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经济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经济功能范文1
一、“三区”同进,高起点绘就城市发展蓝图
按照市里的总体安排部署,针对明水实际,我县提出了建设一流中等规模城市的奋斗目标,力争利用5—10年时间,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到20万。为此,我县确立了以“三区”建设为重点,同步推进、融合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
一要扮靓老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城内主次干道进行拓宽改造,破损道路进行维修,实现城内道路全畅通;重点对南北正大街路灯进行更新,消灭亮化空白,实现县城的全部亮化;重点在完成原棚户区改造小区收尾的基础上,启动4处、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配套推进小区道路硬化、内部绿化等工程,力争将老城区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街区。
二要建美新城区。在县城东南以明水神泉为文化底蕴,以米黄为主色调,以简欧为主体风格,以打造农民新城、特色新城、样板新城、旅游新城、商贸新城为目标,进行城市东拓南扩,全面启动建设总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的滨泉新城。建设主体框架为“一带五区”,一带,即滨水景观带;五区,即规划建设行政办公区、文化教育区、生态宜居区、医疗卫生服务区和商贸中心区。今年启动2.3平方公里的一期工程建设,重点推进行政办公、教育卫生、生态宜居、专业市场和温泉度假等五大功能区,以及10万平方米的农民新城建设,配套完成“两横两纵”主干路网和亮化、绿化、给排水等附属设施建设任务。
三要打造经济开发区。在县城西南,202国道西侧规划建设了明水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4座大中城市形成的都市圈中心,最近处距离哈大齐工业走廊仅100公里,处在哈大齐绥90分钟经济辐射圈内。经济开发区远期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中期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面积1.12平方公里,内设食品、医药、高新技术三大园区,并在周边乡镇分设物流、化工、林木三个子园区。今年我们引入深圳华澜微电子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未来三年,我县将投资6.05亿元,重点完善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经济开发区将完全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为吸引大项目、落户好项目搭建平台。
二、完善功能,高标准打造城市整体形象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吸附能力的增强,功能设施的逐步完善,将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注入城市,形成产业和人口集聚效应。如何把城市建得更美,更加宜居,更有品位,是摆在每个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要完善城市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城市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改善更是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这些短板,今年我县结合滨泉新城建设,启动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滨泉完全实验中学建设;新建续建县人民医院、文化中心、集中供养中心等多个民生工程项目。同时,我们还启动总占地面积30.4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农机大市场、农资集散大市场、装潢家居大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切实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二要建设宜居城市。针对小锅炉分散供热,空气污染严重,供热质量不稳,百姓反响极大的现状。经过多方运作,我县引入明水宏远热力有限公司,投资2.66亿元,建设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届时可拔掉小烟囱106根,1.4万户、100万平方米、占县城46%的楼房将实现集中供热。加大重点道路、广场、小区的绿化美化力度,本着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树则树的原则,绘制绿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画中的优美画卷。
三要提升城市品位。为了增加城市文化内涵,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重点在“一带、二路”上做文章。一带,即依托明水独有的神泉文化,规划建设贯穿滨泉新城、长3公里的集地下森林、水上乐园、文化长廊、神泉广场、主题公园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带;二路,即规划建设宽24米的南六路滨泉新城区景观大道,以及宽18米的北六路老城区环城迎宾大道,以独特的人文底蕴、城市景观,不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优化结构,高质量提升城市经济水平
城市型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集聚的地区经济。要大力发展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结合强势发展。
一要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在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上快上产业项目,靠园区拉动产业的大集聚、项目的大落位,促进城市的大发展、人员的大就业、经济的大增长。截至目前,全县共集中签约项目6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9个,合同资金达到91.8亿元,实现了明水招商史上的历史性突破。全县两次共集中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33.3亿元,其中,超3000万元项目5个,超5000万元项目5个,超亿元项目10个,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8.3亿元,拉动就业1500人,将极大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功能范文2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大跨度单层网壳;太阳能;绿色施工
1、工程概况
华能大厦工程为中国华能集团总部办公大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危改区8-2#地,南起东铁匠胡同,北至西长安街,东起教育西街,西至草坪东路。工程地下3层(局部5层),地上11层,建筑高度55m,标准层层高为4.5m,总建筑面积:128580m2,地下建筑面积:49005m2,地上建筑面积79575m2。
B3、B2、B2M层为车库、设备用房;B1、B1M层主要为公共用房,有厨房、餐厅、350人报告厅、员工活动中心等;F1、F2层为公共区域,主要有大堂、新闻中心、接待室等;F3至F8层为员工办公区;F9、F10层为领导办公区;F11层为休闲区。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持力层为卵石层。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混凝土强度等级:F3层以下竖向结构为C60,F3层以上竖向结构为C50,基础底板、梁板及地下室外墙为C40。
中庭屋盖采用三向网格单层网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支座位于F11层牛腿梁上(结构标高为46.4m),跨度33.6m,长度92.4m,矢高为4.32m,总重量420t。详见图1-1
2、工程特点与难点
基础属超长、超宽,大体积、抗渗混凝土性质,控制混凝土裂缝难度较大。
工程中庭部位的基础底板为钢渣混凝土,密度不小于3000Kg/m3,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
中庭屋盖采用三向网格单层圆柱面网壳结构,如何选择合理的施工安装技术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
本工程地上共有115根圆柱要求为清水混凝土柱,清水混凝土施工难度大。
本工程地下室及地上中庭部位有较多的超高模板支架,确保模板支架的稳定性是施工的特点。
机电安装工程系统多,专业间的协调配合工作量大,施工技术与质量要求高,难度大。
本工程车库照明系统应用了50kW并网光伏发电技术、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热水技术。
3、关键技术
本工程全面推广应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5版) 10项新技术中10大项、25个子项,其他新技术8项(创新项目4项),合计33项。并于2010年6月通过了中建总公司科技示范工程验收。
3.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本工程平面尺寸大,东西长156m,南北宽98m。基础底板厚度1.8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为C40S10;地下室外墙厚度800mm,周长508m,墙体外侧钢筋保护层厚度56mm;地上结构板厚度200mm。混凝土结构没有设置结构缝,属超长、超宽,大体积、抗渗混凝土性质;为了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采用60天混凝土强度(经设计同意)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交工验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降低水泥用量。
2)降低砂率: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和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增大粗骨料的用量。
3)适当降低水胶比:在胶结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干缩率与用水量成线性关系。
4)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粉煤灰、矿渣粉“复合双掺”技术和高效减水剂技术,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量。
5)按照“抗、放结合”的原则,沿纵、横向每45~55m留设一条后浇带,分段、分仓施工。
6)混凝土浇筑成型时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压”技术。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减少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
7)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计算,采取不同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减少混凝土干燥收缩;加强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控工作。
8)F3层以上楼板内配置无粘接预应力筋。详见图3-1。
9)通过与设计沟通,在距地下室外墙表面25mm处增加一道φ4@150mm的双向冷拔丝钢筋网片。
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很好的控制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3.2大体积钢渣混凝土泵送技术
由于中庭部位结构自重不足,该处基础底板采用高密度钢渣混凝土,以达到配重抗浮的目的。钢渣混凝土厚度1.8m,密度大于3000kg/m3,强度等级抗渗等级C40S10,位于20m深的基坑中部,共2200m3,泵送距离100多米,不宜采用溜槽或塔吊吊运,只能采用泵送施工。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1)钢渣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为了确定水、烧结球、重晶石砂和石子对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影响,对这四种材料采用了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分别设计了针对混凝土强度的正交试验和针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正交试验。
最后结合工程实际配置出了满足工程需要的钢渣混凝土,所用配合比为:水:水泥:重晶石砂:烧结球:河碎石:粉煤灰:膨胀剂:泵送剂=80:324:1067:800:504:90:36:18,水胶比=0.40,砂率=45%。控制混凝土出机塌落度220-240mm,入泵塌落度≥200mm,扩散度≥450mm,实测湿容重全部在3000kg/m3以上 。
2)钢渣混凝土可泵性试验
由于重晶石砂、烧结球比重大,在大塌落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凝土中骨料会下沉,从而产生离析、泌水,因此,在实验室对混凝土的可泵性进行了压力泌水试验,模仿混泵送施工。
3)优化泵送路线
优化路线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泵送能力。由于基坑深度为20米,泵管下基坑时呈阶梯形,不能直管一下到底,在垂直管道中间位置增加一道长度为7米的水平管,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离析,泵送路线详见图3-2。
3.3清水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地上各层总共有115根清水混凝土圆柱,清水混凝土柱高达14.2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且处于冬期施工。同时要达到设计要求的外观色泽与质量,难度极大,采取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选用全钢大模板,每颗柱子由两个半圆型模板组成,一模到顶,中间不留拼缝。
2)经过大量的工程考察及现场多次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用了专用模板漆。
3)严格控制钢筋的配料尺寸及绑扎质量,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绑扎钢筋的扎丝多余部分向构件内侧弯折,以免因外露形成锈斑。
4)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经过多次试配及现场试验,最终配置出了满足要求的混凝土。
5)混凝土振捣采用振捣棒和附着式振动器相结合的振捣方式。
过以上措施,很好的解决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题,确保了清水混凝土的质量。
3.4大跨度单层网壳拼装及斜轨累积滑移技术
本工程中庭屋盖是三向网格单层网壳结构,杆件采用不等厚焊接方管,铸钢节点,跨度33.6m,长度92.4m,网壳结构矢高为4.32米,支座位于11层牛腿梁上,距地面高度46.4m度,网壳总重420t,本网壳结构加工制作安装方案合理与否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影响很大,故项目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多次聘请专家指导及工程实地调研,并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及论证,综合考虑华能大厦结构形式、现场情况及安全防护等要素,选用了斜轨累积滑移的施工技术。滑移单元划分见图3-4-1。
该技术在原有钢结构滑移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优化铸钢节点及滑移单元、成功的应用了斜轨滑移技术、滑移单元拼装及合拢施工技术,最终形成了成套的大跨度单层网壳拼装及斜轨累积滑移技术,该科技成果在2009年中建总公司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中,鉴定结论为 “国内领先”水平。
3.5太阳能热水技术
本工程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屋顶布置了220组集热器,有效集热面积达352,每天可以为大楼提供40t的生活热水。该系统是以太阳能热水为一次热媒,将冷水加热后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图详见图3-5-1。
该技术每年为大厦提供热水1.02万t,可节省电力消耗约53万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约54t。节能环保突出,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
3.6光伏发电技术
华能大厦地下室车库照明采用50kW并网光伏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板安装在顶层屋面上,采用方阵式排布。共计238块光伏发电板,每块210W。
其原理为太阳能电池组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然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原理图详见图3-6。
该系统每年发电量为5.75万度。但由于组件每年均有一定程度的衰减,所以每年的发电量都会减少,经过计算,25年的发电量约为67.8万度电。这些发电量可以减少标准煤244吨,减排二氧化碳634吨,减排二氧化硫2.1吨,减排氮化物1.8吨,减排粉尘4.1吨。
3.7绿色施工
本工程要达到LEED认证金奖,项目部配置专职人员负责管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1)在与各单位进场后对其进行详细的交底。
2)防止水土流失对施工现场道路和生活区场地进行硬化,没有硬化的部位全部种植草皮或覆盖,以保证现场没有的地表土。在现场设置临时排水沟、雨水收集池和沉淀池来沉积雨水中的泥土,定时清理防止水土流失。
3)含循环成分的材料使用与本地材料使用:工程中使用含循环成分的材料,其价值至少达到总材料价值的10%(不含机电设备),本地建筑材料和产品(北京周边800公里以内)至少达到总材料价值的20%。
4)设置废旧物资回收棚,按照可回收物资和不可回收物资安排专人进行分类整理,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与焚烧,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施工。
5)严格控制粘结剂、密封剂、涂料、油漆等VOC的含量,要求厂家提供检测报告,证明其可挥发性成分含量满足LEED的相关要求。对不符合LEED认证要求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场。
4、结语
本工程于2010年6月1日通过中建总公司科技示范工程验收,新技术应用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共取得公司级科技成果19项;局级科技成果5项;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1项;山东省科技创新奖3项;中建总公司及省部级工法3项;国家级工法1项;专利4项;高空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拼装及斜轨累积滑移技术和大体积钢渣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经鉴定分别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润云浅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 2008,(02).
[2]中国钢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周开玲.冬季施工技术特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4).
[4]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科学出版社,1998.
[5]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001.
[7]曹可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建筑结构,2002,(8).
[8]陈士良.等现浇楼板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王济川.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实例鉴定与处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11]绿色建筑评估体系(2.1版).
[12]建筑施工手册(1-4)[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02133.
[13]高翔,李海,赵有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J];桥梁建设;2004年04期.
[14]陈树康;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J];浙江建筑;2005年01期.
城市经济功能范文3
关键词:航空运输;航空经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经成为郑州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带有明显航空印记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航空经济的物质基础,也是航空经济对生产方式重大变革的具体体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而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的生存空间即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上。在速度经济时代,城镇化在区域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超越工业化,航空经济对城镇化即城市发展的影响可能还要大于对生产方式本身的影响。因此在航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从一般性角度探讨航空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航空经济对城市化发展的结构效应和功能提升效应入手,试图勾勒出航空经济对城市结构和功能动态优化提升的一般性规律。
一、引言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经济组织形态,都会出现与该种经济组织形态相对应的运输方式。运输方式从“水运———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的顺次演变过程,也是经济组织形态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其结果是贸易半径被不断拉长,城市的交换边界被不断延伸,商品交换的时空限制被不断打破。在瞬息万变的速度经济时代,空港区借助高效的航空运输可以快速地嵌入到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之中,并通过空间上的合理分工形成广阔的腹地经济,以航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形态已经初具雏形。有什么样的经济组织形式,就要有相应的容纳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空间,即城市的组织形态也要顺应航空经济的要求而不断发生改变。以航空运输为基础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航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航空运输会促使航空经济区快速并深度地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最终使得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航空经济区不断聚集,并通过与腹地区域的合理分工使得航空经济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劳动、信息、知识、管理等各种有益的生产要素不断向航空经济区汇集,航空经济的组织形式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客观上就需要一个新的载体来适应经济组织形式的改变。卡萨达、林赛把这种新的载体命名为“航空大都市”,在《航空大都市》这本书中,他们以众多生动案例为基础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的速度城市画卷,描绘了在航空经济的作用下人类未来可能的生活方式。卡萨达教授认为,世界高效快速以及网络化的发展,正在改变着行业竞争的规则以及商业企业选址的规则,这些规则随着数字化、全球化、航空和以时间为基础竞争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在速度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并不断吸引着众多的与航空运输相关的行业聚集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一种有别于以往的城市组织形式即航空大都市形成了。
二、航空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高级化
航空经济将城市内外的各种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他们形成相互关联、协调发展的整体,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承担的功能也要发生相应改变,不断推动城市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经济学所关注的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相应的城市功能的调整两个层面。
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结构无外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外部空间结构两个层次。从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来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外部空间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都会受到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尤其是各种经济活动的集聚效应与支付地租的能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集聚效应。集聚效应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具体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种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聚。由于聚集效应的存在,在既定的技术和收入水平的约束下,各种经济活动的不同聚集组合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出,从而单位产品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利润随之提高,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剩余。结果,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厂商和以追求最高效用的居民,为了获得分工与专业化利益、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利益而聚集到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聚集体。反之,在厂商和居民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厂商和居民的经济效益和效用低下,则会产生排斥力,促使空间的分离。因此,由聚集经济所形成的吸引力与聚集不经济所引起的排斥力促使城市地域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分化。因此,由于集聚效应的存在,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上的竞争,不同的区位,相同的投入会产生不同的产出,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空间区位选择。对于城市内部结构而言,集聚效应会使得各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倾向于集中布局,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对于城市外部结构而言,集聚效应会使得要素和产业都向中心城市聚集,周边城市共享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
(2)支付地租的能力。为了追求集聚经济效应,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倾向集中于特定区域,但是集中于何地还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竞争。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城市地租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什么性质的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经济活动潜在的支付地租能力的高低。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对地租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具体如下:商业:大型商业活动中心一般是面向整个城市或者区域的,其典型特征是单位价值占地面积小,作为其载体的建筑物高大稠密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集聚效应。商业活动这种最强的集聚效应决定了其对地租的支付能力是最高的,故商业中心一般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居住:考虑到生活的舒适程度,相对于商业活动来说居住活动的集聚效应就要相对弱一些,对地租的支付能力也排在商业活动之后,在空间布局上会紧邻商业区。工业: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边缘:一方面是因为工业生产具有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为了避免这种负外部性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工业区距居住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厂房所占土地面积较大,只有地租相对便宜的区域才能满足工业生产对土地的较大需求,而距离中心城市越远地租越便宜,工业布局在城市边缘是追求既定收益下地租最小化的结果。从以上分析可知,各类经济活动的集聚效应的差异造成了对级差地租的支付能力的差异。商业活动对于空间位置具有最强的敏感性,工业活动对空间位置的敏感性最弱,而居住活动居于两者之间。以商业区为中心,各类经济活动按照对地租的支付能力顺次形成了大致同心圆式的空间结构。
2.航空经济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由单中心裂变为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同心圆式的单中心模式解释了城市的起源、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经济活动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聚集不经济,聚集不经济会使得城市的单中心模式结构越来越松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已经开始出现由单中心向双中心或者多中心裂变的倾向。但对于一般的城市来说,单中心式的城市结构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断演变的结果,要想在短期内形成另外一个或多个中心是非常困难的,一些城市也试图通过行政力量来强行构建新的城市中心,但在长期内由于缺乏内生动力最终使得试图构建的新中心成为了“鬼城”而不了了之,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航空经济巨大的冲击力和辐射力无疑对城市增加了发展的新驱动力,对城市单中心的空间结构的改变具有巨大的作用。
机场所在区域离主城区大都有20-30公里的距离,按照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的同心圆规律,机场就位于新的城市中心的圆心,随着机场辐射范围的扩大,同心圆辐射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型经济业态不断在机场周围聚集。以机场为中心的航空经济区已经成为城市更重要的核心增长极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个核心增长极将会引领整个城市的未来经济增长以及相应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航空经济的介入使得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网络,航空经济区利用航空运输方式带来的速度、信息、先进理念等,有效地改善了自身的生产与生活运行方式,并通过对腹地区域的辐射效应产生联动效应,最终使得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动步入良性循环。因此,航空经济不断改变着城市的单中心结构,航空经济区作为城市新的中心已经毋庸置疑,航空经济所带来的全新的开放经济运行方式可能会催生出更多的城市中心,各个中心之间通过协同配合使得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高效率运转状态。
3.航空经济使城市群结构呈现圈层化特征
航空经济不仅改变着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外部空间结构即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在悄然变化。航空经济在促进区域内职能分工、协调发展以及强化整合力度上对城市群内部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航空经济会形成以机场为圆心的新的城市中心,通过临空指向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在机场周围聚集,航空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的功能会更加凸显,航空经济区将会逐渐形成航空经济的核心区。第二,航空经济区广阔的腹地通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航空经济核心区相连,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在航空经济区与腹地之间进行有效流动,通过航空经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使得腹地成为航空经济区的有效组成部分,在航空经济核心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辐射区。第三,在辐射区之外,通过航空运输以及航空经济这一经济组织运行方式把城市群内部城市与城市群外部城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为广阔的外部城市圈层,成为航空经济高效运转必须依托的联动区。航空经济核心区、辐射区、联动区使得城市群内部之间、城市群内部与外部之间构成了一个高效运转且层次清晰的有机体,城市群结构的圈层化特征逐渐显现。
三、航空经济与城市功能的提升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不同的经济组织形态内生出功能各异的“城”与“市”。航空经济通过临空指向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不断聚集,使得以航空经济为基础的“城”与“市”的各种相应功能得到再造和提升,不断提高城市的内涵和品位。
1.航空经济增强了城市的创新功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城市是产业和人口等经济要素聚集的载体,而城市创新能力则是保证产业结构螺旋上升和人口不断聚集的动力。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之后,城市间的差异化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城市创新能力强弱的较量上。城市的创新能力无非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依靠自身内部的要素互动、机制设计来实现,这是内生动力,这一过程比较漫长且效果不能立马显现;另一个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体系和价值理念来改造相对僵化的城市内部的经济社会结构,这是外生动力,这一过程相对比较短暂且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都在航空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航空经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第一,航空经济的开放性使得城市内部相对僵化的经济社会结构与区域外先进的生产要素体系产生有效的碰撞与互动,激发城市创新的动力之源。航空运输的优势距离区间为1000公里以上,且能够飞跃各种天然障碍,实现远距离的商品、服务与要素的快速流转,这使得航空经济天然地具有开放性。在开放环境的驱动下,欠发达区域内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结构、管理理念等都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从而使得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具有趋同倾向,城市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第二,航空经济的高效性使得原有的生产与流通体系得到改造和提升,能够迅速适应信息时代对速度的要求。高速度是航空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具有本质不同的地方,高速度意味着高效率,高效率意味着就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不断地求变与创新,不断改变自身的经济运行模式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对于生产环节而言,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企业的生产标准比较高,这些企业在航空经济区的不断聚集会对区域内外的其他企业生产标准的提高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在管理理念、劳资关系方面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对生产企业形成创新的动力。对于流通环节而言,航空经济会促进网络化时代的电商模式更加开放,搭建若干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速度性和高效性。通过自身的高效性,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信息时代的制高点。对于制度创新而言,航空经济将会促使通关政策、土地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政府职能等都要适应航空经济的需要做出系统性改革,从制度层面上确保避免不必要的效率损失。第三,航空经济的系统性使得上述两个创新源泉能够快速地传导到广阔的腹地区域,带来创新在空间上的连锁反应,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与强化。
2.航空经济提升了城市的载体功能,加速了城市的现代化转型过程
原有工业城市的转型是在工业体系内部寻求破解之道,而航空经济则是从区域发展的整体以及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居住结构等全方位展开的。对于欠发达区域来说,发展航空经济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航空经济区,把区域的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优势与高端产业龙头企业的设计研发优势与生产制造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扩大内陆开放过程中促进航空运输、现代物流、高技术产业、商贸会展、教育科研等高端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带动欠发达区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推动航空经济区率先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发展新路子,实现产业高级化,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产业载体功能得到提升。
3.航空经济在空间上拓展了城市的生产功能,为城市嵌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契机
200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带来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与结果。跨国公司日益把不同的生产环节、分销网络、供应链管理以及研发、运营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这就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使许多以前在一个地方完成的最终产品的生产,被分解为若干个独立步骤或模块,而每一个步骤或模块都在那些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的地方生产。因而,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与延伸集中体现为全球产业转移,而航空经济则可以充分利用全球产业链转移不断拓展城市生产与交换的边界。由于航空经济的开放性、高效性以及分工的系统性,航空经济区所依托的城市或城市群具有了世界意义,能够参与全球的产业链分工,成为全球价值链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航空经济与基于价值链分工的产业转移相结合,会使得欠发达区域的劳动力优势得到释放,能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吸引更多临空指向性特征的产业向机场周边集聚,并通过这些临空指向性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使得航空经济区能够形成相关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中心、价格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结算中心、技术成果中心等,城市的边界不断得到拓展。
4.航空经济优化了城市的生活功能,为实现产城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传统工业化是典型的产城分离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形成产城融合的良性互动局面。而航空经济天然地具有产城融合的属性,原因如下:第一,航空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要围绕航空运输发展临空指向性强的产业,而这些产业不仅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还包括金融、会展、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具有典型的工业和服务业同步发展的特征。无论是高端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以知识、资金、技术的密集为主要特征,有些还具有总部经济特征,这些产业及其从业者对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这为产城融合提供了时代契机。
第二,航空经济是以航空运输为基础的,而适合航空运输的产业必然是污染小、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的临空指向性产业。这样的产业特征天然地具有产城融合的属性,生产与生活并不互相排斥,可以把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城市里不仅有生产,还有生活。这样航空经济区可以看作是一个复合型社区,除了生产功能外,也有相应的生活功能,人们各种生活需求可以就近解决。因此,航空经济使得“产”与“城”可以有效结合,并相互依托和提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产业形态呈现出“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复合特点,而且是在新开辟的区域,完整的产业生态和就业生态相结合,能够比较容易地围绕航空经济区形成航空产业链,这为产城融合提供了空间支撑和基础条件。围绕航空经济区,可以统筹将机场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商业规划有机结合,把航空经济区的发展纳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来审视。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卡萨达,格雷格•林赛.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江曼琦.公共产品投入共享、交易成本节约与城市起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43-48.
城市经济功能范文4
关键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BMS、B/S、MASE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system integration ( BMS ) using JOHNSON's METASYS system in physics,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monitoring, comprehensive security alarm, fire fighting system and smart car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intranet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Intranet and network platform, based on the latest Internet technology, using the intelligent BM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based on B\/S structure, can realize the real-time operation state of the application system on integrated intelligent in the global monitoring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data query. At the same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data warehouse and the intelligent connection of 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system history data query,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platform between application systems. To realize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resources, maximize comprehensive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benefit of investment, Beijing TV Center integrated management level.
Keywords :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BMS, B/S, MASE
中图分类号:TP29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现阶段的“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建筑的实现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在一座建筑物内进行信息治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信息的采集和综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因此“智能建筑”就是“将各专业子系统进行一体化智能化系统集成并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现代建筑物”。
所谓系统集成(SI,System Integration),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应采用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应用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系统集成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方式,是近年来国际信息服务业中发展势头最猛的一个行业。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系统集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对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的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设备供货,它体现更多的是设计,调试与开发,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为。
系统集成包含技术,管理和商务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 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可靠保障。
性能性价比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系统集成项目设计是否合理和实施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
智能化集成技术在北京电视中心的需求
数字城市的发展,使智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智能建筑传统的理念、概念、技术、管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进入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追溯其根源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概念的膨胀。
伴随城市数字化的要求,北京电视中心应建设信息域管理平台,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和业务事件互相衔接起来,消除“信息孤岛”,成为在异构子系统之间跨越各个应用系统边界的数据共享平台,从而改善电视中心的整体应用业务,提高综合服务效率。其集成目标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实现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的高层监控管理系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和业务事件互相紧密地衔接起来,实现在异构子系统之间跨越各个应用系统边界的数据共享平台。
北京电视中心工程建设用地在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东长安街的延长线上,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米,占地面积36100平米。本工程包括综合业务楼、多功能演播中心及生活服务中心三部分。
根据北京电视中心在建筑设施管理上的需求,BMS需要将楼宇机电设备监控、综合安防报警、消防系统以及智能卡的应用管理进行集成、整合。它的实现建立在企业内部网Intranet信息集成与网络平台上,同时依托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技术上采用建立基于B/S结构的智能化BMS综合信息集成网站平台,可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对集成的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以及相关信息与数据查询。同时通过BMS综合信息集成数据库平台,建立集成系统综合信息管理数据仓库与各智能化应用系统数据库的连接,实现各智能化应用系统历史数据的查询,数据的综合和信息优化处理、防灾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跨平台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并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引发相应的时间和事件的执行程序,以及提供BMS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信息与数据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楼宇设施管理系统的投资效益,提高北京电视中心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水平。
针对北京电视中心数字化应用和管理的特点、BMS管理系统以需求功能为出发点,集成系统遵循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计原则,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将电视中心内各智能化应用系统间相互独立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通过网络和系统集成为一个具有信息相互关联共享、网络融合互联互通和功能相互协同的综合信息集成系统。通过北京电视中心智能化综合信息集成系统的建设,为北京电视中心提供一个高效、安全、舒适、便捷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数字化应用环境,使得北京电视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全新概念和功能的数字化电视台
北京电视中心BMS系统集成内容
北京电视中心综合楼宇设施管理系统(BMS)系统集成完成各个智能化专业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各系统中对现场设备的控制。BMS系统集成采用江森自控MSEA三层网络结构,实现北京电视中心建筑物内的办公与管理信息系统、楼宇与综合安防系统、通讯与网络系统间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网络间的互联互通,管理和服务功能的协同工作。北京电视中心BMS系统基于江森自控MSEA(Metasys Extended Architecture)架构来实现本工程项目的BMS集成。
MSEA是基于Web 的系统,通过IE 浏览器进入到用户界面即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监控功能。系统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站点(Site),每个站点都包含一个或多个Metasys 设备。MSEA之N1网络由一个或多个引擎组成,引擎都可管理不同类型的现场控制器,并且提供集成其他楼宇子系统的集成平台。其引擎同样提供基于Web 的用户界面并允许通过用户界面配置N1 网络和监控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其站点中可选配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提供数据长期的存储和大型Metasys 网络的整体用户界面。服务器也提供和引擎一样的基于Web 的用户界面。服务器可以是应用和数据服务器(ADS)或扩展应用和数据服务器(ADX)。
北京电视中心的BMS管理系统基于江森自控的MSEA架构,全面、综合的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智能化应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在异构子系统之间跨越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平台,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和业务事件互相紧密地衔接起来,从而提高电视台的整体应用业务和综合服务效率。
北京电视中心综合楼宇设施管理系统(BMS)的主要功能为,实现对智能化监控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与联动控制。BMS系统集成内容包括以下各智能化应用系统:
1)楼宇机电设备监控系统(BAS);
2)综合保安监控及管理系统(SMS);
3)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FAS);
4)“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
北京电视中心BMS集成系统的特点
在规范和标准的指导下,同时考虑业主对本工程的特定要求,完成具有如下技术特点的监控及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相结合的结构模式;
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对各监控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以及管理信息的浏览和查询;
系统采用主流的开放性现场控制总线 LonWorks 实现对各监控系统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及运行参数的设置和修改;
通过控制网络实现对各监控系统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及运行参数的设置和修改;
最大幅度提高电视中心内各机电与监控设备的运行管理效率和效益、设备节能以及降低设备故障率;
BMS系统具有独立的网络功能;
BMS系统具有独立的基于网络化的实时监控管理数据库;
对信息的处理,通过以开放的TCP/IP为传输载体,建立更多的应用层协议,完成异构系统间的通讯,并且以实现Web浏览和监控。让操作人员能够真正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平台上均可对整个楼宇设施系统进行监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增强了系统安全性。
北京电视中心BMS集成系统的优越性
集成系统的开放性:采用TCP/IP和OPC完全开放的通讯协议,可实现各智能化应用系统BAS 、SMS、ICMS、FAS信息和数据的综合与共享,可实现分散与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通过标准的、开放的通讯协议实现各智能化应用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集成系统网络的标准化、结构化和可扩展性:第一、二层网络采用以太网络结构,第三层网络采用现场控制总线网络结构,并提供标准的、开发的通讯协议将三层网络连接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了网络间信息的互联互通,系统集成三层网络均可以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便于今后网络的扩展和升级。
集成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建议用户的集成系统采用三个层次的安全防范机制,分别建立外网和内网防火墙,以及网络用户认证和防病毒安全机制。为北京电视中心综合楼宇设施管理系统提供监控和管理信息的高度安全性;集成系统需要提供以BMS综合信息集成数据仓库对智能化各应用子系统监控与管理数据的防灾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为北京电视中心综合楼宇设施管理系统提供监控和管理数据高度的可靠性。
集成系统操作的便利性:集成系统在管理层面上的操作完全采用浏览器界面,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任何一台安装了标准浏览器软件的计算机,经用户安全认证后访问综合楼宇设施管理系统BMS,就可以浏览到电视中心各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以及实现对监控和管理信息与数据的查询。集成系统为电视中心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了高效、便利、安全和易操作的工作环境。
北京电视中心BMS系统基本功能
1)提供电视中心内各实时监控应用系统,如:机电设备监控系统(BAS)、综合安防监控系统(SMS)、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ICM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火灾报警监控系统(FAS)之间联动控制的机制和功能。
2)提供电视中心内各实时监控应用系统,如:机电设备监控系统(BAS)、综合安防监控系统(SMS)、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ICM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火灾报警监控系统(FAS)之间联动控制的开放性通讯接口(如:OPC接口)和数据库接口(如:ODBC接口)。
3)BMS系统具有独立的网络功能。
4)BMS系统具有独立的基于网络化的实时监控管理数据库。
5)综合楼宇设施管理系统(BMS)应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和专业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相结合的楼宇管理和机电设备监控的软件版本。
6)监控系统间联动控制功能
安防报警时联动BAS系统将相关区域的照明打开,使保安监控摄像头更容易取证。
7)监控系统间数据集成功能
各实时监控系统报警、故障、维修信息及数据的采集、备份、列表、查询、显示;
各实时监控系统间联动控制信息及数据的采集、备份、列表、查询、显示;
与各实时监控系统间的信息及数据集成,采用智能化专业以太网网络结构连接,采用开放性的TCP/IP协议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互。
与各实时监控系统间的联动控制可通过现场控制总线,采用开放性的OPC协议进行联动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交互。
8) BMS系统联动功能
安防系统报警时联动BAS系统将相关区域的照明打开,使保安监控摄像头更容易取证。
北京电视中心BMS系统实现的效益
实施系统集成以后,为北京电视中心带来如下益处:
增强大厦防灾和抗灾能力,更好保护业主及大厦用户人身及财产安全,避免不必要损失。
提高大厦智能化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物业管理数字化,大量减少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提高人员工作效率,节约人事成本30%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每年水、电费降低25%。
系统可分可合,保护业主的投资,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并且可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变化性。
易于培训和管理,只需掌握集成系统的操作和使用,不必熟悉所有弱电子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提供高度共享的系统资源。
系统构建在统一的管理环境下,操作人员对整个建筑全面管理,缩短突发事件响应周期,系统整体性能全面提高。
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真正实现自动化控制,节约管理费用和人员开支。
系统稳定性提高,有利于维修保养,系统升级。
施工过程中统一协调,保证施工质量。
充分保护业主的投资,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系统具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对维护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后,即能对建筑内的所有子系统均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易于维护和管理。
结束语
北京电视中心BMS系统以建筑为平台,把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最先进应用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将各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系统集成平台上,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从而对整个大厦设施管理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和决策,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运行状态,既满足了集成管理的复杂需求及子系统的多样性需要,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北京电视中心系统集成投标文件,2005
[2]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北京电视中心系统集成深化设计文件,2006
[3] 陈清彬,楼宇自控系统中的BACnet和LonWorks[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2,(05) .
[4] 吴跃东,智能建筑中的系统及其集成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5,(04) .
[5] 徐兴亚,智能楼宇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4,(04) .
作者简介
城市经济功能范文5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 给水排水工程 节能节水措施
一、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支柱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水是万物之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也日渐加快,综合利用作为用水大户的建筑业,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更是要注意对水能的节省,贯彻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二、高层公共建筑中水资源浪费现象及原因
(一)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资源渗漏
现阶段高层公共建筑的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中,给排水系统经常出现因设计问题发生的渗水现象,水管的维护工作一般为定期检修,对于水源渗漏问题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会造成水资源的无意义损耗。此外,给排水系统的管道的各个阀门处也经常出现滴漏的情况,由于管道中的相当部分位于地下,这种滴漏的情况并不易察觉,长此以往,这种情况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是非常严重的。
(二)超撼隽髑榭鲅现
水压是任何水相关建筑设施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越高层的建筑用水对水压的需求就越高,但是一旦水压超高,水的流量大于需求的流量,水就会流出水头,这种情况也就是超压出流。在现阶段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无端浪费的超压出流情况非常严重,一个水头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或许不多,但是多个建筑多个水头的浪费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种形式的浪费具有一定的不易察觉性。
(三)对中水的不合理的使用
中水是一种二次或多次利用的循环水资源,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低成本水源,它的利用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游泳池用水、冲洗便池用水、灌溉园林、洒水车用水等。一旦合理使用,将会大大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作中,中水的利用并未得到重视,对中水相关的循环设施开发投入也略有不足。
(四)热水供应系统设计不良
当今公共建筑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存在很大的不足,总是在打开热水阀门后,要先将管道内的冷水放掉才可以出现热水,这种情况是无意义的水资源大量产生,究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大部分建筑一般采用无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这种系统是指在管网中不设置任何循环管道,一般用于浴室,厨房。但是这两个地方也恰恰是用水最多的地方。而且由于高层建筑中热水供应系统与出水系统相距较远,输水的管道较长,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温措施,其浪费的冷水会更加大量。
三、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的节能途径及措施
(一)分流排水,节约生活用水
分流排水就是将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种以上管道系统内排放的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在高层建筑中,分流排水系统的重要对象就是生活用水,它可以节省非常多的生活水资源。一般来说,生活用水应用的领域较为广范,当前,已经有不少城市的建筑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部门将中水的处理应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并通过行政管理手段,要求在各种建筑规划中,单独列出建筑节能给排水设计。
(二)分区供水,缓解供水压力
分区给水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 给水系统分成几区, 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 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由于高层建筑中水压较大,所以应实行竖向分区供水的分区供水法,从而避免下水设施承受水压过大造成的管道漏水、损坏、高层供水量少,噪音大等问题。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法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下水设施大的静水水压应把控在0.15至0.45mpa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1.55mpa。第二,当入户管的水压大于0.35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如,加装减压阀门等措施。第三,各供水分区一旦发生配水点水压不足的情况,应立刻满足该地用水水压的要求。以上就是高层建筑竖向分区供水的方法,但是一旦高层建筑高度超过一百米,分区供水的方法将不再适用,此种情况应采用串联垂直供水法。
串联垂直供水法就是分区设置水箱与水泵,其中水箱置于各分区顶部,水泵置于底层,各分区系统独立,各自运行。一部分水泵供水一管线,另一部分水泵抽取前部分管线加压后供另一条管线。这种方法相对的能耗较少,是超高层供水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三)限流减压,控制水管流量
从水压的角度来看,一旦水压过高会对给排水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由此看来,需要对给水进行分区考察,保证配水设备、排水管道等设施的质量。例如:对于平时生活中使用的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等设备,应将其静态水压控制在6×105Pa以内,对于医院、商店、旅店、公共设施等区域来讲,应将其静态水压控制在3×105Pa-3.5×105Pa之间,其他一些市政建筑项目控制静态水压在4×105Pa-4.5×105Pa之间。从而不但能够确保民众用水正常,同时还能够起到节水、节能的作用。
(四)合理使用太阳能
给排水工程不仅要注重水能的节约和充分利用,还要做好的天阳能的合理使用。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其他资源,方便人们的生活。在太阳能的使用上,一定要因地制宜,针对建筑的实际情况去进行设计,使用对应的太阳能设施。针对高层建筑,太阳能的集中供热模式是最好的选择,串联太阳能的聚热板,在楼顶处设置与电辅助相关的加热设施,或者在地下室内安装热水箱与换热器等。
(五)中水循环
中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中水具有成本低,用途广的特点,从节能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例如,游泳池中的水就是循环过滤,严格消毒后的中水利用,把已过滤的水混入未经过滤的水后,清浊混合后,池水达到卫生的标准,然后将池水不断的进行进行循环过滤与消毒,形成污染与消毒的良性循环。下面具体介绍中水循环利用的方法:第一,重视利用雨水,在随着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 ,雨水作为一种愈加重要的淡水资源更是在积极利用,利用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收集储藏装置来收集雨水,利用中水道工程进行雨水的传送与循环。第二,过滤法。中水处理采用生物曝气滤池,集曝气、过滤于一体的装置,是一种省地节能型的中水处理方法。生物曝气滤池和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加过滤相比,具有处理水水质稳定,布置紧凑,管理方便等优点,生物曝气滤池不设沉淀池,直接进行固液分离。实践证明,用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1小时 1次空气冲洗和1天1次反冲洗,不必担心发生堵塞问题。近年来随着膜材料和制膜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逐渐取代常规的沉淀处理,提高了最后的出水水质,减少了回用水的风险,同时节省了处理机房的占地面积。
四、结语
“节水节能”是当今社会受到各界关注的主要话题,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的城市迫切需要生态能源循环。而在建筑行业里,给排水工程在越来越高的楼层内,只要建造合理,对整个国家而言都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用先进技术,定期对给水排水管道进行维修,降低无疑的水能损耗,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积极利用新能源,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经济功能范文6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应用;环境;影响
近年来,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为能够进一步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环境适应性,并提升其实际的应用效果,做好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便凸显地尤为重要,是社会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同时对有效解决部分地区的生产力低下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1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应用
1.1 热力发电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发电结构仍以热力发电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发电效率更高,同时发电便捷性也相对较好,不受环境变换的影响,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下开展发电工作。我国在热力发电方面技术应用较为成熟,能够将单一的结构能源转化为多种电力资源,对于进一步提高电力发电的基本效果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是现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力发电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多个地区进行发电工作,就经济效益而言,电力发电仍是发电系统布局的最佳选择。
1.2 降低调压能耗
在具体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因为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相应负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很可能造成电厂生产效率的下降,基于这一原因,加强对于发电机组压力的调节,保障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就能够切实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到调压过程来看,企业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针对这一损耗,我们也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损耗的大小,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导致这种损耗较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发电机组本身设计存在问题,进而导致在调压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另外一方面则是技术人员在调解过程中没有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调压操作,进而导致损耗增加,因此,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的水平极为必要。
1.3 加强调频技术操作
针对当前的并网运行机组发电过程来看,为了保障整个发电过程中电网频率的稳定性,做好相应的调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的电力发电过程中的调频过程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其中,一次调频是整个发电机组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为的进行技术操作,但是很多时候这种一次调频过程很难满足发电需求,所以需要进行二次调频,二次调频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准确的操作,当然也存在一些电力发电机组是采用自动化的手段进行二次调频,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工手动调频的效果是最佳的,但是前提必须是相关的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这就是今后我们需要加强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
2 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
2.1 空气污染
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环境的污染涉及较为广泛,在我国多个地区均存在着严重的热能动力工程环境污染问题,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热能动力工程燃料燃烧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热能动力工程设备所使用的燃料主要以燃气为主,而燃气与其它物质的加热能够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等,其中铅物质、汞物质及铜物质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以上物质夹杂于空气中将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部分地区产生严重的雾霾情况。其次,是设备的废料处理问题,热能动力工程设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料,而若其在废料处理方面未能形成完善的处理机制,则易使废料在不适宜的区域大量堆积,在空气蒸发的作用下,其中主要的有害物质便惨杂于空气中,继而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最后是热能动力工程建设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的电厂及工业企业选址存在问题,同时在设备生产处理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欠缺,导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久而久之通过风力的作用便与空气互相融合,此时空气便再次受到热能动力工程的污染。
2.2 噪音污染
通常电厂及相关企业的热能动力工程设备的运行时,音律分贝较大,一旦在隔音方面的处理存在问题,则易造成严重的噪音污染。噪音污染主要对人的听觉神经及脑干神经纤维造成破坏,使人逐步丧失听觉能力,并伴有神经反应速度下降的情况,严重者可出现呆滞及脑神经反应不协调的情况,对于人体机能影响尤为严重。虽然噪音污染在实际的生活中较为常见,但热能动力工程设备的噪音污染较为严重,不仅波及范围广泛,同时具备较强的破坏性,如其长期处于该噪音环境污染中,则对基本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在电厂中动力热能工程设备产生的噪音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影响极其严重,该问题在中小型城市及大型城市的周边区域较为常见。
2.3 液体废料污染和固体废料污染
部分地区的热能动力工程设备的运行多依赖于蒸汽结构,在此过程中水便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之一,如在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未能及时地对水及石油等液体废料进行及时的处理,则易导致严重的生态用水及饮用水污染,这对于区域的和谐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固体污染的处理方面,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不仅未能及时地购置并使用专业的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同时也未对其进行有效规划存放,导致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愈演愈烈,成为部分地区的主要环境污染源之一。
3 节能减排工作重点与措施
3.1 节能减排的工作措施
节能减排是解决热能动力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的基本效果,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节能减排问题进行解决。首先需对现有产业结构做出深度的优化与调整。根据现有热能动力工程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热能动力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公实际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更换现代化的热能动力工程生产设备,并采用建立完善的电厂及企业废物处理与污水排放处理机制的方法来对热能动力工程的基本排放进行控制,以便于提高节能减排工作效果。其次电厂要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做好技术研究与创新,通过选用适宜的新技术及新方法来控制热能动力工程设备运行的基本成本,从而将所节约的成本用于技术优化与节能减排处理方面,以此构建系统化的节能减排控制机制,继而降低热能动力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基本影响。
3.2 具体的应对方法
受热能动力工程特殊性的影响,节能减排应首先对现有热能动力工程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提高热能动力工程的科技化水平来降低热能动力工程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概率。在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做到对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控,一旦在某一阶段数据信息高于实际的应用标准,则需及时的对其采取相关的优化措施加以控制,以此提高节能减排的有效性。而后需按照现有电厂及企业的热能动力工程生产标准不断必探寻新能源与新技术,以此从源头上做好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最后相关的电厂及企业要在热能动力工程运行前夕阶段做好热损回收及热能技术控制工作,利用该方式来降低热能消耗的损失,从而提高热能动力工程的运行效果,以便于更好的在此基础上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不同的热能动力工程运行体系及生产环境对节能减排的控制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最佳的解决减排方法并不能达到最好的节能减排效果,需电厂及相关企业能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节能减排方法,以此方能够达到最好的解决减排处理效果,这便能够有效的对电厂其企业的热能动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加以有效控制。
4 结束语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较为广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在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方面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因而在未来阶段电厂在对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过程中,需充分地考虑到环境的影响问题,以便于其能够更好及更为有效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来,以此提高我国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晶.浅谈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
[2]贾永.刍议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工业,2017(2):00084-00084.
[3]徐海平.试论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J].民营科技,2016(3):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