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经济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经济的概念

海洋经济的概念范文1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主要沿海国家纷纷关注海洋经济研究,并着手研究海洋经济理论,在制定的相关法律或的报告中,对海洋经济的概念也进行了界定。各国对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虽然有共识,但对海洋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却存在较大差异,各国海洋经济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亦不尽一致。

1各国对海洋经济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目前,有6个国家对海洋经济有明确定义。

(1)中国。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1]。海洋经济由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构成,包括20个门类、28个大类、107个中类和380个小类。其中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12个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

(2)美国。海洋经济是指来自海洋及其的资源为某种经济直接或间接地提品或服务的活动[2]。海洋活动主要包括海洋建筑业、海洋生物资源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修造业、旅游与休闲娱乐业、交通运输业、海洋研究与教育、海洋保险和海洋工程与设计等。

(3)加拿大。海洋产业是指在加拿大海洋区域及与此相连的沿海区域内的海洋娱乐、商业、贸易和开发活动及其依赖于这些产业活动所开展的各种产业经济活动,不包括内陆水域的产业活动。按照《北美行业分类体系》标准,加拿大海洋经济涉及加拿大国民经济的19个行业(门类),48个大类和85个小类。

(4)澳大利亚。海洋产业是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或是海洋资源作为主要投入的生产活动[3]。《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将海洋经济活动划分为水产养殖、新兴产业、渔业、海洋油气、造船、海上运输服务业、支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及服务业、旅游与娱乐九大产业。

(5)新西兰。海洋经济由产业和地理共同界定,是指发生在海洋或利用海洋而开展的经济活动,或者为这些经济活动提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并对国民经济具有直接贡献的经济活动的总和[4]。

(6)日本。海洋产业定义为“对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日本海洋经济分为3类,即A类海洋产业、B类海洋产业和C类海洋产业。其中A类海洋产业的业务活动主要发生在海上。如,海洋渔业、航运业、拖船业、矿物、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污染防治和海洋工程建筑等。这些活动不只发生在水面,也可能发生在水中、海底和底土。B类海洋产业主要为A类海洋产业提品和服务。如,造船、钢铁和电子工业等。这些活动并非发生在海里,而是发生在陆上,沿海到内陆的区域。C类海洋产业的产品由A类海洋产业提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化工业等。这些产业购买并接受A类海洋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5]。

2我国与国外海洋经济范畴比较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关于海洋经济内涵的界定,其来源有国家法律,如日本海洋产业的内涵;有国家标准,如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内涵;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如美国、加拿大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内涵;也有研究成果,如新西兰、澳大利亚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内涵。对比分析我国与国外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内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特点。

(1)我国与新西兰、日本对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内涵的阐述最为相似。从海洋经济内涵来看,我国与新西兰对海洋经济的理解既包含开发利用海洋的经济活动,又包括与直接开发利用海洋经济活动相关的活动。从海洋产业内涵来看,我国与日本对海洋产业的理解都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活动。

(2)与澳大利亚相比,我国对海洋产业内涵的理解更为宽泛。除利用海洋资源的产业活动之外,我国海洋产业的范围还包括为海洋保护发生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澳大利亚对海洋产业的阐述,仅指利用海洋资源和以海洋资源为投入的产业活动。

(3)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将“与海洋及其资源有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活动”纳入海洋经济或海洋产业范畴。但是,鉴于对海洋认识的不同,三国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外延的扩展是不同的。美国将海洋经济的地域范围界定到海洋、海岸带和五大湖水域,而我国对海洋经济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海洋和海岸带,但对海洋及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关联的产业活动的认识较美国更为广泛;加拿大与我国从地理范围上对海洋产业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是从产业范围来看,加拿大对海洋产业的认识较我国广泛,基本和我国对海洋经济的理解相同。

3海洋经济概念的共性分析

涉海性原则是各国划分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和其他经济体系的首要原则,各国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均统筹考虑地域上的涉海性和产业上的涉海性。一是地域上涉海。各国都是以海岸线作为划分沿海地区的主要依据,拥有海岸线的地区都在沿海区域划分的范围内,基于地缘政治界定海洋经济活动的地域范围。例如,我国的海洋经济活动范围主要是指11个沿海地区,美国的海洋经济活动范围指沿海和五大湖沿岸的州,加拿大海洋经济活动范围指海洋区域以及与海洋相连的沿海区域。二是指经济活动原材料和产品的涉海性。各国都认为使用的原材料来自于海洋及其产品、提供涉海服务或为涉海活动提供服务的活动都属于海洋经济的范畴。例如,新西兰将为海洋经济活动提品和服务的活动也纳入海洋经济范畴,澳大利亚把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海洋资源作为主要投入的活动都列为海洋经济活动。

4海洋经济概念的差异性分析

虽然海洋经济的界定都涉及区域和产业划分,但由于不同国家间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不同和文化差异,各国对海洋经济外延和海洋产业组成的理解差异较大。

4.1在沿海区域划分上,区域范围不同

各国公认的原则是以海岸带为基础进行划分,但对沿海区域的具体划分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国外的划分比我国更加灵活和宽泛。例如,美国推行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区域管理政策,在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以海岸带及其流域作为划分沿海区域的基本依据,将海岸带以及对海洋与海岸带产生影响的五大湖流域均纳入海岸带管理范畴;相比较而言,我国对沿海区域的理解仅限于海岸带区域,在沿海区域的划分上严格以海岸线为标准进行划分,而与海洋具有密切联系的江河流域都未纳入沿海区域范畴。同时,美国的沿海州、流域县和海岸带县3层沿海区域层次都包括并不拥有海岸线的地区;而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带3层沿海区域层面只包括拥有海岸线的区域。#p#分页标题#e#

4.2在海洋产业划分上,分类体系和依据不同

我国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对涉海产业活动进行提取,按照海洋经济活动的特性及其内在联系重新组织与分类,并对国民经济行业原有分类进行了延伸和压缩等特殊处理而形成的,包括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两大类。美国涉海行业分类并未建立海洋行业分类的相关标准以及独立的海洋产业分类体系,只是按照《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对海洋经济相关活动进行归类,同时从产业和地理两个角度综合确定海洋经济的行业范畴。加拿大按照新执行的《北美行业分类体系》(2002NAICS)标准按三次产业划分海洋经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产业分类》对海洋经济的构成进行归类。日本将海洋经济分为3类,包括业务活动主要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为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提品和服务的产业,以及由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提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海洋产业。

5启示与思考

海洋经济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051-02

纵观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因海而昌盛。世界上10个最发达国家中有8个在沿海,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世界五大产业带全都濒海而建。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拥有无法估量的通道价值和战略价值。中央在十报告中高瞻远瞩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海南也及时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海洋经济一词的较早表述,见于1999年10月12日―13日加拿大AVSL举办的主题为“海洋经济与圣劳伦斯发展”的论坛,该论坛主要探讨海洋经济在圣劳伦斯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09年6月,美国出台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的第一份独立报告《美国海洋和海岸经济(2009)》,并召开了美国“海洋经济:海洋在国家经济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听证会。后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关于改善海洋、海岸和大湖地区、增强海洋经济实力发展计划”的备忘录。至此,美国海洋与经济的联系以及海洋在经济中的地位,才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高度。Rockefeller(2009)指出,“海洋经济及其重要性在当今得到了很好的见证,从食品到燃料,我们依赖于海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驱动经济发展。”关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IUCN(2009)提到“健康的海洋经济”(Healthy-

blue economy),事实上是将海洋生态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入海洋经济中的发展思维,是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统筹协调的发展模式。

(二)国内研究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五次海水养殖浪潮,被称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史上的五次海洋产业技术革命。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向海洋乃至内陆水域索取人们所需要的、更多的优质水产品的“海洋革命”的新构想。此后,“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的口号频繁出现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文献中。宋幼勤(2001)认为,海洋经济即为蓝色经济,或者将蓝色经济解释为海洋经济的衍生形式。还有学者提出了更狭义的海洋经济概念,将海洋经济定义为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车亭,2007)。而近期,尤其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提出后,国内各界对于海洋经济的理解(姜大明,2009;龙永图,2009)虽然在具体表述上略有差别,但基本上都已将海洋经济与蓝色经济做了区分,将蓝色经济视为较之于海洋经济的一个更为宽泛、更具发展内涵的概念,更强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海洋生态与经济、社会等子系统的协调,海洋产业外延的扩展,即由单纯的海洋经济扩大到海洋、临海、涉海三方面,以及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1]。

二、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挑战

(一)发展现状

海南省四面环海,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海域面积的2/3,海岸线长度1 823公里,拥有国内唯一的热带海洋性气候,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省2011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12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24%,逐步形成了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四大支柱产业;2011年,这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396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64.7%。逐步形成了以海口市为中心的北部综合产业带、以三亚市为中心的南部休闲度假产业带、以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东方工业区为主体的西部工业园区和围绕“博鳌亚洲论坛”的东部旅游农业产业带。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海南省航空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该省的消费需求,有力地拉动了海南省经济增长[2]。海洋港口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北有海口港、南有三亚港、西有洋浦港和八所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1.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滞后、比重过低。2010年,海南省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2:23:55,而全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5∶47∶48,与全国对比,海南省海洋经济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低。

2.海洋科技力量较为薄弱。海南省海洋人才缺乏,科研机构分散、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合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大型研发基地,影响了海洋科技综合优势的发挥。科技成果产业化进展较慢、转化率较低。

3.海洋产业投入不足。目前,海南省海洋产业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渠道不畅通,各级财政没有设立海洋产业专项资金,不能发挥财政对海洋产业投入的带动作用。同时,涉海企业也没有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融资渠道不宽。造成海洋产业融资能力弱,投入严重不足,而海洋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进程。

4.海洋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海南省海洋立法进程相对滞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行海洋法律法规过于原则化,有些已经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内容不够完善、不配套、不系统,没有形成完善的海洋法律体系。

(三)机遇与挑战

海南省虽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但是2011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仅为612亿元,与广东(9 807亿元)、山东(8 300亿元、浙江4 500亿元)、福建(4 420亿元)等沿海省相比差距很大,这与其海洋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离海洋经济强省差距甚远,大海洋小产值矛盾尤为突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海南省如何在较短时期通过跨越式发展,达到或超过沿海强省海洋经济水平,是建设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和实施绿色崛起面临的重要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作为海洋大省的海南省迎来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海南省该如何利用好辽阔的海域,抓住机遇建“海洋强省”。海南省应大有作为,也义不容辞。因此海南省应利用好优势的海洋资源,跨越式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推进“海洋强省”战略步伐,早日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三、加快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培养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

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网络、媒体、展览等多种途径,强化海洋国土观念,增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意识,强化海洋环境资源意识,深刻认识发展海洋经济对维护南海和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强渔监船队建设,开展南海定期巡航制度,依法开展巡航监视和执法检查,对越境捕捞渔船依法查处。建设南海维权基地,在西南中沙群岛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西南中沙群岛的行政管理。鼓励海南省渔民建造钢质大型渔船,建设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发展外海捕捞,进一步维护我国南海[3]。

(二)实施科技兴海,加快发展步伐

整合现有的海洋科技力量,以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基础组建海南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建立军队、企业、科研院校研发体系,支持海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争取设立国家南方海洋科研中心和科考基地。多渠道增加海洋科技投入,财政逐步增大社会发展科技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活动,推进海洋高新技术成果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建设南海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和产业园区,加快海洋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科学开发西南中沙海洋资源,同时在三沙市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并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投入力度,壮大产业规模

政府应加强财政资金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支持,特别是要增加对公益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将南海油气开采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军民共建海防体系建设,力争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物资、装备免税。搭建投融资平台,逐步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式、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和国家中长期政策性贷款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向海洋产业倾斜[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商采取各种投资方式兴办海洋外资企业。

(四)抓好项目建设,强化带动作用

应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引入一批关系全局和带动性强的重大海洋经济项目。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优先保障具有重大影响的海洋项目用海用地指标,并以此类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带动辐射功能,促使相关海洋产业集中集约发展,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壮大海洋经济总体规模,增强海洋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抓好海洋旅游、海洋石油化工、海洋船舶制造、滨海矿砂项目和重大海洋科技项目的建设。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西沙、中沙、南沙海域资源。

(五)完善法律体系,提升管理能力

完善地方海洋立法内容,重点推进法规空白领域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增强海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港口管理、海洋渔业管理、海洋资源管理、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法规体系建设,形成更加完备的海洋综合管理法律制度,做到依法“管海”、依法“用海”和依法“兴海”,把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活动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海上执法协调机制、海上执法信息通报和案件移交制度,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提高对海上综合案件的处置能力,制定海上应急执法工作预案,提高海上执法的整体力量与优势。

(六)实施人才战略,增强发展后劲

突出引进和用好高层次海洋创新创业型人才,加强重点海洋产业领域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创新海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适合海洋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定海洋人才管理政策,狠抓落实,把海洋重要人才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人头上。实施海洋人才工程,重点引进和培养海洋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海洋基础科技人才和海洋管理人才;加快推进滨海及海岛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海洋新兴产业、南海资源开发等重点海洋产业的人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海洋人才公共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崔玉阁.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2] 齐美东.基于SWOT的海南海洋经济发展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1,(1):135.

海洋经济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海洋经济;现状特征;区域差异;美国

中图分类号:F5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美国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经济大国之一[1]。1974年,在为美国商务部确定海洋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贡献中,负责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管理的经济分析局,提出了“海洋GDP”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海洋资源”和“某些源于海洋的特性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活动”。利用1972年的经济和人口普查数据对海洋总产值进行了估算,发表了《涉海活动的总产值》的研究报告。其建立了海洋和经济的关系,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美国启动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NOEP(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根据该计划,海洋经济是指来自海洋(或五大湖)及其资源为某种经济直接或间接地提品和(或)服务[2-3]。

网络文献搜索显示,对美国的海洋经济进行研究的代表主要有:Kildow和Colgan S[4]评估了加利福尼亚州海洋经济的6个海洋产业在1990年~2000年间的经济影响;Mark S.Henry[5]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南卡罗莱纳州8个沿海县的经济活动增长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经济和人口的趋海性进行了研究;NOEP研究了佛罗里达的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经济构成[6];由于缺少对美国全国海洋经济的学术研究内容,从而使本文在研究美国海洋经济时缺少佐证材料。为此,本文把滞后发表的有关内容作为了解美国海洋经济的概况,其中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在2009年的《美国国家海洋和海岸带经济报告2009》[7],报道了2004年美国的海洋经济总产值和海洋产业构成以及有关海洋产业的情况,2014年的《美国国家海洋和海岸带经济报告2014》[8]中,报道了2010年美国的海洋经济总产值和海洋产业构成及有关海洋产业情况;2015年,由Booz Allen Hamilton完成NOAA有关美国海洋与五大湖经济的报告[9],主要是涉及2012年美国海洋经济的总体状况。这些美国海洋经济的报告,提出的时间比报告期均滞后3-5年,通过它们可以了解美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一般概况。

国内学者对美国海洋经济的研究主要是在上述美国海洋经济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如宋炳林研究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经验[10];董伟分析了美国海洋经济相关理论与方法[11];韩立民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美国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12];赵锐在美国海洋经济研究中,主要分析了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过程[13]。

本文通过美国2014年由官方的最新海洋经济数据库中的有关海洋GDP(2005-2012)与海洋产业增加值等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分析时应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美国海洋经济的现状特征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特征。并根据经济区划的原理,将美国8个海洋地区,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区并对美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取自2014年由美国官方的最新海洋经济数据库(NOEP)数据库中的ENOW(Economics National Ocean Watch)数据(2005~20l2)[14],该数据库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启动的全国海洋经济计划(NOEP)提供,从2000年起,NOAA的沿海服务中心又依托“数字海岸”项目成立了“国家海洋经济监测”系统(ENOW),逐步建立起了官方的全国海洋经济统计体系。近年来,美国海洋经济统计体系不断完善,该数据库主要包括6个依托于海洋和五大湖的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资源业、海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矿业、船舶和舟艇建造及修理业、海洋旅游和休闲业。

1.2 研究方法

随着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研究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也越来越多,目前常用于测度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洛伦兹曲线和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15]、变差系数[16]、锡尔系数[17]等,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2)洛伦兹曲线和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用于刻画空间差异状况,并可进行空间差异的对比,是研究离散区域分布的方法之一。根据各地海洋产业的分布绘制反映各海洋产业偏离对角线远近的洛伦兹曲线图,并计算其集中化指数:

式中,I为集中化指数,A为实际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M为集中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R为均匀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集中化指数取值范围为0-1(集中化指数I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I1,产业集聚,I0,产业分布趋于均匀)。

(3)a尔(Theil)系数。锡尔系数的意义在于把整体差异划分为组内和组间差异的特性,以此来比较不同分类地区对区域总差异的贡献和影响。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区域(部门)个数,yi为i地区(部门)经济总值占全区(各部门总计)的份额,pi为i地区(部门)占全区(各部门总计)的份额。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海洋经济的地区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海洋经济地区差异趋向于均衡。

2 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特征

2.1 海洋经济持续增长

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在近40年中持续增长。1972年为306亿美元,1987年即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90亿美元;2012年增长到3068.98亿美元。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85%,历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在1.8%~2.0%之间变动(表1)。

2.2 海洋产业构成

(1)海洋产业部门构成

海洋产业部门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6个海洋产业部门中,2012年排在前三位的产业依次是旅游与休闲、运输、矿产(主要为油气业)。2004年旅游业比重从50%下降为2012年的30%,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矿产(主要是油气业)在2012年占40.1%,比2004年的14.2%,增长了约26个百分点(表2)。

(2)海洋三次产业部门构成

2012年,美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构成为2.1∶47.2∶50.7。到2014年,第三产业大幅增加,比重达到70.3%,短短两年间就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出现明显下降,美国海洋产业出现第三产业化趋势(表3)。

2.3 海洋经济差异特征

根据公式(1)、(2)、(3)计算美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差异可得表4。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变差系数年际之间的变化,由2005年的0.8431,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0.8164,到2012年又上升到0.9109,其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12]。从美国海洋产业分布的集聚状况来看,海洋产业集中化指数多数在0.40~0.60,但海洋矿业集中化指数达0.9以上,高度集聚;海洋旅游集中化指数仅0.3左右。从绘制的海洋产业洛伦兹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各海洋产业集聚的程度(图1)。从锡尔系数来看,美国洋经济的地区总差异在0.4~0.5之间,沿海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3 美国区域海洋经济特征

3.1 经济区划分的依据

美国现代地理学家爱得华・塔弗(Edward J. Taaffe)所强调的空间组织(spatial organization),已经为观察社会不同层次的地理区划分问题提供了有用观点。地理区划(或类型区划)是以内在的一致性作为划分基础[18]。地理区划是地理学对区域分异规律理论认识的反映,在考虑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要考虑地理区划中“类型区划与区域区划的区别”。地理区划分为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的结果都体现为地理空间单元系统,通过地理空间信息单元理论则可以将类型单元和区划单元联系起来。关于区域区划每一单位在地域上是相邻的,具有空间不可重复性。类型区划的每一单位允许相互隔离,空间上可以重复。海洋区域同陆域同样为空间单元,同样可划分出区域海洋经济类型。为此在划分美国海洋经济类型区时,需要考虑上述思想[19]。

3.2 海洋经济区的划分

根据杜德斌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著作中,将美国全国划分为西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三大经济区[20]。根据海洋经济区的分区理论,把美国沿海8个海洋经济地区归并到三大经济区中,形成美国东、南、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图2)。在西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西部沿海地区、东北太平洋、太平洋3个地区;东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五大湖、东北太平洋、大西洋中部3个地区;南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大西洋东南地区、墨西哥湾2个地区。美国的海洋经济区在一定程度上有行政区海洋经济区的性质。

3.3 美国各海洋经济区之间差异分析

美国三大海洋经济区区际之间海洋经济产值和海洋产业存在一定差异,南部海洋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总值达1500亿美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总值49.2%。而西部和东部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总值各占25%左右。南部海洋经济区的产值为北部和西部2个经济区之和(表5)。

在美国海洋经济区中,有7个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共计超过2300亿美元,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75.0%。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区中的德克萨斯、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3州,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5.8%,西部海洋经济区内的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和阿拉斯加州3个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22.2%,东部海洋经济区内纽约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7.0%。

4 Y论与讨论

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尽管按海洋GDP计算,美国从2011年起已成为低于中国的海洋经济体,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美GDP不到2%,但其海洋GDP仍居世界前位。尤其美国西部广阔太平洋的专属经济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近40年中,美国海洋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达到3068.9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85%。其中,旅游与休闲、运输、矿产三大产业部门占主要部分。2014年,美国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化,服务业占比达到70.3%。

根据海洋经济区的分区,将美国沿海经济区划分为东、南、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区占全国海洋GDP比重最大,达49.2%。东部经济区对经济区内部差距的贡献率则次于西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包括五大湖地区、东北地区和大西洋中部地区。

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海洋经济体,但海洋产业的实力与美国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美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提示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旅游、海洋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耀光,刘|,王圣云,等. 中国和美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结构特征对比一一基于海洋GDP中国超过美国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2016,36(11):1615-1621.

[2] NathanAssociates. Gross Product Originating from 0cean-Related tivitie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R]. Washington D C,1974.

[3] Charles S. Colgan. Measurement of the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y: Theory and Methods[R]. U.S.: 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 2003.http://.

[4] Kildow J T, Colgan C S. The California Ocean Economy 1990-2000[R]. Agency for Natural Resources, Sacramento,C A.,2004.

[5] Henry Mark S, Barkley David L.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astal to the South Carolina Economy: Agriculture[R]. Clemson Univers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lemson,SC.2002.

[6] NOEP.Florida’s oceans and coasts: An economic and cluster analysis[EB/OL]. Florida oceans Alliance. http//Ocean ,2013.

[7] Judith T Kildow, Charles S Colgan, Jason Scorse. State of the U. S.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ies 2009[R]. U.S. 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2010.

[8] Judith T Kildow, Charles S Colgan, Jason Scorse. State of the U. S.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ies 2014[R]. U.S. 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2014.

[9] Booz Allen Hamilton. NOAA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eat Lakes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R]. ENOW Final Economic Report.2012. http:///Market/ocean/aboutDataPop.aspx

[10] 宋炳林. 美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港口经济,2012(1):50-52.

[11] 董伟. 美国海洋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J]. 海洋信息,2005(4):11-13.

[12] 韩立民,李大海. 美国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一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海洋经济的影响[J]. 经济研究参考,2013(51):59-64

[13] 趟锐. 美国海洋经济研究[J]. 海洋经济, 2014(2):53-62

[14] NOAA.ENOW_Sectors_Multi_Region_States_2005_2012_.csv / XLS[EB/OL]. http:///Market/ocean/aboutDataPop.aspx

[15] 梁进社,孔健. 基尼系数和变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3):409-413.

[16] 陈红霞,李国平. 中国生产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经济影[J]. 经济地理,2016,36(8):113-119.

[17] 张红霞,王学真. 山东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地带与产业来源分解[J]. 地理科学,2014,34(8):955-962.

[18] Susan Hanson. Ten Geographic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M]. 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1997.

海洋经济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海洋循环经济;人海关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016-02

1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内在联系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地处太平洋西岸,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应当指出,海洋所蕴藏的巨大潜在资源和能力将为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21世纪,海洋将成为解决我国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主要出路。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和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内在联系,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1)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前提。

毋庸质疑,发展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宗旨。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海洋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意义下强调发展,不超越生态环境系统的更新能力,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其实质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把发展经济看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其过程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通过延长产业链,在系统内进行“废弃物”全面回收、再生资源化、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目标不是高能耗、高产出、污染严重的物质文明,而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因此,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高效性、和谐性和自我调节是海洋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环境系统,是新时代人海关系和谐的前提因素。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实现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掠夺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闭合型演变的人海和谐生态轨迹,实现从只追求经济利益的一维繁荣走向社会、经济、生态、健康、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多维立体繁荣。

(2)构建和谐人海关系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目标。

人海关系即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反映在人类对海洋的依赖性和人类的能动性两方面。纵观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兴鱼盐之利,通舟楫之便”的依海式生活,海洋也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恩泽。然而,20世纪开发海洋的热潮,使得我国近海区域的一些海洋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遭到破坏,物种锐减,海洋污染逐年加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难以持续利用。所以,在新时代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新型人海关系的概念,其实是一种互利互惠,共生共长的关系,人要尊重海洋,尊重自然,这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永续发展。一方面,人类要向海洋索取更多的资源,供人类发展利用,另一方面,人类要积极地良化海洋环境,让海洋的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构建和谐人海关系既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与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其最终目标,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分割。

2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思路设想

必须看到,当前世界经济中心正向太平洋转移,而太平洋西岸更是世界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为了迎接海洋世纪的到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道路,以人为本,以海为源,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促进人海关系和谐。

(1)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充分掌握海洋资源情况。

人海关系和谐,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首先应该着眼于开发利用新的海洋技术,加大勘测力度,发现更多资源,弥补陆地能源不足,缓解需求增长的压力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除此之外,还要反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走出一条以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为中心、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目的的发展道路。其次,应该明确未来海洋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统一,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的统一,重视海洋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良性循环、海洋资源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走出 “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怪圈,实现科学开发与永续利用的有机结合。

(2)根据国家宏观政策指导,部署有特色的海洋开发战略。

从宏观层次看,必须明确发展海洋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促进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以及环境质量提高的物质手段,由以海论海的狭窄圈子向海陆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转变;由粗放型无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向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转变;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转变;由无偿使用海域、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向海域有偿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利用开发转变,以人为本,把海洋开发作为全局性的战略任务进行综合部署,促进海洋生产力方式的优化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肯定,中国要提出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制度体制创新(如海洋资源产权制度、海洋投资机制、海洋法律制度、海洋教育科研体制、海洋管理体制等)为重点的海洋开发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3)依托循环经济基本原则,促进和谐人海关系形成。

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之路,要求我们依托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基本原则,形成和谐的人海关系。主要表现在: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2.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3. 遵循 “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 的重要原则。最大可能地延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有效延长产品的服务周期和强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同化能力,实现资源节约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4.正确处理海洋开发与陆地开发的关系。加强海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援,发展既要以陆地为后方,又要积极地为陆地服务,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海陆并举,加快人海关系和谐步伐。

3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支撑体系

2006年作为国家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新举措,要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步伐,构置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努力人海关系和谐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海洋经济开发的进程中着手建立保护为前提的支撑体系、以法律为保障的支撑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支撑体系、以科技为动力的支撑体系。

(1)建立以保护为前提的支撑体系。

吸取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的深重教训,在海洋经济开发中必须建立以保护为前提的支撑体系,下功夫综合治理重点海域的环境,努力恢复近海海洋生态功能,保护红树林、海滨湿地和珊瑚礁等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加强海岛保护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积极完善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严格限制和制止开采海砂、围海造地的急功近利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勘探和开发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底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以法律为保障的支撑体系。

对于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来说,建立法律支撑体系十分重要,有利于为全国海洋经济大发展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建立监督有效、执法有力的海洋管理队伍,明确消费者、企业、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之内。以此推动海洋综合管理体系的形成和海洋法规的不断完善,逐步使海洋开发得到合理、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支撑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进海洋经济开发必须建立起以内需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主线的产业结构,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各种操作机制和交易规则,站在时代的高度重视海洋事业,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标准统筹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利益调节结合起来,遵循“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开放价值取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本原则,实现人海关系的和谐发展。

(4)建立以科技为动力的支撑体系。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发展重点是环境友好技术或环境无害化技术,具体由五类构成: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所以,要加强战略性的海洋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以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来延长海洋经济的产业链,完善和实施“科技兴海”计划,落实人才强国和科技兴海战略,鼓励海洋科技的源头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并且使涉海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人海和谐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N].国务院公报,2003-18.

[2]杨玉民.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2).

海洋经济的概念范文5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地处太平洋西岸,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应当指出,海洋所蕴藏的巨大潜在资源和能力将为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21世纪,海洋将成为解决我国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主要出路。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和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内在联系,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1)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前提。

毋庸质疑,发展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宗旨。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海洋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意义下强调发展,不超越生态环境系统的更新能力,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其实质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把发展经济看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其过程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通过延长产业链,在系统内进行“废弃物”全面回收、再生资源化、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目标不是高能耗、高产出、污染严重的物质文明,而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因此,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高效性、和谐性和自我调节是海洋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环境系统,是新时代人海关系和谐的前提因素。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实现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掠夺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闭合型演变的人海和谐生态轨迹,实现从只追求经济利益的一维繁荣走向社会、经济、生态、健康、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多维立体繁荣。

(2)构建和谐人海关系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目标。

人海关系即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反映在人类对海洋的依赖性和人类的能动性两方面。纵观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兴鱼盐之利,通舟楫之便”的依海式生活,海洋也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恩泽。然而,20世纪开发海洋的热潮,使得我国近海区域的一些海洋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遭到破坏,物种锐减,海洋污染逐年加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难以持续利用。所以,在新时代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新型人海关系的概念,其实是一种互利互惠,共生共长的关系,人要尊重海洋,尊重自然,这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永续发展。一方面,人类要向海洋索取更多的资源,供人类发展利用,另一方面,人类要积极地良化海洋环境,让海洋的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构建和谐人海关系既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与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其最终目标,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分割。

2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思路设想

必须看到,当前世界经济中心正向太平洋转移,而太平洋西岸更是世界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为了迎接海洋世纪的到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道路,以人为本,以海为源,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促进人海关系和谐。

(1)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充分掌握海洋资源情况。

人海关系和谐,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首先应该着眼于开发利用新的海洋技术,加大勘测力度,发现更多资源,弥补陆地能源不足,缓解需求增长的压力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除此之外,还要反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走出一条以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为中心、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目的的发展道路。其次,应该明确未来海洋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统一,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的统一,重视海洋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良性循环、海洋资源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怪圈,实现科学开发与永续利用的有机结合。

(2)根据国家宏观政策指导,部署有特色的海洋开发战略。

从宏观层次看,必须明确发展海洋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促进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以及环境质量提高的物质手段,由以海论海的狭窄圈子向海陆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转变;由粗放型无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向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转变;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转变;由无偿使用海域、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向海域有偿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利用开发转变,以人为本,把海洋开发作为全局性的战略任务进行综合部署,促进海洋生产力方式的优化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肯定,中国要提出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制度体制创新(如海洋资源产权制度、海洋投资机制、海洋法律制度、海洋教育科研体制、海洋管理体制等)为重点的海洋开发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3)依托循环经济基本原则,促进和谐人海关系形成。

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之路,要求我们依托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基本原则,形成和谐的人海关系。主要表现在: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2.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3.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的重要原则。最大可能地延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有效延长产品的服务周期和强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同化能力,实现资源节约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4.正确处理海洋开发与陆地开发的关系。加强海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援,发展既要以陆地为后方,又要积极地为陆地服务,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海陆并举,加快人海关系和谐步伐。

3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支撑体系

2006年作为国家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新举措,要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步伐,构置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努力人海关系和谐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海洋经济开发的进程中着手建立保护为前提的支撑体系、以法律为保障的支撑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支撑体系、以科技为动力的支撑体系。

(1)建立以保护为前提的支撑体系。

吸取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的深重教训,在海洋经济开发中必须建立以保护为前提的支撑体系,下功夫综合治理重点海域的环境,努力恢复近海海洋生态功能,保护红树林、海滨湿地和珊瑚礁等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加强海岛保护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积极完善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严格限制和制止开采海砂、围海造地的急功近利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勘探和开发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底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以法律为保障的支撑体系。

对于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来说,建立法律支撑体系十分重要,有利于为全国海洋经济大发展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建立监督有效、执法有力的海洋管理队伍,明确消费者、企业、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之内。以此推动海洋综合管理体系的形成和海洋法规的不断完善,逐步使海洋开发得到合理、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支撑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进海洋经济开发必须建立起以内需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主线的产业结构,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各种操作机制和交易规则,站在时代的高度重视海洋事业,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标准统筹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利益调节结合起来,遵循“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开放价值取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本原则,实现人海关系的和谐发展。

(4)建立以科技为动力的支撑体系。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发展重点是环境友好技术或环境无害化技术,具体由五类构成: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所以,要加强战略性的海洋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以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来延长海洋经济的产业链,完善和实施“科技兴海”计划,落实人才强国和科技兴海战略,鼓励海洋科技的源头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并且使涉海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人海和谐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N].国务院公报,2003-18.

[2]杨玉民.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2).

海洋经济的概念范文6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众多,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其中经常被提及的因素,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Goldsmith(1969)、Levine(1997)、谈儒勇(1999)、冉光和等(2006)等,研究结果大多支持金融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对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多学者是从产业结构变迁、二元结构、人力资本等角度阐述。还有的研究则从不同层面讨论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中的金融因素。CalderonCeasar和LiuLin(2003)用实证的方法说明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杨文举(2006)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都促进了中国各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资本深化的贡献最大。关于金融发展与海洋经济的关系,武靖州(2012)认为,沿海地区是我国相对发达的区域,民间资本充裕,通过金融政策安排与创新,凝聚社会资本力量投入海洋开发领域,是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验研究方面,俞立平(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不够,两者的互动效应不够明显,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余文珍,梁显富(2013)基于沿海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我国金融结构对海洋经济的促进作用仍处在规模扩张阶段,为促进海洋产业的提高,应转向集约式的效率提高模式。综上所述,目前直接关于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海洋经济发展三者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经验研究较少。本文就从这三者的关系入手,主要从经验研究层面探讨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模型构建

(一)分析框架目前关于海洋经济增长与陆地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十分少见。从我国的情况看,一方面海洋经济增速明显较快。2002-2011年大多数年份,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整体GDP增速,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13.4%和10.6%,海洋经济增长率高出2.8个百分点。但另一方面,海洋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性也较大,2002-2011年,海洋经济增长率最大和最小增速分别为19.8%和4.2%,远大于整体GDP的波动范围。由于难以定量分析这种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我们暂且借鉴一般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并假设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则反映海洋经济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为:Y=f(L,F,K)(1)其中,Y代表海洋经济总产出,L是劳动力投入,F代表金融发展水平,K代表总的智力资本投入,则可构建如下计量模型:其中Y代表海洋经济总产出,X为自变量的集合,包含劳动、金融发展、技术进步等因素。μi为不可观测的地区效应,表示各省份之间不同但不随时间变化的一些不可观测因素。λt为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是一个不随省份不同而变化的变量,α表示所有没有被包括在回归模型中和时间有关的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其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δ2的正态分布。

(二)影响因素与指标选取海洋经济总产出用海洋生产总值表示,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简称,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沿海地区①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海洋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海洋产业②和海洋相关产业③增加值之和。我们把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要素投入(1)劳动要素。一般以就业人数衡量,具体指标是海洋经济就业人数,用ML表示。(2)金融要素。资金的投入是推动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常用金融相关率指标FIR衡量,计算方式为存贷款余额/GDP。也有部分研究认为,考虑到存款是贷款的来源,因此采用贷款余额/GDP表示金融发展(FD),如俞立平(2013)对我国金融发展与海洋经济关系的研究。本文采用后一种方式。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常见指标包括科研经费投入、在校学生数等多种。但是,科研经费投入对技术进步具有滞后性,在校学生数则具有流动性,因此,单个指标难以反映技术进步整体的状况。对于海洋经济而言,本文选取海洋经济的产业细分与统计中的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④(以下简称为海洋科研教育)增长值作为技术进步的指标,并假设海洋经济的技术进步依赖于对海洋科研教育投入的增加,因此预期符号为正。技术进步指标具体又可以从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两个角度进行测度。(1)相对指标。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比重(RMR),以此衡量相对技术进步对海洋经济的影响。(2)绝对指标。选取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MR)作为绝对技术进步指标。之所以要做此区分,是要比较在当前阶段,海洋教育科研绝对规模的增长与相对比例的提高对海洋经济的作用。3.控制变量影响海洋经济的其他影响因素很多,我们还选取结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反映海洋经济在当地经济总量中的相对重要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指标是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占地区GDP的比例(RM)。我们把海洋经济影响因素即各自变量列表汇总如下:

(三)计量方程与数据处理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的计量模型确定为:除各地区贷款余额与地区GDP数据从历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取得外,本文中的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我们进行面板数据计量分析的样本范围是2006年到2011年沿海11个地区的年度数据。我们对于属于水平数值的变量取对数,在变量名称上用在指标名称前加一个字母L表示,各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汇总如下:

三、计量分析

从海洋经济发展与各自变量的散点图看,大致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对而言,劳动要素与海洋科研教育投入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线性关系更加显著。在做计量分析前,首先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PanelData单位根检验表明,均在5%置信水平上均拒绝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PanelData是平稳序列。然后建立混合模型,并检验模型的冗余性(RedundantFixedEffectsTests)。检验结果拒绝冗余原假设,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在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此固定效应模型成立。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依次检验各因素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采用海洋科研教育占海洋经济的比例指标(RMR)来表明相对技术进步,根据式(3),得到模型1,结果表明相对技术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并不显著作用。去掉这个变量后,得到模型2,各个变量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劳动和金融要素的投入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劳动就业人数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率提高3.64个百分点,说明劳动对海洋经济的拉动作用富有弹性,比较显著。而金融发展本身就是比例指标,每提高1,将使海洋经济增长率提高0.38个百分点,弹性较低。此外,在两个模型中,海洋经济占海洋地区整体GDP比重的提高也都有利于海洋经济的增长,表明海洋经济增长可能存在一种正向的反馈机制。我们再采用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指标(LMR)来表明绝对技术进步,根据式(4),得到模型3。与模型2相比,劳动和金融要素的系数仍然显著,但是系数有所变小,而技术进步对海洋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而且系数提高。根据AdjustedR2、DW值等指标的综合判断,其拟合程度要优于模型2。模型3表明,金融发展对海洋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支持作用,金融发展指标每增加1,就可以使海洋经济GDP增长率增加0.2个百分点。海洋教育研发投入的增长率每增加1%,海洋经济GDP增长率就增加0.7%,表明当前海洋教育研发投入的弹性小于1,仍显不足。从上述的经验研究中,我们发现,金融支持与技术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似乎存在内部的关联,为此,我们引入两者的交互项,得到模型4,此时一个较大的变化时金融发展变量的系数由正变负,而且统计上不显著。移去该变量,得到模型5,此时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交互项显著为正,但系数较小。劳动投入、技术进步、海洋经济占比等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大致保持不变,模型拟合优度和稳健性良好。从模型2、模型3和模型5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复杂的内在关联,这样的复杂性表明:第一,海洋经济本身的复杂性。海洋经济本身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概念,既涉及到传统产业,也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涵盖了三次产业,因此要对海洋经济发展做具体分析。第二,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机制复杂。既有各自独立影响,也有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第三,当前金融支持对海洋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经验研究中所用的指标只涵盖了银行信贷,并不包括其他形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不够全面。二是对于海洋经济而言,目前仍然存在着金融排斥现象,尤其是海洋渔业等客户规模较小的传统行业。因此,通过金融创新,增加涉海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和丰富度,就成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因素对海洋经济发展作用的必然之选。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