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流行病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流行病学范文1
[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柳市;患病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008-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气流受限特征,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构成的疾病,而柳市地区素有“电器之都”之称,尤其是广大中老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危险因素也相应增加,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院内科门诊就诊、内科住院患者年龄、性别、COPD的患病率及相应危险因素分析等统计,为我们今后防治COPD提供有效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就诊、内科住院患者登记册调查3 108人,收集统计2008年12月~2012年10月40岁以上人群,COPD诊断依据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1]。各项内容赋值情况:男=1,女=2;儿时咳嗽:经常咳嗽=1,有时咳嗽=2,很少咳嗽=3;厨房通风:好=1,中=2,差=3;家里灰尘:多=1,一般=2,少=3;下厨:是=1,否=2;吸烟:是=1,否=2;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300及300以下等于1,300以上等于2;父母等家族史:慢性支气管炎史=1,哮喘=2,肺气肿=3,COPD=4,不详=5;室外空气污染程度:无污染=1,有时=2,污染大=3;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初中及以上2;使用柴草煤气烹饪时间超过6个月:是=1,否=2。
1.2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格,问卷方式40岁以上人群,进行肺功能测定,统一使用(意大利科时迈公司cosmad,Italy),由专门人员检测,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各进行最多8次的肺功能测定,选2次符合标准且FEV1和FVC的变异小于0.2 L的结果,吸入250 μg沙丁胺醇气雾剂15 min后再进行舒张后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片及心电图检查由放射科及心电图医务人员配合完成,全部调查资料由课题组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取0.05,COPD的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资料的性质不同及研究的不一样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及分类变量资料采用构成比或患病率进行描述。
2 结果
2.1患病率及分布情况
见表1。门诊及住院登记调查3 108人,患病420例,患病率为13.19%,其中男1 512人,336人患病,患病率为22.22%,女1 596人,84人患病,患病率为5.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显示70岁人群COPD发病率高。
表1 柳市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COPD患病率的比较
2.2 居住状况、生活烹饪习惯与COPD关系
见表2。将室内外空气污染程度、是否下厨、使用柴草煤气烹饪时间超过6个月、厨房通风、家里灰尘,分别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外空气污染程度、使用柴草煤气烹饪时间超过6个月、厨房通风、家里灰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是否下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吸烟行为、家族史、教育程度与COPD关系
见表2。将吸烟、吸烟指数、家族史、教育程度分别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吸烟指数、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烟、年龄、家族史与COPD关系
见表3。将吸烟、年龄、家族史分别引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父母亲等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COPD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5 职业暴露
我们对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登记调查40岁以上人群,对所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的检测,包括外来人员;近20年虽有外来人员在企业里打工,多见于年轻人,故外来人员调查较少,调查结果显示职业以农民居多,COPD组与非COPD组统计无差异,但调查对象从事农作坊、个体电器小作坊,大多暴露于接触农作物和谷物尘,接触于粉尘、橡胶和有毒气体等,故职业暴露需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本调查研究资料显示,本地区COPD患病率为13.51%,大部分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低于报道[2],1965~1998年间,全美COPD的患病率上升16.3%;高于日本200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8.5%,高于我国于1992年,对北京、辽宁、湖北3地农村地区的15岁及以上的人群调查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平均为3%,湖北和辽宁分别为1.8%和1.6%,北京地区4.5%,略高于上海城区。6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11.9%;低于农村地区15.2%。高于广州部分城区报道[3]COPD发病率为7.4%;高于北部及中部地区15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3.0%,也高于湖北(1.8%)和辽宁(1.6%),这些结果的差异跟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儿时咳嗽史是用来表示少年时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指标,在COPD组儿时咳嗽史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COPD组,提示反复呼吸道感染在COPD发生起重要作用;COPD患病率与父亲或者母亲有慢性呼吸道史不呈正相关,可能同患者不知家族史有关,COPD家族聚集性可能与家庭小环境的空气污染有关,如二手烟的被动吸入或者烹饪产生的气体污染有关,本研究对人群居住房屋室内外空气污染程度、是否下厨、使用柴草煤气烹饪时间超过6个月、厨房通风、家里灰尘采用单因素Log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是否下厨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烹调用煤或柴草作燃料和厨房有无排气装置与COPD患病率有关,调查发现柳市地区居民烹饪方式90%以上用煎炸炒为主,以往使用柴草烧有关,雾损伤呼吸道,近年来,随经济发展而迅速改善天然气、煤气已逐渐代替柴草取暖煮饭,室内污染情况已得到很大的改善,故室内外空气污染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和很多资料结果一致,吸烟行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强度与COPD患病率呈正相关,COPD的患病率随着吸烟的指数增多而升高,据希腊资料报道[4],35岁以上,吸烟100支以上的总的COPD发病率8.4%,且吸烟强度与COPD发病率显著相关;本研究并对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及吸烟的年数)分阶段进行Log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吸烟指数300支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湖南长沙市[5]吸烟指数500以上不同,同单淑香等[6]对天津地区调查,吸烟指数在300以上一致,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男性患COPD同吸烟有关,女性患COPD同烹饪、柴草烟雾损伤呼吸道有关,这可能与生活方式、吸烟的年限及吸烟的强度有关,还可能与卫生习惯、职业及工作环境、经济条件等综合条件有关,其教育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受教育程度极大地影响以上各个方面,成为COPD的保护因素。本研究调查发现COPD合并症多,其COPD合并肺心病8.5%,考虑我们调查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但肺心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加,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7];COPD合并冠心病29.74%,COPD合并高血压30.9%,COPD合并肺癌2.9%,COPD并发呼吸衰竭2.38%,COPD合并心率失常9.5%,COPD合并呼吸睡眠障碍0.95%,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4.76%,没有人长期或临时使用吸入药物治疗,吸入剂使用率偏低,其使用3个月以上比率更低,同患者教育程度、人群不依赖性有关,受过医生戒烟劝导和成功戒烟的比率低,目前吸烟者只有7.5%接受过戒烟劝导,戒烟成功的人群只有0.5%,COPD患者既往相关的呼吸疾病诊断率34%和肺功能检查率6%低有关,且生活质量和体重指数下降,故COPD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构成的疾病[8],研究分析其特点,尤其对我市COPD的流行病学调查,提高全民早期干预COPD,加强社区医生普及COPD的医疗常识,尽快提高COPD患者的诊治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诱发因素,是本市各医院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徐永健,谢俊刚. 国内外COPD流行病学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14-16.
[3] 刘升明,周玉民,王大礼,等. 广州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5):314-316.
[4] Tzanakis N,Anagnostopoulou U,Filaditaki V,et al. Prevalence of COPD in Greece[J]. Chest,2004,125(3):892-900.
[5] 洪秀琴,戴爱国. 湖南省长沙市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174-1178.
[6] 单淑香,陈宝元. 天津市城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分析[J]. 天津医药,2007,35(7):488-490.
[7] 蔡如升. 慢性肺心病20年防治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1-12.
慢性病流行病学范文2
【关键词】 鼻疾病;鼻窦疾病;患病率;流行病学因素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6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01-02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Nasosinusitis Among Children Aged 4-14 in Yiwu/LOU Zheng-cai*,LOU Zi-han,LOU Peng. *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Yiwu Central Hospital,Yiwu(322000),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al features of pediatric chronic nasosinusitis and the correlative risk factors in Yiwu. Methods By randomized cluster sampling,from Mar to Sep in 2006 in Yiwu,3 919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ged 4-14 from seven schools were investigated about chronic nasosinusitis and paranasal sinus diseases with a self-filed questionnaire combining with confirmation from doctors' examination. Results Prevalence of chronic nasosinusitis in children was 36.72%(1 439/3 919) in Yiwu. However,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prevalence between girls(36.14%) and boys(37.35%).About 80.16% chronic nasosinusitis children suffered snuffling,65.71% suffered sniveling and 39.76% suffered headache. Percentage of asthma,bronchitis,and pharyngitis among 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 children were 0.82%,23.54% and 44.36%.Conclusion Prevalence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 is high in Yiwu children.Hence,strategy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RS should be practiced.
【Key words】 Nose diseases;Paranasal sinus disease;Prevalence;Epidemiologic factors
研究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的患病情况,掌握相应的科学数据和资料,探讨其流行和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促进干预措施,降低患病率,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于2006年3-9月对义乌市4~14岁儿童进行了慢性鼻及鼻窦炎患病率及鼻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义乌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生源相对集中、学生同龄人数最多的城区和农村小学各2 所,城区及农村幼儿园各2所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4~14岁儿童共计3 919名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抽调具有3 a以上住院医师职称的专职医生组成体检组,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测细则》进行耳鼻咽常规检查。制定问卷调查表,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教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经常出现鼻塞、流涕、头痛、耳闷、干咳等症状;(2)出现上述症状能否及时就诊; (3)鼻腔鼻窦疾病引起头痛、干咳,首先选择哪个科就诊;(4)看电视时经常开大声音,是否注意自己的听力;(5) 是否经常感冒,哪个季节最多; (6) 经医生明确诊断鼻及鼻窦疾病能否及时遵医嘱治疗等。填写表格前,体检医生对表格内容、鼻及鼻窦疾病常见症状逐项加以解释说明,由家长及教师填写后统一收回。
1.3 鼻腔体征检查 在每个教室后面固定3~4只100 W灯泡,额镜照明下用前鼻镜及压舌板检查鼻腔及口咽部。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儿童,单纯前鼻镜检查困难者鼻腔内喷以少许1%地卡因麻黄素溶液,10~15 min后重新检查。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或生活指导教师监督下按学号先后顺序依次检查。同时配备专职人员记录鼻腔及口咽体征。对体征明显及高度怀疑慢性鼻及鼻窦炎对象定期辅以影像学检查。参照《耳鼻咽喉科全书(鼻科学)》[1]有关儿童鼻炎、鼻窦炎的诊断标准:(1)病程超过3个月;(2)持续性或间歇性鼻塞、流涕(黏液涕、黏液脓涕、黄脓涕);(3)鼻内镜检查见鼻腔黏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肥大,鼻道多涕 (黏液涕、黏液脓涕、黄脓涕),引流见鼻道、嗅裂等处有脓涕流出或后鼻孔有脓涕流出;(4)影像学检查(X-ray、CT或MRI)示鼻窦炎性改变。有关上消化道、下呼吸道相关疾病资料(哮喘、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的获得来源于问卷中既往病史回答。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PEMS 3.1软件包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共调查3 919名儿童,检出有患鼻病的儿童2 324名,总检出率为59.30%。部分学生存在数种疾病,总检出率按最主要疾病计。以慢性鼻及鼻窦炎检出率最高,达36.72%。共检出鼻腔鼻窦常见疾病11种,最常见的鼻病为慢性鼻及鼻窦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2.2 城乡及不同性别儿童患病情况比较 农村学生慢性鼻及鼻窦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学生,而城区学生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鼻中隔偏曲、萎缩性鼻炎患病率城区与农村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各种鼻腔鼻窦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2。
2.3 鼻腔及鼻窦疾病的症状及并发症分析 儿童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头痛,分别占80.16%,65.71%,39.76%,咽部症状、慢性干咳、支气管炎的检出率分别为44.36%,28.74%和23.54%。
2.4 学生家长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此次共回收表格3 670份,应答率为93.65%,其中有效问卷3 435份。由调查结果可知,城区学生家长比农村家长更重视学生慢性鼻及鼻窦疾病的患者情况,比农村家长更易对学生鼻病及时并遵医嘱进行各种有序干预;但城区及农村家长对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多数易误认为感冒未愈而首先带子女到儿科就诊。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重视,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等各种鼻病的发病率较以往呈下降趋势。但由于鼻腔鼻窦疾病部位隐蔽,多表现为全身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如头痛、干咳等,常被家长及少数医生所忽视,因此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疾病仍有一定比例。其产生的各种症状已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学习及生长发育,如慢性鼻及鼻窦炎引起的鼻后滴漏综合征已成为慢性干咳的三大主因之一[2]。
鼻及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急性复发性和慢性鼻及鼻窦炎。鉴于急性和急性复发性鼻及鼻窦炎病程相对较短,发病机理与慢性鼻及鼻窦炎不尽相同[4],尤其是儿童及家长对急性和急性复发性鼻及鼻窦炎的问卷调查可信度较差,因此流行病调查仅涉及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相关问题。儿童鼻及鼻窦炎的发病机制有别于成人鼻窦炎,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等全身及局部因素对鼻腔疾病的影响[3]。今后应继续对其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等相关发病机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以有效防治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此次调查发现,市农村与城市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与城市学生耳鼻咽喉患病率的差异可能会逐步缩小。
4 参考文献
[1] 卜国铉,主编.耳鼻咽喉科全书:鼻科学.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364-373.
[2] 马洪明.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2):85-88.
[3] 刘江雁.胃食管反流病的耳鼻咽喉表现.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8):509-510.
慢性病流行病学范文3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健脑颗粒;脑血流;血管顺应性
中图分类号:R745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健脑颗粒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多年临床经验方,属新型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风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气虚血瘀型CCCI。我院从2010年4月用健脑颗粒治疗CCCI病人6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2月我院老年科、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CCCI病人6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CCCI诊断参照2000年日本脑卒中会议新修订的诊断标准[1]:头晕、头昏、头痛、头重等自觉感觉症状;有支持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如伴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或可闻及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等;没有大脑的局灶神经损害体征;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无脑血管器质性改变;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上述自觉症状;原则上年龄大于60岁;脑循环确认脑血流低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颅多普勒超声(TCD)提示脑灌注动脉有闭塞或狭窄改变。其中前5项为确诊CCCI必备条件。
1.3 中医证型标准 按照中医临床辨证现代化研究科研规范汇编[草案](江苏省“9521工程”课题组制定),结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2]中肝肾阴虚及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拟定CCCI的肝肾阴亏气虚血瘀证中医辨证标准。主证:头昏(晕)、头痛;次证: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睡眠异常、心悸、气短、肢麻、颤抖、腰酸腿软、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烦躁不安、口干、情绪不稳、舌红有紫气、脉细滑或弦滑;辨证要求:具备主证中的1项和次证中的2项。
1.4 纳入标准 符合CCCI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肝肾阴亏气虚血瘀型者;病人知情同意,愿意且能够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及时复诊和检查者;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5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脑部器质性疾病;其他疾病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有急性或难以控制的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精神障碍者;过敏体质。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基础用药: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日;尼莫地平 0.03 g,3次/日;阿托伐他汀0.02 g,1次/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者按相关指南给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脑颗粒(组成:黄芪15 g,制首乌10 g,熟地黄10 g,生蒲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羌活12 g),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温水冲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TCD检查。
1.7 观察指标 选取大脑中动脉(MCA)及基底动脉(BA)为颅内前后循环的代表血管,以血流速度、血流异常血管根数、血管搏动指数(PI)作为观察指标。
1.8 疗效评定标准 TCD正常值采用2000北京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提供的标准[3]。并参考浙江医科大学同年龄组血流正常参考值,流速大于正常30%为增快,平均流速低于15%为减慢[4]。
1.9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MCA、BA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见表1、表2) 脑血流增快者,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脑血流速度治疗有效率比较(见表3) 血流速度增快,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
2.3 两组MCA、BA的PI比较(见表4) 两组MCA及BA的PI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侧MCA(LMCA)、右侧MCA(RMCA)及BA的P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健脑颗粒源于古方煨肾散(《圣济总录》卷186)和羌活愈风汤(《删补各医方论》卷3),是我院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结合30多年临床经验及根据现代中药药理药效学研究进展研制而成。方中黄芪大补元气,熟地滋肾填精共为君药,制首乌滋养肝肾用以臣药,三药相合,滋补益血、健脾益肾、安神益智,共图其本。以蒲黄、当归、川芎为佐药,益气活血补血,瘀去而不伤正,疏经活络通脉,以羌活祛风通络为使,诸药合用,标本兼治,补而不滞,行而不散,相得益彰,共奏益气养阴,活血祛风之效。现代医学对黄芪、熟地、首乌、蒲黄、川芎、当归、羌活药理研究表明,诸药有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增加纤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升高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纠正TXA2/PGI2失调, 保护心脑缺血性损伤等作用,多位学者用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到本方中多味中药,能拮抗内皮素基因(ETmRNA)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内膜上的表达,升高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mRNA),从而达到减轻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等功效。诸药配伍,相辅相成,切中本病中西医病机,达到延缓动脉硬化,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不足所致的诸多临床症状。本研究也表明健脑颗粒能双向调节脑血流速度,改善MCA、BA搏动指数,改善血管顺应性,延缓动脉硬化进程,从而改善脑供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人群约2/3因脑动脉硬化引起CCCI,而CCCI是老年痴呆中前期病变,中医药的早期干预治疗,体现了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近藤.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への对应颈动脉病变の治疗[J].日内会杂志,2000,86(4):781.
[2] 朱文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97:15.
慢性病流行病学范文4
【关键词】 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 慢性心力衰竭; 缺铁性贫血; 同型半胱氨酸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ound of sulfate ferrous and folic acid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t anemia(IDA).Method:100 patients with CHF and ID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All of them were given regular anti-heart failure treatment,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compound of sulfate ferrous and folic acid additionally.The cardiac function,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six minute walking test,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 and concentration of homocysteine (Hcy)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NYHA cardiac function improved(P
【Key words】 Compound of sulfate ferrous and folic acid; Chronic heart failure; Iron deficient anemia;Homocysteine
First-author’s address:Xinhui People’s Hospital,Jiangmen 529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05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1]。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往往合并贫血,研究表明贫血发生率与CHF分级呈正相关,贫血可导致CHF症状加重、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影响其疗效、再住院率、病死率及预后[2-3]。但临床上较注重心力衰竭的治疗,贫血易被忽视或仅作一般的对症处理。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CHF合并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IDA)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00例CHF合并ID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CHF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IDA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4]。排除标准:血色病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不伴缺铁的贫血、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确诊血液、免疫、感染及肿瘤等疾病,近3个月内应用过氨甲喋呤、异烟肼或青酶胺等药物。本研究经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7~75岁,平均(55.3±10.5)岁;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Ⅱ级13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11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54.3±10.1)岁;心功能Ⅱ级12例,心功能Ⅲ级28例,心功能Ⅳ级10例。所选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扩张剂、强心苷、利尿剂等。对照组患者饮食中适当增加铁的摄入,治疗组增加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益源生,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4片/次,3次/d,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显效: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心衰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心功能指标: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贫血指标(血红蛋白、铁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变化。由同一名医生用同一台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患者心脏彩超。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心功能变化有效率采用 字2检验,治疗前后各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经过6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 字2=5.482,P=0.019),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LVEF、LVEDD、6 min步行试验结果的比较 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铁蛋白、Hcy的比较 根据治疗前血红蛋白、MCV、MCH、MCHC特点,患者多为轻中度IDA。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铁蛋白均较治疗前上升(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增高。我国关于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CHF的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5]。
包括射血分数降低或保留在内的CHF,往往合并贫血[6-8],比例约30%,顽固性和难治性心力衰竭者合并贫血高达50%[9]。冠心病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平均住院次数较多,住院时间较长,且贫血程度越重,其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10]。CHF合并贫血的原因主要有造血物质缺乏,稀释性贫血,胃肠道淤血和黏膜水肿造成吸收不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足或抵抗,慢性肾功能不全,使用ACEI或ARB,炎症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2,11]。
临床医生在治疗上多数聚焦在CHF的抗心衰上,对贫血认识上不足,治疗上重视不够。贫血治疗能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左心室功能,具有确切疗效[12-15]。目前研究针对CHF贫血治疗主要为静脉使用EPO、铁剂,CHF病程长,长期静脉使用EPO可能存在EPO抵抗、高黏血症、血栓风险增加、血压升高、癫痫发作、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等不良反应[16]。目前铁剂使用规格包括静脉制剂及口服制剂,对于轻中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选择口服铁剂治疗。口服铁剂有右旋糖酐铁和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有关研究显示硫酸亚铁可纠正缺铁性贫血进而改善心功能[17],本研究亦证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可以升高血红蛋白、铁蛋白,纠正缺铁性贫血。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6 min步行试验距离的增加更显著,提示纠正贫血可以进一步改善左室心功能。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含硫酸亚铁、叶酸、干酵母、当归、黄芪、白术等,其中的干酵母及中药可减轻铁剂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研究发现CHF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18]。血液循环内高Hcy水平可导致血管周围和间质纤维化,降低心肌细胞的弹性,使心脏发生重塑,造成心脏泵血功能的明显下降[19]。补充叶酸可降低Hcy水平[20],本研究亦证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可降低Hcy水平,心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该机制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何世聪,李桥川.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3):3983-3985.
[3]米斌.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7):72-74.
[4]林果为.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29-2434.
[5]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0(1):3-6.
[6]李海霞,朱军,罗心平,等.1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状况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9-10.
[7]梁红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2):2492-2493.
[8]丁永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异常检测的相关因素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4):3291-3292.
[9] Ezekowitz J A,Mcalister F A,Armstrong P W.Anemia is common in heart failur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insights from a cohort of 12 065 patients with new-onset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3,107(2):223-225.
[10]张博成,曾玉杰,肖纯,等.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21-23.
[11]培法,王胜涛.慢性心力衰竭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85-186.
[12]王骏,张雁,周S.贫血治疗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2,39(1):56-59.
[13]岑英文,丁谊.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口服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3,34(19):3785-3787.
[14]朱玉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对6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疗效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98-99.
[15]田乃亮,陈绍良,常芸,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4):485-486.
[16]叶春姬,胡蓉.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98-100.
[17]杨彬.口服补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40-1742.
[18]罗翊芝,谭晓晖,伍伟铭,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4-16.
[19]冯玉萍,冯玉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41-142.
慢性病流行病学范文5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云南宣威6554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并发症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7.5%,死亡率2.5%;40例患者中血肿复发率为7.5%,颅内积气发生率5%,继发颅内血肿发生率5%,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5%。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但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此需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2.1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5-0107-02
慢性硬膜下血肿即颅内出血在硬脑膜下腔集聚至少3个星期,表现为头痛、颅内高压等,其发生率在颅内血肿患者中占10%[1],常发病于老年人群中。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的治疗手段为钻孔引流术,该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明确,但术后易出现脑脊液漏、颅内积气等多种并发症,不仅加剧患者痛苦,而且不利于预后[2]。为此分析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在62~84岁,平均年龄(70.6±1.4)岁;有明确外伤史33例,伴有糖尿病6例,伴有高血压13例;临床表现:头痛或头晕24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1例,昏迷1例,偏瘫3例,精神及行为异常13例,单侧肢体麻木12例。
1.2方法本组4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颅脑CT检查,提示血肿都发生在硬膜下腔,检出双侧血肿14例,单侧血肿26例;脑中线移位超过1cm(包括1cm)者22例,移位不足1cm者18例;不均匀混杂密度13例,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 CT提示均一密度患者,行单孔引流;不均匀混杂密度患者,行2点对穿引流。根据颅脑CT检查结果确定钻孔位置:血肿最厚处,距离血肿后缘2厘米处,钻孔直达硬脑膜,硬膜用电凝常规止血,骨缘用骨蜡止血,硬膜呈十字形切开,慢慢进行减压操作,放置8号导管,且尽可能把尿管放到血肿前缘部位,促进排气。留置引流管,将其稳定固定,随后逐层缝合头皮。术后留置引流管3d,术后1星期拆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延迟引流管拔除、拆线时间。术后当天给予患者补液(至少2000ml)、生理盐水(至少1000ml)输注处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疗效判定[3]①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头颅 CT 示血肿腔残液量<30ml)、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头颅 CT示 血肿腔残液量>30ml,而<60ml)、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抽出血肿不足 10ml或死亡)。②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2结果
2.140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本组40例患者中治愈39例,治愈率97.5%,其中一期治愈37例(92.5%),二期治愈2例(5%);死亡1例,死亡率2.5%,死于继发心力衰竭。
2.240例患者并发症统计本组40例患者中血肿复发3例,占7.5%,并发脑脊液漏1例,占2.5%,并发颅内积气2例,占5%,并发继发颅内血肿2例,占5%,并发颅内感染1例,占2.5%,并发癫痫2例,占5%。
3讨论
3.1慢性硬膜下血肿成因及治疗对策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硬脑膜和蛛网膜间的出血,多数人认为与Mittenzweig静脉撕裂伤相关,随后相关研究表明硬膜下损伤出血、静脉窦等也可能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且与颅内压降低、脑萎缩、凝血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硬膜下血肿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4]。本组40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血肿,临床治疗有效方式以手术为主,手术指征为:①患者出现高颅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大脑半球受压等症状及体征;②颅脑CT检查提示硬膜下血肿厚度(双侧或单侧)在10mm以上,单侧血肿引发的中线移位在10mm以上[5]。随着微创技术、CT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利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因其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受患者年龄、操作技术等影响,术后可能出现血肿复发、颅内积气、继发颅内血肿等诸多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
3.2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3.2.1血肿复发本组血肿复发发生率为7.5%,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存在脑萎缩,钻孔引流术后大脑出现膨起困难,而血肿包膜比较坚硬且厚,致使硬膜下腔难以有效闭合,血肿腔内血凝块没有完全清除,从而导致血肿复发。防治对策:①钻孔引流术中必须彻底冲洗硬膜下腔,彻底清除血肿腔内血凝块,同时冲洗时动作轻柔且准确,严格控制冲洗速度,保护被膜免受损伤。②术后及时给予患者止血剂治疗,尤其是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及时输血,且延长止血剂应用时间。③术后给予患者等渗液或生理盐水输注等处理,促进脑复张,有利于血肿腔快速闭合。④若患者出现血肿复发并发症,要行二次钻孔冲洗引流术,从原切口入路切开原骨孔行冲洗引流治疗[6]。
3.2.2颅内积气本组颅内积气发生率为5%,主要是因为钻孔引流术后患者颅内压降低,而受压脑组织还没有恢复,导致空气进入血肿腔,加上术中引流管留置不当、排气不畅等,从而引发颅内积气并发症。若颅内积气量不多,可通过调整患者及引流管位置排出气体,同时拔管后2个星期内可自行吸收。若颅内积气量较多,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则需头颅CT复查后行再次引流术。预防对策:①于血肿最厚处钻孔,切开硬脑膜后及时置管且用棉片明胶海绵阻塞骨孔,同时用等量盐水充填血肿腔,头皮缝合完整。更换引流袋时先夹闭引流管。②二孔引流。一孔位于血肿最低位,以引流血肿,另一孔位于血肿高位,用于排气。
3.2.3脑脊液漏本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5%,主要表现为术后引流量在150~300ml之间,与脑脊液类似。主要由引流管放置时损伤蛛网膜引起。为此手术操作时保护好蛛网膜,术后5d便可拔出引流管,避免引发颅内感染。
3.2.4继发性颅内血肿本组继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5%,均为硬膜外血肿,主要原因包括:①清除血肿时速度过快,受颅内压骤降、硬脑膜塌陷影响,造成硬脑膜和颅骨间小血管撕裂;②手术操作失误,人为造成硬脑膜剥离出血。防治对策:①彻底止血,颅骨钻孔直径约1.5cm,同时骨蜡止血时规范操作,以免造成硬脑膜剥离。②严格控制术中硬膜下血肿引流速度,避免颅内压骤降引发颅内出血。同时血肿清除后给予缓慢降压处理。③根据手术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管(软硬度、直径适宜)[7]。
综上所述,钻孔引流术疗效确切,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受手术操作不当、患者年龄等影响,术后可能出现血肿复发、颅内积气等并发症,为此需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肖德勇,郑广顺,栾晓祖,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34):124-125.
[2]刘序斌.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3(07):131-132,74.
[3] 马军,张建国,马慧荣,等.微创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88 例[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1(4):294 .
[4]White M,Mathieson C S,Campbell E.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aerma -tomas -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mini-craniectomy versus burrhole drainage [J].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0(3):356-358.
[5]梁宇迪,邓景阳,曾志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医学创新,2014(04):122-124.
[6]张丰进,谭天林,付顺强,等.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J].西南军医,2010(05):921-922.
慢性病流行病学范文6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AECOPD;血液流变学;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指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为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及肺气肿有关的普遍性气道阻塞,特别是小气道阻塞,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随着气道病变的加重,慢性缺氧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全血容量增加、血黏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引起头痛、头晕、耳鸣、乏力等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常因缺氧加重,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使血液黏滞性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微血栓,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组织缺氧,缺氧―红细胞增多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为探讨血必净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8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COP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62~86岁,平均72.5岁。经病史、体检、X线、ECG及肺功能检查等,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COPD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所有患者既往无凝血功能障碍病史。两组治疗前疗程长短、病情轻重程度、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保持内环境稳定、合并呼吸衰竭者予无创通气、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集团生产)5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仪器使用重庆天海MVIS-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查指标包括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同时观察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常规变化及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中相关部分评定。显效: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等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等症状和体征减轻。无效: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恶化,以致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比较U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57.1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多发病,致残率与病死率都很高,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呈渐进性发展,后期治疗效果不佳。由于长期缺氧,刺激骨髓导致红细胞增多,全血黏度增高;同时,由于反复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构型重建,产生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加重,再加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形成肺心病。探讨如何减少COPD的急性发作,缩短AECOPD病程,延缓气道损伤进程,改善缺氧,阻断缺氧―红细胞增多的恶性循环,对防治肺心病,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血液流变学异常以高黏血症为主,高浓稠型、高黏稠型和混合型。高浓稠型的流变特点是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的聚集性、刚性增加,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互相间易形成团或缗钱状重叠,使得血液流动性下降,特别在微循环部位,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降低,通过速度减慢,表现为微循环血液瘀滞,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高黏稠型以血浆中各种蛋白(如纤维蛋白、球蛋白)升高及血糖、血脂等成分升高为主要原因,血液黏稠性升高表现为血浆及全血黏度升高,亦导致血液在微循环中的流动性减慢,但红细胞性状改变少;混合型具备上述共同特点[3]。无论哪型血液流变学异常均在COPD患者缺氧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血黏度应成为COPD治疗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血必净注射液是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大量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实践证明,血必净可以加快机体血流流速,使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以及使聚集的红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解聚改善机体微循环[4]。联合血必净治疗可明显改善异常的炎性标志物水平(TNF-α、CRP),其在AECOPD治疗中的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有关,使得炎症递质释放减少,从而减轻AE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5]。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AECOPD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均有明显改善,可以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无肝、肾功能损害,血糖、血脂异常等不良反应。我们认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AECOPD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明显提高AECOPD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辅助治疗作用。由于我们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血必净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以及最适疗程等还需大样本观察,临床使用中还应关注其对年老体弱者可能导致低体温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8):453-460.
[2]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6,271.
[3]邓云峰,李永祥,杨荣,等.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性特点及降黏治疗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