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1
[关键词] 肺康复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运动耐力
COPD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渐进性的,且伴有肺部慢性异常炎症。COPD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最终容易导致呼吸功能丧失而致残,病死率高,近年来提出“综合性的肺康复治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我科对40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采用肺康复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均为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标准》的诊断标准。吸入支气扩张药后FEV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
1.3.1 氧疗 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 L/min~2 L/min,每天吸氧15 h以上,根据情况在家或医院均可。
1.3.2 呼吸训练 由呼吸科医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进行以下练习,骨骼肌放松练习;腹式呼吸:重建生理性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1.3.3 胸部体疗 进行有效的引流,胸部叩击、练习有效的咳嗽、清除气道分泌物和痰液等。
1.3.4 体育锻炼 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步行、慢跑、登梯、踏车、园艺、家务、太极拳、气功、广播体操等,强度由低到较高逐渐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时间由5 min/次~10 min/次,4次/d~5次/d,逐渐延长至每次20 min~30 min,4次/d。
1.3.5 心理治疗 COPD患者由于活动耐力下降,在锻炼过程中可有呼吸困难加重、头晕、心悸等不适,而出现恐惧、焦虑心理给予其正确的心理指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co2、Sao2水平比较(略)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略)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完成疗程,无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合理的肺康复训练指导对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减轻COPD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对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李玲.运动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4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脊柱侧凸;术后;康复训练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数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前后凸、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1]。脊柱侧凸作为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等各个领域都包含专科性强的理论,尤其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开展康复训练知识的宣教不仅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而且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共接收脊柱侧凸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女44例;最大年龄25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12.6岁;其发性侧凸52例,先天性侧凸11例,其它4例;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5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胸椎侧凸42例,腰椎侧凸4例,胸腰椎侧凸21例;术前Cobb氏角,最大120度,最小45度,平均50度。
1.2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48个月,术后Cobb氏角最大45度,最小20度,平均25度。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活动功能异常。除一例发生感染外(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发生。
2术后康复训练
2.1肺功能训练患者多有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在术后,特别是全麻后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炎,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第1天起进行肺功能训练。①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端屏气片刻再用力连续咳嗽2-3次,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②吹气球方法: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将肺内气体用力吹入气球,3次/d,每次15min;③吹乒乓球方法:将3-5个杯子装满水,乒乓球放入杯内,嘱患者将漂浮于第一个杯子内的乒乓球深吸气后吹入最后一个杯内,每次练习10min[2];④向装有水的密封瓶内吹气:方法:密封瓶内装半瓶水,将吸管一根插入瓶内,深吸一口气后将肺内气体吹入吸管,见水面出现水泡为有效,2次/d,每次15min;⑤扩胸运动:注意进行该运动时两肩尽量后伸,2次/d,每次15min。
2.2胃肠功能训练腹胀是胸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胀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3]。术后当日起,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腹部按摩法:指导病人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2次/日,30min/次。②做自主收腹、缩肛活动,3-4次/d,5-10min/次。
2.3肢体功能训练(1)术后1-3天,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脊柱轴式翻身,1次/2h。②四肢屈伸功能训练,2次/日,10-20min/次。③股四头肌舒缩运动,3次/日,10-20min/次。(2)术后3-5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颈后伸前屈、侧旋侧屈,4次/日。②耸肩活动,以肩关节为主,进行上举、外展、旋转活动,4次/日,10-20min/次。③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3次/日,15min/次。④对抗性直腿抬高运动外加阻抗力训练,3次/日,10min/次。(3)术后5-7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五点法和三点法腰背肌功能训练,3次/日,10min/次。②上肢抗阻力训练,应用橡皮筋牵拉上肢作肩上举、外展、肘屈伸活动,5min/次,3次/日[4]。(4)术后7-14天日,行飞燕式功能训练: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头肩部和双腿同时抬起背伸,形如飞燕,2次/d,30-50个/次。
2.4负重站立训练术后7-14日,可按体形制作上体支具,在佩带支具坐起无不适后可于床边站立片刻,待站稳半小时后,再佩带支具离床活动,进行负重站立训练:①在床旁进行抬腿及屈膝运动,20-30min/次,4次/日。②下蹲运动,勿弯腰屈膝下蹲,注意保持脊柱直立,3次/日。③甩腿运动,双手扶栏或叉腰,前后用力甩腿,交替进行,5-10min/次,3次/日。④倒退缓慢行走训练,10-20min/次,4次/日。⑤体侧运动:双足并拢,靠墙站立,双手中指贴于大腿外侧中线,一侧中指沿大腿外侧中线缓慢下滑,身体逐渐侧屈至极限,然后还原。脊柱向右侧弯者做左侧侧屈练习,脊柱向左侧弯者做右侧侧屈练习[5],5-10min/次,3次/日。
2.5形体训练①坐位训练:两脚平踏地面,背部紧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②站立训练:靠墙站立,双肩及髋部紧贴墙壁,抬头挺胸,收缩小腹,保持双肩等高水平。③卧位训练:睡硬板床,侧睡时双膝弯曲,两腿间夹一枕。仰卧时膝下垫一软枕。④跪位训练:左、右偏坐,轮流进行。左侧凸者,重点练右侧偏坐;右侧凸者,重点练左侧偏坐[6]。
3小结
脊柱侧凸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是脊柱侧凸康复的必要保证,把康复训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术后活动强度因人而异,应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忌简单、粗暴,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有平.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3-45.
[2]周智.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5-176.
[3]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4]李雪平,钱兴皋,刘方刚,张辅才.脊柱侧凸矫形术的康复治疗操作规程[J].现代康复,2001,5(12):86.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3
(泉州市光前医院化疗科,福建 泉州,362321)
【关键词】 COPD ;呼吸功能锻炼;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肺功能进行性降低,尤其FEVI降低为COPD特征之一。目前的研究提示稳定性COPD患者肺功能仍进行性下降而无理想药物控制,90%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都是COPD。在呼吸系统疾病中,COPD是最早运用康复治疗手段的疾病,从COPD康复训练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被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0 例,均符合COPD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56.21±3.31)岁。均符合进行呼吸锻炼条件:①必须是稳定期患者,有稳定的维持用药、支持治疗②有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③患者居住所在均为某二甲医院附近管辖范围内。1.2 方法1.2.1 对COPD 稳定期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呼吸锻炼计划,进行呼吸锻炼教育培训,直至其完全掌握并适应。嘱患者院外坚持呼吸锻炼,定期回院复查。1.2.2 患者呼吸锻炼前及锻炼6 个月后,分别监测其肺功能。测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1.2.3 呼吸功能训练:①缩唇呼气法:缩唇呼吸的技巧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吸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病人闭嘴,用鼻吸气,缩唇做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受拢,做吹口哨样的动作,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3]。 ②膈式或腹式呼吸:病人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肺部下降。另外可以在腹部放置小枕头、杂志或书锻炼腹式呼吸。如果吸气时,物体上升,证明是腹式呼吸。③控制性缓慢呼吸:能减少阻力功和死腔通气有利于气体在肺内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的比例。可在行走时,停下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行走同时缓慢的呼气。每天可重复以上的动作10~15分钟。④呼吸体操:呼吸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肢体伸展动作和一定外力,更有效的增加横隔的活动范围,改善气促症状,增进体力。第一节:单握拳并举起,举起时深吸气,放下时缓慢呼气,吸气∶呼气= 1∶2 或1∶3 或做缩唇呼吸;第二节:双手握拳有节奏的缓慢举起并放下,举起时吸气或呼气,放下时呼气或吸气;第三节:双手自然放松,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站立时缓慢呼气。第四节: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放气。 ④体能训练:定量散步、医疗行走、踏车试验、太极拳,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0 kg,连续拉10~20 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吸气,放松呼气。训练时间、次数、方法应据患者状况而定。1.2.4 训练安全保证及注意事项 要掌握运动强度,运动中学会观察心率,(一般以心率最高指标:心率=170-年龄)。如果不能掌握患者心率,可指导患者以在锻炼中不影响与人交谈为强度界限。训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发作期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康复训练者,暂停止训练,待缓解并评估后在进行康复训练。运动前后及时休息、吸氧。锻炼中注意保暖,防止产生诱因加重病情[4]。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 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各种肺功能指标用x±s 表示,用t 检验进行显著性测定。2 结果
表1 肺功能主要监测指标比较(x±s)3 讨论3.1 患者做吹哨式呼吸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气道的等压点更向气道远端推移,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防止气道陷闭[5]。缩唇呼气可提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过早陷闭,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增加潮气量,使CO2排出增多.3.2 腹式呼吸可锻炼呼吸肌的功能。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腹式呼吸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患者潮气量增大,改善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提高呼吸效能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耐力,改善肺通气功能。3.3 控制性缓慢呼吸:减慢呼吸频率,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匀状态和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的效能。锻炼后肺顺应性增强,膈肌运动加大,从而加大了潮气量,低氧血症得到改善。但是由于重度COPD患者已有明显的充气过度,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膈肌运动,并且这些患者呼吸肌已经极度萎缩、纤维化,成为呼吸肌功能损害不可逆性的病理基础。所以,虽然深慢呼吸训练方便易行,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应该根据病情决定,在循序渐进中筛选适合康复训练的患者,以免适得其反。3.4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呼吸功能锻炼后,肺功能中度COPD患者FVC、PEF、FEV1指标明显改善(P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 海滨疗养因子;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病
大部分中、重度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并出现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力降低,同时COPD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使其占据了相当大的社会医疗资源。我们拟以目前敏感性及可信度较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CRQ)[1-5],评价运动能力的6 min步行试验(6MWT)[3]为指标观察老年COPD患者应用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COPD的干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治疗组:选择2009年4―6月来我院疗养的COPD老年疗养员2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例;年龄56~73岁,平均(66±6.9)岁;病程4~15年,平均8.6年;有吸烟史者20例。排除继发性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对照组疗养员2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例,年龄56~73岁,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采用规律膳食、戒烟、自然疗养因子、康复训练疗法及心理和景观疗法等治疗2周。海滨自然疗养因子疗法为晴好天气组织患者到海边进行日光浴、空气浴30 min,1次/d。康复训练疗法,指导患者重建腹式呼吸,指导训练缩唇呼气,患者放松心情,用手按于下胸部两侧,并集中注意力,在呼气时将嘴唇缩紧,收缩腹肌的同时,用手加压以挤压两侧下胸部,吸气时即对抗所加的压力,徐徐将腹部隆起,并使下胸部向外膨隆,如此反复,20~30 min/次,2次/d;医疗步行,20 min/次,3次/d,其中中高强度训练(50%~80%最大心率PHR),20 min/次,2次/周。心理和景观疗法为生活环境舒适、起居规律、充分睡眠,按个人爱好选择参加跳舞、太极拳、下棋等文体活动,景点旅游1~2次/周[4]。
1.2.2指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开始时及第7、14天时进行CRQ、6MWT。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经过2周的疗养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CRQ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康复在慢性肺部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和科学性已经被证实,它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青岛海滨气候平稳,日温差和年温差很小,空气清新,含尘埃、微生物、过敏原很少。气压和氧分压均较高,空气中含大量的氧气和臭氧。海滨阳光幅射强,有丰富的紫外线,空气中含大量的负离子,是理想的空气浴、日光浴场。运动训练能使受训练的肌肉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运动强度和运动耐力的增加,这些变化包括:提高毛细血管密度、组织肌红蛋白,增加每个细胞中线粒体的大小、数目及呼吸酶容量,导致摄氧能力提高[5]。有研究报道除了呼吸机训练,适度的下肢运动训练能够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受能力及生存质量[6]。本次调查中,对照组虽然没有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其CRQ和6MWT指标也有较大改善,分析原因应该与海滨气候关系密切,具体还有待于对比研究,如能配合专业的自然因子使用指导及运动医学训练,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杨铮,刘晓鹏,万崇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研究概况[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91-793.
[2]吴尚洁,诸兰艳,陈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临床应用评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2):141.
[3]Hodgev VA,Aliman OI,Marinov BI,et al.Cardiovascular and dyspnea response to six-minute and shuttle walk tests in COPD patients[J].Folia Med,2003,45(3):26-33.
[4]李玲.运动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47.
[5]南登昆,郭正成,主译.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3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624,1228.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发病率等特点[1]。随着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80%左右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其致残率非常高,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2]。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续及早进行康复护理,以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患者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我院对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经CT及MRT检查确诊符合我国1995年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病情稳定、神志清楚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疾病;有严重的自理障碍;病情恶化,出现新的出血及梗死;双侧病变患者;非极性期,在院外进行过康复训练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为(61.4±2.6)岁。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为(61.2±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由责任护士组织患者与家属、护工一起观看中国康复中心录制的脑卒中康复与预防录像[4]。由责任护士及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程序,责任护士负责具体的知道。患者需在生命体征稳定后48h~7d内立即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可分为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及步行期四个阶段进行康复训练[5]。被动训练主要包括:①在床上良肢位摆放,可取仰卧位、患侧位及健侧位三者交替,每隔2h变换1次,主要以侧卧位为主,减少仰卧位,以免受颈部紧张反射及迷路反射的影响导致异常反射活动增强[6]。②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创伤活动主要以被动活动关节与患侧肌肉按摩为主,直上直下,先进行大关节活动,在进行小关节,主要包括肩胛带、腕关节、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活动幅度以不造成关节疼痛为宜。③进行床上桥式运动,主要用于锻炼腰背肌、臀肌及肱四头肌,有利于防止拖步、甩髋等病理步态的出现。④进行床上移行,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体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指导其向健侧及患侧翻身。
在患者意识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当运动障碍停止进展时,可进行坐位期训练。偏瘫对患者的平衡感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患者第一次做起时,应将床头适当摇高,以支撑患者患侧,尤其是其头部与背部,应慢慢抬高,以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帮助患者建立定向感及安全感,以利于其学习恢复平衡。如患者可做起并使用患侧手时,可鼓励其完成自我照顾活动,如在床上翻身、移动、吃饭、梳洗等,经过锻炼,除了手功能灵巧度,患者其他功能均可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
患者快速指鼻、对指、拍手等训练达到30min以上后可进行离床期训练,主要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及耐力训练;患者下肢进行屈膝及浮肿屈伸训练等。如厕、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可由患者自己解决,以提高其日常生活功能。
当患者下肢负重能力得到提高后可进行迈步训练,越过不同障碍物并继续拧上下楼梯训练,2次/d,持续45min/次左右。患者出院后需嘱其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护士进行定期随访指导。
1.3评定标准 参照Barthel指数[7]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指数包括洗澡、进食、穿衣、修饰等十项内容,共分为四个等级,最高分为100分,表示患者可基本自理日常生活;超过60分则表示有轻微的功能障碍;41~60分则表示有中度功能障碍;低于40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碍,绝大部分生活无法自理。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进行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生活基本自理26例,不能自理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2例痊愈,生活基本自理21例,不能自理17例,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人体内潜伏着神经传导通路及突触,经过核实的训练方法可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进而对损伤的传导通路及突触进行弥补。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极大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脑的可塑性,以利于调动脑组织内参与细胞发挥作用,帮助损伤组织重构及细胞再生,极大的预防了脑神经萎缩,大大促进了患者各项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了该病的致残率。相关研究表明,我国65%的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未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而选择出院回家,脑卒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约为15d[8]。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平均收入偏低,患者虽有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及训练的愿望,但是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选择出院回家。为此,医疗机构需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保证患者的康复时间,规范康复内容。鼓励患者进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本组研究中,通过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以康复训练为中心,充分发挥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改善和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康复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及致残率,促进了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家庭和社会负担的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席向朝,陈金春,李刚,等.脑卒中偏瘫患者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效果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03):231-232.
[2]陆琦.黄芪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骨骼肌含量及肌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J].2014,36(02):149-150.
[3]陈梅花,蓝琼好,李敏红,等.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04):364-366.
[4]郑萤萤,张宏斌,李宝石.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使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2):1-3.
[5]程秀燕.以任务导向的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5):184-185.
[6]张秀梅,曾诗红,戎燕,等.老年脑卒中偏瘫女性患者早期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01):97-99.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6
像鲍局长这样的因中风没能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而致残的病人不在少数。
中风是脑血管意外的俗称,分为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栓塞)和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两类,是危害性极大的常见病,死亡率高,致残率更高,最常见的功能障碍是偏瘫。据统计,中风在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100多万,现有病人500~600万,他们中有3/4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
固然,中风发生后脑组织受损伤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的必要因素,但疾病早期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训练则是落下残疾的重要因素。不少家属认为,只要将中风病人送进医院,住上院,吃上药,输上液,多加照顾,就算尽到了职责,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对中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只能算完成了治疗任务的一半,更艰巨的任务是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功能。现代康复理论认为,对急性期中风病人,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应同步进行。丹麦专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们对1197例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就开始康复训练,结果95%的病人在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在我国,据调查,中风患者能得到早期康复训练的不足6%,从未采取任何康复措施的高达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