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脑埂患者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脑埂患者康复训练范文1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偏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71
脑梗死导致神经受损的运动障碍,恢复效果取决于开始治疗康复训练时间,时间越早其恢复效果就越好。
全面评估: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状态、功能状态、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和家庭条件的评估,并对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预测。制订出各阶段诱因的康复护理计划。积极观察病情进展,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意识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能够做睁眼闭眼、伸舌、握拳等动作,说明患者神志清,应抓紧加强肢体功能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的原则,既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心身兼治、医患合作,又要方法有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护士对家属要详细解释,对患者要耐心开导,强调早期锻炼的好处,使患者和家属树立信心,密切配合。
阶段锻炼方法
良性肢体摆放仰卧位:①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量,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臀部下垫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髋关节屈曲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放沙袋,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②患侧良肢位:患侧肩胛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③健侧良肢位:患侧上肢向前伸出,肩关节屈曲均有90°,下面用枕头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放一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
被动运动:活动范围要小,防止肩关节损伤,关节训练:伸展、旋转、内收、外展,先大关节后小关节。上肢训练:协助抬起患肢至头侧,再回原位。下肢训练:双膝屈曲,向左右慢慢摆动,指导病人用健肢协助锻炼。用床栏或床尾引带协助抬臀翻身,向上2次以上。
主动训练:通过训练平衡,诱发或促进肢体动作,取仰卧位由健侧向患侧转,再回原位,用手抱膝,向胸部靠近,同时双下肢用力蹬,向床头移动,以锻炼抬臀。健侧手带动患侧手或双手相扣训练双上肢。
坐起训练:从抬起床头30°起,坐于床边,双腿下垂,足下垫枕或小凳,以锻炼脊柱和髋关节。
坐姿训练:躯体先进行前屈后伸,再抬头面向健侧。患肩抬高,每次10秒左右。最后健侧肢放在患侧肢上,将双腿移出床边,护士手握病人健手,另一手托住病人患侧下肢,拉病人健手,用肘将双腿移出床边。
站立训练:病人离床后,身体重力由健侧移至平衡状态,站立位上练习左右移动,左右侧弯和前屈、后仰活动。
迈步:站稳后,由搀扶、抬腿至步行应保持正确姿势。上下楼梯:先练上后练下楼梯,逐级递增,护士手扶患肢腋下,当患腿抬起上下楼梯时,稍用力向上提,同时带动患腿上下阶梯。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技巧性动作,如手和眼的配合,在训练时可增加机体对感觉的输入,如音乐节奏,以诱发肢体反应。如发现气喘、紫绀、胸闷、头晕、脉细数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
功能锻炼时间应在脑卒中发病后3天或病后14天,病情稳定可开始康复锻炼,每天20~30分钟。治疗休息以外时间分次进行。
脑梗死偏瘫患者因生活能力下降,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参与社会和就业能力的改变,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在康复训练早期家属参与时期目睹患者的进步,多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心理障碍有很好的效果。
一叶碱临床新用法
一叶碱,又名叶碱。
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人用一叶碱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结果:使血红蛋白上升,病情改善,总有效率76.5%。笔者认为其作用可能通过兴奋支配骨髓的自主神经,改善骨髓循环,达到兴奋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或者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促进较多于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方法;一叶碱8~24mg次,肌内注射,1/日,连用1周左右无不良反应改为16mg,肌内注射,1/日。疗程5~6个月。而疗程大于半年,且无效应停药,改用其他治疗。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人用一叶碱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40例,其中肝肾阴虚、虚阳上亢26例,肝肾阳虚8例,肝气失调4例,气血两亏2例。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15例,症状部分消失21例,症状基本无改变者4例。肝肾阴虚型26例,治疗后全部有效,气血两虚则效差。方法:一叶碱8mg/次,口服,3/日,疗程20日。
脑埂患者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康复;训练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5.06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significance by hemiplegia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4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hemiple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hemiplegia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Barthel index and Fugl-Meyer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arthel index as (44.5±7.2) points and Fugl-Meyer score as (32.4±4.5) points at discharge, which were (42.4±6.5) and (31.5±3.5)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061, 0.773, P>0.05). In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arthel index and Fugl-Meyer score respectively as (62.6±5.9), (82.3±14.1) points
and (55.3±6.1), (68.4±12.3)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50.3±6.2), (62.5±13.6) points and (43.2±5.2) and (56.7±10.4)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7.041, 4.951, 7.395, 3.558, P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脑梗死是一种因脑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 进而引起脑功能障碍的疾病[1-3]。由于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习惯的改变及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 脑梗死发病率逐年提高[4-8]。该病发展快、致残率高, 常常伴随失语、癫痫、偏瘫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其中偏瘫是脑梗死患者致残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9]。脑梗死合并偏瘫后患者中约75%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10]。因此, 促进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康复, 早日恢复肢体功能, 对于提高患者自理生活能力和减轻社会及家庭的沉重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24例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干预,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z查确诊为脑梗死伴偏瘫;其中观察组中男14例, 女10例;年龄65~82岁, 平均年龄(68.3±4.6)岁。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1例;年龄62~83岁, 平均年龄(66.5±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相关诊断标准, 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①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发病情况, 并向患者和家属教授有关脑梗死的医学知识和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 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治疗依从性。②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告知患者及家属要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禁止辛辣刺激性饮食。③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会因失语、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而产生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医护人员要详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及时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支持, 经常与患者沟通, 开导患者, 并向其多讲述一些经治疗后, 顺利康复出院的病例, 鼓励、帮助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④用药护理。护士要告知患者和家属用药方法、剂量、时间, 并提醒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嘱咐患者和家属切忌随意停药或增加口服药物剂量。⑤护理。根据病情帮助患者摆放合适的, 并利用高枕、被子等保持患者身体稳定;同时护士应该每天对患肢进行翻身、叩背和按摩, 以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至少3次/d。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积极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2. 2. 1 被动康复训练 首先要定时定量的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按摩。按摩时手法要轻柔, 先进行轻微的推摩、揉捏等, 然后自远心端至近心端, 先轻后重, 先慢后快的按摩。对于患侧肢体的手肩及下肢要重点按摩。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使患者取取仰卧位, 从上肢开始按照肩关节、肘关节、手指关节, 下肢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的顺序进行屈伸活动, 每次做10~15循环, 3次/d。
1. 2. 2. 2 主动康复训练 待患者意识清醒, 被动运动锻炼可以顺利完成, 偏瘫肢体开始恢复后, 可以指导其在床上尝试做举手、抬腿、屈伸肘关节、手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的运动。3~4 d后开始下床锻炼, 可尝试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 扶物站立, 下蹲等活动。开始时一定要有护士或家属陪在身边, 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掌握适宜度, 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1. 2. 2. 3 日常活动能力康复训练 在患者上述主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鼓励患者尝试自己用患肢进食, 可选用勺子、叉子等工具辅助进行。指导患者自主进行刷牙、洗脸、穿衣等协调四肢的练习。同时帮助患者进行行走训练, 嘱咐患者走路时要做跨步态, 将腿抬高, 由简单到复杂, 由快到慢的进行。然后依据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程度, 指导患者跨门槛等运动, 在患者训练4周后逐渐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 其中Barthel指数用来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Fugl-Meyer评价法评测运动功能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44.5±7.2)分和Fugl-Meyer评分(32.4±4.5)分与对照组的(42.4±6.5)分和(31.5± 3.5)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61、0.773, P>0.05)。但出院1、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2.6±5.9)、(82.3±14.1)分和(55.3±6.1)、(68.4± 12.3)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50.3±6.2)、(62.5±13.6)分和(43.2±5.2)、(56.7±10.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041、4.951、7.395、3.558, 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重大创伤后的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与要求。因脑梗死患者在度过危险期(急性期)后, 绝大多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麻木、偏瘫等并发症, 使其正常生活不能自理, 这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重大心理创伤, 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1-15]。因此, 在如何促使脑梗死伴偏瘫患者早日恢复肢体的基本功能, 使其能够重新回归能够自理的社会生活, 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脑梗死伴发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而正确的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有研究表明, 在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后, 可以通过全脑其他部位承担受损系统的功能, 而这种代偿可通过康复训练逐步建立[16-18]。本研究中, 在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又对本组进行了被动、主动和日常活动能力康复训练,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44.5±7.2)分和Fugl-Meyer评分(32.4±4.5)分与对照组的(42.4±6.5)分和(31.5±3.5)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61、0.773, P>0.05)。但出院1、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2.6±5.9)、(82.3±14.1)分和(55.3±6.1)、(68.4±12.3)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50.3±6.2)、(62.5±13.6)分和(43.2±5.2)、(56.7±10.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041、4.951、7.395、3.558, P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伴发偏瘫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制定合理有效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计划, 并做好训练指导工作, 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柯向霖.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0(22):236-238.
[2] 孙玉玲, 谢萍.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4):731-732, 765.
[3] 尹娟, O华娟.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12):82-83.
[4] 李东阳.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黑龙江医学, 2013, 37(1):45-46.
[5] 徐冬花.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13):2335-2337.
[6] 荣福红.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 现代养生, 2014(18):181.
[7] 罗小菊. 综合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药物与人, 2015, 28(2):152-153.
[8] 国凤梅.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策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18):186-187.
[9] 吴淑苗. 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4):18-20.
[10] 张玉荣.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实施价值评述. 医学信息, 2015, 28(34):338.
[11] 胡云春.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 2015(1):89-90.
[12] 李志鹏.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5):59-60.
[13] 陈丽娜. 脑梗死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5):278-279.
[14] 乔革会. 个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中的效果观察. 医学信息, 2015(17):131.
[15] 苗力.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实施康复训练护理的价值探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8):239-240.
[16] 汤莉.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医药前沿, 2016, 6(22):296-297.
[17] 夏瑜. 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3):236-237.
脑埂患者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脑梗死;肢体功能;早期
急性脑梗死是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或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的疾病[1]。因其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有极高的致残率甚至是致死率。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不仅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且还会加重他们家庭的经济负担。为此,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改善他们的症状,提高他们生存质量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除基本溶栓治疗外,还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上述时间来我院治疗的患者15例,女9例,男6例,年龄48~79岁,平均(62.3±6.5)岁,发病时间1.5~36h,平均(15±1.8)h,通过临床诊断以及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5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史中无脑卒中病史及后遗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生活质量指数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相关检查,从各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经皮股动脉进行穿刺,然后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置入4F或5F导管,运用脑血管造影找到动脉狭窄或闭塞处的栓子,经微导丝导引插入微导管至栓子处,最后用微量泵将50万u 尿激酶和100 mI 生理盐水混合液以1.5万~2.0万U/min缓慢加压注入,于此同时注入造影剂,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2护理方法
2.1心理辅导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沟通减少患者思想上的顾虑,从而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放弃康复训练;其次要避免患者营养不良,对于能吞咽的患者,要鼓励进食,原则上应少食多餐低脂低胆固醇,不能吞咽的患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2.2卧床康复护理 此阶段由于患者不能离床活动。对此,康复护理措施主要是肢体的被动运动以及肢体活动摆放。①肢体摆放:在患者的肩下垫软枕,掌心向上的外展外旋位。从而维持患侧肢体功能位;软枕垫在骶髂关节处时,要求脚尖要垂直并保持向上呈内收内旋状态,以免造成患者足下垂。②肢体被动运动:为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和避免肌肉萎缩,应对患肢进行按摩。③吞咽功能的训练:1次/d按摩患者的咬肌和面部肌肉,可有效恢复其语言及自主饮食的功能。
2.3离床康复护理 ①起立坐下运动训练: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时,可每天做此项训练。患者身体保持倾斜或取坐位保持30min。②站立训练:患者由床上独自坐立,同时锻炼双下肢。如果下肢力量恢复达到要求,便可进行下地站立练习。③平衡训练:让患者独自练习站立,同时练习保持平衡。
2.4步行方面的康复护理 患者平衡能力良好并可重心转移,基本步伐趋于稳定时,便可逐渐改善其步态,与此同时也要强化手部康复训练。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开展一些画画,写字等练习。
2.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选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
3结果
15例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4w后效果比较,见表1。
4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脑梗死发生36h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以及康复训练,一方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护理时重点要做好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重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在早期康复治疗中,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适当的锻炼恢复方案,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强度由小变大,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循序渐进进行锻炼,切勿造成患者过度疲劳或锻炼中运动过猛而造成骨折、骨移位的发生。在早期康复锻炼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肌力改善、自我感觉及临床反应状态,据患者临床状况及时调整早期康复锻炼计划。
本文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3,6,12(6):682-684.
脑埂患者康复训练范文4
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家属参与式;生活自理能力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79
脑梗死发病急、致残率和病死率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致死率明显降低, 但是其致残率依然很高, 很多存活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吞咽障碍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 2]。而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肢体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院对41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器质性病变、神经中枢系统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4例, 年龄66~82岁, 平均年龄(69.6±5.4)岁;
肢体运动障碍程度:轻度21例, 中度16例, 重度4例;肌力等级:1级11例, 2级12例, 3级13例, 4级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6例, 年龄68~80岁, 平均年龄(70.4±
5.5)岁;肢体运动障碍程度:轻度19例, 中度17例, 重度5例;肌力等级:1级13例, 2级10例, 3级14例, 4级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护方法, 护士组织家属培训, 康复训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共同实施、主要为家属操作, 护士每日指导及纠正并设定目标, 由护士负责监督及更换训练项目等。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护理 指导患者以健侧卧位-平卧位交替为主, 每2小时更换一次, 在翻身时不能暴力牵拉瘫痪上肢, 尽量减轻对瘫痪肢体的受压, 翻身时保护好患侧关节功能。
1. 2. 2 被动训练 患者无意识状态时期, 护理人员在发病后第2天开始给患者开展被动运动, 头部的按摩, 然后依次进行上肢、下肢的按摩, 每次按摩完均进行按摩效果的评估。再进行上肢肩部、肘关节、腕关节的被动运动, 下肢的膝关节、髋关节被动运动。指导家属给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增强血液循环, 也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情交流, 有助于患者树立自信心[3]。
1. 2. 3 主动运动 从患者发病后第3天即可开始被动运动, 并辅助开展助力运动。首先从手指开始, 指导患者如何通过健侧手指来协助患侧手指进行握拳运动等。当患者的患肢肌力达到2级时, 可以开始进行坐位训练, 如:指导患者用健侧肢体协助患肢翻身、左右移动躯体等, 开展坐位训练时, 护理人员先将床头抬高, 帮助患者在床上坐起, 然后逐渐改为下地坐轮椅, 首次训练为5 min, 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当患者的肌力达到3级时, 可以进行站立训练, 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站立, 首次站立1 min, 逐渐增加时间, 并且搀扶者要逐渐减少对患者的支撑力, 并且鼓励患者从轮椅中慢慢站起来, 并扶墙、柜子等支撑物站立, 最后直到患者可以徒手站立起来。当肌力达到4级时患者可以开展行走训练, 护理人员搀扶着患者的患侧, 护士用内侧腿带动患者的患侧下肢行走, 逐渐达到患者可以自行行走[4-6]。
1. 2. 4 预防并发症 ①褥疮。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卫生、干燥, 反投V黾沂舳ㄊ备患者翻身, 每隔1 h或是2 h翻身一次, 并给家属示范如何翻身, 在翻身后保持功能位, 直到家属可以自主完成对患者的准确翻身。要求家属对患者受压部位使用红花油按摩, 2~3次/d[7]。②肺部感染。多数患者的呼吸系统会出现障碍, 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 因此对于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多喝水、深呼吸、用力咳嗽等, 指导家属在陪伴患者过程中经常要求患者饮水, 并遵医嘱进行深呼吸训练等, 通过用力咳嗽、叩背等措施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8-10]。两组患者均在护理1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定。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采用Ashworth法进行肌力的恢复, 分成1级、2级、3级、4级, 分级越高则表明肌力越强)、生活自理能力(使用ADL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 总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则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肌力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1, P
2. 2 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5.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 低于对照组的24.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 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病理上表现为动脉硬化, 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无法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1]。而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早期行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肌力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2]。
本院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 由医护人员对家属开展系统的培训, 由家属给患者实施各项康复训练护理措施, 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情沟通, 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纾解, 同时家属也在持续性的学习和指导患者训练中提高认知水平, 更好的照护患者, 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而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13-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效果确切, 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玉玲, 谢萍.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4):731-732, 765.
[2] 杨晶.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1):1959-1960.
[3] 孙艳军, 张雁, 宋英华, 等. 家属参与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床边肢体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中国老年学, 2011, 31(7):1249-1250.
[4] 丁瑛瑛.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6):201-202.
[5] 孙迪, 汪亚群, 杨桂芬, 等. 头皮针抽提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恢复期20例. 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7):526-527.
[6] 汤杰杰. 针灸疏经调脏法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疗效影响研究.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5):231-232.
[7] 刘雪莲, 蒋茶英, 陈闯宏, 等. 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6):753-755.
[8] 夏瑜. 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3):236-237.
[9] 刘翠, 刘庆红, 石艳琴, 等. 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 2012:280-284.
[10] 刚光霞, 杨建学, 黄丽娜.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疗效^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23):98-99.
[11] 赵习明.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11):1357-1358.
[12] 温立杰.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2):170.
[13] 骆莉, 王淑秀. 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中医药导报, 2014(9):88-89.
[14] 胡群芳. 早期康复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当代护士旬刊, 2009(6):18-19.
[15] 石霞, 耿建英, 葛许华.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杂志, 2005, 20(7):61-62.
[16] 陈启英. 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