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把握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坚持“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强化信息管理手段,加大社会监督;坚持整顿与规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并举,进一步强化旅游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度,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全面优化我州旅游发展环境。
二、工作任务
以东部五县一沟为重点,推广至重点旅游线,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涉旅安全”、“涉旅宗教场所”、“旅行社违规经营”、“旅游购物点”、“驾导服务”、“星级饭店市场”等系列专项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市场规范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一)涉旅安全专项整治
整治工作重点:
1、旅游交通道路:交通部门组织对全州主要旅游线路路况进行安全排查,在主要旅游道路的危险路段增设波形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识。
2、旅游客运企业和旅游驾驶员:公安、交通部门要严格旅游客运企业资质审查,搞好交通法律、法规的培训;落实对旅游车设施设备及安全运营状况的日常检查制度;督促旅游客运公司认真签订旅游团队运输合同,执行派车单制度,严格执行日行400公里以上或40座以上大客配双驾的规定;加强路检,严厉查处无证、无牌车辆的非法旅游客运行为,坚决打击旅游沿线车匪路霸;从严查处旅游车辆驾驶员擅自更改团队行程,增加购物点和游览点,以及带故、套团和超时运营等违规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3、旅行社团队运作: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旅行社安全教育,强化对旅行社招徕和运作团队活动的监督,督促旅行社设计推出符合安全运行的旅游线路和项目,按规定制作团队运行计划,制定和执行团队安全预案;严厉查处旅行社租用无证、无牌车辆运输团队,不为游客购买旅游意外保险等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导游人员不执行团队运行计划,擅自增加旅游项目和购物安排,导致不安全运行隐患的违规行为。
4、旅游景区及旅游公共场所:建设、文化、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对所辖景区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景区做好游览道路整治,完善游览安全设施和危险警示标识;安办、质监、公安(消防)部门、景区管理局要加强对景区索道、电梯、锅炉、消防等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认真排查宾馆饭店、旅游车站等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隐患;卫生部门要抓好热点线路和景区旅游医疗急救点建设,加强对旅游经营单位的卫生防疫执法检查。
制度建设:
1、州交通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旅游安全线路设计规范、旅游线路行车安全规范、制定完善的旅游交通安全预案。
2、州建设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旅游景区安全及服务规范。
3、州卫生局牵头,联系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海螺沟、康定、塔公、八美、丹巴西环线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方案》。
(略)
(三)旅行社违规经营专项整治
整治工作重点:州旅游局牵头,州工商局配合,严格旅行社门市部“四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门市部业务活动的监管,严厉查处旅行社对所属门市部实行挂靠、承包经营,转让或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违规行为,防止门市部异化为独立的旅行社。
(四)旅游购物市场专项清理整治
整治工作重点:
1、规划管理: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旅游接待水平和发展状况,做好旅游购物场所的规划布局,把好市场准入关。
2、旅游商品经营:工商、物价、旅游等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联合行动、各司其职,重点查处购物商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诱导购物等行为。坚决打击旅游沿线及旅游区(点)以诱诈游客钱财为目的的“看病抓药”、“烧香拜佛”等欺客宰客行为。
3、团队运作:旅游部门要督促旅行社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和诚信的旅游购物商店作为团队购物场所,签订长期合同,建立公开、合法的企业间佣金收取机制,严厉打击私拿私收回扣的违规行为。
制度建设:
州工商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旅游购物场所管理及服务规范。
(五)驾导服务专项整治
整治工作重点:
1、从业资格:交通、旅游部门要严格执行《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认真组织驾导人员资格培训考核,把好入口关。实施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全面提升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2、执业行为:旅游、交通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大对驾导人员执业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无证非法从事驾导活动,严厉查处驾导人员未经旅游客运企业、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业务行为;严厉查处驾导人员相互勾结,擅自变更团队运行计划,增减游览项目,超计划超时安排购物,欺骗、胁迫游客消费,私收回扣,讲解掺杂低级、庸俗、迷信内容等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借故中止驾导服务,不随团讲解等降低服务质量标准的行为。
(六)星级饭店及民居接待行业专项整治
整治工作重点:
1、标准宣传:旅游部门要按照国家、省旅游局的部署,组织全州旅游人员和星级饭店认真学习国家旅游饭店星级新标准,提高全州星级饭店的星级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全州民居接待行业的扶持、指导和监管力度,完善系统、特色、优质的旅游接待网络。
2、评定复核:按照“坚持标准、实事求是、促进发展、廉洁高效”的原则,科学、严谨、规范地组织好旅游星级饭店和民居接待点的评定工作。加强年度复核工作,严格执行复核警告和通报制度,对投诉较多、服务质量严重下降,设施设备严重老化,整改仍不达标的饭店,坚决予以降星或摘星处理。对服务质量差、欺客宰客、接待设施设备落后的民居接待点要坚决予以整改和取缔。
(3)违规查处:重点查处非星级饭店在店内外悬挂星级标志,在店内客用品、宣传品和户外广告牌上印制星级符号,冒用星级称谓,或通过新闻媒体订房中心、网络、广告公司及其他单位将本店宣传为星级,相当于星级宾馆饭店,向消费团队和个人、其他旅游经营单位寄送谎称本店为星级、相当星级、达到星级硬件标准宣传资料,以及低星级饭店以各种方式冒充高星级饭店等违规行为。
三、工作要求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面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38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的意见》(川府发〔〕39号)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切实发挥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促进各相关部门的业务和信息沟通,形成联动效应,将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同时强化行政监察力度,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标本兼治,加快我州旅游标准化、法制化建设步伐
把握源头,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弊端,抓紧制定旅游线路行车安全规范等针对旅游重点环线的跨行业规范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全州旅游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行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环境管理和安全标准;组织制定旅游餐馆、旅游购物点、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农家乐、民居接待点等州级地方标准,提高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关口前移。认真落实《省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三)大力加强旅游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推进诚信经营和服务
继续深入开展旅游行风评议,全面实施优质服务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信用道德教育,发挥旅游协会作用,组织企业制订诚信公约,建立诚信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搞好行业自律,整顿规范旅游市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游客满意为中心,在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中开展旅游服务竞赛活动,推出“旅游服务温馨工程”,开展“六心服务”(让游客吃得舒心、住得安心、行得放心、游得欢心、购得称心、玩得开心)、“文明经营、诚信服务”和“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树立健康、文明、安全、诚信的旅游新形象。
(四)充分发挥游客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加快主要旅游线路和景区旅游咨询投诉点建设,定期组织对游客消费情况的专题调查,广泛收集入州游客的建议意见,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加强社会监督员参与市场明查暗访的组织工作,完善监督员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充分发挥电视台、《日报》等新闻煤体的宣传作用,开辟旅游专栏、专题节目,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的正面报道,开展旅游消费知识介绍,引导游客理性消费,鼓励游客实施消费维权,选择典型案例进行重点曝光,形成强大舆论攻势;坚持旅游公告制度,向社会公众全州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复核年检结果等管理信息,公布旅游企业的质量记录和处罚情况,公布旅游交通和气象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关注旅游服务质量、人人关心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旅游市场新的管理办法
尽快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旅行社市场,促进旅行社做大做强的意见》,重点放开旅行社出州设门市部的限制,积极引进国内外大旅行社来州合资或独资组建旅行社,积极引进国内外旅游管理公司和旅游管理人才。
四、工作安排
(一)年10月以前,各县、各部门要总结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州、县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二)年10月—12月组织开展全州旅行社违规经营专项清理整治及旅游购物市场专项清理整治、组织开展驾导服务专项整治和涉旅宗教场所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星级饭店和民居接待点专项整治。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2
摘要:民族地区旅游是随着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民族传统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与资源,为此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基地。湘西利用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做好对影视业的“借势”“引势”“造势”挖掘民族文化,宣扬民族文化,促进了湘西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影视业;民族地区旅游业;影响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民众更加追求“新奇、神秘”的异质文化,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和体验,文化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民族地区由于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倍受青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较快,取得了极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其中与以民族地区为题材的影视业促销和推广分不开的。
一、影视业对旅游的影响研究综述
国外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Riley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以美国影片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说明了电影对旅游者到访拍摄地的推动作用[1]。Morgan和Prit-chard提出,电视中的描述甚至会被认为是一个地方真实发生的事情,并且对于那些休闲地区来讲,电视节目成为它们转变为度假区和旅游地的催化剂[2]。Kim和Richard通过案例研究,认为电影作为自发的形象构成因素可以在很短的时期内极为显著地改变目的地的形象[3]。Mordue进行了一个案例研究,总结出影视给拍摄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种更宽泛的、局部的、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冲击[4]。
国内学者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因此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而且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明显弱于国外学者。学者潘丽丽认为影视拍摄不仅能够增强外景地的旅游感知形象,增游客数量,促进旅游景区和旅游接待业发展,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的机会[5]。吴丽云和侯晓丽通过对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旅游者到影视剧拍摄地旅游动机,认为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形成大多受影视剧的影响,对影视剧的热爱使他们选择了到拍摄地旅游[6]。吴普等分析了影视旅游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影视旅游中值得乡村旅游、体验旅游和旅游宣传借鉴的元素[7]。王丽波、刘华认为影视文化是旅游目的地促销的重要媒介平台,并对促销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8]。周慧颖,黄远水分析了影视作品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9]。
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影视城的研究这一层面上,没有涉及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特别是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尚处空白。故分析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影响,并对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对策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
影视作品的推出或是带动了一个景区的迅速繁荣,或是更加固化了已有知名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无论其主观上是否有意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促使产生旅游动机
影视业是创意产业,借助灯光、音响等现代传媒技术艺术化地展现拍摄地传统文化,将剧情、人物融入到拍摄地优美的环境中,共筑一个和谐理想的世界,让观众情感移入影视之中,从而触发到拍摄地去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熟悉的场景和画面,这是影视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场景取自文化神秘、或风光秀丽、或幽深险绝,从而激发了观赏者的兴趣,去这些地方旅游。
(二)树立旅游形象
影视具有声像合一、声画结合的特点,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即便是广告、纪录片、专题片等也少不了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元素的搭配。通过特效的加工和处理,使得作为影片拍摄地的景点或景区透过影视来看时,更加漂亮,更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镜头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能够启发人们对拍摄地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同时,影视剧的故事内容也会给拍摄地增添一层梦幻般的文化色彩,无形中加强人们对拍摄地的一种心理美感。这种完美的艺术效果很好地树立了拍摄地的旅游形象。
(三)展销、推广旅游地文化
影视作品总是根据主题、人物、风格的要求,调动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通过挖掘拍摄地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是经过特效加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影视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展销、推广了旅游地传统文化,影响消费者的审美感觉,异质文化的神秘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传承了拍摄地传统文化。
(四)广告宣传效应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其自身包含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影视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呈立体状态,这种立体的信息在时间的流动中持续不断地涌来,形成容量大、信息直接的特征。大多数影视作品从拍摄前开始就开始进行造势宣传,在影视剧放映的时候,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就更加多样化,媒体的宣传、影视剧拍摄的花絮、明星的参与等。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外景地信息不断出现,可以不断地增强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兴趣,强化旅游宣传效应。
(五)形成影视明星旅游吸引物
今天,对于明星偶像的崇拜越来越体现着“从众”的趋势,明星偶像吸引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崇拜明星从而“爱屋及乌”式地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东西,如明星拍戏的地方或去过的地方等,这些东西在公众的眼中都成了明星本身的象征。影视与明星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一方面影视作品造就大量明星,另一方面明星又使影视作品影响力大增。
三、对明星的崇拜使得影视外景地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并产生影视景点。近年来由“韩流”现象带来韩国影视外景地旅游火爆就是极好的证明[9]。
(一)湘西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2006年底人口27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86万人,占74.85%,土家族110.59万人,苗族88.61万人。湘西素以美丽神奇著称,她与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毗邻,境内景观密布,异彩纷呈。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中国南方长城;有景色溶漓江之秀丽,集三峡之雄伟的猛洞河;有由212洞组成的洞的世界-龙山火岩溶洞群;有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南方最美的两座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等。它以独特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和风景名胜吸引着中外游客,永顺溪州铜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永顺老司城、明代建筑祖司殿等堪称湘西旅游的风水宝地;云蒸霞蔚的武陵群峰、河水汤汤的沅江酉水、景色迷人的森林峡谷、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美丽的湘西风光。“天下第一漂”猛洞河、青山似黛,碧水如诗的“栖凤湖”、吉首“德夯”、龙山“火岩溶洞群”、“凤凰古城”、里耶“秦简”、“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红石林”、“坐龙大峡谷”等都是镶嵌在湘西的风景明珠。特别让人叫绝的是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传统文化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因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外景地。
(二)影视文化领域中耐人寻味的“湘西题材”
湘西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湘西题材”现象。文化领域的“湘西题材”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立体文化现象;二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绘画等平面文化现象;三是湘西文化人或称“湘西文化名人”现象。以“湘西题材”为核心,无论是立体文化现象,还是平面文化现象或文化名人现象,都十分引人注目。
笔者现仅就“湘西题材”影视业发展对旅游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目前已积累了《边城》、《芙蓉镇》、《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等,现在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血色湘西》给这个题材再添力作。上述影视按内容分四大类。写作秘书
第一类,是根据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毫无疑问,这部小说,是用电影手法,表现沈从文小说中所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与其说《边城》电影很成功,不如说是沈从文小说很成功。
第二类,则是由名导谢晋执导的《芙蓉镇》。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表现太多“湘西内容”的人情世故,是反映对人生的扭曲的沉重主题,但全是用湘西永顺王村镇的景象作环境背景——吊角楼、石板街、河码头、瀑布、背篓、米豆腐……《芙蓉镇》的巨大成功,不仅是谢晋导演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也使刘晓庆的演艺成就达到了巅峰,同时开创了以永顺王村镇为核心湘西早期旅游事业,那时,现在火得流油的凤凰古城,远没有永顺王村镇名气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芙蓉镇》吹响了湘西旅游的号角。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火,而王村镇的旅游业已做得如火如荼,日接待旅游客量在3000人次左右,最高峰达5000多人次,对这个当时人口不足5万的小镇来说,《芙蓉镇》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旅客带给小镇居民那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一时间,王村镇成为猛峒河沿岸最富裕的古镇。电影《芙蓉镇》让全国人民第一次领略到湘西古镇的古朴魅力。
第三类作品是最惹湘西人争议的“剿匪”题材系列。这个题材系列拍得最多,计有《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最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特别是土匪“田大榜”的形象极为深入人心。再加上20世纪解放初期,湘西历史上确实匪患猖獗,外地人谈匪色变,“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的外部影响,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几乎是从湘西地方政府到普通的公民,都深感有为湘西“正名”的要求。“剿匪”题材的影视无疑有夸大战功、过度渲染湘西土匪的倾向。湘西人越来越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价土匪、重新树立湘西良好的正面形象的必要性,“剿匪”题材影视在湘西已走到了绝路。《湘西匪事》就是明证,这部电视剧刚开始取名叫《湘西往事》,后来仍然落不了俗套改为《湘西匪事》,整部戏延续以前“剿匪”老调,没看到什么新奇之处。
第四类湘西题材——由湖南卫视的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应运而生。《血色湘西》在以往的以湘西题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新与文化拓展,从目前已播出的效果来看,《血色湘西》在尽力做以下几点:第一、以刻画湘西人性的积极因素为主旋律,着力突出“强悍、直率、擅武、真实”的湘西血性精神。强悍则由石三怒、龙耀武、田大有等人诠释得非常充分;直率表现为田龙二人对田穗穗追求是直来真去的,毫不掩饰的(直露的民歌),这一切让人感到真切而不造作。虽然抗日的战火没有烧到湘西,但湘西人一听说国家有难,则奋勇当先,并不退缩。第二、对湘西土匪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评价。众所周知,湘西匪患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简单地把湘西地方武装一概斥之以“匪”是极为不妥的,也是难以令湘西人心服的。电视剧借田大有之口,对匪帮进行客观评价,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剧在这方面的努力。第三、以现有的艺术成果为启发,展开另一番别具一格的情节。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对田穗穗的爱情追求,让人依稀看到沈从文《边城》故事里的翠翠与天保、傩送的影子。虽然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完全不同,但人物却是一一对应,如穗穗的阿爹田大有则对应翠翠那个撑渡老人,而且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也象天保、傩送一样,向所爱的女人唱山歌。第四、着力把湘西风俗文化、民俗文化和语言文化融入剧情中,并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以往湘西题材电视剧所没有的。如湘西风俗端午节赛龙舟引出穗穗与两个追求她的汉子聚会出场;再如天坑赌命上的“椎牛”、“上刀梯”等都是湘西苗族特有的民俗表演,引进电视剧中,层层推进、惊险刺激。特别是龙耀武提出以女婿的身份替田大有出场时,显得自然真切,最后由穗穗代父出战把“天坑赌命”这场戏推向。值得注意的是全剧中,一直有个关键字“逮”字,这是湘西标准的方言,含义极为丰富且湘西韵味十足。真是一个“逮”字了得,逮出了湘西人的血性;另外,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粗而不俗的服装,处处显出本剧是湘西题材的经典之作。
(三)影视业对湘西旅游业的影响
湘西题材的屡屡成功,根源于湘西本土深厚的民族文化,这是让湘西人自己沉醉,也让外乡人沉醉的神秘文化,所谓“吊角楼中歌伴酒、小背篓里梦醉人”。具有醉人的文化,才有醉人的艺术,也才会生产醉人的作品。
首先,影视作品塑造湘西人的纯真、善良。在沈从文笔下展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电影《边城》借助音响、美术等科技手段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歌颂了湘西民族同胞的人性美,向观众展现人物美的同时,展演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从而让人与自然之美和谐,宣扬了湘西美好形象,让观众产生共鸣,触发旅游动机。
其次,开启了旅游业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等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湘西千年古镇王村拍摄。这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反映了“”前后十几年人物命运的升沉变迁,是“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随着《芙蓉镇》扬名海内外,王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小吃等得到了广泛宣扬,加上名人效应,王村便又叫芙蓉镇,游客不断增加,从而让湘西一个难以忘怀的小镇——成为游人向往的地方,开启了湘西旅游业的先河。借助名人效应,诞生了“刘晓庆米豆腐”这个旅游产品,二十年来,凡是到芙蓉镇的游客都必偿一碗“刘晓庆米豆腐”。第三,展示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不断拍摄,先后拍摄了《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湘西匪事》等。该类题材的系列作品,主题是歌颂人民的剿匪业绩,表现湘西土匪的狡猾凶残。“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虽然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面影响,令湘西人反感,但是由于了选择永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吉首“德夯”、碧水如诗的“栖凤湖”、龙山“乌龙山”、“凤凰古城”等风光优美的地方作为外景拍摄地,宣扬了湘西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末、21世纪初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与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业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最后,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助飞湘西民族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不能再满足现代旅游者“求奇、求异”的需要,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不断推出,促使传统旅游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始了旅游业第二次创业。湘西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底蕴浓厚,传统艺术繁多,而且大多保存完好,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以往的影视作品对民族文化发掘力度不够。当前湖南各电视台热播的《血色湘西》改变了以往的方式,除发扬以前湘西题材影视的优点外,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血色湘西》拍摄地选择在湘西古丈的“红石林”、“栖凤湖”、“凤凰古城”等风景区,属土家族、苗族杂居地区,影片中根据剧情充分演绎了土家族“山歌”、“打镏子”、“土家族哭嫁歌”和苗族“情歌对唱”、“苗族鼓舞”、“椎牛”、“上刀梯”等民间文化,充分展示了湘西各民族(土家族、苗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湘西正在兴起的“神秘湘西”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动力,应该有理由相信,随着《血色湘西》的热播,湘西必然迎来一轮文化旅游的。
四、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发展民族旅游的对策
(一)借势
借势,就是借助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影片的时机,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都要吸引许多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外景,加之大多选择的地方多为民族地区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区,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要借助影视拍摄的最佳时机,做好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国内有些方已经开始借助影视剧的影响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如广西柳州充分利用《刘三姐》的深入人心和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举办民歌节,发展民族旅游,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乔家大院》借助电视在全国的播放发展了旅游等,其旅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这都是借势的成功案例。总之要有主动借势意识,主动借势自我宣传,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主体应以影视剧的拍摄场地为依托,借鉴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丰富影视旅游产品,开辟旅游区或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借助影视剧的推动强势,组织旅游线路,推出以体验影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当地媒体要主动地报道影视剧拍摄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报道数量,达到传播扩散的效果,并多参与或配合影视剧组自身的宣传活动,使影视剧和民族地区一起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二)引势
引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积极主动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引导各种拍摄组或潜在的拍摄组来当地参观,拍摄外景,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民族地区政府和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影视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推出一些优惠的政策,激发更多影视剧的投资商和制作单位到独具特色和有潜在旅游者的外景地拍摄影视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旅游部门或宣传部门要适时邀请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和策划人等影视传媒人士来民族地区旅游访问,充分向他们展现当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习俗,激发他们的创作和拍摄热情,为成为下一部影视拍摄地埋下伏笔。
(三)造势
造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主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资源,改编适合当地的影视剧本,挖掘影视主题,自行或引资拍摄反映民族地区的影视剧,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拍摄影视剧需要具备一定经济、技术和人才实力,当前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处在发展之中,虽拥有文化资源和一定人才,但还不具备自己拍摄影视剧的实力,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认真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工作,为我所用,开创民族地区影视业的辉煌。首先,当地政府或旅游开发主体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民族影视主题,组织人员经编辑或改编当地的影视剧本。其次,有条件的地区可自行选择在当已开发的旅游区或潜在旅游区组织拍摄;没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就应采取引进人才的方式,聘请导演及其它摄制人才来当地拍摄影视剧;最后,加强拍摄好的影视剧的宣传推介和各地的播放工作。在做好民族地区影视业的“造势”时,应该注意本地影视业创意人才(编剧、策划人等)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确信,影视作品对旅游地的宣传促销作用是显著而卓有成效的。影视业是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文化创意结合的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可估量,而民族在地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是低能耗、高效益、高就业、关联度极强的产业,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谐文化构建的必然选择。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特别是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做好对影视业的“借势”、“引势”、“造势”,挖掘民族文化,宣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旅游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Riley,R.,&VanDoren,C.S.Moviesastourismpro-motion:A“Pull”factorina“Push”location[J].Tou-rismManagement,1992,13(3):267-274.
[2]Morgan,N.&A.Pritchard.TourismPromotionandPower:CreatingImages,CreatingIdentities[M].Chi-chester:Wiley,1998.
[3]Kim,T&Richardson,S.L.Motionpictureimpactsondestinationimage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3,30(1):216-237.
[4]Mordue,T.Performinganddirectingresident/touristcul-turesinHeartbeatCountry[J].TouristStudies,2001,1
[5]潘丽丽.影视拍摄地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新昌、横店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6):928-932.
[6]吴丽云,侯晓丽.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J].人文地理,2006,(2):24-27.
[7]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7,(7):53-57.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3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92-0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北京作为拥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城市向世界旅游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其旅游业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旅游热也快速升温,全市高校纷纷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尤其以高职高专层次占多数。这是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旅游城市的号召,立足于高校办学实际,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旅游城市经济服务。但在急剧升温的高校“旅游热”后面,我们发现旅游高等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因为市场经济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专业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新课题,并由此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现象,难以迅速适应企业和市场对现代旅游人才的迫切需要。由此,如何解决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问题,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思路,结合笔者的市场调查和旅游教学实际,围绕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以实践为指导,以素质为核心,优化课程设计
以实践为指导规划高职课程,既是由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的,也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课程要占一定比例。以素质为核心,培养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旅游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就决定了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岗位群:即旅行酒店及相关服务业的基层服务与管理人员,如旅行社经理助理、导游、文员、酒店客房、前厅、康乐、餐饮等部门的服务员、领班、主管以及高级文员等职务。规划高职课程,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长远之计,所以除了专业课之外,还要搞好政治、法律课程,以及基础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管理学等课程的设置。要积极推进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以学生专业技能为框架的课程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实际突出抓好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改革要同现代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相结合,同改革教学方法相结合,同考试改革相结合,要突出考核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完成三年的学业后,真正学到实用的技能,有一技之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情况不断变化,社会上也不断出现许多与旅游相关的新兴职业,而且就业前景良好,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多样性,我们可以开发这些新岗位,设置一些新课程。例如近几年,茶馆、茶坊、茶艺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开业,对茶艺师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各大茶叶公司、茶楼、涉外宾馆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者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目前北京市有几百多家茶馆,北方城市像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地,茶馆数量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长,茶艺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有着很大的需求空间。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有条件的旅游高职院校或旅游专业,可以开发这一新的职业岗位的培训方向,以扩大学生就业领域。
二、根据市场对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实用性的需求,加强校内外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际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因而应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位”即以职业岗位需求所进行的基本素质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中心,让学生掌握以下能力:具有旅行社商务函件、合同的写作能力;具有与不同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的语言能力;具有适合旅游服务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具有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以及网络应用能力;熟悉旅行社导游业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台服务与管理的程序、内方法。“一体”即讲授、实习、就业一体化,用高质量教学效果带来完全就业率。重点抓教学计划实施、实训基地建设,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社会、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反映,不断探索、调整、充实、改进常规教学计划,使其更加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督促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参与校内外各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笔者认为应将这种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来循序渐进地实施。即认知、感受、顶岗与就业三个阶段。
三、改革教学内容,搞好教材建设
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这首先体现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而更重要、更具体地是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搞好教材建设,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教材建设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编写旅游学案例组织旅游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深人旅游第一线,通过调查研究或亲自实验,取得旅行社、酒店、风景区、名胜古迹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技能、技艺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挑选典型案例,再进行精心整理,作为辅助教材试用。经过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更新,逐步形成旅游学案例教材。
(二)通过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不断推出创新的旅游学教材版本通过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逐步打造成为精品。
(三)由国家旅游部门或国家教育部门主持,统一规划,统一领导,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各种旅游教材的主编,聚集若干位在旅游学领域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分别负责教材的编写和编审,出版发行全国旅游学规划教材,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使旅游学教材精益求精。
四、改革教学方法
温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要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总理还特别强调:“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应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育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一)加强旅游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旅游高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合作是我国旅游高职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合作可以利用旅游企业的设施、设备,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旅游院校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这既可解决旅游企业的难题,又可提高旅游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合作,旅游高职院校直接了解用人企业的要求,这一做法可有效解决供需脱节问题。例如某些旅游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同星级饭店联合办学。联合办学的企业一方,既可投人一部分资金,又能派出饭店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优秀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饭店培训部还可编写专业教材供学生使用。而且联合办学的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双向选择,留一部分学生直接在企业就业,这样也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高职院校也可根据企业需求编写教学计划,开设专业课程,还可以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达成定向培养的合作关系,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使高职教育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4
【关键词】旅游购物; 旅游商品; 问题; 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人们总消费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占据的比重也随之增大。形形的旅游工艺品承载了各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民俗特色,蕴含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收藏价值、时尚价值等成为旅游经历的最佳见证,同时还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助于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将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甚至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主要就我国部分省市及旅游企业在旅游商品开发和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做一些总结,以供相关旅游企业及政府在经营决策时作为参考.
一、旅游商品的特色———旅游商品的灵魂
目前各省在旅游商品销售方面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就是极具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销售方面占有较强的优势;反之在哪里都能买到,特色性不强的商品则在销售方面比较困难.
旅游商品的特色可以从它所属的景点特色、地方特色以及民族特色等多方面进行反映.
1.旅游商品应反映出其所属景点的特色。
旅游景点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由于旅游景点所表现出的在白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多种吸引力,使得旅游景点一直是在旅游活动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旅游者到了旅游景点参观后,希望留下景点所带给他们的美好回忆以及到此地参观游览后的一些纪念,在各地的调查中也显示和旅游景点特色结合比较紧密的旅游纪念品是目前在景区比较旺销的商品.
这里以广汉三星堆为例,它把旅游商品和景区特点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旅游商品销售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到三星堆的外地游客、境外游客都喜欢买一两样,人均购物量超过川内所有景区。目前三星堆销售的旅游纪念品的特点总结出来以下几点在产品开发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一,旅游商品要表现出景点的特色,这些商品不但反映出三星堆的文化特色,同时又只能在三星堆才能买到。第二,考虑旅游商品的“旅游”二字,长途跋涉,转车转船转飞机行程紧张,所以,旅游商品必须体现小、轻、快、灵四个字,易于携带易于保管。第三,现代人对旅游商品的实用性也尤其重视,因此开发出来的旅游商品除了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外,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因此,三星堆的旅游商品除了像人头像、镇纸、香炉等观赏性的旅游纪念品以外,还有笔简、牙签筒、酒杯等既具观赏性、艺术性又有实用性的商品.
2.旅游商品应反映出其所属的地方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旅游者的旅游日的之一就是为了了解各地的地方文化、风俗以及地方特产。因此各地的特色文化、特色商品、特色饮食通过加工和包装,同样的也可以成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
2.1地方特色商品。
在对入境游客在华消费的城市以及消费比例的统计数据显示,入境游客在景德镇的消费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城市,高达45%左右.
瓷文化己经成为当地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商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磐、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景德镇已经成为中国瓷文化的代名词,尤其是对入境游客而言,瓷器又是中国的非常典型的象征,因此到了景德镇都会带上几件瓷器,作为到中国旅游最值得珍藏的旅游纪念品。同时景德镇陶瓷的种类也非常多,形态各异,既可以作为艺术品的收藏,同时也可以作为日用品的使用,集观赏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与一身,它的价格也是从几十元普通的仿制品到上百万的艺术珍品不等。因此,具有地方特色、乃至中国特色的旅游商品实际上还是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推崇的,关键是需要把地方特色与旅游商品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从一件小小的旅游纪念品身上,就能够让人感受的到这个地方或者是这个国家所独有的文化,这也就体现了旅游纪念品的真正的价值和内涵.
2.2地方特有的饮食文化。
在旅游者的旅游六人要素中“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尤其是在中国流传的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旅游者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已经成为旅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旅游的一种乐趣。同时很多旅游者除了希望在当地品尝美食外,也希望把各地的特色美食带问家,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在北京市的旅游统计中,旅游者所购买的旅游商品中,地方特产食品类占到59.6%。因此,将各地的风味美食通过一些特殊的工艺加工包装成为易于携带,易于保存的旅游商品也己成为我们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值得深入的要素.
人们常说到了北京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北京烤鸭已经成为外地人到了北京后必尝的一道美食,当然很多外地人在品尝烤鸭的同时也希望能让家里的亲朋好友也能品尝到这道美食,因此在北京经过加工塑封好的全聚德烤鸭,尽管价格不菲,每袋烤鸭的价格都是200多元,但同样的受到旅游者的喜好,己成为北京旅游商品销件的一支生力军。另外像大津\'二绝\'之一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以其品质上乘、知名度高等优势也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各式各样包装精美、易于携带的大麻花每年销售收入就达到2.8亿元.
3.旅游商品应反映出其所属的民族特色。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独有风情以及生活习俗由于与汉族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旅游者而言,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以及购买其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是在旅游活动中非常典型的旅游行为.
丽江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作为借鉴和参考。例如,将丽江独有的东巴文化结合到旅游纪念品当中,受到游客的一致认可。代表性的有东巴蜡染、东巴挂毯、以东巴象形文字为题材的木雕工艺品.
二、完善市场机制,顺畅旅游商品销售渠道
“一手抓产品,一手抓销售”是我们在旅游商品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旅游商品工作能不能做好,销售这个环节也非常关键。不光要有好的商品,同时也必须为商品的流通创造良好的销售渠道。只有抓好销售这一环节,使旅游商品货畅其流,才能充分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为此,必须克服商品销售上的“两多两少”:旅游商品市场中一般性的、全国哪里都能买到的商品多;一些景点景区销售粗制滥造的、无地方特色、无景点特色的旅游商品多。在市级、地区级商业中心,旅游商品的专营店和专营柜台少;在景点景区中的商店和摊点,销售与景点特色有关联的旅游商品少.
1.完善旅游商品销售渠道。
了使旅游商品货畅其流,必须建立和健全旅游商品市场,一是要在流动人口多、商店林立的地区包括市级商业中心和地区级商业中心,建立专营旅游商品的商店或商场,或者在这些地区的综合性商场内设立旅游商品专柜。二是要重点扶持旅游商品产、供、销一体化的公司,在商业中心和景点最区设立本公司的联营店或连锁店,在这些店里能做到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规范,所谓“货不二价、童叟无欺”。建立这种连锁店最大的好处是能使旅游者放心地在此购物、消费。三是建立一到两个集中全市甚至全国优质旅游商品的大市场。现在在中国人部分的省会城市都有著名的购物一条街,例如广州的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北京的王府井等等,这些都是旅游者的必到之处,在这些购物街设立专柜或者是连锁店,对于产品的销含和知名度的宣传都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改善旅游市场环境。
旅游市场环境直接影响到旅游者购买的欲望,一个规范的旅游环境能让旅游者在消费的时候做到心中放心,买的开心;反之,一个较差的购物环境直接影响的旅游者购物)的情绪乃至是败兴而归,这种案例是非常常见的。例如,游客到了香港,在购物的时候非常的放心,因为他们知道在香港只要商店外面有“优”字的字样,这家商店的商品的质量就得的了良好的保障,购买商品不用担心它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又如游客兴致勃勃到云南想购买一块美玉,结果发现市场上鱼龙混杂,分不清真假,另外价格也是水分过大,同样的一玉从几十元到上万元的都有,最后落到个空手而归. 因此必须规范与整顿旅游商品市场,为游客提供一个有序、放心的购物环境。第一,要先行规范与整顿景点景区的旅游商品市场,与工商局联合对这些景点景区中商业摊点过多过滥的问题予以整顿,帮助各个景点规划、规范好商业网点布局。对于设在景点景区的商业网点,要求所售商品30%以上必须与景区景点相关,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的,一律不让开业。第二,鼓励那些大里销售与景区景点有关的商品的商业网点,当销售与景区景点有关的商品达到80%以上时,旅游商品工作有关机构将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奖励。第三,对旅游商品商店也要加强管理,旅游商品店设立信誉牌,使游客能在挂牌的旅游商品店购买到质优且价格适中的旅游纪念品精品.
三、政府的宏观指导———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的重要保障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在政策方面的倾斜,这是旅游业包括旅游商品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现在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特点,要鼓励这些企业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江苏省政府在对旅游商品企业的扶持以及宣传本省旅游商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苏省的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五,同时在江苏省旅游收入中购物所占的比例是24.20%,也高于我国的大部分省市,这和江苏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江苏省政府在推动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扶持:
1.经费扶持。
许多旅游商品企业存在严重开工不足的情况,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严重缺乏批量生产的启动资金,一些困难企业甚至连制作模具的费用都拿不出来,企业和职工的收益受到严重影响,有的企业甚至走到破产和工人失业的严重地步。从2001年起,江苏省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开发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旅游景区项目开发建设、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益性设施、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资源保护项目。今年江苏省旅游局用于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引导资金约200万元左右,比往年翻了一番,主要用来扶持无锡、常州、扬州等市的旅游纪念品研发和生产.
2.政策倾斜。
对于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其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实计入管理费,其中国有、集体企业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领.
3.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旅游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内外促销活动,积极参加世界性的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有计划地邀请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行商、记者来江苏考察采访,宣传江苏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要积极主办、承办国际、国内大型旅游交易会,组织区域性旅游交易会,举办人型旅游节庆活动。近年来江苏省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旅游商品交易会和设计大赛:如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无锡太湖旅游节、江苏南京———首届中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本地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同时也对旅游商品的开发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通过本次的调查,对中国的旅游商品的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总的来说,旅游商品市场是一块非常具有潜力的大市场,同时它对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多,旅游购物己经成为旅游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也好,还是旅游经营企业的角度也好,重视和开发旅游商品这一环节,必将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旅游商品企业的发展,对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地方的税收以及本地经济的发展都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总结日前我国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的一些经验作为借鉴和参考,当然更应该意识到的是我们日前在旅游商品这一环节和国外旅游业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树立新的观念,改进现有的经营模式,开发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网站.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5
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州直范围内集中开展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全力消除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州直火灾形势稳定好转,为“春节”和全国、自治区“两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领导机构
(一)州人民政府成立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县市开展专项行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公安局消防局,具体负责州直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的信息上传下达和汇总上报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州公安局消防局副局长潘伊新担任。
(二)各县市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宣传、公安、消防、安监、经贸、建设、工商、文化、旅游、卫生、广电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组织并督促所属各乡镇、各部门按计划、分步骤开展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
(三)州经贸、教育、民政、建设、文化、卫生、工商、旅游、体育、文物、人防、民航、交通、广电等行业主管部门应成立本行业、本部门的领导小组,组织、督促所属单位和下级机构开展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
三、专项行动的范围、重点和主要内容
专项行动的范围是: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重点是人员密集、商业物资集中的高层、地下公共建筑;排查主要内容是“六个必查”:一查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二查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机械防排烟等自动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三查防火间距、防火分区是否符合规定,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性能是否完好。四查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是否符合要求,消防车道是否畅通。五查公众聚集场所是否违章采用可燃、易燃材料装饰装修。六查单位内部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防火检查、巡查制度是否落实,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四、工作措施
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专项行动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六条铁规”:一是凡公众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封堵,经检查发现不能及时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二是凡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经检查发现不能及时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三是凡地下营业性场所安全出口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经检查发现不能及时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四是凡公众聚集场所采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经检查发现不能及时整改的,一律责令停产停业并现场予以拆除;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高层建筑外墙严禁采用可燃苯板作为保温材料,严禁采用铝塑板等可燃材料进行室内、室外装修,已经使用的,必须责令限期拆除。五是凡公众聚集场所防火间距、防火分区、消防登高面、消防车道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经检查发现不能及时整改的,一律责令停产停业整改,临时搭建的违法违章建筑一律予以拆除。六是凡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内设置员工宿舍,经检查发现不能及时整改的,一律强制实施清除。各县市、各部门要切实采取强硬措施,加大隐患整改和违法处罚力度,做到“关停一批、整改一批、拘留一批、处罚一批”。
五、工作步骤和职责
专项行动分查改、整治、督查验收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查改阶段(1月5日至29日)
各县市要统一组织公安、消防、安监、建设、工商、文化、旅游等有关职能部门,主管领导要亲自带队对辖区所有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按照“六个必查”的内容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责令其立即改正或责令限期改正,整改期限一律确定在1月29日之前,对违反“六条铁规”限期内未整改合格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并逐一填写《火灾隐患登记表》登记造册(附件3)。对于符合公安部《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A653-2006)的,要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立销案、挂牌公示、跟踪督办等工作程序,加大督促整改力度,提高隐患整改效率。各县市要根据第一阶段火灾隐患检查和摸底情况认真填写《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统计表1》和《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统计表2》(附件1、2),于2月1日前上报州直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各部门专项行动方案及贯彻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务必于1月10日前上报州直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阶段检查情况请于2月1日前上报。
(二)第二阶段:整治阶段(1月30日至2月27日)
在第一阶段隐患查改工作基础上,各县市要加强隐患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执法,全面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手段,坚决彻底的消除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隐患问题。对违反“六条铁规”限期内未整改合格的单位,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能,组织协调建设、工商、文化、旅游等部门,督促火灾隐患单位及时整改,同时要加强监管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等场所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防火间距不足的建设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未经消防验收的竣工工程不予备案登记交付使用;对检查发现占用防火间距、影响消防登高面、堵塞消防通道的临时建筑或严重危及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配合公安消防部门予以。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注销、变更其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尤其是要对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依法予以取缔;文化部门要依法对已核发的相关证照予以吊销,符合取缔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旅游部门要依法吊销有关证照或降级处理。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致使社会公众活动的场所有发生火灾事故危险,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经营管理人员,公安部门要依法实施拘留处罚。广电部门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为专项行动提供有力的宣传平台,义务刊播专项行动通知、公告,义务刊播消防公益宣传广告,及时报道专项行动工作动态,对典型火灾案例和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曝光。各县市要根据第二阶段火灾隐患治理情况认真填写《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统计表2》,于3月3日前上报州直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第三阶段:督查验收阶段(2月28日至4月5日)
各县市要组织公安、消防、安监、建设、工商、文化、旅游等部门,对隐患整改完毕的公众聚集场所按照“六个必查”的要求,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全面评估。对于隐患整改不合格的单位,一律禁止恢复营业,并将《火灾隐患登记表》保存备案,落实隐患跟踪督办,直至隐患整改完毕达到消防安全要求,方可允许其恢复营业。
第三阶段结束后仍未按要求整改完毕的公众聚集场所,各县市要按《火灾隐患整改登记表》汇总后统一上报州直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将适时组织开展督查。各县市、各部门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总结和《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统计表2》(附件2)请于4月7日上报。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县市、各部门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到开展此次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为确保完成严查隐患、不留死角、重点惩治、彻底整改、逐一验收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州人民政府建立州直、县市、乡镇三级严查彻改隐患责任机制。各县市既要认真解决专项行动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隐患问题,更要重视解决影响本地区消防安全的规划性、区域性、机制性问题,确保火灾隐患整改形成长效机制。特别是伊宁市、奎屯市大型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建筑较多,霍尔果斯口岸新建大型项目较多,霍城县清水河镇物流较多,是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力推进、严查彻改,有效消除各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主动协调,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对隐患问题涉及多方职能的,要联合执法、通力合作,彻底消除火灾隐患,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现象发生。教育、民政、文化、卫生、体育、旅游、文物、人防、工商、经贸、国有资产管理、建设、交通、民航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发挥行业监管职能,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孤儿院、文化娱乐场所、医院、疗养院、体育设施、宾馆饭店、旅游景点、文物古建筑、人防地下工程、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清查和整改工作。对于行业监管职能不落实、专项行动开展不力的单位,监察部门要严肃予以处理。
(三)强化宣传,增强意识。各县市、各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和消防常识的宣传报道力度,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存在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单位要及时曝光,让社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预防火灾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州直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各县市、各部门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凡发现在专项行动过程中组织不力、工作不实、的,将严肃查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责任。凡不按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总结和统计表的单位,将予以通报。
附件:1.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统计表1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6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集体学习;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理论多应用于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对于在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较少。但近两年,国外较有影响的《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以及《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等旅游研究杂志上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而很多旅游业发达、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旅游地已开始运用产业集群战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客观上存在产业联系和空间集聚的特征,在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较长且合作创新频率较快的旅游地,就可以积极应用集群战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创新是产业集群的特征,而对于旅游产业集群来说,较快的创新频率更是其有别于一般旅游地旅游企业简单扎堆的重要特征。与一般的个人发明和实验室创新不同,在产业集群中,创新的主要特点体现为通过组织问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的过程,而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创新是产业区(集群)内生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根本来源。因此,产业集群创新形成的基础是集群内流动的知识(知识外溢),而集群的集体学习机制是集群创新形成的关键。所谓集体学习机制,是指产业集群各个要素之间知识流动的渠道和作用方式。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集体学习和集群创新及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有着显著的关联性。集群通过集体学习能在集群内企业间和机构间传播、创造和积累新的技术和组织知识。旅游产业集群的产品在专利保护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别于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因此,集群学习创新的特征与集体学习机制等方面也和制造业集群存在差别。
笔者对平遥古城85个企业就企业的竟合关系和创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平遥古城已初步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因此,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及平遥古城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二、旅游产业集群学习创新特征
(一)集群学习机制是多维的
旅游产业集群的学习创新机制是多维的:从知识来源看,既有来自于群内知识外溢的学习,也有来自于群外知识和信息的学习,而且对于旅游产业集群来说两者同等重要,因为其对外部知识、信息等要素的使用可能更多;从学习渠道来看,既有企业联结形成的正式网络学习,也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社会关系交流形成的非正式网络学习;从学习主体来看,包括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以及制造业集群不同的是,政府部门在宣传促销及产品创新方面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学习方式来看,有专门学习,如专门到外地参观学习、对旅游需求市场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专门研究,也有偶然性学习,如通过“供-需”关系的主客互动和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实现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或者旅游创新主体自身作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学习;从学习的过程来看,既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干中学(Iearning bv doing)”机制,也有旅游者与经营者以及旅游企业间的“互动中学(Iearning by interacting)”机制;而从学习特征来看,既有需求促进的企业率先创新,也有企业模仿集群外先进企业或群内其它企业的模仿创新。因此,旅游产业集群的学习过程、渠道和方式是复杂的,正是这种多维学习机制使旅游产业集群在创新传播速度方面要快于制造业集群。
(二)旅游企业主要是模仿创新
企业创新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率先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模式);二是模仿创新模式。率先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研究开发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并推向市场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吸收和消化率先创新的产品或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进而开发出更优、更富于竞争力的产品或工艺的创新行为。由于旅游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抗风险能力差等创新障碍,而模仿创新具有明显的“两低一强”的特点(风险低、成本低、竞争力强),所以企业在创新时,往往会首选模仿创新。同时,由于旅游产品生产和服务流程的外显性以及旅游创新很难通过专利的形式得到保护而导致旅游创新更容易模仿,因此,旅游企业的创新有直接来自于需求市场促进的率先创新或自主创新,而更多的还是对于率先创新企业的模仿创新。这种模仿不仅仅是来自于集群内同类企业,还由于旅游行业标准化特色能从群外同类企业中模仿,如政府部门或旅游企业家在外地作为游客时能体验到同类旅游地和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整个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流程都能亲身体验,为模仿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同,后者即使能买到同类产品,但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是看不到,不能直接学到的。当然,模仿创新不是抄袭,抄袭只是原版照搬率先创新者开发的技术与产品,没有针对产品本身进行总结和分析,在产品的外观、生产工艺和甚至营销渠道没有得到任何改进,在市场上直接与率先创新者竞争的一种行为,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容易引发价格竞争甚至“柠檬市场”的产生。旅游产业集群的模仿创新是指在对率先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学习之后,结合自身产品和服务特色推出独具个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集群内部,当某一旅游企业通过创新取得“先人”收益时,其外部效应很快扩散到整个集群,其他集群企业在较低模仿成本、较明确发展路径以及较高预期收益激励下,成为创新企业的模仿者与跟随者。
三:旅游产业集群创新机制
(一)外源知识的学习和集群创新
如前所述,旅游产业集群的学习创新机制是多维的,既有来源于集群内部的知识外溢,也有来源于集群外部的知识学习;而且与制造业集群不同的是,由于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时期遗留下的旅游资源都有“公地资源”的性质,其开发利用和保护都需要政府的参与、规划和引导,因此,政府也往往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者,也是集群创新的主体。笔者主要从外部知识学习和内部知识学习两个角度探讨旅游产业集群中政府和企业的集体学习机制,来分析集群创新形成的渠道和过程。
1 政府的学习和创新。(1)学习渠道。对于政府部门主导的产品和集群整体创新来说,来自于外部的知识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政府通过对旅游市场总体状况、旅游需求市场的特征和变化以及新技术和手段在旅游业中的运用,有意识地学习,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如平遥古城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注意挖掘文化内涵是基于旅游需求市场对文化体验重视的创新,而申请为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城市和2008年的“平遥中国年”的创意则是基于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外旅游需求市场的充分了解之后,突出平遥特色的宣传促销战略和手段的创新。其次,通过政府部门对外地成功旅游地的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进行产品模仿创新,如平遥县政府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而外地的旅游部门也不断到平遥进行考察学习。从古城旅游产品开发来看,平遥古城的很多方面还是借鉴了丽江古城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文化和环境开发出新的产品;第三是上级政府部门通过旅游的规划或旅游业发展计划直接提品或宣传促销方面的创新,如南非政府和集群协会对三个旅游社区旅游产品开发的设计和创新,山西省政府和晋中市政府在全省和全市旅游规划中对于平遥古城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划和建议等。这种创意因为直接来自于上级政府部门,因此易于转化为当地的产品创新。最后,来自于研发机构的创意和设计,如在聘请科研机构做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或者政府聘请的咨询专家和合作研发机构对产品的创新,通过专家和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居民的互动形成专家和政府的对产品创新的共识,由政府部门实施产品的创新。《平遥古城旅游目的地(2005-2020)》规划中提出了在“遗产平遥”和“古城平遥”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开发“温泉平遥”、“乡村平遥”、“生态平遥”、“夜游平遥”等旅游产品体系,直接促成了2006年平遥夜晚城墙挂灯笼以及汾河温泉开发等方面的产品创新。(2)学习转化为创新的方式。对于外部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有组织学习和研究,如通过研究市场动态,通报给各旅游企业,统筹、协调市县旅游促销工作,并及时根据市场发展,提出有关旅游产业内部调整和产品创新的动议,或者把上级政府部门或专家的创意直接转化为集群产品和整体创新;另一方面,领导者个人的知识学习转化为产品创新,这种方式在我国现行制度和管理体制下也较为常见,如山东省旅游局推出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就是山东省旅游局局长蒋奎生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率先提出在潍坊举办国际风筝节,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主要是“长官意志”的创新终于取得成功。
2 旅游企业的学习和创新。笔者利用利克特5级量表形式对平遥古城85家旅游企业(经过检验后的有效问卷为85份)进行了调查,发现旅游企业学习外部知识的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见表-1)。一是和政府部门一样,经营者通过对整体旅游需求市场信息的了解,通过市场需求趋势和特征创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从媒体和广告中获得产品信息和创新信息。二是通过旅游经营者到外地参观学习或作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过程,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进行模仿创新,开拓新产品。从表-1可以看出,这种方式是旅游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均值为4)。三是通过和群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中获得创新知识,如集群地接旅行社和外地组团社的合作、外地旅行社直接与旅游产业链上供应商(饭店、景点、餐饮、交通等)的合作、群内企业与网络预订、销售商或行业协会成员的合作(如中国饭店业协会)等,如瑞典滑雪胜地Are旅游产业集群中最大的旅游企业A.R.E.AB与航空公司的联盟和合作不仅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扩展,而且为其创新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知识。四是通过与群外专家或相关机构交流或合作,如一方面通过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专门为企业安排的学术论坛、专题会议、市场分析报告、集群成员参加的其他专题论坛或研讨会等,集群成员可以从中了解最新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与群外研发机构或相关部门建立的联系获得知识和创新来源。但是,这在集群形成之初还比较缺乏,在对平遥古城调研中很多企业主表达了这方面的遗憾和愿望。
(二)内源知识的学习和集群创新
1 旅游创新主体与游客互动——需求促进创新。由于旅游产业集群整体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的服务是通过旅游者在旅游产业链上的流动消费实现的,旅游者提供的关于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知识是推动旅游企业不断学习的动力,而这种提供主要是通过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对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在企业间传播信息等方式来促进旅游企业的学习创新。
(1)通过企业与旅游者的“互动中学(Iearning by interacting)”。旅游产业集群中,由于旅游者直接消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这种消费还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因此,集群中主客互动是很频繁的。对于信息不够丰富又刚步入旅游行业的旅游企业来说,这种主客较多的互动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和最直接的渠道。Sara发现在瑞典Funasdalsfjalien滑雪胜地发展之初,正是先期到达的学生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本地家庭旅馆服务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平遥古城中主客互动促进创新的典型案例也较多,如四星级民俗客栈“天元奎客栈”在2001年春节刚开张时,第一批客人是中国社科院李姓中国女子和她的法国丈夫,他们向客栈经理姜彩虹提议把白被罩改用土花布并赠送其咖啡,就在同一年,一对法国客人说走遍县城都没找到能喝咖啡的地方,问她是否有咖啡?而她正好有李女士送给她的咖啡。法国客人一天来了四次。姜彩虹马上采购了一台半自动咖啡机,由此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之后又换成全自动的新咖啡机。后来李女士还邀请姜彩虹到她们北京的家里做客,让她明白了外国人最希望了解的中国风格是什么样的,怎么能把客栈开得更好。
(2)通过游客对产品和服务的不满或放弃消费使企业被动地进行创新。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多样性、多变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对于需求表达的方式不同,有的游客会采取与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沟通方式来表达,这对企业来说是最好的互动渠道。但是,有的游客对于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会采取激烈的方式,如表达不满、放弃消费甚至是投诉,这种方式对旅游企业的创新促进虽然是在可能会影响企业效益的情况下进行的,但这也为企业带来了压力,了解自身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不足,直接促进其服务的改善和创新。这种苛刻的消费者越多,集群企业的创新会越快,效率也会更高。通过游客需求促进的学习和创新要求旅游经营者或企业员工要有和游客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具备这种学习能力的企业就会取得好的创新绩效。
而对于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来说,主要是通过对即时游客市场的调查和旅游者的投诉等方式获得需求市场对其产品开发、管理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的态度和要求,从而进行旅游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如平遥县旅游局2006年7月策划了“万人评旅游”活动,请游客对古城的“旅游交通、环境卫生、旅游秩序和旅游服务”等几项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了解游客对平遥古城旅游业的不满和建议,针对游客环境卫生满意度仅4%的结果,2007年平遥古城加大了对环境整治的力度,并在平遥政务网上定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简报”,向本地居民和游客展示城市环境的不断改进和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创新。
2 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互动学习——合作促进创新。旅游产业集群内旅游企业互动学习主要是通过产业链上不同行业企业的纵向合作以及与同类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实现,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合作。正式合作通过合作企业间的中间要素、资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互动合作实现知识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非正式合作对于创新的促进可以通过参加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等正式渠道,如由东苏塞克斯康体生活旅游产业集群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通过建立工作站(work shop)有意识地为企业提供“头脑风暴”的机会,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是非常有效的:以前互不相识的中小企业有机会相遇,了解地方可利用的机会,分享成功的故事和共同的问题,分享认知、观点和意见,增加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协作和互补,提高企业技能和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参观、聊天等非正式渠道学习其他企业的知识和经验,在人员交往中传播知识,进行自主创新或模仿创新也是集群学习的重要渠道,这种非正式沟通对集群学习创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旅游产业集群中不同行业员工服务的对象具有同一性,而且其服务所需的技能也具有相对同一性,不像制造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工艺有较大差别,因此,旅游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之间和雇员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知识外溢和学习。通过调查显示,平遥古城14.3%的企业表示经常与同行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和相互讨论,选择偶尔与同行交流的占58.9%;通过偶尔参观同类企业进行学习的占66.1%,而选择同类企业偶尔到本企业参观的占到总数的71.4%。这种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本地化网络,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产业空气”。从表-l可以看出,“本地同行交流的启发”和“合作企业的建议”两项的均值都接近4,表明这是企业的重要创新来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的高流动性也会加快知识外溢,从表-1中也可看出,“跳槽到本企业的人员带来的经验和知识”均值超过了3,说明对于企业创新的贡献也得到较多企业的认同。
3 集群内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相关机构支撑创新。主要是指集群内企业通过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研发、金融等机构之间的互动进行学习创新。首先是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互动,政府部门通过提供市场信息、劳动力培训和教育、宣传网站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知识来源,提高群内劳动力素质,而企业通过自身的创新及与其他企业的竞合关系促进政府产品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其次,企业与教育、中介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吸引人才、人才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创新人才;最后,企业与研发部门的合作会直接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来源或知识信息。虽然在旅游创新中,来自于研发部门的创新较少,但是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获得垄断利润却非常重要。不同发展的阶段的旅游产业集群,教育、中介及研发部门对企业的创新贡献是不同的,Sara对瑞典两个滑雪胜地的研究发现,已经较为成熟的Are旅游企业与研发机构保持较紧密的关系,而这一特征在初步具备集群特征的Funasdalsfjalien则不明显。从表-1中可以看出,平遥古城旅游企业对于这种方式的创新认同率也较低,均值为3.34,虽然可能有旅游产业集群本身存在创新与研发联系较弱的原因,但更多的可能还是由于平遥古城处于集群的形成阶段,旅游研究机构较为缺乏。不过,企业选择这种方式的标准差超过l,说明企业间选择有较大差别,从调查中也显示,大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较多。而小企业则较少。另外,金融机构除了在创新资金方面会对企业予以帮助之外,在资金投入之前的对企业创新的风险评价等方面与企业的交流也会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集群知识来源和学习创新机制见图-1。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一,创新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的比较发现,和制造业不同的是,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旅游产业集群,来自于自身研发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创新较弱,而来自于需求促进的创新则占据较大份额。
第二,和制造业集群一样,旅游产业集群是有生命周期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群创新频率对于集群的推动作用不同。在集群发展的初期,是由于企业和市场的集聚以及企业间基于产业联系和本地化网络促进了集群创新,而后期集群的不断发展则依赖于创新频率的加快和层次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