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阻塞症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阻塞症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阻塞症状

呼吸道阻塞症状范文1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因;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193-02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denoidal hypertrophy combin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E Zhizhou LUO Tianfei LI Weihong LI Jinqi LI Xiaojiao XIE Zhixiong

Department of ENT,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526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method and clinical effect of adenoidal hypertrophy in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Methods 3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y interview 6 -12 months after surgery,from April 2011 to September 2012 in 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Results 36 cases of patients were cured,12 cases of postoperative sleep snoring disappeared,no mouth breathing,arousal and apnea. 24 cases had arousal,mouth breathing,and sleep apnea and snoring and other symptoms disappeared completely. There was no case of complication and recurrence. Conclusion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treatment for the adenoidal hypertrophy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and the effect is exact.

[Key word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Etiology;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小儿鼾症,和神经系统,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2]。引起OSAS的病因很多,其中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肥大最为常见,致使患儿上呼吸道狭窄。体形肥胖儿极易发生OSAS。这是因为肥胖儿上呼吸道周围软组织脂肪也较厚,导致上呼吸道狭窄,气流阻塞发生率高,同时还可能并发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3]。越来越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重视。目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采取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切除术。本组通过对我院儿科耳鼻喉科收治的36例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OSAS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入选的36例OSAS患儿,均为2011年4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其中女15例,男21例,年龄3~12岁,平均5.9岁。其中9例为单纯腺样体肥大,27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扁桃体肿大。临床表现特症:(1)体形多瘦小或过度肥胖。(2)腺样体肥大。(3)多乏力,头痛,嗜睡,学龄患儿上课注意力分散。(4)睡眠时打鼾且鼾声粗响,伴哭闹,遗尿,夜惊,呼吸不畅或呼吸暂停。(5)多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1.2 方法

9例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行全麻下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取平卧仰头位。经含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鼻腔黏膜,鼻内镜直视下,仔细察看鼻咽内部情况。用动力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术中注意不伤及咽鼓管圆枕,予棉片压迫止血,观察5 min如术腔无渗血,拔除棉片,如有渗血,予止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2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扁桃体肥大行全麻下扁桃体剥离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全麻下扁桃体剥离术:患儿取平卧后仰位,静脉复合吸入全麻,经口置入钢丝以加强气管导管,并置入开口器以暴露两侧扁桃体。常规切口,找到扁桃体被膜与上极并暴露扁桃体间隙,紧贴扁桃体剥离,粘连组织边电凝边剥离,圈套器摘除扁桃体。术后电凝止血。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同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术式。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5 d,以防感染,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并给予朵贝液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术后回访6~12个月。

2 结果

3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均治愈,其中12例术后睡眠鼾声基本消失,无张口呼吸,憋醒及呼吸暂停等表现,24例憋醒,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及睡眠打鼾等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回访6~12个月,无一例并发症且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耳鼻喉科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心脏、肺部及脑部等器官病变,严重者还可影响小儿的智力与身心发育。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多腺样体肥大,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睡眠时打鼾且鼾声粗响,伴哭闹,遗尿,夜惊,呼吸不畅或呼吸暂停,乏力,头痛或嗜睡,卧位时症状更明显[4-5]。患儿张口呼吸引发口咽部干燥,口咽部干燥使得局部抵抗力减弱,这时极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后使得腺样体肿大,加重呼吸不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状也随之加重,时间越长临床治疗越棘手。

木尼兰等[6]文献中报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血压增高程度与血氧饱和度无关,但与其肥胖程度及睡眠呼吸暂停程度密切相关。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血压虽暂时表现为轻度升高,但是如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推移以后可能会更加严重。体形肥胖儿极易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因为肥胖儿上呼吸道周围软组织脂肪也较厚,导致上呼吸道狭窄,气流阻塞发生率高,同时还可能并发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本组研究中,肥胖儿15例(39.4%)。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咽部扩张肌群张力降低也是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原因[7]。咽部扩张肌群张力降低导致咽壁内陷、上呼吸道阻塞,从而发生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较好的方法。本组研究结果,3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均治愈,其中12例术后睡眠鼾声基本消失,无张口呼吸,憋醒及呼吸暂停等表现,24例憋醒,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及睡眠打鼾等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回访6~12个月,无一例并发症且无一例复发。和文献报道一致。庞冲等[8]文献中论述腺样体肥大可使患儿气道阻力升高,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后其鼻气道阻力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这说明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与OSAS发病密切相关。因而,对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或类似OSAS的患儿,应及时行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术,以改善患儿上呼吸道阻塞情况。对于不能手术和因其他原因发生的OSAS患儿,可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以缓解睡眠时的缺氧,达到治疗目的。此外,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促使肥胖儿减肥,调整患儿睡姿等方法也可起到辅助治疗OSAS作用。综上所述,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应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永新,李增清,李文仲.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1080-1083.

[2] 滕清毅,滕清晓,王梅英.扁桃体肥大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08-109.

[3] 陶应国,李雪松,王实,等.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7例分析[J].淮海医药,2010(1):18-19.

[4] 陈建强,龚梁.扁桃体切除联合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69-1370.

[5] 何江.儿童腺样体肥大3种手术切除方式疗效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4):629-630.

[6] 木尼兰,周昕科,王建梅.等.CRP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析研究[J].新疆医学,2011,41(8):65-69.

[7] 安新山,曹文栋,张玲染.等.3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5-46.

呼吸道阻塞症状范文2

通讯作者:彭燕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86例和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和其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慢性基础病及高龄等均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对于抗生素、激素使用时间长、联合使用抗生素、合并慢性病等相关高危因素患者,应高度警惕合并真菌感染,及早治疗。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在全球范围之内占死亡诱发因素的第4位。COPD发病后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诱发全身反应。COPD病程呈缓慢性进展,使患者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COPD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多种因素致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越来越常见[1],导致病情加重、治疗愈加困难、住院时间进一步延长等。本组收集于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治疗的COPD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高危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近年来于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治疗的COPD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共86例,其中男53例,女性33例,年龄27.4~82.3岁,平均(60.3±6.2)岁。从同时间段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COPD未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25.5~81.7岁,平均(58.7±7.7)岁。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确定诊断标准:(1)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基础病;(2)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真菌感染的各种诱发因素;(3)症状和体征:症状无特异性,常被原有症状掩盖,但对住院3~5 d后出现或加重的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痰血等症状;(4)胸部X线或CT新发现的肺部斑点或斑片状阴影;(5)晨起清水漱口后,患者深部咳出痰液或吸痰管吸出的痰液收集于无菌痰盒送检,连续两次及以上培养出真菌,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1,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6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其中观察组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71.8%,对照组占40.4%。观察组使用激素者占82.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侵入性操作的比例占48.8%,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合并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比例为68.6%,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2%;观察组COPD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65岁的高龄患者占3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1%(P<0.05),提示老年人更容易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间高危因素的分析比较 n(%)

3 讨论

真菌感染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尤以COPD患者多见,且有渐升趋势。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最常用的是抗生素,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对人体中的正常菌群产生负面影响,给真菌生长、繁殖的空间;它还可以改变真菌的菌丝,使其粘着和播散更加容易;部分抗生素甚至可以直接促进其生长;大剂量、长周期、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更容易导致真菌感染,本组调查中观察组有78例长期应用抗生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符合[3]。激素使用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增加了医院院内感染的机会,且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均会加大真菌感染几率。本组调查显示,观察组激素使用>7 d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比例显著增高,与其它研究结论相似[3]。同时呼吸机辅助等侵入性操作、慢性基础病及高龄(>65岁)等因素均会增加真菌感染可能。

因此,针对COPD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COPD患者,若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行激素延长疗法及高龄、合并慢性基础病等,经过积极治疗效果不佳,仍反复发热、咳痰时,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现代实用医学,2002,14(3):160-16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呼吸道阻塞症状范文3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总有效率为96.9%;治疗后患者FEV1/FVC、FEV1及SpO2均得到显著性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疏导、抗生素、给氧及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雾化吸入 呼吸困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8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67-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肺部受到有害颗粒或者气体刺激而产生的反应,临床症状表现为咳痰、气促、咳嗽及呼吸困难等,急性加重期患者,容易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治疗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与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患者在65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3±2.3)岁;原发性疾病:肺气肿有13例,糖尿病有11例,高血压有9例,慢性支气管炎有31例;患者在临床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痰里增多,气道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①心理疏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知识和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内心顾虑,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②抗生素使用。依据患者病情程度,给予适宜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呋辛等。对于轻度、中度患者,可给予适量的第一代或者第二代头孢类药进行治疗;对于重度患者,则应给予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必要时刻给予适量支气管扩张剂[1]。③给氧治疗。给予患者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气流量控制在2~3L/min,氧气浓度控制在25%~29%,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④雾化吸入。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痰方法,并给予咳痰困难者雾化吸入进行治疗。30mg的氨溴索,0.25mg的硫酸特布他林,每次吸入两次,以对痰液起到稀释有效,利于痰液排出。

1.3 疗效标准。显效: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性改善,呼吸通畅,肺部音消失,FEV1/FVC≤70%,FEV1≥80%;有效:患者痰液量有所减少,咳嗽程度有所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肺部存在模糊音FEV1/FVC≤70%,FEV1≥50%;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出现加重现象,呼吸较为困难,肺部存在清晰音FEV1/FVC≤70%,FEV1≥30%。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过治疗后,41例显效,2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9%。治疗后患者FEV1/FVC、FEV1及SpO2均得到显著性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由于呼吸道气流受阻导致的,而气流受阻主要与肺部受到有害颗粒或者有害气体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2]。临床研究表明,吸烟是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因素,吸烟患者发病率是不吸烟患者的两到八倍,而吸烟时间长、吸烟量大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也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烟草含有一定量的化学物质,容易对气道细胞造成严重损害,使得支气管处黏液腺变得肥大,杯状细胞繁殖,支气管处粘膜出现血肿症状,交感神经出现功能亢进现象,导致支气管处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增强,气道严重受阻[3]。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将引发全身性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必须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抗生素、给氧、雾化吸入等治疗措施。通过心理疏导,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以消除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使患者在治疗中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通过使用抗生素药物,一方面可以使肺部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而另一方面可以对起到黏膜炎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支气管处平滑肌得到舒张,管腔分泌物得到有效清除,气道水肿症状得到改善;通过给氧治疗,能够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缓解患者存在的呼吸困难症状;通过雾化吸入,将呼吸道内难以咳出的黏稠痰液进行稀释,以有利于呼吸道内痰液的排除,避免患者呼吸道受到痰液的阻塞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FEV1/FVC、FEV1及SpO2等临床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总有效率为96.9%。

总之,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疏导、抗生素、给氧及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梁宏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体会[J].吉林医,2011,8(12):87-88

呼吸道阻塞症状范文4

打鼾俗称打呼噜,临床医学中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打鼾时,不管是否存在呼吸暂停,宝宝的血氧饱和度都在80%以下,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而正常情况下的血氧饱和度为95%一99%。

鼾声哪来的?与呼吸道结构息息相关

口咽部拉直来看犹如一个圆筒,四周由软颚、舌头后段、两侧扁桃体及后咽壁构成。当宝宝清醒时,在神经的控制下,黏膜肌有相当的张力,口咽四周也会撑起张开。“圆筒”气流进出顺畅,不会产生杂音。

当任何原因导致气流通道狭窄,就会使呼吸阻力增加。当气流经过狭窄部位,松弛的软肉忽闭忽开,随着气流振动,鼾声就产生了。

打鼾的4个原因

扁桃体肿大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咽部集结了丰富的淋巴组织,又称增殖体,增生过大则为增殖体肥大。扁桃体或增殖腺肥大,引起咽喉部狭窄,入睡时发出鼾声,导致打呼噜、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等现象。

鼻道狭窄 宝宝的咽腔较短,鼻道狭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易阻塞。半岁之内的小宝宝时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咙有痰音,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呼吸道炎症 上呼吸道发炎、慢性鼻窦炎会使鼻黏膜充血水肿,以及扁桃体增殖体异常肥大,鼻咽部通气受阻,睡眠时不能经鼻呼吸,出现随呼吸发出的鼾声。

肥胖 体胖的宝宝咽部的软肉构造较肥厚,睡觉时口咽部呼吸道易阻塞,出现鼾声,严重时甚至会有呼吸暂停的现象。

睡眠姿势不佳 譬如宝宝仰睡,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倒,呼吸通道受到部分阻塞,气流进出鼻腔、口咽和喉咙时,附近黏膜或肌肉产生振动发出鼾声。

妈妈该行动了

多力留意 宝宝持续打鼾将引起一系列临床改变,如夜间打鼾、张口呼吸、呼吸困难、胸腹反向异常呼吸、呼吸暂停、睡眠不安、遗尿、磨牙、多汗、多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宝宝打鼾了,妈妈必须高度警惕。

及早发现 宝宝的正常睡眠状态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有出汗,呼吸均匀而无声,有时小脸蛋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如果宝宝每次入睡后有打鼾现象,特别是鼾声变调,响亮、不规则,应及时早去医院,请医生仔细检查。

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小宝宝偶尔出现睡时打鼾,可能是由于睡眠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松弛,呼气时排气受到影响,如果改变,呼噜声会很快消失。这种情况就不必去医院就诊。

这种情况找医生 当宝宝睡觉时打呼噜,最好请耳鼻喉科医生检查一下。轻度的腺样体肥大,病程较短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的打鼾,首先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控制和解除症状,注意避免反复感染。当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或长期存在呼吸不畅,尤其是有呼吸暂停现象时,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避免打鼾的有效办法

保证宝宝生活有规律,减少睡前剧烈活动。

保持营养均衡,防止宝宝过胖。肥胖的宝宝要想办法将体重减下来,让口咽部的软肉消瘦些,使呼吸管径通畅。

呼吸道阻塞症状范文5

我科于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对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氧疗时,在湿化瓶中加入抗菌消炎、化痰平喘的药物取代传统蒸馏水湿化给氧,并与34例按传统给氧的COPD患者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前者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45例COPD患者作为治疗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9~82岁;另选择3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标准[1]。两组均在内科控制感染、强心、平喘、利尿、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鼻导管法以25%~30%的氧浓度湿化给氧(氧流量1~2 L/min),湿化瓶中为蒸馏水。持续或间断给氧,15日为1个疗程。(2)治疗组:采用鼻导管法以25%~35%的氧浓度湿化给氧(氧流量1~2 L/min),湿化瓶中为混合药液,其组成成分为生理盐水100 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K 38 mg、α-糜蛋白酶4 000 u。持续或间断给氧,混合药液每日更换一次,15日为一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制定标准 (1)显效:咳嗽、气喘、气促、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上述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减轻;(3)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2.2 临床疗效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89,P

3 讨论

氧疗是治疗COPD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有表1 两组疗效比较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低氧血症,提高肺的换气功能,有益于患者的康复。然而COPD是一组具有气道阻塞的病理改变和阻塞性通气障碍的疾病的统称。这些改变往往又由炎症、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引起。我们在对45例COPD患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药物雾化给氧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药物雾化给氧是将常规氧疗中的蒸馏水由混合药液取代。其实质是在给氧的同时加强了气道局部给药。其原理鉴于肺脏是一低压、底阻、高容器官,由两套循环即体循环与支气管循环,且两套循环之间部分吻合,肺毛细血管又十分丰富,膨胀性大,血流阻力小,可容纳大量血液并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为呼吸道局部给药奠定了基础[2]。其混合药液中,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维生素K3、α-糜蛋白酶具有解痉化痰作用。利用气体射流原理以氧气为动力,将药液以鼓泡式方法撞击水粒子,弥散入呼吸道各处。一方面湿化呼吸道,维持呼吸道面膜的正常功能和生理环境。另一方面利用肺循环丰富易于吸收药液的特点,进行呼吸道局部给药,达到消除病因的治疗目的。本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呼吸道阻塞症状范文6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平均每年约有270万人病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已成为次于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艾滋病的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被称为“不动声色”的死亡杀手。预计患病率还会继续上升,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征集了各国专家的意见,制订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书,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在导致慢阻肺的诸多诱因中,吸烟是最大的风险因素,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量越大,其患病率越高。几乎所有的调查都显示:慢阻肺的患病率,吸烟者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不少研究还表明,暖冬、城市空气污染、住房建筑变化、持续存在的流感大流行都在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可增加秋冬季节慢阻肺病人的急性发病,也可能成为“培育”新一代慢阻肺病人的“温室”。

令人忧虑的是,慢阻肺易被误诊,患者往往将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主要症状,误认为是上了年纪或者普通感冒所致,常常不重视,导致症状反复发生,病情不断恶化;出现急性或加重再就医,首诊时肺功能就已下降至正常的一半,增加了死亡风险。有数据显示,慢阻肺的诊断率仅为31%,有69%的患者被漏诊或误诊。其中只有20%的重病和极重病例,八成以上病情较轻。但这八成轻病例,大多都没有采取早期治疗,而是把疾病拖到晚期才去医院。临床上,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依据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等级。从数量分布的角度来看,20%属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80%为轻中度患者。然而,目前医院接诊的患者中,多数属于重度和极重度。而此时,治疗效果对于他们来讲已不尽人意。

尽管慢阻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但是,如果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持续接受规范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预防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其预防措施如下:

1.坚决戒烟吸烟是慢阻肺的最大风险因素,“吸烟咳嗽”是慢阻肺的第一个信号。提倡戒烟,尤其是年轻人不要吸烟,是慢阻肺防治工作的最主要干预措施。

2.防寒保暖寒冷的冬天加重了人体防御系统的负担,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当冷风寒流袭来时,体弱高龄老人容易患病,呼吸道首当其冲,因此要注意保暖御寒。

3.坚持运动适度的户外运动有益无害。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中老年健身操等,增强身体抵抗力。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耐寒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可有效改善气道功能,预防慢阻肺疾病的发生。从夏天开始,先用冷毛巾擦头面部,逐渐扩展到四肢。对体质较好、耐受力较强者,可全身大面积冷水擦身,坚持到9、10月份后再恢复到面、颈部冷水摩擦,耐受力强者也可坚持到冬季。每次锻炼5~10分钟,使身体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

5.呼吸训练重点是训练腹式呼吸,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有一种反自然式的呼吸训炼方法:患者取仰卧姿势,全身放松,双目微闭,排除杂念,自然入静,意守丹田,吸气时要即刻提肛缩腹,在吸气过程中应慢、深、匀,以逐渐增加腹压;随着腹压增大,腹腔内血管的阻力也随之增大,而此时由于胸腔内为负压,气道也处于相对扩张状态,可促使主动脉的血液向胸腔和头部流动,有利于支气管动静脉血液顺利通过气管平滑肌。呼气时慢慢舒肛展腹,将气徐徐呼尽。如此每晚睡前和清晨各做一次,每次30分钟。长期坚持,可使呼吸肌得到有效训练,既能改善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又有利于对大脑的血氧供应,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坚持训练可有效地增强支气管动脉供血,改善气道营养。   6.生活规律慢阻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生活无度的结果。诸如大量吸烟、劳力过度、劳心过度。过度等均可损及身心健康,伤害呼吸系统,引发慢阻肺。因此,预防慢阻肺,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7.空气清新取暖和烹饪产生的一氧化碳、各种燃烧物产生的气体、尘粒、碳和氮的氧化物、建筑装潢材料散发出来的气味、人体在生理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二氧化碳等,均可污染室内的空气。因此,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清新、洁净。

8.防范上感上呼吸道感染易引发慢阻肺。老迈年高、体质虚弱者,稍受寒冷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血管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气道缺血,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继而并发肺部感染。因此,一年四季,时刻要注意防范上呼吸道感染,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每年秋季可接种一次流感疫苗,每5~6年可接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疫苗。

9.咳出痰液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年老体弱者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因呼吸道气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因此,要及时给予祛痰止咳药,鼓励患者将痰尽量咳出来,解除呼吸道阻塞。对于无力咳痰者,可采取坐位或俯卧位,家属将手掌蜷曲呈覆碗状,自胸廓边缘向中间,胸下部向上中部有节奏地拍击,增加空气振动力量的同时,让患者自动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时,家属用双手用力压迫其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跳弹力量,促使痰液咳出,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保证其进行正常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