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范文1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摘 要:本文提出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加入民营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加入民营资金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借鉴。
关键词 :民营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7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34-01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刘洋(1984-)男,山东掖县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资源。
一、民营资本的定义
本文中指的民营资本,是说的除了政府资本和国外资本以外的任何资本。所谓的政府资本大约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本,另一个是已经加入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本。这些资本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由政府来支配,它们投资的目的并不是进行盈利。但是与此不同的一点是,民营资本的加入是为了用投资来换取利润,这是它们投资的最大目的。
二、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一)政府财力与民营资本相比较为薄弱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虽然目前正在迅速的向前发展,我国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财政有限,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此情况不同的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却具有大量的资金储备,能够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对于民营资本的排斥,改革政策使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不失为一条好的办法。
(二)政府内部的财权和财力没有实现对等统一
上文中提到,我国的经济虽然表面发展迅速,但实际上经济实力还是十分的薄弱。因此,国家出资既想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想在其它财政方面做出成绩困难是很大的。但是现在政府却施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垄断,造成了国家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建设速度不断下降,对于资金的需求却是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国家的财力有限却揽招了很多耗费资金的建设项目,在资金不充裕的就引发了很多问题:
1、由于资金的不充裕,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很多设施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或者在建设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此完成建设目标,这就给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使城市化不能依照健康安全的原则进行。
2、国家竭尽全力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拨款,进一步造成国库资金不足,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彻底,留下了安全隐患,在很短的时间就需要重新进行修理,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使国家的财政不断地吃紧,而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3、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还会发生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方抱怨国家的专项拨款不足,而国家抱怨地方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不仅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加深,也会在成民营资本的不满。
三、施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可行性
很多方面对于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后,是否会取代政府资本成为建设中的主体提出质疑,笔者认为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政府具备足够的行政权力,它的权力完全能够对于任何经济性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政府有能力来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一旦有一些关键性的基础设施不允许民营资本的加入,政府可以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规定,出具各种条例规范民营资本的职责范围,坚决不允许其越权行事。在对于设施建成以后的收入分配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税收的办法,限制民营资本的投资规模,以此来调节其收入的多少。
民营资本虽然很富裕,但是在能力上说,和国营资本有着巨大的差别,还是十分弱小的。在运用了职责范围内的职权对于民营资本进行制约和控制以后,不仅仍然掌握着城市基础建设的主导权力,这种权力还会进一步的加强。同时能够增加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我们的凝聚力,更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特色。
四、民营资本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意义
(一)将民营资本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能够提升国民经济水平
为了和世界地位相匹配,必须要增强城市化的建设。可是恰恰是基础设施目前成为了建设中的瓶颈。具体表现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在逐步的增加,但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却落后工业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民营资本施行开放的制度,允许其参与到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当中,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调控压力,让基础性设施实现了跨越式的进展,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里程碑。
(二)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提升了设施的投资效率和运行效率
在对民营资本开放以后,有两条投资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民间资本独立承担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种是和政府的资金进行合资,共同发展基础性设施建设。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选择和政府合资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合资以后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比政府独自承担投资时的投资效率要提升很多。原因是在合资以后,对于资金的管理肯定会十分的具体。大多情况下要建立公司股份制度。股份制度实行以后,会使资金的产权变得比以往分散,就很有利于政企分离,从而更加明确企业的法人制度,保证了企业具备独立的经营权不受到政府的行政干扰,更好的为设施的建设提供服务。
五、总结
目前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我们的国家在向世界看齐的过程中也要对于民营资本施行开放的政策。民营资本在经济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能够有效的缓解目前国家财政对于出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上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潘胜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D].湖南大学 2007.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广东高考 理综 有机合成
纵观近几年广东高考理综的有机合成题,考点上变化不大,难度适中,但稳中有新,本文通过对命题考点的对比和分析,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一、试题(2013年广东理综第30题)
30.(16分)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如反应①
Ⅰ Ⅱ Ⅲ
(1)化合物Ⅰ分子式为Ⅲ,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ⅢmolO2。
(2)化合物Ⅱ可使 溶液(限写一种)褪色;化合物Ⅲ(分子式C10H11C1)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化合物Ⅲ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1:2,Ⅳ结构简式为____。
(4)由CH3COOCH2CH3可合成化合物Ⅰ,化合物V是CH3COOCH2CH3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Ⅵ。V结构简式为____,Ⅵ结构简式为____。
(5)一定条件下,■与■也可发生类似①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
二、试题分析
今年有机合成以研究热点——烷基化反应为背景,考查分子式和结构简式书写、耗氧量计算、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书写等,不同的是在考查了核磁共振 ,这是前三年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这也说明广东高考稳中有新。该题难度较简单,但设置一定的易错点,如第二问方程式会漏掉条件而失分;第三问结构简式会因对波谱知识关注不够而失分;第五问会对题目所给信息理解不透消去溴原子而失分。
三、广东理综有机合成题命题考点
广东理综卷有机合成题的特点是素材新颖,不以传统框图形式出现,均以化工工艺为背景,以有机合成流程图为主线。考查角度相对固定,设问灵活新颖,近几年考查的知识点如下:
纵观上表,广东有机合成题常见考点有:分子式的书写、耗氧量计算、反应类型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主要考查官能团的性质)、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模仿已知信息的反应原理写出类似反应方程式或产物的结构简式(注重有机物的断键和成键和已知信息的重模仿、迁移或拼接)。
四、2013年广东理综有机合成题给我的启示
1.重视基础,加强理解的深度。
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特别是第一轮复习)。首先要重视课本。课本是根本,不但涵盖考试的全部内容,也包涵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研究透彻,灵活迁移,定能胜过各种教辅书。如今年涉及到:烯烃官能团的性质、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水解反应和在氢氧化钠醇溶液的消去反应。所以在复习中要掌握并牢记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及反应条件。如烷烃的取代反应(光照)、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和消去反应(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醇的消去反应(浓硫酸、170℃)和催化氧化反应(Cu或Ag催化、加热)、醛的银镜反应(水浴加热)、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等。在平时训练中,要以课本为主,紧紧围绕主干知识,多练习多反思,通过横向纵向整合,使零散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做到考试时得心应手。
2.重视能力培养,提高提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有机合成题不仅考查课本上的主干知识,还注重考查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迁移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迅速接受新信息并提取实质性内容将其与已有知识整合,具有综合性。广东理综有机合成题在考查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越来越受到青睐,如模仿已知信息的反应原理写出类似方程式或产物的结构简式,就是注重信息的提取、迁移和应用,要求考生当场自学,理解反应原理,结合原有知识解决问题。如今年有机合成题的反应①中化合物Ⅰ和Ⅱ的反应,该反应课本上没有,这就需要考生能够快速吸收、整合所给信息,注意反应的断键和成键,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融会贯通,然后进行模仿、迁移。从近几年大趋势来看,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所以在复习时既要贴近课本回顾主干知识,打好基础,也要多做习题来提升自己的信息分析、提取和迁移能力,不断拓展自身的题量,能应付各种全新没见过的题目,真正做到“百战不殆”。
五、复习有机合成题的建议
1.回归基础抓教材,牢记特性。回顾今年选择题第7题考查的全是有机的记忆内容;无论是方程式的书写还是反应机理,无论是核磁共振还是同分异构体书写,都离不开对有机物特性的熟记。
2.重视常规题型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广东高考理综在试卷结构、题型风格、试题难度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虽然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但主干考点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所以在备考中要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Diels-Alder反应;有机合成;应用
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它发现的时间不长,但与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高效、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已成为现代有机化学发展的趋势。Diels-Alder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环反应,这个反应是共轭二烯烃特有的性质,它是合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方法。它通过共轭二烯烃与带有吸电子基团的烯烃作用成环,且产率也很高,也可使杂原子成环。DA反应在合成六元碳环和杂环化合物中以及立体化学领域里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实现了环烃合成领域的突破,尤其在结构复杂的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中应用最广泛。
DA环合反应可在路易斯酸作用下完成,是形成碳碳键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现代有机合成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反应类型之一。因为它是没有中间体,只有过渡态的协同反应,它没有离子的参加,故常见的酸或碱对它无任何作用。该反应具有较好的立体专一性和区域选择性。所谓立体专一性是指那些立体结构不同的起始原料,反应后分别得到立体异构不同的产物,这样就能够有计划的控制反应的产物。例如,顺-1,3丁二烯分别与顺型及反型丁烯二酸二甲酯发生双烯合成反应,反应后共轭二烯和亲二烯体的构型仍保留在产物内,即分别得到顺型及反型环己烯-4,5-二甲酸二甲酯。该反应方法合成环状化合物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原子经济性、材料易得、适用性广等优点,也使得这一合成策略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更为重要。
有机合成与推断是高考中有机化学考查的重点题型,本着社会需要科技型和技术型培养人才为原则。从高考的命题趋势上,有机推断题向着培养能力、新信息的方向发展,题材常以新试剂、新药物、新染料及食品添加剂的合成过程为主,从中体验科研的乐趣。特别是有些药物,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是具有特定的性质,为了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不得不在实验室进行人工合成,这就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选择高效、低毒、低污染、零排放、廉价易得的药物,这就涉及所得到的有机物产率问题,都会嵌入试题中。近几年的高考有机化学主要考点有:(1)有多个物质发生多米诺式化学反应,合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产物。(2)会运用题中所给新信息加以推导和应用。(3)如,将高中教材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加入,便是信息给予题,把与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设计为新形式试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近几年高考不断出现新信息模式嵌入试题中,以下针对DA反应在高中有机合成推断题中的应用进行举例。
根据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特点,有机物种类繁多,必须要找准关系,按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前后颠倒以免相互干扰影响产率。阅读好所给新信息并能很好运用,用已有基础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在问题中巩固知识,导出最佳合成路线是做好有机推断及合成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曾绍琼.有机化学:上册.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上册.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姚焕英.Diels-Alder反应再认识[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6(2).
[4]张薇.α-乙炔基二硫缩烯酮类化合物与芳香基亚胺合成喹啉化合物的杂Diels-Alder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药学教育;药物合成反应;全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67-0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药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高校药学专业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不断获取国外先进专业知识和技术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大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并重。通过全英语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是提升国内一流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药物合成反应》全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内容涵盖了卤化、烃化、酰化、缩合、重排、氧化和还原等常见的单元反应。各单元反应着重介绍反应机理和应用,讨论反应物、反应试剂、反应条件与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尤其突出反应中有机分子骨架的建立和官能团转化,以及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控制[1]。《药物合成反应》课程在本科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基础上,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药物制备中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药物合成工作中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药物合成反应》是药学专业特别是药物化学领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我校自上世纪80年代开课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也先后主编了四本该课程国家统编教材(1982年朱淬砺主编试用版,1988年、2003和2010年闻韧先后主编第一至第三版)。优秀的药学人才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能够查阅国外药学专业文献,随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随时掌握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新实验方法和研究手段。这就要求高校药学专业学生拥有较高的专业外语基础,而目前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在校大学生专业英语的薄弱更多地体现在听和说上,很多专业英语词汇仅会阅读,根本不会准确发音,普遍不能听懂全英语的学术讲座,也无法用专业英语就进行国际交流。如果在《药物合成反应》课程中引入全英语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熟悉药物合成反应的专业外语术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能更快速地接触到本学科的最新理论和科学技术,了解药物化学和有机合成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发展,还能很快提高相关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进一步出国留校深造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因此在《药物合成反应》课程中实施全英语教学很有必要,是提升学生素质与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药物合成反应》的课程特点适合全英语教学。我国的药物自主创新处于较弱的地位,因此学习和参考国外经验是药物研发的必经之路。以英文为主的药物合成及反应的书籍、文章、专利、会议论文和网络信息蕴含着许多先进的药物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实例,对学习和掌握《药物合成反应》有很大的帮助。中文版《药物合成反应》也总结和借鉴了上述英文出版物的信息。因此结合英文书籍、文献等参考资料进行《药物合成反应》全英语教学成为必然[2]。《药物合成反应》是药学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三年级的学生已完成有机化学基础课和大学英语的学习,已达到大学英语4~6级水平,较好的英语基础和专业基础为本课程实施全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从高年级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和英语水平等方面分析,《药物合成反应》也比较适合进行全英语教学。
二、《药物合成反应》全英语教学的难点
《药物合成反应》全英语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很高要求。《药物合成反应》课程内容本身就有较大的教学难度,特别对有机化学基础相对薄弱的药学专业学生而言,任课教师必须抓住各类反应的机理加强教学的条理性,并结合具体合成反应实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讲清讲透,避免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杂乱繁多、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全英语教学更是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英语听说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全英语教学的教师既要有熟练的专业知识,能准确把握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又要具备相当的英语基本功,流畅地运用英语来全面、准确地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并与学生有适度沟通和良好的互动交流,课堂上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其难度远大于普通话教学,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为此我院以曾长期留学国外并在外企任职的教授领衔,辅以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和多年《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经验的青年讲师组成教学团队,并得到复旦大学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这为《药物合成反应》全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药物合成反应》全英语教学缺乏配套的国外英语教材。目前国内各高校《药物合成反应》普遍采用中文教材是闻韧教授主编的《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该书根据药物合成中分子骨架建立和官能团转换的特点介绍单元反应。由于目前没有与《药物合成反应》课程完全对应体裁的英文原版教材,因此进行全英语教学必须基于《药物合成反应》中文教材和相关的有机合成化学英语专著及英语参考文献编写讲义和课件。《药物合成反应》全英语教学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较高要求,特别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较好的英语水平,并且在课程学习中要加强预习和复习,课堂教学中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与任课教师互动交流。此外对药物合成化学的兴趣也是决定能否学好此门课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多为准备出国留学药学或相关化学专业或者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同学,这些学生的有机化学有较好基础,通过全英语教学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上均有较大的进步。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范文5
有机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有机物的碳链增长或者缩短、官能团之间的互相转化、引入或减少官能团,从而制取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有机物。有机合成题目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知识点。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这样一道有机合成题目,出题者匠心独具,使得题目的解答思维比较符合上述要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了学习素质。
题目如下:
感光性高分子也称为“光敏性高分子”,是一种在彩电荧光屏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应用较广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为[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它是由两种单体经酯化后聚合而成,试推断这两种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2)写出在(1)中由两种单体生成的高聚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在高考参考书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该题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5全国卷(III)中的一道题目――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结构如下:
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由甲基丙烯酸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由乙烯制备乙二醇。
从表面上看,此题与高考题框架相差甚多,但实际上解题基本思路却一模一样:先酯化后加聚。
这一道题目的典型之处在于题目能充分体现多方面知识的交集,并且综合考查了2006高考考试大纲里所要求的很多知识点,例如第4点(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第9点,(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以及第11点(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道约定俗成的题目却出了“意外”。有一次,几位学生对这道题目提出异议:第(1)小题,按照“逆推法”,得到两种单体乙烯醇和苯丙烯酸,比较容易;当他们进一步思考验证一下合成路线时,却发现有两种途径,也就是说由第(1)小题得出两个单体去解决第(2)小题有两种方法:
①路径一:先酯化后加聚
②路径二:先加聚乙烯醇后进行酯化
学生所提出的两种合成路线,在理论上,可谓言之凿凿,均是成立的。但是参考书上的答案却只给出一个,是①先酯化后加聚。为此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
如果按照先加聚,再酯化的话,那么加聚得到的是聚乙烯醇,是否所得聚醇很难发生酯化,无法实现目标产物的形成呢?翻开中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段话:纤维素(是一种聚醇)酯化容易出现聚醇里n个羟基完全酯化以及不完全酯化的两种情况,因此产物也会有火棉和胶棉之分。以此类推,聚乙烯醇与苯丙烯酸发生酯化,很可能完全酯化或不完全酯化。
如果按照先酯化,再加聚的话,那么酯化后的产物就出现两个碳碳双键,如果再加聚的话,很容易发生乙烯醇上的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而不是苯丙烯酸上的双键加聚。查阅一些大学有机合成书本以及介绍感光性高分子材料的书籍,大致得到如下说法:通过高分子的化学反应在普通的高分子上连接上感光基团,就可得到感光性高分子。这种方法的典型实例是1953年由美国柯达(Kodak)公司开发的聚乙烯醇肉桂酸酯(肉桂酸即丙烯酸)[3]:
聚乙烯醇因其结构中含有大量功能性羟基,作为光聚合预聚体而引入不饱和基是很方便的。而且在实际聚合时,由于肉桂酰基有一定反应活性,所以感光基团的保护存在许多困难。肉桂酸乙烯基单体中由于两个不饱和基团过分靠近,结果容易发生环化反应而失去感光基团。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按照这一实际生产过程,题目的合理答案似乎应该为先加聚后酯化。
综上所述,这道题目应该有两种解答:①先酯化后加聚或②先加聚后酯化。不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合成某一种产物,可能会涉及不同的方法和多种途径,应考虑并兼顾“原料省、副产物少、产率高、环保好、产品易于分离”的要求,选择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和途径。但是上述两种解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作为学生的解题训练,是比较有帮助的,参考书不应忽略②先加聚后酯化。
当然,这几个不受参考答案的影响的学生的敢于尝试与突破的精神是值得嘉许的,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解题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能使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趣味性以及有机合成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玉奎,赵爱君.高考新思路・化学(第三版)[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300.
[2]曲一线.5年高考3年模拟・化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7.
[3]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42-250.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范文6
今年的化学试题明显加大了对实验知识的考查,不仅I卷部分的第11题、第12题、第13题,而且II卷通过设置的有机物乙酸异戊酯的制取实验,实现了对实验技能的考查,对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仪器的识别、物质分离提纯等学生实验基本内容的进行了考查,强调了运用实验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这就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更高的指导性的要求,也体现了化学学科是实验科学的基本特点。
今年的化学试题与去年比较,表面似乎减少了有机化学的考查分量,且考查难度、技能要求有所降低。如Ⅰ卷中去年有三个题涉及有机化学,今年只有一个题即地第7题,但试卷在Ⅱ卷中通过设置第26题有机实验和第28题的在乙醇合成中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方式进行了补偿。在26、28题、选做题38题中,试题以有机物基础物质、基本性质、有机物质的合成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应用有机物基础知识,分析、推理常见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接收、应用信息探究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28题的乙醇乙烯间接水合法)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我省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效果,使教师在处理选修5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上有了依据。
今年的选择题几乎都给考生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个别题如第9题,新颖度很高,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七个选择题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为切入点,立足教材,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选项既关系到基本知识,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所有题目都相对平和,大多能够较易上手。今年的选择题中加大了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内容的考查。如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等。
今年II卷题型风格出现了题目与去年及其相似的特征,特别是26题、28题,它们分别与去年的26题、28题在命题的知识点和命题形式均以有机实验和有机合成呈现,有点匪夷所思。27题考查的次磷酸,也在2007年的全国卷和2009年的广东卷中出现过。但是在必考题中今年没有出现大家预猜的化学工艺流程题目及无机框图题,令猜题者们大失所望。II卷的题目多以工业生产创设情境,联系教材,题目信息鲜活、生动,对学生知识迁移、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非选择题以新信息、新情景的设置为切入点,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所学主干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运用实验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知识落点和三维目标的选择角度看,强调能力,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特色和化学学科特征。三道大题是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各项化学能力作了全面的测试。主要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与分离提纯等化学主干知识。Ⅱ卷中第26题以有机物乙酸异戊酯的制取实验,考查化学实验,从仪器名称到注意事项、到问题处理、化学计算。其中侧重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化学实验仪器的选择,产物分离提纯的处理、产率计算有较高要求。第27题以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为背景考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氧化还原反应、盐类的水解、电化学以及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第28题以乙醇由乙烯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制备为题材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其中设计的用平衡分压表示平衡常数的信息型计算题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新颖,本题侧重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等化学核心知识,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