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统计体系

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文1

[关键词]PLC;全数字变频控制系统;四象限;保护

中图分类号:TD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110-01

1 改造前提

国内矿井提升机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TKD系列交流提升机电控系统,受当时设计时期科技水平的限制,其组成主要为继电器、接触器等,这些触点器件,存在安全性差、稳定性差、控制精度低等不足,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实际的迫切需要,应用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TKD电控系统是大势所趋,新建煤矿下大力度今年全面改造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为全数字变频控制系统,用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来代替模拟直流电源,实现了动力制动,运行效果良好。提升机全数字变频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变频调速技术,采用可控的变频调速取代交流绕线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串电阻调速。不仅实现了电机的软启动、软停车,连续平滑调速,而且降低了制动能耗,实现节约电能。适用于单绳、多绳交流提升机控制。

2 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分析

提升机全数字变频控制系统基于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等先进技术,采用“交流同步电机+可控硅变流十全数字调节控制+多PLC网络控制+上位机诊断与监控+局域网信息互联”的控制模式,提升机全数字变频控制系统由PLC主控柜、操作台、变频柜、制动柜、以及编码器、井筒传感器等组成。

2.1 PLC主控柜

PLC控制系统采用S7-300系列PLC,包括主控PLC、监控PLC、操作台PLC、液压站控制PLC和装卸载控制PLC,它们彼此通过PROFIBUS和MPI网进行数据交换,选用进口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进口继电器,完成提升机手动、半自动、检修、紧急控制开车及低速爬行等运行方式的控制及特殊工况(如运输爆破器材、长材)等。其控制与提升信号系统之间相互闭锁,实现对调速系统行程、速度等的控制。系统采用软件和硬件冗余的安全回路,构成两重安全保护,并具有PLC故障状态下的低速故障开车功能。

2.2 变频器柜

矿井提升机作为一个典型的位势力矩负载,要求其拖动电动机在其机械特性的四象限内频繁周期性的进行启动、制动和反向运行,反映其运行状态的速度图和力图是根据设计的提升能力和安全规程确定的,对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加速度、减速度以及各运行阶段的行程和最后的停车位置都有精确的要求和严格的限制采用矢量控制,配制动单元,满足提升机四象限运行要求,满足提升工艺要求的过载能力和安全系数,满足各种工况下力图的要求。

2.3 操作台

装有一体化工控机、打印机、指示灯、仪表、选择开关、按钮、速度给定旋钮、闸力调整手柄、声响设备等,实现提升机运行监控和操作。对提升机运行过程的动、静态参数进行监测监控,对提升机系统发生的轻重故障进行诊断和保存,实现图表显示、声光报警、各类报表的生成、打印和历史记录。)操作台上配备人机界面装置,通过与PLC系统建立点对点通信,综合整个提升系统的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信息管理。

2.4 制动电阻柜

将提升机制动过程中不能及时回馈电网的少数能量消耗掉,实现平滑速度调节和平稳制动。

3 系统特点

全数字控制系统与改造前相比运行更加可靠。集成的操作台操作更加舒适和方便。周密的连锁方案避免误操作,更加安全。安全回路由PLC内部和外部AC回路串联实现。增加自动换向功能和故障语音报警功能。同时保护功能更加完善,除常规保护外,还具有深度指示器断轴保护、减速点后备保护、井口2m/s限速保护、开车错向保护、二级制动解除保护、减速段超速保护。

技术参数特别精确,定位精度≤±1cm。手动操作时,可控制油压在0~最大压力连续可调,提升速度在0~额定速度范围内连续可调。检修运行时,最大速度为0.5m/s,能够实现0~0.5m/s速度的连续可调,或者以0.5m/s的恒定速度运行。在PLC、监测系统局部故障时,提升机能实现低速应急运行,运行速度

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文2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Intrafix Rigidfix 重建 关节镜

随着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多,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已经成为常规手术,疗效满意。自体BPB及腘绳肌腱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首选移植物。以往腘绳肌腱的固定方法多使用纽扣式固定,近来尝试使用其他的固定方法,包括界面挤压螺钉、横杆固定等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7年3月,我们对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应用Depuy Mitek提供的Intrafix、Rigidfix系统进行单束重建,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平均32.5岁;左膝12例,右膝8例。车祸伤7例,运动伤9例,扭伤4例;急性损伤(图1)10例,陈旧性损伤10例。术前体检:Lachman试验阳性20例,均为3度;轴移试验阳性16例,可疑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桶柄样撕裂4例。术前MRI检查均提示有ACL撕裂。术前的平均Lysholm评分为(55.0±5.7)分。

1.2 方法

1.2.1 麻醉与 常规腰麻,患者仰卧,患肢自然90°下垂在床边。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时间90 min。

1.2.2 自体腘绳肌腱的制备 取患侧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合并有内侧副韧带损伤取健侧),在胫骨结节内侧深筋膜下解剖半腱肌和股薄肌止点,用取腱器从止点逆向截取肌腱,为尽量保留长度,截取时连骨膜一起切下。一般半腱肌可以取下260~300 mm,股薄肌可以取下200 mm。将其修整后对折成4股,分别使用2#艾惜邦线锁边缝合,制备成8 mm×(90~100) mm的韧带备用。如果所取肌腱直径过小,4股移植物难以保证强度,可将半腱肌折成3股(半腱肌平均长度达280 mm,3折可以基本保证90 mm的长度),制备成5股4束。然后使用80 N的张力进行预牵张5 min。移植物长度必须≥90 mm,否则无法拉出胫骨隧道外口进行Intrafix系统固定。

图1 关节镜下ACL撕裂

1.2.3 关节镜下操作 常规高位前内、前外入路,探查关节内结构的损伤情况,清理ACL残端,如果合并有半月板损伤,可以先行半月板缝合或修整术。膝关节屈曲90°,前内入路置入ACL定位器(45°~55°),我们认为胫骨隧道内口位于ACL止点中心点偏后(ACL胫骨椭圆形止点的后1/3交界处),根据移植物直径选取合适的空心钻头建立胫骨隧道。通过胫骨隧道使用股骨定位器(右膝10点或左膝2点方向)打入导针,根据韧带直径使用空心钻建立30 mm骨隧道,然后用4.5 mm空心钻打穿外皮质。在钻股骨隧道时,可以先使用空心钻预先钻深约2 mm,然后从前内侧入路观察股骨隧道的后壁厚度是否合适(1~2 mm),确保ACL股骨止点位置的精确。

1.2.4 股骨端Rigidfix交叉钉固定 在建立“胫—股”隧道后,将瞄准器髓内部分经胫骨隧道插入股骨隧道内30 mm,瞄准器髓外部分置于膝关节外侧,旋转瞄准器的方向,使交叉钉固定的方向尽量通过两髁的轴线。通过瞄准器使用钻头打入2根套筒,建立交叉钉骨隧道(图2)。取出瞄准器,将关节镜镜头从胫骨隧道插入股骨隧道,使用克氏针插入套筒,观察交叉钉骨隧道是否与股骨隧道居中交叉通过。使用带孔导针将移植物引入“胫—股”隧道,将2枚Rigidfix交叉钉经套筒击入,完成股骨端的横杆固定,牵拉移植物,确认股骨端固定牢靠。

图2 Rigidfix瞄准器的安放

1.2.5 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固定 反复屈伸膝关节20次,整理胫骨隧道外口的四束肌腱,防止在隧道内交错,四束肌腱10点与8点及2点与4点牵引线在距离胫骨隧道外口10 cm处打结,安装Intrafix张力器(25 N),在屈膝20°~30°后抽屉位,十字扩孔器沿隧道方向击入扩孔(深度30 mm),同样张力下顶入带倒齿可扩张不吸收内套,旋入30 mm不吸收界面螺钉(图3)。

1.2.6 术后处理 关节镜下对重建的ACL进行观察(图4),活动膝关节,观察是否存在有撞击现象。彻底冲洗膝关节腔,关节内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伤口,患肢加压包扎,支具固定于伸直位。

1.3 术后康复

术后支具伸直位固定2周,进行股四头肌肌肉训练及髌骨内推训练。术后3周起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6周活动度超过90°。术后佩带可调支具12周,期间以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训练为主。术后3个月后可以慢跑,术后6个月可逐渐参加体育活动。如果合并有内侧副韧带损伤则术后3周支具固定于伸直位,然后进行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4 结果

镜下手术平均时间为55 min(40~65 min),术后引流量平均60 ml。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Lachman试验:16例≤1度,2例2度。轴移试验(-)。患者对膝关节稳定性满意,运动能力基本恢复。术前的平均Lysholm评分为(55.0±5.7)分,术后平均Lysholm评分为(90.0±5.2)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转贴于

2 讨

在膝关节的各组韧带中,ACL损伤的发生率最高。ACL损伤会造成明显的膝关节不稳定,使日常生活和运动受损,并且会引起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进一步损伤,造成膝关节早期退变。关节镜下ACL重建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已经成为常规手术。

采用自体髌韧带重建ACL被称为黄金标准,但其术后并发症以及使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所获得的相同疗效使人们趋向更多使用肌腱移植物。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具有抗拉断强度高和刚度大特点。直径8 mm移植物的周径达50 mm2,是10 mm宽髌腱的1.5倍,为移植物的韧带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经证实4股腘绳肌腱是ACL的理想替代物。因此我们在编制移植物时尽量保证8 mm以上的直径,以提高其初始强度,有利于移植物的韧带化。如果所取下的半腱肌股薄肌直径够大,对折后能够接近或超过8 mm,则可以分别切取较粗的20 cm段,对折编制成10 mm的移植物。如果所取半腱肌股薄肌直径较细,对折4股无法达到8 mm,可以将半腱肌3折后与2股股薄肌编制成5股4束以保证移植物的强度(半腱肌3折后长度可达到90 mm)。另外可以适当调整胫骨隧道的角度(45°),适当缩短胫骨隧道的长度而使移植物能够拉出隧道的外口,保证Intrafix系统的可靠固定。胫骨端使用Intrafix系统固定,移植物长度必须超过90 mm。

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固定方法主要有隧道内固定和皮质外固定。隧道内固定包括界面螺钉固定和横杆固定。对各种固定方式的研究对比显示,界面钉、横杆和悬吊式固定中横杆固定的牢度最大[3]。Kousa等[4]在猪模型上比较了6种股骨端固定方式,发现横杆固定牢度最佳。横杆固定使股骨端肌腱固定点接近ACL正常解剖止点,理论上解决了悬吊固定所造成的移植肌腱弹性形变及微摆动。Hoher等[5]认为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术中采用横杆固定效果较悬吊式固定效果更好,不易引起移植物延长松弛,同时能够避免股骨隧道的“后壁塌陷”现象。Kousa等[6]也比较了6种胫骨端固定方式,发现名为Intrafix的从多股肌腱中心进行扩张挤压的隧道内固定方式牢固度最佳。使用Intrafix拉力器25 N持续牵引状态下拧入挤压螺钉,可以保证4束移植物张力相同,保证移植物的整体强度。

采用多束腘绳肌肌腱重建ACL具有理论优势,就是通过多束重建尽可能模仿ACL原有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双隧道、胫骨双隧道的双束重建。Zhao等[7]采用4股ST重建浅束、4股GT重建深束,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仍然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ACL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有显著的差异。Loh等[8]在2003年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证明,10点定位在抗旋转方面好于11点定位。有资料显示,ACL股骨10点定位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在膝关节接近伸直位时均能够对抗前向及旋转载荷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股骨10点定位单束重建ACL方法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抗旋转功能。

我们认为,提高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ACL手术的疗效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术中准确的骨隧道定位;(2)股骨定位于10点位;(3)使用4~5股腘绳肌肌腱,移植物直径大于8 mm,保证移植物的初始强度;(4)使4束移植物张力相同;(5)应用坚强的内固定防止移植物滑动;(6)根据固定方法与骨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从本组随访结果看,关节镜下Intrafix、Rigid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ACL近期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BROWN C H Jr, STEINER M E, CARSON E W. The use of hamstring tendons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results[J]. Clin Sports Med, 1993,12(4):723756.

[2]NOYES F R, BUTLER D L, GROOD E S, et al.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human ligament grafts used in kneeligament repair and reconstrctions[J].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4, 66: 344352.

[3]STAPLETON T R,CURD D T,BAKER C L.Initial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utografts[J]. J South Orthop Assoc,1999,8:173180.

[4]KOUSA P, JARVINEN T L, VIHAVAINEN M, et al. The fixation strength of six hamstring tendon graft fixation device in ACL reconstruction. Part Ⅱ:femoral site[J]. Am J Sports Med,2003,31:182188.

[5]HOHER J, SCHEFFLER S U, WITHROW J D, et 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wo hamstring graft constructs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J]. J Orthop Res, 2000,18(3): 456461.

[6]KOUSA P, JARVINEN T L, VIHAVAINEN M, et al. The fixation strength of six hamstring tendon graft fixation device in ACL reconstruction. Part Ⅱ:Tibia site[J]. Am J Sports Med,2003,31:174181.

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文3

关键词:林业 统计分析 探讨

林业统计分析主要是针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总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进行研究以及反映,为林业生产计划的实施以及林业管理工作提供相关数据资料,而林业管理者则以此为依据,对生产经营过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开展有效的林业统计分析,是为了适应国家不断加强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不断提高对绿化造林的关注度,植树造林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生态效益显著增强的趋势,结合当前发展生态旅游的要求,做好林业统计分析,为林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林业统计分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统计工作的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县级林业部门的统计工作,是以计划为基础,以财务核算与统计核算为支撑的系统工程。财务核算主要是对资金的流向情况进行监督,统计核算就是对投入的资金产生的实际林业工程情况反映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统计工作缺乏权利和资金支持,统计人员只有提供统计数据的义务,而没有统计监督的权利,权利和义务的失衡导致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不规范

林业统计数据在收集、整理、加工乃至运用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数据的使用效果。目前,林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准确性方面,其实还需要将分析内容扩展到数据质量的其他特征上面。

(1)目前采用的林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主要是一维评估法。林业统计数据是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它需要多维的质量评估方法。由于对林业统计数据质量内涵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入,导致寻求多维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的难度很大。

(2)林业统计数据存在失真的情况。统计法制意识淡薄、行政手段强行干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专业的统计人才不足、考核管理不到位等都是导致数据失真的原因所在。

(三)林业会计与统计核算对象不完善

同一数据的采集,有各自工作程序,各自的监督机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基层林业单位的很多统计人员不懂会计方面的知识,不能将经过严密核算程序的会计信息转化成统计所需的资料。而会计人员缺乏统计方面的知识,不具备统计工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财务报表停留在完成任务阶段,不能利用会计信息按照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双方工作成果的不交流,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林业统计分析改革必要性

(一)改革林业统计分析方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的传统观念,仍然在影响着现行的统计分析工作,使得统计分析偏离实际轨道,统计分析没有突出人本观念、反映生态状况改善的社会需求。林业统计作为数字资料的权威部门,建立一套贴近社会、深入基层、关注群众的统计分析方法,才能够对林业建设和生态改善做出系统评价。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现有林和新造林绿化面积的调查、测算,分析出森林、林木资源在现阶段及可预见时间段内,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更好地发挥统计为林业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

(二)充实统计信息化建设,规范建立统计指标体系

以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建成完整的林业统计数据库体系,全面实现林业统计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分析资金投入、生产量、森林覆盖率、林木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经验较为丰富,缺乏反映生态建设成果和自然环境改善成效方面的内容。

三、林业统计分析的对策探讨

(一)林业统计分析要有超前意识,紧跟形势

统计分析要紧跟形势发展,同时也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抓住林业建设的重点、难点,进行调查研究。林业统计工作者既要熟知近期的工作目标、总体思路、工作部署及各项法律法规,又要注意生态理论的新动态,关心国内外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提高系统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满足需要,调动全社会的支持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取材论证上要灵活多样,重视实际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例对问题进行说明,比枯燥的数字起到的说服效果要好。所以,林业统计人员要真正深入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一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调查研究,从中挖掘那些零散的、杂乱的但有价值的的东西,然后进行去伪存真地筛选、归纳、精练,分析上要灵活多样,避免林业统计分析抽象、笼统。

(三)建设新“数字林业”数据库,共享统计信息交流

“数字林业”是以生态数据的数字化为依托,采用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林业建设从信息整合―采集―处理―输出全过程数字化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是林业建设与生态保护监测体系的核心。在现在的“数字林业”经济时代,依靠互联网和远程数字通信平台,将对数字实时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评价,实时进行监测、预测,对各项损失进行评估,实现指挥决策的支持作用。

四、结束语

做好林业统计分析工作,需要全面系统地研究以及深入了解林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围绕林业生态建设体系进行分析,从生态林业理论角度来逐步完善基层林业统计分析,为林业建设决策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文4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方行业共识。据上海社科院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9%,中国正从数字经济的追随者转变为领跑者[1]。百行百业开始意识到,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外部环境的数字化转变已经决定数字化转型将会是未来传统企业的必经之路和战略重点,谁能率先在包括企业战略、营销、商品、商业模式、管理乃至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整体的数字化转变升级中成功推进并取得成效,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抢占未来发展先机[2]。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和原有就业岗位造成冲击,造成就业岗位大幅度消减,同时数字技术及其相互融合也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3]。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上述双重效应必将在未来重塑就业市场结构,同时伴随着对就业人群数字能力的升级需求,应用型高素质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当前中国数字人才缺口巨大,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就业容量将达4.15亿,拥有“特定专业技能(尤其是数字技能)”对获取中高端就业机会至关重要[4]。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与时俱进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1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5]。CDIO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对大系统(集社会、历史、科技为一体)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作为高度重视数字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数字经济专业是系统培养具有利用数字技术来分析解决经济问题,掌握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综合性问题的发现、分析、设计、评价和改善能力,适应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数字人才,这与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大体上相吻合,因此,基于CDIO教育理念来构建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途径。

2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研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特点,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色:第一,注重应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不仅需要拥有特定信息专业技能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与信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具体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等六类数字人才,这些人才需求无不体现出实践性与应用型特点。第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数字经济专业办学面向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背景,培养的是需要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将来能够从事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宽口径人才。这种人才呈现出显著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因此培养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第三,强调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专业培养面向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数字化能力,将是未来企业用人最重视的部分。培养学生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数字产品、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2.2研究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研究设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审视并处理好各门具体课程的逻辑关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组织课程大纲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搜集政府部门、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代表,同类院校或相关专业的专家代表,本学科带头人以及本专业教师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注重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之间存在交叉性的内容,根据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的培养数字化思维、实现数字化价值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此为导向来构建课程实施大纲。

2.3基于CDIO理念开展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革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双优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在知识体系方面,需要掌握与技术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能力构建方面,需要匹配岗位要求,不论从事服务、市场、还是研发岗位,既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采取SPOC或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结合到传统课程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深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专业必修课(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搜集行业应用案例,基于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实施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场景或问题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与合作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字技能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该部分的重点,一是优化数字经济专业的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明确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课程,明确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基本知识点与教学单元。二是建设案例库资源。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将围绕课程知识点,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的综合性项目来进行建设,兼顾体现专业办学特色。三是组织实施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组织实施符合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并合适选择案例教学、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讲解、讨论、归纳来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应用场景,学生按照问题或任务来开展组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

2.4根据CDIO教育理念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未来5-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校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时间不长,独立于企业的学校教育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上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人才十分短缺,几乎供不应求。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行符合国际标准、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考虑校企深度合作方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市场触觉敏锐、反应快的特点以及优质数字人才资源,为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知识快速更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或实习,或将企业现实项目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直接带入高校课堂,基于企业运营管理中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包括设计、部署、运维、优化等各项目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通过熟悉企业项目流程规范,提前理解和把握企业对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体会并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与工作模式。

2.5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数据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严重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把握学生学情和教学方式,其弊端是无法客观而准确刻画真实学情,并且无法向其他课程教学进行复制和推广。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吸收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思想,合理应用当前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可有助于实现上述“经验式”教学向“大数据服务式”教学的转变,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具有数字化特色的新型教学之路,增强专业办学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该部分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度挖据学生数据的信息价值,促进个性化教学。利用后台数据库统计学生各方面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学生画像与学情报告,研究其学习过程存在的规律、特点和代表性问题,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然后利用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研究设计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二是开展研究和探索在线教学方式。大数据技术与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在线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式,可以联盟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以课程共享的形式推动各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校级共享,竭力打造出多门精品课程,逐渐扩大平台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2.6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显而易见,面向数字化转型背景的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不能依靠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必须重点突出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在内的转变,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一,教育评价。利用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学生特征,对照CDIO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决策提供可信依据。第二,学业评价。利用考试评价、考核测评以及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完成学业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第三,社会评价。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途径回访用人单位和企业,设计调查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或企业对实习生或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全面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或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并汇总反馈给学院主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学工进行调整改进。

3结语

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对未来就业人群的数字能力提出了升级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人才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方高校推进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N].人民邮电,2019.[2]胡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绩效[J].浙江学刊,2020(2):146-154.

[3]紧跟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第五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J].城市开发,2019(22):24-26.

[4]檀盼龙,邵欣,张建新,李云龙.基于OBE+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189-193.

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文5

关键词:新经济;统计信息;创新

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如通信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倍息设备的创新

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这是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资条件。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对高科技信息设备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技术性能上。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是我国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计算机及网络在我国各级统计部门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档次的大、中型计算机还很少.不能满足对某些复杂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的需要。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必须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统计作业系统。

三、统计倍息生产开发的创新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数字化是统计信.息现代化中的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信息内容数字化要求统计部门将各类信息的开发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统计表格标准化、统计指标休系和编码标准化,使统计指标、统计分类及其编码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过建立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库,有利于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从而使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统计倍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群休中大多数是只熟悉统计知识业务的统计专业人员。人员的知识面抉窄,专业过细问题尤为突出,既满足不了用户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横向和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开发、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和各种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政治素质)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井经常化制度化。

五、统计倍息服务的创新

我国的统计信息服务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统汁信息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不发达。现代经济社会,信息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类统计咨询服务部门、统计师事务所、信息有限公司、情报中心、数据库等还只是一个部门或信息机构,信息交易还处在咨询及中介服务上,服务方式也常以信息会.临时专题交易会等形式出现,在新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和统计信息市场,实现统计信息商品化,把统计数字变成商品。进人市场流通.实现服务方式有偿和无偿并举。其次,服务架道多样化(公开、临时交易、个别提供等),服务手段多元化(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信息互联网等),满足各个层次、各种群体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另外,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提高。

六、统计倍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文6

关键词:信息时代;统计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与普及,信息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已经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计算机对信息的高速传播和处理,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不断改变着整个世界,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必须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但是企业的信息化,又离不开统计的信息化,统计的信息化能够实现对信息处理的最优化,它有及时、准确、完整、迅速等特征。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最为完备的基础数据资料。但是我国现阶段,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实现统计的信息化,这样使得统计工作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反应到统计的报表上,同时统计工作还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把握市场动态,准确判断出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其提供的基础的、真实的数字依据,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生存和发展下去。但是当前统计工作,还没有实现代化,并没有完全的脱离传统统计模式,统计的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这样就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1.领导不够重视,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企业的统计工作,还存在机构和体系不健全的现象,甚至在一些企业之中,并没有设立统计部门,统计工作人员也是其它部门的员工兼职的,这样一种体系,根本无法完成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获取数据的渠道也不是十分通畅,基本数据的失真,让统计工作的成果没有丝毫的利用价值。企业的经营者们,也不希望花太多的人力和财力到这种在短期不能实现收益的工程上,许多企业里的统计部门,名存实亡。

2.对统计信息挖掘的深度还不够

虽然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企业内部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显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信息的统计还只限于对数字的罗列,缺少对信息的深入挖掘,同时也缺少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分析。当前的统计工作,只是完成上级部门下发的一些报表,并没有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得不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根本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企业管理的需要。再加上统计数据的精度较低,预测的准确度也不高,所以没有办法满足当前竞争环境下企业的需求。

3.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前面笔者已经论述过,企业内的统计部门已经名存实亡,而且多数统计工作人员因为企业的经营问题,或者下岗,或者分流,统计人员的编制不足,所以对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已经很难完成,而且当前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学历低,技能差,培训的机会也很少,这就造成了数据的失真、滞后、利用价值大大受损。

二、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1.统计资料实现多样化保存形式

信息时代的统计工作,对信息的保存方式将会由文字和数字的保存方式发展为文字、数字、声音、影像等多种保存方式;信息时代的保存载体与传统的载体――纸张相比较,有着容量大、速度快、体积小、成本低、易修改、易扩容等优势,以这种多样化的保存方式保存以后,令资料使用起来更直观,利用的效率也更高。

2.统计内容实现多元化

统计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其工作职能必须进行拓展,单一的报表工作,要向多元化统计的方向发展,进行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使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3.统计手段实现现代化

信息时代的统计工作,将会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代替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系统体系,完成对数据的整理。信息化的统计工作,能够减少数据占用的空间,提高数据的处理精度和效率,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够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实现部门间和企业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4.统计机构实现虚拟化

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也就是以手工为主的操作方式,是以纸张为记录的载体,这种载体比较容易损坏,占用空间非常大,在记录时需要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并且要配备相应的办公用具,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个实体的工作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统计工作,不再需要实体的空间,一台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就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完成对资料的统计工作,实现了统计机构的虚拟化。

5.统计工作人员更加专业化

由于现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多的认识,统计工作多是其它部门员工兼任的,专业性不强,而且他们把统计工作看得过于简单,仅仅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已。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职能不断增加。传统的统计工作人员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统计工作内容受到巨大的挑战,要求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网络技术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统计工作人员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实现统计的职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总结:

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是企业在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统计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对统计工作体系的优化,从而建立一个开放的、智能的统计信息化体系,统计工作将实现自动、高速、共享等特性,统计职能也会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汪建平.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水平[J]. 浙江统计, 2007,(04) .

[2] 吕志丹. 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 浙江统计, 2005,(06) .

[3] 林旭霞,左庆乐,郑林. 统计工作网络化问题及应对方略[J]. 数据, 2006,(08) .

[4] 蒋志华. 论网络时代统计发展的趋势[J]. 上海统计, 2003,(08) .

[5] 孙慧钧. 信息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企业统计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01) .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