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学与地貌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学与地貌学范文1
wto研究
(5)论wto的“硬法”约束与“软法”治理 王海峰
wto与中国
(11)中国wto框架内经济协调运作探析——为我国入世十周年而作 石士钧
(18)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新发展:“入世”十周年的回顾与反思 金孝柏
服务贸易
(23)wto对我国建筑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师华
(31)我国海运服务市场开放与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 唐颖峰 寇宁 朱冰冰
(37)入世对上海航运保险业的影响 徐美芳
贸易救济
(44)近十年wto框架下国际反倾销状况及趋势实证研究 韩逸畴
知识产权
(51)入世十年与中国网络知识产权法制建设 孙益武
争端解决
(58)从华为诉摩托罗拉案看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海外战略 杨宏芹 胡威
wto观察
(64)融入·共赢·转变——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王火灿
wto统计
(76)入世十周年:中国货物贸易发展成就(2001—2011年) 无
(77)入世十周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2001—2011年) 无
(78)入世十周年: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成就(2001—2011年) 无
(79)本刊2011年总目录 无
无
地质学与地貌学范文2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小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search of Gmorphrogh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Course
LIU Xiaoyan, WANG Yanping, LIN Lingling, ZHANG Yan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Gmorphrogh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course teaching. At the present, the immutabl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as can't mee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In order to increas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contents, in tur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By adding little research subject,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eans;teaching contents;little research subject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包括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两部分,分属于地理学与地质学范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自上世纪中叶袁复礼教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两门课合讲以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且一直延续至今。该课程重点介绍地貌的主要特征、构成、分布、演化规律和第四纪时期内的地质事件、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等主要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与多种实践活动(如矿产、地下水、工程基础与工程灾害等)有关的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第四纪自然环境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环境研究的意识与能力。①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灾害的频发都对地质相关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就业范围的拓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的教学也面临新的局面。如何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专业基础,提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等问题应运而生。而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以下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增添课程小课题模块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本课程的教研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1 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有着重要意义。在教育民主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怎样有效教学和应该怎样教学成为教育界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方法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讲授法是运用最多的课堂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也有利于教师系统传授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的一大缺陷就是单向交流,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仅仅是听众。无法及时反馈所学内容,且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使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易发挥。而课堂讨论法则可以弥补此缺点,它可以将学生独立钻研、集体讨论与教师指导很好地结合起来。②
而要做到吸引全班学生参与的讨论法教学又有多种方式。如果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3~4人为宜。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但不要回答,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他们的问题。教师可以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也可以把问题布置给各个小组。把问题写出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即弄清问题,把问题看成挑战,而不是自己能力不够的体现,而且能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增强自信心。③而如果一章内容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堂完整的小组讨论课。讨论范围就本章内容范围开展,教师和每个小组都可提出问题,最终归纳整理所有问题,每个小组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并归纳总结最终答案。课堂上留有时间让每个小组成员发言讨论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就具体问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由教学经验可知,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实施教学手段多元化
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门课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由于这门课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如何使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手段——板书可以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且讲课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与理解知识点,不足之处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有限,而且有些概念仅靠口头解释难以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手段的日趋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④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其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教学。⑤
尽管如此,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因为太多的声色刺激,有时候反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学生学不到太多实际的知识。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根据要讲授的知识来决定教学方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些概念的讲解用板书教学会让学生有时间来消化记忆。而一些地貌实例用多媒体演示会达到比仅用口头描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有更全面、更立体的感悟。这样一堂课结束,不但要讲授的内容丰富,质量也会有很大提高。
3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生掌握课程前沿
教材是知识系统性的总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表1统计了我国上世纪恢复高考以来该门课的教材出版情况,由表可见,专业教材的出版周期较长,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前沿课题的进展无法体现在教材中,使学生无法从教材上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科学研究的成果能够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扩充教材知识的全面性,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而且可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驾驭现代高新技术的能力。为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就要求教师在教材之外进行必要的内容补充。学生掌握课程前沿知识的途径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
3.1 教师自身传授
这是教师本身素质的一项重要体现。教师如果掌握了本课程相关研究进展,讲课过程中可以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科研领域和生产运用。
3.2 学生自己获取
学生自己获取方式的前提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查阅途径。这些途径可以是关于研究前沿的最新文献资料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科技论文下载网站,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条件,让学习更自主地去获取知识。这对学生锻炼自我学习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3.3 邀请专家来讲课
邀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或同事来讲课。他们在课程的相关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权威性。讲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了解该方面的应用和拓展,可以了解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4 增加课程小课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课程小课题是一门课主要内容的提炼。教师在讲课之前准备好小课题题目,伴随着课程讲授的进展,把这些题目布置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搜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者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报告提纲,最后以多媒体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参与小课题研究不仅是学生获取直接知识的方式,也是锻炼其科研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的重要体验。
实践证明,把课程小课题模块引入大学教学过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参加小课题研究,会遇到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可使学生突破原来的知识范围,比较自觉地围绕一个明确的方向构筑有效的知识结构。另外,该活动也能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增强他们勇于探索发现、勇于突破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认识到自己知识欠缺,建立进一步学习的自信与自我探索学习方式的培养。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Y20 120202)”和防灾科技学院第三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共同资助
注释
① 田明中,程捷.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M].地质出版社,2009.
② 吴宝瑞.高等教育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③ 戴维斯著.教学方法手册[M].严慧仙,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地质学与地貌学范文3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安徽)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经典地段享誉世界;以郯庐断裂带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闻名于世,尤以崩塌堆垒地貌独特典型,被专家誉为中国“天柱山型”的杰出代表。此外,还以产出丰富的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瞩目海内外,被公认为“亚洲哺乳类动物发源地之一”。
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的地质公园,位于新界东部及东北部一带,包括新界东北沉积岩和西贡东部火山岩两大园区共8大景区。公园占地49.85公顷,是全球面积最小的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面积虽然小,却拥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亦展现5亿2000万年至2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期间,通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环境的一段地质历史,极具典型性和稀有性。其中火山岩柱为含硅质较高的酸性流纹火山岩,所占范围为100平方公里(部分是海域),平均直径1.2米,不论就规模和岩石特征皆堪称世界罕见,更特别的是该处的火山岩同时展现凝灰岩和熔岩的特征,对其是如何形成的,地质学家至今仍看法不一,极具科学研究价值。此外,海岸作用在此形成了多种侵蚀和沉积地貌,其中的化石对于了解古老的古生代环境、地理、气候及生物进化提供了线索。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
三清山为怀玉山脉主峰,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其名。三清山地质公园是中国东南部的一座以中生代花岗岩和元古代一一古生代地层为主组成的具有丰富地质遗迹与独特地质地貌现象的自然地理区域。
该地质公园犹如一部地球科学的巨著,它记录了地球十亿年演化发展历史,遗存有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地球动力学、地貌学等多学科价值的珍贵地质遗迹。保存了具有两亿多年演化更替历史的珍稀生物群落,是一个原生态的生物乐园。拥有类型齐全、特征典型、分布集中的花岗岩微地貌现象,花岗岩地貌与生态、气象的巧妙融合并以奇特的景观形式,展示了杰出的自然美,是花岗岩地质地貌学的一座天然博物馆、也是世界花岗岩山岳峰林景观的典型代表。一千多年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历史,又给公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其中按照中国道学“天人合一”思想创建的古建筑遗址景观,被誉为中国道教古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延庆地质公园(北京)
延庆地质公园以形成于距今1.4—1.8亿年间的上侏罗纪硅化木为特征。
园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8.4C;内含木化石群、滴水壶、乌龙峡谷等众多地质、人文及自然景观,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典型稀有、珍贵的硅化木群为主体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
据科学家考证,当地木化石产生于中侏罗纪晚期,距今已经历一亿三千万年的沧桑岁月。那时当地是莽莽林海,植被茂盛,到处生长着以宽孔异木(现称古松柏类树木)为主的原始森林,后来由于地壳发生剧烈变化,骤然沉积硅化而形成古木化石,地壳再度变化将古木化石浮于地面。
神农架地质公园(湖北)
地质学与地貌学范文4
“石林是世界上剑状喀斯特的模式地;石林是最好的自然现象和世界上同类喀斯特的最好样板的代表地!”这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云南石林的评价。也是对石林所具备的科学价值的最佳概括。对此,石林申遗专家昆明理工大学的教授梁永宁深有感触:这条权威的评价是众多地质精英经过长期考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些精英包括了我国中科院的院士和世界上顶级的喀斯特专家。梁教授对石林有很深的情感。他说:碳酸盐岩在世界上的分布面积很广。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然而能像石林这样形成鲜明特色的喀斯特景观的地区非常罕见。石林是经过水与火的漫长考验后。地球留给人们的一笔财富。石林是全世界的宝贵遗产和财富。
石林距昆明只有40分钟的车程。交通十分便利。再加上70多年不间断的开发,整个景区内通达的游览步道把游客带到峰顶、谷底、林中……每一个角落。游览石林,一定要带上地质科学的“眼睛”,眼前的石林成为一片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由于石灰岩的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侵蚀,无数的石峰、石柱、石笋、石芽、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丛和丘陵于一身而显得千姿百态的石林。漫步在石头的世界里,我仔细解读着过往的点滴,经过数以亿计的岁月,这里积累下的信息浩如烟海,并留下了无数的奥秘等我们探知。而石林景区管理局也细心地为所有的人提供了一个地质的科普平台――“为什么有的石芽表面有黑有粗糙?”、“为什么岩石上会有一些‘水平线’?”……这些位置摆放得体的科普木牌,让游人在欣赏奇景、解读地质信息的同时,得以了解这些“奇”的由来。
石林目前是世界上已被严格保护的最大的一块石林喀斯特地区,无论从单体形态、组合形态各方面,都堪称集世界各地剑状喀斯特形态之大成。由于石林喀斯特发育的古老性、继承性、多阶段、多环境等特点,造就了石林喀斯特单体形态的多样性,有剑状、柱状、塔状、圆顶状等十余种,几乎每一个石柱都可以代表一种形态类型。尤其是石林有部分区域是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石林喀斯特的组合形态同样极为丰富多彩,说明了在不同地貌部位石林喀斯特发育的成因、演化和发育模式等。如今,“石林”已被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地质、地貌学家作为专业术语而广泛应用,用来特指剑状喀斯特景观。石林还蕴含有彝族民族文化与大自然的融合性,形成了与石林息息相关的共存生活方式、民居民俗以及灿烂的石头文化。这种种显著性的特征,使得云南石林喀斯特无论是类型分布的多样性、熔岩发育的独特性、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岩石机理的美学性还是人文风情的融合性、入内观赏的通达性等等方面,在世界同类型喀斯特地区都名列前茅,成为建立世界性喀斯特科考、研究、教育基地的绝佳区域。
全世界拥有二十多处这样的石林,可是惟有云南的石林最为美丽、最为神奇。它是世界上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景观,集中了全球喀斯特的各种形态,构筑了名闻遐迩的“世界喀斯特地貌博物馆”。石林是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这里囊括了生命的记录和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地质作用,以及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在地质学者的眼中,石林就是一部地球演化的“通史”,是地球馈赠给人类的一本书,每个石柱、石笋都是一个小的篇章,见证这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每个细微的纹理和形态,都为现在的人们解读着地球悠悠的往昔岁月。
地质学与地貌学范文5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 花江大峡谷 北盘江大桥 龙宫 格凸河
考察时间:20××年10月28日——31日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
(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
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
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
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水文学
沿贯城河考察:
地点 : 玉碗村 污水处理厂 宁谷
水温: 15.05度 15.73度 15.64度
ph值: 8 8 8
透明度: 22.2厘米 28厘米 26厘米
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气降水
(2)农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业废水
(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龙宫风景区
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
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
第7小组测量结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水文条件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地质学
实习地点: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
试验方法: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学与地貌学范文6
【关键词】地勘;专业人才;培养;导师带徒
1.引言
地勘单位主要承担本地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矿产勘查和广义地质勘查等职责,同时,承担发展地勘经济、建设和谐地质家园的重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地质工作是基础;加强地质工作,实现地质事业科学发展,地质专业人才是保障。地质专业人才是地勘事业发展的根本,直接决定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而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推行“导师带徒”制。长期以来,福建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全面加强人才培训工作,着力培养高素质地勘人才队伍,全局的人力资源建设在开发中稳步推进,在发展中提高质量。
2.专业人才现状
2.1地勘领军人才奇缺
目前福建省煤田地质局核心专家相对较少,高级职称以上人才占全部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偏低,地质勘查各专业拥有的高级人才也相对不平衡,尤其是学科领军人才更加奇缺。
2.2专业人才断层严重
人才断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野外一线能独挡一面的调查研究人才严重不足;二是能解决重大地质问题的创新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严重不足。
出现这种人才断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上世纪80、90年代地勘行业的萧条导致。二是地质野外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新来的大学生一到野外就打退堂鼓。三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引起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使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变化,因而不是一首《勘探队员之歌》就可以把大学生吸引到野外去。
2.3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一是国家重大地质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地质项目少,难以培养出领军人才。
二是国家项目和市场项目发展不平衡。从事国家地质项目(如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对专业人员技术要求高、任务重、周期长,但工资收入低;从事地质市场项目周期短,对技术要求不那么严格、但工资收入高,从而造成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国家项目和缺乏工作积极性。
三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不够,单位的稳定主要靠能干的专业人才养队伍,纵向比较,地勘单位专业人才工资政策缺乏竞争性。
2.4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地勘单位探明的矿产资源无偿交给地方开发,现地勘单位对探矿权获取的难度不断加大,在无探矿权的情况下,地勘单位从事地质勘查缺乏积极性。
二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国家及我省层面对地勘领军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国家引智项目、国际交流合作缺乏正常机制和战略规划。
3.地勘单位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及特点
地质专业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一门自然科学,地勘领军人才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培养出来的(见图1 地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示意图)。地勘领军人才成长具有专业性强、实践锻炼、超前培养等特点。
3.1专业性强
地勘领军人才成长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地质专业基础,要接受专业院校系统的地质勘查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矿床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地貌学、地史学、地球系统科学等专业知识。
3.2实践锻炼
地勘领军人才成长必须经过野外地质实践和大项目的锻炼。可以说,没经过野外地质实践和大项目锻炼是根本不能成长为地勘领军人才。我国已经实施的863计划、973计划及地壳超深钻探等项目是培养我国地质勘查领军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地质科学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是在地质实践中总结创新出来的,从而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探、第四纪地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3.3超前培养
地勘领军人才培养具有超前性,从地勘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30岁以前是培养兴趣、打好专业基础、学以致用的时期;30~50岁是深化认识、理论创新、成果丰硕的黄金时期;50岁以后主要是培养人才、做好传、帮、带和著书立说的时期。如果不超前做好地质专业人才规划和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出现了10年左右的人才断层,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地勘领军人才。
4.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做法
4.1加强人才的引进
采取参加每年人才招聘会及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出台引进人才多项补贴措施,鼓励局属各单位引进人才,积极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整体质量。
4.2加强人才的培养
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提升与报考各类注册师的考试,先后制订出台了《职工提升学历奖励办法》、《专业技术人员报考各类注册师奖罚办法》、《职工教育培训规划》等多项管理措施;同时分专业、按需求及时开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培训,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横向交流与纵向交流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不间断的滚动式人才培训,推动全局人才队伍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4.3重视人才的使用
逐步完善了人才的竞争激励机制,推行年度专业技术带头人与骨干的评选、干部公选制度、优秀管理人才公开竞聘等一系列人才选用机制,加强核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育与管理,设立专家库,并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更新,改善了福建煤田地质局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通过以上工作,福建省煤田地质局人才总体素质逐步提高,学历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基本形成了结构较好、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大大提高了全局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