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解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硬件解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硬件解析

计算机硬件解析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 维护技术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影响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因素有许多,而主要的原因却是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不当,导致计算机频繁出现问题。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人们缺乏维护计算机中的硬件,在加上人们长期使用计算机,致使计算机中的硬件受到损坏。尽管计算机出现问题时可以维修,但维修的过程中却比较复杂、繁琐,并且耗时又耗力。因此,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要定期维护计算机硬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掌握基础的维护技巧和解决故障的方法。

1维护计算机硬件的基础方法

计算机硬件是由机箱、主板、电源灯相关的组件构成,因此,在解决计算机故障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从主要的构成部分研究计算机出现问题,分析硬件是由于哪种原因受损。然后,再解决计算机硬件的故障,在解决故障的过程中,人们不要随意拆毁硬件,要到专业维护计算机的地方处理计算机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计算机硬件主体部分进行维护,以防止硬件老化给计算机带来的危害。

1.1维护CPU

CPU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其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组成,CPU 是维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主体,CPU能准确的处理计算机中的数据,并保证计算机一直处于开机状态。如果CPU 发生故障,计算机运行速度将减慢,甚至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瘫痪。因此,在日常维护计算机硬件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CPU,对于CPU的散热问题要快速的处理,大部分计算机瘫痪的原因都是CPU的散热部分出现问题。试想一下,如果计算机缺少防热功能,计算机在工作期间将会不断的产生热量,计算机的温度则会上升,从而致使CPU超负荷承载。只有我们做好CPU 维护工作,计算机的散热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1]。

1.2维护主板

主板是计算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机主板的维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主板的清洁度,让主板处于干净的状态,其次,我们要防止液体进行计算机的主板中,如果大量液体进入主板,不仅主板中的零件不能正常使用,CPU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全面维护计算机的主板。

1.3维护硬盘

在维护计算机硬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好防潮工作,同时,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关闭计算时,要按照计算机操作的步骤,而不要直接关闭计算机。此外,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开硬盘,如果计算机一直处于高温状态,我们应关闭计算机,以增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1.4对内存条进行维护

内存条与计算机的其他组成部分不同,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经常维护内存条,但要在原有型号的基础上升级内存条,从而维护计算机的系统[2]。

2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的方法

2.1解决CPU出现的故障问题

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一旦出现故障,计算机将离开停止工作。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CPU出现故障的因素。一般情况下,CPU主要出现的问题在散热风扇部分,当散热风扇损坏,CPU将会失去散热功能。因此,在解决CPU 的故障时,我们要清理散热风扇的灰尘,防止灰尘堵塞风扇,保持风扇正常运行的功能。其次,我们还应定期检测CPU,了解CPU 的特性,如若发现CPU出现问题,就应立刻更换CPU,从而满足计算机对CPU 的需求。

2.2解决硬盘出现的故障问题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经常会出现死机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的硬盘出现故障,导致计算机中的数据不能被识别。因此,我们要定期的清理硬盘中的垃圾文件,重新设置计算机的系统。此外,我们要适当的检查数据线,避免数据线老化对硬盘产生危害。比如:计算机出现蓝屏就是因为硬盘的问题,由于计算机系统长期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垃圾软件,导致硬盘缺少足够的空间,这样计算机的频率就会增多,蓝屏也随之出现,而解决计算机的蓝屏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定期扫描计算机,清理无用的软件,为硬盘提供充足的空间。二是检测硬盘安全位置是否合理,相关的数据线是否连接得当。三是检测计算机的驱动器,在出现蓝屏时重新安全驱动器。

2.3解决内存条出现的问题

在启动计算机时,如果屏幕没有显示,但却能听到声音,那就是内存条出现问题。这种情况,我们只需要打开机箱,观察内存条是否安置在原有的位置,如在原有的位置,则是内存条的插槽出现问题,然后我们只需清理插槽即可恢复计算机的正确运行功能。所以,我们要选择质量好的内存条,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问题的出现[3]。

3加强人们的对计算机硬件维护意识,让人们熟练掌握维护技巧

由于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而不能及时的解决,这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严重浪费人们的资金。因此,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计算机硬件维护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升人们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的意识,让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自主定期检测硬件。其次,为了使人们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人们可以在网上查询维护计算机硬件的技巧,并熟练的掌握维护技能。只有人们对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产生足够的了解,在计算机出现问题时,人们才能知道问题的根源,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计算机的故障。而且,对于计算机日常的维护工作,人们也能做的更好。

4结语

总之,先进的科学技术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计算机随处可见。因而,我们必须要掌握计算机正确的操作技巧,并充分的了解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其次,计算机作为高科技产物,人们在使用时要小心谨慎,细心维护,当出现故障时要稳定处理。只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那计算机存在的故障将会减少。

参考文献

[1]范军.关于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及方法的具体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12-23.

[2]王苏波.计算机硬件维护关键技术的若干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56-67.

[3]刘国峰.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和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89-90.

计算机硬件解析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USB接口;诊断;装置;设计

1引言

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接口在长期频繁的插拔过程中会存在垃圾或者生锈的状况,这些垃圾一般会在各种接头的挤压下被推入接口内部,使得在外界难以看见接口内部的情况,在接口中插入鼠标、键盘等外接设备时,USB等各种接口会出现无法连接的状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易使维修员出现误判,认为接口已经坏掉,从而将接口换掉,使得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计算机USB接口工作原理简析

USB即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缩写USB)是计算机系统数据通讯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计算机主机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的技术规范,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信息通讯领域之中。2.1USB接口的种类虽然目前很多通讯产品都是采用了USB接口,但是这些设备的数据线并不完全相同。这些数据线在连接计算机的一端基本都是相同的,但是在连接设备端的时候,通常出于体积的考虑而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接口。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设备与计算机连接的USB标准接口,主要有两种,而标准A型为最常用的一种。2.2USB接口的原理分析计算机上USB接口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线与两根信号线,信号是串行传输的,所以USB接口也称为串行口。USB接口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是:+5V500mA实际上有误差,最大不能超过+/-0.2V也就是4.8-5.2V。USB接口的4根线分配如图1所示:对照USB接口标准A型(StandardA)示意图,线序的一般排列方式从左到右是:红白绿黑,USB接口标准B型(StandardB)线序的一般排列方式如图1右所示。4根线分别定义如下:1红色为USB电源:标有VCC、Power、5V、5VSB字样;2白色为USB数据线负极:标有DATA-、USBD-、PD-、USB-DT-;3绿色为USB数据线正极,标有DATA+、USBD+、PD+、USBDT+;4黑色为电源地线:标有GND、Ground。即线1和线4负责向设备供电,线2和线3负责数据传输,而USB接口的硬件故障基本上是来自于4个触点的接触不良。

3计算机USB接口诊断装置设计需求分析

计算机维修用接口诊断装置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维修人员能很好的看清接口内部情况,最好能将接口内部的情况有效的显示出来,为维护维修人员提供诊断依据,乃至多人共同会诊确诊。为了更好的观察到USB接口内部的情况,在接口诊断装置技术方案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的。3.1微型摄像头与显示器的配套使用微型摄像头现在是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设备,价格也低廉,采用微型摄像头可以拍照、摄录USB接口的内部情况,且图像资料与电脑连接时,能同步在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下同)上展示,在复杂问题出现时,由于每个人单独看到情况用语言描述是很难统一的,图像资料的同步展示能便于多人同时处理问题。3.2LED灯与凹面镜反光板配套使用由于USB接口内部较小,要看清内部情况,必须要有较好的光线效果,可用LED灯(LED颗粒)直接照射在接口内部,为了让接口内部的光线照射效果更佳,利用凹面镜的光学原理,采用凹面镜式反光板来聚光强化提升LED灯的照射效果。3.3微型摄像头成像距离调节中滑杆与滑孔的配套使用要使微型摄像头清晰的观察到接口内部情况,必须能很好的调整摄像头与被观察对象的距离,以及微型摄像头本身的的焦距调节,可将微型摄像头固定安装在一滑块机构上,在滑块中间设计一滑孔,让滑杆在滑孔内可自由移动,来匹配微型摄像头与USB接口的距离,从而获得质量更佳的图像。3.4诊断装置固定时支撑杆与磁铁的合理利用由于计算机上接口众多,且主机一般是放置在不占更多空间的某一角落,所以在检修过中最好不要将外部连接线全部断开,甚至搬动主机,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固定安装支撑杆方式,支撑杆采用“L”型结构设置,支撑杆一端上固定安装一磁铁块,另一端与诊断装置刚性连接,这样整个接口诊断装置就可用磁铁方便吸附在主机箱上。

4计算机USB接口诊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计算机USB接口诊断装置设计示意如图2所示,为了将本接口诊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及优点更加清楚的说明,本文结合实施案例将设计示意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4.1接口诊断装置设计示意图4.2接口诊断装置工作原理4.2.1接口诊断装置固定鼠标、键盘等外接设备插在接口上无法连接时,如果排除了软件及外接设备本身的故障后,就需要对各个连接节点进行检测,而USB接口是一个重要的硬件节点,检测前通过磁铁块将该装置吸附于计算机机箱上,并使微型摄像头对准接口。4.2.2接口诊断装置启动接口诊断装置固定好后,打开开关,开关的打开使得LED灯和微型摄像头启动,通过LED灯发出的亮光能有效的将接口内部照亮,其中,由于微型摄像头上设置了反光层,使得照射在反光层上的光能反射,增加照射面积,让成像更清晰。4.2.3数据传输微型摄像头将拍摄到的画面通过数据线传递到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上,从而通过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能便捷有效的看到接口内部的情况,并且可对图片资料实行放大、对视频资料定格等编辑操作,采取相关技术手段后,能更清晰的看清接口内部状况,避免出现误判。4.2.4图像调试由于微型摄像头在拍照摄录中,焦距等不一定处在最合适的位置、通过推杆能有效的推动微型摄像头,使得微型摄像头能沿着滑杆移动,方便拍摄USB接口内部的情况,避免了出现死角。4.3接口诊断装置操作的简要说明微型摄像头2为该装置的核心,整个设计思路、操作要求均围绕微型摄像头展开。下面从工作原理出发,对照侧剖面图将接口诊断装置各部件的结构、操作要求做一简要说明。4.3.1接口诊断装置主体功能部分计算机系统的显示器(或外接笔记本电脑)为20,安装盒21为提供能源的电池盒,在电池盒左侧开口用来固定安装一凹镜面反光板12,反光板12中间设有一个与安装盒21相通的通孔13,安装盒21内部固定安装一电路板16,电路板16朝向通孔13处固定安装一LED灯14,LED灯14一端顺着通孔13延伸至外界的左侧,安装盒21内部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一右侧开口的电池安装盒18,电池安装盒18中设有一五号或七号干电池17,安装盒21正对于电池安装盒18右侧的开口处设有一打开或者密封安装盒21的盖板15,安装盒21下端固定安装一开关19,安装盒21正对于开关19处的外壁上开设一导线孔(设计示意图中未标记),导线孔中设有两根电线,一根电线一端与开关19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16固定连接,另一根电线一端与开关19连接,另一端与电池17连接。4.3.2接口诊断装置辅助功能部分本实施例中,反光板12左侧的开口上固定安装一防尘玻璃板11,微型摄像头2设置于玻璃板11前方,两者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微型摄像头2朝向玻璃板11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一滑块4,滑块4中间设有一滑孔5,滑孔5中滑动安装一滑杆6,滑杆6的结构与滑孔5相匹配,滑杆6两端上均固定安装一连接杆8,连接杆8另一端与反光板12的背面固定连接,微型摄像头2的外壁面上环绕固定安装一圈一反光层3,在反光层3上再固定安装一推杆1。本实施例中,反光板12背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安装一支撑杆9,支撑杆9呈“L”型结构设置,支撑杆9另一端上均固定安装一磁铁块7。本实施例中,微型摄像头2的输入端上通过电线与开关19固定连接,微型摄像头2输出端上固定安装一数据线10或利用微型摄像头本身的数据线,数据线10另一端与固定连接显示器20。

5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随处可见,USB接口的应用也更加普及,,USB接口插拔的次数会更加频繁,USB接口硬件出现故障也将会增多,为了快速的判断出USB接口节点的硬件“假故障”,通过多年的维护维修实践和教学,本计算机维修用接口诊断装置,在观察USB接口的内部情况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莹莹.笔记本电脑主板维修中的技巧(下)[J].家电检修技术,2013(11):58-59.

[2]冯宪光.计算机主板USB接口电路分析及故障检修[J].科技促进发展,2012(s1):150-152.

计算机硬件解析范文3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实施的目标规划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规划是一个多目标,涉及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方面面,且对于不同的组织形式会有不同的目标约束,其中以下三个目标是必须充分考虑的。

1.企业内部信息充分共享。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某些资金占用情况的变动,必须实时获取、实时处理,并且能够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这种信息实时共享的目标,仅依靠财务管理的日清月结制度显然难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合理地设置信息采集点,才可能真正实现资金占用信息的实时处理。

信息的共享规划问题还体现在原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其他方面。在一般会计软件的往来账管理功能中,已经记录着各个往来客户的资金交往信息,如果能够很好地规划这些信息的共事方案,就能有效地处理往来客户的资信度信息。另外,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事目标规划,还有可能扩充生产成本管理功能,使其具有处理劳动生产率信息的功能,扩充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管理功能,处理供销市场的变化与趋势信息的功能等等。

2.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前面谈到的以外,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信息的处理结果也是至关重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结果一般为各类会计报告,而这些会计报告的需求及时化及其形式多样化将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会计报告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按月、季、年编制。随着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竞争日趋激烈、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趋显著的现实,会计信息的决策有效期明显缩短,这就要求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有能力提供适时的会计报告。同时,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总括的财务信息很可能会掩盖某些经营项目的实质,因此,必须要求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有能力提供分部会计报告和多元计价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会计报告。

3.适应高新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是顺应着人类对信息传播与共享的需求,以实时信息共享为目标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类高新技术发展所取得的相关技术成果。

以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在实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时,可以采用宽带网接入技术实现与企业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换功能,在企业组织内部构建Internet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功能。随着商务技术的引入与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实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电子商务技术带来的经营结算方式的变化,以便能够满足将来电子交易、电子结算等业务的功能需要。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与功能调整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高新技术的应用,诸如电子签约、电子交割、电子结算、电子报关、网上采购等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都必须要求有一个能够与之相匹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在组织实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过程中,必须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及其相关功能进行必要的调整。

1.业务流程的调整。在一般的会计软件中,会计业务流程起始于原始凭证以及依此出写的记账凭证,基于输入系统的凭证数据,即可形成各类账、表及其相关会计报告。凭证被称为会计软件的数据源,而各类账、表及其相关会计报告则为会计软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就的技术水平来看,会计业务流程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会计数据的采集上。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源形式会变得复杂一些,其实时性也会要求得更高一些。例如,在一笔结算业务过程中,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既可以接受电子数据作为数据源,也可以接受业务发生以后的相关纸介质传票作为数据源。无疑,前者的实时性明显优于后者,但其安全性尚有待于电子商务技术的与普及。笔者认为,可以以接受电子数据作为即时数据源,同时辅以接受纸介质传票作为验证数据原的方式,重组会计业务流程。这样,才能够满足财务管理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2.会计业务的功能调整。在一般情况下,作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的会计软件很难全面满足上述的多元化要求。但同时,在会计软件的数据库中又确实存储着足以产生相关会计报告所需的数据,这显然是一种功能上的缺陷,对此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案,要求会计软件提供上述功能;第二种方案,根据工作需要即时进行数据库数据的人工折取操作。若采用第一种方案,系统成本会增大,且很难保证能够满足所有的即时需求;若采用第二种方案,则对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并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机相关软件的使用技能。笔者认为,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制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招生方案。即既要求会计软件提供可以预见的各项公用功能,又同时设立会计数据员岗位,进行必要的会计数据人工折取处理工作。为了保证系统安全,会计数据的人工折取操作必须限定在数据库的只读方式下进行。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一机系统。为了系统能够安全、健康的运行,档案管理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制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招生方案时,档案管理制度必须是严格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可以分为三大类:会计数据档案、系统开发与维护更新文本档案和系统操作痕迹记录档案。每一类档案又可分别以纸介质、磁介质、光介质予以存储。对于磁介质档案,又可以有联机与脱机两种不同的存储方式。因此,有效实施系统档案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

1.会计数据档案管理。纸介质会计数据档案指用计算机的打印机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应该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光、磁介质会计数据档案可分为数据和当前数据分别进行管理。对于历史数据,应至少制作两个备份,分别聪机保存;对于当前数据,则应采用定期备份、脱机保存的方式,以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尽可能降低故障损失。

计算机硬件解析范文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设计也开始向现代化设计发展,建筑设计的应用结构也开始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精确的设计,本文就应用结构计算分析软件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是否正确使用程序、分析判断计算结果、人工调整计算结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时应用结构计算分析软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结构计算;分析软件使用;分析判断;调整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的房屋建筑设计也迎来了他们发展机遇,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是当代人们的需求,众多新颖的建筑造型、多样化的构造形式、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后,建筑设计的功能更加齐全,设计的图样更加精美,设计的数据也更加精确。

目前,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应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已经非常普遍,通过计算机结构计处,能大大的提高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有效提高单纯计算的准确性与精准度,减轻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设计自动化的不断提高,由于结构设计人员对软件编制原理理解不透彻,加上工期短、任务重,有时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错误,甚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在应用计算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及设计时应谨慎对待,绝对不能完全依赖软件。

因不同的计算软件其侧重点不同,都有自身的特点,各具长处和不足,在此我无意进行评论。本文只限于我在实践操作中一些体会,结合工程实际特点,与各位共同探讨在结构计算分析软件的应用中应多加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正确选择和使用程序

首先,无论从提高维护知识产权意识,还是对应用者的自身长远利益出发,我们都应在程序选择时注意选用经过有关方面鉴定的、正版计算软件。因为在盗版软件解密的过程中,会将软件的一些数据破坏或丢失,有些时候将影响计算的准确性,严重的将会导致产生错误。

目前使用的混凝土房屋建筑行业中结构计算软件主要有:三维空间计算软件如L:=M、LML、L:N=MO、=MLP7,平面杆系软件如OQ,基础计算软件如MR等。结构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受力特点,正确地选用相应力学模型的分析软件。在使用软件前应熟悉程序的编制原理、编制条件,搞清其主要功能和适应对象,同时应知道程序的应用范围及限制条件、荷载取值范围等,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计算程序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应用。以前曾出现过在结构设计中,利用L:=M 软件进行楼板开大洞的工程的结构分析时,认为面荷为零处计算程序会按无板处理,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实际上L:=M 软件无法处理楼板开洞问题,它不会对无面荷的区域按洞来对待,这是因为软件的计算假定是建立在楼板平面内刚度无穷大的条件下。

因此要处理此类问题应采用程序,把楼板按弹性板或者分块刚性和分块弹性相结合的情况来处理,这样建立的模型才是正确的。要保证程序的正确使用,就应该熟悉程序的编制原理,不能以我们人的大脑思维逻辑当作计算机的思维。比如目前结构分析软件中的构件是由节点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两个构件没有共同的节点,软件就认为它们不是相连的仅通过构件宽度连接两个构件,利用各自的节点建立程序分析模型,这样建立的模型和我们需要的模型并不相符,当然分析出的结果也肯定是不正确。

三、对计算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判断

结构设计人员应对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应令我们建立的计算模式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要求,保证计算结果的合理、准确,同时满足工程设计中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有条件的来使用计算分析软件,对计算分析软件的结果不要过于轻信。如在使用基础计算软件,进行十字交叉梁和梁筏基础计算时,在一些结构设计中发现,基础梁的主筋图形中主筋计算配筋量很异常,软件使用说明中又没有具体说明正负主筋的图形位置,经再三仔细核查,输入参数均正确。

为了解决此问题,通过察阅内力及配筋输出文件,我们发现软件在图形输出时,将梁的负筋左右两端取较大值放在梁轴线的下部(我们认为是正筋的位置),而将梁正筋的最大配筋量取相同数值放在我们认为是负筋的位置。这样才发现配筋量是合理的。通过实践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设计时应按配筋文件进行基础梁设计,不应只图省事而采用配筋图形。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软件进行结构分析时,会发现在同样截面情况下,软件输出的上下层刚度比二层比一层经常大得多,一般在两倍以上。如纯框架结构在选用楼板平面内刚度无穷大的模式下用模型是相同的,同样截面情况下用计算的上下层刚度比要比用计算的要小很多。因此在利用计算时如发现二层比一层的刚度比大时,不要盲目地加大一层构件的结构断面,应进行分析后区别对待。

四、设计不能完全自动化,应对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人工调整

设计不能完全自动化应对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人工调整建筑设计有关规范中明确规定:结构分析所采用的电算程序应经过考核和验证。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设计不能完全依靠计算机自动化来完成,通常还需要对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人工调整,以免因设计人员的失误或粗心而造成安全隐患。复杂结构遇多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利用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等高度井字梁或十字交叉梁计算时,由于实际施工中梁的纵筋在两梁相交节点处只有一个方向的梁有效高度!- 可以得到满足,而另一个方向的梁有效高度减小,若按计算配筋,梁的实际承载力会减小。因此需要人为的加大这个方向梁的配筋数量与配质量。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框架梁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支座负弯矩较大,特别是在抗震设防区支座负弯矩非常大,为了保证“强柱弱梁”,一般须考虑框架梁端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以减小梁端负弯矩,相应的增大梁跨中弯矩,以使框架梁的配筋上下均匀、合理。因此各种计算软件均有梁端弯矩调幅系数。但是结构设计人员在应用软件时要特别注意,次梁和悬挑梁不应参与调幅。

有些软件没有区分调幅梁与不调幅梁,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用软件时对调幅梁与不调幅梁应加以人工区分,以免应整体调幅引起次梁和悬挑梁计算配筋偏小而造成安全隐患。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由于设计不能完全自动化,经常还需要对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人工调整,以免因设计人员的失误或粗心而造成安全隐患

计算机硬件解析范文5

[关键词]经济减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汇率可以反映一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人民币贬值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影响,要从经济减速的背景进行考察。我国经济减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欧债危机不断加深,外需下降,出口减少;二是受国内加大对房地产调控等影响,内需不足,投资下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思维定势,但经济减速迟未见底,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贬值预期渐浓,需重新选择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本文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程评判,为向纵深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参考。

一、本轮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特征及相关性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经济减速而产生的人民贬值预期改变了人民币流出态势,引起人民币从香港回流内地,打乱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

1.人民币贬值预期渐进加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期人民币贬值趋势相比近期更强,但延续9个多月便重返升值预期。始自2011年9月的本轮人民币无本金交割(NDF)远期合约贬值预期与升值预期相交织,波动幅度远小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但对未来人民币走势的担忧明显偏大,表现出渐进加深的特征。2011年9月之后的一年中,75%的时日NDF远期合约显示未来12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将出现贬值。预期贬值幅度从初值0.61%,扩大到2012年5月的1.07%,其后连续三个月都高踞1%以上,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跌至9个月以来新低,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忧虑加深。

2.对人民币中间价的牵引力随贬值预期加深而渐强

本轮人民币贬值预期初期,对人民币中间价几乎未产生影响,但之后其影响力逐渐显现,2011年11月人民币中间价创出汇改后新高,并向市场发出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的强烈信号。2012年3月NDF一年期合约人民币再现贬值预期,人民币中间价则相应贬值。2012年7月份NDF一年期合约人民币贬值1.51%,7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触及6.3889元的跌停价位,为2011年10月21日以来新低,人民币贬值预期对人民币中间价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3.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同步贬值

金融危机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金砖国家,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巴西经济增长从2010年一季度的9.34%降到2012年一季度的0.8%;印度2012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5.3%,创2003年3月以来的新低。经济活力下降驱使国际资本撤离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2011年8月以来,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下跌10%左右,其他货币如韩元、土耳其新里拉等对美元也出现明显的贬值趋势,但目前还不确定影响程度大小。

NDF产品的离岸性质,使其定价过程不完全受本币国内市场的利率及其他因素的影响。NDF人民币远期合约报价与多项经济指标,如内地外汇占款、热钱流动等相关。若干经济指标中,相关性最强的当属汇丰制造业PMI。图1为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汇丰制造业PMI值和同期NDF一年期预期贬值的两轴折线图,除个别月份,两线基本呈阶段性对称,显示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图1 汇丰制造业PMI值和人民币NDF一年期预期贬值

PMI指数及其商业报告已成为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仅影响NDF人民币远期合约报价,对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经济减速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问题和影响

1.出口竞争力减弱,加大了稳出口的难度

尽管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规模,但大多数商品出口竞争力减弱,在出口议价中难以占据有利的地位,难以掌握定价权和结算货币选择权。

出口竞争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增加,以及质量、品牌、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典型表现为,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对欧盟出口下滑,而同期美国对欧盟出口呈增长之势。我国产品与美国产品在欧盟地区的竞争无法占取上风,反映出多年来支撑中国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在减少,而新支撑点尚未成形。

一般情况下,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提高会有效促进内需,减小对外贸易依存度。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医疗、教育负担较重,预防性储蓄必然会减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抑制居民消费。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月下降,比2011年同期下降约4个百分点。

内需不旺相应增加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稳出口成为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的首要目标。作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基础,稳出口尚需勉力而为,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则难度更大。

2.冲击人民币离岸市场,威胁在岸市场的稳定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高度市场化,有利于确定人民币的均衡价格或合理价值,并使内地金融市场受到外部利率变化的影响加大,增强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但在经济减速的形势下,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民币离岸市场汇价剧烈波动对内地在岸市场的牵引作用效应。境内和境外市场汇率处于分割状态,与离岸市场自由浮动相对,在岸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两种机制的差异会使汇率出现差异。2011年3季度经济减速迹象显露后,离岸市场汇价急剧波动,掣肘在岸市场人民币升值走势。现在经济减速尚未见底,2012年8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仅录得47.8,创9个月以来最低,且连续10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若发生“黑天鹅事件”,需要防范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传染效应。亚洲金融危机时,马来西亚在新加坡的离岸市场呈贬值趋势,在岸市场也随之抛售本国货币造成贬值。马来西亚政府为避免传染减少冲击,最终不得不关掉离岸市场。这为我国发展离岸市场提供了借鉴与警示。

二是人民币贬值和境内外利差下降对离岸市场的冲击。2011年9月以后,香港一改先前的人民币流入为回流内地,12月起香港人民币存款连续5个月下降。至2012年4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5524亿元,比2011年11月的峰值下降近12%。随着境内外利差下降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加深,香港市场点心债不再受到追捧,内地与香港套息交易活动锐减。如何保持香港离岸市场的繁荣,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12年8月起允许内地居民到香港开立人民币账户,但香港本地利率较低,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的收益都不足以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此外,人民币从内地流入香港,也增加换汇成本。

3.结售汇逆差

由于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下跌,单边升值预期改变,“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已经转变为“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2011年4季度至今结售汇逆差反复出现,资金回流美元资产,引起外汇占款、外汇储备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这些问题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生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结算量难以随结算范围的扩大而继续扩张。因在试点中首先放开人民币进口贸易结算,只对少数试点企业放开人民币出口贸易结算。2012年6月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多数为进口贸易结算,占贸易结算总量的80%。2012年3月,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广至全国进出口企业,并于6月下旬下发监管名单。在全国所有进出口企业进、出口都可采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条件下,1季度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与进出口总值之比为7.6%,2季度下降为7.3%。7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和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量不升反降,比6月份环比分别下降6.2%和0.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显现停滞迹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却难以随结算范围扩大而继续扩张。

人民币贬值明显抑制我国进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但有利于外方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量难以随结算范围的扩大而扩张除多年的贸易习惯和美元在全球方便快捷的清算体系,显然还与人民币影响力和结算意愿相关。在持续结售汇逆差和人民币贬值预期环境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意愿降低,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难度增加。首先,资产外币化增加美元需求,加大人民币贬值预期,境外贸易商因承受汇兑损失的风险更不愿意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其次,境内出口商更愿意选择美元等强势货币作为结算货币,收取美元可以获得更多的汇兑收益;第三,即使境内进口商更愿意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但由于境外贸易商的反弹不会照单全收。如果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出口竞争力不能得到明显提高,结汇意愿降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可能萎缩。

第二,跨境结算量猛增却难以同步推高人民币的结算地位。人民币多久能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它在贸易中被接受的程度。但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猛增与它在贸易中的被接受程度不能等同。主要是人民币跨境结算增加是“大中华经济圈”内的人民币结算增加,一般意义上的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增长有限。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居香港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的第一位。2011年香港对内地出口的绝大部分为转口,达2310.9亿美元,占对内地出口额的93.7%;实际向内地出口香港产品仅为155亿美元,只占6.3%。对内地的转出口,大陆以人民币结算支付,形成巨大的人民币流,促进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但如果香港转口贸易商转出口到内地的货物,在进口货物时不能以人民币与外国出口商结算,则难以有效提高人民币的结算地位。

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套利交易。这部分跨境结算量应当只与人民币交易量和活跃程度相关,而无助于提升人民币的结算地位。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占比仅排全球第19位,国际影响力仍处于第20位。

第三,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庞大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仍在低位徘徊。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一号文《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为中国资本出海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翻开人民币国际化崭新的一页,当年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201.5亿元。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相比形成鲜明反差。2012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6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2%。而同期人民币ODI业务总量187亿元人民币,仅占对外投资总量的8.4%,与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相比极不相称。2012年上半年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918亿元,两者之比由2011年的1:4.5下降至1:4.9。7月份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为12亿元,与当月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的142亿元之比仅为1:11.3,原因还是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和清算支付的影响。

三、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短期内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增加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难度,延宕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需要采取积极有力措施。

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币值稳定

在贸易顺差加大、本国货币处于升值态势下有助于推动货币国际化,本国货币的升值,乐为外国贸易商所接受,有利于本国企业或机构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但一国货币国际化最关键的是币值的稳定,唯有稳定的币值,才能发挥价值尺度功能,并为他国接受作为储备货币。只要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增长,人民币币值稳定,清算支付顺畅,人民币的结算量将会稳定增长,逐步实现国际化。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一是要防止人民币流动性泛滥和紧缩,避免过度和急剧收缩投资,将人民币购买力维持在稳定合理的水平;二是要尽快制止经济继续滑坡,稳定出口,逐步淡化并扭转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三是要促进产业转型,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扩大开放领域,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人民币市场化过程。尽管人民币国际化从各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一是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弹性。2012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扩大至1%,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但从有管理的汇率浮动到自由浮动还有较大距离,需要逐步达到具有丰富的交易产品种类、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和稳定安全的运行机制。其次,要建立顺畅的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渠道。渐进有序地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渠道,形成人民币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再次,加强在岸市场建设。前一阶段我国主要着力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利用境外离岸市场聚集和辐射作用,促进人民币在东南亚乃至更为广泛的国际范围内被接受和使用,并相对隔离国际金融风险向境内金融市场的波及。在培育离岸市场的同时,应当加强在岸市场建设,通过在岸人民币本币计价的债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其它衍生品市场,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3.加大对人民币ODI的政策扶持

在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关键货币的过程中,资本输出发挥了突出作用。对照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相比形成鲜明反差,当前除需要解决银行清算体系、金融服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外,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的环境下,应重点加大对人民币ODI的引导、扶持力度。一是对人民币ODI在对外投资税收政策上给于适当优惠,给人民币ODI一定的风险补偿。二是将主要区域定位东南亚、东亚国家,投资主体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鼓励其首先使用人民币。因人民币在亚洲具有较大影响力,并已成为马来西亚等国的储备货币。银行清算体系较方便,加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力,提高人民币ODI在东南亚、东亚的比重具有高度可行性。

4.加强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动向和做空中国信息的收集与研究

新兴市场国家与我国面临相似的问题,综合考察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动向,可以从更广阔的背景来认识人民币预期,探索货币系统性、深层次问题。另外,近年海外时常传出做空中国,并通过对冲基金做空人民币的信息。欧债危机的延宕,使我们充分领略市场经济的高度复杂性。在与世界市场经济相融和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尚待了解的领域。应当重视对做空中国的信息收集,跟踪其思路,把握其论据,为今后出台货币政策提出参考。特别是要重视对冲基金做空人民币的动向,力争作出迅速反应,防范对市场的震荡和冲击。

[参考文献]

[1]胡晓炼.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与实务境外人民币产生的原因[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人民币贬值预期渐浓,如何重新定位国际化路径[J].半月谈.

计算机硬件解析范文6

袁贵仁部长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所强调的是一种能够应对环境变化的关键能力:即劳动者在遇到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很快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所具备的能力。中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规格的技能型人才,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研究我国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问题,可以真正抓住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质。

2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2.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高职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类型,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所以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有一致性也有着层次上的差异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职业院校在制定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大多根据自身师资情况进行制定,没有对培养目标层次和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进行深入探讨,造成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兼顾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性,从而无法实现中高职协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2.2 专业理论课程重复造成浪费 我国尚未统一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各地区各学校自行制定各自的课程标准,而且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设置难以得到统一的规划。而且由于教材建设的落后,一部分中职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只能选择高教或者大专的教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职毕业生升入对口专业的高职院校学习的专业课程和中职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有很多重复之处。这不仅造成了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评价。

3 构建层次化的中高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要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相关的、一定的基础能力之上的。如果没有经过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试图达到高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不可能的。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其入学水平既有高中文化的基础要求,很多专业还有一点职业能力的要求。只有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职业技能基础,才能保证其培养质量。

中职和高职教育是同一属性的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为避免其培养目标重复和错位,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界定层次,明确定位。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出现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理清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各层次的培养目标,然后将中高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涉及的综合职业能力细化分类,建立层次化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构建层次化的中高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基础。如图1所示,将应用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涉及的职业能力细化分类,主要包括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岗位群专业能力模块、专门职业技术能力模块、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基于职业岗位和职业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其中“职业通用能力模块”针对从事任何职业、行业都需要具备的普遍适应性能力,如写作、信息收集、外语交流等基础能力;“职业岗位群专业能力模块”是针对职业岗位群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含具体工作的处理能力;“专门职业技术能力模块”是职业能力核心模块,是完成特定职业任务所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及能力,着眼点在于特定的专业方向,目的是加强岗位针对性。“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模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从事相近专业和适应职业或岗位变更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合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可以使之迅速适应岗位或职业的变迁,顺利进行职业活动,提升自我空间。

4 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层次化的中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层次化的中高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基础,在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科学定位,从职业岗位、职业任务、职业能力三方面对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分析,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综合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层次化模块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课程内容衔接上,中高职双方专业骨干教师要根据中高职应用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统一的,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更要延伸和深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连续性、逻辑性,形成一个有序的有机整体。

中高职的课程目标应各有侧重。中职阶段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应该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高职阶段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着重点在于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应适当考虑职业岗位拓展和跨专业学习的需求,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