.1 加大家庭氧疗护理知识的宣传力度。把即将进行或已经实行家庭氧疗患者及其家属或保姆放在首位,根据不同文化层次,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11],对病人及其家属或保姆进行家庭氧疗相关知识及使用方法的宣教,必要时需手把手的教会其如何操作,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家庭氧疗的操作手法和注意事项。由于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和交流机会最多,因此应当成为氧疗知识宣教的主角,承担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工作。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个人档案、集中教育、面对面教育电话随访、保持联系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家庭氧疗知识的宣教,以随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相关问题[12]。因相关报道显示,极大多数患者在护理指导后,血氧饱和度均有提高[13]。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宣教时耐心仔细,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给予解释宣教指导,争取家属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纠正家庭氧疗使用过程中的错误,争取取得良好疗效。

3.2.2 定期有效清理氧疗吸入装置。护理人员在进行家庭氧疗宣教的时候,除了强调家庭氧疗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错误等,还需强调氧疗吸入装置定期有效清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许多肺部疾病是由于病原菌重复感染引起,并且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原因之一,而氧疗吸入装置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由此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恶化。由此可见,强调并督促定期有效清理氧疗吸入装置在氧疗宣教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3.2.3 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督导和监测系统。由于我国家庭氧疗起步较晚,因此许多机制和监测系统都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家庭氧疗的疗效和普及。国外调查显示,即使在专职氧疗机构的随访情况下,仍然存在17%-70%的患者达不到规范要求。由此可见社区督导监测系统的完善十分重要[14]。有报道显示,开展社区服务中心督导和监测,家庭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从而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氧,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14]。由此,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完善督导和监测系统,积极开展氧疗知识宣教以及上门教授,并且定期派专职人员上门对家庭氧疗使用情况以及疗效进行监测,及时更正使用不当之处或改变使用流量,以达到家庭氧疗改善疾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还需加强家庭氧疗管理,规范氧疗方案,对医疗人员及其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和培训[3],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由于样本量小,得到的结论只是初步的,甚至可能有偏颇和错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相关专业的人员对家庭氧疗的重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万焕云.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武汉:湖北科技技术出版社,1992:77-78

[2] 肖志凌,向宇,周观珍.长期氧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活动耐力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38-439

[3] 杨文兰,高蓓兰.上海地区心、肺、脑血管疾病患者家庭氧疗调查.现代康复,2000,4(10):1484-1485

[4] 张瑞星,余惠明.走出家庭氧疗的误区.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57-860

[5] 张雪梅,徐蕾,周小燕.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家庭氧疗的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l):2196-2197

[6] 谢晓红.关于长期氧疗的护理工作研究.医学信息,2011,292:4478-4479

[7] 洪贵英.心理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1(8):71-72

[8] 张玲,姜洪蕾,冯树梅.社区家庭氧疗中常见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37

[9] 谢晓红.关于长期氧疗的护理工作研究.医学信息,2011,292:4478-4479

[10] 任云霞,徐梅贞,吴新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外氧疗遵医行为的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48

[11] 赵晓丽,张延红,白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氧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91

[12] 刘丽萍,赵庆华,刘雨村,等.健康教育干预对COPD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重庆医学,2009,38(15):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