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教育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赏析

高等教育赏析范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商务英语 课程体系 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指导思想

1.1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目标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学主要以就业为主要目标,把职位需要作为主要目的,课程系统根据职位所必须的技能做出合适的调节并进行完善,把职位作为主要目的完善课程系统,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所有专业都拥有清晰的职位目标;(2)把职位当作培养目标在就业中体现出来;(3)以职位为教学目标体现在职位和职位之间的差距和递进上。

1.2实施“多证・触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机统一

把专业资本作为指引,完善课程系统,摒弃把专业知识当作重心的教学方式,保证专业理论系统性和必要的技能培养,创建将专业教学和就业指导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系统,增强社会对课程体系的认可度。

1.3结合国际贸易的行业特点,摆正商务和外语的位置,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不是能够迎合社会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否具有明确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标准,然而课程系统便是达到目标、符合标准的方法,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熟知并理解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了解对外经济贸易的制度规定,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很好地独立使用英语参与商务活动的人才”。商务和英语的关系应该首先在课程系统中合适的展现,在商务与英语的职位中产生的效果看,课程规划主要偏向商务方面理论,用英语知识将其串连起来。接下来,安排好商务和英语的上课时间,恰当地对相应的课堂内容进行规划,让商务和英语可以进度一致。此外,积极实行,展现各自长处,达到了高职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预想效果。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

2.1确定课程模块,以模块为平台进行合理优化

板块化的课程有比较自由、容易管理的特征,有助于课程系统的全面完善,同时也容易更新创造,生成有特点的课程体系。依照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条件以及全能型人才的要求,笔者对这一专业的教学系统规划出了简略的方案。这一专业的课程系统大致分成4个板块,每个板块还能详细的分为很多个小的板块,每一板块都有自己的职能,但并不是所有的板块均有相对的理论课程、匹配的英语教学和资格认证考试,为了保证商务英语专业“一精多会,商务和英语同抓,学历教学和专业资格认证一致”的特征。公共基础板块注重培养所有高职学子的从业道德、基础理论与能力,这一部分的完善侧重根据专业特征,有目的地加快学生养成商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思维方式;专业板块进行职位必须的理论以及能力的培养,跨专业板块属于主要职位的扩展。实践板块属于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同学们运用理论、技巧的能力,是高职教学中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有效方法。

2.2根据择业导向对应岗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技能来调整各个模块课程

(1)基础课程板块注重语言能力和商务思维的养成。这一板块中重视养成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不同类型的高职学校来说,专业素养大部分是约定俗成的,差异在于有些课程会依据职位的特征有相应的调整。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专业的进行国际商业交流的实用性外语人才。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职业道德、实用语言、信息技术等课程,还要对商务礼仪、国际文化和形体方面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更应该进行的是对英语实际运用的练习。这一板块主要目标是养成学生的商务思维以及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

(2)专业课程板块展现理论、能力、专业资格认证的巧妙融合。这一板块重视“以胜任专业职位需要为目的,以提升专业技能为重点,彰显实用性以及专业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共有商务理论、商务英语与实际运用三部分。按照国际贸易的操作顺序与节省的原则,挑选七门主要课程组成商务理论板块: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营销、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单证实务、电子商务;还进行和以上理论知识相适应的一些教学活动。专业板块是教学系统的重心。所以,在专业课程板块中需要规划合适的课上实际运用,指点在商业活动中怎样灵活地使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把理论知识、能力培养和社会认证融合在一起,达到专业教学和专业资格认证的衔接。也就是说,同时展现商务和英语,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养成和专业教学与专业资格认证衔接是课程板块整体的重点与特征。

(3)跨专业课程板块展现人才养成的独特性和多重性。规划跨专业课程板块活动,目标在于扩展人才养成的道路,最大程度地适应社会需求的机动性、多重性以及差异性,提高学生对就业的适应能力。所以,合适的板块是维持动态课程系统稳定的有效方式。选取跨专业课程需要关注下面一些问题:

高等教育赏析范文2

一、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内涵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历经了很多年,其教学内容已经非常成熟,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明确。它主要为本科毕业生以及一些MBA 和硕士生做一些创业培训课程,进而形成了自身的特殊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而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内涵是以创业的本质为根本,其课程设定也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制定相应的课程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某一群体,帮助一些对创业有激情有梦想的人实现创业目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把创业项目落到现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概率。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核心就是以创业为根基,构建一些与创业相关的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学生的创业信心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能力提升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让学生全面的具备创业的基本能力,把创业模式运用到市场中,结合相应的商业模式,使得创业项目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市场经济中,全面的促进学生更好的认知创业,更好的完成创业。

二、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启示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体系是一套较为完善且具有很强的实践作用的课程,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融合,体现了创业与市场的不可分割,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均可以完成创业项目。而我国高等教育对这方面的教育设置一直是稀缺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创业课程,开设一些具有实践作用的创业课程,从而为学生的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百森商学院对于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也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国高等教育也要为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水平的教育培训,确立不同级别的创业目标,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取相应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他们对于创业的认知,对于市场的分析和学习,从而在这样的创业课程中收获更多创业的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还要把创业当成一项长久的课程发展,要由浅入深的学习,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长久的认知和把握,从而帮助学生在不同时期获取不同的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使之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开设创业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生活

高校应该多为学生开设一些创业活动,涉及一些创业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创业技能,提升创业能力。百森商学院主张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在创业活动中增加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路。高等教育可以借鉴这一教育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些模拟创业项目,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树立创业信心,为毕业后的创业道路做好伏笔工作。同时,高等教育还要举办一些创业大赛,让学生自己构思创业项目,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内容,进而在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创业水平。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教育,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创业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真正的把创业当成一项使命去做,帮助学生争取好的政策,支持学生创业,从而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市场发展,促进经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可以全面的改善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业信心,进而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一举多得,以创业带动经济,以经济提高带动市场发展,真正的为学生规划一个成功的未来。

高等教育赏析范文3

关 键 词 :交响音乐赏析 普通高校学生 颠倒时代顺序教学

当前,为了加强全面素质教育,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开设了公共音乐课程。在这些课程当中,唯一由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学大纲并重点要求开设的课程就是交响音乐赏析。到目前为止,该课程基本上沿袭的是以历史发展线索为体系的教程,按照音乐史从古至今的发展顺序,辅以交响音乐赏析基础知识(交响音乐发展沿革、略况,不同风格流派及其交响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艺术特点和成就;著名作曲家生平、创作思想、历史地位与贡献;欣赏交响音乐必需的基本知识等),进行中外著名作曲家优秀交响音乐作品赏析。此教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作品数量众多,以历史为线索系统性强,在注重音乐表现性的审美教学同时,立足具体教学对象,采用融合人文、科学的综合性课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考虑,设计教学环节,就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全方位音乐审美教育,使其能够提高审美素养和能力,并终身热爱音乐,健康、完善人格,真正实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目的。应当说,这种教程虽然未能达到前面所提到的完善程度,但在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努力下,近些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仍有相当数量的普通高校学生由于对传统应试教育下历史教学的排斥,而且年代久远的历史、音乐家及其作品与当代主流审美观点又有一定的差别,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和对作品的理解不足,使得交响音乐赏析课程的学习未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就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然而,如果立足当今的音乐,从我们熟知的浪漫主义音乐出发,颠倒时代顺序发展进行赏析教学,之后再回归现代音乐,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颠倒时代顺序教学更符合普通高校学生实际情况。一直以来,我国存在着音乐教育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一些高校学生并没有接受系统性、立体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而相当多的学生都受到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对古典音乐特别是交响音乐表现淡漠、缺乏认识。对于这种“距离遥远”的高雅艺术心存敬畏,遂敬而远之。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为避免历史的距离感,在铺垫了音乐赏析常识的先决条件下,可以颠倒时序进行教学,从人们最为熟悉的浪漫主义交响音乐入手开始赏析。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丰富多彩、优美动听,是国民对西方传统音乐最熟知的部分,也是大众媒体除流行音乐以外传播最广泛的西方音乐类型,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向前追溯至古典主义时期和巴罗克时期,了解巅峰时期的交响音乐并追溯其产生和发展。最后回归赏析现代交响音乐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新颖的表现手法和颠覆的音响特色。这种换位的深入浅出使交响音乐更易于被当前国情下的普通高校学生接受。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并呈现于其编写的《西方音乐欣赏》一书。他在序言中写到:“我放弃了按照年代顺序的教学方法,而采用了一种适合学生心理的方法。……用学生所熟悉或易于接受的作品开始,我们便能逐步建立起他们对自己欣赏音乐的能力的信心,这样就取得了成功的一半。”①

转贴于

其次,颠倒时代顺序教学更顺应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审美习惯。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提出了在学习“先行组织者”(引导性材料)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其中受到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和内部条件(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倾向和具备的知识)影响。高校学生已经具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一般知觉能力成熟,观察能力很强,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对思维的元认知,其记忆品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并掌握了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而且,普通高校学生是带有某种学习动机选修交响乐赏析课程的,其中包含了由于不同学习期待和诱因所产生的不同性质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交往内驱力,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导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将使学习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具备了以上学习内部条件的前提下,学习“先行组织者”——相关的交响音乐赏析常识,颠倒时代顺序以熟知的浪漫主义音乐作为外部条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符合逻辑的联系,就可以很好地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便于储存和巩固的交响音乐知识和审美体验,对普通高校学生意义重大。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符合当代人们的听觉习惯、最广泛被接受的音乐仍是具有传统浪漫主义音乐元素、特征的作品。纵观20世纪的流行音乐,得以广泛流传的经典作品无不带有这样的特质。而且,目前正在流行的大众音乐也存在着大量浪漫主义音乐元素,因此所形成的听觉审美习惯使当代高校学生更容易接受浪漫主义交响音乐作品。

最后,颠倒时代顺序教学更有助于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交响音乐赏析课程教学以听赏音乐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而浪漫主义作品不仅时代接近又为人们耳熟能详,其音乐特点更接近现代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无论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或教师都是容易感受、理解和诠释的音乐作品。这使教师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变得更加容易,可尽量使之充满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审美经验和过程。没有了距离感的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后续的教学能顺利展开。

教学生如何欣赏一门艺术与教这门艺术的历史是不同的,应当为学生考虑而设计教学。颠倒时序教学是一个有意义的科学尝试。

注释 :

①(美)约瑟夫·马克利斯.刘可希译.西方音乐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参考文献 :

高等教育赏析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 艺术生 英语电影 人文素质

高校艺术生,是大学生中较特殊的群体。由于专业特殊,艺术生高考时普遍文化成绩低,进校后也只重视专业学习,在其它课程中的表现差强人意,学习上更自由散漫,所以高校艺术生人文素养偏低的现象更普遍更突出,具体表现为: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模糊,审美情趣低下,哲学思维缺失。所以提高高校艺术生的人文素质更是一件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们当初选择艺术专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酷爱艺术,有艺术天分,很早就立志要在艺术上有一番作为,于是在专业学习和练习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一种孩子,仅仅由于成绩太差,估计上大学无望,走艺术之路便成了他们上大学的捷径。于是从高二开始,在老师的组织下,浩浩荡荡开始了“曲线救国”的道路。近些年,第二类学生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非优势的艺术院校里,这样的艺术生比例更重。这两种学生,在专业上虽然有高下之分,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学习意识淡薄,文化基础弱,文化素质低。

另外,是社会,包括家长、学生,甚至高校自身对教育的一种误解。家长学生普遍把大学等同为高等职业培训机构,认为上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学一门将来吃饭的手艺。尤其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这种思想愈加突出。同时,高校教育体制自身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华中理工大书记,教育家朱九思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国传统教育有“三过”――过弱的文化基础,过窄的专业训练,过强的功利主义。在这种惯性思维下,高校招收艺术考生时,只重视专业成绩的高低,不重视文化功底的考察。长期以来艺术生的高考文化录取分一直很低,近几年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文化分更是一降再降。进入大学后,大学的教学设置中,也不重视对艺术生的人文学科的教学,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提高艺术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大学生的培养需要人文素质的提高。

胡显章认为,人文素质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正是大学培养大学生的终极目的。《四书》第一部《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高等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文辅相教授指出大学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与他们所受教育层次相称的文化积淀与文化教养的人”,“一个在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向诸方向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所以,必须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成人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所以高等教育一旦异化成职业教育,必然忽视对人的心灵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被严重压抑,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审美感得不到启迪,这是教育的灾难,更是民族的灾难。

2.艺术生的艺术之路更需要良好的人文素质做基础。

艺术家首先应是个独立的思想者。“一个艺术家虽不是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但是,他对人生,对历史,对宇宙的思考未必会比任何一个哲学家肤浅。”因为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技巧劳动,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艺术作品永远是苍白空洞的。其次,艺术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广博的知识。中国书法有三要领:读书,阅世,临池,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增加修养。广博的知识是艺术的重要基础,修养的高低,知识的广博密切关系着艺术造诣的高低。另外艺术家还应有独立的人格,淡泊功名。中国古人历来重视人品与艺术的关系。清代王昱在画论中说过,“学画者,先贵立品。”因为没有高尚的品行,就无法从事严肃的艺术实践,要么沦为金钱的奴隶,要么自我膨胀,这些,都是艺术的大敌。

三.如何贯彻素质教育,提高艺术生人文素质

斯蒂芬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指出,“二语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特色。给艺术生开设英语电影赏析课,是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1.英语电影赏析课可以提高艺术生学习英语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心理机制,是认识需要和学习兴趣的综合表现,是产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传统英语课堂上老师对知识的梳理,很多艺术生听不懂,太吃力,也丧失了兴趣,但观看电影就不一样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片的选取遵循了下列几个要求:一,选取优秀经典的影片。这些影片都获得过多项大奖,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和人文魅力,才能作为教学素材。二,要适合课堂教学。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涉及到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所以不是所有优秀经典的影片都适合课堂教学。影片必须有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内容要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反映丰富的文化现象。三,选取的影片要求大部分人物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有较好的听力享受,并有中英文对照字幕,帮助理解内容。

2.在英语电影赏析课上,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生自身的优势,开展多项活动。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生的突出优势在于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敢于表现自己,所以老师在视听课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如配音,角色表演,电影改编,音乐,朗诵表演等,充分利用艺术生的优势,发挥他们的潜能。比如,《阿甘正传》中,珍妮在俱乐部演唱的那《Blowing in the Wind》,阿甘在珍妮墓前一大段催人泪下的独白,都有学生在课堂上完美地演绎。再如《海上钢琴师》,一大特色就是主人公灵巧的指尖流淌出的一首首优美的曲子,有学生在新年晚会上,弹奏了其中一首钢琴曲,也记入了该门功课的平时成绩。

3.通过课堂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哲学思维。有教育专家指出,“在谈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必要大大加强哲学在大学中的地位”。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冯友兰也说过,哲学的功用在于提高人的境界。所以,老师要依据影片,提出有哲学深度或者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同学们各抒己见。比如《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一辈子不踏上陆地,甚至宁死也不下船,怎样看待他的选择,怎样理解这个人物的象征意蕴。再如《肖申克的救赎》,请同学们谈谈对“救赎”的理解。鉴于教学对象是艺术生,为了打消同学们用英语表达时的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允许中英文结合。总之,要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鼓励他们思考,允许他们质疑,畅所欲言。

4.在电影教学中要着重西方文化的传授。提高人文素养,文化知识的传授是至关重要的。死板地照本宣科,讲授西方文化,学生们难以提起兴趣,但在精彩的影片中体味文化,感悟历史,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西方文化中,圣经文化起着奠基性的作用,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都和圣经密切相关,不懂圣经,就无法解密西方文化。很多西方电影,要么是主题和基督教直接关联,如《冒牌天神》,要么暗含着宗教的主旨,如《阿甘正传》,要么人物对话有圣经隐喻,如《一夜风流》。另外,影片当中还可能涉及到了很多文化现象。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大量的美术作品,和女权主义,还有《阿甘正传》中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许多美国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于这些和影片相关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和人物,老师在课堂先提示,再讲解,更具体的信息交由同学们补充完成,要求同学们课后查资料,布置相关阅读,作出课件。制作课件只是第一步,最后,请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展示并讲解课件。实践证明,通过密切参与教学活动,同学们在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英语学习上的自信。

传统教育的急功近利把高等教育异化成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向往和对文化的尊重,艺术生尤其是这种观念的牺牲品。艺术生若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也不可能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很难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有上升空间,所以贯彻素质教育,提高艺术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如何在艺术生颇感头疼的英语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以英语电影赏析为主的视听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中,老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课堂上老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发挥自身优势,与老师积极配合,密切合作,积极探索电影中呈现出来或隐含的文化现象,大胆思考,延伸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品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潘赐旋.当代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MA].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孙美兰.艺术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远清 阎志坚.论文化素质教育[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楚廷.教育观念的深化[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等教育赏析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实用性 创新性

高中教育阶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对义务教育时期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升级更新;另一方面,也是对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整个高中时期的知识量是很庞大的。而且,作为母语教育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在高考升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当前有一些不正确的教学观点,认为语文教学在母语环境下不需要进行创新,只需要寻找相应提高分数的方法。这种观点很显然是不正确的。正因为要应对高考,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缺乏语文知识会造成理解障碍和表达障碍。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语文作文在高考分数中所占地比例很高,一般在三十分到五十分之间,相比于其他的题目而言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学生的总分。其二,语文作文内容十分复杂,涉及了几乎所有的书面表达知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发挥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忽视语文作文教育工作,必然导致其他关联性学科的负面因素出现。

在新时期背景下,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高中语文教育在难度和程度上比义务教育期间要求更高,由此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就更明显。

一、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高中作文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掺杂在日常的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并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初中作文教育工作的方式。由于教学体系的时间限制关系,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在限定时间内的作文能力的培养(高三毕业班会进行少量的训练)。

作文的完成过程通常有以下的步骤:首先由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并提出构思的方向;其次,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完成并上交;再次,教师在课堂上随即抽出几篇进行评价,总结出文章的优缺点。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局面。少数作文内容质量并无法代表平均水平,多数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会逐渐减退学习语文作文的热情。

同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育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形式,即教师通常会选择作文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公开讲评和赏析,以实现共同学习的效果。但这种形式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导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结合教育实际问题分析,高中语文教育和作文教育之间的层次关系并不明显。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分为“听说读写”等主要环节,其中写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作文方面。但由于这一环节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展开,因此被客观地忽略掉了。要做到语文作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就应该从改进方式入手。

二、我国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分析

(一)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分析

所谓实用性,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其一是在高考中的实用性。考试通常是要限定实践和作文内容的。同时,基于考核保准的制定,出题者会对作文题目给出一些限定要求,如常见的命题作文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具有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并将作文高度进行提升。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表现在对作文限定条件的理解程度上。其二,是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应用。作文的本质是书面表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机会,如对工作的总结、会议发言等。

单纯从考试实用性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的模式根据考试模式确定,但这种模式并非是要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相反,是让学生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发挥到最高的极限。

实用性的作文教学工作有多种形式,最为明显的是结构教学形式。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系中,由于学生前期已经掌握了较为完善的文学知识,对文章的结构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可以让学生将这种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所谓的结构,主要包括文章开端、、结尾部分。这些部分如何把握,结构如何更加更紧凑,是可以通过长期的练习来实现的。

实用性语文作文中另外一个方式是“举一反三”。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章阅读量,并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例如,学生针对命题论文中的某一个事物进行变通,从而快速构思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有些取巧,却是最大限度发挥了实用性的特点。

(二)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创新性是语文作文教育中的永久性旋律。换句话说,文章的创新本身就是相对性的。从教学工作出发,实用性与创新性是否存在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据高考作文的考核形式就可以简单判断,同样一个题目或者命题要求,不管如何变通都无法跳出同质性的圈子。要想在这种限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性特点。

简单地说,实用性是容器,而创新性是精神,是灵感。在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利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观点。当然,前期的必要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创新,不是指针对某一种模式的创新,更多的是在整体上的创新。高中语文教育针对作文方面的工作,要改变以往赏析评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刺激其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育是学习母语体系的重要阶段,而作文教育工作又是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基于它所包含的多项知识,更应该加强训练,而不仅仅是为了在高考中获取高分,还要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文字表达基础。综上所述,积极展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综合版,2013(12):111.

[2]赵春香.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4(6):127.

高等教育赏析范文6

一、明确人才定位,按需开设课程

每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该校存在的灵魂所在,而地方高等院校更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我们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式的教育,而是发展式的教育。因此,在这一层面上谈的艺术教育,它的所指是全体大学生。这种学习是美育意义上的艺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修养,可以树立人的正确人生观,提升人的审美价值,是适应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针对我国目前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艺术公共课教育现状来看,对于高校音乐公选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从客观现状出发,以基础知识普及为主,慢慢渗透进高层次的艺术,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同时,还要以学生自身的音乐基本素质为条件,合理建构音乐公选课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学生在保证学时足够的前提下,不限制学生的选课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自由选择;在教师的课程开设之前,应该由课程团队或教学负责人牵头,根据选课对象的培养目标要求开设相关的课程。现在我们常开设的课程一般有: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赏析、器乐作品赏析、流行音乐欣赏与演唱、合唱排练等课程,这些课程的专业覆盖面较全面,完全能够给学生提供多彩的音乐世界;同时,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知识的吸收侧重点也不在同一层面上,因此,我们如果能采用分级授课的模式,既能保证一批有音乐爱好的学生的知识需求,同时也不会让对音乐兴趣不太大的学生感到遥不可及。

二、转变教师思想,调动学生兴趣

在地方高校开设艺术类课程,尤其是音乐类公选课,首先就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思维,由“教师主导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本”,侧重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以引导的方式教学,教师真正做好“答疑者”的角色,这也顺应了时下教育改革中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我们应该从音乐赏析入手,沿着音乐史的发展为主线,穿插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这样在地方高校中开设音乐公选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给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要多动脑筋,应注意音乐的审美价值;其次,要明确学生在这个赏析课上需要收获到的知识。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要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在选择供学生欣赏的作品时,不仅要注意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音乐语言,更要注重其所带来的对心境的影响等。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接受度,一定不要以音乐专业技术与音乐理论为教学主导;或者是选择一些有学术争议的音乐作品给学生欣赏。而是尽可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慢慢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的内涵,逐步达到提升鉴赏能力的目的。地方高校的音乐公选课面对的是全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正因如此,我们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就不能把教学目的定得过高,不能期望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音乐公选课就会演奏一门乐器,会进行一种表演,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音乐公选课在地方综合性院校就得侧重于“欣赏”,只要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喜欢音乐,让他们对音乐真正有所了解,就算是初步达到了教学目的。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意所要欣赏的音乐作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大学生绝对都是流行音乐的忠实粉丝,他们对音乐的理 解也仅停留在歌曲的风格上,不论是国内的,还是日韩的,或是欧美的,他们能辨别出来的最多也就是歌曲的国家,其他的,至于歌曲的情感、音乐的走向或者作者的创作背景都是不被他们所重视的,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堂,选择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把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优秀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当然,教师同样要保留和尊重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对他们所追求的新思潮加以正确引导和认真对待。比如说,学生钟爱流行音乐,我们可以在音乐公选课上给学生讲授流行音乐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流行音乐创作者的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眼中的流行音乐,这也丝毫没有违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初衷。

三、提高教师能力,稳定艺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