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

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文1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具体表现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在很早之前就曾出现过,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重,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具体表现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数量出现严重的不均衡,金融经济部门的数量的增长数明显更高,且规模也远远高于实体经济部门,不少金融机构都在不断的扩大兼并行为。随着分离的不断加大,实体经济慢慢丧失了原有的主导地位,金融经济的地位则快速上升。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发生于金融领域,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金融领域,实体经济的活跃度逐渐下降,导致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另外,反映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指标包括金融资产比率以及金融交易量比率,当这些指标上升幅度越高时,表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越明显。

二、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诱因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的原因主要在于金融经济的规模、数量以及地位都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随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将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所以,对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原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致上来看,两者分离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下点:

(一)金融资产的快速增加

从产生时间来看,实体经济在金融经济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因此,实体经济一直推动着金融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金融经济才能逐渐发展,商业贸易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产品的数量增加时,商品交易才会产生。而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更慢,金融的资产比率也在慢慢提升,这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金融管制较为自由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所以会出现分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金融的相关制度逐渐呈现出自由化趋势。金融管制自由化的具体表现为:第一,大部分的国家都先后解除了针对金融经济的限制,导致国际之间的资金交流越来越频繁。另外,随着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让国内、国际的贸易数量日益增加,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与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金,促使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我国对于金融的管制越来越宽松,使得国内的金融部门得到快速扩张,不少金融企业为获取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不少金融企业纷纷出售优惠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促使金融的贸易量得到大量的提升。第三,关于汇率的相关要求也先后被解除,汇率并不再一成不变,而是可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浮动,这也促使商品交易的数量不断攀升。

(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升,金融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就逐渐摆脱了对实体经济的依赖,从而使得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的金融经济的类型日益增加,促使金融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展,金融经济得到大力发展,金融资产的比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导致金融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

三、防止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有效对策

就目前情况而言,不管哪一个国家想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必须确保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世界的发展与金融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实体经济。换句话说,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两者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方都无法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看似只发生于金融领域,但究其本质可发现与实体经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表明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金融经济的发展过快,占据了实体经济原本的主导地位,失去了实体经济支撑的金融经济造就了当前的经济泡沫,随时都面临着瓦解的风险。

所以,要让世界经济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那么必须对金融经济进行正确的定位,同时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带动之下,才能实现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政府部门还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将金融经济的服务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文2

近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探讨其产生原因和影响的文章非常多。在很多文章尤其是媒体报道中,“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甚至互为替代,这种用法对吗?这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当前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论从波及的范围,还是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看,这场金融危机都不亚于1929~1933年那场经济危机。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的文章非常多。而很多文章尤其是媒体报道中,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甚至互为替代,这是不对的。搞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深入理解当前金融信机的性质和影响是必要的。

什么是经济危机

当代多数中国人头脑中的经济危机概念基本上来自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危机指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其表现为生产减少、工人大量失业、购买力和需求下降、通货膨胀等问题。

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内涵要比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宽泛得多。从形成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发的结果。爆发于1929~1933年间的美国经济危机,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社会财富严重分配不公,使得社会贫穷阶层和人口不断扩大,从而制约了社会消费能力,导致了社会生产的过剩。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的。有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二战后,国家干预主义盛行,世界贸易一体化趋势加强,资本市场发达,金融领域创新活动频繁,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虚拟经济超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这些因素虽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举例来说,1970年由石油危机引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引发的;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则是由东南亚国家放松管制和过快的资本自由化、银行体系不完善、金融监管缺失,汇率制度僵化等原因造成的;2007年越南经济危机则主要是资本项目开放过早且金融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2007年美国金融领域中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上存在固有的缺陷、国际和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深层上还有社会政治原因:政府长期以来为满足民众的愿望而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房贷政策。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在金融萎缩,股价下跌,资金供给不足,流动性低,并引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经济萧条,甚至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动荡。

现代社会金融危机之所以频繁发生并迅速蔓延,这与发达的现代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由于实体经济迅速发展,货币制度硬约束的不复存在(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虚拟经济超常规发展。金融市场异常活跃,泡沫现象严重,这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资本市场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加剧。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紧密,某一国或地区金融领域出现问题,立即会波及到世界各地,世界经济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这些因素就好像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了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联系和区别

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海南省;就业;困局突围;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9-0078-03

一、金融危机对全球就业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国外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以螺旋式的传导方式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通过美国房价下跌引起华尔街金融巨头、金融市场暴跌、国际原油和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暴跌等一系列反应。从金融行业到实体经济,从美国到全球各地,许多跨国公司由于业务萎缩而纷纷裁员,“失业浪潮”刮遍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见表1)。[1]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遭遇就业的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金融危机在产业和地区对就业人群影响的“第一波”是外贸出口加工型企业大批流水线工人;其次是直接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上游产业,如钢铁、石化、矿业等企业中的劳务合同工或临时工。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 2009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公布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2%,为三年来最高水平。从广州、上海等15个重点监测城市来看,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约有40%的企业出现了岗位净减,增减相抵,企业岗位大约净减5%。以此推算,全国失去工作岗位的大约有300万人。

二、金融危机对海南省经济与就业的冲击

(一)金融危机对海南省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影响已开始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从经济层面向社会生活传导。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摆脱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海南省项目建设、工业经济、房地产市场、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导致海南省一些大项目的进度放缓,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难度加大(见图1)。[2]

海南省的经济链条处于产业链的尾端,金融危机的传导有个时间过程。按“蝴蝶效应” 和“水煮青蛙”的规律,危机最后受伤害最大的地区往往是相对落后的地方。特别是海南省的天然橡胶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价格极其敏感于世界工业经济环境,2008年海南省天然橡胶胶水每斤的价格已经由年初的两元多跌至年底的不到一元。在世界整体工业经济复苏之前,天然橡胶价格会继续保持在较低价格水平,这对于海南省橡胶工业影响极大。

(二)金融危机对海南省就业影响的具体表现

1.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用工需求下滑。海南省汽车、石油、纸浆、服装行业部分生产企业出现定单锐减、开工不足。如海南福耀玻璃等出口型企业已停工停产,作为海口市东山镇经济支柱的40多家服装企业中只有18家企业开工,订单减少了60%,预计非正常失业将会进一步增加。

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富裕一方”的劳务输出效应降低。橡胶、生猪等农产品价格明显回落,海南省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效益减少,将减少使用技能素质不高的农民工,加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破产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逐步增加。[3]据海南省统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南省返乡的农民工约3万人,其中,从省外返乡的约1.1万人,省内返乡的1.9万人。2009年春节过后,已有1.4万人返回原工作岗位,现仍有1.6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岗位。

3.新增劳动力带来新的就业需求难以满足。受金融危机影响,大中专毕业生的求职潮已从往年的4-5月提前到年初,这与农民工求职潮形成“叠加效应”,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2009年预计海南省新增劳动力12万人,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8万人以上、下岗再就业需安置3.4万人,需要就业的人数达到20多万。即使完成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不低于8万人”的目标,也存在10多万人的岗位缺口。[4]

三、金融危机下促进海南省就业的路径选择

(一)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保障就业的多项措施值得借鉴

一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金额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如美国789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澳大利亚2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如捷克政府宣布向每位失业外来工回国者提供500欧元的现金,资助失业的外来工人回国,智利政府向雇用25岁以下年轻人的企业提供工资补贴。三是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如巴西推出“初次就业计划”,重点支持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增加和改善青年人的就业,英国政府计划推行一项“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学生到企业或其他机构实习3个月,培养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5]

(二)政府要利用海南省有限的财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理清促进就业宏观调控思路。政府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就业,而且要加大力度促进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体的“草根经济”发展,以缓解就业压力。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减费、融资担保等措施,积极为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从而扩大就业机会,也就能保持和扩张城乡居民的支出和消费能力。

2.增加财政支出促进就业。一是以海南省2009年480亿元投资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县以上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可以考虑把增加就业岗位和人力资源配置作为重要内容,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增加就业的人数,并提出招用工计划。二是在财政预算中考虑适当增加支付失业者培训费,针对产业分布、规划的结构因地制宜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帮助提高技能或进行新职业培训,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三是尝试给个人创业者发放一笔创业启动资金。四是帮助失业者或潜在失业者到其他地区就业,可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一定金额的住房补贴。五是对企业吸纳应届全日制或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签订一定时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就业补贴”等。[6]

3.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一方面要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建立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设海南省中小企业网等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政策咨询和市场信息。另一方面要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首先,由市县到省逐级建立健全失业预警制度,及时掌握影响就业的行业、企业以及失业问题突出的困难地区、困难行业的基本情况;其次,建立和完善各种就业的信息沟通和渠道,建立起涵盖有关部门、企业和求职者的多元、即时、多向的劳务信息系统,以网络、电视、电台、广播、报纸、手机信息等形式为求职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用工信息和交通信息,减少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不必要的消耗,帮助其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4.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可以结合海南省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以劳动关系、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为重点,包括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工时休假、劳动环境、教育文化、制度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信用建设、公益事业、奖惩记录等内容的多项具体评价指标,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系框架和机制,形成抵御危机的有效合力,尽快走出危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利用建设国际旅游岛契机,努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由于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的首选产业,因此要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给予海南省旅游业更为开放的政策,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的投入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以“阳光海南、度假天堂”为品牌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实现旅游产业建设标准、旅游产业管理水平、旅游产业运营思路、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三)企业应采取措施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和外部经营环境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因此企业要综合考虑市场变化因素,为维持企业长远发展而努力。一是通过积极开拓市场方式确保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和工作岗位的稳定性,积极与员工共渡难关。二是调整发展战略和自主创新能力,要在危机中重新审视企业发展方向,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发展战略,重新确定市场定位及进行相应资源配置。加快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三是加强经营管理和抓好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一方面不断改进管理,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不断挖掘管理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竞争力,建立起适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时间制定长期有效的员工培养规划,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及时为员工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企业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融危机致企业裁员不断09继续拉响求职预警[EB/OL].省略/html/c/caiyuan.shtml.

[2]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钟茂初.金融危机对农村有那些冲击[J].经济研究信息,2009,(1).

[4]林志向.坚定信念 迎难而上 打好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的“攻坚战”[EB/OL].hnjy.省略/web2/article.jsp?articleId=1397.

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文4

对虚拟资本的再虚拟: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合流

在当代,虚拟资本经历了再虚拟的过程,这是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合流的结果,也是导致当代金融危机的根源。知识资本就其起源来说,它是来自产业资本的,它使虚拟资本成为当代虚拟资本并与其合流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发生的。知识资本也与人的身体密切相关,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一开始作为劳动能力的智力因素体现在生产活动中。后来,随着分工的发展和机器的采用,对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即劳动力的智力因素逐步超越了体力因素,这样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也就成为必要。资本主义生产的专业化和自动化,使得高级劳动不断发展。但即使是高级劳动力,随着机器体系的采用和自动化的加强,他们也还是不断处于被排挤出生产过程的危险之中。“在机器体系中,资本对活劳动的占有从下面这一方面看来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一方面,直接从科学中得出的对力学规律和化学规律的分解和应用,使机器能够完成以前工业完成的同样的劳动。然而,只有在大工业已经达到较高的阶段,一切科学都被用来为资本服务的时候,机器体系才开始在这条道路上发展;另一方面,现有机器体系本身已经提供大量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发明将成为一种职业,而科学在直接生产上的应用本身就成为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着眼点。”[4]马克思的分析具有很强的预见性,直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才为以上分析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当一切科学都为资本服务,科学在生产的应用也会极大地推动科学自身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开始成为大公司劳动分工的一个分支,接着它们表现为独立企业的形式,私人实验室发展起来。这种专门从事的知识生产,以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方式加速了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智力劳动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即生产资本越来越表现为知识资本。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合流主要源于知识资本的自身特征与资本增值的迫切要求。由于知识生产的产品通常是一些符号系统、电子信息系统,这为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合流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这种合流又能直接导致“资本增值”大大超越其实际具有的价值。可以说,“增值”的巨大诱惑直接导致了两者的合流。晚期资本主义以来,虚拟资本除了原来的有价证券形态以外,又出现了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资产抵押贷款所产生的抵押合同,这些抵押可以被打包成各种金融衍生品进行出售,如住房抵押可以被打包成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资产证券化还包括工业厂商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举债,企业的资产也是由证券的市值来决定。金融衍生品则包括各种金融期货、指数期货和期权合同,它们是对马克思意义上的虚拟资本的再虚拟,对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买卖构成了证券“二级”市场。在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就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担保债务权证(CDO)、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品将次贷放大为次级债券,而次级债券又使MBS、CDO、CDS的信用级别被调低,导致购买这些金融衍生品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受到冲击甚至破产。可以看出,这些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创新是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结合的现实结果。各种金融衍生品是被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的知识生产者创造的,正是他们的创新性研究使各种金融创新与衍生品层出不穷,国家监管机构对这些花样多变的衍生品根本无法应付。它使当代虚拟资本摆脱了传统虚拟资本身上的诸种限制,主要是摆脱了国家监管。可以看到,不仅虚拟资本需要知识资本的加入,而且知识资本也需要进入虚拟资本领域,高级知识生产者的金融界精英一直致力于后者。当知识生产进入金融业之后,知识资本也找到了一个巨大的赢利空间,它与虚拟资本一起聚集并占有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最后则实现了知识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合流。虚拟资本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资本逻辑的扩张历程,虽然它一开始是作为其他资本形态的附庸,但已经伴随着信用制度发展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私人资本到社会资本(国家资本),股票和信用货币的贡献无可取代;从国家资本到全球资本,当代虚拟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主导性的。而在当前的资本全球化中,高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是两个主要的推动者,即知识生产和虚拟资本共同推动了全球资本的形成,而且两者无法分割。的确,作为知识生产的具体表现的电子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虚拟资本的具体形态,而且改变了它的作用方式和作用范围。是知识资本创造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使虚拟资本进一步符号化和虚拟化,并且使原来证券交易所的固定时空被超越了,它们重新设计了交易技术,使交易理论上可以在任何区域任何时间进行。按照卡斯特的界定,知识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合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种流动空间。这种流动空间除了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还由各种节点与核心构成,在它的空间组织中管理精英即知识生产者和金融创新者占据支配位置。正是资本创造的这种流动空间,使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虚拟化,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风险也增大了。

全球金融危机与虚拟资本的历史限度

知识资本作为产业资本的当代形态,虚拟资本作为银行资本的当代形态,两者的合流意味着出现了一种当代金融资本形态。这种新型的金融资本既包括全球产业资本,也包括狭义的全球金融资本。在最近一二十年,跨国产业资本越来越依赖于全球金融资本,而且全球垄断金融资本越来越虚拟化,于是虚拟资本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的全球金融体系是这样一种状态:“全球股票市场的形成,全球商品(甚至债务)期货市场的形成,货币与利率交易的形成,加上资金在地理上的加速流通,第一次意味着货币和信贷供给的单一市场的形成。”[5]解除管制和金融创新使虚拟资本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金融寡头的推动下致力于全球扩张,它成为灵活积累体制不可缺少的协调力量。随着金融资本在当代虚拟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全球金融体系逐渐被虚拟资本体系所垄断。虚拟化了的全球金融资本以更大规模和更快速度进行着积累,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出现了难以避免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以金融为主导和先导的经济危机,它并不是单纯金融领域的危机,还包括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后续出现的危机,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资本形态下的具体表现形式。金融危机可以分为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来说,它首先是仅限于美国本土的次贷危机,后来才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众所周知,次贷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而且这种繁荣是虚拟资本推动和过度投机造成的。房地产本身是一种实体资本,但这种实体资本往往是以虚拟资本运作方式筹集的资金转化而来的,而且房产作为大宗消费品或投资品以信贷的方式进行销售,房屋抵押贷款还会被金融衍生品包装为各式债券进行出售。房屋抵押贷款的再虚拟,不仅是贷款的证券化,而且是房屋所有权的证券化,这种证券化和虚拟化是在不断进行的,而且在理论上可以无限进行下去。这样,从房地产实体资本虚拟而来的资本额可以是实体资本额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更多,而且虚拟资本逐渐和实体资本脱离了关系,获得了一种独立性。这种虚拟资本运行机制本身已经蕴涵了巨大的危机风险,次级房屋贷款的出现和不断证券化则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次贷危机已经是金融危机的开始,由于金融衍生品链条的原因,危机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到2008年9月才爆发为全面的金融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之所以会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现有的全球金融体系决定的。“二战”之后,以凯恩斯理论模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表现为黄金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黄金券,国际结算不以黄金而以美元进行。“一战”之后是各个国家内部取消了金本位,纸币不能自由兑换为黄金,而完全成为信用货币,而1972年之后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也取消了与黄金的关联,也成为信用货币。美元与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变为浮动汇率。信用货币本身就是虚拟资本的基本形式,即是说,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美元外汇并不能直接兑换为实际的货币财富,它只是作为需要美国国家信用进行担保的一个价值符号。这样,只要美国需要,它就可以用增发纸币的方式使美元贬值,各国的美元外汇会大幅缩水,美国的债务则会相对减少。虽然美元大部分在美国之外流通,但美元的过度发行也会引起本土的通货膨胀,于是美国就大量发行国债让各国来购买,即各国以美国国债的形式来保存自己的财富。国债也是虚拟资本的基本形式,各国的财富已经被美国政府消耗掉了,他们手里的债券并不代表任何资本。美国就是通过这种虚拟资本的运作,将全球劳动者创造的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为其民众创造“美国梦”式的高消费生活。不仅如此,当美国由于过度投机出现金融危机时,联邦政府就会以扩大赤字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注资或直接接管出现危机的金融企业,这使美国国债上限不断攀高,而这些赤字只能由美国国债拥有者支付,也就是转移到全世界的范围。另外,由于美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纽约证券市场和华尔街投资集团吸引着全球投资者,这些投资甚至包括一些国家的财政资金和社保基金,而金融风暴吞没了这些金融资产,不仅严重损害了各国的金融体系,甚至使一些国家的政府破产。又由于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支配这些产业链的是一些跨国公司,而跨国公司的资产通过其在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来体现,其融资渠道也主要来自证券市场,其产品进入商品期货市场领域,即其生产、资金周转、商品销售都依存于虚拟化的全球金融体系。当这个体系出现问题时,全球产业链也会受到损伤,而且产业链的下端的实体经济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危机后果,即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部门受到的打击更大。目前,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一些依靠出口的企业纷纷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样,金融危机的后果被美国和金融寡头分散和转移到其他国家,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全球金融危机。资本虽然在当代出现了种种新的形态,经济危机也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但是资本的本性及其引发经济危机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信用体系的作用下,转变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信用制度作为虚拟资本当代创新的基础,它“加速了生产力在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但它又“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而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1]499。它造成了垄断的全球金融资本的虚拟化和投机化,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虚拟化,同样造成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越来越严重的矛盾,所以加速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文5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商务活动和居民消费开支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作为高端消费的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更大。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在中国现有的旅行社市场格局中,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中小型旅行社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呢?笔者在文中将进行具体论述。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型旅行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危机导致游客消费需求降低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几成定局,这必将导致全球旅游业需求减少、价格下滑、增速下降。从旅游产品特点和经济学中收入弹性系数来看,旅游产品并非基本生活必需品,而是属于满足较高层次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无形产品,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这个特性决定了当消费者的有效收入大幅减少时,消费者将首先把旅游消费从消费计划中删减或取消。金融危机使我国A股市场的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许多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而且使得人们防范风险心理意愿加强,导致储蓄扩大和总消费减少。旅游产品的敏感性特点必然导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旅游业将成为受到伤害最大的产业之一。具体表现可能是入境旅游人次和消费减少、国民旅游意愿降低、旅游消费减少和行程缩短。许多旅游企业必然面临经营困难,而中小型旅行社受到的影响更大。

(二)金融危机可能会诱导一些国家(地区)政府对出境采取限制措施

从以往经验看,金融危机下,各国可能将对本国居民出境采取限制措施。如在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泰国很快恢复了出境税,并提高了办理出国护照的手续费,由原来的1000铢增加到10000铢。印尼则将乘飞机离境税提高4倍。东南亚各国停止政府公务人员出国度假和参加非关紧要的会议活动。在本次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不排除各国严格限制出境旅游的可能。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8年1至9月份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0.37%和-3.26%,而2007年全年的上述数字分别为5.5%和23.5%。这对以入境游为主打产品的中小型旅行社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三)金融危机导致中小型旅行社优秀员工流失

旅行社员工的流失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旅行社行业属于人力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其投入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出主要是服务,人力、人才是旅行社业最大最主要的资本。更由于旅行社业务运作的特点,在旅行社行业,挖人就是挖市场。优秀人才的流失,对中小型旅行社无疑是釜底抽薪,将使其变得更加缺乏竞争力。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小型旅行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经营上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其优秀的员工流失速度进一步加快。

(四)金融危机导致中小型旅行社面临被并购的处境

客源减少、优秀人才流失、融资困难、旅游业绩不佳、信誉不良,许多规模不大的中小型旅行社面临着濒临倒闭的困境。自2005年以来,国外的大型旅游集团,国内的中旅、中青旅、国旅三大行业霸主都在有步骤地进行大规模的并购,而金融危机使得他们加快了并购步伐。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型旅行社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重点市场的促销力度

对于中小型旅行社来讲,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小旅行社应对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评估,挑选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如日、韩等国家)进行强力促销。方式包括降低价格、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扩大宣传等。研究客源地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并联合当地主要旅游商开展大范围、高密度的促销。

(二)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优化产品组合

当前,国家旅游局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形势,为提振中国旅游业,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措施,并投资10亿元用作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中小型旅行社,应当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推介会,并积极地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组合。

(三)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中小型旅行社企业应努力建立、健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如择优、科学合理的用人和晋升制度,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等。加强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在共同价值观的约束下,自主管理,自觉工作,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心。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广招人才、留住人才。

(四)正视自身的处境,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并购重组

中小型旅行社一直面临着产品同质化和企业规模小的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低层次竞争惨烈和企业抗风险能力低。此次金融危机必将淘汰一些规模小、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的中小型旅行社。中小型旅行社由于拼杀不过那些根基牢固、市场份额多的大公司,而自己组团获得的利润还不如销售别人产品,因此中小型旅行社要能正视自己的处境,积极地参与并购过程。

三、结论

金融危机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冲击才刚刚开始,将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许多中小旅行社面临着生存危机。只有对危机保持清醒认识,正视自己地处境,并积极地利用相关政策,及时调整产品组合、加强员工管理,这样才能将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范文6

这个概念是在大萧条期间出现的,随后被经验反驳,因为美国当时进入了一个长期扩张浪潮。萨默斯指出,在近几十年来,美国经济避免停滞的唯一方法是产生泡沫。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保罗・肯尼迪时代“超级大国”的兴衰,表面上适用于美国的政策等方面,但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更大。在肯尼迪时期,苏联的崩溃最有说服力。目前,经济长期停滞的假设似乎更适用于欧元区,而不是美国。其次,在某种程度上,即使美国经济出现长期停滞,但似乎也是一个更具全球性的现象,尤其是在高收入经济体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更何况与欧洲和中国比起来,美国提前一步完成了去杠杆化,金融危机的隐患已近乎消弭。

美国衰退论还有第二种表现形式:弱势说。有人认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已经削弱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美国不再具有霸权,政治社会学家伊恩・布雷默和戴维・戈登将其定性为“G零”,具体表现则是人民币和中国逐渐取代美元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和经济体。

关于美元的作用,衰退论已经有完整的理论,他们只是缺乏证据。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很多衰退论都认为欧元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许多观察家认为,金融危机冲击很大,特别是处在震中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市场,它敲响了美元的丧钟。

在美元衰退论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议使用特别提款权来取代美元,这种理论被津津乐道。最近,一些观察家认为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会挑战美元的地位。美国一家大型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竟然鼓吹央行可以使用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多样化中的美元替代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挑战,即使在那个时候,衰退论者已经在到处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当年筹备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之后。

2013年以来的美元反弹,让那些认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终结的人哑口无言。此前,由于美国政府的预算和贸易赤字飙升,美元地位受到欧元的强大挑战,各国曾计划减少美元储备、增加欧元储备。然而,一场浩浩荡荡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元再次成为唯一的避险货币,欧元几乎被击垮,欧元取代美元的说法已偃旗息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通过政策支持强势货币的经济体,也是全球经济的支点。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则是最近被衰退论者欢迎的证据,并以之作为美国走向衰退的最新证据。印度和中国是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借款人,巴西则是第九大借款人,这三个国家总共从世界银行借款660亿美元,这比金砖国家新成立的发展银行的初始资本(500亿美元)还要多,金砖银行可以作为边缘性的补充,但它不能取代世界银行。