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文1

关键词:次贷危机;经济图景;贷款信用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与原因 

 

我们知道,美国经济的70%依靠私人消费,而且相当比例是负债消费。在那里,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等,贷款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在过去几年,为刺激房贷,贷款公司提供了优惠利率、零首付( 历史 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甚至头年不付利息等优惠措施,使一向自信的美国市民包括那些低收入人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贷款公司取得了惊人的业绩。为分散风险,他们找到知名投行,推出了cdo(债务抵押债券),让购买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在有利可图的低利率环境下,低风险的高级cdo很快卖了个满堂彩。对冲基金在全球利率最低的银行借钱后大举买入风险较高的普通cdo(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仅利差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同时,对冲基金还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数倍的贷款,追着买投行的普通cdo。投行再把cdo投保创造出cds(信用违约交换)以降低风险。cds也卖火了。投行在cds基础上又创造一个cds基金(“三毛”基金),把先前赚到的一笔作为基金,放大数倍(例如10倍)地首发。这时,人们认为,买入1元基金,亏到0.9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三毛”卖疯了。于是,各种养老基金、 教育 基金、理财产品甚至许多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由于这批产品在otc市场交易, 法律 上也未规定需要向监管者报告,无人知晓它们究竟卖了多大规模,这样就形成了2001年末以来,从贷款买房者到贷款公司、各大投行、各个银行、对冲基金,人人都赚的情形。美国房地产一路飙升,根本没有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 

与之相伴的是,美国的利率不断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同时,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大幅上升,这使那些收入根本不高的购房者还贷负担大为加重。房价下跌也使得他们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于是又出现了2006年底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保险公司和银行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纵观次贷危机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由松变紧的政策调控环境是次贷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经历13次降低利率之后,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仅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30年固定按揭房贷利率从2000年底的8.1%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这使得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这类创新产品滋生并占总按揭贷款的比例迅速上升。市场的火暴使富人们更加放肆地挥霍,穷人们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升值也开始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银行等贷款提供商降低贷款信用门槛是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经济学简报”网站编辑罗伯特·瓦拉赫在形容次贷危机爆发根源时这样说:“只要你还喘气儿,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就敢想方设法借给你钱。信用不好?没问题!无力偿还月供?也没问题!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无须证明文件就可抵押贷款的时代。”即使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形势下,为防止吓退次贷借款人,华尔街变本加厉疯狂放贷,甚至仅依据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收入就可放贷,次贷款额还可以大于总房价。降低放贷门槛,必然导致回收资金的风险升高。 

部分 金融 机构利用房贷过度证券化转移风险是导致危机的表象原因。在低息环境下,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的投资回报空间,不仅使放贷机构在股市上一倒手就将债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还吸引了美国以及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投资者。被无限放大的证券化规模究竟多大可谓深不见底,使得危机爆发时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文2

关键词:次贷危机;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动荡;信用危机;世界经济

2007年4月4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由于刺激住宅抵押贷款业务出现亏损申请破产保护,次贷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截止到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持续了18月,其已经发展为现在所谓的“金融海啸”,昔日熙熙攘攘的华尔街现在却陷入了自1929-1933年的大危机之后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到2008年7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和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一度出现了缓解的迹象,有经济学家乐观的断言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然而到了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政府出手挽救美国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这个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现在正在冲击整个世界,其广度和深度也都无法预测。时至今日,美国次贷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而是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至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将在以下浅谈几点。仅代表个人意见。

一、次贷危机的原因

为其影响,我们不得不认真的分析一下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简单来说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贷款危机及其在全球的扩散。从其表面来看,诱使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美国在“9.11”事件后为了刺激经济而不断采取降息的政策,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以及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金融全球化,而后房价的不断下降,以上种种都使得次贷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迅速的影响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基于一些学者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研究,一致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一种新型的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追根溯源,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而引起的。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的长期失衡,通过与房贷相关的金融领域的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实质上是资产价格的泡沫破裂并释放到真个金融领域而引起严重的危机。这次的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

二、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一)美国实体经济低靡,处于衰退期。

美国经济低靡,正在经历衰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10月18日接受《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时称“美国经济正陷入严重衰退”。

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美国人尤其是持有与次级贷款相关产品的人们的资产大幅度缩水,势必会影响到投资、消费、就业等多个方面,从而对美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美联储已经两次调低美国预期经济增长速度。美联储曾于2007年11月了2008年美国预期经济增长率的为1.8%-2.5%,更改了先前预测的2.5%-2.75%。而进入2008年后,由于美国的房价比预期的更低,因此美联储也相应的重新了美国预期经济增长速度,于2月20日发表声明,新的预测为08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1.3至2个百分点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多次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同时,受次贷危机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等原因,美国的失业率也比美联储所预期的失业率高。美联储3月份预计08年美国失业率为5.1%,但美国从进入08年开始,工作不断减少,6月份,失业率到达了5.5%,达到了美国自2004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失业水平。最新的数据表明,2008年10月份的失业率达到了6.1%。而跟据保罗·克鲁格曼的估计,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失业率将达到7%,甚至是8%。同时,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消费者的信心,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7年1月份的110一路下滑到2008年10月份的38,而9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还处于61.4的水平。这个降幅水平出乎市场预料,已经跌至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低点。银行由于亏损而收紧银根,严格控制信贷,使得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信贷支持消费的美国消费总额下降。

(二)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在蔓延

对于美国而言,次贷危机带来的是一种信用危机,美国的金融行业进入了严重的动荡时期。

许多金融企业的账面出现了巨额的浮亏。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在2008年5月既已报亏,有的出现金融困难。时至今日,美国的五大投行已成历史。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随后在9月15日,美国的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而美国的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21日,美联储宣布仅剩的两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

同时,美国的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时至2008年10月7日,标准普尔500指数自2003年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而道琼斯工业指数则创下1937年以来最大的年度跌幅。同时,三大股指的下跌速度也都达到了最高纪录。

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紧缩非常严重,由于银行亏损,众多银行纷纷收紧银根,提高融资条件,减少了信贷规模,这使得流动性出现紧缩,同时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融资变得困难起来。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投资风险的增加,国际投资者的热情受到一定抑制,投资交易量低且交易缓慢。

此外,次贷危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元贬值和国际原油价格一度暴涨。次贷危机使美联储又原来以控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转为防止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自2007年9月开始连续下调利率,将商业银行隔夜拆借利率由07年9月的þ25%下降到现在的1%(如下图所示)。美元与欧元、英镑的利差增加,同时加上其他国家的银行纷纷抛售美元,使得美元下行的压力更大,时至今日,美元已经跌至自2002年的最低值。美元的连续贬值,加上投机炒作,使得原油价格一度暴涨。

三、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经济的衰退,将严重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其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28%,同时,美国又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市场,2007年美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为9.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0%。因此,一旦美国的消费需求下降,这个严重的供需缺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弥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22个百分点,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将平均下降0.13个百分点。200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次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2007年7月份预测的5.2%降至2008年8月份预测的3.7%。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4月2日发表的《全球及地区经济前景预测》中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以令人预想不到的方式迅速蔓延,对市场及金融体系核心机构造成广泛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全球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从25%降到3%以下,这等同于全球进入萧条状态。 同时,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时期。首先,大量房贷机构,特别是与美国次级贷款相关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陷入困境和破产。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0多家银行和对冲基金等受到严重影响。据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估计,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金融机构和投资家的损失最大将达到4636亿美元。2007年十月以来,全球股市暴跌,全球股票市值损失高达7.7亿元。同时,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流动性不足。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风险的增大,使得信贷紧缩,同时,次贷危机也波及到一些大银行的杠杆业务,影响了企业的债券发行和并购。

次贷危机严重的影响了国际贸易和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次贷危机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的经济衰退也将会通过这一重要方式影响到全球的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国,伴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而来的必然是美国人收入的降低,消费需求的降低,这样必将会对那些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其出口减缓,同时使这些国家gdp的增长。同时,伴随着美元的贬值,带来的是出口国商品的竞争力的下降,以上两种原因都会影响到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同时,美元的贬值也使得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和国际购买力大幅度的缩水。

次贷危机可能会减少全球的对外投资总额。一方面,由于次贷危机,会使得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减少,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可能会收回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次贷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并且还在向全球扩散。到目前为止,美国房地产市场仍旧面临着困境,受其影响,美国的金融市场现在依旧存在着严重的波动,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人们的恐慌心理,使得美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动荡不安,同时,银行由于亏损,收紧银根,提高贷款的条件,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滞缓了企业兼并和收购的进程,减慢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对于世界经济而言,美国的次贷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和全球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到了整个世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信用遭到了质疑,使得一向以借贷为基础进行消费的美国人不得不减少自己的消费,随着美国人消费需求的减少,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国家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减缓。而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使得各国的与次级贷款相联系的银行、对冲基金、私人基金以及国家基金等都蒙受了巨大的亏损。同时,给各个国家的股市、债市、汇市都带来了巨大的波动,及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资本市场并不完全开放的国家来说,仍旧通过影响人们投资的信心而使证券市场持续下行。

参考文献:

[1]《美国次贷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刘辉.杜淑一.风险管理

[2]《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李若谷.冯春平.时评

[3]《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陈雨露.庞红.蒲延杰..全球?望

[4]《美国次贷危机简顾》.杰姆斯巴茨.格伦亚戈.全球视线

[5]《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及影响》.王东.当代论坛

[6]《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东南亚的影响》.尹福生.东南亚经济研究

[7]《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甄炳喜.亚非纵横

[8]《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研究小组.中国经贸导刊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文3

[关键词]次贷;次贷危机;抵押贷款;金融;国际经济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源于美国,是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振荡引起的风暴。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是随着住房市场的繁荣而兴旺起来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1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在美国信用是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依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次”是与“高”、“优”相对应的,指信用较低的借款人,从而形成两个层次的市场。达不到申请优惠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由于次级贷款的利率高于优惠贷款利率,受利益驱使,放贷机构在放贷时不按规定要求借款人预付定金,不认真核实借款人的收入状况,次级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就迅速影响抵押贷款市场,继而向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蔓延。

2 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必然会对世界很多国家产生经济方面的影响。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此次全球信贷危机,很可能会在未来10年时间里继续影响市场,因为美国次贷还贷的高峰期是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因此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

2.1次贷危机导致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GDP增长。以我国为例,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2.2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所导致的生产过剩,而虚拟资本经济的疯狂扩张是导致本轮经济周期拐点出现的主要原因。虚拟经济的疯狂扩张导致了周期性繁荣顶点的过早到来,虚拟经济资金链的断裂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文4

关键词:次贷危机;财政赤字;政府干预;经济失衡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1)05-0110-08

触发美国次贷(债)危机的因素很多,但离开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来谈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美国政府超出自身财力的限制,对住宅市场实施过度的干预,以图转嫁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整体经济失衡,是美国次贷(债)危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相应地,解决美国次贷(债)危机,归根到底是要弥补美国政府过度干预产生的财政缺口。这个财政缺口不是由美国政府填平,就是由美国的市场主体来填平。

一、文献综述

当前关于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监管不力论,以吴建环为代表;第二,委托链过长论,以陈志武为代表;第三,国际货币体系扭曲论,以王永利、杨公齐为代表;第四,过度消费论,以余永定、王小东为代表;第五,政策诱致论,以许小年、肖本华、雷鸣、赵夫增为代表;第六,流动性过剩论,以韩振亚、黄纪宪、张云为代表;第七,综合因素作用论,持这一观点的人较多,如刘峰、马骥、廖湘岳、邱兆祥、曹红辉、杜厚文、裴平等人。从这些观点的具体内容看,应该说这些解释对人们全面认识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原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原因,毫无疑问既有表面的也有深层次的,既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显然不是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上述解释存在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是监管不力论。吴建环认为,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涌现,美国已有的分工监管模式逐渐失去了效力,这必然增加整个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的监管不力才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导因素。这里需要强调,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政府有效监管机制的建立也需要时间,这意味着不是有了金融创新,就有了系统性风险,有了系统性风险,就马上爆发金融危机。从金融发展的历史看,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本身也包含对政府管制的规避,但创新从来没有和金融危机划等号。将监管不力看作是美国爆发次贷(债)危机的主导因素,是对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缺乏必要的了解。

其次是委托链过长论。陈志武认为,金融创新并不能有效解决资本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随着抵押贷款层层证券化,委托链条也越来越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从而为次贷(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确实,委托链条过长会影响到委托的效率,增加道德风险,然而市场机制会通过风险和收益对等的途径解决这一问题。要么委托链条延长不下去,也不增加道德风险;要么委托链条延长下去,道德风险增加了,但承担额外道德风险的主体收益也相应增加了。所以将委托链条过长作为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主导因素同样缺乏必要的说服力。

再次是国际货币体系扭曲论。撇开别的不说,这一观点至少过于夸大外部因素的作用。将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归咎于外部环境,明显有为美国政府推脱责任之嫌。按照这种观点,只要国际货币体系继续扭曲,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就是必然的,美国政府既没有必要为次贷(债)危机的爆发承担责任,也没有必要为次贷(债)危机的解决采取措施,而应听之任之。如果是这样,美国政府也就丧失存在的必要性了。因此,这一观点单从结论上看就不值一驳。

接着是过度消费论。过度消费论揭示的只是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直接或表面原因,缺乏对美国爆发次贷(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从字面上看过度消费是消费大于储蓄,次贷(债)是不该借债消费的也借债消费,实质就是过度消费,将过度消费作为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同义反复。况且,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过度消费是不可能出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与市场机制要求相背离的次贷(债),显然只能归咎于非市场因素或非市场主体,这才是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

最后是综合因素论。这一观点将所有导致次贷(债)危机的原因一一罗列,颇有和稀泥之嫌,因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没有一件事情的发生与其他事物没有任何关联。综合因素论对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原因不分主次,不分表里,给人的感觉是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但等到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时,却无从下手,因为它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比较接近答案的是政策诱致论和流动性过剩论。之所以将它们合并讨论是因为它们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政策诱致论强调次贷(债)危机的爆发是由美国政府不适当的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剩论强调热钱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使房价泡沫越吹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在当代社会,流动性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政府,流动性指向何方也完全取决于政府。认为房地产行业泡沫由政府吹大,再由政府挤破,从而导致次贷(债)危机的爆发,是政策诱致论和流动性过剩论的共同之处。然而,政策诱致论和流动性过剩论关于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原因的探讨到此为止,并没有进一步深究下去,如政府为什么要吹大房地产泡沫,为什么又要再将其挤破,政府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一旦把这些原因搞清楚,则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也就水落石出了。因此,寻找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还需从新的视角去探求。

二、2007年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宏观调控背景

2007年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是在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发生的,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政府调控色彩非常浓厚。

回顾1929―1933年大危机之前的美国住宅融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在20世纪初以前,美国人的价值观与现在不同,他们宁可租房也不举债买房。因为当时市场住房贷款发放要求非常苛刻,一般需要买房者首付50%的房款,而且利率较高,借款期限较短,通常必须5年内付清。在这种情况下,偿付能力欠佳的中低收入阶层不可能贷款买房,偿付能力突出的高收入阶层一般也不需要贷款买房,除非出现临时性的资金周转困难。相应地,因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次贷(债)危机甚至优质贷款危机,几乎就成为不可能的事了。然而,1929―1933年大危机不仅改变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守夜人”的地位,也改变了政府在住宅市场上自由放任不干预的角色。政府干预住宅市场不仅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也是契合大多数美国人口味的善举。

1932年,美国时任总统胡佛主持通过了《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法》,正式拉开了美国政府积极干预美

国住宅市场的序幕。1933年,继任的罗斯福总统成立了房产主贷款公司,为失去住房的房主提供低息贷款。1934年,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成立,专门负责审定房屋建筑标准,并推出25至30年期的低息贷款。1938年,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成立,向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支持。1944年,美国政府为从战场返乡的老兵提供慷慨的房贷补贴,配合政府的这一需要,房利美的权力不仅扩大到贷款担保,即为提供住房贷款的金融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品种进行担保,而且公司主要由退伍军人负责管理,房利美的政府色彩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和社会学教授托马斯・苏格鲁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从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起,“山姆大叔”就成为了美国住房市场的真正推手。

为了提升房利美的运行效率,使其更好地参与住房市场竞争,1970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紧急住房金融法》,又批准成立了房地美,其商业规模仅次于房利美而居于美国住宅融资市场的第二位。1977年颁布的《社区再投资法》则鼓励金融机构以安全与稳健的方式满足其所在社区特别是中低收入社区的信贷需求。它与1974年颁布的《平等信贷机会法》、1975年颁布的《住房抵押贷款披露法》一起,实质内容都是允许甚至鼓励向落后的社区、偿付能力不足的人群提供贷款,从而为次贷(债)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经过艰难的调整,逐步迈入长足发展的轨道。伴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膨胀,美国一般民众的偿付能力水涨船高,在原有房地产融资法律制度的内在刺激之下,美国民众的住宅融资热情逐步高涨,住宅融资规模逐步扩大,住房自有率逐步提升。1994年,美国住房自有率为64.2%,2001年这一比率上升到68%。然而好景不长,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下半年更发生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国经济面临大衰退的危险。为了维持美国固有的经济繁荣,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不惜在住宅市场上孤注一掷,以前所未有的宏观调控力度刺激美国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让民众拥有住房几乎是次贷危机爆发前几任美国总统共同的施政要点。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至1%,为美国46年来的新低。宽松的货币政策、庞大的现金流无情地吹大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当美国的住宅市场供过于求时,美国房地产业的膨胀也就达到了顶点。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的两年间,美联储又被迫连续17次升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提升至5.5%。急剧收紧的货币政策和融资规模加大了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阵痛。当美国经济2006年开始减速的时候,人们的收入开始滑落,住房的抵押价值明显缩水,美国各地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立即凸现出来,终于酿成2007年的次贷(债)危机。

从美国次贷(债)危机形成的过程看,我们不能不说,出于政治目的,美国政府超出自身财力对住宅市场的过度干预导致美国经济失衡,才是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基本原因。

三、赤字转嫁是美国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动力

当然,政府干预几乎自“二战”结束以来就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政府干预也不一定会导致国民经济的整体失衡。政府干预导致国民经济失衡并使次贷(债)危机在美国爆发而不是在其他国家爆发,与美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美国梦为代表的住宅刚性需求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由于美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住宅需求得到满足,并且以获得所有权的方式得到满足,成为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明“美国梦”一词的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1931年在其发表的《美国史诗》中就认为,美国梦不仅仅意味着物质产品的堆积,住房也应当成为一个家和一个生活的所在地。如何让个人的住宅需求在所有权上得到满足,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老百姓始终关注的中心议题。

第二,住宅产业本身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能力极强,从而成为宏观调控的极佳选择目标。住宅产业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密集型行业,需要耗费大量的经济资源,加上住宅一旦建成出售,其引致需求同样诱人。正因为如此,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大大强化,它们在刺激内需时都将刺激房地产需求作为最后一招和看家本领。

第三,民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也使政府有充分的动力刺激住宅市场的繁荣。一方面美国民众有对住宅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想增加对住宅产业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住宅产业想不繁荣都难。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的民主制度和政府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使得美国住宅市场的繁荣过犹不及。冷战结束后,为占领道德高地,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重建传统价值观,并将传统价值观与拥有自己的住宅联系起来,从而将美国住宅赋予太多的政治色彩。千方百计促进住宅市场的繁荣,满足美国民众拥有自己住宅的需求,已成为历届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的不能承受之重。

第四,市场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使消费者的偿付能力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这既是房地产金融危机产生的内在根源,也是美国梦形成的重要外部环境。美国民众对住宅的需求,更多的是一种意愿需求,要将之转化为有效需求或市场需求,有赖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美国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即使金融机构出于政治或经济的原因,以很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贷款,这笔贷款最终也是要偿还的,而且贷款的偿还必须按期按量,即在规定的时间偿还规定的资金数量,否则就构成违约。从这种意义上说,住宅的有效需求必须与个人的收入现金流挂钩,然而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波动特征,又使得这种挂钩根本不可能。

第五,土地私有使住宅自有率提高的成本极大,极易超出住宅市场的均衡点形成次贷(债)。美国是一个高度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也是一个土地私有最彻底的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开发权归个人所有意味着,美国任何住宅的价格在市场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家在降低土地价格或地租从而在降低总房价的问题上无能为力。与土地国有化或开发权国有化的国家相比,美国住宅的价格更高,美国住宅自有率提高的成本更大。在居民收入和融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美国住宅市场的均衡点更容易遭到破坏,美国居民个人更容易因为贷款金额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而形成次贷(债)。

第六,赤字财政的长期存在迫使美国政府绑架市场主体,共同承担政府干预住宅市场的成本。美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非常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的国家,“二战”以后,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美国财政经常出现赤字。在政府持续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指望政府拿出足够的财力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一方面中低收入居民要解决住房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唯一的途径就是由政府主导吹大住宅市场的泡沫,通过房价的持续上升来解决居民支付能力不足的难题。当国民经济不受政府的操控自行调整时,房价下跌,资产储蓄不再,居民收入下降,还贷能力更显不足,在达到一个临界点时,次贷(债)危机爆发也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因此,尽管美国次贷(债)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千条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在自身财力不足的前提下,美国政府试图对住宅市场过度干预以转嫁财政赤字,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整体失衡。根据顾书桂的研究,住宅需求分弹性需求和刚性需求,刚性需求追逐住宅的使用价值,弹性需求还追逐住宅的财富属性;住宅供给分弹性供给和刚性供给,弹性供给表现为普通住宅,刚性供给表现为优质住宅;从住宅供求的不同特点出发,普通住宅应主要满足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优质住宅应主要满足消费者的弹性需求,这才符合住宅市场顺利运行的基本要求;如果自由供给的普通住宅市场价格仍然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政府出于政治稳定的需要,必须以财政填平这一缺口。美国政府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财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实现政治目的,不得不选择吹大住宅市场泡沫的方法,让住宅本身成为弥补消费者购买力不足的工具。即只要住宅价格不下跌,消费者即使购买力不足,消费者通过借债的方法仍然可以购买住宅,并且不至于给金融机构造成坏账。事实上,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不会有价格只涨不跌的商品,住宅也不例外。美国政府包括美联储在内,过于迷信自己的宏观调控能力,因为当经济人为膨胀到极点时,住宅市场就必然走下坡路,发生次贷(债)危机也就是必然的了。所以,与其说房利美、房地美是美国次贷(债)的元凶,不如说美国政府才是次贷(债)的元凶。

四、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现有对策内容与成效

在某种意义上,由于美国政府尚不清楚或不愿承认本轮次贷(债)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因此,美国政府出台的许多应对措施颇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征,成效有限,副作用很大,但总体意图都是先稳住经济大局再说。

1.美国针对次贷(债)危机的现有政策内容

纵观2007年8月以后,布什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行政救助、美联储的货币金融政策以及重建美国的金融体系。布什政府的行政救助措施主要有:(1)推动设立结构性投资工具SIV支持基金,以稳定信贷市场;(2)提出次级房贷解困计划,以避免偿还更高额的欠款;(3)推出救生索计划,给予拖欠房贷的房主一定的缓冲期,协助房主制定更易负担的还款方案;(4)出台经济刺激方案,总额高达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将使1,17亿户美国家庭获得退税支持;(5)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避免美国房地产市场由于两房的空转陷入瘫痪;(6)通过金融纾困方案即保尔森7000亿计划,购买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7)收购大型金融机构股票,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优先股以帮助银行继续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8)扩大政府保险范围,不但临时性地为银行大多数新发行的债券提供保险,而且将联邦存款保险覆盖面扩大至所有无息账户,以帮助小企业满足日常运营需要;(9)暂停执行按市价人账的会计准则,避免放大金融机构的亏损;(10)推出救车方案,涉及联邦政府向汽车制造商提供短期贷款、汽车业重组和政府任命一名汽车沙皇行使监管权。美联储的货币金融政策主要采取了大幅降息和大规模注入流动性两大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大幅放松货币政策,连续降息;(2)向非存款机构注资,促使投行转制进入美联储监管范围,从而将注资对象从商业银行扩大到其他机构;(3)向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4)对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5)加强中央银行间的国际协调。重建美国的金融体系则主要包括堵塞漏洞、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和重塑金融监管体系三部分。

与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由于人气较旺,其救市计划规模更大,涉及范围更广泛。如果说布什政府立足于解决问题资产的话,奥巴马政府则立足于稳定金融市场。虽然两者颇多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一样。早在竞选期间,奥巴马就提出了自己的政见,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减税与增税并举,让利中低收入阶层,缓和贫富矛盾;第二,筹划新财政刺激方案,化解金融危机;第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贸易逆差;第四,支持强势美元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奥巴马认为,只有经济恢复强劲增长,美元才能走强,经济恢复当前最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革减税政策、结束伊拉克战争和使财政预算逐渐恢复平衡。奥巴马政府上任后,其竞选政见体现在2008年12月6日出台的“经济复兴计划”中,并具体化为五大内容:(1)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开展政府节能运动,这不仅能使美国纳税人每年节约数十亿美元,而且能够使人们重新就业;(2)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改造,这将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会创造数百万个工作岗位;(3)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包括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安装新电脑设备等;(4)升级信息高速公路,为增强美国的全球竞争力,图书馆、学校、医院都应该实现互联网连接;(5)实现医疗系统现代化,保证未来每个医生都将使用先进的医疗器械和电子医疗档案,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文牍主义,防止医疗事故,每年节省数十亿美元,而且可以创造工作机会。

与布什政府的救市政策相比,奥巴马政府似乎更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美国次贷(债)危机现有对策的成效

客观上看,一方面,不管是布什政府还是奥巴马政府,他们采取的措施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只不过成效的大小以他们采取措施的内容、时间和规模为转移。

首先,布什政府的救市政策体现为“问题资产援助计划”,侧重于解决问题资产,因而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是救市政策发挥成效的基本前提。美国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和次贷(债)危机就是从次贷(债)开始的,解决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次贷(债)危机当然也要从次贷(债)人手。布什政府主张收购不良的信贷资产,可以避免有毒资产拖垮金融机构;重新安排次贷(债)房主的债务,可以避免银行新的坏账的积累;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可以确保住宅产业的发展继续得到政府的支持,避免房地产业陷入萧条;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还与美国经济衰退有关,因此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同样有利于信贷市场的稳定。

其次,奥巴马政府的救市政策体现为“经济复兴计划”,侧重于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因而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这是救市政策发挥长远效益的重要条件。剔除丧失劳动能力或根本不愿就业从而只依赖房价上涨来支撑还贷的消费者,美国次贷(债)的出现归根到底是民众的支付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民众的就业机会不足。因此解决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困境,仅仅缓解美国中低收入民众的暂时困难是不够的,还必须立足于长远,通过改善美国民众的就业环境,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才能最终解决他们的支付能力不足问题。为此,奥巴马政府希图通过减税直接让利中低收人阶层,增加他们的收入;以更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改善民众的就业环境;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对外贸易的好处。其中,对公共建筑物、学校建筑物、国家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医疗系统进行最大规模投资改造是奥巴马政府救市政策内容的重中之重。

再次,尽管奥巴马政府有意区别于布什政府,但他们的救市政策无意中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当的互

补作用。如果说,布什政府的救市政策因为任期的限制而侧重于短期效应,他不可能也不愿意为太远的将来做规划和打算,奥巴马政府则因为新上台且布什政府的救市成效不彰,既必须也愿意采取一些更根本、更长远的改革措施。如布什政府对次贷(债)的处理是可以暂缓偿还,并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应急特征非常明显;奥巴马政府在此基础上一改布什政府区区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不再零打碎敲,而以高达一万亿美元以上规模的经济复兴计划取而代之,长远意图不言自明。这样,布什政府的救市政策与奥巴马政府的救市政策相互结合,长短搭配,客观上有利于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最大限度地解决美国次贷(债)和金融危机问题。

在布什和奥巴马前后两任政府的努力下,美国金融恶化和经济衰退的势头开始得到抑制。我们也许不能说,美国的次贷(债)危机和金融危机问题已经解决,但我们可以说,美国经济和金融恶化的势头短期内已经大体止住了。然而,从根本上说,美国次贷(债)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政府不顾自己的财力限制,对住宅市场过度干预,并让其他市场主体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由此导致美国经济的整体失衡,并触发次贷(债)危机和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解决美国次贷(债)危机,关键是要解决美国政府的历史旧账,将过去的赤字填平,并不再产生新的赤字。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过去的布什政府,还是现在的奥巴马政府,他们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充其量是缓解目前的艰难处境,但离摆脱次贷(债)危机、全面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还很遥远。

五、美国次贷(债)危机现有对策的不足与基本选择

美国次贷(债)危机现有对策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依然遵循旧有的思维,即刺激经济,刺激投资和消费,而不管本国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增长潜力;第二,美国政府至今并不认为应该为次贷(债)的出现承担财政责任;第三,美国金融机构仍在为美国政府培育的次贷(债)危机买单;第四,巨额的年度财政赤字和累积财政赤字使得美国政府不可能考虑偿付历史欠账。这五个方面决定了,尽管布什和奥巴马政府的救市政策有差异,但它们的这种差异只是数量方面的,还不足以使前后两任政府的政策有本质差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次贷(债)危机。真正解决美国的次贷(债)危机,必须以尊重市场机制和经济运行规律为基础,即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目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不是让市场为政府的行为买单,否则代价就是宏观经济的整体失衡。政府履行行政和社会职能应以自己的财力为限,坚决杜绝财政赤字。由此出发,我们不难推测美国政府未来的政策走向。

首先,美国政府为两房政策性亏损买单是稳定美国经济和金融的基础

当前,由于以房利美和房地美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显现亏损金额持续扩大而且没有止血的迹象,美国国内对两房前途的争论颇为激烈。美国国会共和党的一部分人主张尽快关闭房利美和房地美,一切问题交给市场去解决。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人虽然认识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现有经营模式难以为继,但对两房究竟向何处去,至今仍旧难以决断。事实上,继续保留两房,甚至两房完全国有化,并为两房的政策性亏损买单,是美国政府稳定经济和金融无可回避的选择。理由包括:①两房对当前美国住宅市场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②两房的改革目前还缺乏必要的外在环境;③两房的亏损是履行政府行政和社会职能的结果,理应由美国政府买单;④在美国政府更改自己的行政和社会职能之前,两房的执行职能不可或缺;⑤两房亏损规模及其外部负效应不过是美国政府干预的成本体现。当然,两房理论上需要国有化,实际操作时政府是否过河拆桥,一旦经济形势稳定,立马让两房关门,另起炉灶,也未可知。

其次,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是美国摆脱次贷(债)和金融危机的主要依托

应该说次贷(债)的产生只是为美国次贷(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一种可能,使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直接动力则是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可以肯定,没有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或者说,美国实体经济在美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继续膨胀,则美国的次贷(债)危机和金融危机至少不会这么快就爆发,如果不能避免爆发的话。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美国经济无效直接促发了美国次贷(债)危机和金融危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美国摆脱次贷(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主要依托。理由主要包括:①美国经济恢复增长是次贷(债)消费者债务重组的前提;②美国经济恢复增长是提升消费者支付能力、减少次贷(债)的经济基础;③美国经济恢复增长是美国政府减少财政赤字、更好履行行政职能的必需;④美国经济恢复增长是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扩大投资与生产的契机;⑤美国经济恢复增长也是美国经济秩序恢复正常、避免泡沫产生的关键。

再次,避免赤字财政是美国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文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不应仅着眼于国内金融机构的投资损失金额大小,更应该分析危机背后的教训及隐藏的启示。

次贷危机及应对措施

次贷是指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主要是抵押贷款机构对没有达到优惠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条件的贷款。一般认为借款者债务与收入比超过55%,或者贷款价值比超过85%的住房抵押贷款为不符合优惠住房抵押贷款条件。因为支持抵押贷款的资产评级欠佳,贷款机构给定一个专门的级别,称其为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次级抵押贷款相比优惠抵押贷款而言,其违约预期率更高,所以风险较大,但是其贷款利率一般高于优惠抵押贷款2%-3%,利润丰厚,并且大部分风险通过证券化分散给了购买证券的广大投资者,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私营机构从事此项金融服务。

透视次贷危机成因

观点一:楼市的下跌和利率的上扬

在关于次贷危机的各种研究讨论中,大部分观点分析认为,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2006年美国楼市的下跌和利率的上扬。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1年美联储降息以来,美国房价快速上涨。房价的大幅上升导致住房次级抵押贷款需求的快速增加,而低利率政策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高了次级借款的供给。

尽管次级贷款利率高于优惠贷款,但并未影响次贷的需求。一方面购房者付出的高利息被房价不断上涨带来的资产升值所抵消,另一方面从事次贷的机构通过复杂的次贷品种使购房者不能客观估计自己的还款能力。如一种贷款方式允许贷款者本月未偿还的利息可以积累到下月,还款额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而失去控制。

观点二:不断降低的居民储蓄率

有学者分析认为,楼价和利率对次贷的影响只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则在于美国国内居民储蓄率的严重不足。众所周知,在美国,高昂的违约成本会制约贷款人的随意违约行为。如果说楼价涨幅的放缓和利率的有限上升给贷款人造成了无法承受的风险,次贷危机的根源应该在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上。

判断贷款人的还贷能力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贷款人当期的可支配收入,二是贷款人的储蓄。从数据上来看,事实上美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一直在惯性增长。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次贷危机的根源不在可支配收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在5%左右,2000年以来则一直在逐步下降,2004年甚至出现过负储蓄率。美国中低收入阶层的个人储蓄率预计应该比这一数字更低。因此,美国很多次贷的贷款人根本没有抵御任何风险的能力,这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观点三:次贷市场的扭曲繁荣

另有观点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在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各主体的收益激励结构和贷款品种设计带来的市场扭曲繁荣。

贷款机构将抵押贷款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的机构,降低了贷款机构对贷款者信用资历、还款能力以及对贷款进行监督的动力。同时,由于贷款机构的收益与贷款数量相关而与贷款质量无关的收益激励结构使得贷款机构放松对贷款人的贷款标准。由于高级证券对担保资产的现金流享有其本金和利息的优先支付权,高级证券的投资者在资产违约率较高时也不会蒙受损失,所以对资产质量的监督也缺乏动力。上述两者对资产质量的漠不关心导致次贷市场业务的迅速扩大和资产质量的迅速下滑。

另外,美国次贷市场现有的各种贷款产品设计也是旨在通过降低贷款人初期的偿付额而诱使低收入家庭借款买房。贷款者寄希望于利用由于房价上涨带来的房产权益增值进行再融资来弥补自己未来可支配收入不足产生的偿付能力缺口,因此就使得投资者对自己的未来还款能力的过度高估。而实际上确定的偿还额度的上升与不确定的偿付能力必然导致了风险的过度积累。因此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市场过度扭曲繁荣的必然现象。

面对逐步蔓延的次贷危机,美国及一些国家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增强市场流动性,挽救投资者信心。具体措施见表1。

这 两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机构通过出售手中其他金融资产来获取流动性,从而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平均价格大幅度下降,也就是金融危机的发生。美联储将注资的“小钱”进行“热炒”,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危机的扩大速度及影响层面。后两项措施则更多的是在干预市场心理层面的稳定预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纵观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各种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同样存在着房价上涨过快、央行频繁加息、贷款机构金融风险意识不强、市场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如何避免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在中国出现,现在应该分析总结。

纠正楼市“只涨不跌”的错误预期,引导购房者客观评价自己的偿付能力。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05年底开始进入了价格快速上升的时期,房价在让普通民众望楼兴叹的同时也对早期投资楼市的获利者羡慕不已,很多普通人加入到楼市投资者的行列中。

鉴于看到的房价持续上升态势,普通投资者寄希望于利用由于房价上涨带来的房产权益增值来弥补自己未来可支配收入不足产生的偿付能力缺口。这种建立在错误预期下的非理性投资观念,已经将很多普通投资者陷入极其危险的财务危机中。因此,如何利用美国次贷危机的案例来纠正普通投资者的错误预期,引导购房者正确认识市场走势和客观评价自身偿付能力,是目前应该关注并实际去做的事情。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文6

[关键词]次贷危机 经济法 政府干预 正当性 启示

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发后,先是蔓延至整个金融行业,而后波及到实体经济,成为真正意义的经济危机。作为进入21世纪后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给世人留下的教训极为深刻。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是应对次贷危机,避免危机影响扩大的有力武器。本文是在经济法的语境下论述次贷危机中的众多干预措施,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应该包括国家立法干预,行政干预或政府干预,司法干预,其中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核心是行政机关的干预,本文也将以行政干预为重点进行分析。

一、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对于次贷危机的原因,经济学界内部百家争鸣,其中主流观点认为本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监管的缺失、金融机构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次贷市场的不规范,上述的观点如果从经济法角度去总结,那么导致本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1、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的表现

在市场经济产生以来的几百年里,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这对范畴之间的矛盾与对立逐步尖锐。本次次贷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中个人主义极度膨胀的结果,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金融贷款机构、借款人、中介机构和评级机构,通过对这些市场参与者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参与者都存在着忽视社会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首先金融机构的高管作为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专家,在进行每次金融创新时都会很清楚开发出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面对次级抵押贷款带来的高额利润,贪婪使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高管们毫无顾忌地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和转嫁风险,同时为了掩盖风险,创新出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其次次级抵押贷款创设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广大低收入人群住房梦,但是面对房价持续上涨,经济形势良好的大背景,有人看到了炒房能够带来的暴利,同时由于级抵押贷款门槛低,并且审查松懈,所以期望通过炒房牟利的人涌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使次贷规模持续扩大。最后,次贷市场中的中介人和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行为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中介商为了帮助借款人通过贷款审查,顺利拿到贷款,采取各种非正当手段蒙骗借款机构,例如使用虚假的收入证明和纳税证明以及贿赂贷款审查员等,这些不正当行为导致贷款机构将钱贷给不符合标准的借款人,增加了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和坏账死账,提升了贷款机构的运营风险;评级机构作为谋利的法人,为了得到报酬也采取迎合需要评级的客户的做法,擅自提升贷款的信用等级。通过对本次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利益,金融机构的高管、中介入,评级机构,借款人都把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安全抛到九霄云外。

此外次贷市场参与者面对利益的种种盲目参与行为、盲目投资以及盲目投机行为无疑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表现。

2、政府失灵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又一主因

不仅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着失灵,并且政府失灵通常出现在政府试图矫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影响与市场失灵的影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詹姆斯·布坎南在《自由、市场与国家》中就指出:政府的缺陷至少与市场一样严重。政府失灵包括政府干预不到位,政府干预错位以及政府干预不起作用,其中政府干预不到位和政府干预错位在本次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次贷危机中政府干预不到位是导致次贷市场陷入混乱的主要原因。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号经济强国,现代经济发展已有几百年历史,经济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但是为什么还会爆发如此严重的金融信贷危机?比较有力的解释就是政府在市场恶化的过程中放任市场自身调节,政府干预没有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坚持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美国遭受重创,从此各国开始注重强调政府干预。直至上世纪70年代“父爱”般的政府干预使美国出现滞胀,此时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得以席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是美国政府干预不到位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坚持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对于市场中的种种过度冒险行为坐视不管,放任金融机构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同时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过高的杠杆率也置之不理。

二、次贷危机中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分析

1、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折射出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

前文已经论述过,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两大主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经济法的产生即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一种方式。因为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律,对于帮助市场平稳发展有着别的政府干预措施不能替代的作用。经济法的这种作用在此次危机中得到了突出反映,只不过是一种反面折射。上述的种种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法都能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则予以限制。首先政府为了控制金融领域的风险,不仅持续监控本国金融企业的经营运作,而且还制定一定的金融法律法规,为金融企业划定经营运作方面的底线。其次法律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表现,通过颁布法律可以向民众传达一定的社会理念,针对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和个人主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法律宣传社会本位的理念,同时通过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存在严重影响的投机行为的惩罚,使民众间接被灌输社会本位理念。

2、从次贷危机中经济法干预的成效看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

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进行过反思,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能保证经济长期健康平稳发展,而是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怎样才能在经济不出现大动荡的情况下实现市场和政府干预的均衡?经济法干预措施则是一剂良药,利用经济法律不仅可以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也可以为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划定一定范围,规定市场经济基础地位的同时,也赋予政府一定的干预经济的权力。总之,无论是专注于长远发展的经济法还是力图减小损失的经济法,在帮助各国走出危机阴影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各国经济开始回暖,提前复苏的迹象的出现,就是这些经济法干预措施有效性的最有力的证明。

三、应对危机的经济法干预措施建议

1、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的监管

审慎经营是使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降低因为企业自身因素而产生的风险的重要经营准则。审慎经营规则侧重于通过金融企业自身的行为去降低企业营运所面临的风险。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金融领域的规则相当完善,政府和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备,但最终还是因为金融企业没有很好地执行审慎经营规则而导致危机的发生,这说明要使审慎经营规则得到彻底地执行就需要实行内外联合。不仅需要各个金融企业有着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系统的审慎经营执行框架,还需要政府对金融企业的审慎经营进行有力监管,对金融企业的业绩、各项指标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有违背审慎经营规则行为的企业,责令其整改,或者进行罚款,严重者追究企业法定代理人及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我国政府历来对审慎经营规则给与高度重视,但也不排除会存在少数金融机构面对当前类似于美国危机爆发前的经济形势而采取冒险行动,发放规模过大的房屋贷款,降低贷款审查标准等。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应该提高警惕,积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审慎经营规则,引导我国金融企业走上合理合法经营的道路。

2、弘扬“社会利益本位”理念,建立相应机制抑制“个人主义”的膨胀

市场经济奉行“自由放任”的理念,因而西方政府很少干预个人市场行为,但是发展到极端就是个人为了一己利益去损害社会利益。次贷危机的爆发使我们不得不提高对个人主义膨胀的警惕。个人主义膨胀涉及到道德、人性等深层次领域,要想从这些角度出发去根治个人主义膨胀,一是时间周期长,二是很难针对问题选择正确的措施,而且如果措施不恰当,影响的范围会相当广泛。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首先应当通过法律法规为个人主义行为规定一条底线,划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界限。其次,笔者认为应该继续弘扬“社会本位”理念,加大“社会本位”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强民众有关“社会本位”理念的教育,使民众真正领会“社会本位”理念的含义,最后政府应当建立遏制个人主义膨胀的有效机制,对实施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在这方面,我国还落后于美国,美国在危机爆发后,先是全力挽救经济,待经济发展逐渐平稳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问责行动,调查部门陆续对一些在危机中存在违规行为的金融业者和政府官员进行质询,并且在认定有罪后,对他们实施罚款,甚至监禁,中国在维护社会利益方面做得还不够。“公益诉讼”制度作为能够维护社会利益的有效武器之一,已经引起了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检察机关)、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者不特定的他人利益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活动。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将会为维护社会利益提供诉讼程序的制度保障,使社会利益的维护逐渐成为一种公民权利,一种政府责任。通过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向民众宣传“公益诉讼”理念的同时,可以将市场中的众多企业和参与者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他们变得谨真,不再轻易冒险。

3、次贷危机再次证明经济运行模式不能走极端

历史已经对经济运行应该采取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均衡的模式有过多次证明:苏联的计划经济致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人民生活陷入窘境;美国长期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传统使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其中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最为严重;2007年初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是美国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影响下重拾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因为危机爆发前,政府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违规违约行为不断,市场秩序持续混乱,市场风险不断累积,进而因为外部经济的小小波动使得市场问题暴露,整个市场崩溃,所以此次次贷危机是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极端性、错误性的又一次证明。

[参考文献]

[1]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董成惠:探析金融危机下经济法国家干预的本质[j],经济法年会资料,2009

[3]李昌麒:经济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