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1

系统/疾病

主要内容

要点

一、呼吸系统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概述

(2)临床表现和病程分期

(3)治疗和预防

(二)支气管哮喘

(1)概述

(2)临床表现

(3)诊断

(三)肺结核

(1)临床表现

(2)临床类型

(3)治疗原则

(四)肺癌

(1)病理分类

(2)临床表现

 

四、女性生殖系统

(一)妊娠与分娩

(1)妊娠诊断

(2)影响分娩的因素

(3)分娩的临床经过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分类

(2)诊断

(3)处理原则

(三)产后出血

(1)病因

(2)诊断

(3)处理原则

(4)预防

(四)产褥感染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处理原则

(五)子宫颈癌

(1)病因

(2)临床分期

(3)临床表现

(4)诊断

(六)子宫肌瘤

(1)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血液系统

(一)造血系统疾病

(1)概念

(2)分类

(3)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4)诊断

(5)治疗原则

(二)输血

1.合理输血

(1)输注血液成分的优点

(2)常用血液成分的特性

(3)合理输血的原则

(4)输血适应证

(5)血液保护

2.安全输血

(1)输血基本程序

(2)输血不良反应

六、内分泌系统

(一)总论

(1)概念

(2)病因及诊断

(3)治疗原则

(二)糖尿病

(1)定义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分型

(4)综合防治原则

七、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概论

(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病因

(2)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八、运动系统

骨折

(1)临床表现

(2)X线表现

(3)急救目的和急救固定的目的

(4)治疗原则

九、儿科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

(1)常见呼吸道发疹性疾病的病因

(2)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

(3)常见并发症

(4)治疗与预防

(二)小儿结核病

原发型肺结核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三)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病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四)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肺炎

(1)肺炎的分类

(2)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表现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2)几种常见先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十、传染病

(一)病毒性肝炎

(1)病原分型

(2)临床分型

(3)甲、乙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三)伤寒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四)肾综合征出血热

(1)病原分型

(2)临床表现分期

(3)诊断依据

(五)细菌性痢疾

(1)病原

(2)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3)粪便检查特点

(4)诊断依据

(六)霍乱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七)疟疾

(1)疟原虫生活史

(2)典型间日疟的临床表现

(3)诊断依据

(4)主要预防措施

(八)日本血吸虫病

(1)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2)诊断依据

(3)病原治疗

(4)主要预防措施

(九)艾滋病

(1)病原学

(2)传染途径

(3)临床表现

(4)诊断

十一、性传播疾病

(一)淋病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二)梅毒

(1)病因

(2)分期及临床表现

(3)诊断及治疗

十二、其他

(一)无菌技术

(1)灭菌、消毒概念和方法

(2)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二)急性中毒

(1)中毒的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2

【关键词】呼吸内镜;呼吸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62―02

呼吸科是对病人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科室,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诊疗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呼吸科的现实需要,提高呼吸科的诊疗手段是当前呼吸科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医学临床诊断技术有了质的提高。首届国际呼吸内镜诊治大会暨肺癌诊疗新技术研发发表会的召开表明[1],作为呼吸科诊疗中最重要的辅助诊断仪器,呼吸内镜诊断技术在呼吸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呼吸内镜医生可以直观、准确、快速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与其他呼吸科的诊疗手段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当前呼吸内镜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吸内镜技术也会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就呼吸内镜在呼吸科诊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并探讨了呼吸内镜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 呼吸内镜技术概述

呼吸内镜是由内窥镜发展起来的新型诊断技术。其由传统内窥镜系统组成,作用于呼吸系统。其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的诊断,并通过微创技术应用实现呼吸系统的诊疗与治疗。目前,呼吸内镜主要应用胸外伤、肺癌手术前检查、肺感染、食道气管瘘等疾病。在现代呼吸科诊疗中,呼吸内镜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呼吸科诊疗准确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呼吸科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诊疗信息。在现代医疗机构中,呼吸内镜作为呼吸科诊疗的基础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为现代临床诊疗、治疗提供了准确的、详实的诊断信息,为提高呼吸科诊疗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呼吸内镜在呼吸科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2.1 呼吸内镜技术在呼吸内科诊疗的应用探讨

目前呼吸内镜技术在呼吸内科诊疗的应用主要应用与介入性肺病诊疗、内科胸腔镜与支气管镜技术的复合应用以及相关呼吸系统内科疾病的诊疗。在实际的应用中,临床医师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应用呼吸内镜进行检查。同时,临床医师还要根据患者病情对呼吸内镜技术应用进行方向指导。例如:肺部水肿患者的临床诊疗中,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呼吸内镜的诊疗方向与重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指导呼吸内镜的应用。通过呼吸内镜技术的应用以及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诊疗效率,为提高患者诊疗效率、减少患者病痛奠定基础。

2.2 在临床中应用呼吸内镜进行诊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呼吸内镜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对以下几项加以注意[2]:第一,要保证呼吸内镜诊疗患者在诊疗前 6 小时内不能进食与饮水,当诊疗结束后 2小时内不能进食与饮水。女性患者还应当错开月经期。第二,在诊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憋气感、异物感,医生应当提前将这种可能性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像医生说明。医生会妥善的处理。第三,在患者诊疗之后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丝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患者也不必恐慌害怕。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过大时则需要医生仔细检查并予以处理。第四,呼吸内镜使用之后注意消毒,第五、根据工作需要,应当配备相应的内镜及清洗消毒设施:(1)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患者安全。(2)清洗消毒设施应当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者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干燥设备、通风设备以及与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和消耗品。(3)清洗消毒液应当有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酒精等。六、严格执行清洗消毒规范。根据卫生部20(0年制定的《内镜清洗消毒及操作规范》要求,呼吸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2)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3)凡进入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的消毒,即初洗、酶洗、水洗、消毒、冲洗干燥五个步骤。(4)内镜及附件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5)所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3]。(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事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3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前景

作为呼吸系统辅助诊疗的手段,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可以有效帮助临床医生确诊患者的病因,及时的进行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呼吸内镜诊疗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步伐,例如荧光支气管镜技术、超声支气管镜技术等诊疗技术的研发成功预示着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光明的发展以及应用前景,并且随着多学科复合应用的推广,极大程度地 提高了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应用领域。荧光支气管镜技术采用蓝色激光照射下病灶的荧光性实现了病灶部位的精确显影,提高了呼吸内镜的诊疗准确性。而超声支气管镜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现代呼吸内镜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当前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未来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将会与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以多学科复合应用方式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精确性,实现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广。

4 结语

呼吸科是现代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呼吸内镜是呼吸科诊疗中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呼吸科诊疗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生通过呼吸内镜可以对患者的病情、病灶位置有更加直观、准确的了解,与传统的呼吸科诊疗方式相比,呼吸内镜可以有效的提高呼吸科诊疗的效率。从当前呼吸内镜的发展前景上看,多学科复合方式将会是呼吸内镜未来发展主要方向。可以预见,呼吸内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在未来呼吸科诊疗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利军.呼吸科诊疗技术概论[J].临床医学信息,2010(8).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3

[关键词]心音 呼吸音 听诊器

一、概述

1.电子心音听诊器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听诊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听诊器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心音和呼吸音的听诊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诊断手段之一。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准确性高、波形实时显示、能同时听诊心音、简单易用、成本低、体积小的装置,让临床医生在心脏听诊的同时能看到相应信号的波形图,以便对病人的病变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和诊治。

2.心音听诊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心音信号的分析与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51(第一心音)和S2(第二心音)的生理病理研究;②对人工心脏瓣膜的无创伤检测;③对心音微弱成分(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的分析研究;④分析心脏杂音的频率变化规律;⑤从一个心动周期中定位提取心音成分;⑥对心音传导机制建模。

在传统的稳态分析方法基础上,增加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典型的心音时颇分析有短时傅立叶变换、自回归模型、维格纳分布、小波变换等,人们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第一心音分析、第二心音分析、心杂音分析,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心音产生机理和组成。心脏的瓣膜和大血管在血流冲击下形成的振动,以及心脏内血流的加速与减速形成的湍流与涡流及其对心脏瓣膜、心房、室壁的作用所产生的振动,再加上心肌在周期性的心血活动作用下其刚性的迅速增加和减少形成的振动,经过心胸传导系统到达体表形成了体表心音。心音中常包含心内噪音、呼吸噪音、体表噪音和心胸系统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心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传统听诊器的不足提出了电子心音听诊器的设计思想。

二、电子心音听诊器设计要求

1.心音信号技术指标。心音幅值:30-6OmV;心音频率:20-600HZ;心率:75次/分。

2.电子心音听诊器技术指标。工作环境:温度:+5-+4O℃,相对湿度:

输入方式:心音探头各一个;输出方式:耳机或音响输出,示波器显示;

滤波频响:心音:20-15OHz;放大器增益:心音:100倍以上。

3.系统设计要求。易操作、低功耗、低成本、可靠性、便携性、抗干扰

三、电子心音听诊器内部设计

1.心音探头。(1)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当声波传到振膜时,膜片发生相应振动,改变了电容器极板之间的距离,使电容量C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两端的电压也相应变化。由于R的阻值很大,充电电荷Q来不及变化,这样就把声能转换成了电能。(2)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腔体设计。传声器是心音和呼吸音检测的关键部分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心音和呼吸音信号的提取质量。另一个影响心音和呼吸音信号提取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传声器与体表的声祸合方式。当用传声器检测心音和呼吸音信号时,传声器与体表皮肤的耦合形式不同,会给测量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使用传统听诊器集音腔体,在导音橡皮管末端接驻极体电容式传感器,完成心音探头设计。

2.初级放大模块。从心音呼吸音传声器输出的是非常微弱的交流小信号,根据我们使用的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的敏感度,心音信号的幅值为:30-60mV,这种大小的信号不能满足滤波模块的要求,必须进行信号的放大处理。这里使用的是TI工公司生产的一款运算放大器芯片LM358。

初级放大模块电路。通过电阻、电容和+5V电源传声器供电;电容有两个作用:作为隔直电容,使电容两端直流电压不会相互干扰,二作为耦合电容,交流小信号可以通过电容传送给后面的运算放大器,进行电压放大。

3.滤波模块。心音的频率范围是20-600HZ,主要集中在20-15OHz范围内,信号的主要干扰源之一的工频50Hz在心音的频率范围,所以我们可构造低通-50Hz陷波滤波器网络,截止频率分别是0 Hz和15OHz,中间滤除工频50Hz对心音信号影响不大,20Hz以下基本为直流信号,对心音信号影响也可以忽略,所以不专门设计高通滤波器。

4.再放大模块。在滤波模块后我们又设置了再放大模块,进行信号的再放大处理,不会把一些干扰噪声也同时放大,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在再放大模块中我们仍然使用运算放大器芯片LM358。

从再放大模块出来的信号可分两路:一路外接示波器进行波形显示,另一路送到功率放大模块驱动耳机。

5.功率放大模块。电子心音听诊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对心音的听诊,帮助医生诊断病情。然而心音信号经过再放大模块后,电压幅值己经达到示波显示的要求,但它尚不能驱动耳机发声。必须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才能实现听诊功能。

在这里我们使用NS公司生产的LM386作为集成功放电路, LM386的功能和特性作看参阅相关资料。

6.功率放大电路。可参照一般的功放电路。

四、设计浏览及展望

本论文主要完成电子心音听诊器的硬件设计,包括心音呼吸音探头、初级放大模块、滤波模块、再放大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努力和研究,己经完成了系统的整体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以后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和努力:对该设计进行数字化扩展,包括液晶显示波形,并可以对波形进行存储和回放。其次在本设计中,虽然对心音和呼吸音进行了硬件低通和陷波滤波,消除了部分噪声交叉干扰,但由于心音和噪音之间存在频谱上的重叠,不能用硬件滤波的方法得到纯正的心音和呼吸音信号。有研究者证明,可以用小波和自适应滤波法来减少这种频谱上重叠的干扰。今后需研究并设计出一套比较好的滤波去噪算法,得到相对纯正的心音信号,使听诊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单亚娅,赵德安.新型可视电子听诊器的研制.微型机与应用,2005.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4

结论 小龙虾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食用部位、气温、小龙虾加工方法、食用数量可能是食用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rhabdomyolysis syndrome in Putuo district in Shanghai

XinLi1,Raoming-Li1,Shuguang-li2,Xiaolei-sun1,Jiawei-Zhang1, Chao-Yu1,Ruoyao-Yin3 Chao-Yu1, Sihao-Gao3

(1.Putuo district Market surveillance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200333;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3. Health medical College of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habdomyolysis syndrome, in order to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yfish and rhabdomyo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second class above general hospital collection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jurisdictions crawfish rhabdomyolysis associated with syndrome cases, and to conduct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to eat small lobster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test results for descrip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sults Rhabdomyolysis patients in clinic are more accompanied by a variety of underlying disease.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cases, with the basic disease was followed by disease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 mental system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food borne disease/chemical drug poisoning disease of digestive system, urinary system disease, and; Clinical symptoms from more to less of sequence for muscle pain, muscle weakness, fever, little/no/hematuria, diarrhea, nausea, vomiting and abdominal pain. And at the basis of the patient has a lot to do; Rhabdomyolysis incidence and age levels are related, not eating crayfish disease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diseases, the onset of older; Rhabdomyolysis onset time not sure, all can happen all the year round; 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basic diseases. All cases of creatine kinase (CK),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a significant rise in myoglobin. The patients who eating crayfish were less than 60 years old. The main ages of pathogenesis are between 20 and 40 years old; Crawfish rhabdomyolysis associated morbidity and hierarchy, gender, age have nothing to do; Dye the hair, allergies, sports, history of stroke, drinking rhabdomyolysis were caused no effect by small lobster; The incubation period for 3 h shortest, the longest for 6 h, the median is 4 h. A significant rise in myoglobin; All crayfish rhabdomyolysis associated patients and 37 degrees Celsius,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but the lowest temperature at 32 degrees Celsius; Eating shrimp head are more vulnerable to disease; Edible ice crawfish has the greatest number of rhabdomyolysis, followed by the consumption of 13 sweet taste, other taste eaters are not sick; The onset of crayfish rhabdomyolysis associate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eating frequency; All after eating crayfish of rhabdomyolysis cases had more than 1 kg crawfish.

Conclusion Crawfish is one of the pathogenic factors of causing rhabdomyolysis syndrome, but is not the only pathogenic factors. temperature, lobster taste, consumption quantity is small lobster rhabdomyolysis syndrome caused by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crayfish, Rhabdomyolysis syndrom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 RM)是指一系列因素导致横纹肌细胞损伤、细胞膜通道及其供应能量异常的多种病理性改变, 致使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 细胞内容物露出, 包括肌红蛋白(myoglobin, 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等酶类以及离子和小分子毒性物|,常常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ARF)。2016年7月31日,一家五口食用了我区内某店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又有市民在辖区内另外一家店食用小龙虾后去医院就诊为横纹肌溶解症。为了解小龙虾食用后横纹肌溶解症以及横纹肌溶解症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收集了上海市普陀内所有二三级医院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以期明确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的特征。

1.材料与方法

(1)临床病例调查:病例来源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上海市普陀区在辖区二级以上医院。对收集到的所有横纹肌溶解症确诊病例做回顾性调查分析。

(2)消费者调查:

病例临床标准:

高度怀疑:有典型病史(包括可疑病因、肌肉表现及尿色改变);尿常规有“血”,但镜检无红细胞或少量红细胞;血清肌酶高于正常值5倍,通常肌酸激酶(CK)>10000U/L,乳酸脱氢酶等也升高,但无明显心脏疾病或同功酶也升高提示为骨骼肌来源。

确诊有赖于血或尿的肌红蛋白的测定:免疫化学法最敏感;放免法正常水平:血肌红蛋白为3~80ng/ml,尿为3~20ng/ml;尿肌红蛋白浓度≥250ug/ml(对应于约100g肌肉损伤),则尿液颜色明显改变;部分病例血或尿中的肌红蛋白增多并不能被及时检测到,因为横纹肌溶解后肌红蛋白释放早,肾功能正常时清除快,即亚临床型横纹肌溶解。

病例资料:来源于辖区内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并在辖区内两家店食用小龙虾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其中,A店所购龙虾来源于H地,B店所购龙虾来源于J地;

对照组资料:来源于在A 和B两家店食用小龙虾未患病的消费者,由调查者向店家确认确曾与病例同天在此店食用过小龙虾的消费者,由监管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所有数据录入EXCEL2010软件,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病例收集

经到辖区内二级以上共计7家综合医院进行调查,2015年10月-2016年9月,上述医院共接诊横纹肌溶解症病人53人,其中食用小龙虾后发作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人9人,占到全部病例的16.98%。

A、B两店共有7 例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潜伏期最短为3 h,最长为 6 h,中位数为 4 h;上述两家饭店诊断为小龙虾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均不伴有基础性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肌肉疼痛、肌肉无力感、少/无/血尿。所有病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显著升高,医院给予补液,碱化尿液, 抗氧化,保肝, 抗感染等治疗后,所有病例均预后良好。

2.2 描述性研究结果

2.2.1 基本分布

2.2.1.1 临床收集病例

本次调查的53名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中,男性发病35名(66.04%);女性18名(33.96%)。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有9人。其中,男性3名(33.33%);女性6名(66.67%)。经统计学检验,食用小龙虾的男性横纹肌发病与女性有显著性不同(p=0.023

年龄最小16岁,最大97岁,平均年龄51.70岁,中位数48岁。60岁以上的患者达到23名,均未食用过小龙虾,占到所有发病人数的43.40%。食用小龙虾后发病的年龄均小于60岁。主要发病的年龄段为16-54岁。平均年龄36.37岁。未食用小龙虾后发病的年龄集中在18-97岁,平均年龄为66.89岁。经统计学检验,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的年龄构成比和年龄层级有相关关系(r=0.459, p=0.00

2.2.1.2 发病现场收集病例

A小龙虾店:

病例组:共5人。男2人,女3人。平均年龄30.8岁,中位数27岁,最小16岁,最大49岁。

对照组:共25人。男12人,占调查人群48%,女13人,占到调查人群的52%。平均年龄25.96岁,中位数27岁,最小14岁,最大的40岁。男性和女性横纹肌溶解症患病无显著性差异(p=0.085>0.05)

B小龙虾店:

病例组:共2人,男1人,女1人。平均年龄26岁。

对照组:共10人。男3人,女7人。平均年龄35.90岁,中位数35.50岁,最小23岁,最大50岁。男性和女性横纹肌溶解症患病无显著性差异(p=0.142>0.05)

食用J地和H地小龙虾的不同性别横纹肌溶解症患病无显著性差异。(p=0.142>0.05);食用小龙虾后发病年龄均小于60岁(20-40岁)。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发病和年龄无相关关系(r=0.147, p=0.062>0.05)各年龄层因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无显著差异。(p=0.062>0.05)

2.2.2时间分布

食用小龙虾发病的病例在发作地点上有明显的聚集性,所有病例均发生在7月底和 8月。2016 年8月1日收到的有关于金沙江路某火锅店的5例病例是在7月30日晚 19 时进食龙虾, 7月31日凌晨11时至2 时陆续发病。2016年第6例病例 8 月 2日 在真光路的某饭店19 时进食龙虾, 3日1时发病就诊。2016年第7例病例 8 月 3日 在真光路该饭店19 时进食龙虾,4日0时发病就诊。2016年第8例病例在新会路的某饭店19 时进食龙虾, 4日1时发病就诊。第9例食用地址在外区。9 例小龙虾相关病例潜伏期最短为3 h,最长为 6 h,中位数为 4 h。

2.2.3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2.3.1 基础性疾病信息

谋1可知,横纹肌溶解症病人出现的临床症状从多到少依次为肌肉疼痛、肌肉无力感、发热、少/无/血尿、腹泻、恶心、恶心、呕吐和腹痛。经统计学检验,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和非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01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在临床上多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从表2可知,按照患病人数多少排列,患有的基础性疾病依次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3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2)、精神系统疾病(10)、呼吸系统疾病(8)、食源性疾病/化学药物中毒(7)、泌尿系统疾病(6)和消化系统疾病(5)。由此可见,每个患者都不止有一个以上的基础性疾病。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仅有7例。诊断为小龙虾食源性的另外2例横纹肌溶解症,1例伴随急性胃肠炎,1例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经统计学检验,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和非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患有的基础性疾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

所有病例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升高。检出范围350―14870 U/L,均值3561U/L;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显著升高,检出范围为28.5―770 U/L,均值为187 U/L。肌红蛋白>1000 μg/L。医院给予补液,碱化尿液, 抗氧化,保肝,抗感染等治疗后,所有病例均预后良好。

2.2.3.2染发史

在A店食用小龙虾未发病的消费者,在最近1年内有7人染过发(16.67%);在B店未发病的消费者,有4名消费者曾在最近一年内染过发(33.33%)。染发对横纹肌溶解症发病无影响。(p=0.248>0.05)

2.2.3.3献血/ 过敏史

临床调查的53例横纹肌溶解症病人均在一年内无献血史,A/B两店消费者也无;有2人有药物过敏史,均为青霉素,占到发病人数的3.77%;无食物过敏史。所有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患者均无过敏史。

在A店消费的未患病消费者,无消费者有过敏史;在B店消费的未患病消费者,有1名消费者有过敏史。经检验,过敏对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无影响(p>0.05)。

2.2.3.4运动情况

在A店消费的未患病消费者,有2名消费者曾剧烈运动过(6.67%);在B店消费的未患病消费者,有3名曾剧烈运动过(25%)。剧烈运动对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无影响(p>0.05)。

2.2.3.5当日气温情况

发病当日最低气温3摄氏度,最高温度为37摄氏度。平均温度为26.32摄氏度。经统计学检验,食用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与非小龙虾食用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发病当日的最低(p=0.000

消费者在A和B两家店食用小龙虾的当天,最高温度均为37℃,最低温度均为32℃。

2.2.3.6献血/中暑情况 当日消费者均未一年内献过血,且食用小龙虾当日未中暑。

2.3 消费者饮食情况调查

2.3.1喝酒情况

对照组消费当天,有14人饮过酒。其中,9人饮用过啤酒,1人饮用过白酒,1人饮用过黄酒,1人饮用过红酒;病例组均未饮用过酒。

2.3.2食用小龙虾的频率

无论小龙虾的产地是哪里,食用小龙虾的频率不同的小龙虾发病有显著性差异(p=0.000

2.3.3 食用小龙虾部位的情况

从表4来看,食用小龙虾虾头和不食用虾头的人群发病有显著性差异(p=0.000

2.3.4食用小龙虾的新鲜度

新鲜的小龙虾虾体清洁,外壳色泽鲜亮,虾黄呈自然色;虾头与虾体连接紧密牢固,头胸部与腹部连接膜无破裂。虾肉坚实、有弹性,尾节弯曲性强,有虾腥味。无论小龙虾的产地是哪里,食客均食用新鲜的小龙虾。(p=0.105>0.05)

2.3.5 同餐是否食用其他海鲜

无论小龙虾的产地是哪里,食客均未食用过其他海鲜。(p=0.607>0.05)

2.3.6 小龙虾口味

由表5可知,食用冰镇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较高,共计7人(16.67%);其次为食用十三香口味的,共计2人(4.76%)。其他口味食用者均未患病。经统计学检验,食用不同小龙虾口味两群消费者发病无显著性差异,与地域无关。(p>0.05)

2.3.7 小龙虾单次食用量

所有因食用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均食用了2斤以上小龙虾。从表6来看,食用数量和食用小龙虾后横纹肌溶解症患病人数构成比有相关性(p=0.000

3.讨论

本次调查的因食用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无基础性疾病且无过敏史。因食用小龙虾后,横纹肌溶解症发作的共有9人,其中7人无任何合并症,这与哈夫病的特征相符。另外2人,1例伴随急性胃肠炎,是食用小龙虾后伴随的症状,临床症状与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消化道症状相同;另外1例伴随上呼吸道感染,不能明确与食用小龙虾的先后顺序。因而有合并症的此2人不能将其归为哈夫病病患。【1】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在临床上多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按照患病人数多少排序,患有的基础性疾病依次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食源性疾病/化学药物中毒、泌尿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据现有文献报道,有关于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已知的就有140多种,但关于基础/伴随疾病的排列顺位尚未见报道。食用小龙虾后患病的患者无基础性疾病且无过敏史。本次调查食用小龙虾后横纹肌溶解症发作的病人占到所有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16.98%,在横纹肌溶解症发病原因及合并症排名第五。说明小龙虾并不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最主要的原因。【2-4】

横纹肌溶解症的潜伏期不定,这与基础疾病有关。而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症潜伏期最短为3 h,最长为 6 h,中位数为 4 h。所有病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显著升高。【4-15】横纹肌溶解症病人出现的临床症状从多到少依次为肌肉疼痛、肌肉无力感、发热、少/无/血尿、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而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肌肉无力感、少/无/血尿。由此可见,非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的症状与病人所患的基础疾病有很大的关系。

这次调查中的食用小龙虾的男性横纹肌发病高于女性。食用小龙虾后横纹肌溶解症发病的年龄均小于60岁。主要发病的年龄段为20-40岁。这与小龙虾的消费人群有直接的关系。小龙虾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年人,尤以男性居多,因而而横纹肌溶解症发病构成比和年龄层级有相关关系,。未食用小龙虾发病的患者发病有基础性疾病,发病年龄较大,这从一方面说明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的病因很多。

横纹肌溶解症发病时间不确定,全年均可发生。食用小龙虾者后发病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则主要集中在高温时段(32摄氏度以上),这与小龙虾消费的季节有明显关系。小龙虾每年4月底上市,到9月底下市,尤以夏天的消费量巨大,这与本次调查收集的病例发病全在高温时段是吻合的。此次对横纹肌溶解症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染发、过敏、运动、中暑史、饮酒对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均无影响。

食用小龙虾发病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人均有以下特征:

(1)食用虾头和虾线的人更容易患病。在我们同期的调查实验中测定发现虾头和虾线所含的致病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均超标,且虾线作为小龙虾的消化器官本来就沉积着各种毒素,因而我们不能排除哈夫病的致病因子就存在在虾头和虾线中;

(2)所有食用小龙虾后患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均食用了2斤以上小龙虾.这次调查发现,食用2斤以下龙虾的食客未发现有患病者。食用2斤以上者,食用的越多发病的人数越多,经统计学检验食用数量和食用小龙虾后横纹肌溶解症患病人数构成比有很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二者存在着剂量效应。

(3)食用冰镇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和十三香口味的消费者易患病。冰镇和清蒸小龙虾受蘸料成分构成影响,携带的菌落总数变化水平较大。十三香小龙虾点菜食用的频率较大,这与小龙虾食用量有很大关系。

(4)所有因食用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食用的频次并不高,均为每周食用1次以下。相反,使用频率高的消费者未患病。说明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和食用频次无关。

由于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发病率较低,可收集到的病例数有限,此次调查无法进一步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的研究。若对横纹肌溶解症病人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还需未来继续收集病例详细信息,并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

发现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要积极快速就诊,避免耽误病情。根据病史应该首先想到、认识及检查血(肌酶谱、肌红蛋白)、尿进行确诊,去除诱因,积极补液促进排尿、碱化尿液,能防止病情加重,如达到透析标准,及时透析治疗。横纹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是可逆的,所以要抓住救治时机积极对患者M行治疗。

4.结论

小龙虾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食用部位、气温、小龙虾加工方法、食用数量可能是食用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绕明,李欣,厉曙光。食用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上海预防医学,2016,28(11):818-822.

【2】马宁,李凤琴,李宁等。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概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6):564-570

【3】苏磊,孟繁苏. 横纹肌溶解的病理生理及诊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1:

1231-1232.

【4】 YUMUL R,STEEN S N,OSIBAMIRO-SEDUN A,etal.Rhabdomyolysis:a historical review with two illustrative cases[J].Trauma Care,2004 ,14 :143 -147.

【5】Bagley WH,Yang H,Shall KH.RhabdomyolysislJ.Intern Emerge Med,2007,2(3):210-8.

【6】Larbi EB.Drug―induced rhabdomyolysis[J].Ann Saudi Med,1998,18(6):525―30.

【7】Patel DR,Gyamfi R,Torres A.Exert ional rhabdomyolysis and acute kidney injury]J].Phys Sportsmen,2009,37(1):71―9.

【8】Schmidt GA,Hoehns JD,Purcell JL'el a1.Severe rhabdomyolysis and acute renal failure secondary to concomitant use of simvastatin,amiodarone,and atazanavir[J].J Am Board Fam Med,2007,20(4):41 1-6.

【9】Malinowski DJ,Slater MS,Mullins RJ.Crush injury and rhabdomyolysis[J].Crit Care Clin,2004,20(1):171-92.

【10】Wang YM,Zhang Y,Ye ZB.Rhabdomyolysis following recent severe coxsackie 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one case report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RenFail,2006,28(1):89-93.

【11】Shanmugam S,Seetharaman M.Viral rhabdomy0lysis[J].South Med J,2008,101(12):1271-2.

【12】Khan FY.Rhabdomylysi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th J Med,2009,67(9):272―83.

【13】Patel DR,Gyamfi R,Torres A.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 and acute kidney injury]J].Phys Sports med,2009,37(1):71―9.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5

【摘要】过敏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咽喉部位的,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过敏性疾病,临床上多出现咽喉肿痛、咽部瘙痒、干咳等症状。为整个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部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大约90%的过敏性咽炎患者,都是由过敏导致的。目前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以抗炎、抗过敏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一般药物治疗都是无法很好控制。过敏性咽炎患者的都以饮食控制为主,虽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具体研究数据表明沙棘汁在治疗过敏性咽炎上有很好的疗效,笔者从2006年就开始就沙棘汁配合蜂蜜治疗过敏性咽炎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饮食疗法 过敏性咽炎 沙棘汁治疗

过敏性咽炎1是一种发生在咽喉部位咽部黏膜的炎性的过敏性疾病,常常与鼻炎、咳嗽等同时,病原菌通过呼吸系统从鼻腔、口腔然后到达咽部,使咽部粘膜受刺激。虽然此类疾病不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呼吸系统的多种问题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咽炎的病程发展缓慢,早期不易明确诊断,但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配合相关的仔细咽部检查,必要时采用纤维鼻咽镜检、摄颅底X线片、颅脑CT或磁共振查甚至活检,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过敏性咽炎无明显症状表现,症状典型时有发烧、白细胞数改变等伴随情况。西药抗生素滥用会导致咽喉部菌群失调,引起抗药菌性生成,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致使病情难以治愈。笔者就2006年开始研究沙棘汁配合蜂蜜治疗过敏性咽炎,现将研究结果报告进行如下概述。

1. 沙棘与蜂蜜现代医理学研究

沙棘2生于高海拔阳坡、沙漠地区河谷阶地、平坦沙地和砾石质山坡。沙棘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食物,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止咳平喘、健胃消食、活血散瘀、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3,沙棘果实主要含有黄酮类、脂肪酸、维生素群、非皂化几大类,沙棘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对免疫系统的多环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能力,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这是由于沙棘黄酮等有效成份具有清除人体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其中黄酮类成分有: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β-rutinoside),芸香甙(rutin),紫云英甙(astragalin)以及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为甙元的低糖甙。异鼠李素及其糖甙、槲皮素、山柰酚等7种黄桐物质,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效能。同时蜂蜜中含有的多种酶和矿物质,与沙棘共同使用,发生协同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2. 沙棘汁配合蜂蜜治疗过敏性咽炎

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诊断为的患者145例,患者年龄15-70岁,患者男75例,女70例,病史2-20年,伴随症状为咽痒咳嗽难止、红肿疼痛、呼吸时咽喉有灼热感。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后,同意使用沙棘汁配合蜂蜜治疗。具体操作为将沙棘果清洗晾干,榨汁,冻于冰箱,每日取一勺沙棘冻汁,加一勺蜂蜜(10ml)后兑水50ml饮用,每天服用3次,以半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经2-3各疗程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随访,在患者治疗期间坚决摒弃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食刺激性食物,少食油炸、腌制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无花果等,西瓜则清热、利咽、消渴。结果显示:145例患者中,症状有明显改善患者33例,有所改善57例,总有效率为62.1%。伴有刺激性干咳症状的过敏性咽炎患者97例,服用后咳嗽症状有效率为74.2%(72/97)。

3. 讨论

沙棘果实4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含维生素C 500mg-400mg、维生素E 250mg-400mg、维生素B10.05mg-0.3mg、维生素B20.03.g-0.15.g、维生素B120.2mg-0.88mg,被誉为天然维生素的宝库。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有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并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沙棘黄酮等有效成分能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降低高血压、降低高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软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所以说沙棘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多种,可以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防治,特别是对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率更是高达94%。同时沙棘中提取的沙棘油富含VE、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β-谷甾醇、不饱和脂肪酸等,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损伤的组织恢复,还可阻止皮下组织炎症的发展,抗炎生肌,对控制炎症感染也有很好作用。

沙棘在传统5医学理论中就具有止咳平喘、利肺化痰的作用,对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哮喘、咳嗽多痰等呼吸道系统疾病均有很好作用。其作用主要与沙棘中挥发油类化合物消炎,促进毛细血管血液循环作用有关,对新陈代谢及免疫系统的作用 。而本文的研究也显示,对过敏性咽炎总有效率为62.1%,对伴有刺激性干咳症状的过敏性咽炎患者有效率为74.2%(72/97)。沙棘汁配合蜂蜜治疗过敏性咽炎是可以用于临床使用的,但更进一步的资料需要更多的学者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元珏, 呼吸内科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9.

[2] 于德忠,沙棘的生物学特性:[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9.

[3] 黄铨,沙棘的药用价值研究: [M]中国药典,科学出版社,2010:347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6

关键词:雾霾;防控;健康促进;对策

1雾霾的发生

地球大气是由干洁大气(即干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等三个部分组成的[1]。固液态杂质以微粒状态悬浮在大气中,包括气溶胶粒子和污染物质,其中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3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污染物质由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造成。雾霾是人类活动过程中大气污染物质和内部构成发生变化而出现的气象现象,能见度低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2]。雾霾发生范围与强度受气候、地理、大气污染物排放等多重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形成和发生的主要因素。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PM2.5浓度上升,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的总称[3]。烟(粉)尘是PM2.5的主要来源。2014年我国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56.1万吨,占全社会烟(尘)排放总量的83.6%[4]。在遭遇雾霾时,有害物质的垂直高度可从地面延升到空中几千米[5]。高怡等分析了重雾霾过程沙尘气溶胶传输变化[6],认为冬季华北地区出现的雾霾污染是高空西北气流传输的沙尘(较沙尘暴小很多)与较高背景浓度的人为污染物快速混合的结果,当遇到近地面的南向风或东向风传输的水汽后,重雾霾过程随之出现。另外,王咏梅等采用Kendall-tau和相关分析法研究山西雾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认为气候变暖对霾和烟幕天气的影响不容置疑[7]。

2雾霾对健康的影响

2.1雾霾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英国在1925年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雾霾,前后两个月共造成1.2万人死亡[8];20世纪50年代,洛杉矶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很多居民因此罹患疾病[9]。吸附在PM2.5上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机物是PM2.5毒性的主要来源[10],也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乃至神经系统等,同时与肺癌的发生也有关系。近期研究结果[11]证实了大颗粒物质(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致病机理,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细胞自噬行为与雾霾导致的气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的浓度水平与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易感人群、儿童和老人。PM2.5浓度水平每增加10微克/米3,引起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和肺炎死亡率分别增加2%、3%和4%[12]。PM2.5高浓度暴露对人群急性支气管和哮喘的患病率影响较大,高浓度颗粒物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支气管炎影响与内科门诊尤为严重[13]。邢麟等[14]通过分析冬季受雾霾天气影响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老年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认为空气污染的长期刺激严重时可引起肺心病和心血管疾病,老年群体受雾霾污染的空气在含氧量、气压等均呈下降趋势,容易引起心肌细胞萎缩、心脏泵效率下降,进而导致血管痉挛、心肌负荷加重和心肌供血不足[15]。雾霾污染范围、程度、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构成等诸多因素是急慢性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大气污染是由慢性炎症牵连起来的一个疾病三角关系[16],而气溶胶中硫酸盐、黑炭等颗粒物本身就是致癌物质,同时在颗粒物的表面还能吸附大量的重金属,对健康危害很大[17]。PM暴露与机体免疫性疾病有关,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改变细胞反应机制[18]。

2.2雾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源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等引发的资源禀赋能力下降、环境承载力减弱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气候变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成为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雾霾污染在内的大气污染,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问题,包括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健康状态。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或者群体对空气污染的知觉主要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决定,同时受压力、烦躁、焦虑等因素的影响;应激事件的回忆常常与污染知觉联系在一起,压力感越强的人,越可能因为污染而急躁,症状表现在情绪困扰与心理健康方面[19]。空气污染将造成脑的功能下降,自然会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和对他人的感觉;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出空气污染等级与精神病院入院标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20]。空气污染还会增加人们的挫折感,会诱发抑郁、愤怒、焦虑等症状发生,甚至出现精神紊乱。按照中医理论的解释,人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肝疏泄气机的功能,气机不通畅又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导致人们出现胸部、肋部饱满胀痛,没有食欲,或者进食后总不消化等感觉[21]。雾霾可被视为一种持续性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的应激源。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情绪、情感和行为困扰,如焦虑、忧郁、急躁、易怒、无价值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等。因此,雾霾应对既涉及生态环境的治理,又涉及公众心理行为的干预。

3雾霾污染防控策略

3.1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干预策略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雾霾是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根源。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将科学、技术、社会管理联合起来共同应对[22]。为应对雾霾等大气环境污染严峻形势,我国通过经济、行政、法律和生态建设等策略治理大气污染,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大气保护行动,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全球大气环境安全。

(1)经济社会领域,采取改革、调控、优化和引导等综合措施。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发挥经济领域维系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的基础作用和主体作用,以及社会责任和社会行为。积极促进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推动高新技术、服务业、环保等产业领域快速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城镇化,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善资源税制改革,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量、提高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改善城市能源清洁化率等[24]。全面推广居民用水、气、电阶梯价格等领域改革,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方式,推动全民节能减排。

(2)法制环境领域,完善法律、法规、质量和标准等环保法律体系。

2012年2月,国务院新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指标,首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生效实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实施,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为保障,依法依规打击大气污染等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遏制大气污染加剧的趋势。

(3)生态建设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学者何爱平等通过“利益—行为—制度—激励”的理论框架分析提出在经济主体行为转变、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机制、协调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等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5]。2015年4月,国家印发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保障人体健康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渐消除重污染天气,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4)国际合作方面,采取行动共同维护全球大气生态安全。

我国积极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开展全球大气治理与保护行动,发挥重要角色促成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参会国达成了《巴黎协定》。稳步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合作项目,即由发达国家缔约方提供额外的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施项目,获得温室气体核证排减量(certificatedemissionreductions,简称CERS)来抵减量化减排指标的机制[26]。通过国际多边谈判与合作,旨在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等行动,保护大气生态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干预策略

雾霾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实施治理雾霾污染及大气保护行动策略看,治理雾霾必将收到预期效果。雾霾污染预期在未来十数年内仍会不同程度地在中国发生,因而如何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应对雾霾天气显得尤为重要[27]。在医疗卫生体系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的时期,要在开展雾霾的“认知—行为”干预的同时,从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险保障、健康保健产业等三方面同步开展雾霾污染等相关环境性疾病的健康促进工作。

3.2.1公众应对雾霾的“认知—行为”干预

环境应激理论认为,控制感是一个重要的应激调节变量。如果公众能够把握更多有关雾霾的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有效应对将要发生的情况,这种控制感能够减轻雾霾带给人们的应激反应。而应激评估与应对的过程包括初级评价与次级评价。对应激源的评价属于初级评价,对应对策略的评价属于次级评价,增强应对策略也是减轻应激反应的有效方法。因此,公众雾霾应对的策略为:获知更多的与雾霾有关的知识与信息,掌握雾霾应对的可行的策略,增强控制感及应对能力。人们是否会改变行为来避免污染的影响取决于他们对空气污染的性质及危险性的看法以及在健康方面的看法[28]。通过“认知—行为”干预,促进社会组织,以及个体、群体健康行为改善,弥补环境健康陷阱,即:不能因为雾霾污染而在认知与行为上被适应,而忽视或轻视环境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环境教育,是使个体或群体、企业等知晓雾霾污染的实质问题是什么,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通过做出什么态度和行为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抵御雾霾污染伤害,以及遏制污染程度的加重趋势,因此需进行环境健康促进教育。提倡人们开展适度体育锻炼、保证充分睡眠、合理膳食、减少吸烟及酗酒等不良行为等,提高健康素质;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得人们具备正确认知雾霾污染的态度,做出积极的社会行为响应。如:实施集中供暖、燃气供暖、机动车辆油改气、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垃圾回收利用等,除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外,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消减雾霾污染也很有必要。提倡人们出行以步行、乘坐公共交通为首选,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为雾霾污染治理和大气保护尽一份力。提倡人们节约利用生活物品,如使用环保购物袋、自带购物袋等,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上,直接或者间接地为防控雾霾污染和大气保护做贡献,进而减少大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程度。在行为干预方面,还可以借鉴生态环境心理学中的先行策略与后继策略。先行策略如在公共场所做环保宣传、通过有说服力的消息来改变公众对环境的态度、通过提示牌、大众传媒等让公众明白如何做可以是支持环保的;后继策略如通过奖励支持有益行为,通过惩罚增加行为代价来减少有害行为、通过对能源消耗的反馈,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等。

3.2.2社会健康保健体系的构建

3.2.2.1重视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

围绕“预防为主”的大卫生格局建设,发挥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在环境性疾病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当中的基础。从加强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考虑,适时修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气污染病实验室建设和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政府投入力度,增加环境疾病预防工作性经费预算支出,在硬件设施和经费保障上更好地开展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从重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肺癌等疾病相关的生态学、环境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综合研究与技术运用考虑,加强与科研院所、医院等机构的合作,设置环境污染类相关检验检疫、疾病预防研究等技术岗位,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从技术力量和人员保障上有效地开展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水平。完善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综合人口健康管理,统筹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等管理,实现人口健康信息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29],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提供基础性信息源、可靠性数据库和有效性载体,进而构建与雾霾污染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

3.2.2.2完善健康保险保障政策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体系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三大基本医疗保障构成为主,且保障范围主要集中到疾病治疗领域,缺乏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保险保障,应研究将雾霾等环境污染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保健等纳入政策性保险目录的可行性与现实必要性。同时,加快发展商业性专业化健康保险业,尝试第三方购买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互相竞争、监督,协同提升环境性疾病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研究制定环境污染对人造成的健康危害的经济与非经济补偿机制,例如:提高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疾病的医疗报销比例,实行严重雾霾污染天休假或户外工作健康津贴等。

3.2.2.3积极发展健康保健产业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独资建设和经营雾霾污染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业务活动,引导“互联网+”雾霾污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新业态的出现,引导市场化的健康服务业、产业集群出现,优先发展使得人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衰老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保健产业[30]。在环境性疾病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探索专业化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同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私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新机制,加快形成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为主导,市场化生理与心理服务多维度的健康保健产业发展格局。现阶段,我国从维系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出发,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包括雾霾污染在内的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今后,应继续完善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健康保健保险、健康保健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政策机制,发挥公共卫生领域在应对环境性疾病方面的健康促进能力。

参考文献

[1]包云轩.气象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

[2]杨准.雾霾现象成因初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21.

[3]李金岚.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46.

[4]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4年)[EB/OL].

[5]包振虎,刘涛,骆继花,等.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6):17-21.

[6]高怡,张美根.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2):140-152.

[7]王咏梅,武捷,红瑞,等.1961-2012年山西雾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10):1-8.

[8]马国顺,赵倩.雾霾现象产生及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14,30(8):169-172.

[9]王腾飞,苏布达,姜彤.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雾霾变化趋势与对策[J].环境影响评价,2014,1:15-17.

[10]孙志豪,崔燕平.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J].环境科学,2013,26(4):75-78.

[11]新华网.我国科学家发表雾霾致病机理研究成果[EB/OL].

[12]周广强,陈敏,彭丽.雾霆科学监测及其健康影响[J].科学,2013,65(4):56-59.

[13]谢元博,陈娟,李巍.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J].环境科学,2014,35(1):1-8.

[14]邢麟,王巍,余洋,等.雾霾天气对老年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4,300(16):2277-2279.

[15]洪新如,郑铃,孙庆华.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杂志,2008,12(6):459-462.

[16]王广发.大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1-2.

[17]杨福林,高菲.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J].安徽农学通报,203,19(16):98-99.

[18]赵璨,廖纪萍,王广发.免疫调节在颗粒物质诱导气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29-33.

[19](美)保罗•贝尔等.环境心理学[M].朱建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