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装置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力装置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力装置报告

动力装置报告范文1

        1 病例

        患者,男,72岁。因“左肢体活动障碍”一个月,加重4天,于2010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一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曾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示:右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并给予溶栓、抗凝、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治疗。但患者病情不见好转,却逐渐加重,多次复查头颅ct均为腔隙性梗塞。为进一步诊治收我院。

入院查体:bp150/90mmhg,神志清、精神萎靡、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听诊呼吸音弱,心率88次/分,节律齐,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活动障碍,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双侧巴氏征(-)。因患者右肺听诊呼吸音弱,入院后给予行头颅ct及双肺ct检查,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双肺ct示:右肺中心型肺癌。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转肿瘤医院治疗。

        2 讨论

        肿瘤的神经系统表现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癌肿的转移表现,系经血液循环、淋巴转移或直接侵润产生颅内或椎管内的转移病灶,引起相应的症状。另一类为癌肿引起的神经系统继发改变,称副肿瘤综合征。该病例属于后者。肺癌继发神经系统改变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变性、重病肌无力和肌病等。发生原因不明,这些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和有无转移无关,它可发生于肿瘤出现前,也可与肿瘤同时发生,可发生于各型肺癌。本病例患者入院前一直以“急性脑梗塞”诊治,却病情一直未见好转,进行性加重,而多次行头颅ct检查均为腔隙性梗塞,与症状不符。入院查体时发现右肺呼吸弱,故查双肺ct,明确诊断为肺癌。肺癌多以咳嗽、咳血、胸痛为首发症状。而以肢体活动障碍为首发确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我们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遇到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在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后,须警惕肺癌的发生,以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动力装置报告范文2

让核电站动起来

严格来说,漂浮核电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69年,美国新泽西公共服务电力和燃气公司副总裁理查德・埃克特便提出过在新泽西海岸边建造漂浮核电站的建议。当时,美国能源巨头――西屋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离岸能源系统”的子公司,负责漂浮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并计划于1980年左右建成8座漂浮核电站;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滞胀期后,该计划不了了之。

尽管美国的商用漂浮核电站计划没能顺利推进,其在军事领域却早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作为美国军事核能计划的一部分,美国于1963年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漂浮核电站――“斯特吉斯”号。“斯特吉斯”号的电功率为10兆瓦,主要为边远地区和特殊地区提供电力和热源。1968~1975年,由于越南战争爆发和苏伊士运河关闭的缘故,美国通过限制水力发电量,来提高巴拿马运河的航运能力,从而导致该地区电力供应不足。这一期间,“斯特吉斯”号漂浮核电站便被派往巴拿马运河地区服役,为当地提供电力。1976年,由于美国军事核能计划的停止和运行费用高昂等缘故,“斯特吉斯”号宣布退役。此后,美国再无建造漂浮核电站的计划。

俄罗斯的漂浮核电站计划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出现能源危机。1993年,俄罗斯原子能委员会的专家向联邦政府提交了将核反应堆安装在船上运往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解决方案。该建议得到了联邦政府的支持,最终联邦政府决定建造两艘漂浮核电站,用于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供给以及北极地区的石油勘探。

2000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选择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的谢夫马什造船厂作为俄罗斯第一艘漂浮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建造方。“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总投资约10亿卢布(约3.4亿美元),计划于2016年建成。2007年,漂浮核电站建造计划开始启动,但由于成本上升以及谢夫马什造船厂周围河水泛滥等原因,建造工作不久便停止。2010年1月,“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建造工作在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船厂重新开始。

把核电站装在船上

漂浮核电站的技术原理其实并不神秘,它是将原本建造在陆地上的核电站安装在船舶上。由于陆地条件和海上条件相差很大,相关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漂浮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等面临诸多难题。这一技术可以称为水面核动力装置技术。

事实上,苏联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掌握了水面核动力装置技术。1959年,苏联成功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民用水面核动力舰艇――“列宁”号,作为北边海域的破冰船和货运船使用。“列宁”号拥有3台OK-150核反应堆,总长134米,宽16.1米,排水量1.6万吨。此后,从1959~2007年,苏联及俄罗斯先后建造了10艘民用水面核动力舰艇,其中9台为破冰船,一台为货运船兼破冰船。2012年8月,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又签下建造世界上最大核动力破冰船的订单。

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

对于已掌握水面核动力装置技术多年的俄罗斯来说,建造漂浮核电站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的技术可以说是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技术的延伸。“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最核心部件――核反应堆,采用的是已成功应用于多艘核动力破冰船的KLT-40核反应堆。KLT-40属于压水堆技术,采用了高富集度核燃料(富集度在30%以上),热功率范围在135~171兆瓦。此次应用于“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的KLT-40核反应堆,将改为使用低富集度的核燃料,以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燃料管理条例。按照设计方案,“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将拥有2台KLT-40核反应堆,电功率为70兆瓦,可以满足2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同时也可以改造为每天生产24万立方米淡水的海水淡化装置。

像钻井平台一样

在地球另一端,美国也表示了对漂浮核电站的兴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波恩基诺博士的研究团队在吸取了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之后,设计了一个可以抵挡地震和海啸的漂浮核电站方案。

波恩基诺博士提出的漂浮核电站方案与俄罗斯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漂浮核电站有所不同,他们采用的不是船舶技术,而是海上石油勘探平台技术。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核电站通过海上钻井平台固定在离岸数千米的海域,深入水中部分约100米。据波恩基诺博士介绍,这样的核电站可以有效抵挡地震和海啸的袭击,即使类似福岛核泄漏的事故发生时,也可以利用周围的海水进行冷却,避免核事故的发生。当漂浮核电站老化时,可以像核动力军舰一样,通过船只牵引到专门的处理基地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大大减低了对当地海域的不良环境影响。

海上能源的保障

我国海域广阔,拥有丰富的海上资源。在“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一个海洋强国来说,拥有可靠的海上能源技术是最重要的保障之一。漂浮核电站作为一种海上可移动式核电站,可以成为我国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选项。

动力装置报告范文3

关键词:电网 电磁辐射 环境污染 治理对策

由于近年来我国电源迅猛发展,区域电网之间水火互济和跨流域补偿能力明显不足,电网与电源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十分突出,决定了我国需要建设远距离、大容量的特高压输电系统。而与此同时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对生态环境却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利用、电晕所引起的通信干扰,以及可听噪声、工频电磁场对生态的影响等方面。由于特高压输电电压高、分裂导线多等特点,必然导致导线表面电场强度以及输电设备周围的空间电场强度的升高,而特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出现的电晕现象和强电场效应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是否会带来危害。同时随着微电子技术集成度的提高,微电子器件工作电压变得更低,耐压水平也相对更低,更易受外界电磁场干扰而导致控制单元损坏或失灵。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已于1988年开始对谐波限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美国“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于1992年制定了谐波限定标准IEEE―1000。在IEEEstd.519―1992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或类似设备的谐波电压畸变因数(THD)应在5%以下,而对于医院、飞机场等关键场所则要求THD应低于3%。

1输变电中电磁辐射及谐波的产生

交流输电线路工作时,导线上的电荷将在空间产生工频电场,导线内的电流将在空间产生工频磁场。电场一般用电场强度描述。工频电场能在人和物体上感应出电压。在强电场中,对地绝缘的人接触接地物体,处于地电位的人接触对地绝缘的物体,可能会有能感觉到的电流流过人体或出现不愉快的火花放电。这是工频电场的短期效应。关于工频电场另外一个问题是,工频电场是否会产生长期的生态影响。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尤其发展到特高压阶段,输电工程的工频电场和磁场的长期生态影响如何,已经变成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且选择输电线路走廊,除了考虑电气强度因素外,输电线路下方的电场强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发电机制造工艺的问题,致使电枢表面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稍稍偏离正弦波,因此,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会稍稍偏离正弦电动势,即所产生的电流稍偏离正弦电流。当然,几个这样的电源并网时,总电源的电流也将偏离正弦波。

在电力系统中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非线性负载所致。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即电路中有谐波产生。谐波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倍数,根据法国数学家傅立叶(M.Fourier)分析原理证明,任何重复的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含有基波频率和一系列为基波倍数的谐波的正弦波分量。谐波是正弦波,每个谐波都具有不同的频率,幅度与相角。谐波可以区分为偶次与奇次性,第3、5、7次编号的为奇次谐波,而2、4、6、8等为偶次谐波,如基波为50Hz时,2次谐波为l00Hz,3次谐波则是150Hz。一般地讲,奇次谐波引起的危害比偶次谐波更多更大。在平衡的三相系统中, 由于对称关系,偶次谐波已经被消除了,只有奇次谐波存在。对于三相整流负载, 出现的谐波电流是6n±1次谐波,例如5、7、11、13、17、19等,变频器主要产生5、7次谐波。下图1是谐波示意图:

主要非线性负载装置

(1)开关电源的高次谐波,它由五部分组成:一次整流、开关振荡回路、二次整流、负载和控制,这几个部分产生的噪声不完全一样;

a)一次整流回路噪声:这是电容输入型线路,整流脉动电压要超过C1上的充电电压,电流才从电源输入,电流波形呈脉冲形,对这种脉冲状电流波进行“傅立叶展开”后,可以看到:除了50Hz基波分量外,还有100Hz、150Hz、200Hz、250Hz、300Hz等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电流全部返回到公用电网中,造成公用电网的波形偏离50Hz;

b)开关振荡回路:开关三极管T1一般以20kHz以上频率频繁通断,使电路产生高次谐波。其次L1、L2线圈间有漏感,在T1工作时也会形成噪声;

c)二次整流回路噪声:首先,高次谐波流过L2-D5-L4-C2产生噪声。电流突变过程中在L2、L4上的反电动势也会形成噪声;

d)控制回路噪声:在完成控制过程也会产生噪声。

这几种干扰可以通过电源线等产生辐射干扰,也可以通过电源产生传导干扰。

(2)变压器空载合闸涌流产生谐波

变压器空载合闸时,可以列出下列方程:

i0 * R1 + N1=U1 * sin (ωt + α)

求解后得到:

Φl = -Φmcos (ωt +α)+Φmcosα(1)

Φmcos (ωt +α) ――磁通的稳态分量;

Φmcosα ――磁通的暂态分量。

如果合闸时,α= 0(既在μ1 = 0的瞬间合闸)得到:

Φ1 = Φm Φmcosωt (2)

在合闸后半周期时,磁通达到最大值Φl = Φlmax = 2Φm。

铁心中磁通波形对时间轴不对称,考虑剩磁Φ0,则磁通波形再向上移Φ0,从而使对应磁化曲线工作点移向饱和区,因此在磁通变化时,会产生8~15倍额定电流的涌流,由于线圈电阻R1的存在,变压器空载合闸涌流一般经过几个周波即可达到稳定。所产生的励磁涌流所含的谐波成份以3次谐波为主。

(3)单相电容器组开断时的瞬态过电压干扰:如果t= 0时,CB触头刚分开,弧电压很低略去,因此电源电压u与电容电压相等,即u = uc。

t = t1时,电流为零,电弧熄灭,而电源电压仍然按正弦变化,经过半周到达正向最大。但是,电容电压uc = -Um不再变化。断路器CB触头间电压Uj=U Uc = 2Um。

当t = t2时,如果此时弧隙介质击穿,这一过程可以看为Um直流电源经电感L突然加到电压为-Um的电容上,因分布参数产生高频振荡,形成高频电流:

ic = 2 * Um * ω0 * C * cosω0t,

电容器上电压为:

μc= idt = Um 2Umcosω0 t (3)

因此,高频电流ic经时间第一次过零时,高频电流被切断,电容器上电压Uc = 3Um最大值,如果此时电弧被熄灭,则Uc将保持3Um不变。

t = t3时,Uj = 4Um,此时弧隙又出现击穿,则电容器电压可达到5Um值。

实际上,由于触头间距在开断过程中不断增加,因此介质强度不断增大,当介质恢复强度超过电压增加速度,重击穿现象中止,完成开断,所以电容上过电压倍数不会达到3倍(上面的讨论是假设弧隙重击穿发生在电流过零后10ms,因此恢复电压达到最大值)。

用普通断路器投切电容器c1时(c1处于20Kv线路),产生1.8(p.u)过电压,导致谐振,谐振却又在c2处(c2处于6Kv线路)产生高于4(p.u)的过电压。

电力电子调速系统普遍应用于工业中改进电机效率及灵活性设备,调速装置内电力电子器件对过电压特别敏感,因此线路中瞬态过电压会造成调速系统的过电压保护误跳闸。由于与中压母线相连的电容器要经常操作,这意味着调速系统误跳闸事故会经常发生;

(4)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过电压:在我国10Kv、35Kv等级的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中,为了监视对地绝缘,一般采用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在正常情况下,三相对地电压是平衡的,但是由于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等原因,会导致三相对地电压平衡的破坏,还有可能使电压互感器线圈电感L和系统对地电容C在参数上配合,而产生谐振过电压。我们先看一下,它是典型的L、C并联电路。xc = ωC,xl =ωL,xc是线性参数,但是xL是非线性参数,其大小与铁芯饱和程度有关,如发生并联谐振,则产生较高的谐振过电压;

2 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周围生物的影响

在输变电工程中,电磁环境会对输变电设施附近的人、畜和植物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生物效应和健康影响两方面。具有过强的电磁辐射的环境不适合人和动物的居住。

2.2 污染公用电网

如果公用电网的谐波特别严重,则不但使接入该电网的设备(电视机、计算机等)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故障,而且还会造成向公用电网的中性线注入更多电流,造成超载、发热,影响电力正常输送。

2.3 影响变压器工作

谐波电流,特别是3次(及其倍数)谐波侵入三角形连接的变压器,会在其绕组中形成环流,使绕组发热。对Y形连接中性线接地系统中,侵入变压器的中性线的3次谐波电流会使中性线发热。

2.4 影响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如果继电保护装置是按基波负序量整定其整定值大小,此时,若谐波干扰叠加到极低的整定值上,则可能会引起负序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影响电力系统安全。

2.5 加速金属化膜电容器老化

在电网中金属化膜电容器被大量用于无功补偿或滤波器,而在谐波的长期作用下,金属化膜电容器会加速老化。

2.6 增加输电线路功耗

如果电网中含有高次谐波电流,那么,高次谐波电流会使输电线路功耗增加。

如果输电线是电缆线路,与架空线路相比,电缆线路对地电容要大10~20倍,而感抗仅为其1/3~1/2,所以很容易形成谐波谐振,造成绝缘击穿。

3降低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3.1变电站改善电磁环境影响的措施

(1)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走廊外侧如有居民,在民居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可有效屏蔽工频电磁辐射。

(2)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建设输变电工程时,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应尽量采用地下电缆进出变电站。

(3)禁止在高压输变电设施防护区内建设、搭建民居。

(4)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已跨越的建筑物及民居,在重建时应严格控制新建筑的高度,留有充裕的安全裕度。

(5)对同塔双回路高压输电线路,应采用逆相排列,以减轻电磁辐射强度。

3.2高压送电线路改善电磁环境影响的措施

输变电工程中一般采用2种输电形式,即架空线路和电缆。架空线路在地面会产生电场和磁场,电缆因敷设在地下,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而不会在地面上产生电场,但是仍会产生磁场。

为降低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强度,目前采用的方式有:①改善三相导线的布置形式(在导线最小弧垂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布置较垂直布置的电场强度高);②调整导线相对地距离。三相导线相间距离(当采用紧凑型结构时可明显降低地面电场强度);③采用分裂结构和分裂间距(2分裂和4分裂导线。因其增加了导线的等效平径,可明显减少线路的电晕和噪声,但同时会提高线下地面处的电场强度);④选用同塔多回路建设型式等。

3. 3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和验收措施

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各个阶段应认真履行环保程序,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采用海拉瓦技术优化路径选择,回避环境敏感目标;采用紧凑型输电技术、同塔多回输电技术、大截面导线技术等,提高输电容量,节约环境资源;采用张力放线和高塔高跨、线路杆塔高低腿设计,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对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二、同时投入使用的“气同时”原则;项日建设前,按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建成后,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投产。

3.4 抑制谐波污染的措施

3.4.1 对干扰大的设备与测控装置采用不同相线供电

因为测量、控制装置的许多干扰是由电源线窜入的,因此在规划供电线路时,对干扰大的设备与测控装置采用不同相线供电。

3.4.2 将测量、控制装置的供电与动力装置的供电分开

将测量、控制装置的供电与动力装置的供电分开。因为动力装置的负荷变动大,测量、控制、微机及电视机的负荷小,动力装置产生的干扰大,供电电源分开后,测量、控制、微机及电视机的电源与动力装置的电源相互隔离,可以大大减少通过电源线的干扰。

3.4.3 抑制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方法

其方法是要使它脱离谐振区。电压互感器的伏安特性U = f (IL),系统对地电容的伏安特性U = f (IC)和合成伏安特性U = f (IL IC),在oa区间,合成电流呈容性,合成电流随电压上升而增加,在ab区间铁芯饱和导致XL电抗减少(电感电流非线性急剧增长),最后使合成电流仍为容性,合成电流随电压上升而减少,所以ab区间是不稳定区间,在b点合成电流为零,这时XL = XC(IC IL),发生并联谐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压互感器或采用电容分压器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铁磁谐振。

动力装置报告范文4

欢迎有奖订阅2011年《机械工程师》杂志

基于CompactRIO的柴油机整机振动测试与分析

小流量下离心压气机无叶扩压器数值模拟及流动分析

燃气发电内燃机6116的性能优化匹配研究

关于柴油机压缩终了湍流运动规律的研究

基于12V190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不均匀性的仿真研究

汽油机排气歧管内流场CFD模拟

排气管路一维稳态热传递计算

基于Runge-Kutta法的PAW小孔形状计算

KM390BT型柴油机的开发

LRN6A3L-Q型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研究

活塞加工粗基准选择分析与工艺改进

曲轴扭转疲劳断裂分析

氢气在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市场车用柴油品质对整机性能影响研究

内燃机机内气体流动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内燃机进气道稳流特性测定方法诠释

活塞内冷油腔及冷却喷嘴初步研究

缝隙孔式喷油嘴偶件燃油喷注雾化形态的研究

曲轴参数化建模及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GLIDE软件的发动机活塞型线设计优化

简易瞬态工况法底盘测功机控制系统的开发

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6240ZC型船用柴油机的脉冲增压系统

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VVT机构的试验研究

降低直喷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

12V260型柴油机试验台车的研制

燃用植物油柴油发动机性能研究

现在使用的内燃机为什么存在严重能量贬值

山东内燃机学会召开四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报告会

山东省2009年度机械工业宣传工作会议在济召开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9年总目次

浅谈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

ZH195型柴油机机体有限元分析

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基于MATLAB的错拐技术在V型内燃机振动激励特性的研究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内流场均匀性优化探讨

乙醇汽油对发动机系统的适应性研究

6105沼气发电机组的研制

柴油机供油提前角试验方法

生物柴油对柴油机NO_x排放影响的研究

抗性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铝合金活塞制造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

电解铝液直接生产内燃机铸件的工艺实践

简易瞬态工况底盘测功机控制系统理论设计

基于C8051F系列单片机的内燃机瞬时转速测量系统开发

内燃机车涡轮增压器计算机测试系统

基于Mega48单片机的单芯片转速表设计

柴油机各缸工作均匀性的控制

小型车用液体燃油加热器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发动机排气歧管稳流试验研究

曲轴轴承不同仿真模型的比较分析

BL12V190Z_L柴油机的性能模拟计算

整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分析预测

陶瓷纤维局部增强铝合金活塞的开发

500GJ1-PwT集装箱式发电机组研制

液力变扭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动力装置报告范文5

现将《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742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20年第4号公告及我市实际情况,做出如下补充规定,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本办法所称老旧汽车,是指根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07号令)第二条规定,经公安车辆管理部门认定达到相关报废标准,依法办理了报废手续,并按规定送大连市报废车辆回收拆解机构回收拆解的汽车(不包括因事故造成的报废车)。

二、补贴范围与补贴标准。由财政部、国家商务部根据每年补贴资金来源和老旧汽车数量及其分布情况,制定全国补贴车辆的范围和具体补贴标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20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为:20**年1月1日—20**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拆解的,使用年限在8—10年之间(即注册登记日期在1992年1月1日—19**年12月31日之间)的大型载货、载客汽车。大型载货汽车是指总质量在4500KG(千克)以上(含4500KG)的载货汽车,以及准牵引总质量大于4500KG的半挂牵引车。大型载客汽车是指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19人以上(含19人)的载客汽车。没有动力装置的全挂车、半挂车不属于上述大型载货、载客汽车范围。

20年补贴标准:人民币4000元/辆。

三、市财政局将根据财政部下达的补贴指标,结合我市情况,一次性下达本年度拨款计划,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市经贸委,由市经贸委负责发放。

符合补贴规定的老旧汽车车主凭据《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和单位介绍信、个人有效证明到市经贸委资源处申请补贴资金。市经贸委资源处会同市财政局企业处对申请补贴的车辆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车主凭盖有市经贸委、市财政局报废车辆审核专用章的《报废汽车补贴资金发放通知单》(详见附件2)到指定银行领取补贴。

动力装置报告范文6

关键词:飞机地面空调机组 节能减排 多级制冷 桥挂式

中图分类号:TB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067-02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pre-conditioned air unit. It provides two kinds of structure models for the pre-conditioned air unit,which is commonly used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irport.It could be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y field and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e-conditioned air unit.

Key Words:Pre-conditioned Air Unit;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Multistage Refrigeration;Bridge Mounted

众所周知,所有飞机无论在空中飞行,在机场待飞或者在停机坪过夜,都必须有新鲜空气送入机舱,一方面提供机舱内人员需要的卫生新风量;一方面带走飞机内部设备的散热量以维持舱内舒适的环境。为了贯彻国家、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节能减排精神,减少飞机自身的辅助动力装置APU(auxiliary power unit)[1]的废气排放,2012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下发了《民航局组织实施“机场使用桥载设备替代飞机APU推广工作”项目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国机场桥载设备替代飞机APU专项工作的进展。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作为我国三大机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已经率先使用桥载设备。2011年,三大机场全年节省航油 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万吨[2]。

为了深入推动我国机场桥载设备替代飞机本体APU的工作,2012年,我国完成西安、重庆、长沙、南京、武汉等17个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万人次以上机场桥载设备安装立项报告评估和批复工作[3],飞机专用桥载设备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这种安装在登机廊桥下替代飞机APU的桥载设备,称为飞机地面空调机组。

1 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型式

1.1 工作原理

飞机地面空调机组是置于民航飞机以外,利用较长的送风管道和飞机专用接头,通过飞机机身下部的外接空调接口和机身内部复杂的送风管道向机舱内送风的一种全新风特种空调机。飞机地面空调机组采用全电力驱动、直接蒸发式制冷循环技术,可向飞机进行通风、冷却、除湿和制热,并具有空气过滤功能,为乘客和机组人员在飞机待飞过程中和飞机在停机坪过夜以及地面维护保养时提供舒适的空调环境。

1.1.1 制冷系统

采用多级直接蒸发制冷方式有利于实现机组大焓差,低温度送风的要求。在环境温度出现大幅度变化时,多级制冷系统才能保证低送风温度要求。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制冷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1.1.2 送风系统。

(1)制冷送风。

环境空气经过过滤器之后,进入一级蒸发器预冷却,然后进入送风机。经过送风机后进入二级蒸发器和三级蒸发器,被进一步冷却。空气冷却处理后,以较高的压力和较低的温度送入飞机机舱内。

(2)制热送风。

环境空气经过过滤器之后,进入一级加热器加热,然后进入送风机。经过送风机后进入二级加热器,被进一步加热。空气加热处理后,以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送入飞机机舱内。

(3)控制系统。

针对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各型号民航客机的不同需求,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控制系统必须满足变风量、变风压的要求;必须满足环境温度变化时,选择制冷、送风或制热不同运行模式的使用要求。因此,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必须采用高可靠性的可编程PLC控制系统,以确保机组自动、高效、可靠、经济运行。

1.2 结构型式

按安装方式分类,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可以分为桥挂式,落地式和移动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桥挂式。桥挂式飞机地面空调机组采用风冷冷凝器,机组的结构型式共有两种,如图2和图3所示。

向后排风型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由于冷凝器排风方向与机坪方向平行,能防止机坪热风回流,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但由于散热风扇距离冷凝器末端较远,冷凝器末端的风速低而近端风速高,冷凝器风速不均匀造成了温度场的不均匀,从而导致换热效率的降低[4]。

向下排风型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由于冷凝器排风方向与机坪方向垂直,接波音737系列飞机时,由机机舱门低导致飞机地面空调机组距离停机坪很近,热风容易回流,影响冷凝器换热效果,但由机地面空调机组高度低,散热风扇与冷凝器末端距离近,冷凝器迎面风速比较均匀,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较高。

向后排风型和向下排风型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结构设计各有利弊,选择哪一种结构型式必须根据机场实际情况,以提高机组换热效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为最终设计目标。

3 结语

中国民航未来在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全面实施地面空调和电源替代飞机APU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5],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作为机场的地面支持设备,已经成为桥载的必备产品之一。由于只有取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审定并颁发的“民用机场专用设备使用许可证”的飞机地面空调机组,才能在我国民用机场内使用,因此,国内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制造商屈指可数。为了更好地掌握、使用飞机地面空调机组,本文详细介绍了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并提供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两种桥挂式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结构型式,供业界参考,希望可以借此推动我国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中平.辅助动力装置及其标准发展综述[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98(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